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会员集邮区
首页
搜索
帮助
导航
图库
私人消息 (0)
公共消息 (1)
系统消息 (0)
好友消息 (0)
帖子消息 (0)
华邮网
»
大清邮票
» 真假“姐妹封”
返回列表
发帖
bluesky8888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bluesky8888
当前离线
UID
266041
帖子
229
精华
0
积分
229
阅读权限
20
在线时间
631 小时
注册时间
2020-2-25
最后登录
2022-12-29
初级华邮迷
1
#
跳转到
»
倒序看帖
打印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0-5-12 10:40
|
只看该作者
真假“姐妹封”
本帖最后由 bluesky8888 于 2020-5-12 11:17 编辑
近日曾于EBAY见一1875年打狗寄香港之“古封”,并判断其为仿造《海关日戳》书中原件之伪封。昨日浏览香港Kelleher & Rogers拍卖公司2019年3月15日第28期拍卖目录314号拍品时,发现之前可能是误会了,EBAY上那件更可能是模仿该件拍品所作,毕竟有拍卖公司高清大图对照,仿制起来难度更低。而该件拍品,更被拍卖公司冠以《海关日戳》书中原件之“姐妹封”。真假“三姐妹”汇集一处,又都是中式红条封,正好能够从中探讨一下真伪辨别中关于中文笔迹的课题。本人才疏学浅,书学邮学均欠缺,只期抛砖引玉,见识大家高论。
图一,这是我从海关日戳书上拍摄的原件照片。
图二,这是拍卖公司所拍图一之“姐妹封”的正反面照片及中文介绍,该封成交价50万港币。
图三,这是EBAY上出现的“古封”,成交价5620美元,约合人民币4万不到。
关于封上笔迹的研究,多用于系列封的研究,如刘肇宁先生关于莫斯封的研究中,为辨认不同寄件人,对比研究了白淡飞、帅哲尔及另一不知名者的笔迹。但在辨伪,特别是中文封的辩伪方面,所见论述不多,本人所读著作中,仅张躬先生在其《实寄封的评价与分级》一书中从书法方面对一件伪封有过鉴定结论,但语焉不详,书中图片又不够清晰,令人难知其所以然。其实笔迹之对比研究,在现今的真伪辨别方面,可能尤其需要关注。一则伪封特别是高值伪封制作中,为求逼真,多以现存真封为参照对象;二则书法在当今社会书写习惯日益减少的情况下,很多人已不具备相关之常识;三则网络拍卖日渐发达以及疫情封锁等特殊情况影响,脱离实物而以照片辨别或至少是初步辨别真伪的需求不断上升,笔迹研究在其中可能发挥更大作用;四则当下信息获取渠道不断拓展,通过网络能够获取到的参考素材更为丰富,也为我们寻找伪品之模仿对象提供了可能性,否则都只是印刷在纸上就难于搜索了。
回到正题。这三件封从封面文字布白来看,图一怡字顶格,而图二图三都留有余地,可见后两者更为接近。从笔法来看,图一为老练潇洒的行楷,流畅而笔力劲健,如“函”字中间以提代横,“衣”字长撇直且锋锐等均可看出,从“司”、“月”、“日”等字横折钩竖画部分较粗的特征来看,与颜体横细竖粗的基本原则完全一致,印证了书写者有较深的基本功。图二更接近楷书,除图一举例之“函”“衣”二字外,“香”字上部“禾”字头竖画从首笔短撇中部起笔,这是与图一短撇撇尖与竖画起笔处相接完全不同的写法,图一的写法习行书者应当都了解,为“禾”字头连笔的一种写法,另外封背“奉”字三横画,也不像图一那样牵丝勾连,完全是三笔分开的楷书写法,而横细竖粗在其字迹中表现得也不明显。从结体习惯来看,图一与图二也有一定差异,图一更突出左下右上之结体方式,如“右”字,撇画长至口部下方,使字型倾斜,“查”字下部“旦”左长右短,横画上抬,也是类似的结体,而图二显得方正得多。至于图三,我在另一帖中曾言“一眼可辨”,对比当前,诸位应知所言非虚,无需赘言。
