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天门渔薪河至武昌平信 [打印本页]

作者: 轻云    时间: 2008-8-12 22:36     标题: 天门渔薪河至武昌平信

感谢麦会成全此封。

9cQtZTS2.jpg


uR1sCwhR.jpg
HwQ6PbCN.jpg
g29qll83.jpg
q7NGeULq.jpg
RD1xjpOY.jpg

 

 

先简单了解下天门解放史:

 

1947年12月20日,江汉军区独立团在团长郑怀远率领下,首次攻克天门县城;

1948年5月24日,天京潜指挥部在指挥长邹毕兆率领下,第二次攻克天门县城;

1948年6月5日,天京潜指挥部第三次攻克天门县城;

1948年9月24日,江汉军区第二分区第四次攻克天门县城;同年11月21日,天京潜县城关区人民政府正式成立,标志着天门全境得到解放。

 

言归正传。

 

这个封从天门寄至武昌,贴大东版票两枚2000元,符合当时国内平信邮资,销天门1948年1月5日“代”字戳,落地武昌1948年1月8日“丙三”戳。这时我军虽然攻克了天门县城,但尚未能建立人民政权,因此仍然使用旧政权邮政和邮票。1948年在天门,是新旧两个政权反复较量、酝酿更迭的特殊时期。大凡这种时期,往往是人心惶惶,社会、经济萧条,工农业生产萎缩甚至停顿。反映在邮史中,往往就是实寄邮品非常罕少。这是本封的邮史意义。

 

也因天门被我军攻克,寄件人彭善章在信中写道:“日前共匪攻陷天邑,迄今尚无法安宁授业。”于是引出封背的一句话“天门彭善章(师生关系)托王匪介绍职叶 该彭在信中提到‘共匪无情’”。这里“王匪”指收件人王震寰,当时的中华大学校长。看字体和语气,封背的这句话应当是建国初期阶级斗争时期所写。因此,这个封很大程度上是作为某种“罪证”而留存下来。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本封所涉及的两段特殊历史:建国前的政权更迭和建国初期的政治运动。而这,正是本封的历史意义。

 

特殊时期造就特殊邮品,邮史和历史结合,造就了本封的特殊和难得。

 

有个疑问,封是从天门寄的,寄件人为什么要到天门交寄呢?是所在地渔薪太小没有邮政局还是其他原因?

 

我是天门人,天门的水土养育了我,收集和发掘天门邮史,就当是我为弘扬家乡历史文化作点贡献。



图片附件: [天门渔薪河至武昌平信] 9cQtZTS2.jpg (2008-8-12 22:33, 78.85 KB) / 下载次数 4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25468&k=b1e315d458e8a764d26978cc2f66f1cd&t=1739756781&sid=3E33Xz



图片附件: [天门渔薪河至武昌平信] uR1sCwhR.jpg (2008-8-12 22:33, 87.42 KB) / 下载次数 3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25469&k=2acee8e9fd1627270096675b8c0630e3&t=1739756781&sid=3E33Xz



图片附件: [天门渔薪河至武昌平信] HwQ6PbCN.jpg (2008-8-12 22:33, 83.09 KB) / 下载次数 3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25470&k=1aeec7f8cdb57a52f705fb38ec3460f2&t=1739756781&sid=3E33Xz



图片附件: [天门渔薪河至武昌平信] g29qll83.jpg (2008-8-12 22:33, 75.61 KB) / 下载次数 3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25471&k=59b106a4dae1181c7c41099cfdb80f61&t=1739756781&sid=3E33Xz



图片附件: [天门渔薪河至武昌平信] q7NGeULq.jpg (2008-8-12 22:33, 71.91 KB) / 下载次数 3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25472&k=2184e18a94a370ed3ab62b92c5dd3891&t=1739756781&sid=3E33Xz



图片附件: [天门渔薪河至武昌平信] RD1xjpOY.jpg (2008-8-12 22:33, 28.8 KB) / 下载次数 3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25473&k=3a72afc75d8baea50eb5d291c2b812f2&t=1739756781&sid=3E33Xz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8-12 22:43

支持地方邮史研究!老兄做的功夫不少吖。再添点料!

