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可以解密啦 [打印本页]
作者: stones 时间: 2008-8-30 22:36 标题: 可以解密啦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央军委作出决策,在雪域高原组建一支适应高原高技术战争需要,集步兵、炮兵、装甲兵于一体的合成部队。这支部队在拉萨应运而生。从此,官兵们就用责任和使命锻造了过硬的军事本领,维护着西藏边防的稳定。这支年轻的钢铁劲旅,就是西藏军区某摩步团。
直到21世纪,解放军报才公开报道西藏军区摩步团的存在和建立过程。在此之前,这只部队的一切都不被外人所知。
西藏军区摩步团部队番号为77**5 (保密需要,不详写)
这支部队设有一个邮政代办所,使用“西藏堆龙德庆 赤桑路(代)”日戳,这个地名估计是保密需要杜撰的,因为堆龙德庆并没有这个地名。
日戳并无特别之处,但这个邮政代办所却使用过一种“惊世骇俗”的快件条码标签,在标签上,印的不是地名,而是“摩步团”三个字 。
此举严重泄露了军事秘密,连“解放军报”提及这支部队时都遮遮掩掩,而西藏的邮政部门却如此大方,配合信封上寄件人自己书写的部队番号,条码签条上的邮政编码,岂不是将这支部队的秘密公诸于世?
好在邮政快件的寿命不长,这种快件条码签条的寿命也很短,知道这枚签条的人也是寥寥无几。
图片附件: [可以解密啦] ZAxfkk22.jpg (2008-8-30 22:36, 24.38 KB) / 下载次数 0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28973&k=319a17f5dc6f6c429a042dfea00f0613&t=1732301323&sid=8h5kpM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8-30 22:42
很有意思!可见全方位配合有多重要!
作者: 收藏收藏 时间: 2008-8-30 22:57
学习了![em58]
作者: 小晟 时间: 2008-8-31 11:10
西藏堆龙德庆 赤桑路(代) 日戳到的常见,但是 这个签条真没见过!!!
不过弱弱的问一句,一个团打仗时有用吗。。。。。
作者: stones 时间: 2008-8-31 13:12
戳子是很常见的
但"摩步团"几字只出现在邮政快件条码标签上
所以现在少见了
当年没有人知道这个事情
等到知道后,快件早都停办了
至于西藏摩步团的战斗能力
我坚决相信中央军委
呵呵
图片附件: [可以解密啦] MkteszyX.jpg (2008-8-31 13:12, 53 KB) / 下载次数 0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29245&k=652c2583ae6b2f1b4136bd7b544a8bb7&t=1732301323&sid=8h5kpM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8-31 14:19
好像会刊上有人写过文章,但我忘记了。也可能记错了。
作者: 小晟 时间: 2008-9-1 09:29
05年以后的会刊应该是没有介绍。。。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9-1 10:06
可以看总目录,好像是与新疆邮史有关的邮文中。
作者: 张冬冬 时间: 2008-9-1 12:46
学习了
作者: 永乐小小 时间: 2008-9-4 00:43
以下是引用小晟在2008-8-31 11:10:41的发言:
不过弱弱的问一句,一个团打仗时有用吗。。。。。
若是一个团全部是特种兵的话,打垮一个普通的步兵师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作者: 曾雷 时间: 2008-9-29 17:41
提高警惕,保卫祖国,我永远认为是正确的!!!
作者: 菩提 时间: 2009-8-19 00:18
难得啊!
作者: 重郵 时间: 2009-8-19 05:10
問個疑問~有在匯款單上發現過嗎?謝謝!
PS:搞點關係,認識彭友是天津田勇友介紹,當年的十堰市郵政日戳獲易良多!
作者: 重郵 时间: 2009-8-19 05:15
05年以后的会刊应该是没有介绍。。。
小晟 发表于 2008-9-1 09:29
小晟:好久不見!您現在話少多了 謝謝您當年幫助 恭喜出書成功!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9-8-19 05:30
说不定是虚虚实实,迷惑印度?
作者: tangyaohui888 时间: 2009-8-19 05:53
应该是好事情,学习了。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9-8-19 05:59
很有意思!可见全方位配合有多重要!
麦国培 发表于 2008-8-30 22:42
和许老板有关?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9-8-19 08:23
当然有了!
作者: stones 时间: 2009-8-19 21:35
問個疑問~有在匯款單上發現過嗎?謝謝!
