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支持一下,贴一枚绥远包头小地名戳 [打印本页]

作者: 信雅达    时间: 2008-7-29 23:49     标题: 支持一下,贴一枚绥远包头小地名戳

pHFIURAV.jpg
tIoMJiKo.jpg


图片附件: [支持一下,贴一枚绥远包头小地名戳] pHFIURAV.jpg (2008-7-29 23:48, 56.19 KB) / 下载次数 0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22138&k=e8ae0a1acfead827a974270fbb766425&t=1731608359&sid=daazV1



图片附件: [支持一下,贴一枚绥远包头小地名戳] tIoMJiKo.jpg (2008-7-29 23:49, 79.16 KB) / 下载次数 0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22139&k=90724e75665a9c72d888df5b4bcca3be&t=1731608359&sid=daazV1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29 23:51

少见,喜欢
作者: 信雅达    时间: 2008-7-29 23:53

地名是 赵小仁(中滩农场)
作者: 信雅达    时间: 2008-7-29 23:54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29 23:51:04的发言:
少见,喜欢

请多多赐教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29 23:57

应该是劳改队驻地
作者: 信雅达    时间: 2008-7-30 00:03

有可能,背后有一枚包头戳,看来在包头中转,有意思的是这枚戳跟销票戳,时间字订完全不同。文字左读,时间右读,时间是汉字。
LsXjxZep.jpg


图片附件: [支持一下,贴一枚绥远包头小地名戳] LsXjxZep.jpg (2008-7-30 00:02, 67.45 KB) / 下载次数 0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22140&k=6e7a0db668e2078a2b378e125dc2149e&t=1731608359&sid=daazV1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30 00:08

字钉是活动的,比较随意
作者: 信雅达    时间: 2008-7-30 00:20

明白,多谢赐教
作者: 南迦巴瓦    时间: 2008-7-30 08:11

现在可能是乌拉特中旗了?


作者: 韩生    时间: 2008-7-30 08:36

QUOTE:
以下是引用南迦巴瓦在2008-7-30 8:11:12的发言:

现在可能是乌拉特中旗了?

不是 乌拉特中旗距离五原比较近 是后来兵团16团的地方 乌拉特中旗1968年可能就改为乌拉特中后联合旗了赵小仁(中滩农场)是原来的劳改队 距离包头不远 1969年被建设兵团13团接收 


作者: 信雅达    时间: 2008-7-30 08:57

多谢大家参与,看来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从网上搜了一些资料,一并贴出来。


中滩农场地处美丽富饶的河套平原东部,北靠乌拉山,南临黄河,东与自治区重工业城市包头市接壤,位于乌拉特前旗境内,与前旗黑柳子乡插花分布,隶属巴彦淖尔市农垦局。包兰铁路、110国道,丹东至拉萨高速公路横穿场区而过,距白彦花火车站300米,属中型国有企业,农场占地7.1万亩,其中,耕地2.8万亩,可耕宜农荒地4.2万亩,总人口4000余人,下设13个农业分场。辖区内2003年建成占地1200亩的工业高载能工业园区,并建成110万千伏安变电站一座,以110国道为中心的商业一条街建设初具规模,现有各类商业门门点100余家。2005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71亿元,工业产值实现9100万元。

   

巴彦淖尔市农垦管理局前身为解放初期的劳改农场,1969年组建兵团,1975年在原北京军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一、二、三师的基础上成立巴盟农牧场管理局。2002年,建立农垦财税体制,实行计划单列,将农垦发展纳入全市统一规划。局机关设在临河区。全系统下辖16个农牧渔场,总人口7.8万人。占地总面积31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45万亩,草牧场面积112万亩,水域面积55万亩,林地面积39万亩。
  巴彦淖尔市农垦土地资源丰富、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潜力巨大.水域面积占到全市的70%以上,东有乌梁素海,中有镜湖,西有纳林湖,横跨巴市,构成河套地区自然风光旅游长廊。由于有良好的资源优势、体制优势、区位优势、组织优势、人文优势,招商引资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前景广阔。 


  

