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如数家珍!羡慕!
杨先明 430060 武汉市武昌区积玉桥蓝湾俊园7号搂三单元106室
E-mail:yxm2790@sina.com  农行卡622848 0050 94418 6613
支付宝 644295372@qq.com

TOP

如数家珍!羡慕!
杨先明 发表于 2010-4-14 20:23



   广东的县!到处郁郁葱葱!无限生机!大有作为的!

TOP

47.新会
新会,古称冈州,是广东历史文化名城,新会地处中国大陆珠江三角洲西南部的银洲湖畔,扼粤西南之咽喉,据珠三角之要冲,濒临南海,毗邻港澳,陆地面积1387平方公里,人口77.43万,辖会城、大泽、司前、七堡、罗坑、双水、崖南、崖西、沙堆、古井、三江、睦洲、大鳌等13个镇和会城、今古洲、圭峰区、围垦等4个派出机构。
     新会是全国著名侨乡,旅外乡亲和港澳台同胞70多万人,主要分布在港澳、东南亚、美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改革开放以来,海外侨胞累计捐资赠物总值13亿港元。
江门新会区旧称,1992年撤县设市,2002年撤市设区。
新会区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西部,潭江下游。总面积1260平方千米。总人口74万人(2003年)。
   区人民政府驻会城街道,邮编:529100。代码:440705。区号:0750。拼音:Xinhui Qu。
新会在秦朝时属南海郡,到三国时期孙权置为平夷县,到晋朝改称新夷,再到南北朝设立新会郡。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置新会郡,隋开皇十年(590年)撤郡为县。
  1992年撤县设市,
  2002年撤市设区。
  新会人杰地灵,人才辈出,诞生了梁启超、陈白沙、陈垣、吴冷西等诸多名人。新会当代娱乐圈名人刘德华、谭咏麟、梁咏琪、容祖儿、李克勤、苏永康、钟镇涛。其中祖籍新会在外地出生的还包括:黎姿、黎民伟、林楚楚 美国国会第一位华裔女性众议员赵美心及澳门行政长官崔世安,崔世安祖籍新会双水镇崔嘉亨村。
(1279年初),宋元交战双方在新会崖门地方共投入兵力20多万人,1600多艘船和1000多艘民船,历时23天,尤以二月初六最后一天的决战最为惨烈。最后南宋朝廷全军覆没。南宋皇帝、杨太后和众文武大臣及军民或战死或蹈海殉国,崖门海面浮尸数万,海水为之染红,宋朝彻底灭亡。宋朝国祚三百余年,历十八帝。
  这场海战参与人数之多,出动战舰之多,战斗时间之长阵亡人数之多,影响之深远,确为震古烁今。它导致我国历史上的两个封建皇朝的更替,被称为中国历史上“四大海战”之一。在这场海战中,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涌现出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张达等民族英雄和御敌义士。时至今日,宋朝遗族在新会扎根,形成新会的赵氏一脉。新会为了纪念这历史事件,在那里建立了国母殿,崖门古战场等。
新会的名胜,包括有圭峰山、玉台寺、紫云观、小鸟天堂、崖门炮台、梁启超故居。小景点有270省道奇乐村处的奇石。
新会陈皮,是新会所产的大红柑的干果皮。由于它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又是传统的香料和调味佳品,所以向来享有盛誉。早在宋代就已成为南北贸易的“广货”之一,现行销全国和南洋、美洲等地区。
  柑皮以贮藏的时间越久越好,故称“陈皮”,陈皮以广东所产为佳,历史贸易中特称“广陈皮”,以别于其他省所产。清代大医师叶天士所开的中药“二陈汤”,特别写明“新会皮”。因不是新会所产的其药效远逊,且乏香味而痹口。(即苦辣味)。所以新会陈皮价格较高,皮比肉贵。
  据说新会陈皮运往北方各地,过了岭南之后,其味更为芳香。曾有华侨携带新会陈皮乘船出国,船抵太平洋,顿时芳香四溢,无法掩盖。新会陈皮散发芳香扑鼻的香味,是其独有品质。经药检部门初步化验结果表明,由于土壤条件、栽培技术、农田小气候的差异,新会产的陈皮与外地移植新会柑的陈皮,其形状组织结构虽然相似,但挥发油所含的成分及品味都有很大差异。因此,药用与调味效果就相差很大。
  陈皮在药用上有理气、健胃、燥湿、祛痰的功效。中医中的“陈皮半夏汤”、“二陈汤”是主要靠陈皮治病的。以陈皮为主要成份配制的中成药,如川贝陈皮、蛇胆陈皮、甘草陈皮、陈皮膏、陈皮末等,是化痰下气、消滞健胃的良药。
  在凉果、食品方面,新会陈皮梅、陈皮鸭、陈皮酒,其色、香、味都具特色、制作菜肴若加入陈皮,不但辟去鱼肉的膻腥气味,且使菜肴特别可口、制作绿豆沙、红豆粥等甜品,如加入一点陈皮,味道分外芳香。
  新会产葵,这是远近闻名的。葵树在新会已有1600多年的栽培历史。葵树属棕榈科,枝干挺直,叶呈圆形,外观十分貌美,柔中含刚,刚柔并济,用玉树临风来形容,那是毫不为过的。葵叶经过剪、晒、焙、焗、编织、缝制、刺绣、火烙等多道工序,便可做成一件葵工艺品。如葵篮、葵垫、葵包等等,而其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还属葵扇。 葵扇的品种也很繁多。根据不同的工艺和形状,分别为牛心扇、鸡心扇、玻璃扇、火画扇、漂白绣花扇、竹箨画扇、胶花织扇等上百个品种。品质也有高低不同4个等级。新会的葵扇历来以芯蒂圆正、骨骼细匀、扇面洁白柔韧光滑、编织工艺精良而扬名于世。尤其是它的竹箨贴画扇、三脊火画扇、双面绣花扇,更是精雅秀美,令人爱不释手。我在新会圭峰山下的葵博园看到一张珍贵的照片,那是一张竹箨贴画扇,扇面呈杏形,纹路细密,图案是一片田园风光,近处的葵林稻田、远处的河流小山,一应俱全,疏朗得当,还有一座石塔,成为整个扇面的点睛之笔,让一把平面的扇,一下变得立体起来。这把扇,荣获了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质奖,也使新会的葵扇之名,迅速为世人所知。


