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6日周日早晨去范宅古董市场遇慈城摊主阿海向我提供了四件前清丁亥年间宁波恒源行发寄上虞崧厦镇的信局封。十分破旧的信封似有藏书高人处理过,封已呈棕黑色四边有烧烤痕迹与破洞,所幸未损及信笺上所书文字和戳章。四件信笺正背面上盖丁亥年份戳、浙宁恒源行章(两例)、“酒资照例”戳、封口护封章(两例)、信局戳共七枚红色,都十分清晰和齐全甚难得!出奇的是四件同年从宁波发寄的信笺竟由宁波四家不同信局承办,实物见证了我国民信局在清朝道光年之后已经十分兴旺发达,相互间竟争剧烈!随着交通邮递事业的发展加速了我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程,民信局功不可没!封发于丁亥年笔者初步解定其为清光绪,但是从它的格式纸张(全白无框)陈旧程度观察不排除前清道光丁亥(1827年)的可能!需作进一步科学鉴定。
下见图示介绍: 第一件、清代丁亥元月三日封发,浙宁恒源行寄上虞县崧厦(崧下)镇永泰宝号由“浙宁福润信局今移天后宫”递送(见局戳,寓在天后宫),邮资手书“力讫”此件邮资已付。封正面右上左下盖“恒源”、“浙宁恒源行”章,右上角章为阴体。封背盖“丁亥”年份戳,暂定为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中缝盖圆形护封章。封子虽已破旧但是文字、章、戳都仍齐全清晰。崧厦古时曾称为崧城、崧下市。为江南著名城镇(注)。
第二件、丁亥三月二十日封发,浙宁恒源行寄上虞县崧厦镇永泰宝号由“宁波广大信局”递送(见局戳),封背盖““酒资照例”戳,邮资由收件方付讫。封正面右上左下盖“恒源”、“浙宁恒源行”章,右上章为阴体。封背盖“丁亥”年份戳,初定为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中缝盖方形护封章非常美观。封子上方缺口破损,但是文字、章、戳都仍齐全清晰。 信局封正背面盖护封章、年份戳、酒资已付戳。 第三件、丁亥四月初九封发,浙宁恒源行寄上虞县崧厦镇永泰宝号由“浙宁正和合记信局”递送(盖局戳),封背盖“酒资照例”戳,由收件方付资,四件中除第一件已由发信人付费外,其余三件都盖“酒资照例”戳,由收件人付资。封正面右上左下盖“恒源”、“浙宁恒源行”章,右上章为阴体。封背另盖“丁亥”年份戳,解定为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中缝盖方形护封章。封子上方缺口破旧但是文字、章、戳都齐全清晰。 第四件、丁亥八月廿八封发,浙宁恒源行寄上虞县崧厦镇永泰宝号由“浙宁协兴老局”递送(盖局戳),此局名有点倚老卖老,将“信”字也减掉了!封背盖“酒资照例”戳,由收件方付费。封正面右上左下盖“恒源”、“浙宁恒源行”章,右上章为阴体。封背另有“丁亥”年份戳,现定为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中缝盖方形护封章。封子破旧但是文字、章、戳都仍齐全清晰,阴体“恒源”章特清。 从宁波邮电志以及前年的重大发现——宁波天封塔碑林中的通裕信寓石碑,记载了清代道光前后宁波创办民营信局,并获当地政府官方的认可与支持。道光石刻可见“向在甬江开张通裕信寓递送瓯闽等地及苏杭绍寄往瓯闽带回信扎并押送各号商银包由来已久”,“挑夫货物承X差使各信寓邦费系属私议并未讯断”,石刻内“各信寓”说明宁波在清代道光元年前后已创办有多家信局无疑。 下附上海 《申报》内相关资料供参考。 “各处信局地脚”启者本馆申报今注明在各路远处发售地名○镇江大闸外天主街口运河边○南京评事街万寿宫隔壁○杨州左卫街中○九江西门外○仙镇菜市街○汉口董家巷中市○苏州阊门外渡僧桥如贵客在各路欲买者须至上洋数处问全昌顺信局便知每张十文寗波水街口○杭州珠宝巷嘉兴塘卫镇○门上问恊兴信局可也每张拾文三月二十五日
