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16 22:12:35编辑过]
郑版说得对,如果能与出版人联系一下可能更有收获。
很多时候公布的信息与事实都有出入。
编过邮刊的人多少都知道。
披露价格信息确有此事,大大有名固然不错。但,这不等于"一夜成名''、“名震一时”啊!
“有名”这个标准很难界定,如果论有名,邮友信箱,鼓楼邮刊,金陵邮刊等早期刊物的名气都在集邮通讯之上,收集邮刊,可以不知道集邮通讯,但没有人不知道鼓楼邮刊。如果改换一个说法,讨论集邮通讯的历史或者特色,相信更加切题,也更符合这个帖子的本意。
另外,民间邮刊的历史考证具有相当难度,除了拥有实物以外,收集其他同时期刊物或询问当事人以相互印证非常重要,一些官方消息或者传说未必属实。
考证在于发现事实,虽然有难度,但也是乐趣所在
赞同,讨论"有名"确实难以判定.期待李先生的<集邮通讯之"一夜成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17 13:47:54编辑过]
呵呵,不好意思,实在太忙,无暇顾及啊!(能先理出的,此前我已以"馆藏一斑”栏,贴了几幅。以后我还会陆续贴图,与大家一起分享的)
补充一点,我于此说的有名,是指“一夜成名”,即成语中的“名震一时”,其声名震动了当时全国集邮界的人!这种“一夜成名”的机会是邮友信箱,鼓楼邮刊,金陵邮刊等早期民间刊物都不能比的。答案我这里有,依据我这里也有。问题是内容对上了号,但刊名对不上号,这就是我发贴考证调查的原因。
探讨应该将已知的公布出来,才好相互印证,进一步深入,没有已知的资料作基础,那么这个讨论就只能凭空猜测,比如这个帖子的名称,其实更多的是猜测的意思(或许您的本意并非如此),既然讨论,您应该首先公布您所了解的内容,我们才方便利用手中实物来对照,研究。如此,您的讨论目的达到了,我们也多了解了一些文献掌故,何乐不为?
我写文说话,一贯不是很婉转,言语不当之处,还请谅解。在文献资料的收集研究上,我坚持考证为重,所以对于没有提供充足依据或者缺乏合理逻辑的推测是否定的,一贯的毛病,病入膏肓...........
1-2-1、《集邮通讯》(山东)扫描 刊于《集邮论谭》总2期
《集邮通讯》系山东德州地区艺术馆编印邮刊,于1980年6月1日创刊,16开16版,手刻油印,双月刊,于1982年6月出版总13期后停刊。《集邮通讯》以各地集邮活动、邮票市场行情、集邮者广告信息为主。文章内容侧重于市场,如《论邮票提价》、《邮票保值增值学》、《邮票保值投资漫话》等。该刊刊发的邮票行情,如《中国珍邮在美拍卖价目》,首次披露蓝军邮新票在美国拍价为6000美元;《“文革”票在香港身价百倍》《、〈区票、“文革”票在美拍卖价格惊人〉、〈“文革”票在日本暴涨〉等信息,引起广大集邮爱好者的关注。此外,〈集邮通讯〉每期刊发的集邮者交换、买卖邮票的广告也适应了刚刚起步的集邮市场的需要,订阅者遍及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当然,该刊在开放初期对集邮市场的关注,自然也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据有关人士透露,其无奈停刊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为了便于读者对〈集邮通讯〉有个比较全面的认识,现根据笔者的收藏和有关资料,简单介绍一下该刊各期的主要文章。
第一期:致读者(本刊编辑部);世界上最贵的邮票近况;美丽的探测大自然邮票;一生事业在邮花(张盛裕);关于开展集邮活动的几点建议(杨白欣);广州市成立集邮学会;希腊人爱好集邮;近两年全国各报刊刊登的集邮文章简介;集邮简谈;赏“猴”小记;《集邮通讯》创刊纪念邮戳设计(冯同)等。
第二期:众人拾柴火焰高(本刊编辑部);伦敦举行国际集邮展览;浅谈中国解放区邮票的研究与鉴定(刘肇宁);邮票的故事—世界上第一枚邮票的来历;纪念鉴真坐像回国巡展并赠森本长老(何宏);日本集邮协会简介(许洪声);日本东京举办中国邮票展览;普十二的分版鉴别(田健行)等。
第三期:天安门图案普通邮票的版别(邮卒);中国绝版红军邮票在日本发现交回中国;介绍一些邮票的齿孔(田健行);普票未涨价购买须从速;近年全国各报刊登载的集邮文章简介(余伯恩);红印花加盖绿色小字二贰分邮票(刘肇宁);开国纪念邮票发行的历史背景(冯);中国邮票公司纪特邮票价目表;清代票和民国票的几种珍品;大龙票的发行量;五元加盖“邮”字由来等。
第四期:本刊举办“大家最喜欢的一套邮票”的评选活动;集邮公司纪字邮票价目表(续一);邮票保值增值学;普十三中八分票发现细齿票(俞炳森);票品琐记(李登汉);我国的首日戳(田健行)等。
第五期:荷花邮票被选为大家最喜欢的一套邮票;论邮票提价(田健行);邮票保值增值学(续完);集邮公司特字邮票价目表;清代邮票为什么没有人头像;纪88(4-2)南昌起义大楼少画了一层;
第六期:中国民间邮刊;邮票保值投资漫话(朱桐);关于解放区邮票的命名(刘肇宁);北京鼓楼迎春邮展简介(谭裕祥)等。
第七期:怕!(纪念《集邮通讯》创刊一周年);中国民间邮刊;邮票保值投资漫话;全国各地集邮简讯等。
第八期:《集邮通讯》编辑部告示;万寿票上之洋八卦;回忆在山东解放区的集邮(戴无涯);中国珍邮在美拍卖价目;文革票在港身价百倍;区票、文革票在美拍卖价格惊人等。
第九期:对邮票发行工作的几点建议(冯同);中国民间邮刊;我们支持无锡邮友搞通讯竞买活动(冯同);初赏面值字有感(何凤岩);上海的集邮界;“印花”与邮票;明信片的由来趣话;怎样洗掉邮票上的黄斑;邮坛快讯等。
第十期:既荒唐而又不荒唐的纪念(本刊编辑部);捐款捐票支援灾区(刘开文);中国民间邮刊;集邮书刊文章介绍;文革票在日本暴涨;济南将举办邮票通讯拍卖;台湾邮政概况;国宝之王的芳踪(刘肇宁);长江三峡风景组戳;纪念戳之页;集邮广告等。
第十一期:有关《集邮通讯》的几则趣闻;中国民间邮刊;司丹利·吉本斯(世界邮商元老的创业与发展历史)国内集邮简讯;纪念戳之页、集邮广告等。
第十二期:中国民间邮刊;邮票价值纵横谈(欧阳承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明信片在美国出现;红印花加盖小字当一元(黄莎);狗戳特集;国内邮坛简讯,集邮广告等。
第十三期:美国发行州鸟与州花邮票;中国民间邮刊;集邮书籍介绍;邮票价值纵横谈(欧阳承庆);风光戳专集;各地集邮简讯,集邮广告等。
纵览《集邮通讯》全部13期刊发的主要文章和集邮简讯以及集邮广告,可以发现《集邮通讯》区别于当时诸多民刊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对于邮票市场交流的关注和价格的注目以及其联系的广泛性和研究的深度。所有这些独特的视角和激进的观点决定了其在中国邮坛上特殊的地位,我想,这也是其能挤身《中国集邮史》的原因所在吧!
参考资料:《中国集邮史》、《集邮通讯》。同时齐鲁会友陈志昌先生提供大部分资料,谨此致谢!
