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是要去走走,
514599广东兴宁市海关北巷20号 练恺东
支付宝:lkd0010@tom.com 手机/微信:135 908 069 51

TOP

要去要去
麦国培 发表于 2010-5-12 13:43



    去三水游三江水,喝三江水,吃三江鱼,看三江船,看三水佬!

TOP

三排瑶在连南。
fssjy 发表于 2010-5-12 21:41



    乱了!脑子不好用了!谢谢!

TOP

54.番禺
位于中国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珠江口西北岸。属广州市。面积1314平方千米,番禺是中国最古老的县,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为南海郡治。因处番山和禺山故名。东汉建安二十二年(217)又将交州治所迁至番禺,遂为州、郡、县所在地。隋、唐、北宋时并入南海县。1949年后复设番禺县。1992年撤县设市。市北部为海拔50米以下低丘,南部为珠江冲积平原,地势由北、西北向南倾斜。主要河流有珠江等。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1900毫米,年均温21.6℃。交通以公路和水运为主,番广、番顺、番石等干线公路纵横全境。珠江航运便利,通广州、港、澳等地。农业产水稻、甘蔗、花生、番薯等,为全国主要产糖地区。
番禺区位于广州市中南部,总面积786.15平方公里,处于北纬22°45′~23°05′、东经113°14′~113°34′之间。东面是珠江,与东莞市隔江相望;西及西南以陈村水道和洪奇沥为界,与佛山市南海区、顺德区及中山市相邻;北是广州市荔湾区、海珠区、黄埔区;南面是南沙区。区人民政府设在市桥街清河东路。
区划代码:440113
  邮政编码:511400
  面积:786.15平方千米
  户籍人口:99.64万(实际常住人口约201万)
  辖区:辖10个街道办事处,9个镇。
  街道办事处:市桥街、桥南街、东环街、沙头街、洛浦街、大石街、小谷围街 、钟村街、石壁街、大龙街。 
  镇:南村镇、沙湾镇、石碁镇、石楼镇、新造镇、化龙镇、榄核镇、东涌镇、大岗镇。
番禺为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设置的古县,番禺是南海郡的首县,并为郡治所在地。秦以前,对番禺及岭南一带,有多种称谓。《元和郡县志》]]“岭南道”下记:“广州,春秋百越之地。”春秋时泛称百越,战国时称“扬越”,《史记·南越列传》载:“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扬越,置桂林、南海、象郡。”张晏“扬越”下注云:“扬州之南越也。”又“索隐”引《战国策》云:“吴起为楚收扬越”。战国时的“扬越”,大致包括今两广及两湖、江西部分地方。而岭南交通不便,地广人稀,并未成为楚国的势力范围。秦时又称岭南“陆梁”,《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三年。……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正义”注:“岭南之人多处山陆,其性强梁,故称陆梁”。“扬越”为较古之名,地域较广;“陆梁”之名后起,专指岭南。
  “番禺”之名,战国时已有。《水经注·泿水篇》:“泿水东别经番禺,《山海经》谓之贲禺者也。”《山海经》载“桂林八树在贲禺东”,郭璞注:“今番禺。”汉初的史料亦多处提到“番禺”,或亦书作“蕃禺(隅)”,即指今广州番禺一带,是当时岭南最为重要的聚落,已形成地区性的政治、经济中心,亦是广东境内最早见于古史的地名。
  “番禺”之得名,历来说法不一。主要有三:
  一是“二山”说。《后汉书·地理志》、唐《元和郡县志》及《初学记》等,均认为县治有番山、禺山,因以为名。明朝黄佐《广东通志》载:“番禺县治东南一里曰番山,其山多木棉,其下为泮宫;自南联属而北一里曰禺山,其上多松柏。”又黄佐《番禺二山记》云:“二山相连如城,南汉时刘凿平。”番禺因二山而得名之说,相沿已久。
  二是“一山”说,即番山之隅说。郦道元《水经注》载:“今入城东南偏,有水坑陵,城倚其上,闻此县人名之为番山;县名番禺,谓番山之禺也。”禺,即隅,指附近的地方。
  三是“蛮夷之地”说。1953年在广州西村石头岗一号西汉前期墓中出土有烙印“蕃禺”二字的漆盒,1983年在广州象岗南越王墓出土有铸上“蕃禺”二字的汉式铜鼎。考古学家麦英豪在**《广州城始建年代考》中据出土文物认为,秦至汉初,番禺的“番”,写作“蕃”,与“藩”通。即番蛮、蛮夷之意。《周礼·秋官》云:“九州之外谓之蕃国”。禺,犹隅,指区域、边远之地。秦汉之前,番禺一带僻处一隅,中原汉人视之为边远的蛮夷之地,因以为名。
  以上三说,未有定论。历代省志、府志、县志,多持“二山”说。中国不少地方有因山川而命地名的惯例,多数人相承古说,认为番禺是因番山、禺山而得名。
中华民国10年(1921年2月15日),广州市政厅成立,广州正式设市。番禺县府仍居于广州市内。
  中华民国22年(1933年,番禺县府从广州老城区移至新造。
  抗日战争期间番禺沦陷后,原国民党县政府流亡三水、沙坪、威井等地(汪精卫伪番禺县府驻广州市东山区)。
  1945年抗战胜利后,番禺县政府移治市桥,初在先锋巷谢氏祠堂。
  1949年10月番禺解放,隶属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方军事管制委员会。
  1950年3月至1952年11月,隶属珠江地区专员公署。
  1952年12月至1956年1月,隶属粤中行政公署。
  1956年2月起,隶属佛山地区专员公署。
  1958年12月15日至1959年6月10日,番禺、顺德合并为番顺县,县治设大良镇,其间一度改隶广州。
  1959年6月10日恢复两县建置,并将中山县属的大岗、万顷沙、南沙、黄阁等地划属番禺,县府沿设市桥。
  1975年1月,改隶广州市。
  1992年5月20日,民政部批复(民行批[1992]49号):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番禺县,设立番禺市(县级),仍由广州市管辖。6月18日,番禺举行撤县设市挂牌仪式。
  2000年5月21日,国务院同意广东省撤销番禺市设立广州市番禺区,7月10日,番禺区举行撤市设区挂牌仪式。
番禺的民间民俗文化,反映了南粤的地域特色,砖、灰、陶、石、木的雕塑艺术,凝聚着民间艺人的灵感、艺技和审美观。沙湾飘色、沙涌鳌鱼舞、凌边乞巧、龙舟竞渡、舞狮舞龙等民俗活动将南粤豁达开朗、知情义、重进取的风俗民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沙田咸水歌缠绵而幽怨,演唱粤曲粤剧曼妙清音,遍及城乡。
渔业捕捞和水产养殖业历史悠久。水产品养殖品种主要有鳗鱼、鳜鱼、加洲鲈、甲鱼、对虾、麻虾等。渔业捕捞品种主要有黄皮、马鲚、鳗鲡、蟹等。



PICT3995a.jpg
广州普通邮票研究会会长
广东佛山松风路松风八巷一号302宋健一邮编:528000电邮:fssjy001@163.com
13702906958

TOP

番禺大啊!和南海平分广州!以前有上.下番禺之分!