PICT3988a.jpg
广州普通邮票研究会会长
广东佛山松风路松风八巷一号302宋健一邮编:528000电邮:fssjy001@163.com
13702906958

TOP

新会柑太有印象了!小时候到新会,柑肉任吃,柑皮收藏,我还以为这里的人傻了!

TOP

48.仁化
仁化县城面 积: 2204平方千米
  人 口: 22.75万人
  代 码: 440224
  邮 编: 512300
  驻 地: 丹霞街道
  拼 音: Renhua Xian
  区 号: 0751
  车 牌: 粤F
  仁化县位于广东省北部,是粤、湘、赣三省交接地,东接江西省崇义、大余县,北邻湖南省汝城县,南面紧邻韶关市区。全县总面积2204平方千米,总人口22.75万人(2006年)。
  地处南岭山脉南麓,以山地丘陵为主,其中山地约占70%,丘陵约占20%,小平原占10%。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春冷,夏秋热,年平均气温19.7℃;年平均降雨量1858.6毫米;无霜期308天。
仁化县位于广东省北部,是粤、湘、赣三省交接地,北邻湖南省汝城县,东接江西省崇义、大余县,南距韶关市区50公里。仁化县历史悠久。秦末汉初,南越王赵佗就在仁化北端隘口筑有“古秦城”;至南齐年间(公元479年至502年),始建仁化县,距今约1500年。全县辖丹霞、仁化、董塘、石塘、扶溪、闻韶、长江、城口、红山、周田、黄坑、大桥等12个镇,136个村(居)民委员会,总人口22.72万,总面积2204平方公里,县政府驻仁化镇。
  仁化县地处南岭山脉南麓,以山地丘陵为主,其中山地约占70%,丘陵约占20%,小平原占10%。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春冷,夏秋热,年平均气温19.6℃;年平均降雨量1619.6毫米;无霜期305天。
  丹霞一景境内土地、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全县拥有大量耕地面积、宜林面积、有林面积,森林覆盖率78%,活立木蓄积量750多万立方米,毛竹面积2.3万多公顷,毛竹蓄积量3100万多株,年产毛竹400多万条。水力资源蕴藏量约16万千瓦,水电总装机容量达约14万千瓦。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铅、锌、钨、铁、铜、铀、锰、锡、硅石、磷、水晶、花岗岩等40余种,境内有全国最大的铅锌矿生产企业凡口铅锌矿和中央企业核工业部七四五矿,煤炭蕴藏量列全省第二位。
  境内的丹霞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景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地理学上“丹霞地貌”的命名地,风光秀丽,景色宜人,闻名遐迩。
  全县拥有唐、宋、明、清历代不同风格的宝塔一十四座,有广东境内唯一的国家级唐代古塔『云龙寺塔』,有两座省级北宋古塔『澌溪寺塔』、『华林寺塔』,还有十一座明、清时代的古塔。如此众多的古塔完好保留在一个山区小县,不但在广东绝无仅有,在全国也是罕见的。“苏屠矗立云霞护,千年不废藏山阿,峥嵘古塔崇尊久,长与山灵共嵯峨。”是清代诗人鲁超,对仁化的古塔倍加钦赏而写下的咏塔诗篇。
  仁化交通便利,通讯发达,供水、供电和市政建设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京广铁路支线直达县内,国道323线、106线和省道1949线贯通全县,县城至各镇公路全部实现了硬底化,镇至各中心村公路80%实现了硬底化。水路锦江河直达北江汇入珠江。通讯网络覆盖全县,开通了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和小灵通无线电话。电力充裕。年发电量超过6亿千瓦时。县城日供水量达2万吨。县城环境优美,是广东省卫生城镇,创建国家卫生城镇已进入验收阶段。全县治安形势稳定,民风淳朴,政通人和,是理想的投资置业、生活居住的宝地。
仁化县辖1个街道、10个镇:丹霞街道、闻韶镇、扶溪镇、长江镇、城口镇、红山镇、石塘镇、董塘镇、大桥镇、周田镇、黄坑镇。共有109个村委会。县人民政府驻丹霞街道。
仁化县春秋时属百越之地。战国时属扬越。秦朝属陆梁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统一岭南,置桂林、南海、象郡,仁化县地域属南海郡。秦末汉初(公元前207年前后),赵佗据岭南三郡,自建南越国,仁化地域隶属之(赵佗在仁化筑城)。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南越归汉,仁化为曲江县地域,属桂阳郡,隶荆州。新莽改曲江县为除虏县,桂阳郡为南平郡,仁化属荆州南平郡除虏县地域。后汉复故,和西汉同。三国时期,仁化地域属吴国。甘露元年(265年)分桂阳郡南部都尉置始兴郡治曲江县,仁化地域改属荆州始兴郡曲江县。晋太康元年(280年)平吴,仁化地域随始兴郡改属广州。东晋成帝时始兴郡复属荆州,仁化地域又属荆州始兴郡曲江县。后又改属荆州分出的湘州。
  南北朝时期的170年间(420年至589年),南朝宋元嘉二十九年(452年),仁化地域属广州始兴郡曲江县。元嘉三十年(453年)改属湘州始兴郡曲江县,泰豫元年(472年)又改属湘州广兴郡曲江县。南齐(479年至502年)时,从曲江县分出地域,开始设置仁化县(县治在今仁化县境走马坪北20里的恩溪扶溪合流处),属湘州始兴郡。梁朝至唐垂拱三年(502年至687年),撤销仁化县,并入曲江县。陈属东衡州始兴郡。
  秦末汉初(公元207年前) 南越王赵佗在仁化北端筑城,为南越北端隘口,自汉至今均称为城口。
