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上一枚盖香港天一局的侨批(附内信) [打印本页]

作者: 行者无疆    时间: 2008-8-24 20:51     标题: 上一枚盖香港天一局的侨批(附内信)


马尼拉寄厦门
VivpU3v7.jpg
BsPqkNJj.jpg
1JXSYrG8.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24 20:52:31编辑过]



图片附件: [上一枚盖香港天一局的侨批(附内信)] VivpU3v7.jpg (2008-8-24 20:51, 83.03 KB) / 下载次数 0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27754&k=2404430530e7c2756023f4827e0d4595&t=1732588431&sid=Hh9jW8



图片附件: [上一枚盖香港天一局的侨批(附内信)] BsPqkNJj.jpg (2008-8-24 20:51, 66.43 KB) / 下载次数 1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27755&k=1d36cba94f0c4fd5bb5058ea1cbd1bd6&t=1732588431&sid=Hh9jW8



图片附件: [上一枚盖香港天一局的侨批(附内信)] 1JXSYrG8.jpg (2008-8-24 20:51, 96.98 KB) / 下载次数 2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27756&k=331e9e1b345a9980b058918806895c11&t=1732588431&sid=Hh9jW8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8-24 20:57

进来开开眼界!
作者: 行者无疆    时间: 2008-8-24 21:03

这类东东我不懂,就想听各位先进点评点评,哈哈,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8-24 21:08

我也不懂。与普通的一样!
作者: 迷邮斋主    时间: 2008-8-24 23:09

后面所盖香港天一局估计为香港中转批局章,只是不知与原来福建的天一信局有无渊源?
作者: 行者无疆    时间: 2008-8-25 08:02

QUOTE:

史苑钩沉

天一信局之历史演变

周友正


  1900年6月24日,清代厦门邮政总局在闽南名镇石码的江岸边,开设了福建省首家邮政代办所(今址在石码镇新华后巷21号,从岸边到巷内的变化,是因多年填江扩建形成的)。这是龙海邮政的开端。

  此时,与石码隔开三重江面(此段九龙江中有乌礁洲、浒茂洲二岛屿)的江北岸边流传社(今称“村”),有一家民信局———天一银信局,已经经营侨批业二十个年头了。

  开业年代1869年(清同治八年),流传社人郭有品(时年17岁)得到堂兄郭有德的资助,前往菲律宾谋生。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郭有品开始充当客头,专门为吕宋侨商及其雇用的华工携带银信回中国。经过几年客头生涯,郭有品深知经营侨批的收益颇丰,即于1880年(清光绪六年)在故乡流传社创办“天一批郊”。当时郭有品常驻马尼拉,主要收取吕宋华侨银信,带回中国后,雇有固定信差投送。1882年(清光绪八年),郭有品回国完婚。在菲业务委托旅菲同伴郑仁水负责办,自己在流传督办投递。

  上述天一局创办时间,是郭有品后人郭伯龄于1999年初考证的。

  现认定天一局创办于1880年的依据有三:一、据《安海乡土史话》1957年第一期,龙溪人郭有品创设的天一局于光绪六年(1880年)开始经营;二、据流传村长辈回忆,郭有品是兴办侨批局后才婚育的,而郭有品的长子郭行钟生于1884年,所以天一银信局的开办时间应在1884年之前;三、据漳州邮协邹求栋回忆,他曾在其叔公处看到一枚天一批郊的侨批封,为菲律宾寄往龙溪,日戳为1882年2月。

  《厦门文史资料第五辑》中,乔显祖的“厦门侨汇业”也写到,厦门市较早的一家信局是永春黄日兴,开设于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其次为龙海人创设的天一信局,开设于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这是“1880年创局说”的又一佐证。

  天一信局的早期阶段,郭有品以个人有限的资本先建立了“收汇”及“派送”的据点,继而逐步展开。他要求凡是委托其代理银信的各批馆都改名“天一”,以便统一指挥,以求共同发展。流传天一信局自然成为各地天一局之中心。

分局网络

  天一信局起初三个分号据点是:设在口岸厦门港仔口街的厦门局;设在侨眷密集地的安海天一批郊;设在华侨集结地菲律宾马尼拉的吕宋局。

  流传总局与前二分号属派送局,吕宋局属收汇局。

  天一信局收侨批、送银信均有一定程序,深得华侨信赖,誉满南洋。吕宋岛外的菲律宾华侨纷至吕宋局汇寄银信。于是郭有品又在菲律宾的宿务、怡朗、三宝颜设立分号。总局也购置二艘小汽船,开通厦门至流传、厦门至安海两条邮路。

  1897年2月20日,大清邮政局正式运营。原各海关邮务处一律改称大清邮政官局,但全国邮政官局只有20余处,远不能承担几千处民信局的业务,所以大清邮政民局章程仍准民局照旧开设,但应赴官局重新挂号。郭有品则将天一批郊正式注册为“天一银信局”,流传局为总局,各地分局六个,以后又增设香港、安南分局。

