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酷爱集邮的魔术大师—华特生
[打印本页]
作者:
集邮集邮
时间:
2013-12-13 15:37
标题:
酷爱集邮的魔术大师—华特生
华特生(1913-1985),原名庞树灿,字荫庭,张家港塘桥人。著名的魔术演员、我国“闪电派”魔术创始人。他的演出风格独特,表演以快见称,曾于12分钟内连演15套节目。并擅长魔术玩具、智力玩具和巨型魔术设计,创作节目,研制道具,造型结构别致、机关精密微妙。曾于演出前后将两套魔术道具陈列在戏院内,由观众参观检查,如能看出机关者赠戏票500张,竟连续两年无人识破,一时传为佳话。其艺术特点被总结为“迅雷闪电,瞬息变幻;回味隽永,悬念深长”。生平创作节目,不可胜数,尤以十大奇遁、十大腾来著称,演出遍及国内23个省、市。1959年,他的演出曾在北京电视台播出,为中国魔术首登电视台演出。华特生曾任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上海分会理事、江西省文联理事、江西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江西省政协第二届委员等职。1972年退休后,定居上海市徐汇区,被选为徐汇区第三、五、六届政协委员。1985年病故。
华特生以魔术大师名世,但并不为人熟知的,是他爱好广泛、生活情趣高雅。喜爱体育,曾获常熟县田径运动会200米及400米短跑冠军;摄影,曾办常熟摩登虞新照相馆;烹饪,曾办常熟津津酒家;医药,曾办常熟标准药房;广播,曾办过常熟民声广播电台;饲养鸣虫,在他故世后两年的1987年,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了他和大公子庞秉璋合著的《家养鸣虫》一书,介绍了金铃子、叫哥哥、蟋蟀等十余种家养鸣虫。此外还爱好理化、科学实验、玩具制作、音乐等等。可以看得出,他也是个精力特别充沛、特别爱好生活的才子。他在魔术表演上的博采众长,着意创新,与他广博的借鉴各项爱好不无关系,他自己曾说过:“兴趣,是攀登成功之巅的向导;爱好,是打开智慧宫门的钥匙”。“艺术不能脱离生活,生活可以提炼艺术;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要丰富人民的生活”。
在他的诸多爱好中,有几种爱好是从少年直至老年,其中即包括有着“王者之好”美誉的集邮。
华特生早年即热衷集邮,与中国集邮届知名人士周今觉、陈复祥、张包子俊等友善。周今觉(1878—1949),安徽至德人,著名集邮家、邮学家、中国最早的国际邮展证判员、评审员。1925年在上海创立中华邮票会,任会长,出资并主持编辑出版会刊《邮乘》。1926年10月,《邮乘》作为美国纽约万国邮展竞赛级展品,获铜奖,这是中国在国际邮坛上第一次获得的荣誉。1931年2月12日,英国皇家集邮学会授其会士称号。其收藏包括用2500两纹银购得的红印花小1元四方连等珍品、孤品,因他拥有众多华邮珍品,又具精湛邮识,被尊为中国“邮王”。陈复祥(1902—1970),江苏苏州人,著名集邮家、邮学家。上世纪20年代初,在上海开办中华邮票公司(一名中华邮票社),1936年发起成立中国第一个邮商界团体——中国邮商公会,并任主席。对中国早期邮票、商埠邮票及相关邮戳、实寄封等的收集和研究都有相当成绩。对于“新疆木戳手盖航空”等珍贵邮票的真伪,有丰富的鉴别经验。编著有《中国及商埠邮票罗门氏专门目录》(英文版,1941),《中国邮戳志(卷二)》等,邮集《大龙和小龙邮票上的邮戳》曾参加1957年莫斯科国际邮展,获银奖。张包子俊(1902—1994),安徽歙县人,集邮家、集邮活动家、邮商。1925年冬,在杭州发起筹组新光邮票研究会,先后任该会副会长、会长、主席理事。1982年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成立后,连任副会长。其组编的《“文革”邮资封片》邮集,在1983年中华全国邮展中获荣誉奖。1990年主持编辑出版《新光邮刊荟萃》。当时才一二十岁的华特生能和集邮届如此多的重量级人物交往,一方面是由于他不凡的社会交往能力,同时也能看出他当时已经具有相当的邮识、邮藏了。