PS:搞點關係,認識彭友是天津田勇友介紹,當年的十堰市郵政日戳獲易良多!
重郵 发表于 2009-8-19 05:10
汇款单上是没有的。
只有快件有。
吴先生跟我有缘
没记错的话,6,7年前,我们都是CPI论坛上的战友吧
当年的十堰日戳图谱是我不知天高地厚弄出来的,现在想来,真是汗颜
能在这里重新遇见您,十分荣幸。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9-8-19 21:42
看来还是华邮作媒了
作者: 重郵 时间: 2009-8-20 04:36
看来还是华邮作媒了
麦国培 发表于 2009-8-19 21:42
9494
作者: 重郵 时间: 2009-8-20 04:57
謝謝解惑,另看了您在西藏的近代郵史收穫不少,改天整理藏文戳時再向您多多學習!
cpi是最早了~後來02年轉進安舟的專題集郵網(十堰日戳图谱與西藏雙文戳片就是在那時獲贈)
作者: 雨田人龙 时间: 2009-9-5 15:09
不错的东东~
戳道平常,签条米见过~
作者: 吴世君 时间: 2009-10-2 08:16
好戳,欣赏了。
作者: zhxy1983 时间: 2009-10-14 16:49
好东西 用在专题上 也是很好的素材
作者: 树袋熊 时间: 2010-3-9 20:55
摩步团好像在哪见过
作者: 树袋熊 时间: 2010-3-9 20:58
摩步团
简介
摩步团摩托化步兵是指搭乘车辆实施机动,徒步进行作战的兵种。其特点是战斗开始前运动速度快,适应各种地形条件,机动灵活。但进行战斗时没有必要的掩护,战斗发展速度慢。这是经济不发达国家采取摩步团的战斗方式
从战斗方式来看。摩托化步兵通常是机动到对方小口径火炮的射程外,一般为3至5公里外,下车后进入进攻出发阵地,汽车此时隐蔽,在炮兵火力支援的炮火支援阶段(一般为30到50分钟时间),尔后边运动,边由连战斗队形展开成排战斗队形,最后展开成组战斗队形,在距离敌机枪有效射程的距离边缘(一般为400至600米),展开成冲击战斗队形,高速冲击敌防御前沿,实施最后突破。
而机械化步兵一般有坦克协同,通常直接运动到冲击出发阵地(约为2至4公里),根据地形情况,可采用坦克、装甲车掩护,步兵尾随,或者是步兵掩护,坦克、装甲车尾随等协同动作方式,共同冲击敌阵,必要时,可采用坦克在前,装甲车在后的坦装协同队形,以坦克主要掩护装甲车,冲击敌阵。机械化步兵在上述距离外,在行进间稍加整顿,通常采取坦克在前,步战车在后的协同动作方式,实现“边冲边打”的要求,必要时,也可采取步兵下车支援坦克战斗,徒步支援坦克冲击的协同动作方式,完成冲击突破任务。
与基本上是徒步战斗的摩托化步兵不同,机械化步兵除徒步战斗外,一般根据地形和敌情等情况,通常采取乘坐战斗方式。地形不利于机械化步兵与坦克实施高速冲击时,则采用徒步战斗。目前,美军机械化步兵下车的距离为100到150米,也就是美军机械化步兵在行进间与坦克高速冲击至对方防御阵地前沿100多米的距离时(已跨越对方前沿前地雷场),机械化步兵才下车,尔后高速冲击突破对方前沿
摩步团的战斗武器
战斗的武器不同。摩托化步兵主要使用单兵武器;机械化步兵则主要使用车载武器,如火炮、反坦克和防空导弹、车载迫击炮、榴弹发射器等,单兵武器则是次要的。
摩步团的通信
通信指挥不同。摩托化步兵主要采取步兵指挥手段,如口令、旗语、步兵电台。机械化步兵在此基础上,则主要采取车载电台、步坦协同电台等。相对而言,机械化步兵与坦克协同时的组织指挥比较复杂。
相关知识
但要注意的是,由于翻译和历史原因,番号上的“摩托化步兵师”或“摩托化师”并不一定是指摩托化步兵。例如,苏联57年以后的“摩步师”就是机械化步兵师。其46-57年之间的“步兵师”就是摩托化步兵师。苏联的“机械化”是强调步坦协同,摩托化步兵是以步兵为主,坦克为辅。这个“摩托化”既不代表摩托车,也不是卡车,而是马达化,动力化的意思。