 

私立武昌中华大学

私立武昌中华大学,是中国第一所不靠政府和外国人而独立创办的私立大学。它将中国古代兴办私学的教育传统和近代日本、欧美大学体制相结合,开创出符合近现代中国国情的高等教育模式。
校址:武汉市(今湖北中医学院校址)

* 1912年,湖北黄陂县陈宣恺和陈朴生先后捐田二百石,白银三千两,官票五千串,家藏书籍三千余部,同时还争得友人的支持和帮助,经过一番努力,筹建了私立中华学校,分设男女两部、中学部,由陈宣恺先生任校长。租校舍于武昌府后街与昙华林两处。同年八月开始招生。
    * 1914年1月,江汉大学停办,其中150人转入中华学校。
    * 1915年3月,教育部正式认可该校为大学,并以倡办人陈宣恺为学校正式代表人。
    * 1916年1月,司法部正式认可开办专门部司法科。
    * 1917年11月,陈宣恺去世,由其子陈时继任中华大学代表人兼校长,定校训为“成德、达材、独立、进取”。
    * 1920年2月,中华大学组织校董会。
    * 1921年3月,中华大学调整学校组织系统,在校长下设立教务、总务两处,由林立任教务长,李式金任总务长。4月校董事会正式成立。
    * 1926年4月,校舍被军阀刘玉春毁损,学校停办。
    * 1926年冬,武汉国民政府改革高等教育,将国立武昌大学等高校与中华大学大学部及专门部合并改组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1927年冬,中山大学停办。
    * 1928年1月,中华大学武汉校友发起复校运动,呈请湘鄂临时政务委员会批准,2月接收校址,3月13日开学。12月,令准学校立案。
    * 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华大学奉令疏散,先西迁湖北宜昌小溪塔,武汉沦陷后,又迁到重庆市南崖米市街。
    * 1939年,学校在渝租借基地,筹建临时校舍。
    * 1946年春,学校复员迁回武昌旧址。
    * 1950年,中华大学改由湖北省人民政府文教厅直接领导。
    * 1951年,中华大学分别受湖北省水利局、省人民银行、省人民政府财委会、省交通厅、省工业厅委托代办了水利、银行、会计、土木化工等五个专修科。
    *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华大学的化学、国文两系与私立华中大学等高校合并成立华中高等师范学校(即华中师范大学)。
    * 1953年,中华大学、中原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相关系科合并成立中南财经学院(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其他科系并入武汉大学。



校长 王震寰 1945年8月-1948年


作者: 轻云    时间: 2008-8-12 22:45

哈哈,这几天一直在思考这个封。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8-12 22:48

再补张地图就好了。此东西难得。证明刚解放邮政并未变。属拉锯战时期。
作者: 轻云    时间: 2008-8-12 23:01

补个地图:

JknHgWCp.jpg

渔薪和天门用红色圈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12 23:02:48编辑过]



图片附件: JknHgWCp.jpg (2008-8-12 23:01, 81.82 KB) / 下载次数 3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25474&k=5c8ffacb3237bfa2ad5e4fbd583eb3e0&t=1739756781&sid=3E33Xz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8-12 23:08

会不会因解放部分邮局停业了?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8-12 23:09

当然也有可能带信到天门寄!
作者: 轻云    时间: 2008-8-13 08:30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8-12 23:08:45的发言:
会不会因解放部分邮局停业了?

有可能。我后来想县城被攻占,渔薪本地受到震动,该跑的都跑了,邮局也关门歇业了,寄件人只好带到县城交寄。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8-13 09:48

希望继续研究,此件跟随我多年,亦是因金兄有缘才割爱,它的历史和邮史内涵需要细细品味。
作者: 轻云    时间: 2008-8-13 09:58

是呀,这更加坚定了我收集家乡邮品的信心。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8-13 10:04

等我把地球挖破给你找一些。

地方邮史是最好玩的,很有感情。


作者: 轻云    时间: 2008-8-13 10:06

的确,看到那些熟悉的地名感到很亲切。
作者: 江城邮友    时间: 2008-8-13 10:06

当时出来一批这样的东西,还有一封相同封,我记得好象让给陈波友了,
作者: 轻云    时间: 2008-8-13 10:08

谢版经手的好东西不少。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8-13 10:17

QUOTE:
以下是引用江城邮友在2008-8-13 10:06:15的发言:
当时出来一批这样的东西,还有一封相同封,我记得好象让给陈波友了,

全都是有签字说明的吗?
我的最起码扣了五六年或以上,这个是我04年邮展时的展品。
类似的其它地方我都出让了,就一直留下这件,因为个人认为非常特殊。
而且我当时也研究不清楚,因为该地解放的记录不全,之前我一直没有查到它第一次解放的时候,所以一直记在心中。
这次金兄提供的资料,不但解了我的疑问,还让我增加了知识,亦不枉成全金兄一场。
我一直认为,东西要到需要的人手上才会发挥其价值,才会发扬光大。


作者: 轻云    时间: 2008-8-13 10:25

不如麻烦谢版询问下陈友那个封,是不是也有相同情况。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8-13 10:26

期待,希望能多些资料解开邮史之迷。
作者: 江城邮友    时间: 2008-8-13 10:45

哪封我记得也有内信,是找一个老师让他在武汉帮助找工作,说当地因"共匪"滋扰等等,当时我也是认为特殊,不过没有金友研究得哪么透,要不我也不让了,哈哈!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8-13 11:01

QUOTE:
以下是引用江城邮友在2008-8-13 10:45:12的发言:
哪封我记得也有内信,是找一个老师让他在武汉帮助找工作,说当地因"共匪"滋扰等等,当时我也是认为特殊,不过没有金友研究得哪么透,要不我也不让了,哈哈!