TOP

好代字戳
514599广东兴宁市海关北巷20号 练恺东
支付宝:lkd0010@tom.com 手机/微信:135 908 069 51

TOP

去年还见广东番禺戳在销票
514599广东兴宁市海关北巷20号 练恺东
支付宝:lkd0010@tom.com 手机/微信:135 908 069 51

TOP

55.信宜
信宜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西邻广西壮族自治区。总面积3081平方千米。总人口124万人(2003年)。信宜市辖1个街道(东镇)、18个镇(池洞、朱砂、贵子、怀乡、洪冠、平塘、思贺、白石、钱排、新宝、合水、大成、水口、镇隆、北界、金垌、茶山、丁堡)。市人民政府驻东镇街道,邮编:525300。代码:440983。区号:0668。拼音:Xinyi Shi。
信宜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茂名市北部,东与阳春市相接、南与高州市交界,西同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容县毗邻,北与罗定市接壤,北纬22°11′16″~ 22°42′26″、东经 110°40′36″~111°40′39″。东西长102.719公里,南北宽57.656公里。是鉴江、黄华江、罗定江之发源地。全市总面积3101.7平方公里,七成多是山地,是“八山—水一分田”的山区,属广东省50个山区县(市)之一。

信宜市辖19个镇370个村委会,总人口123多万,其中市区人口18万。信宜是广东省华侨较多的县市之一。全市旅居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达到538285人。侨胞分布在世界33个国家和地区,比1988年24个国家和地区增加了9个。其中旅居人数最多的前5个国家依次为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美国和加拿大。港澳同胞达到22634人,其中澳门同胞有1194人。全市有归侨2068户,2707人;华侨华人眷属、港澳同胞眷属以及归侨眷属合计达到38902户,392290人。华侨主要集中分布于东南亚和美加地区,有509142人,占全市全部华侨华人的98.7%。其中旅居马来西亚454375人,约占88.1%;旅居新加坡24659人,约占4.8%;旅居泰国18788人,约占3.6%;旅居美加地区10269人,约占2%。在茂名各市、县、区的统计资料中,信宜华侨华人占全茂名市的95.6%,侨属人数占全茂名市的88%,归侨人数占全茂名市的77.6%。  
信宜市信宜,自南朝梁天监元年(公502年)开始建置郡县,迄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了。南朝、隋、唐、宋时代,信宜是梁德郡、怀德郡、南扶州、窦州治所驻地;是清代拜上帝会广东一方首领凌十八的故乡,他领导的起义,是太平天国最早的武装起义;信宜曾是“大洪国”首府驻地;1927年怀乡起义,它建立过粤西地区第一个苏维埃政权;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它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边纵队第五支队活动的主要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信宜的生产建设和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信宜市信宜资源丰富,风景秀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30多种,主要有:锡、金、铜、铁、钼、锰、锌、钨、玉石、高岭土、稀土、花岗岩等,境内的银岩锡矿是全国第三大锡矿,东坑金矿为广东省第二大金矿;花岗岩花色品种多样,总储量达21亿立方米以上;玉矿是全国唯一的“南方碧玉”,以它雕制的工艺美术品誉满中外。水资源充足,全市可供开发的水力资源18.8万千瓦。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盛产稻谷、小麦、玉米、花生、木薯、黄红烟、茶叶、反季节蔬菜等粮食及经济作物,以及砂仁、田七、肉桂、益智、八角、巴戟等中药材。森林资源丰富,森林面积20万多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8.7%活立木蓄积量达1024.3万立方米,居广东省第四位。信宜山青水秀,旅游资源丰富独特,有多姿多彩的“虎跳鹃红”、“石印飞瀑”,有疗养度假胜地“西江温泉”,有高耸云天的粤西第一峰“大田顶”,有“植物王国”之称的省级白然保护区“大雾岭自然保护区”,有历史悠久的镇隆文化古城,有风景独特的大仁山旅游区,还有“半月烟雨”、“锦湖秀色”、“文锦晴波”等奇特景观。
信宜市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完善,交通四通八达。国道207线由北向南贯穿全境,并已全部改造成一、二级公路,北接肇庆,直达广州,南通茂名、湛江等港口城市。

市区到各镇均有国道或省道直通,途经信宜的全国第三条南北大通道洛湛铁路国务院已经批准,现正在筹建中。邮电通信发达,全市城乡电话程控化,移动电话数字化,传输光纤化,并开通了国际互联网。电力供应充足,行政村通电率达100%,是全国小水电先进县(市),市区已建成日供水能力达10万吨的自来水厂。

信宜市近年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实力大大提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八五”时期以来,连续五年成为“吨谷市”,进入了中国农林牧渔业总产量百强县(市)、全国水果百强县(市)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先进市、全省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单位、全省创建卫生城市先进单位、全省体育先进市等。1993年,信宜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1995年,实现了撤县建市。
据《今县释名》:“隋为怀德县,唐析置信义县,宋讳义改宜,有招义山、信义水”。1995年设市。


