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俺继续进来向各位学习。
戳比票复杂多了——个人觉得。
卢长春:第698号会员联系地址:江苏徐州西苑小区艺君花园2号楼3单元302室.卢长春邮政编码:221006联系电话:13151238601大清邮政与集邮网:www.daqingpost.com电子邮箱:lccdaqingpost@126.comQQ号:391781465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卢长春在2009-1-13 23:44:06的发言:
俺继续进来向各位学习。
戳比票复杂多了——个人觉得。

那是因为你没深入!正好相反!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9-1-13 23:45:31的发言:

那是因为你没深入!正好相反!

学了那么久,还是一头雾水。还得继续学。

卢长春:第698号会员联系地址:江苏徐州西苑小区艺君花园2号楼3单元302室.卢长春邮政编码:221006联系电话:13151238601大清邮政与集邮网:www.daqingpost.com电子邮箱:lccdaqingpost@126.comQQ号:391781465

TOP

到2009年1月13日为止(有些还在继续),在《华邮网》“清代邮戳”专栏上发表的、人气超过千人、回贴超过百人(或近百人)的“热贴”有以下几个:

   贴        名                                                                          作者、初发日期    回贴/人气  终期 发贴者

首年汉英小圆戳

石叻侯080615 

135 / 2055

08-8-17  

需要几枚蟠龙小圆戳,希望大家支持

怀旧人080727

111 / 1243

08-8-19  

中英文日戳(草稿)征求邮友意见(评为精华)

jrshi  080817

118 / 1394

08-8-25 

也来个漂亮戳

yuefour 080821

90 / 1032 

08-8-26  

英中文椭圆戳的最早使用日期   (评为精华)

liyunxia080626

130 / 1788

08-8-29  

那为高手可否认出这是哪的戳?

老邮迷080826

89 / 1090 

08-9-9   

读严先生大作《汉英半切圆形日戳》有感

jrshi  080909

114 / 1120

08-9-24  

请帮看这个

自留地080910

118 / 1082

08-10-3  

请问这个宝贝值多少?

老邮迷080930

160 / 1339

08-10-2  

罕见的顺德甘竹中英文小圆戳

麦国培080701

62 /
1003  

08-11-6  

科学理解中国邮戳的发展与演变,与麦会长商榷

jrshi  090101

162 / 1367

09-1-13  


从以上资料分析,关注汉英小圆戳的邮友特多,讨论也最热烈。以上热贴说明:

大家都喜欢“漂亮戳”,更关注“首年汉英小圆戳”,其中“蟠龙小圆戳”又是重点,更关心“这个宝贝值多少”,当然也不放过“罕见的顺德甘竹国英文小圆戳”,都希望有像麦会长这样的邮戳高手“请帮看这个”、“认出这是哪的戳”,此外,对“英中文椭圆戳”的研究也很关心。所有热贴,都得到了麦会长与卢版主的关注、指点,让大家获得了不少收获,这里应该谢谢他们。对于老朽的废话、大话(发了三贴),众邮友也表示出了一定关注与支持,这里也应该谢谢大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4 7:22:17编辑过]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9-1-13 23:45:31的发言:

那是因为你没深入!正好相反!

同意麦会长高见,因为戳再复杂,可以分类,并有内在联系或言存在进化、发展规律。

TOP

多些讨论确实是好事。起码增加了大家的认识和了解。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刚进来

没有看全部,文字太多的就略过去了.漫话几句:
腰框式干支戳前面应是双线或单线干支小圆戳.另有全汉文大清邮政局戳.
在著文时确实存在"小圆戳"正确的写法,有时写"汉英双格戳"或"汉英双格小圆戳"等.
中英或汉英也有困惑,经细忖用"中"字并不科学,"中"代表中国,中国有几十个民族,有无数少数民族文字,能统称中文吗?用"汉"字代表就十分妥贴,现在我国统一用的即是汉文.
半切戳和不宜用"碑形戳"等等的说法俺不懂,碑不一定就是墓碑!?

TOP

各位继续,俺跟着继续学习。
卢长春:第698号会员联系地址:江苏徐州西苑小区艺君花园2号楼3单元302室.卢长春邮政编码:221006联系电话:13151238601大清邮政与集邮网:www.daqingpost.com电子邮箱:lccdaqingpost@126.comQQ号:391781465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郑挥在2009-1-16 11:28:34的发言:
没有看全部,文字太多的就略过去了.漫话几句:
腰框式干支戳前面应是双线或单线干支小圆戳.另有全汉文大清邮政局戳.
在著文时确实存在"小圆戳"正确的写法,有时写"汉英双格戳"或"汉英双格小圆戳"等.
中英或汉英也有困惑,经细忖用"中"字并不科学,"中"代表中国,中国有几十个民族,有无数少数民族文字,能统称中文吗?用"汉"字代表就十分妥贴,现在我国统一用的即是汉文.
半切戳和不宜用"碑形戳"等等的说法俺不懂,碑不一定就是墓碑!?

