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9.连南


连南瑶族自治县,这块充满神奇色彩的瑶族聚居区,位于广东省西北部。地处北回归线以北的北纬24°17′16″--24°56′2″,东经112°2′2″--112°29′1″之间。东北与连州市交界,东南与阳山县相连,南接怀集县,西邻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西北与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接壤。
  连南县境东西最宽47.5公里,南北长73.5公里,全县土地总面积为1305.929平方公里(其中瑶区面积1153.929平方公里,占88%;汉区土地面积152平方公里,占12%),折合195.88935万亩.其中林业用地147.9187万亩,占78.02%;农业用地10.2493万亩,占5.4%;牧地17.9424万亩,占9.46%;塘库水面1.5166万亩,占0.8%;城镇、村庄、道路、厂矿用地4.0480万亩,占2.14%;裸露石头山7.9250万亩,占4.18%。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61座,最高峰为金坑镇的大雾山,海拔1659米。
  连南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9.5°C,气候温和怡人,总降水量1660.5毫米,雨量充沛且雨热同季。夏季盛行偏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因位于南岭山脉南麓,山区立体气候明显,高山与平地之间温差达4--5°C。连南县的气候四季分明,夏长冬短,春秋过渡快,春季阴冷湿润,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风清,冬季寒冷干燥。
连南县瑶族自治县辖6个乡镇,人口15万多,其中有8万多是瑶族,有7万余是汉族客家人,还有少量的壮、回、满等少数民族。瑶族居住的地方占全县80%的面积。在连绵百里的高山峻岭上,到处是瑶家村寨,故连南有"百里瑶山"之称。
连南瑶族自治县,秦朝属长沙郡,汉朝属桂阳郡,三国、晋朝并入属始兴郡,南北朝归阳山郡,隋朝属熙平郡,唐朝、宋朝属连州。元代改州为路,归连州路,明代因之。至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始设理瑶同知,直广州府。民国元年(1912年),设瑶务处,管辖瑶族聚居区。民国16年,设立连阳化瑶局,隶属广东省政府。民国24年改安化管理局,民国35年,撤安化管理局置连南县,连南之名于兹第一次出现。
  建国后,于1950年5月16日成立连南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县府驻三江镇,辖瑶区。1953年1月25日连山、连南两县合并,成立连南瑶族自治区(县级),把原连县的三江地区和阳山的寨岗地区(含今寨南镇)划入自治区版图。1954年3月,原连山辖地划出,恢复连山县建置。1955年6月,连南瑶族自治区改称为连南瑶族自治县。1958年12月,又与连县、连山、阳山县合并为连阳各族自治县,县府设在连州镇。1960年10月,阳山县划出后,连阳各族自治县改称为连州各族自治县。1961年10月,撤销连州各族自治县。恢复连县、连山县、连南瑶族自治县建置,属韶关地区管辖。1983年地、市合并后,由韶关市辖。1988年1月划入清远市管辖。
  连南境内,群山连绵,建国前,居住主要有瑶、汉、壮三个民族。据史书记载和考古发现,约在1500年前,中原文化已传播到连南,汉族人口已有相当的数量。在隋唐时期,连南地区已有一定数量的瑶族居住,元代时已产生了独特的社会政治组织--瑶老制。明代形成了“八排二十四冲”(排即大山寨,冲即小山寨)。这里的瑶族,有过山瑶和排瑶之分。排瑶是因为瑶民习惯聚族居住,依山建房,其房屋排排相叠,形成山寨被汉人叫“瑶排”,所以被称呼“排瑶”;过山瑶则因为其祖先以耕山为主,“食尽一山过一山”,迁徙无常而得名。据民间传说和史书记载,排瑶主要来自湖南湘江、沅江流域的中下游和洞庭湖地区。约在隋唐时期,他们祖先经辰州、道州等地,迁徙到连南山区结寨定居。过山瑶则在清朝时期分别从湖南和广西迁徙到连南,新中国成立后,已建寨定居下来了。壮族则明朝正统年间后陆续从连山等地迁来连南定居。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各族人民友好往来,共同开发了连南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
  连南瑶族同胞虽然僻居深山大岭,但历代封建统治阶级对瑶族人民采用歧视和压迫的政策,军事上不断进行围剿,"梨其巢穴、种类无遗"政治上分而治之,把瑶族聚居地区分割到连山、连县、阳山管辖,并买一些瑶族上层充当他们的傀儡,制造瑶族内部矛盾;经济上千方百计对瑶族同胞进行剥削和掠夺。加上瑶区内部纠纷丛生,械斗不段,瑶长瑶练乘调解之机敲诈勒索,瑶族同胞的生活极为贫困,人口从历史上号称10万减至刚解放时的2万2千多人,瑶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仍保持古老封建社会原始状态,民族矛盾十分尖锐。1949年解放军解放了国民党连南县三江镇,接着连南全境解放,瑶族人民获得了梦寐以求的生存权利和自由平等权利。1950年4月,中共北江区委和专员公署决定组建中共连南县工作委员会和连南县人民政府,任命成崇正为书记兼县长。5月16日,连南县人民政府贴出成立布告。中共连南县工作委员会和连南县人民政府的成立,为连南瑶族人民实现区域自治奠定了基础。


PICT3938a.jpg
广州普通邮票研究会会长
广东佛山松风路松风八巷一号302宋健一邮编:528000电邮:fssjy001@163.com
13702906958

TOP

一天一个广东传说!老夫也受益非浅!呵呵!