信宜市2000年,信宜市辖23个镇:东镇镇、池洞镇、硃砂镇、怀乡镇、旺沙镇、径口镇、镇隆镇、贵子镇、茶山镇、新宝镇、平塘镇、洪冠镇、钱排镇、白石镇、丁堡镇、金垌镇、水口镇、高坡镇、思贺镇、合水镇、大成镇、北界镇、安我镇。总人口907978人,各镇人口: 东镇镇 171995 镇隆镇 44325 水口镇 51695 北界镇 41014 高坡镇 18067 丁堡镇 33902 池洞镇 53125 金垌镇 26640 径口镇 23348 朱砂镇 28539 安莪镇 18136 旺沙镇 17999 贵子镇 30601 怀乡镇 61426 茶山镇 18064 洪冠镇 29069 白石镇 43900 大成镇 31982 钱排镇 43230 合水镇 31979 新宝镇 26743 平塘镇 35037 思贺镇 27162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2年,信宜市辖23个镇(东镇 池洞 朱砂 贵子 怀乡 洪冠 平塘 思贺 白石 钱排 新宝 合水 大成 水口 镇隆 北界 高坡 金洞 径口 安我 旺沙 茶山 丁堡)。


信宜市2003年11月,(1)撤销旺沙、安莪2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朱砂镇。调整后,朱砂镇共有32个村委会,总面积282.03平方千米,总人口85930人,朱砂镇政府驻原朱砂镇政府驻地;(2)撤销高坡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北界镇。调整后,北界镇共有33个村委会,总面积182.44平方千米,总人口83721人,北界镇政府驻原北界镇政府驻地;(3)撤销径口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金垌镇。调整后,金垌镇共有2个居委会和23个村委会,总面积195.71平方千米,总人口68538人,金垌镇政府驻原金垌镇政府驻地。(出处)。区划调整后,信宜市辖19个镇(东镇、池洞、朱砂、贵子、怀乡、洪冠、平塘、思贺、白石、钱排、新宝、合水、大成、水口、镇隆、北界、金洞、茶山、丁堡)。
2005年1月4日,粤民区[2005]1号批准撤销信宜市东镇镇,设立东镇街道办事处。

截至2005年12月31日,信宜市辖1个街道(东镇)、18个镇(池洞、朱砂、贵子、怀乡、洪冠、平塘、思贺、白石、钱排、新宝、合水、大成、水口、镇隆、北界、金垌、茶山、丁堡)。
信宜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茂名市北部,东与阳春市相接、南与高州市交界,西同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容县毗邻,北与罗定市接壤,北纬22°11′16″--22°42′26″、东经110°40′36″--111°40′39″。

全市总面积3101.7平方公里,七成多是山地,是“八山—水一分田”的山区,属广东省50个山区县(市)之一。境内地势东高西低,高度从海拔50米至1704米。

信宜山脉


大田顶信宜地势由南至北,逐步由丘陵地带到山区,全市海拔在500米以上的大小山头371座。其中大田顶海拔1704米,是粤西第一高峰。
大田顶:大田顶,又名大天顶,位于信宜市大成镇东部,地理座标是北纬22°17′31″,东径110°12′51″海拔1704米,地处亚热带南端,是云开山脉大雾岭的主峰,为粤西第一高峰,西江支流黄华江的发源地。山中有茂密原始森林,其中不乏珍稀动植物和名贵药材。

雷公岭: 雷公岭原名招义山,位于信宜市池洞镇与金垌镇交界处,海拔350米,雷鸣则涧响应,故称雷公岭。唐武德四年(612年)析怀德县地置信义县(信宜县前身),取信山的“信”字与招义山的“义”字而名县。


雷公岭特亮山:特亮山位于信宜市金垌镇光荣村与南屯村之间,今名牛粥岭,海拔573米。光绪《信宜县志》载:“昔日有白牛夜出,光影四射,因见此牛发亮,故名特亮山,多产石灰石。”唐武德五年(622年)置特亮县,以此山名为县名。
鸭兜山:鸭兜山信宜市位于贵子镇,海拔1199米,山上产鸭兜茶。清初以前,该山为瑶民居住之所。1982年广西瑶胞派人前来山上寻取祖先遗骨,在悬崖石洞中找到古代瑶族骨埕和遗骨。山上有连片大面积天然草场。

白马山:白马山位于信宜市钱排镇白马村,海拔1475米,相传白马隐见而上,故而得名。山上石崖林立,生长着七根白毛茶,可望而不可采。相连有狮子山,海拔1442米,山上盛产黄莲药材。


白马山大水岭:大水岭位于信宜市钱排镇与合水镇交界处,海拔1045米,前夷后竣,岭周围常降大雨,因而得名。岭侧有素东公路经过,通往合水等地。
黄坡岭:黄坡岭位于池洞镇与怀乡镇界山,海拔350米,汽车从县城通往怀乡、洪冠、茶山必经之地。岭上有饭店、商店、古时有寺。岭上岭下及四周松林如海,连绵万亩,是一片美丽的绿洲。

长岗领:长岗领位于信宜市东镇镇,海拔450米,是信宜市通往白石、大成、钱排、合水、新堡等地的通道。古时岭坳处有茶亭,现有小食店和小卖店,岭的周围林海松涛,一片茂盛,盛产玉桂、柑橙、松脂、竹子等土特产,是一个良好的“森林公园”。


炉塘顶炉塘顶:炉塘顶位于信宜钱排镇,海拔1681米,高度仅次于大田顶,为粤西第二高峰。山上有连片大面积天然草场,办有畜牧场。
大雾岭:大雾岭位于信宜大成镇东南6.5公里,与高州交界处,海拔1423米,因终年云雾笼罩,人们看不清其面目而得名。山上蕴藏丰富的植物资源。

银岩顶:银岩顶位于信宜钱排镇境内,海拔1334米,以富含锡、钨、铋、铜、钼、铁、金的多金属石英斑岩型脉石矿而著称。

公和山:公和山位于信宜茶山镇和贵子镇之间,海拔1298米。两峰对峙,如肩相倚,又名公婆石。清咸丰年间,乡民筑堡于此,以防贼乱。

石船顶:石船顶位于信宜新堡镇东南部,海拔1201米,为信宜与阳春的界山。


鸡笼山鸡笼山:鸡笼山位于信宜合水镇南部,海拔1281米,是信宜、高州与阳春的界山,罗定江(上游称合水河)发源地。
大仁山:大仁山又名云岫山,是信宜市的名山之一,位于信宜市郊北逻村,海拔高728米,距市区3公里。相传古时有位仲大仁,为救民而在此山英勇牺牲,群众在山上建仲大仁庙以祀之,山因此而得名;此山由三主峰相连而成,极似恬然而睡巨人,因而也有“大人山”之说法。山高岭峻,气势雄伟,奇峰隐现,云雾缥缈,怪石嶙峋,松涛阵阵,异穴藏宝,别有洞天,草药俯拾皆是,山茶沁人肺腑,遍地茂林修竹,处处鸟语花香。

