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看我讲课的朋友,定能发现我所讲的课大多有连带关系,正所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上一次讲到兰州27支的真伪及邮史故事,相信大家记忆尤新,出于保密需要,一些单位或机构使用信箱作收件地址,已属公开的秘密,但想破解却不容易,只能顺其自然,长期留意自会水到渠成。
我一直有一个有趣的疑问,如果兰州人到邮局寄信去兰州27支局,邮局是收本埠还是外埠邮资?因为都是“兰州”地名邮局和戳记。只是这个兰州27支邮局却在距兰州千里之外。
中国邮政创办时,全国性业务中并无本、外埠之分,邮资也然。1902年4月8日开始才分开本、外埠业务,但当时本埠称之为“各局投递界内”,过界的即算外埠。
而因各地邮政投递界又与地界不同,所以对本、外埠的界定,应以邮界为准,而不能以地界为准,故每一个邮局的本、外埠界定各异,很容易混淆。
附图1为邮友关先生收藏的北平民国封,背后特别印明投递界信息,以免误纳本埠邮资以致罚款,相当有趣和有史料价值。
大概了解了本埠、埠邮件情况,下面来看看抗战时期成都秘密信箱背后所隐藏的特殊邮史。
图2为成都1944年9月24日寄西川苏坡桥(9月26日)的挂号信,本件寄“苏坡桥历字527号信箱”,因有注明地方,故可知该信箱代号的实际所在地在苏坡桥。
封贴中信版孙像1元五枚,邮资共5元(外埠平信2元+挂号3元),邮资正确无误,可见当时成都寄苏坡桥属外埠。
图3则是一件成都1944年8月1日寄“成都尊字976信箱空军第11大队”收的挂号信,可知当时在成都市郊驻军不少,此信箱代表的是空军大队。
此信在投递时,先投到苏坡桥,销8月2日戳,但该单位并非在苏坡桥,故邮局又手注“簇桥”,转寄到该部队的真正驻地。但已是2天后,背盖西川簇桥8月4日日戳,至此邮程完成。
而再看此封邮资,贴中信版孙像1元四枚,合共4元(本埠平信1元+挂号3元),即收取的是本埠邮资。
与上一件对比,无论寄苏坡桥或簇桥,都属外埠,但因寄件人只写“成都”地名信箱,故邮局一时大意,误当本埠挂号处理。
由于属邮局自己错误,故也不能作欠资处理(或根本未发现)。
无独有偶,图4又是另一件因只写“成都”地名而误作本埠邮件的外埠挂号封。
此件为成都1945年5月22日寄“成都工字九六八号信箱”,落地戳为西川沙河堡(5月23日),很明显,这又是一件寄外埠信,但邮资同样只是纳了本埠挂号4元。
这些成都、重庆寄出来的银行封,因数量大而鲜有人重视,其实内中邮史、文史故事极多,而正是不受人重视,才会有漏可捡。相信这种寄外埠误纳本埠邮资封不会多见,也是中国邮资史上的特例。
而正是这种本、外埠不清的情况出现,1945年10月1日开始,中华邮政取消本、埠之分,统一为相同邮资。直到新中国成立,才重新区分本、外埠业务。
这些因果关系导致的邮史变更属超级冷门,非好此道者不能细品也。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p1878.com/BBS/)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