TOP

10.罗定

罗定市位于广东省西部,地处北纬22°25′11″~22°57′34 ″, 东经111°03′08″~111°52′44″。广东省省辖县级市。中心城区56.5平方公里人口42.5万人,全市总面积2327.5平方千米。总人口127.5万人,(2010年),在外移居的乡亲27.5万人,中国百家姓中,仅罗定市,截至2000年4月止,就有姓氏508个。目前罗定居民大部分都是汉族,区内少数民族17个,有壮族、侗族、瑶族、苗族、土家族、畲族、回族、满族、黎族、布依族、傣族、藏族、蒙古族等。
  市人民政府驻罗城街道,邮编:527200。代码:441230、445381。区号:0766。车牌:粤W。拼音:Luoding Shi。市花:叶子梅。市树:桂树。

罗定市历史悠久,它位于广东省西部,西江之南,东有云雾山脉,西有云开山脉,南接高雷,西通桂、黔、滇,是西江走廊的交通要冲,自古被视为门庭防卫,抚绥重地。
  远在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时期,已有人类在罗定大地上生息繁衍。他们居住在今天苹塘、金鸡等地的洞穴中,过着渔猎生活。距今四五千年前,罗定的泷江河、罗镜河、太平河流域,已遍布人类生活的踪迹。早年在罗平横垌背夫山发现的大型战国墓葬,其墓主人就是史料所称的“百粤之君”。墓中出土的大量文物证明,在2400多年前,罗定曾经创造过辉煌的远古文明。对此,我国著名地理学家曾昭璇先生曾撰文指出:“罗定东邻高要,南接阳春,西界岑溪,是一天然古国,即古称两山之间(云开大山和云雾大山)的古王国之地。”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罗定属苍梧郡端溪县地。东晋末年,在罗定地设立龙乡、元阮两个县,龙乡治所在今太平镇潭白管理区(关于元阮县城,著名地理学家曾昭璇和徐俊鸣认为在罗定盆地的西缘)。这是罗定设县的开始。
  罗定自晋末建立县治后,地位迅速上升,龙乡建县仅数年,晋康郡就由元溪县迁来龙乡县。自此,罗定太平便成为郡治所在地,直至北宋初,相沿六百多年。期间,曾一度改设广熙郡,但郡城仍设在罗定。
  到了南朝梁、陈年间(公元502—581年),曾在罗定县设置一州(泷州);三郡(平原郡、开阳郡、罗阳郡);六县(龙乡县、夫阮县、永熙县、罗平县、开阳县、安南县)。
  隋开皇九年(公元583年 ),撤郡改行州县制,罗定地设一州四县。24年后,撤州改行郡县制,以罗定的太平、罗镜为中心设立永熙郡,仍以太平潭白为郡城,永熙郡下辖泷水县、永熙县(均在罗定)、怀德县(今信宜)、良德县(今电白)、安遂县(今郁南)、永业县(今岑溪)六个县。这是罗定历史上最大辖境。
  唐初改永熙郡为泷州,在罗定境内恢复一州四县政制。后泷州一度改名开阳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名泷州,所辖泷水、开阳、永熙(后改永宁)、安南(后改镇南)四县,大至包括罗定全部及云浮、信宜、郁南、岑溪小部分地区。北宋开宝六年撤消泷州,四县并为泷水一县,长达六百多年。
  明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因罗旁地区的“瑶乱”被平定,泷水县升格为罗定直隶州,“罗定”一名自此载入史册。罗定直隶州管辖东安(云浮县)、西宁(郁南县)两县,俗称“三罗”,至辛亥革命改罗定州为罗定县止。三罗地区成为广东一个重要行政区域,长达三百四十余年。
  罗定先民们在一万年前便在自己的土地上劳作、生息、繁衍。他们从山洞穴居走向山丘建屋定居;从原始群走向氏族社会;从愚昧落后走向文明进步。经过数千年德融合发展,成为百越民族的一个成员有着相同图腾信仰,有着共同文化特征。
  到1700多年前德东晋王朝,罗定地区居民仍是越族人。故历代王朝在罗定实行越族酋长自制制度。到东晋末年,在今罗定设置龙乡、夫阮二县时,县名便是来自越语译音。如“夫阮”就是越语“荒地的村”的意思。两县的行政长官亦由当地越族酋长担任。南北朝时期,中原汉族居民因战乱灾难大举南迁,不少豪门大族亦随之落籍岭南。南朝的梁王朝时(约公元502—557年),原籍河南鄢陵,曾任新、石二州刺史的陈法念举族定居罗定。他们“以孝义训溪垌蛮族”,传播中原先进的文化,加速了罗定土著越族的封建化进程。陈氏家族一连五代都担任罗定越族酋长。和高凉冯冼氏、钦州宁氏合称岭南三大酋长。以使用铜鼓著称的古代越族,到南北朝时期被称为俚、僚族,主要原因氏分属两大酋长管辖:粤西南路至海南岛的部落尊冼夫人为酋长,叫俚人;西江南岸、高凉以北地区尊陈法念为酋长,叫僚人。唐朝,在岭南推行怀柔俚僚的政策,陈氏家族的陈集原官至冠军大将军、行左豹韬卫将军、上柱国、颍川郡开国公。其事迹入载官修的《新唐书》、《旧唐书》。
