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有河南荥阳的戳记吗 [打印本页]

作者: sggdxq168    时间: 2009-9-16 20:32     标题: 有河南荥阳的戳记吗

想看看这个地方的戳记,请教了
作者: 郑州收藏    时间: 2009-9-16 21:34

想看看这个地方的戳记,请教了
sggdxq168 发表于 2009-9-16 20:32

发个63年的荥阳戳,不知喜欢否~~“荥阳”不算太清楚~ 戳0019~.jpg

图片附件: 戳0019~.jpg (2009-9-16 21:34, 49.95 KB) / 下载次数 0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96090&k=ce5284adb952e24544b6be4d70cf29ae&t=1719234402&sid=jnyX1p


作者: 嵩岳少林    时间: 2009-9-16 21:35

想看看这个地方的戳记,请教了
sggdxq168 发表于 2009-9-16 20:32
50--60年代河南三格戳004.jpg

图片附件: 50--60年代河南三格戳004.jpg (2009-9-16 21:35, 71.04 KB) / 下载次数 1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96091&k=62924f40178d7d6ac582987dd5e4acc2&t=1719234402&sid=jnyX1p


作者: 嵩岳少林    时间: 2009-9-16 22:01

3# 嵩岳少林 再上一枚清晰的: 50--60年代河南三格戳043.jpg

图片附件: 50--60年代河南三格戳043.jpg (2009-9-16 22:00, 88.19 KB) / 下载次数 0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96110&k=629d1c7856dae620b0c8bfa623254536&t=1719234402&sid=jnyX1p


作者: 郑州收藏    时间: 2009-9-16 22:03

清晰~好看
作者: 畅游邮海    时间: 2009-9-16 22:16

5# 郑州收藏

图片附件: 户口簿_13.jpg (2009-9-16 22:16, 40.14 KB) / 下载次数 0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96118&k=3778c377bc1a2951c0a1f4a112a420fa&t=1719234402&sid=jnyX1p



图片附件: 户口簿_14.jpg (2009-9-16 22:16, 30.33 KB) / 下载次数 0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96119&k=b447eb3e888d3aab4df2a8a358f4a05f&t=1719234402&sid=jnyX1p


作者: 郑州收藏    时间: 2009-9-16 23:03

喜欢~
作者: 吴世君    时间: 2009-9-17 07:08

欣赏了。
作者: sggdxq168    时间: 2009-9-17 17:52

过瘾啊,好戳不少,以后想看戳就在相关的栏目里请教了,呵呵
作者: 重郵    时间: 2009-9-17 18:35

欣賞了
很得人緣~偶就不行
作者: sggdxq168    时间: 2009-9-17 18:49

欣賞了
很得人緣~偶就不行
重郵 发表于 2009-9-17 18:35

过几天俺就麻烦兄上点宝岛的好戳吆!
作者: 重郵    时间: 2009-9-17 18:59

台灣得我更不行~連一枚新票都沒啊
作者: sggdxq168    时间: 2009-9-17 20:19

旧票才有戳记的,封片更好啊!期待的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9-9-17 21:54

都是有货之人!
作者: 张冬冬    时间: 2009-9-20 16:32

不错啊,我老家的戳,喜欢
作者: sggdxq168    时间: 2009-9-20 16:39

哇塞,真是你的老家,我关心这个地方是因为有实习的小伙计,就是来自这个地方的,爱屋及乌了,所以看看这个地方的戳记
作者: sggdxq168    时间: 2009-9-20 18:14

荥(xíng)阳市位于河南省中北部,郑州西15千米,北临黄河,是隶属于省会郑州的一个县级市,也是河南省距省会最近的县级市。
    荥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荥阳是郑氏和潘氏等姓氏的发源地,也是象棋上的“楚河汉界”的发源地。荥阳地理位置险要,素有“两京襟带,三秦咽喉”之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重镇,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战役曾发生于此。例如,刘邦与项羽以荥阳的鸿沟中分天下,三国时刘备、关羽和张飞在荥阳的虎牢关前“三英战吕布”,章邯、吴广、李世民、窦建德和李自成等历代兵家都曾在荥阳演绎战争大戏。在两汉时期,荥阳曾是和长安、洛阳平级的“富冠海内”的“天下名都”。荥阳郡冶铁作坊是世界上最早的冶铁作坊之一,其冶铁高炉为当时世界之最。荥阳是著名诗人李商隐和著名思想家申不害的家乡;有“诗豪”之称的著名诗人刘禹锡,死后也长眠在荥阳这片土地上。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韩愈和柳宗元等一批著名诗人和文学家曾在荥阳留下足迹和不朽的诗篇。荥阳被中国诗歌学会授予“中国诗歌之乡”的称号。
    自公元前 202 年秦朝置县到 1994 年撤县设市,已有2200多年历史。战国时法家人物申不害、唐朝“诗、书、画”三绝的文人郑虔、晚唐诗人李商隐等都出生在荥阳。中唐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刘禹锡去世后就葬在荥阳豫龙镇檀山上。同时又为世界郑氏之祖地,唐朝时,有 11 名荥阳籍郑氏在朝为宰相。宋代的王博文父子三朝为官,史称“三朝枢密史,九子十进士”。可谓“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荥阳是中华望族郑氏的祖地,
作者: sggdxq168    时间: 2009-9-20 18:15