  1901年5月12日,郭有品病逝。这一年郭有品的长子郭行钟17岁了,他在堂兄郭行端的辅助下接管了天一总局。郭行钟继承父业后,精心经营,树立“郭有品”旗号,将天一银信局改为“郭有品天一汇兑银信局”,分设信汇部和批馆,业务锐增,分局逐年增设。据郭伯龄所述,“至1911年中国邮政与海关分离时,天一银信分局达28家,从菲律宾的吕宋、宿务、怡朗、三宝颜扩大到苏洛、怡六岸、甲答育和马来亚的槟城、大比叻;荷属东印度的井里汶、吧城、垄川、泗水、巨港、万隆;暹罗的曼谷、通扣;安南的把东、安南;新加坡的实叻以及缅甸的仰光等7个国家21个分局。国内从原来的厦门、安海、香港发展到漳州、浮宫、泉州、同安等7个分局。1911年至1921年间又增设了马来亚的吉隆坡、柬埔寨的金塔及上海、港尾等4个分局……1915年2月,中国银行在厦门设立分号后,郭行钟则派二弟郭行岳(字和中)主持厦门分局,派三弟郭行廉(字诚中)主持香港分局,分别与厦门中国银行和香港汇丰银行斡旋,将海外银款尽快兑现并发至侨眷手中。”

  另据晋江王朱唇著述,天一分局还有金门一家。

  有关分局之物证,尚可在流传村苑南楼找到。苑南的郭氏祖屋,其前厅两侧,各悬挂一面“香港万耀荣制”的雕花水银大镜。是郭行钟的长子郭尚联婚庆时,天一各局之贺镜。国外局21个局合贺一镜,上款是“用中东翁先生令郎尚联君吉席志喜”。国内局8个局合贺一镜,上款是“富贵齐眉”。此29个局就是郭伯龄所述1911年的28家再加上流传局l家。

  2002年3月28日,郭行钟的第七子,现年80岁的郭尚鎏说:“长兄尚联的长子仅小我一岁,是1923年出生的。”为此,天一信局各分局真实存在年限还得进一步探讨。

兼理邮政

  “郭有品天一汇兑银信总局兼理邮政分局,要信逐日发付,设法异常,专分大银,无取酒资,无甲小银,住龙溪廿八都流传社”。这是盖在一枚侨批封封背的红色戳文,共48字,直排三行,每行16字。戳记面积为l3毫米×50毫米,四个角落的“郭”、“分”、“取、”“社”字均损缺约三分之一。此状说明此戳已使用多年了。这是天一总局“兼理邮政”第一证。

  该实寄封发自槟城(今马来西亚的槟榔屿)寄至石尾埭头社(今龙海角美镇埭头村)。此封未见邮资表达,应是在国外总包内经厦门邮局转口到流传,才拆出投递的。寄戳蓝色,戳形近似新中国邮资已付戳,上格是局名“槟局”,中格是付发日期,下格是帮号。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封背有黑色落地戳,这是同时期其他侨批封、甚至也是其他天一分局封所见不到的。此落地戳是一罕见的流传邮政日戳,圆径27.5毫米,字钉框为腰框,框高9毫米,上格汉字“福建”,下格汉字“流传”(繁体字),是“腰框式汉文干支戳”之戳式,但年份已用上民国纪年了。此戳应系启用于清代,因若是民国时始用戳,是不可能刻用此清代戳式的。

  以上两种戳上的文字,均是从右起读的。“流传”腰框圆戳出现在寄达流传再投递的侨批封上,是天一总局兼理邮政一个重要证据。

  孙君毅的《清代邮戳志》,述及1905年厦门邮政总局所管各局。查对其中属今龙海范围的有石码、白水营、海澄、浮宫、港尾、角尾(今称“角美”,解放初此二地名通用)和流传计7处,说明了在清光绪三十一年间,流传已设邮政分局了。

  《龙海县志》内的“邮局”项中漏了“流传”,不论清代或民国部分都未见“流传”,可能是一直将天一局仅当为纯侨批局。但是在“邮路”项中,则有“民国5年,流传至厦门有小火轮邮路”,说明了当时流传已有邮局的存在。

  郭尚鎏现居住于流传陶园的二层楼。据他回忆,1940年他被抽壮丁参军离家前,他父亲郭行钟还在陶园楼下卖邮票,那时是邮政代办所。1947年12月1日郭行钟亡故后,代办所改址换人,维持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估计天一信局于1928年1月18日倒闭后,汽船停开,邮路断绝,其邮政分局就降格为代办所了。

  “天一总局兼理邮政分局”这一史实,是新的发现。

历史评价

  天一总局经营侨批业,跨越清代与民国,历时约四十八年,经历了龙海邮政史前的约二十年及龙海邮政史后的二十七年七个月又四天,其中兼理邮政分局至少二十三年。天一总局各分局的分布范围远达现在中国之外的八个国家。

  天一总局是龙海邮政史前惟一的民信局。

  天一总局是漳州市邮政史前最早的民信局。

  天一信局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分布最广、历时最长的民间侨批局之一。

  天一信局在中外侨批史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25 8:04:15编辑过]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8-25 10:44

对于华侨来说,每一个侨批局都重要。
作为龙海地方史确实不错,但放之全国则只是沧海一粟!
作者: -邓-    时间: 2008-8-25 18:33

学习......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p1878.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