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1947官方明信片?
[打印本页]
作者:
eureka168
时间:
2014-3-30 20:56
标题:
1947官方明信片?
此明信片应该不是邮局印的. 片上写的“中华民国邮政明信片”有一点误导人。
下载
(39.26 KB)
2014-3-30 20:51
图片附件:
Postcard.jpg
(2014-3-30 20:51, 39.26 KB) / 下载次数 21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902826&k=44673f70b9fcc8ae311e146514e3ddfa&t=1732285045&sid=scZ94A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14-3-31 03:01
有意思,喜欢
作者:
TK
时间:
2014-3-31 12:32
本帖最后由 TK 于 2014-3-31 12:36 编辑
拙稿一篇供参考:
明信片与“邮政”明信片
明信片英文原文POSTCARD,原意是“邮政卡(片、卡片)”或“邮寄的卡片”,我国将中文名称译为“明信片”,既简洁又明了。“明”是公开的,没有隐藏;明信片也就是公开通信内容的卡片,比英文原文更传神。“明信片”是区别于传统上需用信封封装、须打开信封才可看到通信内容的邮件。
我国初期又将明信片称为邮片、信片等。上世纪30年代,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印制的一系列明信片就称为《故宫信片》。在《旧梦重惊——清代明信片选集》及《明信片中的老天津》画册中,有一种明信片左则印有“邮政信票”四个中文字,应是明信片的另一种名称。而最特出的是一张明信片印有“万国邮便联合端书”,看来不像明信片的名称,但另一张明信片又印有“内外邮报美术端书”,“端书”又像明信片的“别称”。这两张称为“端书”的明信片,四周纹饰相同,是同一出版商印制。
早于1873年在我国出现的第一张由“邮政机构”印制的明信片——上海工部局书信馆印制的无资明信片,上面只印英文“SHANGHAI LOCAL POST CARD”,并无任何中文字。到1874年印制的第一张邮资明信片,虽加上中文“工部书信馆”,但并无中文“明信片”字样。其他各商埠书信馆印制的明信片,标头均只有英文“POSTCARD”,并无中文“明信片”字样。
清代于1878年开始办理邮政,由海关发行邮票,但并无发行明信片。1896年3月20日,光绪皇帝正式批准开办国家邮政,当时的海关造册处呈报海关总税务司赫德的有关清代邮票与明信片的《备忘录》,内有由费拉尔设计的邮票及明信片设计稿。费拉尔最初设计的明信片式样分国际片及国内片两种,国际片横式,上边中央是圆形邮资图,邮资图内有中文“大清国邮政”、“洋壹分”及英文“1 CENT”,下面飘带内是英文“IMP. CHIN. POST”,两边各有一条跃立的龙,整个设计并无中英文“明信片”字样。而国内片采用竖式,邮资图位于左上角,呈竖矩形,内有“大清国邮政”及“壹分”中英文字,邮资图下竖排中文“书信片”三个字。其后,费拉尔将设计稿修改,邮资图改为橢圆形,邮资图下的中文字由原来的“书信片”改为“邮政明信片”。但后来正式印制出售的清一次片只有国内片一种,式样与第二次的设计稿相同。其后印制的二三次片,式样变化不大,均为竖式片。
大清邮政局为加入万国邮政联盟,为符合万国邮盟规定的明信片式样,于1908年印制了横式的清四次片,采用T字分隔线,分隔线上置法、中文标头,法文“CARTE POSTALE—CHINE”在上,中文“大清邮政明信片”在下,邮资图置右上角。
费拉尔为何将明信片的中文标头由“书信片”改为“邮政明信片”?是他自己翻译还是采用别人的建义?现已无从查证。将大清邮政局印制的明信片标示“邮政明信片”的本意又是什么?是有意区别于在此之前各商埠书信馆印制的明信片?因此加上“邮政”两字以表明由国家邮政局印制?这些均难以得到答案。
在《旧梦重惊——清代明信片选集》画册中,图30及139两枚清末由民间印制的明信片,模仿了大清邮政局印制的竖式明信片,在左上角也印有“邮政明信片”五个字,甚至四周的花边和左下角的文字也和大清“官片”相似,相信是由于不了解而模仿,并无“侵权”之意。民国期间,杭州二我轩、日光堂及天津中裕洋行印制的明信片中文标头是“中华民国邮政明信片”;商务印书馆印制的明信片标头则是“邮政明信片”,其他一些无印上出版单位印制的明信片,印有“中华民国邮政明信片”的并不鲜见,可见当时并无规定只有邮政机构印制的明信片才可以印上“中华民国邮政明信片”的字样。而且,二我轩、日光堂、中裕洋行印制的明信片甚至印上法文“CARTE POSTALE—CHINE”,完全是“官片”的格式。最特出的是一种在天津出版的明信片,标头是“中华明信片”,未知是否有意避开“邮政”两字。
