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中国学术界闹笑话 蒋介石竟变成「常凯申」 [打印本页]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9-6-11 09:43     标题: 中国学术界闹笑话 蒋介石竟变成「常凯申」

北京清华大学历史系副主任王奇在一部学术专著中将蒋介石(Chiang Kai-shek)翻译成“常凯申”,成为中国名校制造的又一起学术笑料。  一篇署名“高山衫”的网络文章近日揭露,这部由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的《中俄国界东段学术史研究:中国、俄国、西方学者视野中的中俄国界东段问题》书中,仅名字翻译谬误就有几十处,其中最荒唐不过的,当属蒋介石(Chiang Kai-shek)被改名为“常凯申”。
中央编译出版社成立于1993年9月,是隶属于中共中央编译局的中央级社会科学专业出版社,主要翻译介绍世界政治、经济、哲学和文化方面的最新作品。
  今年45岁的王奇上世纪90年代初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技术大学留学,1995年取得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到清华大学历史系任教。任教期间,她曾获北京市高教系统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和2000年“清华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等荣誉。2000年,王奇晋升为副教授,现任清华大学历史系副主任、清华大学中俄文化研究与交流中心副主任、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常务理事会副秘书长等。
  除将蒋介石翻译成“常凯申”外,该书还将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翻译成费尔班德;将民国时期外交关系学者夏晋麟(HsiaChing-lin)翻译成林海青(“高山衫”建议作者不如把HsiaChing-lin直接还原成“林青霞”);将台湾大学原外文系主任、知名文学家夏济安(T.A.Hsia)翻译成赫萨等等。
  北京有关人士指出,身为清华大学历史系副主任、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技术大学博士的王奇,以及中央编译出版社的编辑,居然连蒋介石的英文名字都不知道,中国学术风气之浮躁、学术水平之浮浅由此可见一斑。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9-6-11 10:19

翻譯就要有中國特色嗎!
作者: zjqyq    时间: 2009-6-11 11:13

如果是俄语的话就翻译准了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9-6-11 11:45

差不多就行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9-6-11 12:30

如果是俄语的话就翻译准了
zjqyq 发表于 2009-6-11 11:13


清華歷史教授不識蔣介石

著作翻譯出錯 蔣介石變「常凱申」

【明報專訊】編輯信清華招牌 倉卒沒校對

最近中國一本探討中俄國界的嚴肅學術著作成為了網上熱話。該書出自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之手,在翻譯西方學術著作中的中國人名時,鬧出了不少笑話,包括將蔣介石改名為「常凱申」,令人關注到中國的學術風氣低落。

任職中國社科院哲學研究所的高山杉,近日在《東方早報.上海書評》發表書評,評論中央編譯出版社去年10月出版、清華大學歷史系副主任王奇所著的《中俄國界東段學術史研究:中國、俄國、西方學者視野中的中俄國界東段問題》。

書評踢爆誤譯處處

高山杉指出該文幾十處名字錯譯,包括「費爾班德」、「林T.C.」、「赫薩」。這些洋味十足的名字,其實都是學術界無人不識的名人,有的是本身有漢名的西方學者,有的則本身是中國人。費爾班德是美國史學家費正清(John King Fairbank),林T.C.是林同濟,赫薩( TAHsia )是夏濟安。其中最引起嘩然的便是將蔣介石(Chiang Kai-shek)「譯」為「常凱申」。由於清華大學及中央編譯出版社都是國內頂級的學術機構及出版社,高山杉質疑:「是不是太不珍惜清華大學和中央編譯出版社的招牌了?」

該書的責任編輯陳瓊接受內地傳媒訪問時表示,王奇在網上出現批評前已告訴她該書出了問題。她說,該書原來只有首兩章,後來王奇的同事提議多加一章,談論「西方學者視野中的中俄國界東段問題」,令全書內容更完整。結果就是這長15頁的第三章出錯。她表示由於時間很緊,所以誤譯了引用資料當中用韋氏拼音標注的中國人名。

王奇感尷尬 被指急忙校訂

陳瓊承認自己不懂俄語,「但這本書引用自俄語的部分,是由我社的專業俄語校對檢校過的」。至於出問題的第三章,陳瓊承認因時間倉卒沒有校對,原因是「當時我覺得清華的牌子那麼硬,王奇的學養也很好,倉卒之間沒有深究」。