太华山:太华山,位于信宜市东镇镇庄垌村,地处信宜市区西北面东镇镇与池洞镇交界,距市区约10公里,海拔678米。是信宜的名山,自然风光秀丽,气候宜人,山腰树木茂盛,郁郁葱葱;山巅绿草如茵,山花烂漫。


天马山天马山:天马山位于信宜市北界镇旺将村的西南边。 海拔1080米的天马山有蓊蓊郁郁的森林、清澈的甘泉、幽深的峡谷、形态各异的瀑布、鬼斧神工的怪石、高旷令人神往的南国大草原,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有桫椤、鸡毛松、红花荷、人头蕨等珍稀树种,果狸、箭猪、山龟、山鸡等野生动物。天马山还有浓厚的人文色彩,曾是苗人聚居之地,留下石砌梯田、石屋遗址和大片茶树、柠檬。
白鸡岭:白鸡岭是信宜市的一座名山,海拔1548米,位于信宜市白石镇与钱排镇的交界处,为白石河与钱排河的分山岭。岭下有白鸡村、白鸡寨、白鸡街等以白鸡命名的地名。传说古代白鸡出鸣岭上而来。

信宜水文


黄华江信宜东西长102.719公里,南北宽57.656公里。是鉴江、黄华江、罗定江之发源地 。
鉴江:鉴江流域是广东省的第三大流域,位于广东省西南部,介于东经110°20′至111°20′,北纬21°15′至22°30′之间,发源于信宜市虎豹坑,流经高州、化州、茂名、电白等县市,在吴川市的沙角注入南海,干流全长231km,流域面积9464km2,是粤西沿海最大的河流。

黄华江:珠江二级支流,发源于信宜大田顶,向北流至旺沙镇加塘村出广西,于藤县与北流江汇合。主干长230公里,在信宜境内98公里,有钱排河、贵子河、沙底河、朱砂河等支流。

罗定江:罗定江其实就是历史上曾经多次提到的南江。罗定江从信宜鸡笼山发源,流经罗定、郁南,到南江口镇而汇入西江。罗定江虽然是珠江水系主要河流中流程最短的一条,但它所流经的地域,有许多原生态文化藏于深岭幽壑之间。

信宜气候

信宜地处低纬度的山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但又有复杂多变的山区气候特点。由于山多,气候夏热冬凉,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气温为16.5℃~22.8℃,年降雨量为1477~1941毫米,无霜期205~347天。

信宜自然资源


信宜玉器信宜市物产资源丰富。盛产全国唯一的“南方碧玉”,矿产主要有玉石、花岗岩、滑石、金、银、铜、铁、锡等30多种,目前已开采的有20多种,其中银岩锡矿是中国第三大锡矿,东坑金矿为广东第二大金矿,花岗岩储藏量达数十亿立方米,居广东首位。
境内地势东高西低,落差达1600多米。市内河流众多,水力资源丰富,集雨面积15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9条,可开发的水力资源达18.6万千瓦,居全省县(市)第一位,已开发装机近14万千瓦,正常年景发电量达4亿千瓦时以上。全市雨量充沛,气候温暖,大部分山地有自然生长的林木、竹、藤、芒等,森林覆盖率达68.7%,森林面积19万多公顷,活立木积蓄量1024.3万立方米。

市内农作物主要有稻谷、小麦、玉米、花生、薯类等,并盛产松杉、竹以及田七、砂仁、八角、山楂、柿子和竹器、玉器、“三黄鸡”等,大宗经济作物有香蕉、三华李、荔枝、龙眼、茶叶、柑橙、南药等。
镇隆古城


镇隆古城镇隆古城位于信宜市镇隆镇八坊村,在东、西两江夾趋之下,汇合于鉴江而为窦江,因而古称“窦州”。古城始建于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迄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是历代州县并治之地。古城中的古建筑多建于元明清代,民国时所建成的古民居多分布在与镇隆古城一河之隔的镇隆古街上。这些古建筑物的风格颇为别致,有中国传统的,也有中西合壁的,显得十分古典而大气。
据史料记载,镇隆古城有国内颇为罕见的由十三所书院形成的古书院群,以及七个公祠,两家公馆、文明门“红楼”、学宫“大洪国王府旧址”、冼太庙“大洪国招贤馆”、中山公园等一批具有历史意义和文物价值的古建筑。至今保存较为完整的书院尚有四所,红楼“文明门”、大洪国王府“学宫”、大洪国招贤馆“冼太庙”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城内百年树龄以上的古树木也偶有所见。

镇隆古城的自然风光和现代农业景观也美不胜收。镇上有连绵千亩的香蕉绿色走廊,有连片数百亩的鱼塘水乡美景,有果香满山的田园风光,初步具备开发生态旅游的条件。信宜的东、西两江汇流与鉴江交合于此,三江六岸绿水倒映,在当地有“小桂林”之称。“三叉海”遍布温泉,具有健肤美颜和防、治各种皮肤病之功效,曾是“旧信宜八景”之一,称“温泉吐玉”。温泉边是宽阔的银色沙滩,是潇遥游乐的好去处,古城、鉴江风光、现代农业三位一体,相竞生辉,构成一幅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相交融的美丽景观。

太华山

太华山,位于信宜市东镇镇庄垌村,地处信宜市区西北面东镇镇与池洞镇交界,距市区约10公里,海拔678米。山上自然景观美不胜收,被誉为“信宜新八景”之一的“太华览胜”,已成为海内外同胞观光浏览的胜地。


太华山太华山是信宜的名山,自然风光秀丽,气候宜人,山腰树木茂盛,郁郁葱葱;山巅绿草如茵,山花烂漫。山上有三座古色古香的宙宇,两座太尉庙,一座观音寺,建筑古雅庄严,保存完好, 太尉庙祀奉的是:邯、鄢、陶三太尉。
三座庙殿中,灵神异像,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拜神求签者,纷至沓来;游览观光者,络绎不绝。寺庙两边,两座小山丘对峙,一座如钟,一座似鼓。钟鼓之间是池口,池口下边是200余米高的石壁悬崖。池水飞泻而下,像倒挂的银练。寺庙南侧有古井,水清质优,汨汨不绝,是鉴江的源头之一。清澈见底的天池和仙湖,游鱼可数。美如彩虹的九曲桥,还有邯、鄢、陶三太尉当年率部筑起御敌土墙城和三太尉的天葬坟。