 

      同意郑先生的发言,我觉得叫“汉英二格式小圆日戳”比较合适,此名字可与所有邮戳区分——与三格式小圆日戳、腰框式小圆日戳、大圆日戳、所有无日期信息的非日戳区分开来。其中既有所用文字信息(汉英)、也有戳型信息(二格式、小圆),以此为标准来规范其它邮戳的名字,可以科学地分析邮戳的进化和发展——如:从大圆到小圆(戳径又有不同),从全英文至英汉文、又至汉英文、又至全汉文、又至英汉或汉英文(直至新中国),小圆的线与圆中的横线又有实线与点线之分——中国邮戳的确存在一个进化与发展过程。

TOP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一生能够专研一两门学问到精益求精的程度,就心满意足很快乐了;另一种人一生要创造一种学问让所有的人都服从于他,划定框框,向他学习!这种人最讨厌,有时可以吓唬青年人.著书立说是好事能推进事业的发展,但不是永恒的真理.过去和将来都要讲科学的发展.举办所谓的最最高级学习班,自以为请来的都是世界级的"大师",其实所讲的内容划的框框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TOP

支持郑老观点!
永远华邮小学生。名,戳。

TOP

俺始终在关注学习中.好的资料

山东聊城东昌府区道口铺西聊城发电厂252033  孙国刚
花落谁家无觅处  双手合十不为佛
19111010ssyh@sina.com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名戳在2009-1-17 14:14:42的发言:
支持郑老观点!

说真话实话的都支持!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9-1-18 22:07:38的发言:

说真话实话的都支持!

QUOTE:
  
      170楼、171楼、173楼上三位先生的话,好像与邮戳问题的学术讨论和商榷无关,而且有些不伦不类、不阴不阳、叫人费猜。为什么不把话说得明白些?——如果把学术上的不同意见,说成“要创造一种学问让所有的人都服从于他,划定框框,向他学习!”,还有“这种人最讨厌”。这哪像在讨论问题?真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网络世界,什么人都有”——而此情况,竟然出现在“华邮网”,遗憾!
      
      话不投机,可以不说、少说,但请不要先歪曲、再漫骂
                                                                                ——顽石、钝剑、自为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9 23:41:39编辑过]

TOP

 

百年邮戳扫描                      王晋枫

清代海关兼办邮政是我国现代邮政之发端。存世最早的邮戳是1872年邮资已付戳,戳为英文CUSTOM HOUSE(海关)/ PAID(邮资已付)SHANGHAI(上海)(图1)。其式样为单线双圈椭圆形。1875年海关邮政以收发文件日戳代邮政戳使用,戳为英文(CUSTOMS /SHANGHAI)(图2),此戳只有盖在邮件上,才具有邮政意义。重庆海关日戳为双圈,外边文武边,椭圆形,戳文为CUSTOMS/CHUNGKING(重庆)(图2-2)。燕湖关为大弧椭圆形,英汉文CUSTOM HOUSE/芜湖关/WUHU(图3)。

1897年开办国家邮政局,因在日本订制的大圆日戳未能按期交货,暂以八卦邮戳应用(图4),此戳无地名,不表示收件日期,与海关日戳并用。八卦戳为卦爻形式,配借在30个海关地使用。同年5月开始使用日本制做的英汉大圆戳,双圈、内圈双格,外径36mm,内径26mm,地名、日期为英汉文字,纪年为帝元,月日为阴历,(图5)此戳为统一制式邮政日戳直径最大的。1899年5月统一改用汉、英文地名日戳,分局城镇代办所普遍使用木刻地名戳,1899年始多用碑形,故名"碑形戳"。因各地自行刻用,尺寸、规格不统一,林林总总,蔚为大观。多为无日期(图5-1),少数留有空格手添日期(图5-2)。

1897年开始使用的还有英文椭圆形帝国邮局日戳,上部列"IMPERIAL POST OFFICE"(帝国邮局),下列邮局地名(3-2)。1903年至1904年在山东膠州德国租界地及相邻14地使用过日月戳,此戳形制特别,上部刻地名,下部刻邮政局,纪年时刻双行连排,左右分别画上日月形象(图7),为什么在邮戳上有"日"、"月"图案,是清代诸戳中议论最多、饶有兴趣的话题。

