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金华与英士大学 [打印本页]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9-5-25 10:18     标题: 金华与英士大学

先看些网上资料:

1938年,抗日战争第二年,沿海不少城市沦陷,著名高校合并、西迁。为顾及战地青年求学,培养专门人才,1938年11月筹备“省立浙江战时大学”,筹备委员谷正纲,阮毅成,黄祖培,许绍棣,伍廷颺,赵曾珏,莫定森,王佶,黄祝民9人。
  1939年2月,抗日的烽火燃烧了大半个中国,这时战时大学正式开办。5月为纪念辛亥革命先烈陈英士为国殉难,改名为浙江省立英士大学,当时英大校徽图案就取样英士铜像,许绍棣为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10月26日英大开学,有工、农、医三学院,校址在浙东。农学院在松阳白龙圳,设农艺、农业经济、畜牧兽医3学系;工学院在丽水三岩寺,设土木工程、机电工程、应用化学3学系;医学院在丽水通惠门,由浙江省立医药专科学校改组而成,设医学、药学2系;此外还有农学、合作两专修科。1940年秋还办了特产专修科,内设茶业专修班。
  抗战期间,校址一再播迁。1942年5月,校址播迁云和。12月29日行政院第606次会议决定:“东南联合大学归并英士大学,而将英士大学改为国立。英士大学工学院划出,独立为国立北洋工学院。”正拟办理移交手续之际,1943年2月新任国立英士大学校长吴南轩辞职,移交之事被迫拖后,直至5月12日行政院会议决定,改任东南联大筹委会设计委员兼文学院院长杜佐周为英大校长,两校移接工作方得着手实施。6月2日,教育部指令东南联大文、理、商三学院并入暨南大学,法学院与艺术专修科并入英士大学,7月底所有移交工作全部结束。这样增设了法学院。1943年3月,英大师生在杜佐周的带领下,转迁至泰顺司前,师生多达800余人。由于司前容不下这么大的规模,将医学院搬迁到距司前五公里外的里光村;又将工学院划出,独立为北洋工学院,任陈荩民为代理院长,因工学院地处浙江泰顺百丈口镇,故史称“泰顺北洋工学院”,国立北洋工学院以此基础复校;1945年6月6日重长教育部的朱家骅又电令恢复英大工学院。7月医学院停办,浙江省立医专以此基础复校。
  1945年11月英大再迁永嘉。1946年3月奉令移址金华,由工学院院长周尚代理校长。暑假迁毕,但校舍无着,借用天宁寺、民房,乃至原监狱的房子。6月调暨南大学校长何炳松任英大校长,何因病未能赴任,由杨公达继任校长。1947年4月23日又由总务长周尚代理校长,6月由汤吉禾继任英大校长。后又增设文理学院。这样1948年有文理、法、农、工四个学院,增设法律、政治、经济、中国文学、哲学、外国语文学、史学、数学、物理、化学、森林、机械工程和电机工程等学系,及行政、财政、会计三个专修科。附设公路管理、农业等专修科。行政组织计分教务、训导、总务三处。
  