太华山登上太华巅,四面八方的美景尽收眼底:向东望,大田顶电视塔高耸入云,信宜市区一河两岸新的城市建筑群蔚然壮观,尚文水库波光闪灿;面南是高州山水,高城宝塔遥遥在目;面北可观广西鸡冠山、土柱山、饭盖顶山;朝西,西江温泉,芳气盈天。山上有数十亩茶园。漫步幽径,茶香扑鼻,直泌心脾。林间小憩,听松涛鸟语,品太华山茶,劳尘尽洗,心旷神怡,精力倍增。
1991年,经茂名市旅游局批准,把太华山定为信宜市第一个旅游区,历史文物保护区。2002年,太华山旅游区委管会投入大量资金,对旅游设施进行建设,主要项目有太华山宾馆长廊、古堡长城、游览索车、生态旅游点道路、天文揽胜台、上山石砌云梯、天梯、仙坛、天池、庙宇区商业长廊等,此外,即将落户太华山的“天下第一鼓”已铸成。

大仁山


大仁山大仁山又名云岫山,是信宜市的名山之一,位于信宜市郊北逻村,海拔高728米,距市区3公里,景区面积10平方公里。相传古时有位仲大仁,为救民而在此山英勇牺牲,群众在山上建仲大仁庙以祀之,山因此而得名;此山由三主峰相连而成,极似恬然而睡巨人,因而也有“大人山”之说法。山高岭峻,气势雄伟,奇峰隐现,云雾缥缈,怪石嶙峋,松涛阵阵,异穴藏宝,别有洞天,草药俯拾皆是,山茶沁人肺腑,遍地茂林修竹,处处鸟语花香。
山“险峻雄伟,高矗天际,有泉百道,从烟雾中飞舞而出,下流成涧。中有云涧庵。”长期以来,它吸引着骚人墨客盘桓,吟咏其间。清顺治年间信宜知县徐鸣珮诗云:“涧水遥从天上来,溪云簇簇覆荒台。中峰石静蟠龙吼,百道泉流过雁回。旱魃无愁逢泽国。丰年有象到春台。恹恹每抱忧民病,憩此轩渠笑口开”。

山上林木幽森,怪石奇布,涧水清洌,云雾缭绕。到处生长着当归、荆芥、银花、金钱草、细辛等丰富的药材。传说大仁山上的豆是何仙姑撒下的种子,可治水痘,清热解毒。又传说,清顺治年间,凡登山喝了仙人泉水的,都免于当时盛行的鼠疫;还传说,一个农民随众登了山,改变了贫穷面貌,农作物丰收,六畜兴旺。于是形成了每年五月初一登山浏览,采集中草药的习俗,周围20里居民,结队而往,5月1日这天登山者有3000至5000之众。1949年以后,此俗不废。


大仁山山上还有花园,味道香醇,令人陶醉。清信宜人林湘源《高源云涧》诗道:“花边洗钵香成饭,竹外煎茶雪满瓯。”如果你亲历其镜,会深深感到这是生活的真实写照。
大仁山在民间有许多优美的神话传说:铁拐李、吕洞滨、何仙姑等七仙曾陪伴何国舅在此修行,因而留下了许多胜迹,左马右狮,脚踏龟蛇,其中“马岭超骧”,又是信宜旧八景之一。与传说有关胜景还有:金鸡窿、崖鹰鼻、二座岭、进宝岭、仙人泉、仙人灶、仙泉洞、仙磨石、仙人脚印、石狗岭、三脚灶、龙牙耸翠、小瑶池、何仙姑井、地龙庙等。因此,当地人又称此山为仙人岭,并建八仙庙以祀奉。

登上大仁山顶,有“一览众山小”之感,胸怀为之广阔,眼界豁然开朗。

大仁山,经1992年至1999年的开发,增加了许多景点,修通了登山水泥公路,现在游人不断增多,成为信宜市区附近一个不可多得的旅游风景区。

信宜市-土产特产     
柿子


柿子柿子是信宜市有名的土特产。信宜柿子个大肉嫩,甜脆可口,果软汁多。
柿子营养丰富,含有较多的维生素、胡萝卜素、碳水化合物,以及糖、铅、磷、铁等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维生素C含量不亚于苹果、柑橙、梨、西红柿,含糖量可与葡萄比高低。

信宜种植柿子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怀乡、洪冠、茶山、钱排等镇甚多,屋边、地里、路边、山坡地、河边处处都有。该市制作的柿饼,在港澳市场颇受欢迎,每年都大量出口。  

怀乡鸡

《广东省家畜家禽品种志》载:"信宜怀乡鸡"是湛江地区(注:茂名以前隶属湛江地区)著名的良种肉用鸡,也是我省地方良种鸡之一,原产于信宜县怀乡公社。当地农户世代饲养怀乡鸡作为主要副业收入之一,过节或祭祖时,有竞赛大鸡的习惯,探亲访友时以鸡相赠。世代积累自繁,就逐渐形成了怀乡鸡种。传说解放初,信宜县怀乡镇有个农民,寄了一只九斤重的本地三黄鸡给毛主席,后因其体形硕大而被送往当年的广交会展览,"怀乡鸡"因此得名。它与清远麻鸡(俗称清远鸡)、惠州胡须鸡并称"广东三大名鸡",与海南文昌鸡齐名。


怀乡鸡这种鸡肉蛋并用,具有脚黄、主嘴黄、皮毛黄的特色,故又称怀乡"三黄鸡"。产地为信宜县怀乡镇以及洪冠、茶山、贵子、东镇等乡镇。
怀乡鸡,以色泽美观、肌肉丰满、肉质嫩滑、骨软皮脆、味道清香甜爽而名扬港澳及东南亚地区。此鸡适应性强,既可以家庭、野外放养,又可以设栏群养或笼养。一般饲养5个月左右,便羽毛丰满色艳,每只重达1.5至2.5公斤。现在,各乡镇农户普遍饲养怀乡鸡,全县年出栏量10多万只,销往广州、深圳、 珠海、湛江、江门、茂名等大中城市,以及出口到港澳地区。

