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郭秀宝 于 2015-5-9 09:57 编辑
从华邮网微信平台转过来,不妥的地方请见谅!!! 2015-05-04
麦国培
华邮网
原文再续,书接上一回,话说上一次讲到《三水集邮》出版第1期后,经历多种困难,由于本地集邮协会的交涉,不得不在第2期开始改名为《胥江邮苑》。
芦苞有一个近800年历史的胥江祖庙,由于居西江要道,古有胥江水驿,故改名为《胥江邮苑》,一来特显地方,二来多少与邮史沾边。正当第二期刊准备充足,准备刻印的时候,传来一个令我抓狂的消息。由于芦苞中学的老师不愿意再帮我刻印,而校工唐哥亦没有这个水平,因此他没有办法再帮我承印。这可把我急坏了,一来已经发行第1期,二来亦有人回复订阅,如果只出一期就停办,实在让我接受不了。无奈硬着头皮自己上,第一时间跑到三水县城的西南镇新华书店买了一套刻版工具,准备自己刻腊纸刊印。但是我完全没有经验,而且字亦写得特别差,无论怎样去努力,把所有腊纸都用光了,苦干一周,还是一张亦没有刻印出来,搞到一房子油味和一身汗。
这个办法看来是不行了,最终只好放弃,而这套刻版工具,现仍静静地睡在我芦苞旧居中。而新刊出版日期又临近,思来想去只好决定去三水县城西南镇的复印店去手写复印。
记得那间复印店最初是在我闻名三水收藏界的大龙邮票“闻屎”出名的“屎坑巷”斜对面小巷之中,当时这间复印店是整个三水唯一一间私人复印店。这间复印店当时的收费是1页1元,正反两页收费2元,而当时的平信邮资才8分,而我在刊上登的订价是每期4毛钱,半年6期为2.4元(图1),这期刊的成本加上邮费差不多等于原来计划的半年刊费了。可能这个数字对现在的人来说毫不足道,但对于一个16岁,而且刚读完初中完全没有收入的少年来说,亦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和负担。尽管当时订刊的人不多,但我不想一出刊就失败告终,亦不想失信于任何人,故硬着头皮顶硬上。好在当时订刊和索阅的不多,这期刊只是复印了三数十份,勉强负担得起。第2期匆匆复印出版,但直到第3期刊出版,印刷问题还没有解决。
我手写复印的邮刊邮友来说评价是:出版的人辛苦,阅读的人痛苦,因为我的字实在太差了(图2)。
而1990年7月31日开始平信邮资又从8分大幅调升为20分,对于当时办刊的人来说,这笔费用亦是一大压力,而当时很多邮刊因没有刊号,都只能够当信来寄,如果用印刷品来寄的话则便宜得多,且重量由20克放宽为100克。
正当我考虑何去何从时,有一个不知是喜是忧的消息传来… (欲知后情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