Board logo

标题: 另一傻例經典成交價 [打印本页]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2-6-4 23:36     标题: 另一傻例經典成交價

布約輸Lot# : 1460,以5.2萬港元成交!!!
1460-1.jpg
1903 Imperial 2nd double Postal Card, reply portion from Germany to Foochow then forwarded to Santuao, franked with German 10Pf stamp tied by (Jul 29) cds., along with Foochow and Santuao arrival, Hong Kong and Foochow German PO transits on reverse. Card folded in the middle. VF-F. This is a very rare international usage of Imperial double postal card.

一知半解而有錢的人實在不少,另一經典成交價,哈哈
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图片附件: 1460-1.jpg (2012-6-4 23:33, 192.33 KB) / 下载次数 65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579315&k=f80a992614051c18f1312fdbbd6e9c67&t=1719382078&sid=Ul2a23


作者: edvardtin    时间: 2012-6-4 23:50

我倒是觉得市场永远是正确的。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2-6-4 23:52

原片到达,再贴票寄回,少见的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2-6-4 23:52

回复 2# edvardtin

您出品的?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2-6-4 23:54

原片到达,再贴票寄回,少见的
清邮路 发表于 2012-6-4 23:52

1906年混貼德票,罕罕罕!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2-6-4 23:58

哪里混贴?寄回三都澳是1906年9月6日。原片回寄,猜想双片寄出时并未贴上蟠龙票,故贴上德国票。
片的背面也给出寄信日期和地点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2-6-5 00:03

回复 6# 清邮路
銷票戳是6月23日,香港6月28日中轉。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2-6-5 00:09

福州6月23——香港6月28——HILDESHEIM7月29(3—4V)——贴票HILDESHEIM7月29(8—9V)——德国福州客郵局9月3日——大清福州郵局丙午七月十五(公历9月3日)——三都澳丙午七月十八(公历9月6日)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2-6-5 00:28

再写清楚些:


福州6月23——香港6月28——到达HILDESHEIM7月29(3—4V)——到达当天即回寄贴票HILDESHEIM7月29(8—9V)——德国福州客郵局9月3日——大清福州郵局丙午七月十五(公历9月3日)——三都澳丙午七月十八(公历9月6日)
作者: edvardtin    时间: 2012-6-5 01:04

回复  edvardtin

您出品的?
edwardtin 发表于 2012-6-4 23:52



    我哪里有这么好的东西。
作者: 老邮迷    时间: 2012-6-5 06:09

回复 9# 清邮路


   农历!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2-6-5 06:14

回复  清邮路


   农历!
老邮迷 发表于 2012-6-5 06:09



   指什么?
作者: 老邮迷    时间: 2012-6-5 06:21

回复 12# 清邮路


    真仔细!学习了。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2-6-5 06:26

福州6月23——香港6月28——HILDESHEIM7月29(3—4V)——贴票HILDESHEIM7月29(8—9V)——德国福州客郵局9月 ...
清邮路 发表于 2012-6-5 00:09

何謂是郵資片的回片使用意義?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2-6-5 06:31

回复 13# 老邮迷


   我来尝试一下。
寄件人寄出的是双片,在正片上写了收件人的德国地址,却阴差阳错地把两枚蟠龙贴在了内页的回片上,并在回片上上写了自己的姓名地址,同时在回片的背面写信。
福州局将错就错,在贴票处销戳。
1楼的片,显然是到了德国又再贴票寄回,因为不见了原来收信人的名址。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2-6-5 06:36

何謂是郵資片的回片使用意義?
edwardtin 发表于 2012-6-5 06:26


这片虽然不能体现真正意义上的回片实寄,但是这种现象却阴差阳错地体现一种邮政秩序。邮路也非常清晰,我认为是一枚相当不错的邮资片。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2-6-5 06:47

回复 15# 清邮路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2-6-5 06:51

回复 17# edwardtin


   田兄,标题不雅,婉转些吧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2-6-5 06:52

这片虽然不能体现真正意义上的回片实寄,但是这种现象却阴差阳错地体现一种邮政秩序。邮路也非常清晰, ...
清邮路 发表于 2012-6-5 06:36

請問,若果有枚郵資片寄德國,郵資是4分,但是少貼了1分,郵局職員大意,沒有視作欠資處理過關寄達德國,請問這3分郵資片是對郵資史有甚麼意義?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2-6-5 06:55