本馆告白1872.05.04 同治拾壹年
第 07 版 第3期 这是《申报》发行初期在各地定点的发寄局(信局)地名,宁波在水街口(三江口附近)有协兴信局,上附图中可见“浙宁协兴老局”。应是上海老《申报》最初的有关信局资料。 《申报》“信局论”信局之设也不徒能代寄音信而已又可附寄货物满箧盈箱兑会银钱积千累万虽千里亦若面谈而万件均同手授且为时亦不至十分延迟是信局之设于事甚为稳妥计时甚为㨗速岂有更便于此者乎惟为费似乎少重且有更改酒资以少换多之弊闲有刁难寄主些须微件讹索重赀为路少遥诈钱几信之人种种弊端实难枚举其故何哉缘于设局太多故也盖开设一局汇票筹银必须先有厚本送出收入必须先集多人每日火食房租工资零用总须数千余钱设局旣多生意遂少每日费用无着不得不取足于寄信之人兼之伙计太众稂莠不齐百弊丛生势所必至竟有托寄一信计程不过数十里先索挂号一百文到日又索酒资一百文稍远者挂号不能多索而酒资书明一百文竟可改为二百文再远者 则更累百盈千而需索此种行为随地皆然可胜浩叹……1872.06.07
同治拾壹年第
01;02
版第33期 信局发生各种弊端“其故何哉缘于设局太多故也”这是1872年《申报》对信局的论述,其时大小信局涌现,良莠不一,势必相互竞争,本文同一字号发寄的信件竟由四家不同信局承办,实录了当年信局之现状。 信局新章告示
钦加连同衔办理上海租界会审事务江苏卽补分府陈为出示晓諭事照得租界地方信局林立痕莠不齐其专递浙寍等处信件各局呑没银洋家信之案层见疉出均经分别追办现据浙寍信局永利等作户聨名禀称伊等皆遵宪章各由公所归帮入行出具连环保结守规递送兼有集资仔公以备一局失误七船摊赔迨后新开信局等亦各按照向章收取信资依期寄送不准妄自增减勒索积压稽迟致于提究各宜愼之毋贻后悔切切特示……
计开
永利、全盛、正和、恊兴、靝顺、广大、正大、福润
1879.11.14
03 page(原无标点)。 告示具名八家信局本文内正和、协兴、广大、福润信局都在其中,也应是巧合吧! 上述四件信笺如解读在清道光七年(丁亥)必须有确凿的证据。如经科学鉴定实属将打破历史纪录,成为惊天动地的重大发现了。捆绑在清光绪丁亥年间也应是难得之物,是研究我国清代民信局史重要的实物参考资料。 上虞县崧厦建镇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1600年以前的东晋。时任吴郡内史的袁山松兼辖崧厦,因抗流寇战死沙场,乃建袁公祠以纪之,并称其所筑之城为“嵩城”。后又改称嵩下市、嵩城市、嵩镇、嵩厦街,至1936年,《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记载为崧厦镇,一直沿用至今。崧厦历朝以来人才济济,名人辈出。既得越地文化之熏染,又有崧厦人独特禀赋,两者悄然合一,自是代有人出。宋时俞氏三相;明时有俞廷玉与子通海、通源、通渊,皆为明之大将,建奇功、封都侯,又俞大猷为明抗倭名将;清时工商业家连仲愚兴水利、济乡邻,夏同善进士出身,升任尚书,号称“青天”;现代有教育家夏丏尊,地理学家屠思聪,革命志士严红珠、章辅;当代则有儿童文学作家金近,原中国奥委会主席何振梁。现今崧厦镇位于上虞市北部,总面积84.8平方公里,人口11万,杭甬高速公路穿镇而过,是浙江省中心镇、百强乡镇。
注:原封呈棕黑色附图曾作编辑,但未作任何改动;崧厦又称崧下同。
附:原色图参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