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北京市宣武区集邮协会
[打印本页]
作者:
发言人
时间:
2008-7-7 18:24
标题:
北京市宣武区集邮协会
北京市宣武区集邮协会,在此首先祝贺“华邮网”的开通。并借贵网与各地邮友邮会广泛交流。我会在
张林侠
会长的主持下,正在完成《
宣南集邮文化史略
》即“北京宣武集邮文化史”一书的编纂工作。正如大家所知:宣武是北京中心城区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即“
宣南文化
”。北京建城建都的起源地,明清时代京师宣南(现宣武区)地域,文人墨客聚集,会馆、书信馆、报馆林立,近代革命志士均入宣南,以琉璃厂、天桥、大栅栏、菜市口、陶然亭....为代表,以民情、市情、乡情为纽带的都市生活方式,是见证北京城发展,凝结北京人智慧的京味文化。
《
宣南集邮文化史
》是
宣南文化
的组成部分,
北京集邮活动源于宣南。
我国邮票的生产基地在宣南
;
1、我国早期邮票的印制厂
“北京印钞厂”
(度支部印制局)就坐落在
白纸坊
。
2、我国第一个专业邮票印刷厂“
北京邮票厂
”建在宣武区
白纸坊
地区。
北京邮票商业源头在宣南
著名的北京牛街“七回回”邮商。施秉章、韦诚起、韦景贤、杨启明等
北京集邮组织发祥地在宣南
1926年
施秉章
(骡马市大街35号、福州馆街1号)发起组织了北京第一个集邮组织“
北京邮票交换会”
并出版了
《北京邮票交换会会志》。
1945年
韦景贤(
牛街57号)创办《北平邮刊》,随后,参与组织了“北平邮票会”。
早期集邮文化传播在宣南
集邮文化的社会宣传媒介主要靠
报纸。
北京宣南地区自明末清初就是文人、学者的落脚聚集之地,文人志士纷踏宣南办报纸,开报馆。1870年以后北京报刊逐渐增多,宣南成为各类报刊的集散地, 在宣武门外南栁巷内永安寺形成报市。1911年至1949年先后有500多家报纸(占全市50%)在宣南落户,它们中有“晨钟报、国风日报、实报、京报、解放日报、晨报〉等,都发表传播过集邮信息。(待续)
因而,宣南成为名副其实的动态信息传播中心,大量的集邮信息也就从这里向社会传递。仅从《京版报刊的北京邮政》(解放前部分)统计京版报刊上传输的有关集邮、邮政、邮史类信息近800件,
新中国成立后,在宣南又设立了诸如《大公报》、《光明日报》《中国商报》、《经济日报》等新闻媒体,继续传播着集邮信息(特别在五、六十年代)。当时报道的邮局的设置,邮票的印制与发行,邮资的变更及用邮与集邮知识的介绍等……都成为今天邮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实依据。
邮史上
不能不提到
“白纸坊”
这个地方。
“白纸坊”
史上是造纸访。在北京宣武区西南部,1908年(清末)度支部印制局在此地兴建;1959年我国第一个邮票印刷厂“
北京邮票厂
”在此建成投产。
“白纸坊”
是民间造纸作坊集中地,收购废纸为原料,造就出“烂纸杨”等一伙早期的邮票商贩。就说到这。
说这些,主要是要向集邮前辈、各地邮友老师进一步征求,北京宣武早期集邮活动动态信息请您支持。如:《北京邮票交换会会志》、您和您长辈所了解的与北京邮商的交往等故事;您存有的史料文献等。谢谢大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9 22:55:24编辑过]
作者:
thwuwei
时间:
2008-7-7 18:38
祝早日编纂出版!
并预定一册《
宣南集邮文化史略
》签名本.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7 19:35
祝早日编纂出版!欢迎多交流! 关请代向张老等朋友问好!
作者:
发言人
时间:
2008-7-7 22:15
谢谢麦会,定代问候。本话题还没完成,主要是要向集邮前辈、各地邮友老师进一步征求,
北京宣武早期集邮活动动态信息
请您支持。如:《北京邮票交换会会志》、您和您长辈所了解的与北京邮商的交往等故事;您存有的史料文献等。谢谢大家。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p1878.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