《集邮通讯》(山东)之特色初探 刊于《邮刊与主编》总16期
据《中国集邮史》记载:“《集邮通讯》 1980年6月1日创刊。山东省德州地区艺术馆编印,双月刊,16开16页,手工刻写油印。该刊于1982年6月停刊,共编印了13期”。据资料显示,从1979年到1982年,短短三年中,全国各地基层集邮组织及集邮者个人编印的邮刊邮报就有近百种之多,同时载入《中国集邮史》的《鼓楼邮刊》、《邮友信箱》等几种邮刊均是集邮组织所发行的,惟有《集邮通讯》系由集邮者个人联合出刊。而80年代初期山东邮坛也同时存在四份邮刊,其分别是《集邮通讯》、《集邮之友》、《邮票珍艺》和《集邮学问》,从目前收集到的邮刊分析,《集邮之友》和《邮票珍艺》所刊发的邮文均有相当水准,可以说并不比《集邮通讯》逊色,那么何以《集邮通讯》能一枝独秀,挤身《中国集邮史》的殿堂,《集邮通讯》到底有何特色,能够叩开《中国集邮史》的大门?作为邮刊的编者又该有何启发呢?笔者试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对《集邮通讯》的特色作一探索,鉴于邮识、资料所限,不足之处,还请方家斧正!
据笔者初步分析,《集邮通讯》主要具有以下特色,从而奠定了其在中国集邮史上的影响和地位。
其一,《集邮通讯》善于抓住邮坛的热点问题,适应集邮市场的发展需要。《集邮通讯》文章内容侧重于集邮市场和集邮者交换广告,适应刚刚开放的集邮群体的集邮需求,其关于邮票行情的的信息以及邮票保值增值的文章引起了集邮者的极大兴趣。《中国珍邮在美拍卖价目》(总8期)、《邮票保值增值学》(总4期)、《邮票价值纵横谈》(总12期)等文章在当时的中国邮坛无疑是具有超前意识的和及具诱惑力的。特别是当无锡集邮研究会的通讯拍卖引起非议的时候,〈集邮通讯〉旗帜鲜明的提出“我们支持无锡邮友搞通讯竟买活动”(总9期),这在当时的情况下是需要勇气的,因而〈集邮通讯〉能得到集邮者的喜爱也就不奇怪了。
其二,《集邮通讯》注重了自身的宣传效应,利用各种方式扩大邮刊影响力。从笔者收集到的部分80年代初期的邮报刊资料可以看出,《集邮通讯》的宣传工作是十分到位的,采取诸如邮刊介绍、广告、贺信等多种方式宣传邮刊,这在同期的邮报刊中是不多见的。《集邮通讯》每期均开辟“中国民间邮刊”介绍当时国内邮坛的邮刊出版发行情况,谨以总12期为例,就介绍了四川、陕西、浙江、上海、吉林、等12省市的15家邮刊,同时还刊发了“鼓楼邮会”、“长沙集邮组”等各地30余则集邮简讯,与此回应的是诸多的邮刊对《集邮通讯》的宣传和推崇。从该刊刊发的集邮简讯和有关文章可以看出,《集邮通讯》与当时的《鼓楼邮刊》、《邮友信箱》、《邮友》、《金陵邮刊》等均保持密切的关系。
其三、《集邮通讯》适应了多层次集邮者的需要。从其短短13期所刊发的文章内容分析,其辐射范围是比较广泛的,即适应了高层次集邮家的需要,。如刘肇宁先生的〈浅谈中国解放区邮票的研究与鉴定〉(总2期)、田建行的〈普十二的分版鉴别〉、〈红印花加盖绿色小字贰分邮票〉(总3期)、〈万寿票上之洋八卦〉、〈普十三中八分票发现细齿票〉等。又顾及了初级集邮者的要求,如每期的纪念戳介绍、集邮信息、集邮公司价目表等,达到了“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统一,其预定者遍及了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
其四、《集邮通讯》在立足国内邮坛的同时,注意关注港台以及国外集邮界的动态,满足了集邮者的需求。《集邮通讯》出版以来,刊发了大量来自港台及美国、英国、日本的集邮信息和集邮动态,其相对开放的办刊思路在当时国内的邮坛起到很大影响。
当然,由于其过于关注邮票的增值保值和邮票市场的价格起伏,与当时宣扬集邮文化的大趋势似乎有些差距,特别是对国外邮票市场的报道也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红红火火的《集邮通讯》在出版13期后无奈停刊,也许与此有些牵连吧!
1-2-1、《集邮通讯》(山东)扫描 刊于《集邮论谭》总2期
《集邮通讯》系山东德州地区艺术馆编印邮刊,于1980年6月1日创刊,16开16版,手刻油印,双月刊,于1982年6月出版总13期后停刊。《集邮通讯》以各地集邮活动、邮票市场行情、集邮者广告信息为主。文章内容侧重于市场,如《论邮票提价》、《邮票保值增值学》、《邮票保值投资漫话》等。该刊刊发的邮票行情,如《中国珍邮在美拍卖价目》,首次披露蓝军邮新票在美国拍价为6000美元;《“文革”票在香港身价百倍》《、〈区票、“文革”票在美拍卖价格惊人〉、〈“文革”票在日本暴涨〉等信息,引起广大集邮爱好者的关注。此外,〈集邮通讯〉每期刊发的集邮者交换、买卖邮票的广告也适应了刚刚起步的集邮市场的需要,订阅者遍及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当然,该刊在开放初期对集邮市场的关注,自然也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据有关人士透露,其无奈停刊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为了便于读者对〈集邮通讯〉有个比较全面的认识,现根据笔者的收藏和有关资料,简单介绍一下该刊各期的主要文章。
第一期:致读者(本刊编辑部);世界上最贵的邮票近况;美丽的探测大自然邮票;一生事业在邮花(张盛裕);关于开展集邮活动的几点建议(杨白欣);广州市成立集邮学会;希腊人爱好集邮;近两年全国各报刊刊登的集邮文章简介;集邮简谈;赏“猴”小记;《集邮通讯》创刊纪念邮戳设计(冯同)等。
第二期:众人拾柴火焰高(本刊编辑部);伦敦举行国际集邮展览;浅谈中国解放区邮票的研究与鉴定(刘肇宁);邮票的故事—世界上第一枚邮票的来历;纪念鉴真坐像回国巡展并赠森本长老(何宏);日本集邮协会简介(许洪声);日本东京举办中国邮票展览;普十二的分版鉴别(田健行)等。
第三期:天安门图案普通邮票的版别(邮卒);中国绝版红军邮票在日本发现交回中国;介绍一些邮票的齿孔(田健行);普票未涨价购买须从速;近年全国各报刊登载的集邮文章简介(余伯恩);红印花加盖绿色小字二贰分邮票(刘肇宁);开国纪念邮票发行的历史背景(冯);中国邮票公司纪特邮票价目表;清代票和民国票的几种珍品;大龙票的发行量;五元加盖“邮”字由来等。
第四期:本刊举办“大家最喜欢的一套邮票”的评选活动;集邮公司纪字邮票价目表(续一);邮票保值增值学;普十三中八分票发现细齿票(俞炳森);票品琐记(李登汉);我国的首日戳(田健行)等。
第五期:荷花邮票被选为大家最喜欢的一套邮票;论邮票提价(田健行);邮票保值增值学(续完);集邮公司特字邮票价目表;清代邮票为什么没有人头像;纪88(4-2)南昌起义大楼少画了一层;
第六期:中国民间邮刊;邮票保值投资漫话(朱桐);关于解放区邮票的命名(刘肇宁);北京鼓楼迎春邮展简介(谭裕祥)等。
第七期:怕!(纪念《集邮通讯》创刊一周年);中国民间邮刊;邮票保值投资漫话;全国各地集邮简讯等。
第八期:《集邮通讯》编辑部告示;万寿票上之洋八卦;回忆在山东解放区的集邮(戴无涯);中国珍邮在美拍卖价目;文革票在港身价百倍;区票、文革票在美拍卖价格惊人等。
第九期:对邮票发行工作的几点建议(冯同);中国民间邮刊;我们支持无锡邮友搞通讯竞买活动(冯同);初赏面值字有感(何凤岩);上海的集邮界;“印花”与邮票;明信片的由来趣话;怎样洗掉邮票上的黄斑;邮坛快讯等。
第十期:既荒唐而又不荒唐的纪念(本刊编辑部);捐款捐票支援灾区(刘开文);中国民间邮刊;集邮书刊文章介绍;文革票在日本暴涨;济南将举办邮票通讯拍卖;台湾邮政概况;国宝之王的芳踪(刘肇宁);长江三峡风景组戳;纪念戳之页;集邮广告等。
第十一期:有关《集邮通讯》的几则趣闻;中国民间邮刊;司丹利·吉本斯(世界邮商元老的创业与发展历史)国内集邮简讯;纪念戳之页、集邮广告等。
第十二期:中国民间邮刊;邮票价值纵横谈(欧阳承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明信片在美国出现;红印花加盖小字当一元(黄莎);狗戳特集;国内邮坛简讯,集邮广告等。
第十三期:美国发行州鸟与州花邮票;中国民间邮刊;集邮书籍介绍;邮票价值纵横谈(欧阳承庆);风光戳专集;各地集邮简讯,集邮广告等。
纵览《集邮通讯》全部13期刊发的主要文章和集邮简讯以及集邮广告,可以发现《集邮通讯》区别于当时诸多民刊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对于邮票市场交流的关注和价格的注目以及其联系的广泛性和研究的深度。所有这些独特的视角和激进的观点决定了其在中国邮坛上特殊的地位,我想,这也是其能挤身《中国集邮史》的原因所在吧!
