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明信片改印刷品邮资 [打印本页]

作者: liyunxiao    时间: 2008-7-17 17:29     标题: 明信片改印刷品邮资

走邮政规章之漏洞,当明信片邮资高于印刷品邮资时,为少付邮资,将明信片改作印刷品寄递,曾见台湾黄育坤先生宏文发表于《集邮汇报》,介绍民国时期的几个实例。清代之明信片邮资国内为1分,国际4分,印刷品国内邮资初为2分,1902年4月8日后改订3英两内收费1分,不比明信片邮资低。印刷品之国际邮资则为起重2分,比国际明信片邮资要低了一倍。因此,在清代时也有这种将明信片当作印刷品寄递的实例,当然这种实例都只出现在国际邮件中。<br/>下图为1905年7月21日北京寄德国明信片,贴2分邮资,寄件人将片上“POST CARD”字样划掉,加注“IMPRIME”(印刷品)字样,以期节省邮资。但此片被当作欠资邮件处理,加盖“T”欠资戳。这是我收集到的最早的一件明信片改印刷品邮件。片于7月27日到上海,虽未见客邮中转戳,但应是由上海法国客邮局转出无疑。 3WfeLgCr.jpg <br/>下面一片为1908年3月18日汉口寄瑞士伯尔尼,23日到上海,虽也没有加盖客邮戳,但也应该是上海的法国客邮局中转。贴2分邮资,同样将“POST CARD”字样划掉,标注“IMPRIME”(印刷品)字样,初也被当作欠资邮件,加盖“T”欠资戳,但又被用蓝色铅笔划去“T”戳,表示认同作印刷品邮件寄递。 0LNr4IPy.jpg <br/>第三张片为1909年2月5日塘沽寄新西兰,2月11日上海中转,在上海戳的下面还有一上海法国客邮戳,2月15日香港转出。贴两分邮资,也是将片上的“POST CARD”划去,标注“PRINTED MATTER”(印刷品邮件)字样,这时,可能已经是处理的多了,竟是连“T”欠资戳也不再加盖了,看来从1905年到1909年以来,无论大清邮政还是法国客邮都逐渐的认同了这类明信片改印刷品邮件了。 HTx9x8A7.jpg <br/>


图片附件: [明信片改印刷品邮资] 3WfeLgCr.jpg (2008-7-17 17:11, 96.43 KB) / 下载次数 1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17782&k=ed8a8b94884a7849ff7190ed7cfbad05&t=1732619464&sid=XoJtuU



图片附件: [明信片改印刷品邮资] 0LNr4IPy.jpg (2008-7-17 17:18, 74.4 KB) / 下载次数 1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17787&k=27a0ab83ac3b7d14af0933b90568cba1&t=1732619464&sid=XoJtuU



图片附件: [明信片改印刷品邮资] HTx9x8A7.jpg (2008-7-17 17:29, 91.65 KB) / 下载次数 1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17811&k=3aa12777ad5b10b39855ddabdec87c3e&t=1732619464&sid=XoJtuU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17 17:31

欣赏了,很有趣。
这种情况一直到新中国都有,有些地方认可,有些地方不认可,如果是打印或印刷的内容基本认可。
很好的内容和文章。
作者: 风青    时间: 2008-7-17 17:58

可能邮局也嫌追讨邮资太麻烦了,李兄观察入微,研究仔细。

作者: 心怡永在    时间: 2008-7-17 18:17

好文章,学习了。<br/>想问几个问题<br/>1.第一个片中,T字欠资戳并没有划去,证明邮局当时还不承认IMPRIME的寄送方式,因此记入了欠资的情况,但为何没有补资就能寄出(有落地戳),到达后也没见到有补欠资。<br/>2.第二个片中,从IMPRIME和划去的T字迹油墨看,似乎是一样的笔迹,应该可以证明邮局已经承认这种改寄为印刷品的方式,不知道寄印刷品同寄明信片方式,到达时间是否有差别?处资费外,还有其他什么不同?<br/>3.如果邮局承认这种明信片改印刷品的方式,到底有什么原则?什么样的可以改寄,清1,2,3,4次片可以吗?另外信封可以吗?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7-17 23:09

有新内容了,谢谢李先生提供素材!谢谢各位的探讨!请继续!

作者: liyunxiao    时间: 2008-7-25 16:55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心怡永在</i>在2008-7-17 18:17:29的发言:</b><br/>1.第一个片中,T字欠资戳并没有划去,证明邮局当时还不承认IMPRIME的寄送方式,因此记入了欠资的情况,但为何没有补资就能寄出(有落地戳),到达后也没见到有补欠资。<br/>2.第二个片中,从IMPRIME和划去的T字迹油墨看,似乎是一样的笔迹,应该可以证明邮局已经承认这种改寄为印刷品的方式,不知道寄印刷品同寄明信片方式,到达时间是否有差别?处资费外,还有其他什么不同?<br/>3.如果邮局承认这种明信片改印刷品的方式,到底有什么原则?什么样的可以改寄,清1,2,3,4次片可以吗?另外信封可以吗? </div>
<p>很抱歉,上个星期去了趟云南,昨天刚回。黄友的问题,我也不太了解了,提些个人的看法,大家探讨吧。<br/>1、加盖了欠资戳后,就是准予寄出了,欠资费则是要由寄达地邮局去收取的,而不会是由原寄局补资。片上还有蓝色铅笔写的“10”字样,是否是寄达地邮局标注的补收的欠资费(德国国际明信片邮资为5芬尼,欠资按加倍收取)?<br/>2、没有到达戳,回答不了。第一个片只所以有到达戳,可能还是要补收欠资费之故。<br/>3、在清代,印刷品邮资是要高于国内明信片邮资,而低于国际明信片邮资,因此,这种情况在清代只出现与国际邮件上,应该说明信片改印刷品寄递的这种情况在清代还是很少见的。至民国后才比较多见起来。民国时期见有邮资片也改作印刷品寄递的,清代之1、2、3、4次片我还没有见过这种例子的。不过清四次片见过当作国际印刷品封皮用的,但这里边不涉及逃避邮资的问题。</p>