是不是就是这个啊?
我记得很多年前到武汉买的。


作者: 轻云    时间: 2008-8-13 11:02

谢版能帮忙联系发上来看看吗?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8-13 11:04

陈老兄也上本网,等他来发也可以。
作者: 轻云    时间: 2008-8-13 11:09

期待陈友贴图。


作者: 江城邮友    时间: 2008-8-13 14:16

不是这个,是一批东西,另一件,
作者: 轻云    时间: 2008-8-13 16:06

没关系,上图可以让我开开眼。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8-13 17:24

QUOTE:
以下是引用江城邮友在2008-8-13 14:16:08的发言:
不是这个,是一批东西,另一件,

老兄说的一批是什么含义?
是一批全部都是这样?还是一批里面只有一件是这样?


作者: 轻云    时间: 2008-8-14 15:47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8-13 11:01:45的发言:

是不是就是这个啊?
我记得很多年前到武汉买的。

巧了,估计就是这个。


作者: 宜宾    时间: 2008-8-14 20:32

555~~~,小谢冤枉我也~~~!
我记得只买了一些从汉口寄给王校长的本埠实寄封,可从来没见过从天门寄出的东东啊~~~
[em53]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15 21:44:45编辑过]


作者: 宜宾    时间: 2008-8-14 20:42

私立武昌中华大学

私立武昌中华大学,是中国第一所不靠政府和外国人而独立创办的私立大学。它将中国古代兴办私学的教育传统和近代日本、欧美大学体制相结合,开创出符合近现代中国国情的高等教育模式。
校址:武汉市(今湖北中医学院校址)[em54]


最后一句括号内的注释有误,正确的表述应为:原来的中华大学校址(武昌粮道街),今为武汉市文华中学。
至于现在的湖北中医学院校址,解放前为教会办的私立华中大学,并非中国人办的中华大学。
[em79]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14 20:42:45编辑过]


作者: 轻云    时间: 2008-8-14 20:49

谢谢陈友更正。
作者: 宜宾    时间: 2008-8-14 20:53

“我是天门人,天门的水土养育了我,收集和发掘天门邮史,就当是我为弘扬家乡历史文化作点贡献。”
[em74]
嘿嘿,我也曾经是天门人哦~~~!
从1970年到1973年,我曾经随父母下放农村,在天门生活了3年半,所以当时会说一口流利的天门话~~~
不过那时我只是一名刚启蒙的小学生,回到武汉以后,现在还一直没有再去过天门~~~
[em63]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14 21:00:34编辑过]


作者: 宜宾    时间: 2008-8-14 20:57

QUOTE:
以下是引用轻云在2008-8-14 20:49:48的发言:
谢谢陈友更正。

这位王震寰,后来又出任国立武汉大学的校长,这些信件都是从武大清理出的档案中流出来的,信封上面的批语,可能是解放初期的“三反五反运动”时留下的~~~
[em73]


作者: 轻云    时间: 2008-8-14 20:58

呵呵,网上这么多年第一次遇上天门老乡了。
作者: 宜宾    时间: 2008-8-14 21:03

QUOTE:
以下是引用轻云在2008-8-14 20:58:01的发言:
呵呵,网上这么多年第一次遇上天门老乡了。
哈哈,这位老乡,也跑得离家乡太远了,回来一次不太容易吧~~~?
[em65]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14 21:10:16编辑过]


作者: 轻云    时间: 2008-8-14 21:04

两年没回了,听说现在变化很大。
作者: 宜宾    时间: 2008-8-14 21:09

QUOTE:
以下是引用轻云在2008-8-14 21:04:42的发言:
两年没回了,听说现在变化很大。

下个月末,将在天门举行第三届“汉江集邮论坛”,届时将去凑凑热闹~~~
[em77]


作者: 轻云    时间: 2008-8-14 21:10

还有这样的好事?印象中集邮在天门几乎是个空白。
作者: 宜宾    时间: 2008-8-14 21:15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8-12 23:08:45的发言:
会不会因解放部分邮局停业了?