参考资料:《中国集邮史》、《集邮通讯》。同时齐鲁会友陈志昌先生提供大部分资料,谨此致谢!
《集邮通讯》(山东)之特色初探 刊于《邮刊与主编》总16期
据《中国集邮史》记载:“《集邮通讯》 1980年6月1日创刊。山东省德州地区艺术馆编印,双月刊,16开16页,手工刻写油印。该刊于1982年6月停刊,共编印了13期”。据资料显示,从1979年到1982年,短短三年中,全国各地基层集邮组织及集邮者个人编印的邮刊邮报就有近百种之多,同时载入《中国集邮史》的《鼓楼邮刊》、《邮友信箱》等几种邮刊均是集邮组织所发行的,惟有《集邮通讯》系由集邮者个人联合出刊。而80年代初期山东邮坛也同时存在四份邮刊,其分别是《集邮通讯》、《集邮之友》、《邮票珍艺》和《集邮学问》,从目前收集到的邮刊分析,《集邮之友》和《邮票珍艺》所刊发的邮文均有相当水准,可以说并不比《集邮通讯》逊色,那么何以《集邮通讯》能一枝独秀,挤身《中国集邮史》的殿堂,《集邮通讯》到底有何特色,能够叩开《中国集邮史》的大门?作为邮刊的编者又该有何启发呢?笔者试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对《集邮通讯》的特色作一探索,鉴于邮识、资料所限,不足之处,还请方家斧正!
据笔者初步分析,《集邮通讯》主要具有以下特色,从而奠定了其在中国集邮史上的影响和地位。
其一,《集邮通讯》善于抓住邮坛的热点问题,适应集邮市场的发展需要。《集邮通讯》文章内容侧重于集邮市场和集邮者交换广告,适应刚刚开放的集邮群体的集邮需求,其关于邮票行情的的信息以及邮票保值增值的文章引起了集邮者的极大兴趣。《中国珍邮在美拍卖价目》(总8期)、《邮票保值增值学》(总4期)、《邮票价值纵横谈》(总12期)等文章在当时的中国邮坛无疑是具有超前意识的和及具诱惑力的。特别是当无锡集邮研究会的通讯拍卖引起非议的时候,〈集邮通讯〉旗帜鲜明的提出“我们支持无锡邮友搞通讯竟买活动”(总9期),这在当时的情况下是需要勇气的,因而〈集邮通讯〉能得到集邮者的喜爱也就不奇怪了。
其二,《集邮通讯》注重了自身的宣传效应,利用各种方式扩大邮刊影响力。从笔者收集到的部分80年代初期的邮报刊资料可以看出,《集邮通讯》的宣传工作是十分到位的,采取诸如邮刊介绍、广告、贺信等多种方式宣传邮刊,这在同期的邮报刊中是不多见的。《集邮通讯》每期均开辟“中国民间邮刊”介绍当时国内邮坛的邮刊出版发行情况,谨以总12期为例,就介绍了四川、陕西、浙江、上海、吉林、等12省市的15家邮刊,同时还刊发了“鼓楼邮会”、“长沙集邮组”等各地30余则集邮简讯,与此回应的是诸多的邮刊对《集邮通讯》的宣传和推崇。从该刊刊发的集邮简讯和有关文章可以看出,《集邮通讯》与当时的《鼓楼邮刊》、《邮友信箱》、《邮友》、《金陵邮刊》等均保持密切的关系。
其三、《集邮通讯》适应了多层次集邮者的需要。从其短短13期所刊发的文章内容分析,其辐射范围是比较广泛的,即适应了高层次集邮家的需要,。如刘肇宁先生的〈浅谈中国解放区邮票的研究与鉴定〉(总2期)、田建行的〈普十二的分版鉴别〉、〈红印花加盖绿色小字贰分邮票〉(总3期)、〈万寿票上之洋八卦〉、〈普十三中八分票发现细齿票〉等。又顾及了初级集邮者的要求,如每期的纪念戳介绍、集邮信息、集邮公司价目表等,达到了“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统一,其预定者遍及了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
其四、《集邮通讯》在立足国内邮坛的同时,注意关注港台以及国外集邮界的动态,满足了集邮者的需求。《集邮通讯》出版以来,刊发了大量来自港台及美国、英国、日本的集邮信息和集邮动态,其相对开放的办刊思路在当时国内的邮坛起到很大影响。
当然,由于其过于关注邮票的增值保值和邮票市场的价格起伏,与当时宣扬集邮文化的大趋势似乎有些差距,特别是对国外邮票市场的报道也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红红火火的《集邮通讯》在出版13期后无奈停刊,也许与此有些牵连吧!
阴会长的研究之作,不错
还有可从发行量上进行研究,从该刊粘贴大量的纪念戳图样上进行研究
我见了该帖的主题“[讨论]黄剑波、王建平先后贴图的早期油印刊《集邮通讯》为何有名?”就大惑不解。李兄玩了这么多年的集邮文献,也算是一个老前辈了,哈,枉然不知该刊有名和他的价值所在?
从该刊粘贴大量的纪念戳图样上进行研究
特色之一.
从该刊粘贴大量的纪念戳图样上进行研究
特色之一.
一期上少则10多枚,多达30多枚,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纪念戳图样都是加盖在纸片上后寄到编辑部再粘贴上去的
山东及至全国著名的80年代邮刊,非阴会长来研究莫属,阴会长是专藏深研齐鲁大地邮刊的[em55]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17 22:46:07编辑过]
玩玩而已 还请王兄多支持啊
潍坊一见,因诸事缠身,未能与您畅谈,实在遗憾
补充一点,我于此说的有名,是指“一夜成名”,即成语中的“名震一时”,其声名震动了当时全国集邮界的人!这种“一夜成名”的机会是邮友信箱,鼓楼邮刊,金陵邮刊等早期民间刊物都不能比的。答案我这里有,依据我这里也有。问题是内容对上了号,但刊名对不上号,这就是我发贴考证调查的原因。
探讨应该将已知的公布出来,才好相互印证,进一步深入,没有已知的资料作基础,那么这个讨论就只能凭空猜测,比如这个帖子的名称,其实更多的是猜测的意思(或许您的本意并非如此),既然讨论,您应该首先公布您所了解的内容,我们才方便利用手中实物来对照,研究。如此,您的讨论目的达到了,我们也多了解了一些文献掌故,何乐不为?
我写文说话,一贯不是很婉转,言语不当之处,还请谅解。在文献资料的收集研究上,我坚持考证为重,所以对于没有提供充足依据或者缺乏合理逻辑的推测是否定的,一贯的毛病,病入膏肓...........