  唐玄宗开元十六念(公元728念),泷州刺史陈行范领导僚族人民反唐称帝,攻占了粤西四十余城。唐王朝派宦官杨思 率十万大军围剿泷州,陈行范与六万多起义僚人被杀,许多僚人因此被迫西迁。留居原地的唐代僚人,到宋元年间改称僮族(今壮族)。
  唐朝末年,原在荆楚地区生活的瑶族大举南迁,徙落今两广各地。此后历五代、宋、元、明各朝凡八九百年,罗定地区的居民以瑶族和僮族为主体。其僮族,清代大学者顾炎武说:“僮则旧越人也。”
  宋元明时,罗定地区的瑶、僮两族人民反抗封建王朝统治压迫的斗争此起彼落,持续二百多年。到明万历年初,明王朝出动十万大军征剿罗定瑶民,历时一年,杀害四万多人。大量瑶民四散逃亡,少部分避居深山。
  明初推行屯田制度,不少参加屯田的汉族士兵落籍罗定。与此同时,官府公开招募流民定居垦荒,大批汉族人纷纷迁居泷江两岸。明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派往罗定围剿瑶民的官兵成批落籍罗定。此后,大批汉人继续迁入,罗定居民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由原来瑶、僮两族逐渐改变为以汉族移民为主体。古代罗定虽地处岭南,声名却传播神州。历代均有不少著名的历史人物涉足罗定,如唐朝的诗人宋之问、武后宰相张柬之、桓彦范;翁方纲、何仁镜等,都曾避乱或寓居罗定,留下了许多题咏。初唐杰出诗人宋之问任泷州参军时所写的《过蛮洞》、《入泷江》两首诗,被收入《全唐诗》中,描写当时罗定少数民族聚居,文身凿齿,瘴疠肆虐、生活贫困的情况。陈氏豪族的陈集原在唐武周年间撰写的《龙龛道场铭(并序)》摩崖石刻,取六朝骈文之精华,文笔优美,骈词工丽,后被收入《全唐文》和《广东文征》。明万历年以来,出任罗定地方官者多具文韬武略,如陈磷、郑人逵、张国经、洪颐煊、宋起凤等,他们启贤兴学,促进了罗定文化教育的发展。到民国时,罗定成为广东的文化县之一。
罗定市是西南诸省区进入广东的门户之一,大西南辐射的窗口,广东的西关。广东省的历史文化名城,又是著名抗日爱国将领蔡廷锴将军的故乡。改革开放以来,罗定人民同心同德,全力发展经济,特别是1993年撤县建市以后,进一步激发了罗定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增强了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投资信心,加快了罗定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自然资源丰富。全市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锰、铁、锡、黄金、石灰石、花岗岩、大理石、高岭土、陶土、石英矿等15种。农林土特产以玉桂、蒸笼、松香、三黄鸡、豆豉、茶叶、蚕丝、龙眼、荔枝、芒果、木薯等最大宗、最出名。2002年被命名为“中国玉桂之乡”,年产桂皮5813吨、桂油450吨,年产值达1.7亿元。旅游资源有被称为“岭南第一石刻”的唐代摩崖石刻“龙龛道场铭”、明朝三元宝塔、蔡廷锴故居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聚龙洞、龙龛岩、金银湖、扶合龙湾等风景名胜具有较大的旅游开发潜力。
  地理位置优越。罗定连接粤西北桂东南,是广东进出大西南的重要门户。
  工农业基础扎实。工企业方面,全市现有工业企业1万多家,已形成电子、机械、纺织、服装、建材等五大支柱产业。在农业产业化方面,已建成松脂、肉桂、茶叶、萝竹、水果、蚕桑、塘鱼、蔬菜、三鸟、生猪、肉兔等农业产业化基地,涌现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其中罗定农工贸实业总公司、罗定玉桂责任有限公司、罗定林工商公司为省级农(林)业龙头企业。流通服务业方面,市内有在粤西地区有较大影响和规模的摩托车销售市场,建成了首期投资储量达2.5万吨的广东罗定国家粮食储备库。
  电力供应充足。实行水电、火电并举,并与省电联网,全市有中小型水库105宗,有小水电站179座,269台机,总装机容量5.87万千瓦,年发电量1.6亿度。首期规模为2x135MW的粤泷火电厂第一台机组已于2004年2月7日并网发电,投入商业运行。该电厂的发电对缓解粤西地区乃至广东省用电紧张状况将起到积极作用。


