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有需要2014年 马年对折式的贺年明信片的吗 [打印本页]

作者: 企业金卡    时间: 2017-9-15 08:42     标题: 有需要2014年 马年对折式的贺年明信片的吗

本帖最后由 企业金卡 于 2017-9-15 10:27 编辑

贺年片几十枚 对折式  全新未用 内页是保险公司贺年广告词。

有需要的 不含运费 每枚能给多少 请说明 谢谢

图片附件: IMG_7406.jpg (2017-9-15 10:27, 31.09 KB) / 下载次数 9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1529089&k=5cbb2d2a7ec2b98976f0acb37ab7b70e&t=1731562052&sid=fRrCYf



图片附件: IMG_74051.jpg (2017-9-15 10:27, 50.82 KB) / 下载次数 5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1529090&k=b58dca3663ce0a44728bdf748245c32d&t=1731562052&sid=fRrCYf



图片附件: IMG_74071.jpg (2017-9-15 10:27, 121.36 KB) / 下载次数 6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1529091&k=82b4daa480f352951a3b51287a1c6973&t=1731562052&sid=fRrCYf


作者: 企业金卡    时间: 2017-9-15 09:21

这是发表在2016年8月17日《集邮报》上的文章。

麦国培的华邮情结

中国的华邮收藏家和文献集邮者大多知道麦国培大名。麦国培先生是中国邮史研究会会长、中国邮史出版社社长、《中国邮史》杂志主编、“华邮网”集邮网站主席;同时他还是广东省江门市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筹建顾问、广东佛山市集邮协会顾问。而这一切都与他痴心华邮的集邮家身份密切相关。

一、创办邮刊

对于如何开始集邮,麦国培记得很清楚。那是1987年秋天的一个下午,一位学长向13岁的麦国培展示了他的集邮藏品。这些丰富的饱含故事的邮票,促使麦国培开始走上集邮之路。他13岁开始集邮便十分入迷,努力收集各种集邮藏品,从中获得许多知识,并有所发现。1990年6月,年仅16岁的麦国培创办了月刊《三水集邮》。当时是收集邮友的文章,由他编辑,再请芦苞中学的校工帮助刻印,然后寄给全国各地的邮友。但第一期《三水集邮》发行后,三水集邮协会就说麦国培“不能代表三水集邮界,不得以‘三水集邮’命名”。从第二期起,麦国培将刊物定名为《胥江邮苑》,继续印发。刻完第一期后,校工也不愿刻印了。麦国培只好自己手写,然后复印。印了两期后,邮友都反映手写版“不好看”。麦国培又找到了一名肇庆邮友帮忙打字油印,又刊出了四五期。“但后来印出的质量越来越差,只好另请西南文化馆印了。”麦国培说,虽然质量是好,但由于他们用的纸超重,邮费也贵了一倍。印了2期,麦国培越发觉得财力不支,恰好有河南邮友能用薄纸印刷,麦国培便将稿件寄到河南请他们印了再转寄各地邮友。印了7期左右,河南邮友又不印了。麦国培不得已又请了一位新疆的邮友帮忙印刷。

几经周折,麦国培还是将《胥江邮苑》坚持了3年,发行近40期。1993年2月起,麦国培又以杂志形式印发了《现代集邮》(后改名为《中国邮史》)。首期《现代集邮》的主要内容就有“屯溪单位邮票”的停用时间、“贵州银圆汇兑印纸”的最早使用时间初探、红印花原票印刷全张略考、红印花原票子模一得、我国免资邮品略谈、新中国的“减费”邮件略记、JF36漏印伪封简介、“民居”伪品浅析、几可乱真的四野军邮封、60年代机要邮件的退转批条、“邮政快件”汇款的纳费方式、三水加收“条型码签费”小记等。可见,杂志的邮学研究起点不低。《中国邮史》截止2015年底已出版至第81期。办过邮刊的人都知道办刊的艰辛,而麦国培硬是坚持了几十年,将最初相当稚嫩的《胥江邮苑》,锐变为华邮界的内容丰富、学术水平颇高的《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为16开本,每期152页加8个彩页,刊登了许多最新华邮研究文章而受到邮界的广泛关注。

二、创建邮会

随着麦国培集邮活动深入,集邮的交友功能愈发显现。他与许多华邮爱好者经常探讨华邮学术中的一些问题,在这些活动中,麦国培萌发了建立一个专门的邮会的想法。说干就干,麦国培于1998年创建了“中国邮史研究会”,如今该会会员人数已达1400多人。作为“中国邮史研究会”会长,麦国培在努力收集各种邮品的同时,以敏锐的目光发现研究课题,并提出研究讨论。大量的华邮学术研究成果在《中国邮史》杂志上发表。研究会以人性化管理,对学生会员会费减半处理,受到邮界好评。