1949年教育部长朱家骅任命教育部总务司长邓传楷为国立英士大学校长,邓校长本救国不忘育才之意,义不容辞,一肩抗大责。危难时期办学,可谓筚路蓝缕,艰苦备尝,学校经费匮乏,教职员工薪水不足部分,邓校长就把祖传布庄的卖布所得全部贴光,这样诸教授尽学相授,邓校长又择才施教,使莘莘学子,皆有奋勉之心,困而学之,学风为之丕变,校誉日隆,蜚声国内外。此时设有工、农、医、法、文理等5个学院,20多个系科,2800名师生。
  1949年8月25日,由于校名是纪念陈英士,囿于极左时势,英士大学被金华军管会解散,少数校友受冤坎坷,则各心存戒备,同学间鲜有交往。对此举,政府某领导曾以地方失之轻率而表示惋惜。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初步的大学院校调整计划内,英士大学遭裁撤废校,部分科系并入复旦大学。
  英士大学创校伊始,在日寇铁蹄下,校址一日三迁,但是始终弦歌不绝。校长择才施教,教师尽学相授,学生克难苦学。该校各系人才辈出,遍布于工农业中、医卫界、经济界、政法界、教育界、科技界、文化艺术界,皆卓有成就、颇多建树者。法律系学生为司法界重镇,会计系学生多为名会计师,建筑系学生亦为名建筑师,人才济济,不愧为名教名校。只可惜“陈英士反共”,英大被砍掉,其实陈英士1916年被袁世凯暗杀,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反共之说实属无稽。1978年后,拨乱反正,史学界统一认识,终于确认陈英士为辛亥革命先驱,讨袁烈士。英士学校及师生名位亦得以逐步纠正、恢复。
  英大校友曾经在台集会,校长邓传楷以当时诸同学生活艰困,聚餐费用均由其支付,可说校长请学生之佳话。
  1986年金华创立英大校友会,次年,编成全国性的《原英大校友通讯录》。
  1988年3月12日英大(杭州)校友会假省府大楼五号楼正式成立,由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民进副主委、英大校友吴畏主持。各地如上海、北京、南京、成都、福州等均先后组成校友分会或小组。杭州成为校友联络中心。原老浙大、浙农大、浙医大等各位校长、书记都确认英大系前身之一部分。英大(杭州)校友会且得到浙江大学校友总会承认,成为分会级团体成员,又被“浙江省高校校友会联谊会”接纳为组成成员,推举孙怀仁、姜亮夫、周鸣铮、王季午、董太和等5位英大老师为名誉会长。
  自1988年至今,英大(杭州)校友会工作活动正常有序,从不间断。除平常探访、联络各地校友、互通信息,增进情谊外,坚持每年举行一次各地校友联谊年会,坚持编发内部刊物《英大校友通讯》,坚持每季召开校友理事会一次,不定期联络“台北英大旅台校友会”和“美、加英大校友联谊会”数次,送往迎来。还曾海内外互动,商议试图分步复校。
作者: 邮谭    时间: 2009-5-25 10:48

生()便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9-5-25 11:20

MJ7QGa0Q.jpg
SSx7KkGN.jpg
请看实物。

图片附件: [金华与英士大学] MJ7QGa0Q.jpg (2009-5-25 11:19, 99.48 KB) / 下载次数 0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75090&k=465af7f59d1fd0665c3c4a8a00c08e48&t=1719584452&sid=d7AUF8



图片附件: [金华与英士大学] SSx7KkGN.jpg (2009-5-25 11:19, 88.58 KB) / 下载次数 1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75091&k=86f3ec9f2ce8698b3588edebf291419a&t=1719584452&sid=d7AUF8


作者: 放眼世界    时间: 2009-5-25 11:55

欣赏了,好东东,戳清。
作者: sggdxq168    时间: 2009-5-25 13:27

喜欢文史类的东西,太好了
作者: 张冬冬    时间: 2009-5-25 14:26

好东西,学习一下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9-5-25 14:43

有个学校戳就发了
作者: 江村居士    时间: 2009-5-25 15:20

1942年4、5月间,日寇发动浙赣战役,金华沦陷后,英士大学辗转云和、永嘉等地,1946年复迁金华。英士大学之于金华,是一段抹不去的历史。曾几何时,“英士(大学)”成了金华人的“鸡肋”——因存在而无法回避,却又噤若寒蝉。记得上一辈人说,英士大学“三青团”势力如何如何,其意不言而喻。英士大学本部原址在金华何处,不详,只记得有一个相当正规的校门,“文革”前某类展览上曾见过照片。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9-5-25 15:31

还是地方人清楚!
作者: zjqyq    时间: 2009-5-25 15:47

有意思,学习。
作者: 刘少华    时间: 2009-5-25 17:05

学习了,封上销票戳是那的?
作者: 邮谭    时间: 2009-5-25 17:29

线西
作者: 邮谭    时间: 2009-5-25 17:34

广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9-5-25 18:11

QUOTE:
以下是引用邮谭在2009-5-25 17:29:49的发言:
线西

来个大图,起落戳,还有广州的投递员工号小戳!

DrNOsaf1.jpg
bOgGmFZB.jpg
683kpRgK.jpg


图片附件: [金华与英士大学] DrNOsaf1.jpg (2009-5-25 18:10, 20.41 KB) / 下载次数 0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75185&k=c45127ff5cb40100486c354fe464bc0c&t=1719584452&sid=d7AUF8



图片附件: [金华与英士大学] bOgGmFZB.jpg (2009-5-25 18:10, 40.63 KB) / 下载次数 0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75186&k=73c8388ba15f71702c332c3bc7279a6f&t=1719584452&sid=d7AUF8



图片附件: [金华与英士大学] 683kpRgK.jpg (2009-5-25 18:10, 43.8 KB) / 下载次数 0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75187&k=8f5d29c5288e2f27b0064fd12345e766&t=1719584452&sid=d7AUF8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9-5-25 18:17