PICT3939a.jpg
广州普通邮票研究会会长
广东佛山松风路松风八巷一号302宋健一邮编:528000电邮:fssjy001@163.com
13702906958

TOP

也属壮族文化
514599广东兴宁市海关北巷20号 练恺东
支付宝:lkd0010@tom.com 手机/微信:135 908 069 51

TOP

真的!不看这资料,我也不知罗定竟有这多民族!赞一哥!

TOP

是要多了解身边的风土人情
514599广东兴宁市海关北巷20号 练恺东
支付宝:lkd0010@tom.com 手机/微信:135 908 069 51

TOP

以前只是知道罗定是较偏,较穷的地方!

TOP

11.高州

高州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东接电白,南踞鉴江平原,西连广西,北靠云开大山,扼粤桂6县市要冲。全市总面积3276平方公里,辖27个镇、6个街道办事处。1993年6月撤县设市以来,先后荣膺“中国百佳县(市)”、“中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国明星市(县)”等称号。

高州市是历史文化名城,有1400多年历史,历代为郡、州、府、道、专署及县二级行政治地,素称广东下四府之首,是粤西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高州文物古迹众多,有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中国第二高塔的宝光塔,有种植于明朝、全国独一无二能结果的缅茄树,有冼太庙、宝莲庵、南宫庵、观山寺等庙宇庵群,有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电白郡遗址、南朝女英雄冼夫人扎营的高凉岭,有库容11亿立方米的高州水库,有深镇镇仙人洞、荷花镇温泉等旅游资源。
高州地处热带和亚热带过度地带,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境内丘陵平原交错,是全国荔枝、龙眼、香蕉之乡,中国水果第一县(市)。高州致力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环境日臻完善,207国道和高水一级公路直通湛江港、茂名东、西火车站以及水东港。
高州市,位于粤西南部,靠近南海,是广东省省辖县级市。全市总面积3276平方公里,现有人口150多万,海陆空交通便利,通信发达,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服务齐全,自古以来便是一个人杰地灵,经济文化繁荣昌盛的粤西重镇。
高州位处热带和亚热带过渡地带,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境内分布着一江十河,及众多的湖泊山塘,丘陵、盆地、平原交错,其中,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十分之一以上,为种植树农作物的和经济作物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高州市政府驻高州城区。共辖:谢鸡镇、新垌镇、云潭镇 、根子镇、分界镇、泗水镇、石鼓镇、镇江镇、沙田镇、荷塘镇、南塘镇、石板镇、荷花镇、潭头镇、东岸镇、大井镇、长坡镇、平山镇、深镇镇、古丁镇、马贵镇、大坡镇、曹江镇、潘州街道、山美街道 宝光街道、石仔岭街道、金山街道。
高州市地形复杂,地势大体是东北高,西南低。从高空腑瞰,南狭北宽,像展翅飞翔的彩蝶。境内东北部是连绵的山地,中央腹地是起伏的丘陵,西部、南部的台地、小平原,山地及河谷小盆地相互交错,山川纠结。锦山地面积占51.5%,丘陵面积占31.9%,平原面积占16.6%。地势最高点是东北部的棉被顶,海拨1627.3米,最低点是西南部祥山鉴江河床,海拔11.5米,高低相差1615.8米。
云雾大山、云开大山和大榕山伸延入来,构成大体为东北—西南走向的7条山脉:尖峰岭—马头岭山脉,棉被顶—大细垌山脉,棉被顶—青山岭山脉,尖峰岭—崩山岭山脉,王江坑岭—蜈蚣塘大岭山脉,大近岭—那射岭山脉,鸡公岭—豆腐岭山脉。
高州市地貌类型可分为如下5个区。
(1)东北浅切割低山区。海拔500—1627米,相对100—1000米,包括马贵镇、古丁镇、深镇镇、大坡镇以及长坡镇、石龙镇、云潭镇、新垌镇等4个镇交界区。
(2)东北高丘陵区。海拔300—500米,相对100—200米,包括大潮镇北部,深镇镇、古丁镇西南部,平山镇东部,石龙镇东北、东南、西南部,新垌镇东部、云潭镇北部及大坡镇一部分。
(3)中部中丘陵区。海拔50—300米,相对50—100米,包括东北高丘陵区以西,窦江—鉴江高州城往上河段的以东地区。
(4)西北部中丘陵区,海拔100—300米,相对50—200米,包括窦江—鉴江高州城往上河段的以西地区。
(5)西南浅丘平原区,海拔11—50米,相对5—40米,包括分界镇、泗水镇、石鼓镇、祥山镇、镇江镇大部及顿梭镇、沙田镇南部。其中石鼓小平原是高州主要的平原地区,与茂南相接。