 城市变化之我见  
      今年,迎来了自治区六十华诞之大典。六十年来,我国第一个模范自治区,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从大兴安岭到贺兰山阙,从浩瀚的茫茫草原到黄河两岸,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大为改善,各民族和睦相处,同舟共济,正在建设充满阳光的和谐社会,文明富庶的家园。    包头,经过58年的奋斗,一个崭新的现代化城市展现在世人面前,是自治区经济社会进步的缩影,也是历史的见证。
    近10年来,我市国民经济跨跃式发展,步入快车道。尤其是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获得了一系列的殊荣,摘得一顶又一顶桂冠:全国的卫生城市、花园式城市、文明城市、环保城市、森林城市,以及联合国授予的人居环境奖。这使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为之自豪,也使中外佳宾为之刮目。
    这些成就的取得,是来之不易的,它凝聚着几代人的汗水,乃至鲜血。
    我第一次来到包头,是在1951年。当时我在绥远省团委工作。那年春节刚过,即同刘宗元同志一起,赴国营中滩农场了解基层团组织的建设情况。中滩农场位于乌拉特前旗之赵小仁圪堵。我俩背着背包,从现在的东河区出发,走出西脑包顺眼望去,是一片孤寂荒凉的景象。沿途所见,人烟罕迹,只在新城见到一株树木,据同路人说,此地叫做赵柜。在哈林格尔村南边,又惊奇地看到一排树木。由于是初春季节,天空晴朗,湛蓝湛蓝的天空,甚有极目抒怀之感,但乌拉山却显得十分荒芜。舍此之外,再未见到一株树木。这就是我最初入目的现在昆、青两区,以及九原区西部的情景。当然,也许是我当时所察不详,管中之见,但决无夸张、玄虚之意。
    随着包钢在包头落户,揭开了我市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序幕。数万建设者们从祖国各地云集包头,机械制造、煤电化工等一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陆续奠基开工,地方工商企业犹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城市建设便在这样的形势下,应运起步,在一片荒滩上创造辉煌,建设一座新型的工业城市。
    1958年7、8月间,中共包头市委、市人民委员会从东河区迁移昆区安营。当时昆区沿钢铁大街视为标志性建筑的,如市委不过三千多平方米的办公楼,还有包钢、包建(即二冶)、设计院(当时称状元府)、东方红俱乐部、专家招待所(现今之包头宾馆),所谓的百货大楼(已拆除)。现在回想起来十分土气,档次也太低了些,可是在当年算是显眼的城市建筑景观了。除此之外,整个昆区像一个大村庄,只是人口多了些,由于城市绿化始于起步,每年三到五月期间,隔三差五,狂风大作,水泥马路上黄沙随风飘动,像河水流淌。在那个年代,许多女同志为避风沙,都以白色纱巾蒙面,所以人们诙谐地说道:包头就是“包头”。
    包头,现在已成为自治区乃至中国西部一座闻名遐迩的繁华城市,她是镶嵌在内蒙古草原上的一颗璀灿夺目的明珠,正在向现代化的都市目标迅跑。我难以忘怀的是,现在的城市辉煌,是50多年来几代人艰苦创业、辛勤劳动的成果。上个世纪50年代,数万建设大军为她奠基开路,奉献了自己的青春;改革开放后,数万建设大军,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之加彩增辉。在那个火红的年代,在建设大军的行列里,是无数机关干部、企事业职工义务劳动大军,为之加瓦添砖。
    包头城市建设之初,机关干部参加义务劳动已为常事。植树造林,修渠筑路,防洪修坝,都是占用星期日,自带干粮,完成规定的任务。几十年的往事都消失在弹指之间,只能回忆起印象较深的几件事。现在看到的昆区八一公园、东河区人民公园的土山,已经是灌木丛生,花卉点缀,石阶亭台,是人们休憩的去处。但这两座土山相当一部分土石方工程,是机关干部、企事业职工肩挑人抬建造起来的。

    1955年夏季修筑人民公园土山时,市委书记苏谦益同志,挥锹运土,同市委机关干部一起劳动。那个时期干部参加义务劳动,不是像征性的,都是有关施工管理部门按各单位人头分解指标,照工程的设计标准完成任务,不达标者必须返工。1957年春,我记得养路段给市委第二工业部分配近百米的修路任务,位于东河区南郊。由于没有达标,要求补修。在一个星期天,部长王达仁同志,带领全体干部劳动,那天正巧刮起大风,中间休息吃干粮时,由于风太大,只能用衣服或风衣包着头进食。1959年建昆都仑水库的义务劳动,至今难忘。市委机关干部轮流上山,半月一换。我是首批出征的,同行的记起来的有金宏兴、唐斗生、王公亮、马喜风、李仰南等20多人,住在一个大帐篷里。土石备料,以及装车运土,一节车厢装土要求二十分钟内完成,必须码得齐齐整整,其劳动强度之大超过当时的壮工。每日伙食则是清淡的蔬菜、玉米面窝头。但人们的情绪激昂,为建设包头出力感到高兴。
    50年已匆匆离去,在历史的长河中仅仅一瞬,但终于看到了当年的蓝图变为现实。包头城市建设之巨变,有目共睹,耳熟能详。
    现在走遍市区的街头巷尾,处处绿树成荫,花团锦簇;街衢宽广,道路如网;大小游园星罗棋布,雕塑神态各异,湖波荡漾;每逢夜幕降临,琼楼高耸,霓虹闪烁。人们生活在优美的环境之中。两鬓斑白的老人,不禁回首青春往事,年青的人们,以广阔的视野,现代的理念,以及精邃的艺术构思,塑造绚丽多彩的未来城市风光。
全市各族人民,在中共包头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带领下,齐心协力,构建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不久的将来,把包头建设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强市,一个繁华的都市,必将屹立在千里草原。
 
http://61.134.127.151/html/jrdj/2007-7/26/17_43_22_168.htm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30 09:42

不错,这样就比较清楚了。
作者: 南迦巴瓦    时间: 2008-7-30 22:37

搞错了![em52]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p1878.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