60年代美国是机步师和摩步师都有的,而且分得很清楚:机步师就是用装甲车,摩步师就是用卡车。现在虽然没有现役摩步师,但101和82都是用乘卡车进入伊拉克的。中国的标准与之大体相同,事实上中国的空降师也在进行摩托化改造(小部分机械化),即便不能空降也可以当轻摩托化师用,而不是像以前只能当徒步步兵用。
作者: 树袋熊 时间: 2010-3-9 20:59
钢铁劲旅驰骋雪域高原 西藏军区某摩步团忠诚履行使命任务纪实
地球之巅———喜马拉雅山脉,雄伟壮丽,高耸入云,人类迄今也无法企及与彻底征服的高度。
西藏军区某摩步团,喜马拉雅山脉脚下的“和平守望者”,我军高海拔地区的第一支机械化部队,以穿越喜马拉雅的胆识与勇气,实现团队建设历史性跨越,在喜马拉雅山脉留下了一串串“走科学路”的闪亮足迹———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央军委作出决策,在雪域高原组建一支适应高原高技术战争需要,集步兵、炮兵、装甲兵于一体的合成部队。
这支部队在拉萨应运而生。从此,官兵们就用责任和使命锻造了过硬的军事本领,维护着西藏边防的稳定。摩步团一茬茬官兵便牢记嘱托,不辱使命,一次次填补雪域高原练兵空白,一次次跨越世界军事史上的“无人区”,一次次在重大军事行动中交出满意答卷……
组建19年,西藏军区某摩步团先后8次扛回“全面建设先进单位”奖牌,连续11年被上级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连续12年无事故案件,96%的连队跨入先进行列。团党委先后5次被两级军区表彰为“先进党委”,2006年被总政治部表彰为“全军先进党委”。
始终挺立军事变革前沿
为了时刻“走在最前沿”,摩步团官兵步履匆忙而坚实。
诞生于这场新军事变革浪潮之中的西藏军区某摩步团,从呱呱落地那一刻起便成为世人瞩目的“时代宠儿”:人员构成最优,是从战区17个单位抽调来的佼佼者,基本骨干都在上级组织的各类比武竞赛中夺过名次;装备配置最新,很多装备不但在全军是一流,有的还是总部专门为团队研发的“独生子”装备;工作条件最好,凡是团队建设需要,上级首长机关总是有求必应开绿灯……
用首任团长孙德禹、政委张军的话说:“经济文化落后的民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卑保守、不思进取;武器装备劣势的军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观念陈旧、不愿变革创新。”这句话如剜心之锥深深扎在摩步团每一位官兵的心中,至今仍是一条不是团训的团训。
19年来,摩步团经历6次编制体制调整,更换多批次装备。每一次变革,团队都要面临这样的艰难:一套新战法、新训法刚刚演练成熟,又不得不忍痛割爱转而寻求适应变革的新突破;一个技术兵刚完成培养期正准备投入使用,可因装备更换出现“错位”,又不得不重新培养;一批“老功臣”、老骨干不得不黯然卸下戎装,相当一部分官兵会突然迷失方向……但每一次,官兵都能做到“思想跟着变革步伐走,观念围着使命任务转”,次次交出优异的答卷。
19年来,摩步团官兵共扛回奖牌100多块,先后出色完成重大战役演习、迎外展示、国际维和等27项重大军事任务,创新战法训法40余项,技术革新成果30多个,团队连续11年被上级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
始终坚持高标准战斗力
海拔高,标准更高,思路变,标准不变。现任团长郑卫国深有感触,他说:“19年来,班子换了一届又一届,官兵走了一茬又一茬,尽管每届团党委抓工作的思路各有侧重,可是每届班子坚持战斗力高标准却始终如一。”