信宜田七


信宜田七信宜田七是名贵中药材,有行瘀、止血、消肿、镇痛的功效,主治跌打损伤和各种出血病症。田七对种植环境和栽培、管理、收获、加工等技术,要求极其严格,而且种植期长,3年后才有收获,如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抓不好,都会导致前功尽弃。
1965年,信宜县大成、白石两公社在海拔700~1500米之间的山地上试种田七。1969年,已发展到60公顷,并陆续收获。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田七种植成为山区致富门路之一。1987年,信宜县大成镇北梭村经营田七44公顷,年收获8.4吨,产值2105万元,全村1590人,单田七一项,每人收入达1300多元。1988年,全县种植田七255.3公顷,产量22.4吨,为广东省田七种植之冠。



PICT3996a.jpg
广州普通邮票研究会会长
广东佛山松风路松风八巷一号302宋健一邮编:528000电邮:fssjy001@163.com
13702906958

TOP

早生贵子.
514599广东兴宁市海关北巷20号 练恺东
支付宝:lkd0010@tom.com 手机/微信:135 908 069 51

TOP

56.兴宁
 兴宁市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东北部兴宁盆地,广梅汕铁路,梅河、济广高速线上,毗邻江西省。全市人中绝大部分为客家人,当地民居、民俗和方言都具有鲜明的客家特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具代表性的市区远眺客家城市之一。
古代属龙川县地。东晋置兴宁县,以境内宁江而得名。此后这里逐渐发展成广东、江西、福建交界处的地区性重要商贸中心,有“小南京”之称。1994年撤县设市,由地级梅州市代管。 宋末元初,文天祥曾在兴宁组军抵抗元军。 明代才子祝枝山55岁时授广东兴宁县知县,63岁任京兆应天府通判。由于不满官场腐败之风,一年后他就借故辞官,回故里度残年。   晋置县,因兴宁江而得名。一说县内兴旺无内患而得名。   兴宁建县于东晋咸和六年(331年),由古龙川分治而立,县辖区有今五华、兴宁全境以及龙川县东部和紫金县东北部。南朝齐永明元年(483年)至宋天禧三年(1019年),数次析古兴宁置齐昌县(府),辖境多次变迁。自宋熙宁四年(1071年)分设长乐县(今五华县)後,县境相对稳定。1958年冬,平远县并入兴宁,两年后复置平远县。1985年实行市管县体制,兴宁隶属梅州市。1994年6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兴宁撤县设市,为县级市,由梅州市代管。从此,兴宁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拉开了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迈进的序幕,为建成“经济繁荣、科教领先、社会安定、生活小康、中等发达”的粤东商贸新城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2年,兴宁市辖28个镇(兴城、龙田、合水、岗背、龙北、黄陂、黄槐、宁塘、石马、径心、永和、宁新、沥陂、坭陂、新圩、水口、刁坊、新陂、叶塘、大坪、罗岗、罗浮、宁中、径南、下堡、宁声、叶南、坪洋),470个村委会、58个居委会。   2003年,兴宁市辖28个镇(宁中、径南、下堡、坪洋、宋声、叶塘、兴城、龙田、罗岗、罗浮、黄槐、黄陂、岗背、合水、石马、大坪、叶南、新陂、宁新、径心、坭陂、水口、刁坊、宁塘、坜陂、新墟、龙北、永和),共有27个居委会、470个村委会,10941个村民小组。面积2104平方公里,人口111.34万。   2004年,撤销宋声、下堡镇,并入水口镇;撤销坜陂镇、并入坭陂镇;撤销径心镇,并入径南镇;撤销岗背镇,并入黄陂镇;撤销坪洋镇,并入大坪镇;撤销龙北镇,并入合水镇;撤销叶南镇,并入叶塘镇;撤销宁塘镇,并入宁中镇;撤销兴城镇、宁新镇,设立福兴、兴田、宁新3个街道办事处。撤并后兴宁市共有17个镇(龙田、合水、黄陂、黄槐、石马、永和、坭陂、新圩、水口、刁坊、新陂、叶塘、大坪、罗岗、罗浮、宁中、径南)和3个街道(福兴、兴田、宁新)。   截至2008年2月20日,兴宁市辖3个街道(兴田、福兴、宁新)、17个镇(龙田、合水、黄陂、黄槐、石马、永和、坭陂、新圩、水口、刁坊、新陂、叶塘、大坪、罗岗、罗浮、宁中、径南)。
矿产资源:兴宁是广东省重点矿产资源市之一,现已初步探明有33种矿产230多处矿点。无烟煤、磁铁矿、石膏矿、钒钛磁铁矿、石灰岩矿、萤矿、硫铁矿、稀土矿、铀矿、钴等较为丰富。其中,无烟煤储量1.47亿吨,占梅州市总储量的52.6%,曾被国家列为重要产煤基地;钒钛磁铁矿已初步探明可开采储量1亿多吨,远景储量4.5亿吨,居全国第二位;磁铁矿2280万吨,石膏矿4800多万吨,萤矿近200万吨,石灰岩矿5000多万吨,稀土矿分布面积621平方公里。此外,还有丰富的矿泉水和地下热能可供开发利用。   旅游资源:兴宁山清水秀,自然景观有神光山、合水水库、鸡鸣山、和山岩、径南黄蜂窝茶山、罗浮渡田河、宝山、铁山嶂、狮子岩、汤湖温泉、兴宁学宫等。合水水库已列入《中国名胜风光大辞典》。人文景观景点有兴宁十大古民居、客家围龙屋、大成殿、文峰塔、人民公园、明星公园、明珠文化广场、凤英长廊和客家文化研究大师罗香林、民主革命先驱何天炯、地震学家李善邦、画家罗清桢等名人故居。