也容我喘口气
研究很深 ,而且发表过,李兄没必要再写文章,就参考一下好了,不用再深入探讨。
谢谢大家的关注。
我见了该帖的主题“[讨论]黄剑波、王建平先后贴图的早期油印刊《集邮通讯》为何有名?”就大惑不解。李兄玩了这么多年的集邮文献,也算是一个老前辈了,哈,枉然不知该刊有名和他的价值所在?
呵呵,早期油印刊《集邮通讯》的有名和他的价值所在,我怎会不知?!就在日前我还重温了九年前就拜读的《中国集邮史》有关介绍以及三年前就拜读的阴会长发表在《集邮论坛》2005年第2期第39页上的大作《〈集邮通讯〉(山东)扫描》,现上传此期封面,以此为证。
拙贴主题“[讨论]黄剑波、王建平先后贴图的早期油印刊《集邮通讯》为何有名?”,有一点点脑筋急转弯的意思,以增添点讨论气氛。倒是郑版一帖以及王兄的上述"激将法",促使我不得不将我的本意说出。但现在无空,向郑版学习,“容我喘口气”(出处见本版吴蔚关于青海集邮创刊号一帖)且听晚上分解。哈哈.......
1-9期
不错.欣赏了
题外话——
此刊主编与本人相识多年,其在早期香港《邮票世界》上发表过文章,当时我们就认识了。后来老兄弃邮从烟,现为国内四大烟王之一(主集烟标),有着相当高的成就和知名度。现在回过头来看当初办的《集邮通讯》亦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从发表文章中可以看出执笔者多为国内有名的集邮家,其广泛性与影响度由此可见一斑。
且听晚上分解。哈哈.......
还没有分解啊?
且听晚上分解。哈哈.......
还没有分解啊?
没空,在“翻江倒海”找油印刊中的宝贝拿出来亮相呢?!“怎么我一期也找不到《集邮通讯》?”晕哈哈
1-9期
流到特区去了,不错
且听晚上分解。哈哈.......
还没有分解啊?
一口气还没有喘过来,电脑又发生了故障,正在组织人员突击抢修,真是好事多磨啊!哈哈......
且听晚上分解。哈哈.......
还没有分解啊?
一口气还没有喘过来,电脑又发生了故障,正在组织人员突击抢修,真是好事多磨啊!哈哈......
李兄,可不能亏了抢修人员呀,23:47:57已经深夜了,弄点好吃的东西招待抢修人员呀
倘若山东《德州邮刊》就是山东《集邮通讯》的话,那么中国邮史上一个不能忘却的重要史实一一
全国集邮联曾对一个普通的油印民刊先后作出截然不同的公开评价
由山东省德州地区艺术馆编印的《集邮通讯》,创刊于1980年6月1日,停刊于1982年6月。双月刊,16开16页,油印,共出13期。
就在《集邮通讯》停刊整整一年半后,被戏称为集邮界《红旗》杂志的全国集邮联会刊《集邮》杂志在1984年第一期第17页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清除“集邮发财”论的流毒》的本刊评论员文章。文章对“山东《德州邮刊》(笔者注:这里用了书引号,专指刊名为《德州邮刊》的邮刊)全文转载海外某刊的《邮票保值投资漫话》《邮票保值增资学》等长文,......在集邮界中产生了很坏的影响,特别是对青少年集邮爱好者的毒害就更大”进行了公开点名批评。从此,山东《德州邮刊》一夜成名,名震一时。
倘若山东《德州邮刊》就是山东《集邮通讯》的话,那么1999年7月北京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集邮史》,全国集邮联对其又作了重新评价,称其“文章内容侧重于市场”“该刊适应刚刚起步的市场所需”,并赞誉“《集邮通讯》推动了德州地区集邮的开展。”
窃以为,全国集邮联对一个普通的油印民刊先后作出截然不同的公开评价,恰恰反映了我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集邮界最高领导层思想认识转变的一个最好见证。正因为如此,《德州邮刊》通过全国发行量最大的《集邮》杂志的先前评论传媒,歪打正着,一夜成名,在当时产生了轰动效应。倘若单靠自身的发行量,纵然再有特色,也不会在集邮界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
尽管我查阅了新加坡冯目、南京郑目和阴会长鲁目等,均末见山东<德州邮刊>;心里也明白山东《德州邮刊》可能就是山东《集邮通讯》,但这还仅仅是我的猜测。开玩笑归开玩笑,而搞研究却是一个严肃的事。就这点来说,我赞赏郑军的态度,我同他想法是一致的。所以,我还是要把这一问题提出来,即:山东《德州邮刊》是否就是《集邮通讯》?我想通过网上调查,得到大家共同确认。倘能确认,我们还会发现:当初,《集邮》评论员文章采取的是化名公开批评。
如果说《集邮通讯》(《德州邮刊》)在受到《集邮》公开批评后即停刊,这比较符合常理。可偏偏是在《集邮通讯》停刊整整一年半后,《集邮》评论员文章才发表。由此我不得不提出第二个问题,即:《集邮通讯》真正停刊的原因是什么?解铃尚需系铃人。窃以为,这一问题如由《集邮通讯》主编来作答,则最具说服力。
题外话——
此刊主编与本人相识多年,其在早期香港《邮票世界》上发表过文章,当时我们就认识了。后来老兄弃邮从烟,现为国内四大烟王之一(主集烟标),有着相当高的成就和知名度。现在回过头来看当初办的《集邮通讯》亦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从发表文章中可以看出执笔者多为国内有名的集邮家,其广泛性与影响度由此可见一斑。
能否请你出面邀他谈谈当年《集邮通讯》停刊的真正原因?
1-9期
谢谢!倘若缺少10-13期,建议你配全。王建平那里有货,可联系,就说是我介绍的,请他给个优惠价。倘若他不肯,那天你到内地来,我们约好一起去常州上他家去,我帮你抢!他一个人总归对付不过我们二个人的。
且听晚上分解。哈哈.......
还没有分解啊?
没空,在“翻江倒海”找油印刊中的宝贝拿出来亮相呢?!“怎么我一期也找不到《集邮通讯》?”晕哈哈
你这个王建平同阴会长串通起来,一起逼我,看看现在几点了,凌晨三时多了。你在呼呼睡,我却为了白天的一句承诺,加之你们这二位当代“世仁”兄一一王世仁和阴世仁的逼债,今晚苦死我了。尽管如此,我还是想到您,帮你向楼上港胞介绍生意。你看,我这个良民的良心是多么的大大地好啊!
且听晚上分解。哈哈.......
还没有分解啊?
一口气还没有喘过来,电脑又发生了故障,正在组织人员突击抢修,真是好事多磨啊!哈哈......
李兄,可不能亏了抢修人员呀,23:47:57已经深夜了,弄点好吃的东西招待抢修人员呀
我今天蚀老本了!
且听晚上分解。哈哈.......
还没有分解啊?
没空,在“翻江倒海”找油印刊中的宝贝拿出来亮相呢?!“怎么我一期也找不到《集邮通讯》?”晕哈哈
你这个王建平同阴会长串通起来,一起逼我,看看现在几点了,凌晨三时多了。你在呼呼睡,我却为了白天的一句承诺,加之你们这二位当代“世仁”兄一一王世仁和阴世仁的逼债,今晚苦死我了。尽管如此,我还是想到您,帮你向楼上港胞介绍生意。你看,我这个良民的良心是多么的大大地好啊!
还有,你这个“晕”的宝贝,从何而来?能否借我一用?(上次我见你有二种)。还有,你的孙行者七十二变的本事。上次变得那个二嘴四眼(不是常见的近视眼)的怪人,真得好怕人哦。从此我夜夜做恶梦,你好坏哦。还有......
你这个王建平同阴会长串通起来,一起逼我,看看现在几点了,凌晨三时多了。你在呼呼睡,我却为了白天的一句承诺,加之你们这二位当代“世仁”兄一一王世仁和阴世仁的逼债,今晚苦死我了。尽管如此,我还是想到您,帮你向楼上港胞介绍生意。你看,我这个良民的良心是多么的大大地好啊!
呵呵 谢谢李老师分解!还真不知道有这么一段故事,去年曾去德州拜访王主编,就其停刊一事作过调查,其原因嘛?