作者: liyunxiao    时间: 2008-7-25 17:10     标题: 两件民国初期的例子

1913年天津寄出,到上海交法国客邮局转出,正面也将“POST CARD”字样划去后写上“IMPRIME”字样。寄达地不知何处(不懂英文,字母太草了)背面贴两分邮资,没有加盖“欠资”戳记了。 Nl7svdPW.jpg <br/>1913年山海关寄出,正面盖“山海关车站”戳(1913年4月16日),背面贴蟠龙加盖“中华民国”票3枚,共2分邮资,票上盖“京奉第一段”火车邮戳(同日),4月19日至奉天。其他处理基本同上片。 6B3RG0UZ.jpg <br/> E8AoINXP.jpg <br/> gBhg0h5O.jpg <br/>


图片附件: [明信片改印刷品邮资] Nl7svdPW.jpg (2008-7-25 17:01, 74.68 KB) / 下载次数 1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20765&k=f44a949fb6c98c7bcc6a8acf270453d5&t=1732619464&sid=XoJtuU



图片附件: [明信片改印刷品邮资] 6B3RG0UZ.jpg (2008-7-25 17:08, 68.55 KB) / 下载次数 2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20766&k=eb802d2729df768c4855bb9a4e5cbcb9&t=1732619464&sid=XoJtuU



图片附件: [明信片改印刷品邮资] E8AoINXP.jpg (2008-7-25 17:09, 89.54 KB) / 下载次数 1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20767&k=3117808abeb8c39494dfaa0eb5393e64&t=1732619464&sid=XoJtuU



图片附件: [明信片改印刷品邮资] gBhg0h5O.jpg (2008-7-25 17:10, 96.97 KB) / 下载次数 1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20768&k=6628b718fbe6c69199e150ff564caf63&t=1732619464&sid=XoJtuU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7-25 21:15

估计李先生是教毕业班学生的,学生们考的好,去旅游了。谢谢你一回来就发了那么多好东西。学习了。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25 22:51

感谢李兄分享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26 17:21

印刷品的封拍不,比起封的成一也不色,相而言,印刷品封比封更是求。反而李先生2分的明片有,因一不留神,以不合格的片,拍意大。就如早前在泓盛有一枚改印刷品的明片,成交是八佰多元。尤其蟠加票用在印刷品的,比蟠的更是稀少。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8-6/200862812144570445.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8-6/200862812145687424.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7-26 22:52

谢谢几位。又多学了点东西??原来片在某些时候还是可当印刷品寄的。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7-27 07:37

十分有趣的话题,旁听中

作者: lcm1595    时间: 2008-7-27 07:56

<em>7楼</em>       
        1913年天津寄出,到上海交法国客邮局转出,正面也将“POST CARD”字样划去后写上“IMPRIME”字样。寄达地不知何处(不懂英文,字母太草了),<br/><br/>?是法? France 。<br/><b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27 7:58:06编辑过]



作者: fred    时间: 2008-7-27 09:20

bucharest&nbsp;&nbsp; romania.romania=roumania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27 09:49

QUOTE: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8-7-26 17:21:20的发言:
國際印刷品郵資的封拍價不錯,比起國際掛號封的成績一點也不遜色,相對而言,印刷品郵資封比掛號封更是難求。反而李先生這種2分郵資的國際明片還有機會檢灟,因為一不留神,還以為不合規格的問題片,拍賣意慾大減。就如早前在泓盛有一枚這類改印刷品的明片,成交價是八佰多元。尤其貼蟠龍加蓋票用在國際印刷品郵資的,比貼蟠龍的更是稀少。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2-9-18a.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2-9-18b.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好东西要高手才能懂得欣赏


作者: lcm1595    时间: 2008-7-27 21:16

 C. NIMZ這位仁兄特別喜愛以印刷品郵資寄發國際明片,到後來連Postkarte字樣都不劃掉,就寫上Printed而已,
坊子寄法國,上海戳先用錯年度,下再補一正確的,多了一層趣味。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7-27 22:52

欣赏,继续学习。
作者: 心怡永在    时间: 2008-7-27 23:26

QUOTE:
以下是引用lcm1595在2008-7-27 21:16:12的发言:
 C. NIMZ這位仁兄特別喜愛以印刷品郵資寄發國際明片,到後來連Postkarte字樣都不劃掉,就寫上Printed而已,
坊子寄法國,上海戳先用錯年度,下再補一正確的,多了一層趣味。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膠濟快車一4ps.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膠濟快車一4-1ps.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上海戳用了两个,其中一个的年份不对,是否属于另一个上海邮戳,只是年份地方代表编号,不代表年份。以前见过同时销两个上海戳的,有这个情况,不过都是各一天的,同一天的没见过,林兄这件似乎是同一天23号的。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7-27 23:42     标题: 是这俩戳吗

mYGc65f2.jpg
1GPvqbTp.jpg


图片附件: [明信片改印刷品邮资] mYGc65f2.jpg (2008-7-27 23:42, 4.37 KB) / 下载次数 1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21646&k=2448d9121d28d1f2a0c4b8817dfe3ecb&t=1732619464&sid=XoJtuU



