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宁波发现清道光通裕信寓碑

中国最早的邮局(私营)在宁波发现,几十年来看到不少海内外著名集邮大家著文大家对宁波创始民营信局胜表怀疑,讥讽也不少,今日拿出第一手证据,揭穿这些人的脱底谬论.
大家看看原刻文字能证明几多问题.
2009年12月10日好友来电称在本市天封塔重点文保单位碑林发现一块清道光大型石碑,上面记载有民营信寓资料,走递瓯闽苏杭等邮路。闻讯大喜过望,为之“打的”直奔天封塔塔院,终在天封塔下东侧碑林中,找到了那块从左侧数起为第5块、题为《信寓(即民信局)呈请禁止脚夫勒索帮费给示勒石告示碑》的古石碑。该碑高203厘米,宽78厘米,厚14厘米,圭首,石质粗糙,虽下截文字已有剥落,但字迹仍依稀可辨,碑上明确载明立碑的日期为“道光贰拾肆年叁月”,即1844年3月,这比前所发现经考证为1854年寄递的“曹氏古封”年代还要早上10年。经笔录,石碑刻载于清道光年间有关宁波林春元等开办的通裕信寓遭遇奉备李章先等欺诈兜揽强收元寓招牌事向宁波府鄞县正堂颂诉经过。石碑孤寂地矗立在露天场所距今已有166年历史!通裕信寓石碑的发现实证了我国五口通商和海关邮政开办之前,宁波地区即已创办颇具规模的民营信局(私营邮局)。同时为拙作“民信局创始年***”、“再论民信局创始年代”、“民信局肇始的历史背景和特征”等文中所及我国民信局肇始于清代道光年间提供了历史证据。多年来未曾找到清代道光年间具有充分说服力的史料实物,而存世最早的几件实寄封则晚在清咸丰初期。石碑的发现明示我国在清代道光年(1821年)已建有民营信局,是我国迄今为止所知最早的信局实物。有意味的是当年称“信寓”尚未叫“信局”。以下为碑文:
奉宪勒后永禁
钦加同知衔调授宁波府鄞县正堂加六级记录十二次          叶           为
出示晓谕事据林春元吴文宏黄廷萱等呈称向在甬江开张通裕信寓递送瓯闽等地及苏杭绍寄往瓯闽带回信扎并押送各号商银包由来已久前遭奉备李章先等冒捏兜揽及脚夫李启云等勒索邦费强收元寓招牌控荷王前主讯明惩治XXXX照旧定递其闽瓯带回寄往苏杭绍银信亦归元等承定历蒙出示晓谕在案今被XX损坏深空李启云等仍蹈前辙呈叩照案给示勒石永禁等情到县除批示外合行县X给示永禁为此示仰号商地保走信人等知悉所有宁绍寄赴瓯闽及瓯闽带回寄往宁杭银信均归林春元等走递其由宁绍寄赴苏杭者不准兜揽递送至夫头李启云等挑货物承X差使各信寓邦费系属私议并未讯断未便藉词邦贴自示之后再敢阻挠争执一经访闻或被告发定即从重究治决不宽贷各宜凛遵毋违特示
道光贰拾肆年叁月                   日给
(附图一、图二)
碑文简述:奉宪勒后永禁
清道光年初宁波人林春元等在甬江开办通裕信寓,县衙晓谕在案,走递往返(邮递)书信银钱包裹于宁波温州福建以及杭州苏州等地,时曾遭奉备以及夫头等沿途敲榨勒索,并且兜揽和强收李春元通裕信寓招牌,为此李春元等状告至宁波府鄞县正堂加六级衙门(打官司)。胜出判决惩治强索肇事者,并永禁阻截,照藉定递。所有宁波绍兴寄赴温州福建及带回寄往宁杭银信均归林春元等邮递,邮资由双方私议。凡后有违者被告发定即究治决不宽贷,各宜勿违,特示。石碑内书“王前主讯”此案叶主县之前曾由王知县主办,为此制石碑矗立在宁波城内城皇庙。解放后由“天一阁”收藏,2000年迁回至天封塔碑林,城皇庙后面。