总的来说,越是书法纯熟的中式封,则伪造越难,现今之伪造者如无书法功力,往往只能用描画之法。此法可使文字做到大体形似,但本质上由于不是“写”而是“画”,所以当细究笔法、结构时,总是挂一漏万,不符合书法的基本法度。如果我们能对书法有所了解,则识别起来就会容易得多。当然,必须说明的是,即便同一人同一时间书写,也不可能做到字迹完全一致,甚至如果习练书法不够纯熟的话,两次写出的字迹差异很大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而精于书法者,往往临过很多前人书帖,对于同一字的不同写法稔熟于心、随意运用,信封上文字毕竟有限,有时不足以完全比较出不同书写者的差异。因此笔迹鉴别一般更注重书写中特定笔画和结体方式等较难改变的书写习惯,且最好能辅助其他方面来综合鉴别真伪,否则也容易出现误判的情况。上文本人虽指出了图一图二存在的笔迹差异,但不代表两者之间一定存在真伪之别,只作为难得的素材,供大家探讨笔迹研究的要素。
收藏
分享
朱宁 联系方式:qinglan8888@foxmail.com
研究清代实寄封片
返回列表
华邮特别论坛
中国邮史研究会专版
江苏分会编辑部
湖南分会编辑部
浙江分会编辑部
网站公告
新手上路
投诉与建议
版主交流区
China Stamp & Postal History Forum
2017丁酉年生肖一框邮集全国邀请展
2010’全国一框网络集邮展览
网上大讲堂
华宇拍卖专区
布约翰华邮专版
通用邮票社
华邮网大众拍卖厅
拍卖行拍卖信息
结标&流标区
邮品交流区
邮品征求栏
传统集邮研究厅
大清邮票
大龙邮票
小龙邮票
万寿邮票
红印花邮票
蟠龙邮票
其它邮票
清代邮戳
清代邮资
清代邮史
客邮邮票
精华版
美国客邮
英国客邮
日本客邮
德国客邮
俄国客邮
法国客邮
比利时客邮
意大利客邮
客邮邮戳
客邮邮资
客邮邮史
工部书信馆
上海书信馆
汉口书信馆
重庆书信馆
镇江书信馆
九江书信馆
福州书信馆
烟台书信馆
宜昌书信馆
厦门书信馆
南京书信馆
芜湖书信馆
其它书信馆
书信馆邮戳
书信馆邮资
书信馆邮史
民国邮票
帆船邮票系列
孙像邮票系列
国币邮票系列
金圆邮票系列
银圆邮票系列
纪念、特种邮票系列
其它邮票系列
民国邮戳
民国邮资
民国邮史
人民邮政(解放区)邮票
苏区时期
抗战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区邮史
解放区邮戳
解放区邮资
新中国邮票
玩转信销票
普、改、航、欠邮票
老纪特邮票
文革邮票
编号邮票
JT邮票
编年邮票
新中国邮戳
新中国邮资
新中国邮史
沦陷区政权邮票
华中邮票
华北邮票
蒙疆邮票
苏北邮票
伪满邮票
沦陷区政权邮戳
沦陷区政权邮资
沦陷区政权邮史
邮政用品
商埠邮政用品
大清邮政邮政用品
民国邮政用品
解放区邮政用品
新中国邮政用品
印花税票
《印花交流》专版
史前及清代税品
民国税票
解放区税票
新中国税票
外国税票
邮史研究厅
鉴宝(估价、鉴定)
邮品估价
真伪鉴定
其它通信机构
驿站
民信局
侨批局
文报局
军邮(含机要)
港、澳、台
地方邮史
北京邮史
天津邮史
河北邮史
山西邮史
上海邮史
浙江邮史(浙江省分会专版)
江苏邮史(江苏省分会专版)
山东邮史
福建邮史
安徽邮史
广东邮史
广西邮史
海南邮史
河南邮史
湖南邮史(湖南省分会专版)
平原邮史
湖北邮史
江西邮史
四川邮史(川渝分会专版)
重庆邮史
云南邮史
贵州邮史
西康邮史
陕西邮史
甘肃邮史
青海邮史
宁夏邮史
西藏邮史
新疆邮史
内蒙邮史
黑龙江邮史
吉林邮史
辽宁邮史
台湾邮史
其它地方邮史
自动化专区
机盖日戳
邮资机戳
电子邮票
自动化邮品交易区
现代邮品
邮政附加费
快件邮品
贺年片及企业金卡
极限片
原地集邮
文献
集邮文献
邮政文献
集邮文化区
邮会、邮展区
龙城邮学会
组集技巧
网上邮展
各地方邮会专版
集邮协会专版
火车邮史研究会
专题交流所
素材探讨
专题邮品交易
其它收藏品
古泉纸币
旧书文献
纸品杂项
华邮慈善行
其它区
新手升级区
曝光区
网友记事区
网站友情连接
历史栏目
四川地震赈灾义拍专版
赈灾义拍专区
[收藏此主题]
[关注此主题的新回复]
[通过 QQ、MSN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