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中山倒”传奇》葛建亚序 [打印本页]

作者: 王建平    时间: 2012-5-30 19:09     标题: 《“中山倒”传奇》葛建亚序

《“中山倒”传奇??丰国需珍邮故事选》序
葛建亚



这是一部以集邮为题材、以故事形式创作的通俗文学作品选集。作者丰国需先生是“中国故事之乡”??杭州市余杭区的一位杰出的民间文艺家。长期以来,他热衷于民间文艺和新故事创作,硕果累累,获奖百篇,包括问鼎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

在丰国需先生的文艺创作中,集邮故事所占比重并不大,但对他来说却有着特殊的意义。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喜欢集邮的丰国需先生在有过几年写邮文、编邮刊的经历之后,“顺风顺水”地创作了题为《一枚邮票》的故事,参加杭州市故事赛讲会获奖并在江苏人民出版社《垦春泥》杂志发表,这是他的故事创作屡屡受挫后的一次“峰回路转”。他从中发现了自已的优势:懂集邮,这在“故事界”不多;懂故事,这在“集邮界”少有。从此,更多有关邮票的故事、集邮的人和事,成了他编写故事的素材;而创作集邮故事,成为他“圆作家梦”的一个“突破口”。随着创作视野的扩大、内容的丰富和题材的多样化,丰国需先生的故事创作渐入佳境,一发而不可收。他的作品选集被列入“最受农民喜爱的故事家丛书”,先后推出五个印次,印数达32600本 。他还办起了国内第一家故事专业网站??“故事派对网”,在国内故事界掀起了一股网络热。王建平先生正是通过“故事派对网”结识和了解了丰国需先生,从而建议他将创作的集邮故事选编出版。

这本《丰国需珍邮故事选》,收入了作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创作的10篇集邮故事。我未写过故事,但感觉书中的故事似乎有三个特点:一是“故事核”大多与珍邮有关。作者在创作中尽可能尊重珍邮的实际发行背景,对大龙阔边邮票、红印花加盖小字当一元邮票、孙中山肖像倒印票、全国山河一片红等珍邮本身的信息,不轻易“戏说”和臆造,这有利于体现作品的“邮味”,从而有助于“寓教于乐”, 普及集邮知识;二是大多围绕珍邮发生的事件过程,通过虚构和合理想象基础上的描述,体现了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同时在贬恶扬善中体现作品的思想倾向和道德评判,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也能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三是采用适于口头传播的叙述性语言,既通俗流畅,又幽默风趣,富于动性和艺术感染力。

从这本《丰国需珍邮故事选》,我联想到集邮文艺创作的话题。文学和艺术,是人们对生活的提炼、升华和表达。邮票诞生一个半世纪以来,集邮逐步发展成为一项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世界性文化活动。在我国、尤其改革开放以来,集邮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集邮文化的繁荣,在集邮文艺创作上也有所反映。其中,我印象较深的有:1984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电影《邮缘》,以及此后拍摄的续集《女局长和她的男朋友》;著名导演张子恩执导的四十集电视连续剧《大龙邮票》;浙江集邮家林衡夫先生创作的小说《珍邮溅血记》、《赝品大龙》、《珍邮传人之谜》等;陕西集邮家李毅民先生采写的国内多名集邮家的纪实性传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全国集邮联为倡导开展群众性集邮文艺创作活动,举办了首届中国集邮文艺节,共征集到包括集邮书法、摄影、漫画、歌曲、诗歌、散文、小品等7类 1193件集邮文艺作品,经评审后,当年10月在杭州举行了隆重的颁奖典礼。可见,集邮文艺创作与我国群众性的集邮活动如影随行。

尽管首届中国集邮文艺节未将集邮故事列入征集和评审范围,但在集邮文艺创作中,集邮故事却是一个不应该忽视的存在。一方面,故事是一种通俗文学形式,历来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故事是写“事”的,不必像小说那样有大段的对话和过多的心理活动描写,而要注重情节的演绎和推进。故事较之其他文学形式,不仅更便于阅读和传播,也有利于扩大创作的参与面;另一方面,集邮中的故事资源相当丰富,不仅集邮史和邮票史上故事多,许多集邮家甚至普通邮迷都能说出自己的集邮故事。而作为文学创作,则不限于写“真事”,而是可以虚构的,但要能反映艺术和生活的真实。总之,通过集邮故事,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和口耳相传中,感知邮票和集邮的魅力,触摸集邮文化的脉搏,这对于集邮文化的传播和繁荣是有意义和裨益的。在这方面,丰国需先生的创作实践和成果值得关注和借鉴。

丰国需先生由写集邮故事而步入故事创作的佳境,“功成名就”之后他又“重返邮坛”,并且表示要“在集邮上捣鼓点动静出来”。我与丰国需先生未见过面,但我有预感:在推动我国集邮文化进一步普及和繁荣的进程中,他一定会有新的、令人刮目相待的作为。当然,离不开更多、更精采的集邮故事的创作和传播。

作者: 周升渊1    时间: 2012-5-30 19:15

请多写一点如何辫假和邮政历史之书为佳,.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p1878.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