应该如此~~~
据说后来天门县城最后一次解放后,天门邮局也就迁到岳口去了~~~
[em81]


作者: 轻云    时间: 2008-8-14 21:19

QUOTE:
以下是引用宜宾在2008-8-14 21:15:10的发言:

应该如此~~~
据说后来天门县城最后一次解放后,天门邮局也就迁到岳口去了~~~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这个线索不错,有机会定要查查。


作者: 宜宾    时间: 2008-8-14 21:21

QUOTE:
以下是引用轻云在2008-8-14 21:10:22的发言:
还有这样的好事?印象中集邮在天门几乎是个空白。

嘿嘿,您可能有所不知,天门集邮在湖北还是很不错的哦~~~
天门市邮协副会长童正祥(原天门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副主任)医师的专题邮集,曾经在全国邮展获得镀金奖,在亚洲邮展获得大银奖~~~
天门还有好几位的邮集,在全国邮展也曾经取得过很不错的成绩哦~~~
[em77]


作者: 轻云    时间: 2008-8-14 21:24

这还确实不知道。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8-14 23:54

QUOTE:
以下是引用轻云在2008-8-14 15:47:41的发言:

巧了,估计就是这个。

应该是了,这小子又说一批够吓人的!


作者: 轻云    时间: 2008-8-15 10:00

是呀,根据当时的情况,出来一批同样的东西可能性不大。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8-15 10:06

QUOTE:
以下是引用轻云在2008-8-15 10:00:51的发言:
是呀,根据当时的情况,出来一批同样的东西可能性不大。

这小子造谣,等我告诉王小虎局长才行。


作者: 江城邮友    时间: 2008-8-15 11:38

准确说法是出来批东西,都是给这一个人收的,其中这类封有几枚,我经手的应是两枚,这枚不是从我这出去的,因为这批东西被几个人分了,其中有一些解放区,银元的剪片,让人心痛不已,这是好几年前的事了,
作者: 轻云    时间: 2008-8-15 11:46

这样说我就明白了。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8-15 14:23

明白了,希望另一件尽快出现。
作者: 江城邮友    时间: 2008-8-15 15:56

应该没有记错啊,陈波友好好想想,
作者: 信雅达    时间: 2008-9-21 21:08

查资料正好查到这个帖子,顺便粘过来.

奇怪的邮路:武汉寄天门的信件居然在黄陂中转

今天收集到一汉口寄天门小板港的信封,上面销票戳为汉口53年9月13日,正面和反面均盖有黄陂中转戳,邮戳时间为9月14日。

武汉交通邮电志记载53年武汉至天门、长江埠、应城有委办汽车邮路。查50年代的邮路图,武汉至天门有区间在汉口至应城间既有自办邮路,也有委办邮路,史志记载还有一条与铁路衔接的孝感至荆州的快班邮路,难道这封信走的是这条邮路? 请大家不吝赐教。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9-23 21:30

再来看看!
作者: 轻云    时间: 2008-9-25 11:20

QUOTE:
以下是引用信雅达在2008-9-21 21:08:07的发言:
查资料正好查到这个帖子,顺便粘过来.

奇怪的邮路:武汉寄天门的信件居然在黄陂中转

今天收集到一汉口寄天门小板港的信封,上面销票戳为汉口53年9月13日,正面和反面均盖有黄陂中转戳,邮戳时间为9月14日。

武汉交通邮电志记载53年武汉至天门、长江埠、应城有委办汽车邮路。查50年代的邮路图,武汉至天门有区间在汉口至应城间既有自办邮路,也有委办邮路,史志记载还有一条与铁路衔接的孝感至荆州的快班邮路,难道这封信走的是这条邮路? 请大家不吝赐教。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这个邮路不懂,盼有识者指点。

封背有小板到戳吗?


作者: 信雅达    时间: 2008-9-26 13:04

没有,只有一枚武汉戳和一枚黄陂戳,黄陂戳跟正面的一枚一样。
晚上有时间我再贴图。
作者: 信雅达    时间: 2008-9-26 21:49

tT41YYjj.jpg
背面的两枚戳不太清晰,但可以看见一枚是武汉戳,一枚是黄陂戳,时间都是9月14日,可惜没有天门的落地戳。武汉那枚戳盖的也莫名其妙。


图片附件: [天门渔薪河至武昌平信] tT41YYjj.jpg (2008-9-26 21:45, 89.14 KB) / 下载次数 0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35115&k=8fe60b4db7309d64389ac4b663edddcc&t=1739756781&sid=3E33Xz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p1878.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