回复  edwardtin


   田兄,标题不雅,婉转些吧
清邮路 发表于 2012-6-5 06:51

在一樓附有另一帖子連接,看看那枚是那碼子的回片使用!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2-6-5 06:56

回复 19# edwardtin


   如果存在这样的片,是罕例。两国邮政人员都在打瞌睡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2-6-5 06:58

在一樓附有另一帖子連接,看看那枚是那碼子的回片使用!
edwardtin 发表于 2012-6-5 06:55


没办法比较的。1楼的片很清楚是回寄的,链接里的无法与其相比
作者: 老邮迷    时间: 2012-6-5 07:18

回寄的片是寄信人先在回片上贴上本国的邮资再回寄,但如果德国不承认中国的邮资,是否就出现此类贴德国邮票回寄的现象?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2-6-5 07:20

本帖最后由 edwardtin 于 2012-6-5 07:41 编辑
回复  edwardtin


   如果存在这样的片,是罕例。两国邮政人员都在打瞌睡
清邮路 发表于 2012-6-5 06:56

只能說是殊例,就如今天有人拿枚空白清片寫了文字貼了德國郵票寄來中國,不是常例的罕品。

何謂常例,大清曾發行四次清片,此片按律例可以在全國設有郵政的地方使用,在這條件的四次清片使用下是常例。從一個省份看,在西藏或蒙古的使用就非常少甚或沒有發現使用實物,這就是常例的罕品。

殊例的意義不大,不能真正反映在郵政規範下的郵史。這就如一枚清二次片少貼1分郵資而不視為欠資下寄到德國,並且這一例子不多下,總不能說成在郵政規範下表現了特殊3分國際郵資,硬說成大清寄德國的國際明信片郵資同時有4分及3分存在。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2-6-5 07:23

回寄的片是寄信人先在回片上贴上本国的邮资再回寄,但如果德国不承认中国的邮资,是否就出现此类贴德国邮票 ...
老邮迷 发表于 2012-6-5 07:18


在大清時,對於德國不承認大清回片上的國際郵資,這個可能性並不存在。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2-6-5 07:23

回复 23# 老邮迷


   首先,这片的邮资已经销在了回片上,作为双片,如果严格遵守邮政规则,这片的正片即使帖了中国邮资当作回片寄也是不会被承认的。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2-6-5 07:26

回复 24# edwardtin


   真理在任何历史时期都有其时效性,而真相只能有一个。
各位晚安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2-6-5 07:36

回复  老邮迷


   首先,这片的邮资已经销在了回片上,作为双片,如果严格遵守邮政规则,这片的正片即 ...
清邮路 发表于 2012-6-5 07:23

若果民國時有人郵寄一版國際帆船雙片往德國,但是那人將正回片互調使用,問題出現了,中華郵政是否不承認回片作正片使用寄出國外?但是從很多實例上,回使作正片使用郵局還是承認,所以,就算正片亦能作回片使用寄回中國。
作者: 老邮迷    时间: 2012-6-5 07:39

s245688.jpg s245688-1.jpg

这张才是王道,可惜买不起!

图片附件: s245688.jpg (2012-6-5 07:32, 55.66 KB) / 下载次数 26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579338&k=ce1f7b6372ecd0a0766903935232ce38&t=1719382078&sid=Ul2a23



图片附件: s245688-1.jpg (2012-6-5 07:33, 88.77 KB) / 下载次数 26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579339&k=496f1ccf62ff445fedd8e3d5f638c4ec&t=1719382078&sid=Ul2a23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2-6-5 07:42

回复 29# 老邮迷
貨真價實的回片使用!!!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2-6-5 07:44

雖然正片作回片,亦是貨真價實的回片使用!!!
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2-6-5 08:00

再給個回片使用連接:
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3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2-6-5 08:24

布約輸Lot# : 1460,以5.2萬港元成交!!!