图片附件: [明信片改印刷品邮资] 1GPvqbTp.jpg (2008-7-27 23:42, 5.08 KB) / 下载次数 1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21647&k=afdfb2dc704c5dbe508a36535587b0e3&t=1732619464&sid=XoJtuU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28 04:02

寄羅馬尼亞那枚的國外中轉戳較多,是走海路經蘇伊士運河。寄法國這枚的,卻剛相反,國內中轉戳較多,是走西伯利亞鐵路;兩枚明片,相映成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28 4:02:35编辑过]


作者: 风青    时间: 2008-7-28 06:26

QUOTE: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8-7-28 4:02:03的发言:
寄羅馬尼亞那枚的國外中轉戳較多,是走海路經蘇伊士運河。寄法國這枚的,卻剛相反,國內中轉戳較多,是走西伯利亞鐵路;兩枚明片,相映成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28 4:02:35编辑过]

寄法国的片似乎不是走西伯利亚,也是自上海出海到法国, 路线为坊子-胶济快车-济南-上海-法国, 上海的戳可能一个年分,一个是编号.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28 07:15

以下是引用风青在2008-7-28 6:26:43的发言:

寄法国的片似乎不是走西伯利亚,也是自上海出海到法国, 路线为坊子-胶济快车-济南-上海-法国, 上海的戳可能一个年分,一个是编号.

這裡有一帖子是有關走西利亞郵路的討論,頗值得一看。 http://www.p1878.com/dispbbs.asp?boardid=32&Id=5892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28 7:29:59编辑过]


作者: lcm1595    时间: 2008-7-28 07:34

上海的戳可能一个年分,一个是编号,12上海的戳可能是编号,發現可能使年分混淆,再補上一个同日年分13的上海戳.
作者: 风青    时间: 2008-7-28 07:52

关于那篇双挂号的文章我已拜读, 但那是1903年西伯利亚铁路刚通车的事情, 而这张是10年后的情况,林先生这张我又仔细看了看,没有落地戳,所以也无法知道邮寄时间, 但有上海法国客邮可以判断基本是应该走海路的, 如果走西伯利亚,应该有天津或奉天的中转戳.田先生如何判断是西伯利亚呢?
作者: 风青    时间: 2008-7-28 07:55

QUOTE:
以下是引用lcm1595在2008-7-28 7:34:06的发言:
上海的戳可能一个年分,一个是编号,12上海的戳可能是编号,發現可能使年分混淆,再補上一个同日年分13的上海戳.

这个时期很多从上海走的邮件都盖2个不同的上海戳, 应该是邮政规定, 虽然还不太清楚,但个人认为并不是随意补的.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28 08:41

以下是引用风青在2008-7-28 7:52:47的发言:
关于那篇双挂号的文章我已拜读, 但那是1903年西伯利亚铁路刚通车的事情, 而这张是10年后的情况,林先生这张我又仔细看了看,没有落地戳,所以也无法知道邮寄时间, 但有上海法国客邮可以判断基本是应该走海路的, 如果走西伯利亚,应该有天津或奉天的中转戳.田先生如何判断是西伯利亚呢?

自1907年後,己經不再將走西伯利亞郵路的完全集中於天津交寄,上海亦成為西南省份郵件往西伯利亞交寄中心,上海局會將郵件轉法客郵處理。其後在1914年,正式通令上海郵局負責,更設置第2號火車郵局處理江蘇、安徽、浙江、福建、廣東、雲南的寄歐郵件。

另外,若上海法客郵戳改為英客郵戳,走海路的機率高於法客郵。同時亦要留意寄件目的地,除南歐有部份是走海路外,基本上,在民初時的寄歐郵件都是經西伯利亞郵路,並且成本比走海路的便宜及時間快捷。
作者: 风青    时间: 2008-7-28 10:46

真是奇了,印象中曾见到正好相差一年的上海戳,今天一找, 竟然是同一人(C.NIMZ)同一天寄的, 是由坊子-济南(MAY 20)- 上海 (MAY 23)-上海法邮(MAY23)—菲律宾(JUN1/3), 上海戳也是12,13,只是目的地不同,可惜前面的邮票已失, 无法知道贴了几分。所以从这张片可以看出, 根本不是补盖,而是根据规定盖的。 亦可证明法邮可以通过海路邮寄的。
rywVEX1N.jpg



图片附件: [明信片改印刷品邮资] rywVEX1N.jpg (2008-7-28 10:35, 97.81 KB) / 下载次数 1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21701&k=5fd4ecccf0749e70c199f8d68829dcb6&t=1732619464&sid=XoJtuU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28 10:51

继续来学习和欣赏。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28 11:20

民初往歐郵件主要由法郵經西伯利亞郵路,除一部份南歐是經蘇伊士運河,而走運河郵路往歐洲(在當時此郵路幾乎被鐵路郵路所取代)主要是由英客郵處理。由1909年至1914年一戰前,西伯利亞是中國主要往歐的郵路。風青先生這枚不是寄歐明信片(我亦有一枚透過法客郵寄印度的封),我提出的是法客郵走蘇伊士運河是比交不尋常的,或是找出由法客郵經蘇伊士運河往西歐郵件,這亦是一個殊例。先生可以將這段時間的封片作一比較,便能得知西伯利亞是主要的郵路。另附一枚由海南島瓊州寄法國封,雖沒有法客郵中轉戳,相信亦是經法客郵走西伯利亞的。 cy1RKhqF.jpg


图片附件: [明信片改印刷品邮资] cy1RKhqF.jpg (2008-7-28 11:20, 62.57 KB) / 下载次数 1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21718&k=ca530b417aac4b15023ae2bf96008299&t=1732619464&sid=XoJtuU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28 11:24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8-7-28 8:41:51的发言:

