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上海法国总会 由一枚国际信函谈起 [打印本页]

作者: parisiica    时间: 2011-1-2 05:51     标题: 上海法国总会 由一枚国际信函谈起

Fr SH.jpg
1930年上海邮法国封(西伯利亚邮路)

上海有二个法国总会

Pr  SH.jpg

第一个:

现在南昌路和雁荡路之交,有个“科学会堂”。里面有块大草地,有栋洋楼。

这原来就是上海“三大总会”之一的法国总会。

1904年上海的法国侨民在法租界建立起侨民的俱乐部,后来法租界的公董局就出资,在华龙路(雁荡路)上买了块地,建了这个总会,供法国侨民体育健身。法国总会每年象征性的向公董局交一块钱的房租。

总会的房子是建筑师万茨设计的,两层楼房,砖木结构,红顶红墙,具有法国乡村别墅的风格。80年代曾经有两年在里面上课,印象里楼房的层高很高,开间很大。楼梯很宽大,硬木护墙板一直做到顶,很气派。原来的房间后来都被分隔为办公室、教室,很难辨认出原来的舞厅、餐厅、酒吧、击剑室等等的用途。

南面是一块大草坪是网球场,还有一块空地是玩法国式滚木棒球的场地,所以这地方原来也叫“球场总会”。

1925年法国总会迁出,这个地方改成了学校,先后办过公董局学校和法国学校。1949年后收归国有,成为上海市科协的办公地点。

由于1949年后长期做机关,而这楼房的产权又是属于国有的,应该由房管所维护。这样一来用的人不知道如何保护,修的人也不积极,房子外表虽然还可以,里面已经不行了。印象里教室的地板嘎吱嘎吱响,木结构房子到了8、90年,实在也是难得。现在已经划为上海市保护建筑,许修不许拆。

科学会堂是上海市科协的办公地点。90年代靠着行政拨款,科协在这个总会原来的西面围墙破墙造了栋十多层的大楼,现在是科学会堂的正楼了。科协是个事业单位,现在要算社会团体,更没有钱来修整老房子——修这栋房子的钱至少是拆掉重盖的几倍,于是也只好拖着。

第二个:

日本人来上海旅游的,都喜欢住在花园饭店。一方面这是个日资的饭店,符合日本人的“扎堆”习惯;另一方面这个饭店南面有一块上海市中心、尤其是淮海路两侧罕见的大草坪,而这个饭店的大堂,又和整体现代式的大楼风格不一样,充满着洛可可装饰的母题,豪华而典雅。

这个大堂原来可不是日本人的。实际上这就是旧上海的第二个法国总会。

不过说起来,这地方原来也不是法国人的。20世纪初,在上海的德国侨民见英国人、法国人都有自己的总会,心里不服,集资在当时法租界的边缘地带买地建了一个德国侨民乡村俱乐部。一次大战德国失败,这个地方被法国人收为战利品,于是法国总会在这里大兴土木,建起真正属于自己的总会。

这第二个法国总会在1926年全部落成。虽然只是个两/三层的楼房,可已经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外部是采用法国砖石乡村别墅的式样,里面装修采用大量洛可可母题,但材料上已经大量采用了水泥预制的办法。设施有舞厅、游泳池、餐厅、酒吧、弹子房等。开间和层高的尺寸都很大,很适合举办活动。那个舞厅传说是“弹簧地板”,在上面跳舞时有弹性。室外是一个2万平方米的大草坪,靠西面是树林。

法国人在这个新的总会里吃喝玩乐,优哉游哉。可惜好景不长,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就征用了这里,作为占领军司令部的俱乐部。二战结束后,租界收回,这块地皮的地价税极高,给战争搞穷了的法国侨民总会再也负担不了,只好听凭上海市政府征用,改为体育俱乐部,还把二层腾出来给驻沪美军的俱乐部。

1949年后,法国总会宣告破产,房子和地皮都被上海市政府接管。改为“文化俱乐部”,文化人进去的不多,高干们倒是往往在那里举行会议。1960年为了管理上的方便,改由茂名路对面的锦江饭店(直属于机关事务管理局)统一管理,号为“小锦江”,正式名字叫做“58号俱乐部”,用来接待内部贵宾要人。传说江-青当年来上海,都喜欢到这个地方跳舞。毛来上海,住锦江饭店的话也往往在这里召集会议。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个地方已是大墙封隔的神秘地带。

80年代末,日本人来上海投资当时紧缺的涉外宾馆,一眼就看中这个地方,要求草坪保留,并且在设计大楼时,特意把原来法国总会的前面部分保留下来作为宾馆的大堂。

图片附件: Fr SH.jpg (2011-1-2 05:29, 47.27 KB) / 下载次数 13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312901&k=7cec8e574c04ba9da30aafc0a8ed1083&t=1732571147&sid=4Oro3s



图片附件: Pr SH.jpg (2011-1-2 05:50, 100.75 KB) / 下载次数 16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312902&k=f608c02b77cb1e8ef788138e98b0352a&t=1732571147&sid=4Oro3s


作者: 杨峰    时间: 2011-1-2 08:54

学习了
作者: 大愚若智    时间: 2011-1-2 09:42

真生动,用邮文化引申历史,深。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1-1-2 10:04

好啊
作者: 甄民馨    时间: 2011-1-2 11:06

来听历史故事。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p1878.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