借用李老师一句 “且听晚上分解 哈哈”
且听晚上分解。哈哈.......
还没有分解啊?
没空,在“翻江倒海”找油印刊中的宝贝拿出来亮相呢?!“怎么我一期也找不到《集邮通讯》?”晕哈哈
你这个王建平同阴会长串通起来,一起逼我,看看现在几点了,凌晨三时多了。你在呼呼睡,我却为了白天的一句承诺,加之你们这二位当代“世仁”兄一一王世仁和阴世仁的逼债,今晚苦死我了。尽管如此,我还是想到您,帮你向楼上港胞介绍生意。你看,我这个良民的良心是多么的大大地好啊!
哈,原来电脑没坏也没找油印刊,虚晃一枪弄出了这个考证呀,值得值得。早说就再陪你了? 来,以下是我与郑军奖励你的
且听晚上分解。哈哈.......
还没有分解啊?
没空,在“翻江倒海”找油印刊中的宝贝拿出来亮相呢?!“怎么我一期也找不到《集邮通讯》?”晕哈哈
你这个王建平同阴会长串通起来,一起逼我,看看现在几点了,凌晨三时多了。你在呼呼睡,我却为了白天的一句承诺,加之你们这二位当代“世仁”兄一一王世仁和阴世仁的逼债,今晚苦死我了。尽管如此,我还是想到您,帮你向楼上港胞介绍生意。你看,我这个良民的良心是多么的大大地好啊!
李兄几点啦?还在呼呼睡!本想表扬你废寝忘食的精神,却不料我与阴会长早早的在等你,你却在补觉,哈哈,快起来释放一下内存。。。。。。
咱们也向李兄学习,找点资料给阴会长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19 9:34:39编辑过]
1-9期
谢谢!倘若缺少10-13期,建议你配全。王建平那里有货,可联系,就说是我介绍的,请他给个优惠价。倘若他不肯,那天你到内地来,我们约好一起去常州上他家去,我帮你抢!他一个人总归对付不过我们二个人的。
谢谢楼主支持,有机会一定到你处拜候先生。相信王建平先生的宝贝不易给你抢去,還是等待好了,緣也份也。
不错,好玩。
快乐集邮,幽默开心。
题外话——
此刊主编与本人相识多年,其在早期香港《邮票世界》上发表过文章,当时我们就认识了。后来老兄弃邮从烟,现为国内四大烟王之一(主集烟标),有着相当高的成就和知名度。现在回过头来看当初办的《集邮通讯》亦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从发表文章中可以看出执笔者多为国内有名的集邮家,其广泛性与影响度由此可见一斑。
能否请你出面邀他谈谈当年《集邮通讯》停刊的真正原因?
让阴会长给您分解可也。当然了,我也可以向老朋友探询,不过要等见面的机会,怕您等时间久了会……
我的照片咋没有了?早上还有的阿 、
来于我藏馆仓库里,王从那里硬性抢去的。临走,还说为了向你献宝。这不是借花献佛么?!
且听晚上分解。哈哈.......
还没有分解啊?
没空,在“翻江倒海”找油印刊中的宝贝拿出来亮相呢?!“怎么我一期也找不到《集邮通讯》?”晕哈哈
你这个王建平同阴会长串通起来,一起逼我,看看现在几点了,凌晨三时多了。你在呼呼睡,我却为了白天的一句承诺,加之你们这二位当代“世仁”兄一一王世仁和阴世仁的逼债,今晚苦死我了。尽管如此,我还是想到您,帮你向楼上港胞介绍生意。你看,我这个良民的良心是多么的大大地好啊!
哈,原来电脑没坏也没找油印刊,虚晃一枪弄出了这个考证呀,值得值得。早说就再陪你了? 来,以下是我与郑军奖励你的
经清点,面值20美元纸币共100张。请兑换成人民币打入我签名栏邮储帐号内。谢谢王震版主的奖励!
且听晚上分解。哈哈.......
还没有分解啊?
没空,在“翻江倒海”找油印刊中的宝贝拿出来亮相呢?!“怎么我一期也找不到《集邮通讯》?”晕哈哈
你这个王建平同阴会长串通起来,一起逼我,看看现在几点了,凌晨三时多了。你在呼呼睡,我却为了白天的一句承诺,加之你们这二位当代“世仁”兄一一王世仁和阴世仁的逼债,今晚苦死我了。尽管如此,我还是想到您,帮你向楼上港胞介绍生意。你看,我这个良民的良心是多么的大大地好啊!
李兄几点啦?还在呼呼睡!本想表扬你废寝忘食的精神,却不料我与阴会长早早的在等你,你却在补觉,哈哈,快起来释放一下内存。。。。。。
哦,建平兄,我简直认不出你了,你的自画像画得真好啊!
请将4人照完整姓名、邮会职务自左至右一一注明。谢谢!
引用太多,看得晕
1、要看德州邮刊是否集邮通讯,集邮的那个评论员其实应该清楚,但估计无法考证了
2、为什么停刊?我的分析,可能和涉及的内容有一定关系,但80年代初停刊的民间刊物多了去了,涉及市场交易内容的刊物也非集邮通讯一家,不可妄断,办刊经费,稿源,内容等等,都可能是因素,即便是刊物上有说明,也未必能全信,惟有现在向当事人求证,或可得到准确答案。
3、集邮上的那篇文章我今天又看了,虽然指向德州邮刊,但目的不在于此,而是传达一种态度,而德州邮刊不过是一个被具体化的目标,其实这不奇怪,这些年集邮报,中国集邮报还出现过狠批民间邮刊的文章,可见这不是心血来潮,而是一种难以改变的心态,流毒甚深。
4、我曾经仔细查证过我所藏的80年代初邮刊,81年以后就开始有相当数量的民间邮刊涉及集邮经济的话题和内容了,只是有些文辞比较隐晦,集邮在84年讨论集邮的市场经济问题时候的态度,其实和当时大环境有关,不能不紧跟,对于集邮通讯这样比较有影响的,内容不符合形势的刊物,拿出来批评一下很正常.换个名称,谁也不得罪.
5、我仍然坚持前面说的观点,是否有名没有一个评判标准,所以诸如“轰动”这样的形容言过其实了,即便查证当年的集邮报刊,讨论刊物的内容也十分有限,倒是这篇文章的立论,引起了颇多议论,到了85年第一次邮市大潮,才有了事实验证。
6、建议老李发贴不要搞的这么玄虚,考证研究应当直接了当,有了铺垫,才有后面的逐步深入,比如这个帖子,盖了50多楼,才谈到正题,前面都是在东拉西扯,多大意义?帖子固然是热了,有看头吗?可以谈天说地的帖子比比皆是,到处可以发挥,但对于考证研究的帖子,还是正式点为好。
"还有可从发行量上进行研究,"
从其发行量分析,也是逐渐增加的,由初始加印50份到加印150份,最终达到了500份(订户基本也好似这个数字),这在现在也是颇为难得地,因此可以说:<集邮通讯>的成名并非一夜成名,而是经历了由小到大的过程.
至于其停刊的真正原因,也并不复杂,仔细阅读该刊,编者承受的压力在其创刊一周年时就已经透露出来了,虽经过不断的抗争,但在第十期时还是露出一丝退意,所如此,还是又坚持了2期,最后在警方介入的情况下,无奈停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19 22:21:19编辑过]
"还有可从发行量上进行研究,"
从其发行量分析,也是逐渐增加的,由初始加印50份到加印150份,最终达到了500份(订户基本也好似这个数字),这在现在也是颇为难得地,因此可以说:<集邮通讯>的成名并非一夜成名,而是经历了由小到大的过程.
至于其停刊的真正原因,也并不复杂,仔细阅读该刊,编者承受的压力在其创刊一周年时就已经透露出来了,虽经过不断的抗争,但在第十期时还是露出一丝退意,所如此,还是又坚持了2期,最后在警方介入的情况下,无奈停刊.