自1907年後,己經不再將走西伯利亞郵路的完全集中於天津交寄,上海亦成為西南省份郵件往西伯利亞交寄中心,上海局會將郵件轉法客郵處理。其後在1914年,正式通令上海郵局負責,更設置第2號火車郵局處理江蘇、安徽、浙江、福建、廣東、雲南的寄歐郵件。

另外,若上海法客郵戳改為英客郵戳,走海路的機率高於法客郵。同時亦要留意寄件目的地,除南歐有部份是走海路外,基本上,在民初時的寄歐郵件都是經西伯利亞郵路,並且成本比走海路的便宜及時間快捷。

按上文下理:這句走海路的機率高於法客郵是指走海路往歐洲,並不是指法客郵不會經海路投遞郵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28 11:38:39编辑过]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28 11:37

以下是引用风青在2008-7-28 10:46:51的发言:
真是奇了,印象中曾见到正好相差一年的上海戳,今天一找, 竟然是同一人(C.NIMZ)同一天寄的, 是由坊子-济南(MAY 20)- 上海 (MAY 23)-上海法邮(MAY23)—菲律宾(JUN1/3), 上海戳也是12,13,只是目的地不同,可惜前面的邮票已失, 无法知道贴了几分。所以从这张片可以看出, 根本不是补盖,而是根据规定盖的。 亦可证明法邮可以通过海路邮寄的。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照片 200.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這枚肯定不是印刷品郵資,除地址外,左邊是手寫文字訊息,超越了印刷品的規範。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28 16:32

是的,有大量内容的已经超越印刷品范围。(简单的几个单词则还是有的)
作者: 风青    时间: 2008-7-28 20:29

QUOTE: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8-7-28 11:37:08的发言:

這枚肯定不是印刷品郵資,除地址外,左邊是手寫文字訊息,超越了印刷品的規範。

是的, 因为都是寄信人自己写的PRINT,而我这张写了很多东西, 想必他也不好意思赖票了.前面原贴2张票,应是2个2分,但这位NIMZ先生确实交友广泛, 一会罗马尼亚,一会法国,一会菲律宾,只是我不太明白,既然同一天寄出,应该是同时扔进邮箱, 同时装上火车,同时到达济南和上海, 为什么我的片就没有胶济快车戳呢?难道是列车员漏盖了?


作者: 风青    时间: 2008-7-28 20:50

QUOTE: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8-7-28 8:41:51的发言:

自1907年後,己經不再將走西伯利亞郵路的完全集中於天津交寄,上海亦成為西南省份郵件往西伯利亞交寄中心,上海局會將郵件轉法客郵處理。其後在1914年,正式通令上海郵局負責,更設置第2號火車郵局處理江蘇、安徽、浙江、福建、廣東、雲南的寄歐郵件。

另外,若上海法客郵戳改為英客郵戳,走海路的機率高於法客郵。同時亦要留意寄件目的地,除南歐有部份是走海路外,基本上,在民初時的寄歐郵件都是經西伯利亞郵路,並且成本比走海路的便宜及時間快捷。

民初往歐郵件主要由法郵經西伯利亞郵路,除一部份南歐是經蘇伊士運河,而走運河郵路往歐洲(在當時此郵路幾乎被鐵路郵路所取代)主要是由英客郵處理。由1909年至1914年一戰前,西伯利亞是中國主要往歐的郵路。

我完全赞同田先生的分析, 但对于长江流域和南方来说, 从上海北上走西伯利亚是非常普遍的, 虽然远至海南, 也走铁路不走海路,确实看出铁路邮运的巨大优势.
但北方的邮件却不必经过上海再北上, 因为走京奉铁路是非常方便和快捷的, 无论客邮,国邮都走这条线路已好多年, 邮路也非常通畅, 所以我实在想不出山东的邮件不北上天津而要从上海转东北出境, 从时间 和费用上都是浪费的,所以我还是认为这件盖上海法邮的片是走海路的.当然没有落地戳和中转戳,我的无法确定, 但田先生的海南片,正是有奉天戳才能确定是走西伯利亚邮路的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28 22:14

基本上,當時走西伯利亞鐵路的已經是一個常規路線,若這片在1914年9月後寄的,便可以視為走蘇伊士運河。而且法客郵沒有理由用較高成本的運輸方式,經海路往歐。而且法郵與俄郵有協議,傳統地由1903年至民國初期,俄國給與法郵特別優惠。除非寄信人註明郵路,在一般正常情況下,郵局也會轉交法郵經鐵路往歐。而經海路往歐的,多會交由英郵轉運,先生可參考這段期間的封片。

另外,在這段安穩的郵路時期,有不少封片,尤其是明信片,未必有經上海後各北方的中轉戳,就如沒有國外的到達戳,我們也不會視為未曾出境。

而先生提到此片由山東南下上海,再北上經西伯利亞郵路是不尋常;或者可以這樣解釋,會否原本北上天津郵件,誤投上海?而上海郵局收件後,可有兩種處理方法,一是將錯就錯,交英郵投遞(交法郵經蘇伊士的機會微於交英郵),二是用既有的轉運方法,交法郵經鐵路往歐。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7-28 22:46

我来继续学习。谢谢各位。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29 11:49


提供幾枚在民初寄歐洲的明信片給大家參考(圖片來自蟠龍拍目)

wwisv7cS.jpg

1914年2月寄法國,北京及北京法國客郵日戳。

 

 

aIPIKVL9.jpg

1913年4月寄法國,上海及上海法國客郵日戳。

 

 

nGaQsCXx.jpg

1913年1月寄葡萄牙,上海及葡萄牙日戳,郵路指明經西伯利亞。

 

