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真是好文章,我是心急吖,看到就顶了,如果再整理一下就可以成书了,邹兄确是花了很大力气去收藏和研究的,精神可嘉, 集邮就需要这样的研究精神!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学习~~~
姓名:杨海涛<中国邮史研究会703号会员>
地址:云南省鹤庆县职业高级中学
邮编:671500  
E-mail:haitao.yn@126.com   TEL:13577219040
QQ:394921231

TOP

学习.学习.再学习.

支付宝:lpzkh1972@yahoo.cn
邮箱:lpzkh1972@aliyun.com
工行卡号:9558801906102451454
农行卡号:6228481128218353074  
手机13973931940邮编422000湖南省邵阳市工业街棕树岭酒厂宿舍1栋305室李鹏(拒收平信)

TOP

再次学习
张冬冬  
昆明呈贡大学城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再生资源系    650500
中国邮史研究会1047号会员
支付宝:jackzhdd@163.com

TOP

[em51]学习了,谢谢!!!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四、结尾

    综上所述,大家结合子母戳墨色、子母戳距离和角度、母戳和子戳的特征、使用时期、使用范围这几点的分析,加上平时对素材的了解和掌握,当再次有一件子母戳品在你眼前出现时你应该可以基本判断出来。取一些非子母的例子(见图58-64),由于时间仓促,以上介绍和观点难免存在疏漏,研究无止境,相信还会有不少的方法值得大家借鉴和发掘,还请大家多多补充和斧正。文中一些图片取自论坛中邮友介绍和交流的图片,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tUreHrdx.jpg


KSPrfXxS.jpg
dq0mqIrd.jpg
btLwpFxE.jpg
NNd8QRbK.jpg
itNukOox.jpg
U8KyfF6I.jpg
发完,谢谢大家关注!

还有麦会一直顶帖,几次差点发乱图啦!肚子中的东西都倒出来了,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挖掘出更多我们并不知晓的子母戳,以及与之相关的邮史![em92]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5-23 17:56:10编辑过]

2Bt6yzGQ.jpg (82.75 KB)

什么是子母戳,如何辨别?

2Bt6yzGQ.jpg

RUsJXy9u.jpg (82.75 KB)

什么是子母戳,如何辨别?

RUsJXy9u.jpg

邹.元:中国邮史研究会836号会员
地址:深圳罗湖区(不收寄邮件)
个人邮箱:zouyuan75@163.com

TOP

5、使用范围。人名子母戳的使用肯定是为了体现责任性质,数字子母戳分责任性质、统计性质和纳资几类。根据业务性质大家在判断人名子母戳时就很好理解了,凡是给据业务都有使用人名戳的机会,在四大传统业务当中,80年代前主要见于报刊发行业务,80年代中后期主要见于邮政汇款业务,而信函收寄过程主要用于挂号等给据业务销票和单据处理上,60-90年代都有使用,在平信上较少出现(上海的落地戳除外),目前除西藏、青海、宁夏、甘肃、内蒙、辽宁(有数字子母戳)我未收集到使用例子外,其他省份都有记录,当然不是收全每个省份的各个地、市、县、乡、村,我想能收全的可能性是没有的,时间过去的太久,太多的邮政史料已经烟消云散,永远也找不回来。所以,我们一定要尽量收集今天的邮政素材,它们就是明天的邮政史素材。

数字子母戳因使用情况复杂,而且由于时间久远,有些使用性质只能采用推测的方法来判断,从我所掌握的素材看,除信函收寄业务外,其他三大业务中较少使用,信函业务也是大量用在平信销票上,挂号等给据邮件反而不多见,落地戳中也没有见到过,不知是什么原因。数字戳大家讨论的多的是认为使用在开筒过程中,一方面是统计每个邮筒的邮件收寄量,一方面是明确取自哪个邮筒,所以,可以分析拨轮式数字戳是用于统计,固定式是用于确定邮筒、据此也可以确定开筒人员处理业务的职责,真要追究起来从数字上也可以查到是谁处理的业务。江苏无锡的筒取数字子母戳是个典型的代表。(见图13、图53

