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电报 [打印本页]

作者: edvardtin    时间: 2011-1-19 10:42     标题: 电报

不知道这后面的那么多红字是干什么的

32545-1.jpg

32545.jpg

图片附件: 32545-1.jpg (2011-1-19 10:42, 544.92 KB) / 下载次数 15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321900&k=5fa6d1b380cb891ea393ea941cb0da90&t=1732301874&sid=ydD8Ui



图片附件: 32545.jpg (2011-1-19 10:42, 463.5 KB) / 下载次数 25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321901&k=d0b1c6f36f532e672bd50939d6bc68cd&t=1732301874&sid=ydD8Ui


作者: edvardtin    时间: 2011-1-19 10:42

有人估价吗?
作者: 大愚若智    时间: 2011-1-19 11:02

大清按里程远近的收银标准。全国统一,
作者: 甄民馨    时间: 2011-1-19 11:25

进来学习
作者: 陈凯    时间: 2011-1-19 11:43

学习了
作者: 欧阳雷生    时间: 2011-1-19 12:52

来学习!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1-1-19 20:20

这东西有人要是宝
没人要是草
以前卖二三百一个
作者: edvardtin    时间: 2011-1-19 20:35

那是草了。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1-1-19 20:49

是草做的纸
作者: edvardtin    时间: 2011-1-19 20:57

多谢 大愚若智
作者: 大愚若智    时间: 2011-1-19 21:57

能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能得到别人的感谢更是一种幸福。
作者: 陈凯    时间: 2011-1-20 23:05