  南齐年间(479年至502年)始置仁化县,属湘州始兴郡。
  梁朝至唐垂拱三年(502年至687年) 撤消仁化县,并入曲江县。
  隋开皇九年(589年)平陈,仁化县属广州总管韶州曲江县,开皇十一年(591年)废韶州,属广州总管广州曲江县。仁寿元年(601年)属番州总管番州曲江县。大业三年(607年)属杨州南海郡曲江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仁化县属广州总管番州曲江县,不久属广州总管东衡州曲江县。贞观元年(627年)属岭南道韶州曲江县。垂拱四年(688年),从曲江县划出仁化、光宅、清化、潼阳四乡复置仁化县(县治改设走马坪),隶属岭南道韶州。天宝元年(742年)至至德三年(758年)一度改韶州称始兴郡。乾元元年(758年)复属韶州。
  垂拱四年(688年)从曲江划出仁化(约今城口、红山)、光宅(约今仁化镇、丹霞)、清化(约今长江、扶溪)、潼阳(约今董塘、石塘)等4乡,复置仁化县。县治在走马坪,隶韶州。
  五代十国(907年至960年)时,仁化县仍隶韶州,初属卢光稠管辖的地区。后梁乾化元年(911年)归南汉国。 北宋开宝五年(972年),仁化县并入乐昌县。至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再复置仁化县(县治又改设于当时的光宅乡,即现仁化县旧城,沿至今)。属广南东路韶州。
  元朝属江西省广东道韶州路。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改路称府,洪武二年(1369年)四月又撤销广东道,仁化县改属广东行省韶州府。洪武九年(1376年)改广东行省称广东布政司,仁化县属广东布政司韶州府。清属广东省韶州府。
  民国元年(1912年)裁韶州府,仁化县直属广东省。民国21年仁化隶广东省西北绥靖委员会。民国25年至38年仁化县属广东省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9年10月6日全县境解放。随即成立仁化县人民政府,属广东省北江专区。
  1952年仁化县属中南军政委员会广东省粤北行政区。
  1956年仁化县属广东省韶关专区。
  1958年11月7日,仁化县并入广东省韶关市,为市管辖的郊区。
  1961年1月17日仁化从韶关市划出,恢复县建制,属广东省韶关专区。
  1968年2月21日仁化县撤销县人民委员会,成立县革命委员会,隶广东省韶关地区革命委员会。
  1980年11月,恢复仁化县人民政府,属广东省韶关地区。
  1983年6月,韶关市与韶关地区合并,以市带县,仁化县属广东省韶关市辖,沿袭至今。
  2000年,仁化县辖9个镇:仁化镇、丹霞镇、长江镇、石塘镇、红山镇、扶溪镇、城口镇、闻韶镇、董塘镇。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63213人,其中:仁化镇 43826人、丹霞镇 6300人、闻韶镇 4439人、扶溪镇 10787人、长江镇 21110人、城口镇 8789人、红山镇 8017人、石塘镇 10761人、董塘镇 31469人、凡口铅锌矿虚拟镇 13932人、广东铝厂虚拟镇 2282人、七四五矿虚拟镇 1501人。
  2002年,仁化县辖9个镇(仁化 城口 长江 扶溪 董塘 石塘 闻韶 丹霞 红山),88个村委会、13个居委会。
  2004年5月29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4]40号)调整韶关市部分行政区划:将原曲江县的黄坑镇、周田镇、大桥镇划归仁化县管辖。调整前,仁化县面积1822平方千米,人口17万。
  截至2005年12月31日,仁化县辖12个镇(仁化、城口、长江、扶溪、董塘、石塘、闻韶、丹霞、红山、黄坑、大桥、周田)。
  2006年6月7日,广东省民政厅(粤民区[2006]28号)批准:撤销韶关市仁化县丹霞镇、仁化镇,设立丹霞街道办事处。
仁化山青水秀,风光迷人,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境内名胜古迹不胜枚举。2004年2月13日经联合国批准的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是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位居广东省四大名山之首。丹霞山以“奇、险、秀、古、广、幽”之特点赢得了“万古丹霞冠岭南”之美称,是世界地理学上“丹霞地貌”的命名地,被称为“中国红石公园”。
  全县拥有唐、宋、明、清历代不同风格的宝塔一十四座,有广东境内唯一的国家级唐代古塔『云龙寺塔』,有两座省级北宋古塔『澌溪寺塔』、『华林寺塔』,还有十一座明、清时代的古塔。如此众多的古塔完好保留在一个山区小县,不但在广东绝无仅有,在全国也是罕见的。“苏屠矗立云霞护,千年不废藏山阿,峥嵘古塔崇尊久,长与山灵共嵯峨。”是清代诗人鲁超,对仁化的古塔倍加钦赏而写下的咏塔诗篇。[3]
  此外,还有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石塘双峰寨,城口古秦城、地下洞群和锦江库区游江,红山森林自然保护区,红山温泉、城口温泉等旅游景点,每年慕名前来观光的游客达数百万人次,成为仁化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国家级唐代古塔『云龙寺塔』



PICT3990a.jpg
广州普通邮票研究会会长
广东佛山松风路松风八巷一号302宋健一邮编:528000电邮:fssjy001@163.com
13702906958

TOP

丹霞山,听名字就可以想象!一座绛红的奇山!去过!