在内地部队,官兵负重训练35公斤算得上是奇迹,可地处“生命禁区”的摩步团官兵却把它作为训练的必须标准。
西藏军区机关有一组军事训练考核成绩统计百分比:在军区统一组织的大大小小32项军事比武中,摩步团夺走其中96%的金牌。面对如此“强大”的摩步团,一些友邻部队官兵也坦言:“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与摩步团官兵同擂争霸。”
挑战的是极限,收获的是战斗力。近年来,摩步团官兵一次次向战斗力极限发起冲锋,先后填补了装甲车横渡雅鲁藏布江、摆兵4800米雪线演练步装协同等200多个高原军事空白,刷新了暴风雪夜里500公里紧急机动、4昼夜不间断渗透作战等60余项高原军事纪录。
作者: 树袋熊 时间: 2010-3-9 21:00
本帖最后由 树袋熊 于 2010-3-9 21:04 编辑
雪域摩步团,藏胞心中“菩萨兵”
世界屋脊唯一的机械化部队,是和平安宁的守护者,也是文明使者
( 2009-07-31 10:19:18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1版
▲部队战士帮驻地群众背水(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赵海波 摄)
新华社记者陈怀祥、刘永华、徐壮志
一封飘着酥油芳香的请功信,辗转寄到了西藏军区:长达13页的内容和200多名藏族群众的手印,讲述了西藏军区驻拉萨某摩步团官兵在藏区传播文明、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动人故事……
“他们是世界屋脊和平安宁的守护者,也是藏区的文明使者,各族群众的亲人。”西藏自治区常务副主席白玛赤林说,摩步团官兵建团19年来真诚为民的行动,赢得了藏区群众真情爱戴。
铁甲柔情。作为守护雪域高原的唯一一支机械化部队,摩步团官兵在锤炼高原雄师的同时,始终坚持学习发扬老西藏精神,视雪域高原为故乡,把驻地的藏族群众当亲人,谱写了无数军民团结的感人故事。
一个藏族村庄的变迁:“感谢金珠玛米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今天的拉萨市堆龙德庆县岗德林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了3800元。
“原来村民只会种青稞,一亩只能产50公斤左右。现在改用温室大棚种菜,一亩地纯收入达到1500元左右。”村支书桑珠说,这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摩步团的帮助是分不开的。
2002年,摩步团租用一户藏族群众的土地搭建起堆龙德庆县第一座温室大棚,种植蔬菜,引起了全村群众的关注和怀疑——在淳朴的村民心中,收多少粮食是菩萨的恩赐。
“以前,部队送去的优良种子被换青稞酒喝了,送去的复合肥被倒入河中,只留下‘蛇皮袋’——因为袋子可以装东西。”团政委肖光富说,根深蒂固的观念不易说服,团里决定先盖一座温室大棚作示范。
今天,岗德林村已成了温室大棚的“海洋”——5200多亩耕地中,有3600多亩变成了温室大棚。
从农场到工厂,从电力到公路,从卫生到教育……半个世纪前,正是进藏军队,为雪域高原真正带来了现代文明。如今,像摩步团这样的新型驻藏军队,仍然像先辈们一样,尽心尽力地在高原上传播着现代文明。
“我们的村子彻底改变了。”桑珠说,在摩步团官兵的帮助指导下,村民们逐步接受了科学种植,成立了“蔬菜、花卉种植、销售协会”,使蔬菜和花卉实现了成批量投向市场。村民们的心思越来越活泛,再后来,不少人就开始做买卖、跑运输或外出打工。
改变一楼养畜、二楼住人的传统,为村里建起16处相对集中的牲畜圈舍;开展清洁运动,对整个村庄进行全面清理和消毒;进行卫生知识宣传和巡诊治病、送医送药……现在,岗德林村常见病和季节性疾病由60%降到了20%。