QUOTE:
以下是引用邮谭在2009-5-25 17:34:06的发言:
广

这个还不止是航空,还是加了快递的!
邮资是:
平信100
航空150
挂快250
合共500
寄件人看来心急得很,航空还不够再加了快递,真有十万火急的感觉,可惜金华没机场此件5月6日寄但12号才到,正是欲速则不达!
从邮史角度,一般都是航空、快递独立来寄的,只有很偶然才会用航快,其实二者合一己是重叠的业务了,资费多花但不一定能快点!固此航快的邮件少见很多!
此封无论从历史还是邮史角度来说都是难得一见的!
如查到寄件人刚更佳,但最后一个字我不会看!


作者: 西塞斋    时间: 2009-5-25 21:24

 陈英士(1878—1916)湖州人,是同盟会主要骨干之一,曾任沪军都督。 民国2年(1913)袁世凯阴谋称帝,陈英士奋起讨袁。失败后,追随孙中山先生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并在上海组织反袁武装暴动。民国5年被袁世凯派人暗杀于上海,6年5月18日安葬于湖州。现湖州南郊就有陈英士墓。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9-5-25 21:26

是不是上过民国的烈士邮票?!
作者: 邮谭    时间: 2009-5-26 08:16

<> Eo8rLwwC.jpg


图片附件: [金华与英士大学] Eo8rLwwC.jpg (2009-5-26 08:16, 11.7 KB) / 下载次数 1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75224&k=90bc5c3f671a9d3443d8e42f7b422953&t=1719584452&sid=d7AUF8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9-5-26 09:32

此封已支持傅兄,感谢各位关注。
作者: 江村居士    时间: 2009-5-26 09:45

广州落地,似为(民国)廿九。


作者: wm    时间: 2009-5-26 10:05

小麦准备送给谁啊?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9-5-26 10:43

QUOTE:
以下是引用江村居士在2009-5-26 9:45:32的发言:

广州落地,似为(民国)廿九。

很大的一个卅六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9-5-26 10:43

QUOTE:
以下是引用wm在2009-5-26 10:05:24的发言:
小麦准备送给谁啊?

已送傅老兄,傅老兄也回赠我人民币若干。


作者: 邮谭    时间: 2009-5-26 10:56

西


作者: wm    时间: 2009-5-26 11:02

很好,完美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9-5-26 11:08

QUOTE:
以下是引用邮谭在2009-5-26 10:56:42的发言:

西

我也收集院校戳封,如果这个有个学校戳的话,我只能自己收藏了。
其实这对于地方人来说真是可遇不可求,太难找了。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9-5-26 11:09

QUOTE:
以下是引用wm在2009-5-26 11:02:34的发言:
很好,完美

相互支持。


作者: 邮谭    时间: 2009-5-26 12:21

片:1.''书''2.3.4.徽5. xWFUWdFl.jpg
LYXsE5GM.jpg
YdBmcPeZ.jpg
xSJU5Vtx.jpg
LZK05P9A.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26 12:27:23编辑过]



图片附件: [金华与英士大学] xWFUWdFl.jpg (2009-5-26 12:16, 24.44 KB) / 下载次数 0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75280&k=0fadde7e0161689d103a901d8b91aba6&t=1719584452&sid=d7AUF8



图片附件: [金华与英士大学] LYXsE5GM.jpg (2009-5-26 12:20, 69.25 KB) / 下载次数 0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75283&k=bfc74e5845c3d1f4a356c384c250590b&t=1719584452&sid=d7AUF8



图片附件: [金华与英士大学] YdBmcPeZ.jpg (2009-5-26 12:20, 58.64 KB) / 下载次数 0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75284&k=62273ebef77a4d22d1bcf9e03a734c03&t=1719584452&sid=d7AUF8



图片附件: [金华与英士大学] xSJU5Vtx.jpg (2009-5-26 12:21, 60.99 KB) / 下载次数 0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75285&k=9da05caaeadeecbf529c87ff05c46a48&t=1719584452&sid=d7AUF8



图片附件: [金华与英士大学] LZK05P9A.jpg (2009-5-26 12:21, 50.41 KB) / 下载次数 0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75286&k=862cd137758fdd672f1330811e981b53&t=1719584452&sid=d7AUF8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9-5-26 12:23

好资料啊!
作者: 刘少华    时间: 2009-5-26 14:27

麦会又成人之美,赞一个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9-5-26 14:59

成人之美之余还要价格合理,不能乱来
作者: 邮谭    时间: 2009-5-26 16:48

9494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9-5-26 16:55

东西已寄出了,请傅兄注意查收
作者: 邮谭    时间: 2009-5-27 11:32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9-5-27 11:52

好的,合作愉快
作者: 张晟    时间: 2009-5-27 16:28

好人、好事、好风气!!