PICT3943a.jpg
广州普通邮票研究会会长
广东佛山松风路松风八巷一号302宋健一邮编:528000电邮:fssjy001@163.com
13702906958

TOP

高州的民办教育相当多,邮资机戳在所有县级市中应该排第一,甚至超过不少地级市.
514599广东兴宁市海关北巷20号 练恺东
支付宝:lkd0010@tom.com 手机/微信:135 908 069 51

TOP

12.广州

广州位于东经113°17',北纬23°8',地处中国大陆南部,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广州濒临南海,邻近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广州属丘陵一般海拔在200米以上,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的地形。地带。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北部和东北部是山区,中部是丘陵、台地,南部是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中国的第三大河——珠江从广州市中心穿流而过。
广州地处亚热带,横跨北回归线,年平均温度20-22℃,最低温度0℃左右,最高温度38℃,气候宜人,是全国年平均温差最小的大城市之一。广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背山面海,具有温暖多雨、光热充足、夏季长、霜期短等特征。全年水热同期,雨量充沛,利于植物生长,为四季常绿、花团锦簇的“花城”广州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年均降雨量为1982.7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77%。全年中,4至6月为雨季,8至9月天气炎热,多台风,10至12月气温适中,是旅游的最佳季节。
广州市总面积为7434.4平方公里,其中,市辖10区面积为3718.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50.02%;2个县级市面积为3715.9平方公里,占49.98%。广州市共辖10区2市,包括:越秀区、东山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芳村区、花都区、番禺区,以及从化市、增城市两个县级市。广州市常住户口人数约为720万。


广州市          市辖区 地域面积 常住人口 户籍人口
  越秀区:面积33.80平方公里。1,026,300,1,158,400广州市新政区图
  海珠区:面积90.40平方公里。1,321,600,907,900
  荔湾区:面积59.10平方公里。728,400,704,800
  天河区:面积96.33平方公里。1,118,500,690,000
  白云区:面积795.79平方公里。1,622,900,776,500
  黄埔区:面积90.95平方公里。300,300,195,500
  花都区:面积970.04平方公里。728,600,639,300
  番禺区:面积786.15平方公里。1,495,800,975,100
  萝岗区:面积393.22平方公里。212,500,171,600
  南沙区:面积527.65平方公里。192,400,148,600
  县级市 地域面积 常住人口 户籍人口
  从化市:面积1974.50平方公里。508,500,549,100
  增城市:面积1616.47平方公里。790,000,818,000
  (注:从2005年5月起广州市调整行政区划,东山区与越秀区合并更名为越秀区、芳村区与荔湾区合并更名为荔湾区。同时新设立南沙区、萝岗两区 。南沙区由原番禺区分出;萝岗区则是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加上原白云区、天河区、黄埔区和增城市的部分组成。新的行政区机构已经在2005年9月尾全部正式挂牌。至此,东山区和芳村区已不复存在。)
  广州市人口合计1004万5800人(2007年)
广州是一座有22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早在公元前九世纪的周代,这里的“百越”人和长江中游的楚国人已有来往,建有“楚庭”,这是广州最早的名称。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统一岭南后建南海郡(郡治设在“番禺”,即今天的广州)。公元226年,孙权为便于统治,将交州分为交州和广州两部分,“广州”由此得名。直到1921年成立市政厅,才特指广州这座城市。广州秦汉时就是繁荣都会,汉唐以来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清朝时是中国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也是中国最早对外的通商口岸。广州是中国近代和现代革命的策源地。著名的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黄花岗起义、广州起义均发生在广州。孙中山在广州创办了黄埔军校,曾经三次建立了政权。毛泽东在这里创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了大批革命骨干力量。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在这里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广州起义,并建立了广州苏维埃政权“广州公社”。鲁迅、郭沫若、郁达夫等也曾来广州传播先进文化。
1982年国务院宣布广州古城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广州市羊城传说  
广州又称“五羊城”、“穗城”。 关于广州的别名有一个美丽的故事,传说周朝时广州连年灾荒,民不聊生。一天南海上空飘来五朵彩色祥云,上有骑着仙羊的五位仙人,仙羊口中衔着五色稻穗。仙人把稻穗赐予百姓,并祝福此地永无饥荒。仙人离去后,五只仙羊因为依恋人间而留了下来,保佑当地风调雨顺。百姓为感谢五位仙人,在他们降临的地方修建了一座“五仙观”,观中有五仙的塑像,伴以五羊石像。此传说被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吉祥物所应用。


PICT3944a.jpg
广州普通邮票研究会会长
广东佛山松风路松风八巷一号302宋健一邮编:528000电邮:fssjy001@163.com
13702906958