生活巨变源自文化的进步。摩步团政委肖光富说,14年前,岗德林村小学只有30来个学生和一个古老破旧、只有20多平方米的藏式房子。2002年,一直支持学校运行的摩步团多方协调和筹集资金,终于为学校新建了校舍。
“新的教室宽敞明亮,学生增加到了174人。”校长达瓦说,村里从此把学校改名为“鱼水小学”。
帮助76名贫困儿童回到教室,选派官兵做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开展“手拉手文明驻学”活动……在达瓦眼中,摩步团的官兵都是学校的“编外教师”。
帮助113户贫困家庭实现脱贫,对15户五保户和困难家庭长期照顾,每年义诊1300余人次……在岗德林二组的次曲珍眼中,自从12年前丈夫去世,留下一个负债累累的家庭,摩步团官兵就成了她家中的顶梁柱——帮她家耕种收割,给孩子送来学费和学习用具,为她家盖起藏式新房……
“我们一家的幸福,都是解放军给的!”随着大儿子走出学府进入电信局工作,二儿子考上市职业技术学校,连小女儿也考上了初中,42岁的次曲珍对未来越来越有信心。
一面危难时高扬的军旗:“金珠玛米是我们的救命恩人”
海拔近5000米的雪海深处,一面在凛风中烈烈高扬的红旗由远而近……
2008年10月,西藏当雄县发生6.6级地震,数百间房屋倒塌,6万多人受灾,道路、电力、通信全部中断。北风呼啸,牛羊哀嚎,身陷绝境的藏族同胞手摇转经筒,祈求菩萨保佑。
冒着飞石、断崖、余震等危险,摩步团官兵在最快的时间赶到了灾区。看到救援队伍的红旗出现,受灾群众找出家里的哈达和五星红旗,在风雪中拥向给他们带来生的希望的“菩萨兵”。
在自然灾害频发的西藏,这种大难临头军人相救的情形,藏族同胞已经历的太多。1997年冬,持续4个月的69场大雪,将11个县、38万平方公里土地裹得严严实实,近26万藏族牧民和500多万头牲畜陷入生死绝境。
常规救援力量无法进入灾区。危急时刻,西藏军区组织3000多名官兵勇闯死亡雪海。摩步团70多人组成的“尖刀连”,驾驶着火炮牵引车、推土机、装甲车,奔赴海拔4800多米的安多县灾区。
几经融化和冰冻,积雪已硬如钢铁。“厚的地方3米多,薄的地方也1米多,几十吨重的履带式推土机上去也推不动。”参加了那次惊险救灾的四级士官陈建文说,最艰难的时刻,部队一天还推进不了一公里。
“群众已受困几个月了,在这零下40多摄氏度的严寒中,每拖一刻,他们的危险就大上一分。”带队的团副政委罗东明站在雪面上,一边号召着官兵们鼓起勇气,一边指挥车队破雪前行。
陈建文的车头突然掉进了雪窟窿,瞬间回旋的方向盘狠狠地打在他紧把方向的双手上,两个手腕顿时脱臼。
剧痛难忍的陈建文叫战友用背包带给他缠起双腕,硬是用手臂撑着方向盘,一路随部队突入安多县各灾区。
在历时4个多月的生死救援中,摩步团官兵出动车辆917台次,疏通道路11000多公里,解救被困群众17224人,运送救灾物资4000多吨,大多数官兵手脚冻伤,眼睛被雪地灼伤。
“一根柴禾,一碗酥油,都是生命的希望。”在高原从军16年的陈建文说,当两位藏族阿妈流着泪跑过来,用洁白的哈达为他缠起手腕时,自己想得最多的,就是吃再大的苦,也不能让一位同胞冻死或饿死。
当拉萨河洪水成灾,是摩步团官兵在洪水中筑起人墙,保住了6个企事业单位、280余万亩农田和2万多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当青藏输油管线曲水段突然起火,是摩步团450名官兵奋战8小时,避免了重大损失……在摩步团仅有19年的史册里,这种大的救灾记录超过了20条。
“有这样的子弟兵,我们生活得安心。”乃琼镇年近古稀的丹增平措老人忘不了,自摩步团成立后,每年的冰雹成灾就成了过去。“小时候,只要下了冰雹,我们全家都得离家乞讨。现在好了,冰雹也怕部队的炮!”