1903 Imperial 2nd double Postal Card, reply portion f ...
edwardtin 发表于 2012-6-4 23:36



    頂到五万元的是我
作者: 五味和    时间: 2012-6-5 08:25

谢谢麦兄的帮忙,结果我知道了。非常感谢。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2-6-5 08:47

谢谢麦兄的帮忙,结果我知道了。非常感谢。
五味和 发表于 2012-6-5 08:25

幸好不是您中標!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2-6-5 08:49

谢谢麦兄的帮忙,结果我知道了。非常感谢。
五味和 发表于 2012-6-5 08:25



   
作者: kyhuang    时间: 2012-6-5 10:51

回复  老邮迷


   我来尝试一下。
寄件人寄出的是双片,在正片上写了收件人的德国地址,却阴差阳错地 ...
清邮路 发表于 2012-6-5 06:31



   個人以為國際雙片應貼足來回的郵資,曾經在文獻上看到雙片實寄時除了將去片郵資銷戳外,同時應將回片郵資銷戳。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2-6-5 13:08

真有趣,没人说过这是回片实寄。我说这是去片回寄呀。

话说回来,这片若是回片实寄,会只有五万元成交吗?那就成大漏了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2-6-5 14:48

真有趣,没人说过这是回片实寄。我说这是去片回寄呀。

话说回来,这片若是回片实寄,会只有五万元成交吗 ...
清邮路 发表于 2012-6-5 13:08

拍的人以為是回片使用,才出此價。若是改寄,這就是天價了。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2-6-5 14:49

個人以為國際雙片應貼足來回的郵資,曾經在文獻上看到雙片實寄時除了將去片郵資銷戳外,同時應將回 ...
kyhuang 发表于 2012-6-5 10:51

回片是誰銷?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2-6-5 15:00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2-6-5 15:19

拍的人以為是回片使用,才出此價。若是改寄,這就是天價了。
edwardtin 发表于 2012-6-5 14:48



   假如这片是三水寄出同样地回寄,估计更贵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2-6-5 15:34

单单从邮资片的回片实寄来考虑,这片不属于回片实寄范畴。
那么,从地方邮政史的着眼点来看,会得出不同的看法。
这片来回的过程清清楚楚,就是体现了一种邮政秩序.我认为成交价体现了这片的价值。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2-6-5 15:37

假如这片是三水寄出同样地回寄,估计更贵
清邮路 发表于 2012-6-5 15:19



    100w-200w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2-6-5 15:38

100w-200w
麦国培 发表于 2012-6-5 15:37



   那不至于,我是觉得1楼的成交价不算离谱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2-6-5 15:43

那不至于,我是觉得1楼的成交价不算离谱
清邮路 发表于 2012-6-5 15:38



    发了,谢王兄

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ead.php?tid=72627&page=3
作者: kyhuang    时间: 2012-6-5 15:48

真有趣,没人说过这是回片实寄。我说这是去片回寄呀。

话说回来,这片若是回片实寄,会只有五万元成交吗 ...
清邮路 发表于 2012-6-5 13:08



   王兄所言甚是~~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2-6-5 15:49

发了,谢王兄
麦国培 发表于 2012-6-5 15:43



   没看懂,是谢田兄吧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2-6-5 15:51

回复 47# kyhuang


   大家一齐来讨论,热热闹闹多好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2-6-5 16:02

王兄所言甚是~~
kyhuang 发表于 2012-6-5 15:48



拍的人以為是回片使用,才出此價。若是改寄,這就是天價了。
作者: 肖万里    时间: 2012-6-5 17:01

本帖最后由 肖万里 于 2012-6-6 07:32 编辑
回片是誰銷?
edwardtin 发表于 2012-6-5 14:49


这是个值得探讨的好题目,纵观在世界邮展上获金奖的清片邮集,惜均无双片从国外寄回的回片。而在本网近日先后展示了二枚实寄回片(三次和二次的回片各一),然对回片上大清邮票盖銷不同(一为08年冰岛,一为06年大清),引起热议,莫衷一是。个人虽收集、研习清片20余年,愧无建树。谨将拙见供诸位大俠参考:

1.华裕宽先生曾在“邮史研究”第八期发表大作“清代国际双明信片探密”,已銓释清楚了其使用规则——“原寄局在回片上的邮资(包括补贴的票)銷盖原寄时日戳;混贴外邮须经回寄局銷戳;进口局经转戳或原寄局到达戳。”
此二次回片符合上述三点,故愚意认为它是实寄的回片。值得关注的是片上的德国10芬尼票,大清已于1905.11.3与德签订交换邮件恊议,此片为06年,故不需加贴客邮。因此严格执行起来,德国回寄局也不应再贴此10芬尼票,仅盖发出戳即可。