 

 

 

g2OWWZ1s.jpg

1913年2月寄法國,上海及上海法國客郵日戳,郵路指明經西伯利亞。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29 11:52:26编辑过]



图片附件: [明信片改印刷品邮资] wwisv7cS.jpg (2008-7-29 11:30, 90.2 KB) / 下载次数 1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21962&k=dd8027fd04ed1ed5b8f53638edec8523&t=1732619464&sid=XoJtuU



图片附件: [明信片改印刷品邮资] aIPIKVL9.jpg (2008-7-29 11:38, 93.36 KB) / 下载次数 1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21963&k=c3949166d6622362b80bb3b5b256075f&t=1732619464&sid=XoJtuU



图片附件: [明信片改印刷品邮资] nGaQsCXx.jpg (2008-7-29 11:42, 85.77 KB) / 下载次数 1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21964&k=7970f362576ef4a5fc8042f2660fc2a1&t=1732619464&sid=XoJtuU



图片附件: [明信片改印刷品邮资] g2OWWZ1s.jpg (2008-7-29 11:48, 89.63 KB) / 下载次数 1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21965&k=d7a7678b4d9e2a1e3aaa5bb933b3d3a9&t=1732619464&sid=XoJtuU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29 12:05

不错的补充,支持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7-29 22:17

谢谢补充,好资料。学习着。
作者: 风青    时间: 2008-7-29 22:33

请问那个1913年寄法国的日本片, 邮资只有2分, 也未做印刷品, 也未做欠资, 为何还能邮寄到法国?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29 22:41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28 16:32:24的发言:
是的,有大量内容的已经超越印刷品范围。(简单的几个单词则还是有的)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29 22:42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28 16:32:24的发言:
是的,有大量内容的已经超越印刷品范围。(简单的几个单词则还是有的)

可能郵務人員不是一磈鐵板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29 22:52:12编辑过]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29 23:01

QUOTE: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8-7-29 22:42:36的发言:

可能郵務人員不是一磈鐵板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29 22:52:12编辑过]

这就不清楚了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29 23:30

斟情權!?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7-30 00:18

前些时间,我还收到60分的邮资片呢,也没问我要补钱。有的欠资戳记也没。——我离题了。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30 00:32

以下是引用风青在2008-7-17 17:58:01的发言:
可能邮局也嫌追讨邮资太麻烦了,李兄观察入微,研究仔细。

借用風青先生的話,可能太麻煩了。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7-30 09:43

QUOTE: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8-7-30 0:32:20的发言:

借用風青先生的話,可能太麻煩了。

其实是成本问题,收你几毛钱,还要花几块钱的人工.所以算了.我猜得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30 09:48

确实如此,特别是现在。
各位在海外根本无法理解国内的情况,办公室领导数千甚至过万元一个月。
那些投递员只有六七百元到千元之间,而且是临时工没有任何福利,责任重工作累工资低,而且随时要负责和被炒,所以邮件丢失不投根本是常事,所以方兄上次说邮局的情况,我一听就知道你是外行不了解国情。
用海外或香港的一套来理解这里的情况,是根本不能对比,希望这次不是我逻辑混乱!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7-30 09:54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30 9:48:38的发言:
确实如此,特别是现在。
各位在海外根本无法理解国内的情况,办公室领导数千甚至过万元一个月。
那些投递员只有六七百元到千元之间,而且是临时工没有任何福利,责任重工作累工资低,而且随时要负责和被炒,所以邮件丢失不投根本是常事,所以方兄上次说邮局的情况,我一听就知道你是外行不了解国情。
用海外或香港的一套来理解这里的情况,是根本不能对比,希望这次不是我逻辑混乱!

国外的邮局也一样.上次在学校里的小邮局,邮一个包裹,然后用了美国邮政网上打印的单据,他们死活不认,让我再交钱,还得我开车10多英里地,到大邮局去寄.下次学乖了,不再在网上打印单据了.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30 09:58

QUOTE:
以下是引用alainfang在2008-7-30 9:54:34的发言:

国外的邮局也一样.上次在学校里的小邮局,邮一个包裹,然后用了美国邮政网上打印的单据,他们死活不认,让我再交钱,还得我开车10多英里地,到大邮局去寄.下次学乖了,不再在网上打印单据了.

国外邮局工作人员的薪金与领导的误差有没有20倍之高?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7-30 10:02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30 9:58:35的发言:

国外邮局工作人员的薪金与领导的误差有没有20倍之高?

不知道,美国大学校长估计工资比我高5倍以上.教授大致是我的3倍.
还是德国好,德国教授比博士后高不了1倍.大家都不富,大家也都不穷.没有工作,就不用付房租,水电,买菜也不用掏钱.有没有一点共产主义的味道?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30 10:06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30 9:48:38的发言:
确实如此,特别是现在。
各位在海外根本无法理解国内的情况,办公室领导数千甚至过万元一个月。
那些投递员只有六七百元到千元之间,而且是临时工没有任何福利,责任重工作累工资低,而且随时要负责和被炒,所以邮件丢失不投根本是常事,所以方兄上次说邮局的情况,我一听就知道你是外行不了解国情。
用海外或香港的一套来理解这里的情况,是根本不能对比,希望这次不是我逻辑混乱!

郵政與郵政也不能比?唯有自己同自己吧!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7-30 10:18

QUOTE: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8-7-30 10:06:50的发言:

郵政與郵政也不能比?唯有自己同自己吧!

邮政中信誉比较差的,好像是中国邮政和意大利邮政.我看ebay上面都说,寄这两个国家必须挂号.