一万条留言中的真情:“你们像拉萨的阳光”
一本写满汉、藏和英、法、日、德等10多种文字的留言册,今年5月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你们像拉萨的阳光,温暖着这里的各族人民……”虽然用不同的语言写就,但留言中的谢意却是一样的淳朴真诚。
2008年初以来,摩步团在拉萨市区设立“便民服务点”,为数十万当地各族群众和前来朝拜的信徒、外地游客提供了义诊、理发、开水、针线、打气筒和道路咨询等服务。
“其实我们所做的,只是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面对这1万多条充满感谢和溢美之词的留言,团政委肖光富说,全团官兵既感到自豪,更深受教育。
西藏人民最早是通过解放军认识共产党的。西藏自治区常务副主席白玛赤林说,半个多世纪前,西藏军区的前身十八军开进西藏,就是以亲人般的关心和尊敬,赢得了藏族人民的拥戴。如今,在这些新时代军人身上,仍然能看到老一代驻藏军人的好传统好作风。
学藏语,吃藏餐,跳藏舞……在摩步团,这是与军事训练、政治学习同步开展的“必修课”。
高炮连三级士官张恒由于对藏传佛教和西藏史的深入学习,被大昭寺庙僧人们亲切地称为“格西(语意为:博士)”——在与僧人和信众的交流中,张恒能够用藏语与他们探讨西藏从古以来一直接受中央政府领导的史实,以及藏传佛教关于社会和谐的教义和精神。
“我们之间信仰不同,难有共同语言。”面对这位军人,有的喇嘛说。
“共产党的目标是带领人民创造没有战争、没有剥削的美好生活,让全人类和谐相处。佛教信徒尊崇的也是没有战争、没有压迫的香巴拉生活。二者的目的一样……”张恒说。
“我们交流的很愉快,有的僧人还劝我到寺里当喇嘛。”张恒说,像自己这样了解藏文化和熟悉藏语的官兵在摩步团不止一人。
学习民族历史、宗教政策、民族风俗、民族语言的“四学习”活动,尊重民族群众、尊重风俗习惯、尊重民族文化的“三尊重”活动,以“真情服务进社区、科技帮扶进牧区、助学帮建进学校、现代文明进寺庙”为主的“四进”活动……如今,全团有20%的干部能用藏语宣讲党的政策,90%的官兵会讲藏族日常用语。
“全营停止射击!”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腹地,就在一次营进攻即将开展之时,团长郑卫国突然下令。
这是2008年9月,一次实兵实弹演练中。
“那是什么?”郑卫国指着数公里外的目标阵地——透过望远镜,他看到了飘扬的经幡,还有刻着经文的石块。
那是藏族群众祈祷平安幸福的吉祥物——玛尼堆和经幡。
当天,就在全团参演人员学习民族宗教政策的同时,一位粗心的制订计划的指挥员受到了纪律处分。
……
八一前夕,堆龙德庆县敬老院的藏族孤寡老人和拉萨市SOS国际儿童村的孩子们,像往年一样来到了摩步团,与官兵们共度建军节,庆祝摩步团的19岁生日。
这个特别的生日宴会上,唱起的不是《生日快乐》,而是雪域高原流行的《一个妈妈的女儿》:
“太阳和月亮是一个妈妈的女儿……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
新华社拉萨7月30日电
作者: 树袋熊 时间: 2010-3-9 21:00
本帖最后由 树袋熊 于 2010-3-9 21:07 编辑
找到成立日期了,呵呵
1990年8月1日,在一面鲜红的“高原铁骑、戍边卫国”锦旗下,我军高海拔地区第一支机械化部队————西藏军区某摩步团宣告成立。
1990年8月1日,我军高海拔地区第一支机械化部队——西藏军区某摩步团在珠峰脚下诞生。上级授予该团的锦旗上写着“高原铁骑,戍边卫国”8个大字,从此这8个大字成为一茬茬官兵报效祖国的铮铮誓言。
作者: 树袋熊 时间: 2010-3-9 21:06
雪域高原盛开爱民之花————记西藏军区某摩步团(下)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1日 07:43 经济日报
西藏自治区常务副主席白玛赤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由衷感叹,“摩步团是一支忠诚使命、真诚为民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他们深受西藏各族人民的爱戴!”
(一)
今年2月25日,是藏历土牛新年第一天。一大早,拉萨市堆龙德庆县岗德林村村民次曲珍推开院门,眼前的景象让她激动:摩步团政委肖光富带领10多名官兵抬着大米、青油等物品拜年来了,官兵们脸庞被风吹得通红。
泪水夺眶而出,11年前的一幕又浮现在次曲珍眼前。1998年夏天,次曲珍的丈夫因病去世,留下3个年幼的孩子,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压在次曲珍的肩上。正当次曲珍一筹莫展时,时任摩步团政委宋景原闻讯来到她家:“放心吧,我们会帮你渡过难关,以后孩子上学由我们管。”
自那天起,摩步团不仅帮她家耕种收割,孩子开学时送来学习用具,每逢节日还送衣送油送米面。房屋破旧漏雨,团里买来建材为她家盖起了新房。去年,她家搬进了政府统一盖的藏式新房,大儿子毕业后到拉萨电信局工作,二儿子考上市职业技术学校,女儿也上了初中。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次曲珍常对人说“金珠玛米好!共产党好!”