兴宁的北边主要是山区,它的建筑以四角楼为主,村子成长方形,二层结构;因为地理关系,村子都傍山而建,一般也有水塘,旧是客家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经济,没有鱼塘的话,要吃鱼就困难了。据老人介绍,四角楼在修建的时候,花费极为惊人,特别是用于建墙和泥的浆水,用的全是糯米浆!由此建成的墙壁,极为坚固,一般铁钉都难于钉进。   兴宁的客家民居,主要分为北山南水两大风格。南边近似水乡,以围龙屋为主,主体结构是围龙屋,屋前有个禾坪,主要是用于晒谷等农事及红白喜事,禾坪前是口水塘,用于养鱼、洗衣和防火,夏天的时候,它就成了孩子们嬉水的乐园。大多数村子的前边都有一条用于农田灌溉的小河,小河里有鱼有虾。屋后有属于私人所有的茂密的竹林,竹林子里住着各种各样的小鸟,与人们和平相处。   客家围龙典型——花螺墩   客家人从中原南迁而来,要在人生地不熟的环境中生存繁衍,只能采取家族群居,建筑对外封闭、内部敞开的居住地,这就是客家围龙屋。 兴宁市的客家围龙屋规模较大,造型独特,被中外建筑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一大奇观。   兴宁围龙屋有大有小,一般是三栋两横一围屋,正中一大门,两旁一小门。大的也有多横层、多围层的,其小门也跟着层数增多而增多。如叶塘黄雀湖黄屋、宁新东兴围攻(九厅十八井)均为三层围龙,合水官塘下黄屋有四层围龙,宁新花螺墩长兴围罗屋计有六层,据知是兴宁市内围数最多最典型的围龙屋。   围龙屋不论大小,大门前必有一块禾坪和一个半月形池塘,禾坪用于晒谷、乘凉和其它活动,池塘具有蓄水、养鱼、防火、防旱等作用。大门之内,分上中下三个大厅,左右分两厢或四厢,俗称横屋,一直向后延伸,在左右横屋的尽头,筑起围墙形的房屋,把正屋包围起来,小的十几间,大的二十几间,正中一间为“龙厅”,故名“围龙”屋。小围龙屋一般只有一至二条围龙,大型围龙屋则有四条五条甚至六条围龙,兴宁花螺墩罗屋就是一座6围的围龙屋。在建筑上围屋的共同特点是以南北子午线为中轴,东西两边对称的“太极圈”,前低后高,主次分明,坐落有序,布局规整,以屋前的池塘和正堂后的“围龙”组合成一个整体,里面以厅堂、天井为中心设立几十个或上百个生活单元,适合几十个人、一百多人或数百人同居一屋,讲究的还设有书房和练武厅,令人叹为观止。   花螺墩长兴围罗屋的结构为三堂八横六围龙,堂分上中下三堂,横为三堂两侧纵列的房门对着堂屋的横屋,围是堂屋后面半月形的围屋的横屋,围是堂屋后面半月形的围屋。如不身临其境,是不能体会到围龙屋整体结构的意义的。   围龙屋的设计与建造融科学性、实用性、观赏性于一体,显示出客家先人的出色才华及高超技艺。围龙屋与北京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云南的“一颗印”并列一起,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之为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客家大围屋的辉煌和衰落,走过了一千多年的历史。如今,客家人已走出封闭的围龙屋,走出狭窄的山门,走向辽阔的世界,围龙屋成为一种历史的遗迹、一种独特的景观[1]。   人民环境   客家,是历史上从黄河流域渐次南迁,后大部分聚居于闽、粤、赣边境,操客家方言,有着相似民俗文化的一支汉族民系。兴宁现境域,古为百越诸族居地。秦汉以降,中原汉族渐次南迁,与当地原居民融合。据本次中国百县市国情调查,兴宁现在的居民,绝大部分是宋元明时期历经辗转迁徙定居于此的中原移民的后裔。千百年来,兴宁客家先民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繁衍生息,在客居地的漫长岁月里,将中原文化与岭南古文化熔于一炉,创造了灿烂的地方文化,融铸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客家精神,孕育出众多的著名客家代表人物。
宋代之前,中原汉人已有几次较大规模的南迁。早在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秦国60万军队攻灭楚国,继之深入岭南。续后,秦朝把岭南作为迁徙中原“罪徒”的一个流放地,加以“经略”开发。终秦一代,南迁的中原人有3批、数十万人。1984 年3月27日,在新圩镇大村鬼树窝崩岗南坡出土6枚完整的编钟。经广东省博物馆专家鉴定,为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文物。编钟的发现说明秦汉之际兴宁已有南迁汉人的足迹,他们可能先是驻军,后代成了岭南居民。在发现编钟的村庄有个地方叫秦王坪,相传就是驻军的营地。   在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汉人亦有多次连续性的南迁转徙。遣至唐末五代,南迁客家先民,“其远者已达惠、嘉、韶等地,其近者则达福建宁化、长汀、上杭、永定等地,其更近者,则在赣南各地”兴宁历史上先后隶属于惠、嘉,引文中所述应是 包括兴宁的。   但据本次中国百县市国情调查的兴宁各姓居民的族谱,兴宁绝大多数现居民的祖先是唐末五代以后迁入的。在这之前南迁的汉人仍落籍于兴宁者为数不多。唐末五代之前南迁的汉人可能不是现在兴宁人的祖先,至少不是绝大多数现兴宁居民的祖先。据《兴国州罗氏家谱》记载,唐昭宗时(889~904年)罗昌儒为循州刺史,因唐末社会动乱,道路梗阻,流寓不归,遂落居于兴宁罗岭。罗姓是迄今有文字可据的最早迁入兴宁的一姓。唐末五代之前曾迁居于兴宁的中原汉人现落籍于何地,尚有待进一步查考;据已掌握的资料,元、明、清三代,曾有兴宁人举族迁蜀。   入宋以后,居住在兴宁的客家先民已形成了较为固定的群落。根据明正德《兴宁县志》记载:北宋熙宁三年(1070),兴宁县约有6000户。翌年,兴宁分地置长乐(今五华)县后,有4000户。宋代户口以役赋对象列册,足证明官宋前中原汉人定居兴宁者已 为数不少。   兴宁历史上的早期居民见于史籍的还有瑶族。明正德《兴宁县志》记载:“瑶之后颇多,大抵聚处山林,砍树为舍,刀耕火种,采山猎原,嗜欲不类,语言不通。土人与之邻者不相往来,不为婚姻。本县瑶民亦众,随山散处。”以客家文化与居于广东的瑶族居民的文化相比较,可以断言,古代客家居民与瑶族居民曾长期和睦相处、相互融合。到了明代,统治者曾对瑶民大举征伐抚缉,兴宁瑶民逐渐减少。清康熙以后,清政府把瑶民与汉民一体编户,消除汉瑶界限。至清末,除外迁者以外,县境内已没有瑶族居民。清末罗献修《兴宁乡土志》记述:“国(清)初时,县东六十里铁山蟑尚有瑶民磊石为居,……近百年来,既消归乌有矣。”   兴宁历史上的早期居民还有疍民。疍民原是居住在中国东南地区的古代百越族之一。秦汉时代,辗转迁徙到广东沿海和珠江各支流,舟居水宿,以蛇为图腾,成为水上居民。他们何时开始定居于兴宁,尚待进一步查考,但至迟在元朝未年间。据史籍记载,明朗正统(1436~1450)年间,兴宁已有在籍蛋民38户,船38艘。至清末,置民所剩不多。据《兴宁乡上志》记载:“惟麦姓二三人”尚是疍民。