作者: 风青    时间: 2008-7-30 12:05

 这个邮递员一定对待遇不满,或对领导不满意, 竟然在明信片上乱涂乱画,这要在中国也好理解,怎么德国人也这样?
SavUBvPu.jpg


图片附件: [明信片改印刷品邮资] SavUBvPu.jpg (2008-7-30 12:00, 79.39 KB) / 下载次数 1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22247&k=329cb2eca7e7a938e708d2d095720d82&t=1732619464&sid=XoJtuU


作者: 风青    时间: 2008-7-30 12:09

不就少贴1分钱嘛,当个印刷品寄不就完了。
qJrvsvbQ.jpg


图片附件: [明信片改印刷品邮资] qJrvsvbQ.jpg (2008-7-30 12:07, 88.63 KB) / 下载次数 1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22254&k=3223693b3d941ad58fd1227fe343f337&t=1732619464&sid=XoJtuU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30 12:26

以下是引用风青在2008-7-30 12:05:02的发言:
 这个邮递员一定对待遇不满,或对领导不满意, 竟然在明信片上乱涂乱画,这要在中国也好理解,怎么德国人也这样?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照片 206.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風青先生,您不是對德國人讚譽有嘉嗎?您這兩張圖是否正背兩面?
作者: 风青    时间: 2008-7-30 12:34

正是,开个玩笑,我不太明白这张片,请田先生讲解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30 12:50

哈哈...我不是心理學生,不能道出原因。我曾看過一枚1909年由北京寄法國的明信片,寄件人寫得密麻麻,但是只貼二分郵資,北京郵局那位大哥除蓋欠資戳外,還將經西伯利亞郵路用藍筆刪去,將明片投去上海再交法郵走海路。因為有法國到達戳,可以從上海戳判斷用了三十多天。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30 14:10

什么事情都有例外,挂号还有欠资的呢!
要知道挂号是在邮局称重面交,如此慎重都有欠资的,可想而知任何事都无绝对。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30 14:12

QUOTE: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8-7-30 10:06:50的发言:

郵政與郵政也不能比?唯有自己同自己吧!

田兄说能比就能比,田兄说不能比就不能比,我完全认同,你就是我选出来的人大代表。


作者: 风青    时间: 2008-7-30 14:48

我觉得这是1件报废片, 因找不到收信人而销毁。
看日期1913/6/9 胶州, 6/10 济南, 手写的14/6/25 应该是到达时间, 因找不到收信人,改了一次地址,还是找不到, 最后就报废了。
作者: 风青    时间: 2008-7-30 14:55

奇怪, 发了帖子为何看不见, 只好再写一遍了。

我认为那是一张报废片,因找不到收信人而销毁。

从邮戳看 1913/6/9 胶州 6/10 济南 ,手写14/6/25 应是到达日期, 但找不到收信人,改地址再投,还是没有, 只好处理了。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30 15:31

好像都看到了。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7-31 07:11

QUOTE: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8-7-30 12:26:29的发言:

風青先生,您不是對德國人讚譽有嘉嗎?您這兩張圖是否正背兩面?

当时的德国人如何不知道,现在的德国人不怎么样.和勤劳,严谨,守时都不沾边.


作者: 风青    时间: 2008-7-31 08:31

凡事也不能一概而论, 德国的民族精神是一个长期演变的结果,德国人以严谨,守时,勤奋而著称&nbsp;,形成其独特的民族性, 尤其在制造领域,德国标准是世界公认的。 但另一方面,德国人刻板,固执,自我感觉特好,也是普遍存在的,至少我认识的德国人,工作还是很敬业的,也是很守时的, 他们从来不加班, 到点走人。&nbsp;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31 09:02

日耳曼民族是個令人敬佩的民族,他們的批判精神(反思精神)很值得我我們學習。在馬羅帝國時,正是他們單天保至尊,力抗軍備先進的羅馬大軍,保住了由瑞士以北的各民族主權;在宗教改革上,更是由他們揭竿起義;由康德的純理性批判至尼采因宗教沉淪所發出的吶喊;二戰後勇於面對自己的暴行,不篡改歷,承擔責任,這些正正是一個偉大民族的特質。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31 09:23

民族精神确实很重要和很有凝聚力。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7-31 09:28

QUOTE:
以下是引用风青在2008-7-31 8:31:39的发言:
凡事也不能一概而论, 德国的民族精神是一个长期演变的结果,德国人以严谨,守时,勤奋而著称 ,形成其独特的民族性, 尤其在制造领域,德国标准是世界公认的。 但另一方面,德国人刻板,固执,自我感觉特好,也是普遍存在的,至少我认识的德国人,工作还是很敬业的,也是很守时的, 他们从来不加班, 到点走人。 

老兄去德国转一转,现在早不是这个样子了.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7-31 09:30

QUOTE: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8-7-31 9:02:00的发言:
日耳曼民族是個令人敬佩的民族,他們的批判精神(反思精神)很值得我我們學習。在馬羅帝國時,正是他們單天保至尊,力抗軍備先進的羅馬大軍,保住了由瑞士以北的各民族主權;在宗教改革上,更是由他們揭竿起義;由康德的純理性批判至尼采因宗教沉淪所發出的吶喊;二戰後勇於面對自己的暴行,不篡改歷,承擔責任,這些正正是一個偉大民族的特質。

那是他们被打怕了.如果日本不是投降,而是完全打下来,现在也不是这个样子的.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7-31 10:06

以下是引用alainfang在2008-7-31 9:30:22的发言:

那是他们被打怕了.如果日本不是投降,而是完全打下来,现在也不是这个样子的.

