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江苏省泰州市人名子母戳(落地戳)......研究 [打印本页]
作者: 海陵一游 时间: 2008-5-20 22:47 标题: 江苏省泰州市人名子母戳(落地戳)......研究
江苏省泰州市人名子母戳研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5-20 22:48:23编辑过]
图片附件: [江苏省泰州市人名子母戳(落地戳)......研究] tmV8AlMx.jpg (2008-5-20 22:46, 48.08 KB) / 下载次数 0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1233&k=40349d78a6a203f96d9684d2e50070f0&t=1731549937&sid=iNGMJG
图片附件: [江苏省泰州市人名子母戳(落地戳)......研究] ZeWqoh5q.jpg (2008-5-20 22:47, 39.89 KB) / 下载次数 0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1234&k=e67196df31574fe278db82e7461e2c10&t=1731549937&sid=iNGMJG
图片附件: [江苏省泰州市人名子母戳(落地戳)......研究] 6k07sr4a.jpg (2008-5-20 22:48, 72.8 KB) / 下载次数 0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1235&k=aa65ab48ce01a96b65ec28b752296faa&t=1731549937&sid=iNGMJG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5-20 22:51
不错,新东西也很有趣
作者: 海陵一游 时间: 2008-5-20 23:01
谢谢麦会.对此知道的太少.烦请麦会多多赐教.谢谢!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5-21 14:15
不客气,欢迎多交流。
作者: 永乐小小 时间: 2008-5-21 23:31
邹元友对于这个方面很有兴趣,友不妨与其多多切磋切磋。这种东西还是很有趣的,值得研究。
作者: -邓- 时间: 2008-5-22 19:45
欣赏...
作者: 朱天文 时间: 2008-5-23 05:17
第一幅图与第三幅相隔7天使用,子戳与母戳的位置关系却不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5-23 5:18:37编辑过]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5-23 10:12
可能是活动可以调整的。
作者: 海陵一游 时间: 2008-5-23 15:54
此人名落地子母戳与其它子母戳不同:一般子母戳认为都是捆绑式(机戳除外).我在核实过程中了解到(90年代的老邮递员,所有当事人).他们讲:''捆绑式不行,因邮戳旁边有螺丝钉,不好固定,所以就想出手握邮戳时用手指夹住名章一齐盖下,达到一次盖两戳的目的,提高了效率,但是有时戳不太清晰''.每天拿来就盖,不会注意位置,所以会有移动.捆绑式也会移动.所以我把它暂且定名为"手夹式子母戳".
作者: 邹元 时间: 2008-5-23 16:24
尹友可以将图片再处理好一点,然后结合你的访谈写篇短文,这也是一段地方邮政业务操作的历史,可以给后来人留下些研究的素材.
子母戳是工具间借助一定的装置组合而成的戳,用手夹式定义有的不合适,手--不能成为装置,如果成立的话,那邮政中的许多业务操作会出现非常多的新名称,这和事实是不符合的.
作者: 海陵一游 时间: 2008-5-23 17:43
邹友你好:装置只是一种手段,不用装置,换句话说直截手当装置,那不更好,更省.所谓子母,那就是同时盖在邮件上的.用手夹住盖的就不是子母戳.是否有点...况且我所介绍的两枚戳,都经过当事人的确认.是他们亲手加盖.其他同志的我都没有介绍了(因为他们没有这样加盖).以上都是是实.怎么会"这和是实是不符合的".
另外:本人系江苏省泰州市集邮协会干休所邮苑协会在册会员,对这件事的真实性负责.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5-23 21:28
很有意思的邮史,值得记录!但手握的话实在困难和不便,亏他们坚持下去了!
作者: 邹元 时间: 2008-5-23 21:52
你区解了“子母戳”的概念。打个比喻“我们每天乘坐的公交车,操作它的司机,我们不能说司机是公交车上的装置。但是如果有一天出现了机器操作的公交车,那么我们可以说这个机器是个装置。”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5-23 21:56:58编辑过]
作者: 海陵一游 时间: 2008-5-24 07:39
麦会说得好.但是他们就是坚持这样做的.另有马俊民先生在湖北武汉92.9.29寄泰州10.2到戳.陕西咸阳92.10.23寄泰州10.26到戳.这两封信也是一封两个落地戳.可以佐证是实的真相.