2.三次清片上的清票,为什么是銷的外国戳呢?清片本只为国内使用(1分邮资),偏偏老外喜欢使用明信片,把它补贴后寄出。在当年,连执行者对双片的使用规则都不太熟悉的情况下,邮局员工可能疏漏了,因此未銷盖回片上的大清邮资。致使回寄局无奈只好銷盖了(因其无权在我国邮票上銷盖)。有趣的是,尽管它违规了,可却又能一目了然它是实寄回片。而且回寄局很正确的未补贴其邮资。

两枚都是珍品,二次回片应是捡漏了。
作者: 五味和    时间: 2012-6-5 17:26

这是个值得探讨的好题目,纵观在世界邮展上获金奖的清片邮集,惜均无双片从国外寄回的回片。而在本网近 ...
肖万里 发表于 2012-6-5 17:01


肖老您好,好久没有联系了,我不认为回片上的德国邮票是大清邮局所为,这不是德国在华客邮,只是回片上的邮票已销有寄出局邮戳,回寄时,只能由收信人另加帖德国邮票回寄中国。
作者: 肖万里    时间: 2012-6-5 17:31

本帖最后由 肖万里 于 2012-6-5 17:38 编辑

回复 52# 五味和


    呵呵,我已改过来了,可能我正在改的当中(老眼昏花,打字很慢),你就发现了,真不愧是慧眼!

烦请单君再重看一下,谢谢单君,久违了。
作者: 五味和    时间: 2012-6-5 17:37

另外请教肖老,为何双片的回片上一定要销有寄出局邮戳,如果是在邮务协定之前,回片上帖的大清邮票由寄出局销戳,所帖的客邮不销戳,回寄时,回片上的客邮票销回寄国邮戳,这个正常,也容易理解。但在邮务协定之后,回片上一定也要销有寄出局邮戳吗?那回寄时,以何为国际邮资。是以销戳的大清邮票吗?另外,还存在一种回片上没有加帖邮票的,只有回复片上的一分邮资符。肖老的意思是回片上的大清邮资由回寄国销戳是不符合规定的,对吗?在大清没有加入邮盟国之前,但是已在邮务协定之后,双方已承认邮资,也是不能由回寄国销戳吗?
作者: 肖万里    时间: 2012-6-5 18:08

本帖最后由 肖万里 于 2012-6-5 20:07 编辑

回复 54# 五味和


    单君客气了,称老肖便可。我们是老朋友了,虽然缘悭一面。不然我都不敢上网了。
1.回片上,寄出局銷戳票,应视为回资。但前题是在回寄时可能要让回寄局看到它是完整的双片。否则撕开后单独送去时,他们会要求补贴本国票。二次片上10芬尼也许即缘于此.

2.回片上若未加贴足回资,只有邮资符志,恐怕很难认可是实寄回片。只能算在国外的无资明信片加贴外票寄国内了。

3.一般来说,信封上的邮票代表着该国的主权,为此大清邮政曾通令(文号一时记不起来了)各地邮局不要在客邮上銷大清邮戳,由其客邮局銷票。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2-6-5 18:43

经常上华邮网省了我二十年的时间
作者: parisiica    时间: 2012-6-5 19:10

经常上华邮网省了我二十年的时间
清邮路 发表于 2012-6-5 18:43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2-6-5 19:12

回复 57# parisiica


   教授不来说两句?
作者: parisiica    时间: 2012-6-5 19:22

回复 58# 清邮路


    偷學還來不急呢!

我一直以爲回片郵資應該由回寄局(國)銷
這回又學到了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2-6-5 19:35

回复  清邮路


    偷學還來不急呢!