香港邮政在1879年印制的第一张邮资明信片,只印“万国邮盟”及“香港”的英文字,并无“明信片”的英文字样。1892年起,才加上英文“POSTCARD”,1901年再加上法文“CARTE POSTALE”,此种格式维持至1938年。二战后,1946年发行的第一张邮资明信片上只有英文而无法文,而这些明信片均只有外文而无中文“明信片”字样。此后香港停止了印制邮资明信片达45年之久。直到1991年香港恢复印制无面值的“邮资已付明信片”,干脆取消标头,只有中间分隔线,但在明信片左下角印有中英文说明文字“第一套邮资明信片”。后来印制的一系列“邮资已付图片卡”(即邮资已付明信片)也沿用此格式。其实香港邮政早于1984年印制第一套给集邮者制作极限片的香港航空事业“原图卡”,并无印上任何中英文“明信片”的字样,到1985印制的第二套香港花卉“原图卡”,才于左上角印上中英文“第二套香港邮政署明信片”。
清横式四次片中文标头采用“大清邮政明信片”的式样,被后来的中华邮政沿用,将明信片标头定为“中华民国邮政明信片”。新中国的明信片标头也沿用这种式样,最初采用“中国人民邮政明信片”,现在的则是“中国邮政明信片”。这是我国从清朝邮政沿用下来的式样,也是我国的独特情况。但不论是“大清邮政明信片”、“中华民国明信片”、“中国人民邮政明信片”或“中国邮政明信片”,均应分为两部分,即前面的“大清邮政”、“中华民国邮政”、“中国人民邮政”或“中国邮政”,相等于邮票的铭记,后面才是“明信片”。这可见于另一个例子,伪满洲国印制的邮资明信片,第二及第三版直式双片,标头分两行横排,上行是“满洲帝国邮政”,下行是“双明信片”;而第六版直式单片的两行标头分别是“满洲帝国邮政”和“明信片”。
基于我国邮政机构印制的明信片上印有“中国人民邮政明信片”或“中国邮政明信片”字样(有的无资明信片省略为“邮政明信片”),因此我国集邮者习惯将邮政机构印制的明信片称为“邮政明信片”,是一种口头习惯,以区别于其他出版社印制的明信片。
在《集邮展览与评审规则》(人民邮电出版社1992年10月版)内《FIP极限集邮评审专用规则实施要点》中有“图画邮政明信片”的译文,虽未看到原文,但相信英文本只是“PICTURE POSTCARD”(图画明信片);同书《FIP邮政用品评审专用规则实施要点》“2.展品构成原则(5)”有“某种邮政单式或邮政明信片的存在形式”,相信原文也只是“POSTCARD”(明信片)。1999年版的“蓝皮书”,已没有“邮政明信片”的译文。汤献健先生翻译的《极限集邮国际法规》(见《极限集邮》2002年总第95、96期合刊)“2.特征C)”有“邮政明信片”的译文;随后李明先生所译的同一版本《极限集邮国际规则》(见《极限集邮》总第97期)的相同条文,同样也译为“邮政明信片”。但该处的英文原文只是POSTCARD,将POSTCARD译为“邮政明信片”,“邮政”两字只是“蛇足”。
明信片的英文“POSTCARD”本来就没有“邮政”与“非邮政”之分,无论是邮政当局印制或其他出版社印制甚至私人印制,均可称为“POSTCARD”。或者可将POSTCARD译为“邮政片”,如译为“邮政明信片”的话,则是累赘而不够简洁,因“明信片”的中译已包含英文的“POST”,无需再加“邮政”两字。我国因某些独特原因,曾禁止邮政机构以外的出版社印制明信片,后来又规定非邮政机构印制的明信片不得印“邮政”两字。基于此历史原因,我国集邮者才习惯将邮政机构印制的明信片称为“邮政明信片”,更因而令某些极限集邮者误会,制作极限片须采用“邮政明信片”,用非“邮政明信片”制作的极限片“不规范”的错误观念。事实上,就算邮政机构印制的明信片,如只印“邮政明信片”而不是“中国邮政明信片”,也属于不妥当。清一二三次片在邮资图下印“邮政明信片”,未知是洋人不了解中文,还是要显示“邮政”正宗,才产生这影响深远的决定。清、民时期明信片上的法文标头,也只是“明信片—中国”,并无“邮政”两字。而西欧国家邮政机构印制的邮资明信片,标头只印“某某国”及“POSTCARD”,鲜见(或没有)印上“XX国邮政”,有的甚至连“XX国”也不印,因邮资图已有国铭,无需再重复。
我国国家邮政局印制的邮资明信片,邮资图内已有“中国邮政”的铭记,已无必要在标头再加上“中国邮政”的字样,甚至可如香港邮政及其他一些国家的邮政机构一样,连标头也可以省略。省略了标头,绝不会因此而影响“国家名片”的地位,更不会影响“正宗”明信片的属性。我国的邮资明信片,左上角已有邮政编码,再加上中间的标头,显得过挤了,如果省去标头,留下适当空白,也利于销戳。
参考资料:
①《费拉尔手稿》人民邮电出版社,1991年5月第1版
②《中国片封简图鉴》(1874—1974)陈志深编著,新世纪出版社,1999年5月第1版
③《旧梦重惊——清代明信片选集》广西美术出版社,1998年3月第1版
④《明信片中的老天津》哲夫编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原发表于《中国集邮报》2004年4月6日第6版“学术探究”〗
作者:
TK
时间:
2014-3-31 12:36
上文“端书”应是日本的说法。
作者:
STAMP_XU
时间:
2014-3-31 23:42
现在人们对这类东西的简要定义是:有格式的叫明信片,没格式有图案的叫画片,没图案和格式的叫纸片。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p1878.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