以碑为证,好
曾晓炜
电话:13806806084
Email:wmjy6084@126.com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16033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松江路96号2-7-3号 陈健 chankam888@yahoo.com.cn 我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229964504

TOP

好像网上已经十分闹猛了,这里好像对老祖宗毫不感兴趣!?对洋人洋货洋话敬之有余!!
碑文A.jpg

TOP

这回好了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16033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松江路96号2-7-3号 陈健 chankam888@yahoo.com.cn 我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229964504

TOP

补一枚清末版宁波天峰塔明信片
郑先生写作“天封塔”,但明信片上为“天峰塔”,不知哪个正确?还是两者皆对?

天峰塔9227.jpg 天峰塔9227b.jpg
香港荃湾邮政局543号信箱
支付宝:ctk543@163.com
工行:6222024000035210638(陈进权)
我的博客:http://blog.163.com/hk1997_2046/

TOP

关心的人不少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是“石”字。古人说前后的的后,是双人旁的繁体字;这个“后”字,只在诸如“皇天后土”、“太后”、“皇后”的时候使用,两者绝不可混淆,不然会犯大忌。
十分赞成邮政博物馆收藏此碑,宁波同好们的付出值得称颂!
尚念兴    认证会员
321013   浙江金华  婺江新村26 - 2 - 402
电  话:13957997056
电子邮箱:jhshnixi@163.com
QQ:920480223

TOP

好东西,古董呀。
卢长春:第698号会员联系地址:江苏徐州西苑小区艺君花园2号楼3单元302室.卢长春邮政编码:221006联系电话:13151238601大清邮政与集邮网:www.daqingpost.com电子邮箱:lccdaqingpost@126.comQQ号:391781465

TOP

历史的见证.祝贺
杨须海  会员号:1073联系地址:213200 江苏省金坛市滨河星城6-甲-301:13706145598信箱:yxh630520@163.com农行卡号;6228480411286695118

TOP

谢指正,标题错了应是勒石,内文不错"呈请禁止脚夫勒索帮费给示勒石告示碑》的古石碑"。

TOP

真是一桩好事情!!
宁海县集邮协会副会长、全国二十余家民间邮会会员、《宁海集邮》主编。主集邮政用品、集邮文献,兼集门券、报头等。315613  浙江省宁海县西店镇邮协   戴佩裕      Email:nhdpy@126.com