我一向主张对某一文献的研究与考证,首先要在拥有实物的基础上再展开。阴会长说到的几点,就是最要的实证,其它材料只能在实证的基础上作参考
短讯告知出处,哈哈
各位探讨的很精细,学习了
其实,《集邮通讯》还有许多谜团,如:创刊号印刷数量?1-3期为何一刊难求?加印的50期、150期是否包括以前各期?不同版次之间有何异同等等?而所有这些疑团,都需要在占有资料的基础上才能解决
顺便呼吁一下,我也需要1-3期,有这三期的师友能否复印部分,最好是不同的版次都能支持!
呵呵 足见<集邮通讯>的魅力
呵呵 足见<集邮通讯>的魅力
呵呵 足见<集邮通讯>的魅力
是啊,以上仅仅从该刊的宏观方面(相对而言)研究了《集邮通讯》的一些情况,如果有实物做一些微观方面的仔细研究的话,你会发现其中趣味无穷啊。我分两批得到该刊的第4-13期,其中有一些复品,就复品之间做一些简单的对比,发现其中很有趣的是,几乎每一本所贴的纪念邮戳(或者仅仅是纪念戳)各不相同,不少留有贴戳片的位置成了空白,原因可能有二:一是原来预留位置的纪念戳没有按时寄到,发刊时无奈只能留下空白;二是各地寄来的纪念邮戳数量不等,多的能够保证每一本刊物上都能贴上,少的就保证不了了,只能留白。这样就造成了同一期刊物的每一本之间也各不相同。
一,讨论了好几天,也没有人对43楼我贴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作出明确回答。既然如此,我姑且先在这里作一个假设性的大胆推断:根据《集邮》批评对象的地名一一德州,以及批评内容尤其所举二篇连载文题同该刊相吻合,我的结论是:24年前《集邮》“本刊评论员”文章所批评的《德州邮刊》,明白无误就是指《集邮通讯》。如果无人传上84年1月之前出版的也同样刊有与《集邮》批评内容尤其所举二篇连载文题相同且刊名为《德州邮刊》的邮刊贴图,那我这个结论便成立。不知大家意见如何?
二,《集邮通讯》真正停刊的原因是什么?阴会长透露了“......最后在警方介入的情况下,无奈停刊”。这就证实了我原先猜测的《集邮通讯》的停刊并非经费、稿源等问题,而是内容,即一年半后《集邮》“本刊评论员”文章所批评的那些内容。这也进一步印证了《集邮》批评的《德州邮刊》就是《集邮通讯》这一推断的正确。
三,所谓集邮文献,是由集邮的“文”与集邮的“献”组成的。“文”为文字资料,“献”为口碑。集邮报刊是“文”,而当事人的口述、回忆为献。所以我一向主张研究与考证,要把“文”与“献”相结合,互相补充。在这里,我建议阴会长和尹沂秋能否请王主编拨冗写篇回忆文章,从当时萌发筹办邮刊的动机、最初为何如此定位、办刊过程中主编受到了哪些压力和无奈、到最后如何停刊的,以及一年半后《集邮》评论员文章发表后主编是否继续有压力等等向大家作一介绍,相信这段邮史如在《中国邮史》会刊上发表,会引起会员们兴趣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21 17:51:36编辑过]
帖子题目特地第一个点了你的名,以引起你的注意,希你加入讨论。结果等了你好几天,房子都盖了这么高了,今天“才发现”,亏你说得出口。请问:这几天你跑到哪里去了?哈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21 17:46:26编辑过]
帖子题目特地第一个点了你的名,以引起你的注意,希你加入讨论。结果等了你好几天,房子都盖了这么高了,今天“才发现”,亏你说得出口。请问:这几天你跑到哪里去了?哈哈......
这几天我一直在“集邮文献”板块,那里非常热闹。你怎么把这个帖子放到这里了。这要么说明你放做地方了,要么说明这个板块的设置有问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21 18:09:29编辑过]
帖子题目特地第一个点了你的名,以引起你的注意,希你加入讨论。结果等了你好几天,房子都盖了这么高了,今天“才发现”,亏你说得出口。请问:这几天你跑到哪里去了?哈哈......
这几天我一直在“集邮文献”板块,那里非常热闹。你怎么把这个帖子放到这里了。这要么说明你放做地方了,要么说明这个板块的设置有问题!
当初设“文献”版块,可能是考虑介于“集邮文献”和“邮政文献”之间而设的综合版。
但实践下来,“文献”这一版块并不热闹,是多余的,建议删除。仅设“集邮文献”和
“邮政文献”专版条块清楚,便于网民分块集中发帖跟帖。
供麦会参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21 18:52:09编辑过]
1、《德州邮刊》就是《集邮通讯》,这是我们探讨了70多楼的一个基本前提,如果不是同一刊的话,岂不白忙活啊
2、“......最后在警方介入的情况下,无奈停刊”。
当初设“文献”版块,可能是考虑介于“集邮文献”和“邮政文献”之间而设的综合版。
但实践下来,“文献”这一版块并不热闹,是多余的,建议删除。仅设“集邮文献”和
“邮政文献”专版条块清楚,便于网民分块集中发帖跟帖。
供麦会参考。
就我掌握的论坛知识,集邮文献和邮政文献板块都是文献版的子版,是无法删除文献版的,除非把两个子版变成大版块,呵呵,或者把两个小版的内容合并到大版里
一,讨论了好几天,也没有人对43楼我贴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作出明确回答。既然如此,我姑且先在这里作一个假设性的大胆推断:根据《集邮》批评对象的地名一一德州,以及批评内容尤其所举二篇连载文题同该刊相吻合,我的结论是:24年前《集邮》“本刊评论员”文章所批评的《德州邮刊》,明白无误就是指《集邮通讯》。如果无人传上84年1月之前出版的也同样刊有与《集邮》批评内容尤其所举二篇连载文题相同且刊名为《德州邮刊》的邮刊贴图,那我这个结论便成立。不知大家意见如何?
二,《集邮通讯》真正停刊的原因是什么?阴会长透露了“......最后在警方介入的情况下,无奈停刊”。这就证实了我原先猜测的《集邮通讯》的停刊并非经费、稿源等问题,而是内容,即一年半后《集邮》“本刊评论员”文章所批评的那些内容。这也进一步印证了《集邮》批评的《德州邮刊》就是《集邮通讯》这一推断的正确。
三,所谓集邮文献,是由集邮的“文”与集邮的“献”组成的。“文”为文字资料,“献”为口碑。集邮报刊是“文”,而当事人的口述、回忆为献。所以我一向主张研究与考证,要把“文”与“献”相结合,互相补充。在这里,我建议阴会长和尹沂秋能否请王主编拨冗写篇回忆文章,从当时萌发筹办邮刊的动机、最初为何如此定位、办刊过程中主编受到了哪些压力和无奈、到最后如何停刊的,以及一年半后《集邮》评论员文章发表后主编是否继续有压力等等向大家作一介绍,相信这段邮史如在《中国邮史》会刊上发表,会引起会员们兴趣的。
针对你的分析,讨论如下
1、如果按照你的逻辑,没有人否定你的推测那么你的观点就成立,我提出德州邮刊只是一个作者杜撰代指这类邮刊的观点也没人批驳,所以我的观点也成立?呵呵
2、有很多问题其实可以怀疑,集邮的文章上说了德州邮刊是什么时候出版的?你是否了解过其他邮刊刊登过那两篇文章?其实细读文章可以看到,文章的主题并非是专门批评这个刊物,而是表达批评当时的集邮不良风气,这个刊物只是一笔带过。
3、停刊的原因阴兄已经说的很明白了,但以一年多后的原因去证明一年多前的结果,这个成立?能成为证明两个刊物是同一个的理由?