vmiezS5f.jpg
re0psalk.jpg
6、收包机戳。这是我近三个月才接触到的一个新品种,对它的使用情况还掌握不够,欢迎大家不断补充。收包戳是我国邮政自动化发展历程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创新,真正体现了科技服务以民的意义。包裹业务在计划经济时代和人民大众息息相关,也是邮政业务量非常大的一项业务,使用自动化设备具有现实意义,在提高办事效率的过程中,邮政职责也同时放在了显著位置。所见日戳部分都为57式的五格戳,子戳包括人名和数字两种,同样出现了带封闭式框和无框使用情况,子戳位置固定不可旋转,按机型分植日戳的上部分和下部分两类,子戳边框与日戳中间方框成水平对称,子戳框中人名和数字可以根据当班人员情况随时更换,但后期使用过程中邮政人员可能嫌麻烦,不愿每班更换人名或数字,因此后期见到的是带空框的机戳,邮政人员会在框中手写或盖上私章,这就是收包戳的特色,应该是最好辨认的一种子母戳啦。(见图54-57
K6QpFRWn.jpg
id4d4n7u.jpg
inQFMyFW.jpg
93V4WAng.jpg
邹.元:中国邮史研究会836号会员
地址:深圳罗湖区(不收寄邮件)
个人邮箱:zouyuan75@163.com

TOP

学习!
841000   金保中 新疆库尔勒市塔指勘探开发研究院物探与测井所处理室二号实验楼
长期征求山东莱西各时期邮政日戳

TOP

1lOJQxb8.jpg
8hKqFyIt.jpg
GOUJtj0s.jpg
CqwOhxnW.jpg
LpRFnkfF.jpg
41mSCUnO.jpg

数字子母戳,最早见于广州使用,可以说广州依旧是新中国子母戳的发祥地之一。从发现的实物看,只有上海60年代12区的投递戳为机盖,其他地方未见报道。我曾怀疑浙江70年代使用的也是机盖戳,至少使用了一段时间,但因为素材不够,尚不能确定。由此可知,如果是机盖的除上述介绍和收包戳外值得怀疑。目前发现使用的地方有上海、杭州、南京、无锡、西安、大连、吉林、温州、宁波、马鞍山、广州、汕头、新疆等地,因为数字子母戳不是我的主要收集对象,除个别戳外较少关注,其中广州是5060年代使用的代表城市,7080年代上海又成了代表城市。(见图47-51

 

 

xfIIZre2.jpg
KfH7QvV8.jpg
pEZp2H8v.jpg
eCfLmVlO.jpg
klRBJ0OQ.jpg
邹.元:中国邮史研究会836号会员
地址:深圳罗湖区(不收寄邮件)
个人邮箱:zouyuan75@163.com

TOP

學習
电子信箱:xg015@163.com

我的通信地址:332500江西省湖口县电信局自取信箱22-1号 徐刚。

TOP

Zr84IRq7.jpg
W83GRwp1.jpg
uoLpnt36.jpg
FlmELJ0B.jpg
SlnMyZvR.jpg
ONrKnDca.jpg
Igda2yXq.jpg
snW2GoBf.jpg
Ha335eaV.jpg

4、使用时期。人名子母戳在将广州50年代的波浪戳列入嵌名戳范围后,那么存在子母的使用时间就要从理论上来分析啦,大家知道1958年出现在日戳时间栏嵌邮政人员姓名的戳,当年国家邮电部邮政总局就下文禁止使用,以58)业字第870号通知发出关于日戳内不得镶嵌工作人员名章的规定。这个通知下发到各地邮政部门的时间可以作为人名子母戳出现的理论最早时间,按理在大跃进年代为提高办事效率,邮政人员使用子母戳应该会迅速扩展开来,应该会有很多实物佐证,但事实是5859年却很少看见使用的例子,(见图41-42,这是07年谈柏辉兄提供给我的一枚单据,据他说此件为子母戳,他手上有副品,如果能证实是子母戳,这将是江西在子母戳使用中占有重要位置的一个戳。)反而是嵌名戳并没有杜绝。直至60年代开始,各地人名戳的使用才逐渐多起来,使用高峰是60年代中期和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最晚为2000年广州暑前路邮局95式日戳使用,此后再没有发现人名戳在广州之外使用的报道。(见图43-46

 

 

邹.元:中国邮史研究会836号会员
地址:深圳罗湖区(不收寄邮件)
个人邮箱:zouyuan75@163.com

TOP

真是好东西,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看来普通,实质没有一定功力根本不会重视和收集到。

喜欢。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fe8sZAt8.jpg
T7FQVnCn.jpg
suC9ddnb.jpg
9k8PjsSb.jpg
68dlD5lD.jpg