在中国邮史研究会正常运转同时,麦国培加紧了自己编组邮集的工作。2001年,全国集邮展览在江苏南京举行。麦国培送展的《中国第一套税票》(税票类)邮集参展,获得金奖加特别奖。该邮集经补充素材、重新编组后于2006年参加美国华盛顿世界邮展又获大镀金奖。他的另一部邮集《日占华东地区邮资》,是邮政历史类邮集,邮集素材是日本鬼子侵华历史的铁证;该邮集于2006年参加阿联酋迪拜举行的亚洲邮展获得镀金奖。广东地区华侨众多,“侨批”是中国邮政历史中一个特殊通信方式,麦国培也潜心收藏素材,并编组邮集。他的《中美侨批》邮集参加中国台北亚洲邮展获得大镀金奖。麦国培编组的各类邮集先后参加过中国、香港、台湾、泰国、迪拜、印尼、美国等国家和地区举办的国际和世界邮展,均获得高奖。这些奖项既是对麦国培集邮活动的回报和肯定,也成为他继续办好《中国邮史》杂志和“中国邮史研究会”的动力。

三、创立出版社

2003年麦国培在香港注册创立了“中国邮史出版社”,并任社长。由于该出版社出版图书费用价格低廉,受到大陆作者的欢迎。出版社接受各类图书的出版,但对于国内的集邮爱好者来说,对中国邮史出版社的印象莫过于出版集邮图书了。其实,该出版也出版其他类别的图书。2015年第6期《文献集邮》杂志上文献集邮研究会会长葛建亚撰写的《笔耕在邮坛,羊年结硕果——文献集邮研究会会员2015年创作的集邮图书》一文披露了该会会员在2015年创作出版的40种集邮图书中,有20种是由中国邮史出版社出版的。可见麦先生对于集邮文献的出版贡献不小。由于出版社出版邮书的费用是内地出版社出版费用的二十分之一甚至更低,而中国邮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有国际统一的图书编码。正是化很少的费用,获得正规的出版书号的原因,近年我国的集邮图书出版相当数量都是由中国邮史出版社出版的。集邮著书者获得一个图书出版号后,就可以自行在内地找一家自己中意的印刷厂印刷,这样既省去许多运输费用,又为作者节约发行成本。出版社自创立至今,出版的集邮图书达到300种。

国内一些集邮大家也通过中国邮史出版社出版邮书,其中不乏有较大的影响集邮著作。2015年上半年出版的《猴王》一书在中国邮史出版社发行后,在邮界产生很大影响。该书大16K全彩印刷,全书五个章节,全方位对猴票进行解读,引用之资料准确完整,并不乏新发现,是中国邮票研究中的佳作。该书以中国邮政第一轮生肖猴票为内容,原色原大印刷;涉及到该票的制版、印刷、上下格区别、打孔、版式、印次、张号、使用等等,研究之深,涉猎之广,非一般人所能想象。其中重要原始发现包括猴票三色四印顺序及分析;猴票的三种版式及特征;猴票的印量与版式之关系;猴票的六种不同印刷日期;猴票的九种张号及质检员的关系等。集邮迷阅罢此书,无不说过瘾。2015年中国邮史出版社就出版的邮书中,就包括了林衡夫、李少华、祝业平、张宝宁、黄祥辉、王建平、徐永胜、唐孝飞等集邮名家的邮书。

麦国培的中国邮史出版社为中国邮迷出版集邮图书开辟了一条价廉而务实的道路。

麦国培既为邮友们出版集邮图书做了许多工作,同时他自己也将研究心得进行著书立说。2007年他的《中国邮品辨伪图鉴》问世; 2009年他的《中国机盖邮戳图鉴(1909-1949)》成功出版发行,并受到广泛关注。

四、主持“华邮网”

麦国培在创办《中国邮史》杂志、成立中国邮史研究会、创立中国邮史出版社后,于2008年参与主持“华邮网”的工作。华邮网是由广东通用邮票社投资创建的专业集邮网站,中国邮史研究会负责主持网站事务,麦国培任主席之职。许多邮迷都是从华邮网上认识麦国培的。华邮网注册会员超过10万人,以中国大陆人数最多,港、台、澳、欧美等国均有注册会员。

网络缩短了集邮者之间的距离,无论空间还是时间,登录网站后一下子变得很近很近,就在面前。华邮网聚集了世界各地的华邮爱好者,他们在这里相互学习、交流,相互进行邮品欣赏或交换。笔者就是因文献研究会葛建亚会长介绍,上到华邮网,而后成为中国邮史研究会会员的。

华邮网设有四个大版块,一是华邮特别论坛;二是传统集邮研究厅;三是邮史研究厅;四是集邮文化区。每一个大版块又分设几个小版块,其中华邮特别论坛又包括:“中国邮史研究会专版”(中文、英文)、“网上大讲堂”、“通用邮票社”、“华邮网大众拍卖厅”、“邮品交流区”等分版块。麦国培在“网上大讲堂”传播了许多他的华邮研究心得,是一个受到会员们喜欢的版块。大讲堂里,有疑问即时上传,麦国培都会进行解答。这种互动,对普及华邮知识效率高,效果好。“网上大讲堂”中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各种不同集邮内容,通常都是一个主题为一讲,并提前公布开讲时间。这个网上讲堂,使许许多多邮迷受益,并留下点赞文字。