TOP

没去过了!
以后要一哥带队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你出车!

TOP

我导游!

TOP

我出力没问题,麦会出钱就好了。
广州普通邮票研究会会长
广东佛山松风路松风八巷一号302宋健一邮编:528000电邮:fssjy001@163.com
13702906958

TOP

那地方早上空气好!

TOP

49.四会

四会市四会市位于广东省中部偏西,珠江三角洲西北边缘,西、北、绥三江下游。与清新县、三水区、广宁县和鼎湖区接壤。总面积1258平方千米。总人口42万人(2003年)。市人民政府驻东城街道,邮编:526200。代码:441284。区号:0758。拼音:Sihui Shi。
四会市位于广东省中部偏西,西、北、绥三江下游,粤西山区与珠三角平原的结合部,与佛山市三水区、清远市清新县和肇庆市鼎湖区、广宁县相邻。四会古为百越地,秦代始置四会县,属桂林郡。因县境为四水会流之地,故名“四会”,相沿至今。1993年撤县设市,辖14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市政府驻东城街道。全市总面积1163平方公里。四会市是“中国柑桔之乡”、“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和“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也是省规划建设的32个中等城市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县(市)之一、第二批农村小康达标县(市)、著名侨乡和珠三角经济区新兴的工业城市。



四会市四会资源丰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全市兼有平原、丘陵、山地;盛产稻谷、柑桔、木仁木面、会纸、塘鱼、生猪、肉鸭等,其中柑桔种植历史悠久,闻名海内外,2001年,四会沙糖桔被评为“中国名优果品”。矿产主要有石膏矿、高岭土、铁矿和石灰石,其中石膏储量和品位居广东第一位。
四会地形 四会市的地形似竖立的桑叶,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东西宽约30公里,南北长约45公里,北部和西部多为山地,约占总面积44.3%;中部多为丘陵与河谷盆地,约占总面积31.2%;南部和东部多为冲积平原,约占总面积24.5%。最高山峰是三桂山,海拔为888米。



四会山脉四会山脉 四会东南面隔大南山及北江与佛山三水市相邻,南面隔贞山与肇庆鼎湖区相接,西南隔黄牛山与肇庆高要市比邻,西北隔三桂山与肇庆广宁县接壤,北面及东北面隔羊角山和皇帝岭与清远市清新县交界。最高山峰是三桂山,海拔为888米。

贞山:贞山座落在四会城西2公里处,高648米。唐朝大历年间(公元766-776年),为祀烈女徐氏,曾称烈女山。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因文氏贞女升仙,德感民间,始易名贞山。北宋时,因避皇帝赵祯讳,必为真山。明朝复名贞山。山座南向北,冈献层叠,曲涧澄潭,翠色岚光,蔚然深秀。当雨过天晴,遍山青翠欲滴,景色迷人。明朝已赋予“贞山雨霁”雅称,列为吾邑八景之一。



江谷水库四会水文 四会市属于珠江三角洲范围为广东省侨乡之一。自古以来就是水资源充足,江河众多。其地名也就因四方之水交错汇流,故称“四会”。大小河流17条,均属西北水系。有绥江、龙江、漫水河、曲水河和何礼河,河流全长约434公里,其中市境河长149.6公里。区域内还有一个大型水库——江谷水库。

四会气候 四会市境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22.3 ℃,年总日照量 2225.4 小时,年总降雨量 1396.7 毫米。

四会自然资源 四会市区域内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盛产柑桔、塘鱼和会纸等,是全国著名的“柑桔之乡”、“玉器之乡”,中国民间古法造纸第一村。

矿产资源主要有燃料煤、黑色金属、贵金属和非金属共 12 类。蕴藏量较多的有铁矿、硫铁矿、石灰石、石膏和 高岭土等

四会特色奇观 广东省落差最大的瀑布位于四会北部。这里林海莽莽、山石嶙峋,瀑布从百多米高的崖顶深处狂奔而来。直往下飞泻,忽而形成千尺飞流,如白练悬空;忽而溅作满空雨花,如轻纱曼 。向着飞奔而下的瀑布,真是有“疑是银河落九天”之感觉。

秦 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秦始皇遣任嚣、屠雎略取岭南陆梁地,置桂林郡、南海郡、象郡。秦代始置四会县,属桂林郡。

汉 高祖四年(前203),赵佗据岭 南立南越国,四会县为其属地。

三国 吴黄武五年(前226),将县东南部(即今三水、鹤山、新会、江门、开平、台山、斗门等县市部分地区)划出置平夷县(后改为新夷县、新会郡)。

隋 开皇九年(589),废郡,撤销新招、乐成、化成3县并入四会县。大业三(607),复置南海郡。四会县与化蒙县同属于南海郡。

唐 五德五年(622),以四会、化蒙三县地置南绥州。并复置新招、化注(原称乐成)、化穆(原称化成)3县,同隶于州。龙朔元年(661),佛教禅宗六祖惠能来四会,在扶卢山(信大南山北麓)藏匿于猎人队伍15年。