4、我不否认停刊是出于政治上的原因,但关键在于,当时决非这一种刊物停刊,如果翻阅一下一些出版方面的回忆录,这种事情实在稀松平常,集邮上的评论和集邮通讯的停刊从本质上说没有必然联系,而只是因为都在一个环境下。
5、考证这种事情,是不能随便下结论的,否定别人不代表自己对,必须相互印证,在现有资料下无懈可击才是答案,而且,这个结果还要时间来证明是否最终结论。
6、我也不否认德州邮刊就是集邮通讯的可能性,但现在的证据,无法说服我支持这个观点,当然,我的观点也无法完全证明,一切都是推测。而推测,是不能当结果来用的,如果那个评论员能够出面解答,问题或可解决吧。
后话:
现在这两个刊物的关系是什么其实不重要了,正如我所持的观点一样,这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产物,是同一刊物也好,是代指也好,都记录了那个时代的烙印,我们至少能了解一些那个时代的集邮文献发展的背景。虽然阴兄可能白忙了,但造福了其他群众哈。
这个帖子让大家最应该得到收获的,是考证!如何查证,如何分析,对不同观点和论据的辩驳,抽丝剥茧,层层深入。
我倒希望,大家能从这个帖子里学会考证,学会考证的态度和方法,唯此,文献研究才有值得信服的成果。
长见识了!
讨论对事不对人,有时争得面红耳热是常事。
希望论坛多些讨论,这样才热闹。
一,讨论了好几天,也没有人对43楼我贴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作出明确回答。既然如此,我姑且先在这里作一个假设性的大胆推断:根据《集邮》批评对象的地名一一德州,以及批评内容尤其所举二篇连载文题同该刊相吻合,我的结论是:24年前《集邮》“本刊评论员”文章所批评的《德州邮刊》,明白无误就是指《集邮通讯》。如果无人传上84年1月之前出版的也同样刊有与《集邮》批评内容尤其所举二篇连载文题相同且刊名为《德州邮刊》的邮刊贴图,那我这个结论便成立。不知大家意见如何?
二,《集邮通讯》真正停刊的原因是什么?阴会长透露了“......最后在警方介入的情况下,无奈停刊”。这就证实了我原先猜测的《集邮通讯》的停刊并非经费、稿源等问题,而是内容,即一年半后《集邮》“本刊评论员”文章所批评的那些内容。这也进一步印证了《集邮》批评的《德州邮刊》就是《集邮通讯》这一推断的正确。
三,所谓集邮文献,是由集邮的“文”与集邮的“献”组成的。“文”为文字资料,“献”为口碑。集邮报刊是“文”,而当事人的口述、回忆为献。所以我一向主张研究与考证,要把“文”与“献”相结合,互相补充。在这里,我建议阴会长和尹沂秋能否请王主编拨冗写篇回忆文章,从当时萌发筹办邮刊的动机、最初为何如此定位、办刊过程中主编受到了哪些压力和无奈、到最后如何停刊的,以及一年半后《集邮》评论员文章发表后主编是否继续有压力等等向大家作一介绍,相信这段邮史如在《中国邮史》会刊上发表,会引起会员们兴趣的。
我依旧坚持我在77楼的观点。目前暂不能统一,那各方就去挖集邮的“文”与集邮的“献”吧。同时我希望有更多的山东邮友尤其是德州邮友能来此提供文献材料,共同参与讨论。同时,为了让大家清楚地了解24年前《集邮》“本刊评论员”文章,现附录如下:
清除“集邮发财”论的流毒
本刊评论员
近年来我国集邮活动形势很好,许多地方出版了邮刊小报,为繁荣集邮事业做出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也有一些地方邮刊,连篇累牍地转载海外刊物上的集邮保值文章,公然宣扬“集邮发财论”。如山东《德州邮刊》全文转载海外某刊的《邮票保值投资漫话》《邮票保值增资学》等长文,文中传授了不少集邮发财的“技术”和“门道”,公然说:“投资罕有邮票的利润远较投资黄金或股票为佳”。这种论调在海外发表并不为怪,但拿到大陆上来扩散,在集邮界中产生了很坏的影响,特别是对青少年集邮爱好者的毒害就更大。
邮票的确有商品属性,它受到价值规律的支配。但不能因此成为我们集邮者追逐的目标。集邮是一项高尚的文化活动,如果集邮是为了发财,那岂不成为低俗的邮商啦。
“集邮发财”论流毒甚广,它腐蚀集邮者的心灵,会把集邮引向歧途,广大集邮者对此非常愤慨,他们纷纷来信要求清除这种精神污染。让我们纷纷来信要求清除这种精神流毒,使我国集邮事业得到正常发展。
(原载《集邮》1984年第一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24 13:04:21编辑过]
讨论对事不对人,有时争得面红耳热是常事。
希望论坛多些讨论,这样才热闹。
此言极是!
的确如此
任何推测都只是客观存在的N种可能性之一,没有否定某个观点,并不代表肯定这个观点,只能说明观点有合理性,但成不了结论。结论靠的是事实,再合理的推测都不能代表事实,真正的结论,那个“本刊评论员”才是最清楚的。所以,不要下结论!
论证,考据,起码的原则是先因后果,而不是先果后因,这是考证的基本常识,违反这个常识,再合理的推测都没有说服力,这就好比事后诸葛亮,算的再精妙,都是拿发生过的事情来说,没有多少意义。这样颠倒次序的考证,内行看了,是要笑的。
不能不指出的是,有了正确的考证方式,得出的推测才具有说服力,换言之,不要出现论证程序上的漏洞,不给人抓小辫子,你的观点才能真正取信于人。
一,讨论了好几天,也没有人对43楼我贴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作出明确回答。既然如此,我姑且先在这里作一个假设性的大胆推断:根据《集邮》批评对象的地名一一德州,以及批评内容尤其所举二篇连载文题同该刊相吻合,我的结论是:24年前《集邮》“本刊评论员”文章所批评的《德州邮刊》,明白无误就是指《集邮通讯》。如果无人传上84年1月之前出版的也同样刊有与《集邮》批评内容尤其所举二篇连载文题相同且刊名为《德州邮刊》的邮刊贴图,那我这个结论便成立。不知大家意见如何?
二,《集邮通讯》真正停刊的原因是什么?阴会长透露了“......最后在警方介入的情况下,无奈停刊”。这就证实了我原先猜测的《集邮通讯》的停刊并非经费、稿源等问题,而是内容,即一年半后《集邮》“本刊评论员”文章所批评的那些内容。这也进一步印证了《集邮》批评的《德州邮刊》就是《集邮通讯》这一推断的正确。
三,所谓集邮文献,是由集邮的“文”与集邮的“献”组成的。“文”为文字资料,“献”为口碑。集邮报刊是“文”,而当事人的口述、回忆为献。所以我一向主张研究与考证,要把“文”与“献”相结合,互相补充。在这里,我建议阴会长和尹沂秋能否请王主编拨冗写篇回忆文章,从当时萌发筹办邮刊的动机、最初为何如此定位、办刊过程中主编受到了哪些压力和无奈、到最后如何停刊的,以及一年半后《集邮》评论员文章发表后主编是否继续有压力等等向大家作一介绍,相信这段邮史如在《中国邮史》会刊上发表,会引起会员们兴趣的。
……
清除“集邮发财”论的流毒
……
请注意:
《集邮》所举“如山东《德州邮刊》全文转载海外某刊的《邮票保值投资漫话》《邮票保值增资学》等长文......”之例,难道是空穴来风?!
从逻辑上说,你犯了三个致命错误,不得不指出来,不然你会沿着这个错误的道路越走越远,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而最终不知道为什么会出错:
第一,“如果无人传上84年1月之前出版的也同样刊有与《集邮》批评内容尤其所举二篇连载文题相同且刊名为《德州邮刊》的邮刊贴图,那我这个结论便成立。不知大家意见如何? ”=====你使用了排除法,而排除法的前提是所有被排除的对象必须是全部对象,排除了其他各项以后剩余的才是正确的,但是在这里,你无法列出所有被排除的对象。也就是说,即使网上没有人上传你所说的邮刊,也不排除广大的不上网的集邮文献爱好者有同样的东西,事实上,上网的集邮文献爱好者仅仅是一少部分,而您本人也仅仅是在不久前才开始“触网”。不是这样吗?