TOP

天封塔始建于唐武后“天册万岁”和“万岁登封”年间,故名“天封”。相传建造时采用了泥沙层层堆积把砖石送上去的办法,大沙泥街、小沙泥街由此得名。天封塔挑角飞檐,雕工精细,塔体充满江南的灵秀之美和腾跃动感。在几次重修天封塔过程中,发现了一些珍贵文物。其中有稀世珍品“浑银镏金地宫模型”,高49.6厘米,宽34厘米,厚24.7厘米,呈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单檐歇山顶建筑,外缘棱角突兀,雕饰精美。这座艺术品对研究宋代建筑艺术和工艺美术都有重要参考价值,已收录于《中国文物精华图录》。
   据《鄞县通志》记载:天封塔系“唐武后天册万岁及万岁登封(公元695—696年)纪元时建,故得是名据传,当时建造天封塔时,鲁班师傅采用泥沙层层堆积,把砖石运送上去,直到塔顶。塔建成后,再把泥沙摊铺于附近空地,于是,天封塔附近有两条街道,至今仍称“大沙泥街”和“小沙泥街”,可见其造塔之艰难,工程之浩大。南宋绍兴十四年(公元1144年)重建一次,最后一次是在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农历十二月初三。其时天封塔正在维修,因塔内堆积大量木材,一个点塔灯的和尚不慎留下火种,结果把塔檐栏杆,楼梯等全部焚毁,只剩下光秃秃的砖塔躯壳,直到1935年才重修。天封塔几经沧桑,屡建屡毁,距最后一次重建,也已历经840多年春秋,因而,它具有历史的、科学的、艺术的重大的价值。
     天封塔因年代久远,在拆建中发现了一批珍贵文物:其中有保存较为完整的元代版本《大乘妙法莲华经》,有古钱币、古匣、佛像、玉器等,还有铁铸的塔刹。塔刹是装在塔顶上的,分为三层:最下层的叫“覆钵”,是元代的遗物;中间一层扁圆形,形状如珠的叫“宝珠”,最上面一层如碗,叫“承露”,意为承露水用的,这二件是清代的遗物。在地宫殿还出土了用银子制作于1144年的天封塔寺地宫殿一座、天封塔模型一座等珍贵文物100多件,不仅对了解天封塔的历史原貌提供了依据,而且也为恢复南宋绍兴年间江南歇山顶殿堂建筑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其中银质香薰、铜佛像、钱币、经文等珍贵文物已被列入《中国文物精华大典》,有些文物现珍藏在市博物馆里。
    这里还值得一提的是1957年解放后第一次修理天封塔时,在塔顶部位还发现一件五代时吴越国王钱弘俶造的一座鎏金青铜塔,塔上铸有“乙卯岁记”(955年)的铭文与天封塔地宫石涵铭文,证明天封塔始建于唐是可信的。现重建的天封塔就是按出土的南宋天封塔模型建造的,古色古香,风姿绰约。

TOP

[b]石碑记录证明:
宁波初创民信局时曾得到府县两级的大力支持;取得合法地位的。
通裕信局同奉备打官司在叶县令之前,前任王县令"王前主讯明惩治"已接办,而通裕营业"由来已久"故建于道光初期无疑;
"各信寓邦费系属私议"即各信局,证实当年宁波城内已创建有多家信局.奉化邮志载道光元年全盛信局建于大桥,即奉化江大桥、惠政大桥。只是未找到第一手证据;
当年邮资为双方私议;
信局初创时称“信寓”,其实译成外文都是邮局,只不过是私营。
1842年前后上海还只是一个县级港口,开放刚开始,还远不及苏杭,但十年后就大大不同了,为之通裕信寓的邮路只有苏杭还没有上海的地位!这就是历史。
…………

TOP

真是好啊!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来看一看。
王经开   570203  海口市滨江路和风江岸12栋二单元906室                           收集海南各时期的邮戳、邮品wangjingkai-0898@163.com

TOP

碑文C.jpg 宁波日报、宁波网今日重要新闻
著名记者南华报导

宁波发现我国现存最早民信局实物

清道光年间信寓史实石碑现身天封塔碑林

中国宁波网讯
昨日,宁波发现清代道光年间记载我国民营信局(私营邮局)史实的石碑,这比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所知存世最早的民信局实物——现存中国邮政博物馆的已故集邮家姜治方捐献的清咸丰九年(1859)宜兴寄北京实寄封,要早了整整15年,也比6年前宁波发现的我国现存最早民信局实物——曹氏古封(1854)要早上整整10年,刷新了我国现存最早的民信局实物记录,为研究我国民信局史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佐证。

邮友从天封塔碑林中发现珍贵古碑

我市集邮家、八十高龄的郑挥先生自从6年前发现了我国存世最早的民信局封后(本报2004226日第10版《宁波发现曹氏古封——为我国存世最早的民信局封》曾作详细报道),他很想进一步考证宁波也有我国最早的民信局。据《宁波邮志》记载,在清道光22年至光绪初年(1842—1880)宁波民信局进入鼎盛期;据《奉化市志》记载,道光元年(1821)“大桥设全盛号信局,但郑挥苦于一直没能寻到实物。就在郑挥踏破铁鞋无觅处时,忽有邮友告知,在宁波重点文保单位天封塔的碑林里,有一块记载着我国民营信局史实的清道光年间石碑。郑挥闻讯大喜过望,在天封塔下东侧碑林中,他找到了那块从左侧数起为第5块、题为《信寓(即民信局)呈请禁止脚夫勒索帮费给示勒石告示碑》的古石碑。该碑高203厘米,宽78厘米,厚14厘米,圭首,石质粗糙,虽下截文字已有剥落,但字迹仍依稀可辨,碑上明确载明立碑的日期为道光贰拾肆年叁月,即18443月,这比郑挥发现、经考证为1854年寄递的曹氏古封年代还要早上10年。