今天的荥阳,由历史上的东虢、京、荥阳、成皋、汜水、荥泽、武泰、河阴、广武等县和地区分合演变而成,其所辖的地域,在郑州城区以西、汜水虎牢关以东、嵩山山脉东段浮戏山以北、黄河中下游分界处的广武山以南。在这片广大的地区内,土地肥沃、物产丰饶、人杰地灵、山川秀美,并且有荥阳关、虎牢关等险关要隘,有广武山、鸿沟等名山沟川。荥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立县历史已有2200多年,为历代政治要区和军事重镇。
  荥阳是历史上的政治要地荥阳东有鸿沟连接淮河、泗水,北依邙山毗邻黄河,南临索河连嵩山,西过虎牢关接洛阳、长安,地势险要,交通便利,在历史上是郡治要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建立秦朝后,在荥阳设置三川郡,辖荥阳、巩、京等县;西汉时改三川郡为河南郡,辖荥阳、成皋(今荥阳汜水镇)、故市(今郑州西北)、密县、中牟、新郑、苑陵等县。西晋泰始元年(265年),改河南郡为荥阳郡,郡治仍在荥阳。
  北魏时,在武牢(即虎牢关)设北豫州部,置荥阳郡。北周灭北齐后,将荥阳及其附近地区组成的北豫州改为荥州,州治所设在成皋(即武牢关、虎牢关)。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将北周时的荥州改名为郑州,下辖荥阳、成皋、密、内牟(即中牟)、苑陵(今新郑东北)等县,郑州州府治所仍设在成皋(即虎牢)。唐朝时,郑州的行政建置有所变化,其辖区变为密县、汜水、荥阳、荥泽、成皋等县,直到唐太宗贞观七年(633年),郑州州府治所才从成皋移至管城(今郑州市管城区)。
  1949年元月,豫西四分区改组为中共郑州地委与郑州专员公署(开封专区前身),由登封大金店迁来荥阳,辖新郑、郑县、密县、登封、巩县、荥阳、成皋7县,办公地点设在荥阳。直到1954年2月,中共郑州地委和郑州专员公署由荥阳迁开封,改称开封专区。
  荥阳是历史上的军事重镇 在有记载以来的历史上,荥阳是历代兵家必争之所:春秋时,晋楚争霸,曾大战于此;公元前230年,秦灭韩国后,为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在荥阳广武山麓建敖仓,储积大量粮食并派驻重兵,使荥阳一跃成为著名的军事重镇;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亲率大军围攻荥阳,在这里与秦军大战,后吴广战死于荥阳;楚汉战争时,荥阳更是争夺的中心,刘邦与项羽在这里长期对峙、反复争夺,最终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三国时,曹操在荥阳遭遇董卓大将徐荣“到荥阳汴水,遇卓将徐荣,与战不利,士卒死伤甚多。太祖为流矢所中,所乘马被创,从弟洪以马与太祖,得夜遁去。”(引自《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而在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张飞与吕布在荥阳的虎牢关(今荥阳市汜水镇)大战,这就是有名的“三英战吕布”。唐初,秦王李世民在荥阳虎牢关、牛口峪一带与割据势力窦建德决战,以三千铁骑败敌十万大军,迫使盘踞洛阳的王世充投降唐朝,奠定了唐朝统一天下的根基,这就是史上著名的“虎牢之战”;明末崇祯八年(1635年),高迎祥、张献忠等十三家七十二营农民起义军集合荥阳大海寺,根据李自成提出的“分兵定向”的主张,各路义军四面出击,开创农民起义走向辉煌、明王朝统治开始崩溃的新时期。
  荥阳在历史上是水运枢纽,粮储中心大禹于荥泽分大河为阴沟,引注东南。魏惠王开鸿沟,在荥阳北开口(荥口),引黄水经圃田入大梁。秦始皇疏鸿沟以通淮、泗,漕运淮河南北粮食至荥阳敖仓。隋炀帝大规模修治洛、黄、汴河,称通济渠,沟通南北,连接东西,是当时的水运枢纽。唐代输天下之粮于武牢仓、河阴仓,再运至长安。北宋视汴河为国之命脉,漕运四方粮食至汴梁,荥阳人称为运粮河。当时,荥阳经济发达,市场繁荣。
  荥阳是历史上富冠海内的“天下名都” 公元前360年,战国时的魏国在荥阳开凿了鸿沟,自荥阳引黄河水流向东南,与淮水、泗水、济水、汝水等汇合,把荥阳同陈(今淮阳)、山东的定陶等著名城市以及江淮一带连成一个商业贸易网。鸿沟既可以用于水运,又能灌溉农田,在战国至秦汉魏晋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对促进郑州地区的经济发展起了很大作用。鸿沟与黄河交汇处的荥阳,由于水陆交通方便,春秋战国以后地位日升,西汉至西晋、北魏时期,荥阳一直为郡治之所,管辖今郑州、开封的大部分地区。这时的荥阳,不但是郑州地区的中心,而且是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这是荥阳的繁荣时期。西汉时期主管财政的大司农桑弘羊,就把荥阳列为“天下名都”之一,与蓟(今北京市)、邯郸、洛阳等著名城市并列。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9-9-20 22:06

真详细,学习了
作者: 嵩岳少林    时间: 2009-9-20 22:55

一家子收集的资料真是全面!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p1878.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