华特生做事,喜好成立社团,经营实体,此举既能更好团结同道,也能获得经营上的收益。用我们今天的话说,是个典型的创业型人才。在兴趣的培养和发展上,如前所述,他先后创办了多个社团和实体,集邮也不例外。1932年,时年19岁的华特生在常熟东河街52号开办绿洲邮票社(会)。1936年,华特生创办了《青春邮语》集邮杂志,是年12月出创刊号,这时绿洲邮票社(会)已迁至上海小西门尚文路松雪坊七号。华特生以“生”为名写了创刊词:
我们几人,都是欢喜搜集中外旧邮的同道,所以常在一起研究,收藏的邮票故而也一天多一天,重复的邮票也就不少了,留着似乎没有趣味,故而在廿一年,创设了一个绿洲邮票社,专门和邮友交换复品,不料至本年的三月,知道的人也多了,外埠的邮友来函要求本社出一册月刊,我们为了情不可却,故而就大着胆,把这册青春邮语就在廿五年的十二月和诸位邮友见面,我们志愿,是为交流邮识,所以要请各位帮助,每期写些大作寄来,是我们同人希望的,至于这期,因时间关系,稿件也很少,只得就出版了,这要请各位原谅。
创刊词介绍了创立绿洲邮票社(会)的缘由,提出创办邮刊主要为“交流邮识”这一目的。在创刊号上,陈复祥题词“提倡集邮”以志喜。除刊载《蒋委员长寿辰戳之更定》《暂作五分邮票发行》《胡主席国葬纪念戳》《齿孔谈》等专业邮文外,还刊登了《绿洲邮票会会章》和《征文简章》,对会员的义务和权利进行了界定,对征文的要求和稿酬作了明确。因为是邮会、邮刊,故会员的权利多为能获得赠送或购买折扣邮品,邮文的稿酬也视质量高低给予不同种类、不同档次的集邮用品。这对集邮爱好者来说,也许是最富有吸引力的了。
1936年1月,中国邮商公会在上海成立,陈复祥被公推为主席,华特生的绿洲邮票社也是会员之一。为扩大影响,他还曾在1936年5卷10期的《新光邮票钱币杂志》上为绿洲邮票社做了广告。经营邮社、出版邮刊,需要广而告之,扩大影响力,也需要承接外来广告,以增加收入,这点上华特生具有足够的敏感和智慧。在《青春邮语》创刊号上,就刊登了现代邮票社、万能邮票社、孙毅等邮社和个人的广告,他还在杂志上开设了“文虎悬奖”专栏,也即谜语竞猜,每期十条谜语,猜中一题到十题,可以分别获得三分至三元不等,以邮品为主的奖品。
《青春邮语》集邮杂志一共出了六期,后因日军侵华,打到上海,加上自己忙于生计,被迫停刊,虽然仅仅六期,但在中国早期邮刊出版史上仍然是不可忽视的。
再来看华特生的集藏,早年他主集中国邮票,民国烈士票前的邮票基本集齐,其中包括珍邮红印花小四分,遗憾的是他的早期集藏在“文化大革命”中被首都红卫兵抄走,至今下落不明。他也集外国邮票,在开办绿洲邮票社(会)时经常与外国邮商通信,用中国邮票交换外国邮票。现在留存下来的华特生邮票集藏—华特生旧藏都由他小儿子顾林林先生保管——还是十分丰富的,主要为两大类邮品,一是邮资包封纸,一是1900年前由外国寄到上海的实寄封片。今天,我们来盘点下华特生的集邮集藏,仍不能不赞叹他的集邮水准和他独具的集邮慧眼。邮资包封纸与邮资信封、明信片等同为邮政用品,是当年的邮政当局为方便邮寄新闻纸等低资邮件而发行的,它是印有邮资图案的有资价券。在日本称作邮便纸带或新闻纸带。包封纸发行量少于其他邮政用品,特别是早期的实寄封更为稀少,其中不少成为集邮珍品。加上包封纸发行年份较早,存世量少,实寄封上的邮票、邮戳、文字内容等是记录邮政史的一种重要资料。华特生连续数十年收集、研究邮资包封纸,卓有成绩。顾林林据父亲旧藏编组有邮集《邮资包封纸》(两框),2012年曾在迎接十八大上海邮展中以72分获得邮政用品类银奖。2011年,著名集邮家、全国集邮联会士、全国集邮联副会长常增书先生在读到顾林林先生的《邮资包封纸》《早期邮政用品—包封纸》(后文为父子合著)两文时,了解到华特生父子两代人几十年收集研究包封纸的历史,十分感动,专门著文说:“这种邮政用品收集难度较大,其一资料缺乏,其二同好知音少,因此没人去宣传,事至今日有被遗忘淹没的危险。我本人是近10年才开始收集,目前谈不上研究,但感触较多,无人同音共鸣,有话没处讲没人听,甚至连名称知道的人甚稀,也是苦闷之一吧!今天,能与顾林林相识,而且我们约定11月在无锡相会,畅叙心事,共享邮识!”