西藏人民不会忘记,青藏铁路修建需要占用摩步团农副业生产基地,团领导只讲了一句话:为了西藏能通上铁路,还有什么不能让出来的?前年夏季拉萨河决堤,在数十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面临威胁时,摩步团官兵扛着沙袋冲上了大堤。在去年10月当雄地震抢险救灾中,在道路不通、气候多变、余震随时发生的艰苦条件下,摩步团官兵冒着生命危险冲进灾区,宁愿自己挨冻挨饿,把身上的棉衣脱下来捐给灾区人民,把自己捎带的干粮送给受灾群众……团政治处主任朱峡余在西藏工作近20年,他说,“只有深怀对藏族同胞的爱,把他们当自己的亲人,才能时刻想群众之所想,帮群众之所需。”
据不完全统计,团队组建19年来,先后投入劳动日80余万个,出动各种车辆和工程机械1万余台次,参加抢险救灾、重大工程建设和公益事业300余项;接力实施“扶贫助学”计划,采取党委常委“一帮一”、营连干部“三帮一”等方式,先后与76名贫困学生结成帮扶对子,帮助14名学生走进了大学校园。
(二)
2008年9月27日,堆龙德庆县特色蔬菜花卉基地热闹非凡,西藏自治区农村特色产业现场会如期举行,建议兴建这个基地的是摩步团官兵。他们根据拉萨市区市场需求特点,主动向驻地政府建议,把发展特色产业的重点放在反季节蔬菜和花卉种植上。官兵们主动放弃节假日,帮助当地群众搭建温室大棚和改良土壤结构,请来蔬菜、花卉专家长期指导。在部队的帮助下,当地菜农、花农平均每户收入1.3万多元。
今年3月28日,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纪念活动在布达拉宫广场隆重举行。人群中,一位身着节日盛装的藏族男子,用摄像机拍个不停,他就是摩步团驻地岗德林村牧民拉巴。
8年前,拉巴还是个不识字的牧民。2001年,摩步团在岗德林村援建了一所“扫盲夜校”,拉巴不但学会了汉语,还会说几句英语。放下牧鞭,拉巴在机场外开了一家餐厅,深受游客青睐,拉巴的日子富裕起来。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摩步团帮带了很多农牧民,还积极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过去,岗德林村村民住的房子是一层养畜、二层住人、三层蓄粮。一到夏天,蚊蝇满天飞,疟疾发病率比较高。1996年,摩步团时任政委肖茂光到村里走访慰问,目睹这一情况,决心帮助村民改变居住环境。摩步团官兵指导和帮助村民建起了16处相对集中的牛羊马猪舍,改变了人畜混居的状况,村里的生活环境大为改善。在摩步团官兵的宣传、影响和带动下,驻地群众逐渐养成了讲究文明、崇尚科学的良好乡风,争当“五好家庭”、“文明户”、“好邻里”成为当地群众的自觉行动。
19年来,摩步团一茬茬官兵用青春与热血谱写了一首戍边爱民的壮丽诗篇。
作者: 树袋熊 时间: 2010-3-9 21:11
1990年8月1日,西藏军区某摩步团正式组建。2000年12月,团队被中央军委确定为重点建设部队。组团以来,团队编制历经6次大的调整。
该团作为西藏的对外展示窗口部队,先后圆满完成了“9054”营房施工、“兰—西—拉”国防光缆施工、98年那曲抗雪救灾、“5?12”汶川抗震救灾等重大任务,参加了军区组织的历次战役演习和反恐演练,以及西藏重大庆典阅兵活动,2003—2005年先后迎接两批驻华武官代表团和玻利维亚国防部长参观访问,2005年10月顺利通过重点达标建设考核验收,2006年—2007年先后派出5人赴黎巴嫩参加国际维和行动。团队连续11年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连续12年无事故案件,先后8次被表彰为全面建设先进单位。团党委连续5年被两级军区表彰为先进党委,2006年被总部表彰为全军先进党委。今年,团共青团委被团中央表彰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
作者: 树袋熊 时间: 2010-3-9 21:11
介绍
中广网 2009-07-29
[打印本页] [字号 大 中 小] [关闭] 【进入中广社区】
团 队:西藏军区某摩步团
组建时间:1990年8月1日
驻扎地点:雪域高原
团 魂:赤胆忠诚 使命至上 团结奋进 务实创新
团 歌:《摩步团之歌》
责编:吴菁 来源:中国广播网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0-3-9 21:13
学到了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p1878.com/BBS/)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