石碑证实五口通商前宁波已办民营信局这块额题奉宪勒石永禁六字的石碑的碑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详细记载了清道光年间,宁波林春元等一向在甬江开办的通裕信寓,在走递瓯闽苏杭等邮路的必经之路(奉化)上,遭遇奉备(蔑称,地痞之意)李章先和脚夫李启云等敲诈勒索,冒捏兜揽勒索帮费强收元寓招牌,经鄞县(当时的宁波)前知县王知县公平断案,林春元等照旧走递,因知县晓谕时常出示,今被风雨损坏,恐怕口说无凭,李启云等仍蹈前辙,故特此勒石永禁。第二部分,即碑文的第二段,则记载了立碑时当任知县叶堃的严令:所有宁、绍寄赴瓯、闽及瓯、闽带回寄往苏、杭银信,均归林春元等走递不准兜揽递送自示之后,再敢阻挠争执,一经访闻,或被告发,定即从重究治,决不宽贷。各宜凛遵,毋违!叶堃是一位以身殉职的好官,应该说他的吏治也是较严厉、果断的。天一阁博物馆副馆长章国庆可谓宁波古石碑研究的权威,他告诉记者,据史志记载,碑上所提及的王知县,在道光20年任鄞县知县(任职期为1840—18418);后任是龙泽皓,任职两周年后病故(任职期为18418—18438);立碑的叶堃知县是18438月接任龙泽皓的。从当时宁波在王知县时已有邮路纠纷的史实来看,宁波民信局的创办最迟也应在王知县的任期内,即1841年。由此可见,石碑的发现,证实了在我国五口通商和海关邮政开办之前,宁波地区即已创办起颇具规模的民营信局,这为我国民信局肇始于清代道光年间提供了翔实有力的历史依据。

古碑曾长时间养在深闺人未识,那么,这块距今已有166年的珍贵石碑何以现在才现身呢?正在天封塔旁早锻炼的附近居民史老伯告诉记者,这些石碑原来不在这里,是从近在咫尺的城隍庙迁移过来的,也许是作为宁波标志性历史建筑天封塔的点缀。因石碑年代久远,历经风雨侵蚀,有的字迹已十分模糊,甚至几乎难以辨认,碑上又全是古代文言文和繁体字,故除专业人士外,平时很少有游客仔细观看。章国庆告诉记者,现在天封塔塔院的石碑共有17块,都是彰显宁波文化弥足珍贵的遗存。这些石碑是数年前宁波城隍庙改造时在厢房等处发现的,碑大多高2,宽1,最大一块高2.5,均为清朝中晚期所立。当时,文保部门将古碑集中堆放于城隍庙一侧隐蔽处,时间一久,堆古碑处成了卫生死角。为此,四年前这批石碑被近距离移置天封塔下。今年上半年,文保部门又出资将古碑全部拓片,准备整理出书,这些古碑都是研究宁波民风、民俗以及法律文化的极好素材。文保部门因人手不够,请来省文保员姚光明老人帮助拓碑。姚光明是个收藏爱好者,他在通读了碑文后留了个心,在一次与收藏老友闲谈时告知了此事,而该老友又恰与集邮家郑老同为邮友,于是,这块碑才得以神龙露首201014日刊于宁波日报及宁波新闻网)

宁波日报记者
南华

TOP

重要新闻报导欢迎各报刊网站转载

TOP

真好,了解了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