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想想文章的作者和译者也是如此,要写出一篇好的专题邮文,查阅大量中英文书刊和资料是必不可少的功课。为了能使自己快速成为一个行家,有时还得临时抱佛脚,四处请教专家,以便在写作时尽可能说行话,避免话不在行。近来本刊多期连载的一组医学专题邮文就是很好的例子,作者黄山俨然已是一位医学专家,用邮品作载体,侃侃而谈,为读者解说治病防病的知识。当然,写好邮文的关键还取决于作者的邮识是否深厚,藏品是否丰富,偶尔收到一些稿件,作者文笔流畅、思路清晰,唯独邮识有点欠缺,连基本的邮资、邮戳知识都不甚了解。更有某篇介绍大清邮政的编译稿,译者不知I.P.O.副戳的含义和用途,错误地认为是“国际邮政局”(International Post Office)的专用戳。其实I.P.O.是大清邮政(Imperial Post Office)的缩写,盖此戳是因为那时中国尚未加入万国邮联,出口邮件需加贴邮联国(地区)的客邮邮票并骑缝加盖I.P.O.副戳。学海无涯,让作、编者“同舟共济”,共同为读者提供更好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