TOP

13.封开


封开县位于广东省西北部,居西江上游,贺江中下游,毗邻广西梧州市。总面积2723平方千米。总人口47万人(2003年)。
  县人民政府驻江口镇,邮编:526500。代码:441225。区号:0758。拼音:Fengkai Xian。
封开县位于广东省西北部,居西江上游,毗邻广西梧州市,是“西江走廊”经济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珠三角”与大西南的交汇点,更是一块诱人开发的宝地。总面积2723平方公里。县城江口镇坐落于西江与贺江交汇处,依山傍水,环境优美。321国道穿城而过,是广东通往广西及西南诸省的咽喉之地。素有“两广门户”之称。西江、贺江横贯其中,水陆交通四通八达。各类通讯设施齐全。
  封开县历史悠久,历史上曾是岭南与中原地区经济、文化交流之要地,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据史料记载,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在岭南设交州,下辖两广及交趾(今越南)一片地区,刺史治就设在封开,使封开成为整个岭南地区最早的首府。封开在汉初取名广信,是谓“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也”,此名一直延用到南北朝。至宋代更将广信的以东划为广东,广信以西划为广西,广东广西得名由此而来,广州之名也都源于此。
近年来经专家考证,“粤语”形成于封开一带。这块风景秀丽的地方,不但做过汉朝300年的岭南首府,而且还是岭南最早的人类生存和发展之地。境内发现的古人类牙化石距今148000年,比历来认为是岭南最早的古人类“马坝人”还向前推进了2万多年。
  封开县作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和岭南古文明重要发祥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境内山川秀丽、人杰地灵。1993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封开县龙山风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目前正朝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目标迈进。龙山溶洞、斑石、千层峰、十里画廊、贺江风光、金装淘金等景点驰名中外。县内集中了石灰岩、沙页岩、花岗岩三种地质地貌,构成各具特点的巨石、奇峰、幽洞、秀水、林海等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也非常丰富,历史悠久、品类齐全的古人类文化遗址及古墓葬、古建筑、古窑址遍布全县。此外,在封开县历史上还有一批出类拔萃的人物,如王莽的老师——汉代开岭南经学之先的陈钦、陈元父子,扬名中外的士燮和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岭南第一个状元莫宣卿,以及万人武装的缔造者刘谦,南汉开国之君刘隐,天才军事家苏章和嘉庆皇帝的老师钱鸿施等历史名人。
封开县属山地丘陵区。地势呈东、西两侧高,中部及南部较低,有坡度陡峭的山地,也有坡度较平缓的丘陵。其主要特征是:丘陵广布、山区偏东,高丘偏西,呈南北向带状分布。渔涝至莲都的深底、河口等地的石灰岩地带,长期受高温、雨水侵蚀、淋溶,形成了奇峰异洞的喀斯特地貌。
  元古代,距今约6亿年以前,封开县境域没有发生地壳隆起现象。早古生代,地壳活动频繁,原震旦系地层上升为古陆,寒武纪晚期,受加里东早期地壳运动的影响,县内北部、西部及南部隆起成为丘陵或低山群,尔后长期裸露地面,没有沉积活动。晚古生代,受加里东运动晚期影响,在泥盆纪早期至中期,具境的渔涝,莲都、七星的局部地壳下陷,后来沉积产生了薄层状砂页岩,在泥盆纪晚期隆起而成为陆地。在石炭纪早期,受华力西构造运动早期影响,长安、金装、南丰、渔涝一带的东侧下陷,形成深海区,在华力西构造运动晚期隆起成为陆地。中生代,白垩纪早期,受燕山运动早期影响,县内长安、金装、南丰一带的西侧下陷,到白垩纪晚期隆起成为陆地。新生代的第四纪,经受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影响,形成了封开县境现今的地貌形态。
  封开县境域属中国江南古陆板块的一部分,经中生代燕山运动及新生代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等多次构造运动的影响,在封开县境内形成两条主要断层带:(1)第一条为寒武系八村群上亚群断层,由泗科经小桐至江贝等地,长约40公里,断层破碎不明显。(2)第二条为寒武系八村群上亚群断层,由江山横穿西江,经封川、白垢、渔涝至莲都等地,长约60公里,局部穿越燕山五期花岗岩地带,断层深度和宽度都较大,富存深层地下水。
  封开县境内山于受构造运动的影响,泥盆系下泥盆统的砂页岩在渔涝的光明,庙边等地有扭曲性沼皱带、有些成为小穹窿或小斜背状,在七星镇的花岗岩层中普遍存在小断层和小破碎带,但深度及范围很小。受燕山运动的影响,岩浆岩的三次入侵,封开县的东面及东南面一带,形成了由北至南分布的党山,多罗山、七星岩顶,黑石顶、白马山、巢顶、三义顶、丰寿山、麒麟山等花岗岩地质的高山地带。其中当第三次岩浆入侵以后,并受多次构造运动影响,所形成的白垢、渔涝至莲都的深大断层破碎带,极富含地下水。
2000年,封开县辖18个镇。总人口385692人,各镇人口: 江口镇 55965 江川镇 9446 白垢镇 11557 大洲镇 13701 渔涝镇 16711 七星镇 4443 连都镇 22498 杏花镇 23896 罗董镇 18836 长岗镇 20794 平凤镇 15146 南丰镇 58603 渡头镇 16091 大玉口镇 11845 都平镇 10027 金装镇 32310 长安镇 28702 河儿口镇 15121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2年,封开县辖18个镇(江口 南丰 长安 金装 白垢 莲都 渔涝 七星 杏花 罗董 长岗 平凤 大洲 都平 渡头 江川 大玉口 河儿口),193个村委会、21个居委会。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封开县辖16个镇(江口、南丰、长安、金装、白垢、莲都、渔涝、杏花、罗董、长岗、平凤、大洲、都平、江川、大玉口、河儿口)。