至于1900年前外国寄到上海的实寄封片,华特生在新中国成立前后曾收集有一大批,其内容丰富、涉及不少语种。百年以前经实寄的国际封片,含有研究邮政史的可贵资料,即使是普通封片,今天也弥足珍贵,更遑论在华特生旧藏中,有着大量精品,其邮政史价值更是不容小视。1983年《上海集邮》杂志第3期刊文《一个记载实行均一邮资制的信封》(署名徐余,为华特生的朋友余祥麟先生笔名),介绍华特生邮集《国外早期封片集锦》中一枚1890年从英国东部港口赫尔寄往中国的,为纪念黑便士发行五十周年而发行的邮资封。顾林林先生也多次在《上海集邮》《中国邮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邮文,介绍华特生的这类旧藏,如1890年12月28日美国旧金山寄上海的明信片、1894年5月6日越南西贡寄上海的“和平(航海)与商务神”邮资封、1895年6月13日法国寄上海的葡萄牙“圣安东尼”诞生700周年邮资明信片、1895年10月荷兰阿姆斯特丹寄上海的狮冠图明信片、1897年4月27日德国基尔寄上海的双明信片等等,不一而足,通过这些实寄封片,我们能触摸到一百多年前东西方各国与我国的邮路交往历史,看到当时相关各国的邮政发展简况,更能感受到当时的中国、特别是上海的邮政状况和更深广、更宏大的时代大背景。
经历了“文化大革命”这场革“文化命”的浩劫,受到很大的冲击和迫害的华特生,集邮热情再次迸发。上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全国集邮联合会的成立、《集邮》等刊物的复刊,全国逐渐形成了一股集邮热,华特生这个时期曾多次在《新民晚报》等刊物发表文章,介绍邮集这项高雅活动和收藏的邮资票品,如《早期邮政用品——包封纸》《罕见包封纸》《狩猎幽默画明信片》《邮票型邮资机戳》等,这些文章大多篇幅短小,图文并茂,通俗易懂。1983年7月8日至17日,上海市集邮协会在延安中路1000号上海展览馆东厅举行上海市集邮展览,时任上海市市长汪道涵参观了邮展,年已古稀的华特生在邮展现场向汪道涵介绍了展品。
1985年,华特生辞世,他的集邮收藏转给了小儿子顾林林。既是自己的爱好,也为了纪念父亲,顾林林先生除了撰写邮文,介绍父亲的一些精品旧藏外,更投入极大精力,编组了《邮资包封纸》(两框)邮集,还拟继续整理编排一部《自西徂东——上海·晚清》(五框)的邮集,主要展示华特生父子“百年前世界各地邮寄到上海的邮品”这一专题。同时已在筹划编写《百年邮品简目》一书,以更全面、更系统地介绍华特生集邮旧藏。相信等到顾林林先生的新邮集展出、新书面世,华特生丰富而又精彩的集邮世界一定会让更多同好惊羡的。(朱永平)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3-12-13 15:46
学习了
前辈
作者:
569
时间:
2013-12-13 16:19
跟江西亦有缘。
作者:
集邮集邮
时间:
2013-12-13 16:26
民国20年,组织美克魔术团,任团长及演员。民国27年在上海演出时,曾被法商电车公司工会、金星金笔厂工会魔术组聘为教师。1950年,加入张慧冲巨型魔术团,任道具设计师和主要演员。1952年10月30日,成立华特生巨型魔术团,任团长和主要演员,通过自筹资金和向政府贷款,自制道具,不论酷暑严寒,深入农村、工矿演出。1955年,首创以民族形式演出魔术,追求表演、音乐、服装、舞美等的民族化,使原有外来形式的魔术,具有民族色彩和神话气氛。1958年,改为上海市国营星火巨型魔术团,任团长兼主要演员。同年,成立艺术委员会,调整部分团员,业务蒸蒸日上,保留节目有300余套。次年,参加华东区魔术杂技会演,节目有《缩遁》、《水遁》、《透明飞鸽台》等,有三个节目获优秀奖。1960年,响应周恩来总理号召,支援江西建设,易名江西省魔术杂技团。
华特生是中国“闪电派”魔术创始人,并擅长魔术玩具、智力玩具和巨型魔术设计。创作节目有《三隔奇遁》、《水晶遁来》、《电美人》、《催眠赠奖》、《机器人》、《人身传电》、《伞遁》、《农家乐》等,演出遍及国内22个省、市。曾任中国杂技家协会和上海分会理事、江西省文联理事、江西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江西省政协第二届委员等职。1972年退休,定居徐汇区,被选为徐汇区第三、五、六届政协委员。1985年病故。著有《华特生魔术》、《魔术种种》、《魔术的节目和剧目》等。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p1878.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