第二,“二,《集邮通讯》真正停刊的原因是什么?阴会长透露了“......最后在警方介入的情况下,无奈停刊”。这就证实了我原先猜测的《集邮通讯》的停刊并非经费、稿源等问题,而是内容,即一年半后《集邮》“本刊评论员”文章所批评的那些内容。这也进一步印证了《集邮》批评的《德州邮刊》就是《集邮通讯》这一推断的正确。”======你首先猜测出了一个结论,然后用一年半以后的一篇评论员文章来证实你的猜测,但是这个猜测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呢?如果是停刊时,那要佩服你的伟大的猜测;如果是在评论员文章以后,那这个猜测毫无意义。如果实在不久前,那该怎么说呢?
第三,难道是空穴来风?!=====《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9月第186次印刷第721页解释: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见于宋玉《风赋》)。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对照一下,这是否是你自己证明了你的说法“毫无根据”?(*^__^*)...嘻嘻……一笑而过
跑了10小时火车,不在家休息,又偷跑出来上网,当心老婆打屁屁
继续扯
记得上学时候老师就告诉我们,写议论文要有论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才能把你的论点表述清楚.这其实是逻辑的简单表述,违反这个基本逻辑,再看似合理的推测,都只是臆断,而臆断成不了结论.
如果有空,不妨把贵馆收藏的诸多80年代初刊物找出来看看,从80年到82年,不仅是官方邮刊,民间邮刊里面也有很多抨击集邮的商品经济属性的文章,这些在82年之前的文章对停刊是否更有影响?难道说一个马后炮的评论反而更有说服力?
德州邮刊和集邮通讯是不是同一个刊物讨论到现在其实不重要了,没有当事人的佐证,很难有定论.应该让我们得到的最大收获,是对待考证的态度和方法.
还有,在考证的过程中,错误在所难免,考证本来就是在不断的否定中才能一步步揭开真相的,所以承认自己观点的不足或错误是一种常态(王十的名言),也才说明对考证有着正确的认识,值得大家尊敬,反之,"群众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以后写文,何以取信于广大邮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24 10:54:32编辑过]
一,讨论了好几天,也没有人对43楼我贴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作出明确回答。既然如此,我姑且先在这里作一个假设性的大胆推断:根据《集邮》批评对象的地名一一德州,以及批评内容尤其所举二篇连载文题同该刊相吻合,我的结论是:24年前《集邮》“本刊评论员”文章所批评的《德州邮刊》,明白无误就是指《集邮通讯》。如果无人传上84年1月之前出版的也同样刊有与《集邮》批评内容尤其所举二篇连载文题相同且刊名为《德州邮刊》的邮刊贴图,那我这个结论便成立。不知大家意见如何?
二,《集邮通讯》真正停刊的原因是什么?阴会长透露了“......最后在警方介入的情况下,无奈停刊”。这就证实了我原先猜测的《集邮通讯》的停刊并非经费、稿源等问题,而是内容,即一年半后《集邮》“本刊评论员”文章所批评的那些内容。这也进一步印证了《集邮》批评的《德州邮刊》就是《集邮通讯》这一推断的正确。
三,所谓集邮文献,是由集邮的“文”与集邮的“献”组成的。“文”为文字资料,“献”为口碑。集邮报刊是“文”,而当事人的口述、回忆为献。所以我一向主张研究与考证,要把“文”与“献”相结合,互相补充。在这里,我建议阴会长和尹沂秋能否请王主编拨冗写篇回忆文章,从当时萌发筹办邮刊的动机、最初为何如此定位、办刊过程中主编受到了哪些压力和无奈、到最后如何停刊的,以及一年半后《集邮》评论员文章发表后主编是否继续有压力等等向大家作一介绍,相信这段邮史如在《中国邮史》会刊上发表,会引起会员们兴趣的。
……
清除“集邮发财”论的流毒
……
请注意:
《集邮》所举“如山东《德州邮刊》全文转载海外某刊的《邮票保值投资漫话》《邮票保值增资学》等长文......”之例,难道是空穴来风?!
从逻辑上说,你犯了三个致命错误,不得不指出来,不然你会沿着这个错误的道路越走越远,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而最终不知道为什么会出错:
第一,“如果无人传上84年1月之前出版的也同样刊有与《集邮》批评内容尤其所举二篇连载文题相同且刊名为《德州邮刊》的邮刊贴图,那我这个结论便成立。不知大家意见如何? ”=====你使用了排除法,而排除法的前提是所有被排除的对象必须是全部对象,排除了其他各项以后剩余的才是正确的,但是在这里,你无法列出所有被排除的对象。也就是说,即使网上没有人上传你所说的邮刊,也不排除广大的不上网的集邮文献爱好者有同样的东西,事实上,上网的集邮文献爱好者仅仅是一少部分,而您本人也仅仅是在不久前才开始“触网”。不是这样吗?
第二,“二,《集邮通讯》真正停刊的原因是什么?阴会长透露了“......最后在警方介入的情况下,无奈停刊”。这就证实了我原先猜测的《集邮通讯》的停刊并非经费、稿源等问题,而是内容,即一年半后《集邮》“本刊评论员”文章所批评的那些内容。这也进一步印证了《集邮》批评的《德州邮刊》就是《集邮通讯》这一推断的正确。”======你首先猜测出了一个结论,然后用一年半以后的一篇评论员文章来证实你的猜测,但是这个猜测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呢?如果是停刊时,那要佩服你的伟大的猜测;如果是在评论员文章以后,那这个猜测毫无意义。如果实在不久前,那该怎么说呢?
第三,难道是空穴来风?!=====《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9月第186次印刷第721页解释: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见于宋玉《风赋》)。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对照一下,这是否是你自己证明了你的说法“毫无根据”?(*^__^*)...嘻嘻……一笑而过
谢谢指正![em56]
德州邮刊和集邮通讯是不是同一个刊物讨论到现在其实不重要了
谁说不重要啊!如果是同一刊物,则我的山东早期邮刊只有《集邮学问》没有露面;如果不是同一刊物,则就又多了一份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邮刊,晕啊
阴兄啊,我这里还有1000多种刊物只闻其名,未见实物呢。比你可怜多了...........
就这个问题本身而言,我们讨论的是考证方式的问题,是不是同一个刊物,嘿嘿,除了那个评论员,或者是有更具说服力的证据,否则就一直是个悬案。
德州邮刊和集邮通讯是不是同一个刊物讨论到现在其实不重要了
谁说不重要啊!如果是同一刊物,则我的山东早期邮刊只有《集邮学问》没有露面;如果不是同一刊物,则就又多了一份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邮刊,晕啊
你同王主编联系一下,将网上讨论的缘起及情况全面告诉他,尽力动员他写出详尽的回忆文章。也可你采访他。
德州邮刊和集邮通讯是不是同一个刊物讨论到现在其实不重要了
谁说不重要啊!如果是同一刊物,则我的山东早期邮刊只有《集邮学问》没有露面;如果不是同一刊物,则就又多了一份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邮刊,晕啊
一,你同德州王主编联系一下,将网上讨论的缘起及情况全面告诉他,尽力动员他写出详尽的回忆文章。也可以你采访他形式写。
二,在网下全面调查一下集邮复苏后至84年,山东德州到底有多少民刊?这些民刊中除集邮通讯,还有哪些刊刊登过集邮评论员说的那二篇文章。
德州邮刊和集邮通讯是不是同一个刊物讨论到现在其实不重要了
谁说不重要啊!如果是同一刊物,则我的山东早期邮刊只有《集邮学问》没有露面;如果不是同一刊物,则就又多了一份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邮刊,晕啊
一,你同德州王主编联系一下,将网上讨论的缘起及情况详细告诉他,尽力动员他写出详尽的回忆文章。也可以你采访他形式写。
二,在网下全面调查一下集邮复苏后至84年,山东德州到底有多少民刊?这些民刊中除集邮通讯,还有哪些刊刊登过集邮评论员说的那二篇文章。
三,其实,考证德州邮刊和集邮通讯是不是同一个刊物,我个人认为,这个问题其实相当重要,且意义很大。网上讨论就象平时同人说话,想到哪里讲到那,说错了,说声对不起。但如形成文字发表,那是要考虑周全,逻辑合理、仔细推敲的。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p1878.com/BBS/)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