日耳曼人有其批判精神的傳統,兩個戰敗國,對暴行承擔及對國民教育已經是南轅北撤。一個在沉淪的谷底中反思懺悔,一個側是推捨責賃。
作者: 小马哥    时间: 2008-7-31 14:02

田兄在吗?
那个片已经传到您的电邮里了.
请指教.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8-1 03:25

QUOTE: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8-7-31 10:06:18的发言:

日耳曼人有其批判精神的傳統,兩個戰敗國,對暴行承擔及對國民教育已經是南轅北撤。一個在沉淪的谷底中反思懺悔,一個側是推捨責賃。

我不这么认为,德国是完全战败,日本是在本土没有占领情况下投降。德国二战后,被两大阵营瓜分,而且从1945到1949完全是丧失任人宰割。而日本是保留了天皇制度,情况完全不同。如果是对暴行反省,那为什么德国一战之后不反省,还要发动二战呢?现在德国新纳粹势力也不小。我在德国的时候,哥挺根这个西德小镇每年都有新纳粹游行,不要说那些东德,新纳粹势力猖獗的地方。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8-1 07:45

以下是引用alainfang在2008-8-1 3:25:15的发言:

我不这么认为,德国是完全战败,日本是在本土没有占领情况下投降。德国二战后,被两大阵营瓜分,而且从1945到1949完全是丧失任人宰割。而日本是保留了天皇制度,情况完全不同。如果是对暴行反省,那为什么德国一战之后不反省,还要发动二战呢?现在德国新纳粹势力也不小。我在德国的时候,哥挺根这个西德小镇每年都有新纳粹游行,不要说那些东德,新纳粹势力猖獗的地方。

德國在一戰時所謂戰爭暴行是那些?請方先生說說了。而她在一戰後,被戰勝國過度苛刻索取及壓榨,是其最主要仇外的因由;連在香港這個前英國殖民地在中學的歷史科時,英國人亦承認自己聯同法國對德國過度無理要求。故在二戰後,對戰敗國便沒有如同一戰般等對待了。

日本戰敗後有沒有被佔領,德國被兩大陣營瓜分就代表是佔領,就如同南北韓被兩陣營瓜分,這要看您如何定義“佔領“這個詞了?日本主要是被美國戰勝,派有美國軍隊駐守,德國則被美、英、法及俄國戰勝,自然地被這幾個戰勝國派軍駐守,各自成位親自己的政府。至於您所說的日本天皇制被保留,這個是汲取了一戰後對德國的教訓,而德國原本的議會民主制度亦是被留下來。

德國曾經在發生納粹分子火燒土國移民,其後有過百萬民眾反納粹示威,這正正是德國人展示出其優良傳統:批判精神。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8-1 08:48

我是不是走错了门口?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8-1 08:51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8-1 8:48:43的发言:
我是不是走错了门口?

我是恐怖分子,主題被我被騎劫了。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8-1 08:52

还有这回事?有没有劫方兄的色?[em51]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8-1 09:04

QUOTE:
总算调到您这条大鱼了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8-8-1 7:45:48的发言:

德國在一戰時所謂戰爭暴行是那些?請方先生說說了。而她在一戰後,被戰勝國過度苛刻索取及壓榨,是其最主要仇外的因由;連在香港這個前英國殖民地
德国在一战中跳起战争,不算暴行?     一战后被过度所取,他二战后不也被过度所取,德国国土沦丧很多,柏林都到国境线了,德国大量机械被拆了运回苏联.这都是事实.苏军盟军大量杀害和凌辱无辜百姓,难道不是罪行(这可都是不可辩驳的事实.)
 
在中學的歷史科時,英國人亦承認自己聯同法國對德國過度無理要求。故在二戰後,對戰敗國便沒有如同一戰般等對待了。
二战结束后,苏联从德国获得120亿美元的战争赔偿;犹太人从德国获得600亿美元的赔偿。

日本戰敗後有沒有被佔領,德國被兩大陣營瓜分就代表是佔領,就如同南北韓被兩陣營瓜分,這要看您如何定義“佔領“這個詞了?日本主要是被美國戰勝,派有美國軍隊駐守,德國則被美、英、法及俄國戰勝,自然地被這幾個戰勝國派軍駐守,各自成位親自己的政府。至於您所說的日本天皇制被保留,這個是汲取了一戰後對德國的教訓,而德國原本的議會民主制度亦是被留下來。
难道是指希特勒也是议会民主制度?

德國曾經在發生納粹分子火燒土國移民,其後有過百萬民眾反納粹示威,這正正是德國人展示出其優良傳統:批判精神。
那焚烧土国移民的人不是德国人,德国极右实力进入国会,难道也是爱好和平的德国人选出来的?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8-1 18:02

由於美、英及法國對西德善意的援幫及建設,才有今天和平地統一的德國。而對猶太的賠賞,正是顯出其敢於面對自己的暴行歷史,反觀日本對其戰爭暴行總是愛用鴕鳥政策,委過於人,所以德國人被歐洲其他國家接納及信任。希特勒上台是靠民主,是德國人選他的(其後希特勒用政治陰謀解散國會奪權,實行極右政權。),因此整個德國人民亦願承擔了其暴行苦果,勇於面對,贏得鄰國的信任;兩個戰敗國,真正脫下了這原罪的袍服,贏得世界的喝采的,暫時只有德國人民。在德國展示及組織納粹是一種罪行,否認大屠殺亦是一種罪行(在一個尊重言論自由的西方國家前題下,沒有其他國家強迫德國立法否認大屠殺是犯法的,而德國人對此而立法,正是顯其批判精神。),日本又如何面對自己的歷史呢?另外,在一個民主國家,可以容許選出一位極右或極左的政客出來進入國會,但這並不是表示所有國民支持他,只示借助此政客,尤其是前東德人,來表達被社會所忽略,這是一埸有質素的國民政治把戲。而您所說的極右政客若鼓吹納粹主義,早就狠鐺入獄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1 18:25:10编辑过]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8-1 22:45