干支日戳从1904年(甲辰)启用,至1911年(辛亥)废止,因纪年使用干支,以天干地支相配为年、日期采用阴历、月份有正(1月)、腊(11月)、冬(12月)、并每4年有闰月,日期十日以前加"初"字,二十日以廿表示,三十日以卅表示,地、各局全为汉字,是我国邮戳中极具民粹 特色戳(图8),西藏干支戳使用英汉藏三种文字地名戳(图9),山东使用小圆日戳。
  民国时期,袁世凯篡位称帝,共83天,在各地揭竿而起的讨逆大军压力下暴卒,邮戳上留下洪宪元年邮戳(图25)。

辛亥革命后,清朝覆灭,国体改为共和,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南京大总统,建立中华民国。邮戳改以民国纪年。日戳仍为圆形,有腰框式和三格式。三格式其边线和内框不同有单圆单线三格式;(2)单圆内点线三格式;(3)汉英点线圆、点线格三格式;(4)英汉点线圆,内点线格三格式;(5)英汉单线圆,单线格三格式(图10)等多种形式,也出现了邮资已付戳(图12),临时戳(图13),火车邮戳,军事邮戳(图14)和储金日戳,这些戳是由于邮政局担负更多种类的邮务而出现的。

土地革命和解放战争时期,出现许多革命根据地,由于战争期间物资缺乏,出现了木、锌、胶质戳,有些手添日期。残酷的战争使邮戳很少保存下来,戳样收集也很困难。散见在邮刊上的只有少数戳样,至今尚无土地革命、解放战争邮戳面世,形成邮戳史上的空白区。《中国集邮百科全书》已有初步框架,细目有待补充。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成立。军事推进仍向南方地区,人民政府接管了旧中华邮局,沿用中华邮政日戳,包括东北地区使用的梳式戳,改戳面纪元为公元纪年,这是第一次变更。1950年4月,统一为单元三格圆形戳(图16),1951年邮政总局规定戳面文字为汉字、废止英文日戳。

第二次变更为1957年全国统一改用腰框式邮戳,戳式为单线圆双月牙,中间 为腰框形,戳直径为25mm,少数民族地区加刻少数民族文字、直径为30mm(图16)。

第三次变更为1985年7月,原邮电部颁发《邮电日戳印模规格标准与使用管理规定》规定日戳为三大类十 种。三大类:普通日戳、邮资已付日戳(图22),特种日戳。普通日戳式样、规格不变,下半环刻当地邮局的邮政编码(图21)。特种日戳为风景日戳,直径32mm,模嵌日戳(图23),是邮电学校练习盖戳使用的。

第四次变更自1995年8月始,普通日戳由原来的5个部位简化为了3个部位,取消上下月示和字钉槽线和邮政编码,改标地名,风景日戳尺寸改为30mm,火车邮戳上部列火车起止站,下列派押局名(图24)。

以上只是万年邮戳的一个主线条,我国地区广大,各个历史时期虽然邮局对邮戳有规定,但有众多地不规范邮戳、异式邮戳出现,使邮戳爱好者乐此不疲的去搜录寻、去研究,补充邮政史料。




    以上全文转录了王晋枫先生的大作(附图略,原文见小毛先生的百年邮戳扫描 好资料 大家一起学习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20 4:58:21 )——一篇探讨“中国邮戳进化(或发展)史”的好文章,值得大家学习!此文的发表,说明关注“中国邮戳进化(或发展)史”的大有人在——希望具不同学术观点的不要“讨厌”。“讨厌”不利于学术讨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0 7:41:34编辑过]

TOP

啊呀!

啊哟我成了什么"鸟"了,而且抵污了华邮网!到底谁在骂人哪!在华邮网咱好像没有做什么坏事吧!

 

TOP

     再贴: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一生能够专研一两门学问到精益求精的程度,就心满意足很快乐了;另一种人一生要创造一种学问让所有的人都服从于他,划定框框,向他学习!这种人最讨厌,有时可以吓唬青年人.著书立说是好事能推进事业的发展,但不是永恒的真理.过去和将来都要讲科学的发展.举办所谓的最最高级学习班,自以为请来的都是世界级的"大师",其实所讲的内容划的框框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不知戳痛了谁.

TOP


再贴:没有看全部,文字太多的就略过去了.漫话几句:
腰框式干支戳前面应是双线或单线干支小圆戳.另有全汉文大清邮政局戳.
在著文时确实存在"小圆戳"正确的写法,有时写"汉英双格戳"或"汉英双格小圆戳"等.
中英或汉英也有困惑,经细忖用"中"字并不科学,"中"代表中国,中国有几十个民族,有无数少数民族文字,能统称中文吗?用"汉"字代表就十分妥贴,现在我国统一用的即是汉文.
半切戳和不宜用"碑形戳"等等的说法俺不懂,碑不一定就是墓碑!?

TOP

单圈双圈甲辰干支戳

应该早于腰框式干支戳

du4RrBNy.jpg
0SgedREo.jpg

TOP

还是郑老比较实惠。向郑老致敬!
王 骏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