北宋 熙宁六年(1073),四会割属端州(后改肇庆府)。

明 洪武八年,在县治东建分巡岭西道行署。永乐十五年冬,大雪。

民国九年 是年秋,取消县以下的都、铺行政区划制,改用区、乡(镇)建制。

1993年 11月25日,国务院批准中会撤县设市。市委、市政府及各机关、部门、团体于12月18日同时举行简朴的挂牌仪式。

四会市四会柑桔是传统特产,在明代已有种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称四会柑为"鱼冻柑"。四会柑在明代已被列为贡品。四会柑桔品种繁多,有贡柑、甜柑、行柑、乳柑、沙糖柑、年柑等20多个品种。这些品种共同的特点是皮薄、肉脆、汁多,甜如蜜。在柑桔当中,以贡柑、蜜桔味道最佳。此外,还有四会夏橙,也是不可多得的佳果。

全省山区工作会议后,四会市委、市政府根据会议精神,结合当地实际,重点发挥农业品牌岭南佳果"沙糖桔"的优势,在原产地黄田镇沙糖坑村建立"桔之源"示范基地,实施开发十万亩"柑桔走廊",集旅游、观光度假于一体。



四会市四会市传统土特产主要有柑桔、橄榄和塘鱼等,四会茶油鸡、濑粉、无笃石螺等美食远近闻名。近年来发挥四会地域优势,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使农业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四会银带瀑布

银带瀑布位于四会北部,是广东省落差最大的瀑布。这里林海莽莽、山石嶙峋,瀑布从百多米高的崖顶深处狂奔而来。直往下飞泻,忽而形成千尺飞流,如白练悬空;忽而溅作满空雨花,如轻纱曼 。向着飞奔而下的瀑布,真是有“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感觉”。瀑布下,如注的水流汇成一泓碧水,形成一个潭水晶莹清澈的天然泳池,夏日到此观瀑、游泳、浴足,均感遍体清凉,烦热顿消。

奇石河

奇石河风景区座落于中国柑桔之乡——四会市北部的威整镇,地处四会、广宁、清远三地交界处,占地8平方公里,距四会市区40公里,离清新矿温泉18公里,离肇庆市区约80公里。由广州出发全车程约2小时,可走广三高速、广清高速直达。



奇石河奇石河风景区是利用奇山、奇水、奇石等自然资源开发,集观光、休闲、娱乐、渡假、美食、购物为一体的多功能旅游区,以其独特的地形地貌、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美丽的民间传说而在旅游界中独树一帜。景区内风光旖旎,空气清新,山峦叠翠,潭澄水碧,石奇树异,巨石千姿百态,维妙维肖,刻在巨石上的名人诗词、书法,更增添了奇石河的文化内涵;令人心旷神怡的天然氧吧,为您的健康提供养生精华;蜿蜒恬静的通幽曲径,更会撩拨起人们寻幽探胜的稚兴;山泉汇流成的奇石河,天然活水泳池,等待着人们一洗烦心;如诗如画的小桥流水,漫山遍野的鸟语花香,令游人忘却都市烦嚣,卧龙潭、灵龟守潭、唐朝仙人罗隐足迹、罗隐潭、罗隐床、罗隐船,更增添了神话色彩,如入世外桃源。
四会市-乡镇区划     
东城街道 东城街道办事处于1994年设立,是四会市中心区的南大门。  

龙甫镇 龙甫镇地处绥江下游范围,四会市郊,地理位置优越,毗邻广州、肇庆,水陆交通十分方便,属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范围。龙甫镇是一九九四年建制的一个新镇。全镇总面积103平方公里,所辖十个村委会,总人口15136人。



四会市地豆镇 地豆镇是一个人口众多,可耕地面积广,农产品品种繁多的农业生产大镇。  

威整镇 威整镇位于四会市的最北部。全镇总人口16321人,总面积63平方公里。  

罗源镇 罗源镇与清新三坑接壤。

迳口镇 迳口镇位于四会市东北郊,是四会市古老乡镇之一。全镇总面积101平方公里,人口19600人。  

大沙镇 大沙镇地处西江、北江和绥江的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属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范围,是肇庆的东大门。全镇土地面积8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9013亩,人口28400人。  

石狗镇 石狗镇地处四会市西南部山区,由于历史和地理环境等原因,经济发展相对比较缓慢。  

黄田镇 黄田镇位于四会市的西北部,是山区镇和革命老区,又是四会柑桔主产区。全镇总人口14920人,总面积89.6平方公里,水田面积8900亩。

下茆镇 下茆镇位于四会的中西部,距市区10公里,四清公路贯穿而过,交通、通讯便利。全镇管辖总面积62.6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53025亩,耕地面积11585亩。  

江谷镇 江谷镇位于四会市的中部偏北,距市区19公里,省道四清公路贯穿全境,南北与下茅、地豆镇相连,东西和龙湾、江林镇接壤,是四会市沙糖桔最大的产区,曾在柑桔评比中,获得品味之最第一名、单株之最第一名、亩产之最第二名。



PICT3991a.jpg
广州普通邮票研究会会长
广东佛山松风路松风八巷一号302宋健一邮编:528000电邮:fssjy001@163.com
13702906958

TOP

这四会沙糖桔搞到聪聪垂头丧气!照我看!他买的是假的四会桔!别地的便宜!

TOP

好地方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正宗的是很大个的!现在外面看的都是小的!