PICT3940a.jpg
广州普通邮票研究会会长
广东佛山松风路松风八巷一号302宋健一邮编:528000电邮:fssjy001@163.com
13702906958

TOP

封开小桂林!好风光啊!

TOP

去过,有小江南之称,杏花鸡,天下第一石出名
514599广东兴宁市海关北巷20号 练恺东
支付宝:lkd0010@tom.com 手机/微信:135 908 069 51

TOP

来广东玩的,最好看看这帖!再定行程!旅行社骗人的!

TOP

好帖!一部广东人文地理的百科全书。
杨先明 430060 武汉市武昌区积玉桥蓝湾俊园7号搂三单元106室
E-mail:yxm2790@sina.com  农行卡622848 0050 94418 6613
支付宝 644295372@qq.com

TOP

14.中山

中山市,是全国唯一以伟人名字命名的城市。中山,古称香山,人杰地灵,名人辈出。1866年11月12日,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生在香山县翠亨村,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香山改名为中山。[1]
  中山市全年平均气温23.0℃。市域公路通车里程1665.8公里;市内有3个对外贸易港口;市外周边有5大机场;铁路运输经由广州通达全国各地。
中山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偏南的西、北江下游出海处,北接广州市番禺区和佛山市顺德,西邻江门市区、新会区和珠海市斗门区,东南连珠海市,东隔珠江口伶仃洋与深圳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相望。
  全境位于北纬22°11′~22°47′,东经113°09′~113°46′之间。市中心陆路北距广州市区86公里,东南至澳门65公里,由中山港水路到香港52海里。
中山市地质发展历史悠久,地壳变动频繁,地质构造体系属于华南褶皱束的粤中坳陷,中山位于北段。
  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中部高亢,四周平坦,平原地区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五桂山、竹嵩岭等山脉突屹于市中南部,五桂山主峰海拔531米,为全市最高峰。
  地貌由大陆架隆起的低山、丘陵、台地和珠江口的冲积平原、海滩组成。其中低山、丘陵、台地占全境面积的24%,一般海拔为10~200米,土壤类型为赤红壤。平原和滩涂占全境面积的68%,一般海拔为-0.5~1米,其中平原土壤类型为水稻土和基水地,滩涂广泛分布有滨海盐渍沼泽土及滨海沙土。河流面积占全境的8%,西江下游的西海水道、磨刀门水道自北向南流经市西部边界,由磨刀门出南海;北江下游的洪奇沥水道自西北向东南经过市东北边界由洪奇门出珠江口。其间汊道纵横交错,其中小榄水道、鸡鸦水道横贯市北半部,汇入横门水道由横门出珠江口。水系划分为平原河网和低山丘陵河网两个部分,平原地区河网深受南海海洋潮汐的影响,具典型河口区特色。
中山市地处低纬度区,全境均在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太阳辐射能量丰富。总辐射量以7月最多,达51141.3焦耳/平方厘米;2月最少,仅23285.7焦耳/平方厘米。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43.4小时,占年可照时数的42%;年最多日照时数为2392.6小时(1955年),占年可照时数的54%;年最少日照时数为1448.2小时(1994年),占年可照时数的33%。年平均气温为22.0℃。月平均气温以1月最低,为13.6℃;7月最高,达28.5℃。极端最高气温38.7℃(2005年7月18日和19日),极端最低气温-1.3℃(1955年1月12日)。濒临南海,夏季风带来大量水汽,成为降水的主要来源,年平均降水量为1791.3毫米。影响全市的灾害性天气有台风、暴雨、低温、霜冻、低温阴雨、干旱和雷暴。
中山的自然资源主要有五类:
  1、太阳能资源。历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达445155.4焦耳/平方厘米,是省内太阳辐射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之一。
  2、水资源。中山属丰水地区,年降雨量1738毫米,降水量共达29.18亿立方米,西江和北江流经该市的磨刀门、横门、洪奇沥总水量1497亿立方米,每亩平均水量达12.57万立方米。此外,中山市地处滨海,可利用潮差进行排灌。