如果先生转让 我出100元。
作者: edvardtin    时间: 2011-1-21 04:09

如果先生转让 我出100元。
陈凯 发表于 2011-1-20 23:05

200以内,您有多少,我收多少。
作者: 清邮路    时间: 2011-1-21 06:47

来看好东西
作者: 大愚若智    时间: 2011-1-21 10:18

中国电信,是我国现有的支柱产业之一,是一个继续膨胀的暴发户,不要忘了他的祖先就是从100多年前的“电报”起家的,中国的电报早于中国的邮政:
     清朝同治九年(1870年)在美国人莫尔斯发明电报25年以后,英国违反清政府的规定,在上海秘密开通电报,电报就这样传人了中国。
    光绪五年(1879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天津与大沽海i口炮台之间架设电线,试通电报,这是中国修建的第一条电报线路。接着又开通了津沪电报线路,并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直到光绪十年才相继完成了全国主要线路的铺设。清朝从电报开通到电报立档,在到电报等同于正式公文,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清朝政府开设电报以后,许多军国政要的处理开始逐渐使用电报,但当时并不把电报看作正式公文,称为"抄电",所以电报不入档案,一些政务电报多为官员自己保存。由于电报内容多属机密要务,后来才被朝廷重视,光绪十年完成全国主要线路的铺设以后,电报开始收人档案一这就是光绪五年到光绪十年电报档案缺失的原因。至于电报作为政府正式公文则始于戊戌变法。
    据《清会典》记载:总理衙门规定,凡因紧急。公事皇帝下达谕旨或督抚上奏都可使用电报。光绪二十四年维新变法时,为提高政务效率,清政府正式令:"嗣后明降谕旨,均著由电报局。这些是有线电报的开始。由电报局电知各省,电知各省,该督抚即行遵照办理,毋庸专侯部文:”这就是说,各省督抚接到电报后就可遵照办理,不必等待公文。自此,才明确规定电报与公文具有例等效用。清代档案浩如烟海,种类繁多。电报作为当时新产生的文档种类,最突出巾的特点是文字简短:在清代上百个文书种类里、电报最为简捷精练,字数多的三五百个字、少的只有十余字,甚至更少。例如,光绪十年闰五月二十七日北洋大臣李鸿章发给总理衙门的电报:“密廿六幼樵电告闽河口来法兵船三只鸿沁”,全文共有18字。光绪十一年十月二十五出使英国大臣曾纪泽发给总理衙门的电报“密应闻缅王降英有”,全文只有8字。电报稿的结构很像书信、便条,通常比书信便条更为简便,如称呼、提称语、末启辞等常被省略,署名、时间也都简化。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中法战争期间,光绪十年六月十八口北洋人m李鸿章给总理衙门发了一封电报,全文是“密罗丰禄本日戌正电报基隆失陷鸿巧亥正”。“密”是保密,类似现代公文的密级,接下来是罗丰禄今天8点来电,内容是基隆失陷。“鸿巧亥正,鸿是李鸿章,巧是十八日,亥正是晚l O点。达份电报的正文其实只有“基隆失陷”四个。电报之所以简短,部是因为费用高昂。开通电报以后,清延曾三令五申,公务电报不得罗嗦,非紧急公务,不许随意发电,各级宫员无严格遵守。有意思的是驻外使臣似乎更为遵守法令,他们的电报比国内官员的电报又要短出许多,有的电报为了省字,几乎词不达意,这里面其实另有隐情。当时的电报都是有线电报,分为水线、陆线,驻外使臣的电报使用外国人的水线,穿越海洋,费用自然比国内更高,按字论价,每字需银数两,所以更要节约用字。清廷开通电报以后,发明了一种新的记日办法,用韵目代替日期。这种方法在电信领域一直延用到建国初期,前后使用了70余年,最盛行时,清朝政府一些官员的笔记都经常以韵目代替日期。今天在中共党史等现代历史书籍中经常出现的“艳电”、“皓电”、“佳电”、“齐电”等词,正是所谓的“韵目代日”,也就是从《韵目表》中挑选代替日期的韵目,总共有31个,分别代表3l天。前面15天用的是韵目上平声的全部,接后是韵目上声的l0个,再来是韵目去声的5个,最后—个从《韵目表》查不到的是“世”,代表31日。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用《韵目表》里的字来代替日期,懂得做诗的人一看就知道哪个字代表哪一天。比如看到“皓”就知道是19日,因为“皓”字在韵目上声中的排序正是第19个。这套系统对当年读过一点书的人来说,都是基本常识。
沧海桑田,白话文兴起以后,使得过去文人擅长的填词作诗的本领也逐渐失传,过去一般人都会的事情,现在却成了专业知识,变得艰深难懂了最早的电报编码是电报的发明人莫尔斯编制的,通过电流断续的不同组合,分别代表不同字母,发出信号。电报进入中国以后,为了传输汉字,清朝人发明了汉字电报编码。用1234567890十个数字作为笔画的代号输入汉字。比如6511是“军”,2894是“机”,5710是“处”。后来晚清思想家、实业家郑观应,总结前人经验,撰写了一部专著,叫《电报新编》,使汉字编码更完善、更系统,真正完成了汉字符号转变为电子信号重大突破。汉字电报编码的产生,意义重大。100年以后的今天,电脑普及,王码、自然码、万能码等众、多汉字编码扰如雨后春笋,令人目不暇接,但最早的汉字编码应是晚清出现的电报编码,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重温历史,让我们对“电报”的漫长的发展历史感慨万千,更觉得其中的文化内涵让我们终生品味,同时我们也乐在其中。
作者: edvardtin    时间: 2011-1-21 10:38

想起了汪精卫的艳电
作者: 大愚若智    时间: 2011-1-21 10:49

1938年 汪精卫发“艳电”公开投日
    1938年12月29日,国民党副总裁、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国民参政会议长汪精卫投敌。上月,汪精卫的代表高宗武、梅思平与日军参谋本部中国课长今井武夫、谋略课长影佐祯昭在上海进行“重光堂会谈”后,以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内亲日派集团加快了投敌的步伐。
     18日,汪精卫、陈壁君夫妇等人借口讲演,从重庆逃往昆明。19日,汪精卫、周佛海、陈壁君、陶希圣、曾仲鸣一行飞往越南河内。21日,陈公博从成都经昆明到河内。
     29日,汪精卫给国民党中央党部和蒋介石发出“艳电”,公然说日本“对于中国无领土之要求”、“尊重中国之主权”,能使中国“完成其独立”,宣称愿以近卫提出的“互相善邻友好、共同防共和经济合作”三原则,“与日本政府交换诚意,以期恢复和平”。这样做“不但北方各省可以保全,即抗战以来沦陷各地亦可收复,而主权及行政之独立完整,亦得以保持”,公开打出了乞降的旗帜。至此,汪精卫集团公开投靠日平。

     蒋介石于24日自西安飞返重庆,请顾问端纳通知英美两国大使馆:汪精卫绝对无权和任何人谈判和平。并说,中国不但没有想到与日本和谈,并且现在正准备作大规模之抵抗。

汪精卫集团的叛国投敌,激起了中国各政党、团体、军队和人民群众的愤怒。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1-1-22 19:36