TOP

50.丰顺
县名:丰顺县
  拼音:Feng Shun Xian。威妥玛拼音:Fungshun Hsien
  别称:岭东
  方言译名:Hongsoon
  邮编:514300 。代码:441423。区号:0753
  方言:客家话与潮州话
  行政隶属:广东省梅州市
  区政府所在地:汤坑镇
·县名来源:丰政都,潮州府海阳县光德乡丰政都,丰溪亦以为名。
  ·地方渊源: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在丰顺县境内设立了揭阳戍,西汉初改为揭阳县。东晋义熙九年 (413) 废揭阳县,并在今潮州境内设义安郡海阳县。唐朝开元年间,在潮阳郡海阳县境内保留有永宁乡(即丰政都)、光德乡(原属海阳县,明朝後归大埔县清远都)、崇义乡(原属海阳县,宋朝後归揭阳县蓝田都)。北宋宣和三年(1121),又于丰顺境内复设揭阳县,史称“复旧县治”,可见秦设揭阳戍确在丰顺境内。《读史方舆纪要》载:“揭阳故城,在县西北,揭岭之南。汉置县,以揭岭为名。”可知古揭阳戍在后来的揭阳的西北,据测,大约在丰顺马山乡一带。…至南宋绍兴年间,将揭阳县城迁于今揭阳榕城,从此直至清朝丰顺境内才再有县制。丰政都、清远都、蓝田都的地域,相当于现在的丰顺县。从秦设揭阳戍算起,丰顺县有行政建制的历史至今已超过2200年。现县域主要为清朝从潮州府各县析地而置。
  丰顺县北部大部分在1912年以前属潮州府,其中:
  1、源于潮州府海阳县丰政都(丰政都亦即丰顺县得名由来),今丰良镇、龙岗镇、黄金镇、径门镇、大龙华镇、潘田镇、留隍镇。
  2、源于潮州府大埔县清远都(即白芒社),今潭江镇、砂田镇、小胜镇。
  3、汤坑片在清乾隆三年(1738年)前原隶揭阳县(现为市),民国时属汕头。
  源于嘉应州的土地:
  丰顺建桥镇在清乾隆三年(1738年)前年隶属嘉应州(后改梅州)万安都,1988年以后属梅州市。梅县径义镇原属丰顺县,1950年代划属梅县。
  汤坑在丰顺是地势最平坦区域,人口最多,是丰顺之根基所在。丰政都(丰良镇、留隍镇)是丰顺次中心,在历史上曾经作为县城,主要是考虑其地势,易守难攻,但在现今发展经济的大前提下,已失去重新为中心的可能,应做好次中心为好。丰顺是原义安郡地理中心,但对义安郡知道的人并不多。
  丰顺县地除建桥镇与梅县径义镇外,原来全属潮州府。汤南、留隍主要为潮州人(或称福佬人)聚居地。
丰顺县始建于清乾隆三年(1738年)。乾隆二年(1737),两广总督鄂尔达巡视潮州府海阳县丰政都通判府(在今丰良镇)后,上表具奏户部,应请丰政一都,并割嘉应、大埔、揭阳各邻近田粮户口,于通判府城地方开设县治。乾隆三年,准析海阳丰政都一、二、三图,揭阳县蓝田都九图、十图,大埔县清远都白芒社和嘉应州程乡县万安都的径心、环清、建桥三堡等田粮户设置新县。钦定县名丰顺。县署驻丰政都汤田(今丰良镇)。
  “丰顺”之名,由来已久,据县志载:明崇祯初(1628年)已有丰顺营设置;又据丰良东关坳石刻:清顺治九年(1652年),里人吴六奇立的“金汤巩固”碑中的一方石印,有丰顺吴府四字。建县后,始属广东省巡抚、两广总督潮州府惠潮嘉兵备道。辛亥革命后,属广东省政府潮循道。民国廿五年(1936年)属广东省政府第五行政区督察专署(潮汕区)。解放后属兴梅专区专员公署,县治由丰良迁汤坑。丰顺是梅州辖区内唯一不曾由兴宁县管辖的一县,因此与民国时的兴梅区六县没有共同历史渊源。1953年属粤东行政公署。1956年属汕头专署。1958年撤销丰顺县,将全县8个公社中汤坑、八乡、丰良、潘田划入揭阳县,大龙华、留隍、黄金、潭江划入大埔县。1961年恢复原建制的丰顺县,县城仍驻汤坑镇,属汕头专区。1976年属梅县地区,今属梅州市。
  海阳县简述:海阳县是东晋废除古揭阳後所建,至民国初改名为潮安县。县城与府城向来同城,即今潮州市区。丰顺建县得丰政都一图(丰良镇/龙岗镇)、二图(留隍镇)、三图(黄金镇/大龙华镇)。虽然现在汤坑文化占据主流,但也非常有必要认识丰政都历史,只有这样才会根深叶茂。
  蓝田都简述:蓝田都始置于元朝。原海阳县于宋朝析置揭阳县,元朝则分揭阳县崇义乡置蓝田都。八图今丰顺八乡山、揭西大洋镇(乡),九图今丰顺埔寨、揭东龙尾、揭西五经富,十图今汤坑、汤南、汤西、东联、北斗。
丰顺县地处东经115° 30’ -116° 41' ,北纬23° 36' -24° 13' ,县中心位于北纬23度78分,东经116度18分。丰顺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山清水秀。县城年平均气温21.4°C ,年日照时数1938.8小时,全年无霜期322天。县城平均降雨量为1776.1毫米。县境属山区,山地、丘陵约占93%。韩江纵贯东境,地貌形态以高峻为主,总体是北高南低。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20余座。东临凤凰山,西踞鸿图嶂,韩山耸立。
  丰顺县位于位于广东省东部,梅州市南端,东毗潮州,南邻揭阳,西连五华、兴宁 ,北接梅县、大埔 。是梅州市和赣南、闽西地区通往潮汕沿海的必经之地。县城西距广州475公里,北距梅州111公里,南距汕头70公里,距揭阳海关31公里。全县水陆交通便利,客货运输快捷,广梅汕铁路 、梅汕高速公路和国道206线贯通南北,县城南端有火车货运站 、客运站。距丰顺最近的机场为揭阳国际机场(距丰顺44公里)。省道1940线、1935线及韩江水流横贯东西。县内实现村村通公路,县城到各镇道路全部实现水泥硬底化。全县总面积2710平方公里,总人口680394人(2007年末)。2007年完成国民生产总值40.14亿元。电声、资源型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是该县特色产业。