我一直以爲回片郵資應該由回寄局(國)銷
這回又學到了
parisiica 发表于 2012-6-5 19:22


一定是赚到了,看高兴得像过年一样。Happy 牛爷
作者: 五味和    时间: 2012-6-5 19:47

回复  五味和


    单君客气了,称老肖便可。不然我都不敢上网了。
1.回片上,寄出局銷戳票,应视为回 ...
肖万里 发表于 2012-6-5 18:08


肖老,此二次片上的邮资是没有被德国邮局所承认,个人觉得邮资是否被承认,和是不是拿着完整的双片去邮局无关,如果如肖老所言,回片上的邮资是作回资使用,此片很明显是回寄中国,就算是撕下回片,邮局人员也是很看明白的。这里的邮资不被承认可能是德国不承认大清的邮资,也不承认是回片的回资。或是此邮资已销戳不被承认。
另外,在大清邮政时,并没有加入邮盟国,规定和使用都是比较混乱。如果说回片上的邮资由大清寄出局销戳,视为回资,冰岛回片上没有销大清邮戳,销回寄国邮戳。换句话说,大清邮邮资是被其他国所承认的,只是不能在邮资上销别国邮戳。从存世的清片中这种实物非常少,很难对比。那从当时其他国家使用的双片,和之后民国使用的双片上,是否有回片销寄出国销戳,视为回寄的回资,还是回片上所帖的邮票是不用销戳,由回寄国销戳的呢?
作者: 肖万里    时间: 2012-6-5 20:35

本帖最后由 肖万里 于 2012-6-5 20:48 编辑

回复 61# 五味和


    的确,对大清双片的国际使用,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正式的官方文件都没见过,而眼前浮出的回片既少,又不尽一致。虽有大家研究心得,亦还需我们共同努力,达成共识,揭示真相。

集邮研究第13期也有篇相关邮文值得学习参考,上面展示了帅哲尔寄给莫斯的二次双片(分开了),正片和回片上面都加贴了3分邮资,并且都銷盖的梧州寄出局邮戳……
并都另补贴了4分香港票,加盖IPO小戳.
帅哲尔是海关职员,又是集邮家,此片或可支持何教授的论点。
作者: 五味和    时间: 2012-6-5 20:52

回复  五味和


    的确,对大清双片的国际使用,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正式的官方文件都没见过,而眼 ...
肖万里 发表于 2012-6-5 20:35


肖老,邮史研究上的文章我也看过,邮文中的双片使用是在1901年,还在邮务协定之前,片上所帖的是英国客邮,回片上的蟠龙邮票销有寄出局邮戳,但这里起有效邮资作用的是客邮,和此片在1906年,和冰岛回片1908年使用,可比性不强。不能视为大清邮资回片上的邮资视为回寄的回资。可能还是找些其他邮盟国在双片使用上的例子更好。
作者: TK    时间: 2012-6-5 20:59

32楼田版给的链接
就是莫斯从德国寄给梧州的帅哲尔德国双片
帅哲尔将回片寄回给莫斯时
大清邮政并无在德片邮资图上销戳

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ead.php?tid=76533&extra=page%3D3
作者: 五味和    时间: 2012-6-5 21:24

但31楼田兄给的链接,回寄国就在民国邮票上销戳了。是不是大清时期和民国有所不同。
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作者: 肖万里    时间: 2012-6-5 21:37

本帖最后由 肖万里 于 2012-6-6 07:29 编辑

回复 63# 五味和


    单君,莫斯的回片上那香港票也没被德国认可,而是另贴的德邮20芬尼(含挂号费10芬尼).当然这是在与德签约之前.由此枚(1906年)看来,也许签约后大清仍沿袭了此前的做法(只是不再加贴客邮了),但仍未被德国认可.

呵呵,莫非大清从反馈信息中改变了原来的做法,不再在贴足邮资的回片上銷票,如同此冰岛三次回片,就被OK了? (时间以三次片来看是1907年10月以后了)

尚需多一些旧片来求证它.目前还有待追踪,探究.
作者: 王小虎    时间: 2012-6-5 21:48

过来向高手偷师过招。
作者: 五味和    时间: 2012-6-5 22:01

回复  五味和


    单君,莫斯的回片上那香港票也没被德国认可,而是另贴的德邮20芬尼(含挂号费10芬尼). ...
肖万里 发表于 2012-6-5 21:37


见过较多的双片帖有8分国际邮资,在回片邮资的处理上,销戳和不销戳,可能各占一半,但从存世的清片国际回片来看,在回片上销戳,只有大清邮资(销寄出局,视为回资)的,如果没有加帖回寄国邮票,或是事先没有在回片帖上在华客邮。能回寄的实例,有一件,也是由德国寄回,时间在1902年,在回片上销有寄出局邮戳,回寄时没有加帖德国邮票,也没有客邮只在片上销有德国柏林回寄局戳,到达中国有上海到达戳。另外,从存世的回片看,在回片上帖足大清国际邮资,没有销有寄出局邮戳。被视为有效国际回片邮资的,有三张。二张为三次国际回片,一张是四次国际回片,时间都在1908年之后。
作者: 肖万里    时间: 2012-6-5 22:37