老汪是三水出生的
作者: edvardtin    时间: 2011-1-23 02:31

街石成痴绝,沧波万里愁。孤飞终不倦,羞逐海浪浮。
诧紫嫣红色,从知渲染难。他时好花发,认取血痕斑。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留得心魂在,残躯付劫灰。青磷光不灭,夜夜照燕台。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1-1-23 18:56

可圈可点
作者: 大愚若智    时间: 2011-1-23 19:40

<IMG title="青磷光不灭 夜夜照燕台" alt="青磷光不灭 夜夜照燕台" src="http://static8.photo.sina.com.cn/bmiddle/45c78a6ctb56f622012b7" real_src="http://static8.photo.sina.com.cn/bmiddle/45c78a6ctb56f622012b7">
作者: 大愚若智    时间: 2011-1-23 20:47

在几乎每个达人都有三妻四妾的民国,他一生只有这一个妻子。一个丑陋,暴躁的女人。

    后来男子死了,死在了日本,他的最后一句话是:我要回中国……

    女子则活到了抗战后。抗战后被审,她说:我有杀头勇气,无坐牢耐心,请将死缓改为死刑。解放后,她亦拒绝早年姐妹宋国母的营救,拒写认罪书,一口咬定她的丈夫是爱国者,倔强地死于狱中。

    没有人会因为她的硬骨而肃然起敬,人们只会骂她死不悔改。
除了她,大概没有人会给她的丈夫正面评价。

    每一个人都会问,如果连他都不是汉奸了,那还有谁是呢?真正了解历史的人也难免自问,若是给他平了反,那么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国军将士,又将被摆置在什么位置?

    他的名字,我们每一个人都不陌生,他是汪精卫。上世纪本民族的头号汉奸。现在我们对这个人最温柔最友善的评价,也逃不过“汉奸”两个字。对于更多义正词严之士来说,侮辱他,都有能为民族振兴事业添砖加瓦的快感。

    不管他曾经刺杀过摄政王载沣或是起草过孙国父的遗嘱,他注定是生生世世被刻在耻辱柱上的汉奸。

    可是他妻子在给昔日姐妹宋庆龄和何香凝的回信中说:汪先生和我都没有卖国,真正的卖国贼是蒋介石。这不用我历数事实,二位先生心中有数,共党心中有数。正由于二位知道我的性格,我愿意在监狱里送走我的最后岁月。   

     ……



     历史没有戏曲里那样简单直接的白脸或者红脸。

     我无法在这里评论他的功过,想知道怎样为汉奸说好话的人可以去看这篇《真实的汪精卫》,看后,或许会了解一点他的心迹,了解革命少年是怎样走上卖国之路的——他到底是一个汉奸。  


     可是,到如今回看历史,我宁愿他永远都定格在那个星眉剑目的少年。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汪精卫是不是也会希望自己在刺杀摄政王的那个夜晚就舍生取义,而不是被惺惺相惜的肃亲王赦免,这样,之后这民族的灾难将同他没有一点联系,他将是一个品行始终如白璧无瑕无可挑剔的烈士,也许今时今日,孩童们会在教室中怀着虔诚的心朗读他少年时的诗作: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留得心魂在,残躯付劫灰;
      青磷光不灭,夜夜照燕台。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1-1-23 20:49

等历史去评价
作者: edvardtin    时间: 2011-2-8 04:28

有内容的,收电人在天津。好像还是比大生意。说汇来7000两。
作者: edvardtin    时间: 2011-2-8 09:12

DSC05603.JPG

图片附件: DSC05603.JPG (2011-2-8 09:12, 374.51 KB) / 下载次数 21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330490&k=e6ad699a32b58b547f6cf82e232ffd7c&t=1732301874&sid=ydD8Ui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1-2-8 09:40

发达了,可能是侨批
作者: edvardtin    时间: 2011-2-8 09:42

上海到天津的。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1-2-8 10:47

沪侨
作者: 唐平    时间: 2011-2-9 20:12

進來學習中~~
作者: 大愚若智    时间: 2011-2-10 11:58

1912年,天津发往上海。
作者: edvardtin    时间: 2011-2-11 00:31

1912年,天津发往上海。
大愚若智 发表于 2011-2-10 11:58


多谢指点,请问日期如何看。
作者: 大愚若智    时间: 2011-2-11 13:10

见短信。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1-2-11 13:51

关注中
作者: 苏州翟瀚    时间: 2011-10-16 09:31

关注历史就是关注我们自身的生存。国语大师胡适对“汪”的此事看的很清楚,也最知根知底,所以自始自终没有说过“汪”的卖国和汉奸行为;他替他惋惜!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p1878.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