3、母戳和子戳的特征。母戳的特征,目前已经发现在新中国使用的各类圆形日戳中,除民国延用的腰框戳和新中国双弓戳没有发现人名子母戳外,其他种类的日戳上都出现了子母戳使用。而数字子母戳只见57式戳和95式戳上出现过,(见图26-31

CFe58FIm.jpg


fDi0Fzlm.jpg
76AWUXTx.jpg
O1Lpnl5b.jpg
r1JvunL8.jpg
qzsU4u4K.jpg
 

子戳的特征按是否带边框,可分为带边框和不带边框,人名戳和数字戳上都有出现,其中人名戳分全封闭框和不带框两种,数字的分全封闭框、开口框和不带框三种。人名戳不带框的少见,数字戳带全封闭框的少见,仅见上海和南京使用,其次是开口框,大部分是不带框的。数字的又可分为固定式和拨轮式两种。在人名和数字子母戳的使用中,各有几种需要特别指出,因为这是地方所特有品种,人名戳见到徐州的弧型戳和河南安阳90年代初使用的双子戳(独有),数字戳见到广州50年代末的无框双组数字和上海70年代的封闭框两格双组数字子戳(独有)(见图32-40

 

邹.元:中国邮史研究会836号会员
地址:深圳罗湖区(不收寄邮件)
个人邮箱:zouyuan75@163.com

TOP

 

 

值得收藏和研究! [em80][em80]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从我掌握的资料看,主要分为机戳和手盖戳两大类,据其性质可分为责任戳记、统计戳记和纳资戳记,其中98%为责任戳记范畴,后两种各占很少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子戳代表的是邮政经办人员的姓名,反映的是邮政人员的职责性质,清楚了这一点为子母戳的辨别可以打下一个基础。子母戳在传统的四大邮政业务上都有出现(信函收寄、邮政汇款、包裹收寄、报刊发行)(见图14-20)。

 

VaAVeche.jpg
kw6oGCbv.jpg
12XVpseH.jpg
GPKwjgdE.jpg
dixYnumr.jpg
e0eKIUCe.jpg
7U7msyF7.jpg

三、如何辨别

    子母戳的辨别除了靠经验积累外,还有几个方法供大家借鉴。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子母戳墨色、子母戳距离和角度、母戳和子戳的特征、使用时期、使用范围。

1、子母戳墨色。前面已经说到,子母戳是一次性完成销戳过程的,按道理它们着墨也应该是同时进行的,从理论上分析,一个邮局存在不同色泽的油墨,子戳和母戳在捆绑前也有可能是使用不同色泽的油墨,此时它们还不是子母戳,一但它们组合成子母戳,捆绑在一起使用,那有可能在使用初期,应该是极短时间内存在色泽不一样的情况,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邮政人员的工作习惯和方式,他们会将刚组合的戳连续盖几次后再去着墨处理新的一笔业务,还是组合在一起后先着墨再处理业务。所以,如果你发现一件疑似子母戳的邮品,首先可以从墨色上判断,如果是同时销几个子母戳的就更有帮助。(见图21-22

 

eTC3ktQ2.jpg


bd28Td2J.jpg

2、子母戳距离和角度。子母戳间的距离我没有仔细测量统计过,但是从理论上说,为便于盖戳、提高使用次数,子母戳捆绑应该是很紧密的,这样就限定了它们之间的距离不会很大,从我所掌握的资料看,两戳之间的距离一般不会超过子戳面的高度两倍,近的时候两戳基本贴在一起,此种情况只出现在数字戳中,人名戳还没见到。(见示意图1

子母戳间的角度,在发现收包式子母机戳之前我一直认为子戳的边框和母戳的边缘是正切的,(见示意图2)现在看来是认识不完整的,除收包戳外,子母戳可以从是否正切来判断,收包戳的判断最后介绍。在使用过程中因为子母戳捆绑在一起不是绝对固定的,所以随着使用时间的变化,同一把子母戳子戳的位置会围绕母戳圆点发生旋转,但角度不会改变,这点是判断的一个关键点(极少数情况因为子戳的损坏和捆绑方式的处理会有点角度变化,我收集的素材有限,这种情况是一定要根据几件邮品来判断的)。我们经常说判断一个戳是否是子母戳需要通过几件邮品来比对,如果不理解这个旋转的道理,即使是有几件邮品放在你眼前也不好判断。(见图23-25


 

邹.元:中国邮史研究会836号会员
地址:深圳罗湖区(不收寄邮件)
个人邮箱:zouyuan75@163.com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