全县辖16个镇和1个国营农场,263个村民委员会和14个居民委员会。县城设在汤坑镇。
  汤坑镇,汤坑镇位于县境中南部,是连结梅州、汕头市的交通枢纽,上距梅州市75公里,下离汕头市65公里。是全县的政府、经济、文化中心,是梅州市对外开放的一个窗口。全镇总面积233.23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15平方公里。下辖9个社区居委和32个村委会。释迦岽海拔1285米,释迦岽山区有由丰顺与珠海市合作建设的风力发电站。汤坑镇旧城原为潮州话流行区,富坑管理区有名为“学老陂”的自然村。下村管理区正在筹建东联产业转移工业园,专门针对汕头市、中山市的部分工业转移;该工业园区位于市区往龙归瀑布景区的途中,有景区公交可达。
  汤南镇,汤南镇位于梅州市最南端。是梅州市的“南大门”,距县城5公里,揭阳市25公里。全镇总面积52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1.5万亩,水田0.85万亩,旱地0.65万亩,人均耕地面积0.34亩。汤南镇行政辖8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总人口44478人。汤南镇为纯福老镇,全镇居民均通用潮州话,汤南镇是丰顺三汤片的重要组成部分。丰顺县第一个工业园区,就建在汤南镇新埔管理区(位于汤南镇北部与汤坑镇交界处),俗称汤南工业园,也是唯一直接以县名命名的工业园。
  汤西镇,汤西镇地处县城西邻,总面积182.6平方公里,有12个村委会,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53899人。全镇耕地面积24388.7亩,其中水田20788.7亩,旱地3600亩,人均耕地0.47亩,山地面积23万亩,是丰顺县的人口、农业大镇。
  埔寨镇,埔寨镇位于丰顺县南端,距县城 13 千米 ,东南面与揭东县的龙尾镇、玉湖镇相邻,西与揭西县的五经富镇、大洋镇及本县的八乡镇接壤,北与本县的汤南镇、汤西镇交界。总面积 95.38 平方公里。辖埔南、埔北、塔下、茅园、万安、横坑、学枫、采芝、埔西9 个村委会和1 个居委会,46 个村民小组。2002年以来,在埔寨镇北部规划建设了“黄埔产业园”,在丰顺县第二个工业园。
  埔寨农场 数据未计入。
  北斗镇,北斗镇位于县境西南部,地处206国道,广梅汕铁路,梅汕高速公路边沿,离县城9公里,全镇有8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14702人。梅汕高速于北斗镇有出口处及服务站。韩山是榕江、韩江两大水系分水岭。
  留隍镇,留隍镇地处县境东南部,韩江中下游西岸,毗邻潮州市,县内与 5个镇接壤,总面积 161.07 平方公里。留隍镇在春秋战国属百越地,又名万江市。汉时,隶属南海郡揭阳县,宋朝绍兴10年县城曾设此处,后才迁揭阳玉窖村。凤凰山脉最高峰凤鸟髻(凤凰大髻)位于东留与潮安交界处,海拔1498米,为粤东地区第二高峰。
  丰良镇,丰良镇是县中心镇、丰顺老县城,经济较好 位于县境西北部。总面积250多平方公里,共辖有22个村,514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13406户,共6.15万人,现有耕地总面积1.95万亩,山地面积32万亩。丰良布心、小椹为著名老区,布心村是太平天国领导人洪秀全祖籍地。丰良镇已经在建“丰良中心工业园”,是丰顺县继东联产业转移园之后在建的第四个工业园。
  潘田镇,潘田镇位于县境正中部,与县城相距28公里,平均海拔426米,总面积146.04平方公里。近代革命时期有不少惠州人因避战来此定居。
  黄金镇,黄金镇位于县境东北部,总面积158.42平方公里,全镇23个村委会,1个中心社区,7158户,36386人。该镇东界留隍镇,西邻龙岗镇,北接小胜、径门、大龙华镇。山地面积20.9万亩,耕地面积1.9万亩。镇政府设在黄金圩。黄金镇拟建丰顺岭东空港。
  潭江镇,潭江镇地处县境东北部,韩江中游。东与饶平县新塘镇接壤,东南与潮安县凤凰镇毗邻,北与大埔县高陂、桃源镇相连,既是梅州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又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该镇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上百年的古镇,水陆交通方便,是丰顺县北部山区经济、文化重镇,并是连接该县东留、砂田、小胜等镇及大埔县邻镇的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总面积271平方公里。凤凰山脉第二高山鸡公髻,位于潭江与潮安县交界处,海拔1409米。潭江镇为著名的陶瓷名镇,陶瓷生产基地集中在大胜溪流域。大胜溪流域有潮语乡村,今已多改用客家话。
  建桥镇,建桥镇位于县境西北部,东接丰良镇,南连北斗镇,西邻兴宁市、五华县,北与梅县径义镇毗邻,与县城汤坑镇相距 37 公里,与梅州市相距 51 公里,总面积 94.1 平方公里。辖环西、环中、郑屋,岗围、环东、三社、建安,建桥、新和、三和共 10 个行政村,共设 286 个村民小组,有 5672 户 28160 人。是丰顺县唯一析自嘉应州的镇。