俺就因为历史学的不好,故,对许多邮品的背景不了解。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8-2 01:58

QUOTE: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8-8-1 18:02:46的发言:
由於美、英及法國對西德善意的援幫及建設,才有今天和平地統一的德國。而對猶太的賠賞,正是顯出其敢於面對自己的暴行歷史,反觀日本對其戰爭暴行總是愛用鴕鳥政策,委過於人,所以德國人被歐洲其他國家接納及信任。希特勒上台是靠民主,是德國人選他的(其後希特勒用政治陰謀解散國會奪權,實行極右政權。),因此整個德國人民亦願承擔了其暴行苦果,勇於面對,贏得鄰國的信任;兩個戰敗國,真正脫下了這原罪的袍服,贏得世界的喝采的,暫時只有德國人民。在德國展示及組織納粹是一種罪行,否認大屠殺亦是一種罪行(在一個尊重言論自由的西方國家前題下,沒有其他國家強迫德國立法否認大屠殺是犯法的,而德國人對此而立法,正是顯其批判精神。),日本又如何面對自己的歷史呢?另外,在一個民主國家,可以容許選出一位極右或極左的政客出來進入國會,但這並不是表示所有國民支持他,只示借助此政客,尤其是前東德人,來表達被社會所忽略,這是一埸有質素的國民政治把戲。而您所說的極右政客若鼓吹納粹主義,早就狠鐺入獄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1 18:25:10编辑过]

老兄应该去德国看看,特别是到东德看看。再来表达您爱好德国人民的感慨。东德晚上外国人都不敢上街了。您去看看极右翼的游行,看看他们是敬什么礼的。看看那些警察是否象老兄所说的那样,凡是展示纳粹都锒铛入狱。然后到他们的市政厅去办一些手续,看看德国人“友好”,“守时”,“勤劳”。现在我明白了,距离产生美。远看什么都是美的。很多东西,媒体报道的都存在问题。中国和所有亚洲媒体对德国的纳粹表演不感兴趣,所以您看不到。德国媒体也不愿意报道自己的丑事,所以也看不到。只有您在那里生活,去感受一下,您就能够有更深刻的印象。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8-2 13:07

哪天拣了个大漏,也到各国考察考察。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8-2 14:12

要带上方翻译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8-2 14:17

要帶上方寶劍!容乜易遇上納粹黨。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8-2 14:28

纳税党要规定上网也要纳税了。田兄又不了解国情了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8-3 23:48

让楼上两位见笑了,我还没出过远门。飞机都没乘呢。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8-16 21:57

QUOTE:
以下是引用卢长春在2008-8-3 23:48:37的发言:
让楼上两位见笑了,我还没出过远门。飞机都没乘呢。

你老兄是安全第一!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8-16 22:42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8-16 21:57:57的发言:

你老兄是安全第一!

人之常情呀。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8-16 23:31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8-2 14:12:26的发言:
要带上方翻译

随时恭候,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8-16 23:44

QUOTE:
以下是引用alainfang在2008-8-16 23:31:01的发言: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c"/>
随时恭候,

上海倒还可能去,那国外估计我这辈子也去不了。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8-22 03:45

UKHG38n7.jpg


图片附件: [明信片改印刷品邮资] UKHG38n7.jpg (2008-8-22 03:45, 85.69 KB) / 下载次数 1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27174&k=8d1629eb2ff51765e5d0e5f2af694790&t=1732619464&sid=XoJtuU


作者: 畅哥    时间: 2008-8-22 03:50

谢谢!学习了!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08-8-22 19:49

欧洲国家里,德国算是很好啦,去意大利看看,你就知道什么叫混乱!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8-22 21:48

QUOTE:
以下是引用清邮路在2008-8-22 19:49:25的发言:
欧洲国家里,德国算是很好啦,去意大利看看,你就知道什么叫混乱!

没去过呀。有钱了一定去外国看看。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8-22 21:55

一般而言,北欧比南欧安全。但是南欧就是小偷小摸的(据说罗马小偷天下第一,不过我个人感觉,好像比上海的水平还是差了一些),北欧如果出事,那就可能是大事了(光头党,枪击)。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08-8-22 21:56

等有钱了,一定回国看看。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8-22 22:10

QUOTE:
以下是引用alainfang在2008-8-22 21:55:11的发言:
一般而言,北欧比南欧安全。但是南欧就是小偷小摸的(据说罗马小偷天下第一,不过我个人感觉,好像比上海的水平还是差了一些),北欧如果出事,那就可能是大事了(光头党,枪击)。

命要紧,不去了。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8-22 22:11

QUOTE:
以下是引用清邮路在2008-8-22 21:56:35的发言:
等有钱了,一定回国看看。

那是“锦衣还乡”。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08-8-22 22:14

呆得太久,腻味了。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8-8-22 22:17

以下是引用alainfang在2008-8-22 21:55:11的发言:
一般而言,北欧比南欧安全。但是南欧就是小偷小摸的(据说罗马小偷天下第一,不过我个人感觉,好像比上海的水平还是差了一些),北欧如果出事,那就可能是大事了(光头党,枪击)。

北歐是政治地理名詞,特指北歐理事會的五個主權國家: 丹麥 、 瑞典 、 挪威 、 芬蘭 、 冰島 。 包括歐洲北部的挪威、瑞典、芬蘭、丹麥和冰島5個國家,以及實行內部自治的法羅群島。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08-8-22 22:20

北欧高税高福利。哪里都不如家里。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p1878.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