現年45歲的王奇留學俄羅斯,1995年取得博士學位,同年回國到清華大學歷史系任教。她曾獲多個榮譽,著作甚豐。但今次事件卻令她尷尬萬分,據說正急急校訂。

學術著作「集體生產」普遍

至於為何會鬧出這樣的笑話,不少評論都將之歸咎於學術界急功近利、治學不嚴謹的風氣。有內地學者透露,有些學術著作雖然掛有教授的名字,但其實大部分工作是「分包」給門下研究生「集體生產」。某些大學教授一看什麼熱門題目就跟風,然後組織學生找來相關科目的教材、學術期刊與報紙,便拿起「剪刀」和「漿糊」,拼出一本書來。
作者: cannon928    时间: 2009-6-11 12:31

常识还是要有些的,不然有人要把 F.Z.Chun翻成陈夫子甚至陈feng子,M.D.Chow就成周(国骂)了。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9-6-11 12:32

【明報專訊】內地出版社近年大舉翻譯西方學術著作,但不時因翻譯出錯鬧笑話,最經典的是把儒家代表孟子改名為「門修斯」。

1998年由三聯書店出版的《民族——國家與暴力》(原作者為英國社會學家吉登斯(Anthony Giddens))引述「門修斯」的格言稱:「普天之下只有一個太陽,居於民眾之上的也只有一個帝王。」所謂門修斯是「Mencius」的音譯,指的就是孟子!該句格言其實是《孟子》引述孔子的話「天無二日,民無二王」。

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景觀社會》,鬧出類似笑話,把孫子(SunTzu)譯為「桑卒」,《孫子兵法》(Art of War)則變成《戰爭藝術》。有論者指出,學術著作屢屢犯錯,原因是學者急功近利,重量不重質。
作者: 君子    时间: 2009-6-11 12:38

美佬“布什”中文名也不是有几种翻译
作者: AndyGu    时间: 2009-6-11 14:18


作者: 姜劍    时间: 2009-6-11 20:09

通常中國早中期的人名和地名一般都使用通用拼音或韋氏拼音拼寫,也有一些是因爲方言的關係採用傳統的拼法。這種用法目前大部分是在臺灣和海外傳統華僑社會中廣泛使用。
比如 南京 NANKING 上海 SHANGHAI  等就是使用傳統的方式拼寫 毛澤東 拼寫為 MAO TSE-TUNG 也符合拼寫規律。
比較不規範的傳統寫法主要是因爲方言的關係,包括重要的人民和地名 例如 孫逸仙 SUN YAT-SEN, 蔣介石 CHIANG KAI-SHEK,等 蔣在臺灣和海外華人中通常被稱爲 蔣中正 CHIANG CHUNG-CHENG, 如果是這樣就符合通常的拼寫規律。 廈門 AMOY 和廣州 CANTON 如果按照現代漢語拼音的發音思考很容易別理解為澳門和廣州,當然 東北的瀋陽 MOUKDEN 或 MUKDEN 的拼寫是來源於滿洲語 的發音 “穆克敦” 中文為 “盛京”或“奉天”, 總之 這方面的知識如果希望了解其實並不困難,只要完整的學習通用拼音和韋氏拼音即可 。 當然,特殊的就要多記了。
我們不能夠用現代漢語拼音的發音去理解通用拼音所拼寫的中文,因爲兩者的發音標準和拼寫標準並不完全相同。
作者: 江村居士    时间: 2009-6-11 23:27

汗颜~~~~~~~~~~~~~~~~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9-6-12 08:29

只要將那些英文名字放在Google搜尋,很快便可以找到正確答案。
作者: 吴翔    时间: 2009-6-12 09:06

翻译有差异,但书写的还行吧。
作者: 莆田邮俊    时间: 2013-1-20 11:35

。。。
作者: 邮谭    时间: 2013-1-20 11:55

令人哂笑到如今!
作者: 刘加启    时间: 2013-1-20 13:14

只要將那些英文名字放在Google搜尋,很快便可以找到正確答案。
edward 发表于 2009-6-12 08:29

谷歌被大陆赶出国门了。所以作者只使用了百度等国产网站搜索,所以就。。。。。
作者: delicacy    时间: 2013-1-20 13:58

这么老的帖子居然被人招魂了。
作者: 中国飞剪    时间: 2013-1-20 21:28

编译局局长会女博士去了
作者: 爱邮客    时间: 2013-1-21 02:44

10年了,版主还没忘却吗!好有趣
作者: 李健雄    时间: 2013-1-21 15:00

影响最大的是我这样不懂外语一族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p1878.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