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新的发现--上实下点线三格戳? [打印本页]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6-10-11 12:16     标题: 新的发现--上实下点线三格戳?

上一节与大家分享了民国邮戳“麦八式”后(1),深爱同好好评,因此八式邮戳承上启下,给收集清代、民国、新中国邮戳的朋友带来了启迪和参考,邮友形容是黑暗中的指路明灯。

特别是专集民国邮品者,更是可以按图索骥,日后收集和研究、交流时直接标注5A6B戳式,即能清楚明瞭,省时又直接。

也有邮友反馈,认为民国戳式远不止此八式,大体意见有四种:

1、还有西川邮区地名左读戳式未列。

2、云南有使用内无框戳式未列。

3、带支局编号的戳式未列。

4、第8式可能不存在,只是点线磨成横线。



图片附件: 1.jpg (2016-10-11 12:16, 926.36 KB) / 下载次数 14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1444625&k=8995e9f9309d51e0b498475651c59d45&t=1719297675&sid=wvmNkg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6-10-11 12:17

其实以上诸问题,都是认知上或对“麦八式”理解不清晰导致。

1、此八式戳记是指戳的外型,上、下格文字排列方式,而非指文字左右排列顺序或各种功能用途。

2、戳式以全国性普遍使用为标准,某些省的地方特例不计算入内,否则何止百式!

3、第8式确实有内点线磨损,感觉像实线的情况存在,但本人所举例均有多件实证,肯定为内实线式,而且此类戳比较少见。故使用局所实属屈指可数,个人所见也只有三数局所,并不普遍,故不易误认。

熟读“麦八式”,相信对大家收集邮品、鉴定真伪有实际意义。

十一假期无聊上网,在淘宝网上偶尔买到一件民国裸寄印刷品,即可以验证一二。

此件在网上图片不是很清楚,加上卖家也是小有名气,所以买时也不为意,东西到手后不禁哑然失笑。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6-10-11 12:18

2为此封之正反扫描,是一件上海本埠裸寄印刷品,日戳年份不清,但内有年月。可知为民国二十八年,也即1939117日。此件原寄来时带有护邮袋,可以见到一些简单说明和涂抹掉的价格“1200”元(台币),好像有源流、流传有序的样子,给一般人的感觉是此件有拍卖出处。



图片附件: 2.jpg (2016-10-11 12:18, 285.48 KB) / 下载次数 12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1444626&k=9ee5d3432a31f17a56ed5701be05c415&t=1719297675&sid=wvmNkg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6-10-11 12:19

实物一上手,就可以看出日戳相当奇特,外框点线内双横线则是上实下点线式,相当有创意(图3)。



图片附件: 3.jpg (2016-10-11 12:19, 75.36 KB) / 下载次数 19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1444629&k=03fc0a9ac666d86d35d91e45a2c60549&t=1719297675&sid=wvmNkg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6-10-11 12:19

个人过手民国封数以万计,从未见此种戳式,一看实物即知其伪,很明显,这是一件掉票重补描戳的伪封。

而补票者也非毫无邮识,邮资、邮票均符合,戳也补得不错,手艺绝对可以(图4大图)

   

图片附件: 4假戳.jpg (2016-10-11 12:19, 124.34 KB) / 下载次数 13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1444631&k=41834a564722e940b4c4f38a9c8d1bac&t=1719297675&sid=wvmNkg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6-10-11 12:20

只是细节决定成败,所贴的香港版烈士票在19391月还未发行(图5),而销票戳上横线为实线下横线为点线,也是无中生有的臆造,所以必假无疑。



图片附件: 5.jpg (2016-10-11 12:20, 47 KB) / 下载次数 14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1444634&k=9d3c00ed3abb0c19d4618053744e5829&t=1719297675&sid=wvmNkg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6-10-11 12:21

其实有此邮识及手艺,相信只要凭自身努力,必能靠邮识赚钱,得人尊重,奈何作奸犯科,实为邮坛之耻也!

此封也给大家提个醒,不要过份相信有源流和出处的邮品,真假鉴定还是以实物为准,一味迷信所谓名人、源流与出处,最后吃大亏的还是自己。

而此件也作为打假材料,记录在案,收入伪品册中,随时警告造假者:多行不义必自毙,佛法无边,回头是岸。


作者: tangyaohui888    时间: 2016-10-11 14:21

学习了
作者: 康民德    时间: 2016-10-11 14:45

学习
作者: 唐山    时间: 2016-10-11 14:47

奥妙无穷,学无止境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6-10-11 15:30


作者: z123456    时间: 2016-10-11 19:58

学习了,長见识,活到老,学到老,还有很多没有学到!
作者: psu    时间: 2016-10-12 10:12

学习了
作者: 曾雷    时间: 2016-10-12 10:21

学习!!!!!!!!!!!!!!!!!!
作者: 中国邮史    时间: 2019-8-1 11:17

来学一下!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p1878.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