  3、矿产资源。中山的地质发展历史悠久,地壳变动频繁,但地层分布比较简单,富矿地层缺乏,现已探明并开发利用的矿产仅有花岗岩石料、砂料和耐火黏土。其中石料主要是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广泛分布于市内的低山、丘陵和台地,以五桂山和竹嵩岭储量最为丰富;砂料以中粗粒石英砂为主,主要分布于市内东部龙穴、下沙一带沿海地区;耐火黏土主要分布于火炬开发区濠头村附近。
  4、动植物资源。中山大中型兽类的主要活动场所分布于五桂山低山丘陵和白水林山高丘陵地区,现存的经济动物主要有小灵猫、食蟹獴、豹猫、南狐、穿山甲、板齿鼠和各种鸟类、蛇类等;平原地区以爬行类、两栖类、鸟类和鼠类为主;水生动物有鱼类、甲壳类和多种贝类。植被代表类型为热带季雨林型的常绿季雨林,植物主要种类有610多种,隶属于105科358属,森林覆盖率为12.95%。
  5、旅游资源。中山市的名人胜迹、五桂山脉和珠江三角洲南部的水乡特色,形成多姿多彩的人文与自然景观。
中山市行政区划图中山市地处珠江三角洲中南部,珠江口西岸,北连广州,毗邻港澳。下辖1个国家级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5个街道办事处:石岐区办事处、东区办事处、西区办事处、南区办事处、五桂山办事处,18个镇:黄圃镇、南头镇、东凤镇、阜沙镇、小榄镇、东升镇、古镇镇、横栏镇、三角镇、民众镇、南朗镇、港口镇、大涌镇、沙溪镇、三乡镇、板芙镇、神湾镇、坦洲镇。祖籍该市的海外华侨和旅居港澳台同胞共80多万人。
中山市的语言状况较为复杂,主要使用汉语方言,包括粤方言、闽方言及客家方言。其中使用粤方言的人数最多,占总人口的84%,主要分布在北部冲积平原区和中部的石岐地区。
  粤语方言分为4种:(1)石岐话,主要分布在石岐地区、南区和南朗镇。(2)沙田话(近顺德话),主要分布在南头镇、黄圃镇、东凤镇、小榄镇、阜沙镇、东升镇、横栏镇、港口镇、民众镇、坦洲镇、板芙镇及西区的沙朗、南朗镇的横门等地。(3)三角话(近东莞话),主要分布在三角镇。(4)古镇话(近新会话)主要分布在古镇镇。
  闽语方言,主要分布在沙溪镇、大涌镇、三乡镇及火炬开发区的张家边等地。
  客家语方言,主要分布在五桂山镇、神湾镇及坦洲镇的南部。
中山民性爱国爱乡,勤劳敦厚,富于进取,勇于创新,灵活求实,较少保守思想。民风平和有礼,与人为善,团结互助,崇尚正义。
  市委、市政府在2004年重新拟定“博爱、创新、包容、和谐”为中山人精神。
  中山民间艺术丰富,其中有中山民歌、舞龙狮鹤凤、崖口飘色等。中山是民歌之乡,民间流行的民歌有咸水歌、高棠歌、大缯歌、客家山歌、鹤歌、姑妹歌、渔鼓、龙舟、小调儿歌等,其中以咸水歌和高棠歌最有特色,这两种民歌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流行于坦洲镇等大沙田区。中山舞龙分为木龙、火龙、金龙、沙龙、草龙、游龙、板龙、云龙等8个种类。2006年,坦洲咸水歌、小榄菊花会、沙溪凉茶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朗崖口飘色、五桂山白口莲山歌、沙溪鹤舞、黄圃麒麟舞、黄圃飘色等5项民间艺术形式被纳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中山,建制于公元1152年(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925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称中山县。1949年10月30日,中山县解放,后来逐渐分出珠海县、斗门县(大部分)和划出部分地方归番禺县、顺德县、新会县。1983年12月22日,撤销中山县,设立中山市(县级),以中山县的行政区域为中山市的行政区域。1988年1月7日,中山市升为地级市,由广东省人民政府管辖。


PICT3941a.jpg
广州普通邮票研究会会长
广东佛山松风路松风八巷一号302宋健一邮编:528000电邮:fssjy001@163.com
13702906958

TOP

小时候去很多,民风纯朴,豪爽!

TOP

,中国百家姓中,仅罗定市,截至2000年4月止,就有姓氏508个。目前罗定居民大部分都是汉族,区内少数民族17个,有壮族、侗族、瑶族、苗族、土家族、畲族、回族、满族、黎族、布依族、傣族、藏族、蒙古族等。
主集麻花戳忘记拍中的东西麻烦联系蔡建初528139广东佛山三水芦苞独树岗市场东三巷

TOP

原来广东也是多民族广东!各民族都有老广!

TOP

中山好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