风味小吃
  说明一下:北方人称为“糕”的湿面粉制品客家人称为“板”,客家人说的“糕”是饼干。   砸棕   如果你明白客家话中,砸是压的意思,你可能已经明白这是压制的棕子,这就对了!把糯米饭放在木格子里压实,放在油锅里去炸,让我再一次相信你的智慧,你从图片上看明白,必须不停地翻转,使砸棕变得金黄。软和香是砸的特点,如果你担心小豆豆,我要说你也是对的,只是可惜了。。   溜锅板   溜锅板是个很形象的名词,它的做法是把粘米调成稠糊状,用汤匙挑 起顺着锅壁溜下去沸腾的热油汤里去。一般是放咸味,但也有放甜味的,依各人所好这种方法做成的面食,又软又滑,口感好极了。如果再加点正宗的客家水咸菜。。。。。。啧啧!!   石马番豆   番豆者,花生也。石马地方的人民用一种颇为奇特方法来制作番豆:先用老屋的砖头泥(必须是带硝性的)捣碎加盐和番豆在一块熬熟,捞出又在同样的泥粉里滚,混上米浆使泥粘实番豆,晒到半干,即放在一种特殊的竹容器用火烤,直至干透。这样制作出的花生,味道之奇香绝不是市场上的红泥花生可比。可惜因其制作复杂,食用易粘泥,已经鲜有生产。   鸡颈板   用水把“七分糯三分粘”米粉和成小团,放入热油锅里,用锅铲压拍,然后把它翻过来用锅铲压拍,不断重复,把它压拍成薄片煎熟。趁热取出,撒上白糖和碎花生米,细细卷好。用刀切成一圈圈竖起,哟!还真的象鸡颈呢,吃一口,又香又甜!   萝卜板   萝卜具有消痰化气的功用,味道清甜而价格低廉,深受客家人的喜爱。用萝卜板和粘米粉做成的萝卜板,是客家人的年糕。依各人所好,加入五香粉、虾仁、香菇、猪肉等配合萝卜的清香,倒上两碗老酒,是兴宁人过年必不可少的享受。   田艾板   这是一种生长在田埂的艾捣烂和上粘米粉做成的小吃。田艾的味道甘中带着特别的芳香,入口细嚼,喉间鼻里尽得享受。小时候,常跟姐姐去拨田艾,印象最深的是长在沙堤上的田艾,胖乎乎的,用它的做田艾板,特别香。   酿豆腐   这也是走向各地的四菜之一,只是外边的豆腐,实在太差劲。用山泉水做的,那才是掉在灰里“拍不得、吹不得”的“高尚”豆腐,配上头刀肉馅,细火慢煎。。。来了!酿豆腐一碗!!   在现代,酿豆腐为兴宁人过年必备的菜肴,根据兴宁人的习惯,豆腐取“付唔园”(即怎么都给不完之意)。   梅菜扣肉   梅菜扣肉是客家四菜之一,随着开放之后的交流,梅菜扣肉已走向各地餐桌。网友基本上能够吃到了,它的变种有水晶扣肉、香芋扣肉等。就我个人来说,梅菜扣肉比较好吃,再肥的肉也不腻人。   黄板   兴宁北部山区,有一种只此一家的独特稻米,叫珍珠米。它米粒比大米小呈黄色,产量极低,很少人种。但是用这种又叫禾米的做板,却有一种非常独特的香味,初到北部山区的游客,一定会尝尝这种小吃。虽然它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它绝对是独一无二的。   蓼花   蓼花的做法,我说不清楚,它是一种松脆香为特点的小吃。它是真正的兴宁小吃,   珍珠红   它曾经代表着兴宁最高荣誉,中华老字号产品,客家历史名酒 。   鸡炒酒   不是每个人都能把酒炒好,从选酒取鸡到挑姜都很有学问。恰巧能遇到一位好师傅,他炒的酒肯定是酒气鸡味姜香,喝起来,以碗论。它有三个待点:补身子、特别香、特别顺口。   鸡炒酒经常被兴宁人用作产妇坐月子之用;另当有家添男丁的时候,该家就将鸡炒酒炒上一大锅,发于全村每家一碗。



PICT3998a.jpg
广州普通邮票研究会会长
广东佛山松风路松风八巷一号302宋健一邮编:528000电邮:fssjy001@163.com
13702906958

TOP

广东小吃令人垂涎啊!咂!咂!

TOP

欢迎大家到兴宁来吃喝玩乐,酿板,酿豆腐,黄酒招待.
514599广东兴宁市海关北巷20号 练恺东
支付宝:lkd0010@tom.com 手机/微信:135 908 069 51

TOP

兴宁是个好地方!N年以前有老虎的!

TOP

现在野猪不少,家里的庄稼都给它吃了,
514599广东兴宁市海关北巷20号 练恺东
支付宝:lkd0010@tom.com 手机/微信:135 908 069 51

TOP

老虎不在!野猪作反!呵呵!

TOP

小时候吃过现打现卖的野猪肉
514599广东兴宁市海关北巷20号 练恺东
支付宝:lkd0010@tom.com 手机/微信:135 908 069 51

TOP

现在稀罕了!以前在从化天天都吃这东西!真不好受!有天吃家猪就高兴得不得了!

TOP

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514599广东兴宁市海关北巷20号 练恺东
支付宝:lkd0010@tom.com 手机/微信:135 908 069 51

TOP

那野猪肉有种哈味!常吃不行!

TOP

那是.
514599广东兴宁市海关北巷20号 练恺东
支付宝:lkd0010@tom.com 手机/微信:135 908 069 51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