作者: 邮谭    时间: 2009-5-31 16:15

原帖由 麦国培 于 2009-5-26 16:55 发表
东西已寄出了,请傅兄注意查收

      麦会:已于今天下午收到!谢谢。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9-5-31 16:20

收到就好!望发扬光大!
作者: mastomas    时间: 2013-3-10 14:44

未命名.jpg

1942年12月经国民政府行政院决议改为“国立英士大学”,1945年11月迁至永嘉,1946年3月移址金华。1949年8月为金华市军管会接管,并解散了英士大学,其院系并入浙江大学、复旦大学。

图片附件: 未命名.jpg (2013-3-10 14:43, 100.68 KB) / 下载次数 35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682803&k=674f0b80ce9c8a4c9ec612a746bf98f5&t=1719584452&sid=d7AUF8


作者: mastomas    时间: 2013-3-10 14:46


作者: 邮谭    时间: 2013-3-11 16:10

1942年12月经国民政府行政院决议改为“国立英士大学”,1945年11月迁至永嘉,1946年3月移址金华。1949年 ...
mastomas 发表于 2013-3-10 14:44

此封让吗?上个背图看看。谢了!
作者: mastomas    时间: 2013-3-11 17:01

回复 41# 邮谭

不好意思,不出让。
作者: tucn    时间: 2013-3-11 20:34

陈其美——果夫、立夫的伯伯
作者: 加国过客    时间: 2013-3-11 20:49

叔叔吧。。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3-3-11 20:55

旧贴耐看…!
作者: 邮谭    时间: 2013-3-12 10:45

回复  邮谭

不好意思,不出让。
mastomas 发表于 2013-3-11 17:01


那上个背图看看全貌吧!
作者: mastomas    时间: 2013-3-14 16:30



浙江云和寄出。http://book.kongfz.com/1351/71567626/。孔夫子上挂了很久了。
作者: 逍遥邮    时间: 2013-3-15 22:11

东南联大筹委会设计委员兼文学院院长杜佐周为英大校长,贴上一个寄给杜佐周的封

图片附件: 19_1.jpg (2013-3-15 22:11, 28.6 KB) / 下载次数 37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685535&k=9c843e2a28e107cb132d87b942e9cbd6&t=1719584452&sid=d7AUF8



图片附件: 18_1.jpg (2013-3-15 22:11, 43.59 KB) / 下载次数 37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685536&k=14cd05f6731c402d1fd03ce9c9ff4125&t=1719584452&sid=d7AUF8



图片附件: 18_1-1.jpg (2013-3-15 22:11, 6.06 KB) / 下载次数 39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685537&k=f44d9d95a495219829298bd485425dc3&t=1719584452&sid=d7AUF8


作者: 逍遥邮    时间: 2013-3-15 22:15

杜佐周(1895—1974),字纪堂,浙江东阳人。武昌高等师范毕业,执教一年。1920年考取公费留学,入美国爱俄华州立大学,研读教育学,192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潜心教学,不涉政务。1938年起受聘厦门大学,任教8年。1937年任暨南大学秘书长。1939年,抗日的烽火燃烧了大半个中国,这时浙江省省立战时大学正式开办,并定名为浙江省立英士大学(同年改为国立英士大学),下设工、农、医三个学院,之后在战火中不断转迁。1943年杜佐周任英士大学校长。1943年3月,英士大学师生在校长杜佐周的带领下,迁至泰顺司前,师生多达800余人。由于司前容不下这么大的规模,又将医学院搬迁到距司前五公里外的里光村。抗战胜利后,英士大学迁至永嘉,后奉令移址金华,于1949年解散。杜佐周在任英士大学校长期间,提倡学术研究,扩充院系,为抗战建设培养人才。认为办好大学最重要的一是教授,二是校风。提倡大(养成浩然之气)、刚(见义勇为)、中(允执其中)、正(不偏不颇)的精神,在全国大学中“辟一新境界,开一树美丽的花果”。勉励学生做学问要注重“自动”、“自己去研求”,立志勤学,砥砺品行,将来能服务社会。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p1878.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