有资料图片么?分享一下是荷。
作者: 五味和    时间: 2012-6-5 22:48

肖老,请查看电邮。
作者: edvardtin    时间: 2012-6-6 08:23

此片,是否可以这么解释。寄信人知道国际明信片需要4分邮资。所以当他寄双片的时候,回片也贴了3分邮票。这样回信人就可以无需加贴邮票了。但是邮局同时销了回片和寄片的邮票(看见邮票就销了,没有注意回片和寄片)。当回信人要寄的时候,就不得不再贴德国邮票。这样解释是否更加合理?起码德国邮局没有责任了。
作者: TK    时间: 2012-6-6 09:09

回复 71# edvardtin

填版没看到肖先生及台湾黄先生均说有去片及回片均销寄出局(大清)邮戳的说法?
如果大清邮政有此规定
这枚片将回片邮资也销寄出局邮戳就是“正确”做法
那些回片销回寄国邮戳的反而属不规范
作者: 肖万里    时间: 2012-6-6 10:13

本帖最后由 肖万里 于 2012-6-6 11:47 编辑

回复 72# TK


    陈先生并田版(方先生?),有实物可资证明的,只是东西不是我的,恕暂不能上传图片。我就叙述一下吧:
清二次回片,补足了蟠龙3分票,寄出局上海戳銷了票。1902年的.德国邮政认可了它的盖銷回资,仅在片上另銷寄出戳,没有补贴德国票。

此片与莫斯片(1901年,梧州)相隔仅一年,莫斯片上告之德邮局不承认大清回资,(包括香港票);可是这件上海的居然被德邮政认可了,而且还未加贴香港票!

但是这件1906年(签约后的)又被贴了德国邮资!

从上面分处梧州、上海两地,以及这件福州的,显然它们都有一共同点:回信片上都被原寄局把回资(4分)都銷盖了。还有就是当事人帅哲尔身为海关职员,又是集邮家,推测他应懂得如何去做才是符合大清邮政规章的。其次,三件片都回至了原寄局,可谓殊途同归。

慢慢再等待回片逐一浮现,来归纳定论了。呵呵,集邮是“痛并快乐着”,有时令人寝食难安。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2-6-6 10:35

回复 73# 肖万里
謝謝分享,我早看過先生提及的清片,只是個人感覺將混貼客郵時的例子套在1902年後、尤其是1905年後那些加貼其他國家郵票(不是客郵票)回寄中國的回片合理化值得商榷,似乎是張冠李戴。
作者: 肖万里    时间: 2012-6-6 10:53

回复 74# edwardtin


    清回片的国外实寄片的确太复杂了……好在有华邮网和您们几位资深高手,让我们大开眼界并从中学到不少邮识,由衷赞佩不已,谢谢了。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2-6-6 11:30

回复 75# 肖万里
客氣
歡迎大家踴躍討論
作者: edvardtin    时间: 2012-6-6 13:02

回复  edvardtin

填版没看到肖先生及台湾黄先生均说有去片及回片均销寄出局(大清)邮戳的说法?
如果 ...
TK 发表于 2012-6-6 09:09

抱歉,没有仔细翻阅。
作者: edvardtin    时间: 2012-6-6 13:06

回复  TK


    陈先生并田版(方先生?),有实物可资证明的,只是东西不是我的,恕暂不能上传图片。我 ...
肖万里 发表于 2012-6-6 10:13



    edvardtin和edwardtin是两个人。一个是盲并,一个是大牛 别搞错了。
作者: 五味和    时间: 2012-6-6 17:25

回复  TK


    陈先生并田版(方先生?),有实物可资证明的,只是东西不是我的,恕暂不能上传图片。我 ...
肖万里 发表于 2012-6-6 10:13

肖老,从存世的国际回片实物看,各种形式的都有,很难证明那种是对的,邮坛前辈们所发表的邮文,也是建立在实物的基础上。不知肖老发现没有,在这些回片中,时间上在1901年到1909年之间。为何在早的时候回片上销寄出局的为多,在07年之后,回片上几乎没有销寄出局邮戳,大都是在回片上帖有大清邮资,由回寄国销戳呢?是否会是在不同的时期规定有不同。另外,双片的国际邮资为8分,不能以这个规定来确定回片上的4分回资也是由寄出局销戳。而是要如何认定这回片上的4分回资,是可以有效回寄回片的。如果只是规定回片上帖上回邮,销戳。但不能回寄。不是多此一举吗?
作者: 五味和    时间: 2012-6-6 17:32