作者: lcm1595 时间: 2008-5-24 08:46
用手夹住同时盖在邮件上的.這算是特例。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5-24 10:07
但需要指出的是,邮戳大小就是戳头的大小(或比戳头大五份之一至六份之一左右),这戳的这种子母距离似乎太宽了,如果用手夹的话应该很近,值得关注。
我认为如果确是手夹的,可作为一个特例来介绍和记录。
作者: 海陵一游 时间: 2008-5-24 14:20
麦会分析得透彻.子母戳之间的距离,实际上就是人手指的厚度.并不是子戳和母戳一把抓紧盖下,那是不行的.说不好听的大家不要笑话,我不会搞图,要等我儿子回泰州.对不起大家了.抱歉!但有一点可保我所介绍的这一子母戳绝对是真实的(用我的人格担保).绝对对得起关心这个子母戳的邮友.谢谢众位邮友关心.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5-24 14:58
尹兄本人绝对信任你,因为这并不涉及任何利益,我们学术探讨有不同见解和理解是正常的,你这样解释我们都会明白,实质这种操作方法是比盖两次要快些,但又没有那种正式的子母戳要好。
我认为这确实是一个很特殊的情况,估计你亦是受到邹兄等朋友的介绍和启发才会关注这类邮品,个人觉得地方邮史地方人应该记录,谢谢你的参与和提供相关信息。
至于名称等问题,可以适当再想想,不必急于一下子给它一个名称,你老认为如何?
作者: 邹元 时间: 2008-5-24 16:58
说句实在话,能通过网络了解到一段戳史是很幸运的事情,尤其这段历史,对于关注和喜欢子母戳的人来说,其背后是很有意义的。从对历史负责的角度讲,我很感谢尹先生亲自去了解了这个戳的形成。对于子母戳的形成,我一直想去了解,可是很惭愧,收集了很多,还从没有去找寻当事人。以前我提到,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邮史后面的故事也将被埋没而无从知晓。
但现在看来有两段历史可以记录,一段就是先生的访谈,还有就是去年会刊上对江苏弧型子母戳的介绍,这都是不错的。在快乐网我也建议过先生将此过程记录下来。至于这戳怎么命名,那是另一回事,自有历史去反映!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5-24 17:01
不错,大家一齐留意,相信一定会把邮史记录清楚。
作者: 海陵一游 时间: 2008-5-25 07:46 标题: 7月31日 22:30 截标 R16(75-2)二次使用封
麦会.邹友.我这批实寄封是90年代初期从泰州市泰州机械厂销售科得来.同一天的落地戳.它们的子母戳间距\位置是一样的(一封一戳也是一样的).目前上的双戳图就是想说明这个意思.过一阵上同日期的一封一戳图.供同好们研究.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5-25 10:28
谢谢支持,期待,可以整理成文章在会刊上发表。
作者: 朱天文 时间: 2008-5-25 13:45
邹先生的意思不是怀疑戳的真伪,而是与他所收集研究的“特定含义子母戳”有所不同,属于另外一种类型。
作者: 邹元 时间: 2008-5-25 18:11
谢谢理解,我也是希望多挖掘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子母戳的形成情况和史实.
作者: 海陵一游 时间: 2008-5-27 09:05
麦会.邹友二位早上好!
因奥运圣火到泰州传递,这两天在邮协帮忙所以没有上来.抱歉.
关于文章一事,我不是贵会会员.
了解事情真相,这是邮人应该做的.我是应了那句老话:天时.地理.人和.近水楼台先得月罢了.事情有个来龙去脉,有个交代.邹友不要自责.
作者: 永乐小小 时间: 2008-5-27 12:06
关于文章一事,我不是贵会会员.
尹友放心好了,不是会友也是可以投稿的,据我所知在这方面会里没有门户之见。而且是麦会征稿。
作者: 海陵一游 时间: 2008-5-27 13:53
谢谢麦会.版主的关照.我尽力吧.(但要等我那批封图上来后).谢谢!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5-27 15:49
谢谢,我们会刊不是只刊登会员文章的!欢迎每一位邮友投稿。期待你的参与。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5-27 15:50:33编辑过]
作者: 姚正宇 时间: 2008-6-9 13:08
我晚期的有一些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6-9 13:52
欢迎姚兄补充/
作者: ppjingtao 时间: 2008-6-9 21:44
关注,这个年代的捆绑式子母已经很少用了,一开始不太相信是捆绑式,以为是巧合盖的,现在看到尹兄的几个佐证,觉得并非偶然,谢谢提供学习,继续关注!
作者: 海陵一游 时间: 2008-6-13 19:47
谢谢荆友对泰州人名子母落地戳的关心.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p1878.com/BbS/)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