网站注册会员如果有多余的复品出让,则可以到华邮网的“邮品交流区”,开帖报价出让。报价的公开与透明,体现了公平性。传统集邮研究厅版块又分“大清邮票”、“客邮邮票”、“工部书信馆”、“民国邮票”、“解放区邮票”、“新中国邮票”、“邮政用品”和“印花税票”。而邮史研究厅版块包含了“地方邮史”、“自动化专区”、“现代邮品”、“集邮文献”等等;其中“地方邮史”包含了全国各省市及台湾邮史等小版块。每个小版块都有相应的爱好者来开帖设坛,相互交流。其他“邮政用品”、“集邮文献”、“自动化专区”以及中国各时期邮票专版和其他收藏品等数十个版块,内容相当丰富。不同收藏对象的集邮者都可以在这里获得许多资讯;这也是吸引众多集邮爱好者进网的重要原因。

国内专业性集邮网站数量不少,但能象华邮网这样功能齐全、服务周到,上网者能够高度参与的并不多见。华邮网有一个“一框类网上邮展”栏目,这是2010年举行的全国网上邮展征集到优秀邮集,如今这86部一框类邮展的邮集仍继续在华邮网上展示。这些邮集包括传统类、邮政历史类、邮政用品类、专题类、极限类、航天类、文献类、印花税票类和现代类。这些邮集大多制作规范、外观漂亮,是制作成实物展品后上传展览的。因此,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几年过去了,如今仍有许多网友来参观学习。这种在网上可以慢悠悠看、仔仔细细品的邮集观赏,实为难得。

华邮网类似上述对于集邮者的人性化建设,还有许多,这与麦国培对于集邮文化的融会贯通和任华邮网主席职位是密切相关的。

五、倾情家乡邮史

麦国培的许多作品在邮展中获奖。有媒体记者问他,最喜欢的是哪一个作品,麦国培深有感触地说:我最喜欢的是《清代三水邮政史》,因为每一件邮品都有一个乡情故事。“我是全球广发英雄贴,有一收一,经近二十年的时间,才编组成集,个中艰辛是不能三几句说得完的!”而通过收集和展示三水的邮品,不但结交全球邮友,更是无形中提升和宣传了三水,这也是意外的收获!《清代三水邮政史》(一框类)在华邮网上就可以看到。这部邮集获得香港亚洲邮展镀金奖。广东三水是麦国培家乡,他在收藏过程中,对邮史类、广东三水地方以及华侨邮品予以特别关注。他通过收集到藏品发现清代三水的海外邮件以寄到越南、德国的为主,麦国培断定,清代三水华侨越南的居多,而外侨定居三水的以德国最多。

研究广州到三水的铁路邮运,是麦国培研究家乡邮史的一个实例。据《中国铁路史》记载,广三铁路虽短,却是清末运输效益颇佳之路。当时广三铁路的客运量占广东铁路客运人数一半以上。然而,广三铁路何时开办邮运,史料并无确切的记载。麦国培在整理收集到的三水老邮戳、实寄封时发现,1905年之前广州到三水的信件要隔天才能送到,而1905年之后的信件当天即可抵达。“之前是船运,比较慢,如果是坐火车,就可以当天送达。”他结合广三铁路开通的年限(1903年10月)推测,广三铁路开通邮路的时间,应该在1905年前后。然而,麦国培仍旧认为这一结论不够确切,直到他发现了一张旧照片。一个偶然的机会,麦国培从一位友人那里得到一张1906年邮寄而出、标注为广三铁路的火车照片。照片上,一列老式火车冒着烟前进,后边挂着4节车厢,前三节为普通车厢,最后一节车厢较为封闭,与前三节明显不同。麦国培认为,这第4节车厢便是邮运车厢。鉴于照片邮寄时火车已经运营,他推算广三铁路开通邮路的时间应为1904年底到1905年初。“这是广东最早的铁路邮运。”后来通过其他收藏品进一步证实了这种推断。

由于麦国培在收藏领域有着重要的成绩,多地博物馆都纷纷邀请麦国培做策划、顾问。2005年江门市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创建,江门市副市长专程前来三水邀请麦国培做该馆筹建顾问。为此,麦国培还向该馆捐赠了2300多件有关江门华侨的藏品,用行动来回馈社会。另外,麦国培还多次向汕头市潮汕侨批文物馆捐了近千件相关藏品。
集邮家麦国培取得了华邮收藏和研究的很大成绩,但他还在努力,还在华邮园地里耕耘。
作者: 企业金卡    时间: 2017-9-15 11:17

每张3毛可以吗
作者: 企业金卡    时间: 2017-9-29 08:53

[quote]每张3毛可以吗
企业金卡 发表于 2017-9-15 11:17 [/qu
每张2毛可以吗?
作者: 企业金卡    时间: 2017-9-29 08:54

[quote]每张3毛可以吗
企业金卡 发表于 2017-9-15 11:17 [/qu
每张2毛可以吗?
企业金卡 发表于 2017-9-29 08:53



    每张1毛钱了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p1878.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