拍卖行图片,1910年使用的四次国际回片。

图片附件: 1542.jpg (2012-6-6 17:31, 40.5 KB) / 下载次数 28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579803&k=208d23e2308e744d54fe9d2098167078&t=1719382078&sid=Ul2a23


作者: 姜劍    时间: 2012-6-6 17:33

不能说成交价格高就证明买家一定大头
买这类东西的都不是大头
作者: 五味和    时间: 2012-6-6 17:34

拍卖行图片。1909年使用的三次国际回片。

图片附件: 2325.jpg (2012-6-6 17:34, 100.01 KB) / 下载次数 33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579805&k=639a3b9912bd070ba1ce596fe1185d40&t=1719382078&sid=Ul2a23


作者: 五味和    时间: 2012-6-6 17:40

拍卖行图片,加上冰岛三次回片,使用在1908年。

图片附件: 12050215324fb0c4c01e8ac8f6.jpg (2012-6-6 17:40, 85.29 KB) / 下载次数 34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579806&k=d0079ffc2a063532d39b9a49e80ccb3c&t=1719382078&sid=Ul2a23


作者: 五味和    时间: 2012-6-6 17:43

为何这三张的回片上都是帖足回寄国际邮资,由回寄国销戳。同期发现的回片目前只有这三张,难得三张片都是一样违规吗?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2-6-6 17:57

82楼有到达戳吗?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2-6-6 18:07

本帖最后由 edwardtin 于 2012-6-6 18:12 编辑
不能说成交价格高就证明买家一定大头
买这类东西的都不是大头
姜劍 发表于 2012-6-6 17:33


不會因成交價高,假東西就會變成真東西!

姜先生有否小心看過全帖?還有否看過台灣郵史研究第八期華裕寬及第十三期林光照並何輝慶的中國郵資符誌明信片有關回片的郵文?
作者: 五味和    时间: 2012-6-6 18:20

82楼有到达戳吗?
清邮路 发表于 2012-6-6 17:57



    没有到达戳。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2-6-6 18:32

回复 87# 五味和

如果没有其他戳记的话,就很难说明问题了。
作者: 肖万里    时间: 2012-6-6 18:47

本帖最后由 肖万里 于 2012-6-6 19:16 编辑

回复 79# 五味和


    我在66楼中也作了这种揣测:“,莫非大清从反馈信息中改变了原来的做法,不再在贴足邮资的回片上銷票,如同此冰岛三次回片,就被OK了? (时间以三次片来看是1907年10月以后了)”

这枚冰岛三次回片和单君连续展示的类似回片,可能是个值得突破和完善前人的立论。非常好。但如清邮路王君所言,落戳是十分重要的,而且还要尽可能显示出它是原寄局为佳,当然这有些苛求了。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2-6-6 19:20

回复  五味和

我在66楼中也作了这种揣测:“,莫非大清从反馈信息中改变了原来的做法,不再在贴足邮 ...
肖万里 发表于 2012-6-6 18:47


因為1902年前基於受制加貼客郵票才能出國,所以當雙片付足大清郵資後,大清局便會加貼同等資費客郵票,然後大清局會將所有大清郵票銷戳,留下雙片客郵票讓客郵及回寄局銷戳。但是1902年後,各國陸續與大清協議免貼客郵票,間接承認大清郵資在國際上有效,便形成在回片上的大清郵資不用由原寄局銷戳。

很可惜,基於何輝慶先生的書上出現兩枚四次回片使用例(請看附圖),又加上有些郵友將混貼客時期的政策混淆,以為回片只要貼他國郵票寄回中國便算所謂國際回片,這就是我說的張冠李戴。所以才會出現一樓這枚及趙湧那枚3.8萬的回片(http://www.zhaoonline.com/detail/auction-1512447-detail.shtml)事件。

