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上海集邮》2010年第2期-编辑寄语
[打印本页]
作者:
集邮集邮
时间:
2010-1-18 20:24
标题:
《上海集邮》2010年第2期-编辑寄语
票图解密
党政军界的活动可不同于今日娱乐圈之自我爆料,尤其在“十年××”期间,像许世友派飞机这样的举措当属高端机密,不能随便向外人透露,时隔四十余年之后,丁临渊以当事人身份回忆“文”字邮票画面产生因果,大有“白头宫女话当年”的滋味。但是,文章也没有让他一个人做完,《人民画报》那位摄影师的姓名还是一个未知数,是否有劳吴天明先生再去“溯源”一下呢?
入境随俗
身在纽约的黄山介绍美国邮票的边纸,为了使读者容易理解,竟也使用欧美集邮界没有的术语——小版张。本刊用词一向比较拘谨,尽量不用专门工具书(如《中国集邮大辞典》)上不载的专业词汇,但只此一家地坚持数十年以来收效甚微,影响有限;用“版”代替“张”作为量词,用“版张”代替“(邮局)全张”的称呼,今已几乎弥漫全世界华人集邮圈。随着编者、作者的新陈代谢,这样的固执终难一成不变,为此,今后编者对此将更多尊重作者原稿的用词,同时要求作者敲键多加斟酌,三思而“击”。
上海巡礼
戴定国写的《亚利桑那州巡礼》其实不只是那里出生的人物或发生在那里的事,而是所有同那里有关的人物和事件,比我们仅看标题后想到的更多。照此理解,《上海集邮》上“上海巡礼”的题目还远远没有做完,有劳诸位作者再加挖掘。
不斥实例
《中国集邮报》记者王宏伟已是一位邮展专家和多产作家,每年都有结集出版的新书付梓,他在本刊本期提出的,确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或许是顾及本刊篇幅有限,文中没有举出实例来作示范;或许是故意留出空间,让成功的展集作者前来现身说法。本刊欢迎来稿继续充实这项研究!
作者:
吴世君
时间:
2010-1-18 20:28
好
作者:
原之寅
时间:
2010-1-18 20:30
好
吴世君 发表于 2010-1-18 20:28
作者:
老邮条
时间:
2010-1-18 20:45
先睹为快!!
作者:
集邮集邮
时间:
2010-1-23 21:01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0-1-23 21:14
期待的
作者:
xinxian
时间:
2010-2-1 19:23
先学习一下,等杂志来了在细细读
作者:
近礼书斋
时间:
2010-2-2 09:12
先睹为快,好.
作者:
郑建华
时间:
2010-2-3 10:45
办刊严谨,向楼主学习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p1878.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