  龙岗镇,龙岗镇位于县境中北部,全镇人口1.9万人,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梅州地区唯一不属梅县,又与梅江区接界的镇。马图是著名的老区。
  小胜镇,小胜镇是革命前辈李坚真同志出生的地方,位于丰顺县东北部,与梅州市相距64公里,与县城相距68公里。与潭江、砂田、径门、黄金、留隍等镇接壤。总面积73.5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7229亩,其中水田6537亩,旱地742亩,山地98433亩。
  砂田镇,砂田镇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汤坑 86 公里 。东邻潭江镇、大埔县洲瑞镇,西接径门镇,南连小胜镇,北与大埔银江镇接壤。总面积146.25 平方公里。
  大龙华镇,大龙华镇在县境中北部,北邻梅县西阳、白宫,面积32平方公里,人口总数为10136人。径门镇数据未计入。铜鼓嶂是粤东最高峰,海拔1559.5米,属于揭岭山脉(莲花山脉),比粤赣界山项山甑(海拔1529.5米)高出30米,且非界山,全山均在丰顺县境内。
  八乡山镇,八乡位于丰顺县西南边陲,地处丰顺、五华、揭西三县交界处的莲花山脉中段,总面积75平方公里,下辖8个村民委员会,既是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起全省有名的革命老区,也就是集山、边、穷于一身的高寒偏僻山区。鸿图嶂在下八乡与五华县交界处,海拔1277米,属于揭岭山脉(莲花山脉。全镇均为八乡山区,八乡山属于揭岭山脉大北山区东北段,是榕江南河源头之一。八乡山解放前是东江苏维埃革命政府的行政中心,管理整个粤东地区(含东江流域的惠阳、东莞、宝安等)的革命运动。
丰顺县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县内主要自然资源有:
  (1)水力资源: 丰顺县河流分属韩江及榕江两大水系,河川径流主要受降水补给。该县降水量多,相对湿度大,蒸发量较少,形成地表水资源丰富。根据有关部门的测算,全县多年平均径流量27.356亿立方米(不包括韩江过境水量),单位面积产水量101.7万立方米/平方公里,耕地亩均水量为9326立方米,人均水量为5049立方米,均大于全国、广东省及梅州市的平均水平。 丰顺县水能资源也较丰富,全县水能资源理论蕴藏为20.57万千瓦,其中可开发装机容量12万千瓦,平均每平方公里为40千瓦,人均拥有量0.2千瓦,均高于广东省的平均水平(分别为30.2千瓦/平方公里和0.10千瓦/人)。
  (2)地热资源: 丰顺县是广东省地热资源较为丰富的县份之一,素有“九汤(tng)十八礤(dzua)”之称。全县共有水热活动区16处,地下温泉储量大,水温高、水质好、流量大、药用疗效高,自然出露点多,除应用于地热发电与水产养殖外,富含氡元素的温泉还广泛用于旅游、疗养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开发和利用价值,全国第一座地热试验电站就建在县城南端,1993年还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温泉旅游度假区。
  (3)矿产资源: 丰顺县地下矿产资源品种较多,主要有:磁铁矿、赤铁矿、黄铁矿、钨矿、铅锌矿、锡矿、辉钼矿、铜矿、伴生金、银、砂金、叶腊石,高岭土、陶瓷土、钾长石、石英石及稀土等矿产;还有遍布全县的花岗岩,种类达20多种,其中黑色辉绿岩和翡翠红花岗岩藏量可观,是具有极大开采价值的高级建筑装饰材料。
戏剧:丰顺县旧时有外江戏班(岭剧)、潮州班(潮剧)。潮乐、汉乐至今仍为城乡居民所喜爱。此外还有铁枝木偶戏,如汤坑的冯大保曾是著名的铁枝木偶戏艺人。烛影戏(又叫竹影戏,即潮州皮影,丰顺县龙溪乡陈勇)、圆身戏(即 持著木偶戏),在丰顺也曾有传人。旧时,这些传统戏剧,在丰顺使用所谓“戏间(工)白话”演唱,口音基本上属客家话。汤坑大锣鼓,在梅州也有人称之为丰顺大锣鼓。汤坑铜盘村每逢较大节日,就有三角戏演出,其实就是踩高跷和秧歌舞,流传至今,不曾荒废。
  烧龙:丰顺埔寨烧火龙,目前已经列为国家级的地方传统民间艺术。除了龙舞,舞狮也有传承汤南民间有原始的跳火堆舞,代代相传。黄金镇的元宵灯会,阵势浩大,是丰顺著名的庙会艺术,庙会汇集各地、各乡艺术表演。
  民歌:客家山歌是梅县等地客家人所最喜爱的民间艺术。丰顺汤西织苴歌,目前已列为省级的地方传统民间艺术。八乡山一带亦盛行客家采茶戏、舞竹马戏、花朝戏。



PICT3992a.jpg
广州普通邮票研究会会长
广东佛山松风路松风八巷一号302宋健一邮编:528000电邮:fssjy001@163.com
13702906958

TOP

革命老区!不知多区票否!

TOP

货实价实的温泉应该不少哦!

TOP

好像经过了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烧龙好玩.
514599广东兴宁市海关北巷20号 练恺东
支付宝:lkd0010@tom.com 手机/微信:135 908 069 51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