大家若手上有何先生的書,可以小心留意他對三次國際回片及一版國際帆船回片及以後的郵政用品的國際回片在估價欄上使用“國際回片”,而所謂清四次回片則缺少此項。另外,因缺少五色旗國際回片使用例,因此價格欄內沒有列出“國際回片”這項。最重要是一枚二次改掛號回片,可能因是是集郵片,在二次片價格內同樣不設有“國際回片”估價。

图片附件: 掃描.jpg (2012-6-6 19:20, 98.49 KB) / 下载次数 39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579814&k=93db9ce60f258907213e8e34b323c6d0&t=1719382078&sid=Ul2a23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2-6-6 19:29

回复 89# 肖万里


   82楼的片,销了两种戳,邮资图上是STETTIN,而蟠龙票销的是德国的火车戳,不太清楚,估计是BERLIN—STETTIN(柏林—施特亭)段。时间是08年4月5日当天。
查了一下,STETTIN(今属波兰)距离柏林是120公里,1843年开通火车。
如果没有其他戳,不能认定其回片实寄的有效性。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2-6-6 19:37

回复 90# edwardtin


   不能认同是回片销了国外的戳回寄,就是回片实寄的判断。两枚片虽然是回片回寄,而有效邮资都是外国票。即使原片邮资图销了国外的戳,但不具有邮资效力。
作者: 五味和    时间: 2012-6-6 19:39

回复  肖万里


   82楼的片,销了两种戳,邮资图上是STETTIN,而蟠龙票销的是德国的火车戳,不太清楚, ...
清邮路 发表于 2012-6-6 19:29



    这个有何不妥,邮资符上销的是寄出局邮戳,同日经火车转,合理。只是没有其他经转和到达戳,美中不足。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2-6-6 19:40

回复  edwardtin


   
   不能认同是回片销了国外的戳回寄,就是回片实寄的判断。两枚片虽然是回片回寄,而有效邮资都是外国票。即使原片邮资图销了国外的戳,但不具有邮资效力。
清邮路 发表于 2012-6-6 19:37

紅字這字句是否與黑字句是整體一段?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2-6-6 19:45

回复  肖万里


   82楼的片,销了两种戳,邮资图上是STETTIN,而蟠龙票销的是德国的火车戳,不太清楚, ...
清邮路 发表于 2012-6-6 19:29


看來拙藏這件也不能說去到美國了。

图片附件: 14-11-25.jpg (2012-6-6 19:45, 94.3 KB) / 下载次数 35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579815&k=3d47fb4766876a51fb2c7fd6fe2976f5&t=1719382078&sid=Ul2a23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2-6-6 19:49

这个有何不妥,邮资符上销的是寄出局邮戳,同日经火车转,合理。只是没有其他经转和到达戳,美中 ...
五味和 发表于 2012-6-6 19:39



   没有其他戳记的前提下,不能判断火车戳是否补销。您说合理,但没有其他戳记,如何判定这片真正被使用?
作者: 五味和    时间: 2012-6-6 19:55

不是由STETTIN寄出,销寄出局邮戳,同日经BERLIN—STETTIN中转,实寄的例子没有其他的中转戳,或是到达戳,很常见。如果此片上销的只有同一邮戳,可能如王兄所言,可能没有实寄。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2-6-6 19:57

看來拙藏這件也不能說去到美國了。
edwardtin 发表于 2012-6-6 19:45


我不明白,我说的是否不够清楚。我指的其他戳记,是另一异地戳记。您的这片都已经中转两次了。
82楼的片,邮资图销了一种戳,为什么不销蟠龙票?您可以认为火车戳补销了,但是没有出现再次中转戳的情形下,如何判定这片就是实寄了?
作者: edwardtin    时间: 2012-6-6 19:59

不是由STETTIN寄出,销寄出局邮戳,同日经BERLIN—STETTIN中转,实寄的例子没有其他的中转戳,或是到达戳, ...
五味和 发表于 2012-6-6 19:55



   
作者: 五味和    时间: 2012-6-6 20:05

王兄说的这二种戳,是很不同的,一种为当地邮局,另一种为火车戳,这不是很明显显示此片邮路上的动态吗?寄出局可能不确定是否能销别国邮票,但还是在邮资符上销戳了,或是漏销都有可能。但此片实寄是没有问题的。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p1878.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