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清代未发行的“棕欠资”邮票 [打印本页]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7-8 23:04     标题: 清代未发行的“棕欠资”邮票

    有关欠资邮票、邮品、邮集均有集邮者论述过,但,专门对清代未发行的“棕欠资”邮票的叙述还是较少的。在此,作一些浅显的叙述。
<p class="style35" align="left">&nbsp;&nbsp;&nbsp;&nbsp;“棕欠资”全称应是:清 ? 欠 3? 伦敦版第二次欠资邮票。全套 6 枚(有说按发行全套 2 枚),图案、刷色(棕色)、齿孔等一致,仅面值不同。发行日期为 1911 年 2 月 22 日。清代第一套欠资邮票是“伦敦版蟠龙改作欠资邮票”,第二套是“伦敦版第一次欠资邮票”(即蓝欠资)。而棕欠资票的发行恰逢清代灭亡之时。 </p>
<p class="style35" align="left">&nbsp;&nbsp;&nbsp;&nbsp;棕欠资票由英国华德路公司以雕版印制。全张 200 枚,为横四纵二计 8 格,每格横纵各 5 枚,每格中间有“过桥“。刷棕色。票幅横纵为 16.5*24 毫米,图幅横纵 13.5*20.5 毫米。面值为 1/2 分、 1 分、 2 分、 4 分、 5 分、 20 分。 </p>
<p class="style35" align="left">&nbsp;&nbsp;&nbsp;&nbsp;该棕欠资票先期运达国内的是面值 1 分、 2 分的两种票。于 1911 年 2 月 22 日发行。当其它四种面值票运达国内时,辛亥革命已推翻了清朝,所以未发行,被加盖后作为中华民国的欠资邮票使用,但有少量未经加盖流出。有记载此票是从德璀琳邮集中流出。我分析,应是当时时局动荡、混乱而流出,历史上许多东西都是在大的社会变革或动荡时流散于民间的。 </p>
<p class="style35" align="left">&nbsp;&nbsp;&nbsp;&nbsp;未发行的四种棕欠资票,已成为较珍贵的邮票了。 5 分票时会出现, 1/2 分、 4 分较少出现, 20 分不知在哪出现过。 </p>
<p class="style35" align="left">&nbsp;&nbsp;&nbsp;&nbsp;清代未发行的“棕欠资”邮票是欠资类邮品、邮集、研究中不可或缺的。<br/>(哪位有现成的图片?)</p>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9 09:20

好资料,我没有票。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7-9 20:56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麦国培</i>在2008-7-9 9:20:01的发言:</b><br/>
       
        好资料,我没有票。
       
</div><p></p>我有发行的一份和两分 未发行的没有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7-9 20:56

图片也成。原来我电脑里有不少图片,因机器故障,全没了。等会我再找些扫描后发来。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7-9 22:01

补发清代“棕欠资”票图片,不太清晰。<br/>正式发行之一分、二分票<br/> g8pOfX0J.jpg <br/>未发行之0.5分、四分、五分、二角票<br/> OgVJSx2L.jpg <b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9 22:04:27编辑过]




图片附件: g8pOfX0J.jpg (2008-7-9 22:02, 10.67 KB) / 下载次数 8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15010&k=ed2e547b9598a00318b500e4afbb8896&t=1718885773&sid=838yyL



图片附件: OgVJSx2L.jpg (2008-7-9 22:03, 18.67 KB) / 下载次数 6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15011&k=4621932ffd3dbf145d0e0ab38e5ccb61&t=1718885773&sid=838yyL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7-9 22:06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alainfang</i>在2008-7-9 20:56:05的发言:</b><br/>
<p></p>我有发行的一份和两分 未发行的没有 </div>
<p>以前曾有一未发行的5分票,现在早没了。哈哈。</p>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9 22:10

五分的有些有争议!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7-9 22:20

什么争议?未发行的那几种,估计都是不正常流出的。

作者: 心怡永在    时间: 2008-7-9 22:35

这种票价格都很高,不过拍卖中见过有并接的,应该是拿移位的加盖票两张并一张的手法。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7-9 22:37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心怡永在</i>在2008-7-9 22:35:00的发言:</b><br/>这种票价格都很高,不过拍卖中见过有并接的,应该是拿移位的加盖票两张并一张的手法。 </div>
<p>有图片吗?来张。</p>

作者: 心怡永在    时间: 2008-7-9 22:51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卢长春</i>在2008-7-9 22:37:10的发言:</b><br/>
<p>有图片吗?来张。</p></div>
<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3" width="98%" align="center" bgcolor="#dbd1c7" border="0">
<tbody>
<tr align="middle" bgcolor="#f9f8f4">
<td><img src="http://www.zhaoonline.com/images/paimai2.gif"/> &nbsp; A0105001 &nbsp;</td>
<td><a title="清欠资5分棕欠资新票(未发行)"  href="http://www.zhaoonline.com/modules/market/index.php?p=3&amp;select=ac_name&amp;auction=????×ê#" name="清欠资5分棕欠资新票(未发行)">清欠资5分棕欠资新票(未发行)</a>&nbsp;</td>
<td>无[None]</td>
<td>2006-12-30 21:26:00&nbsp;</td>
<td>671.00&nbsp;</td></tr></tbody></table>
<p>之前在赵拍出过,可惜现在打不看图了。</p>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7-9 23:00

记得我以前买了枚5分的,花了1650元呢,后来约1000元处理了。看来现在更便宜了。

作者: 心怡永在    时间: 2008-7-9 23:05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卢长春</i>在2008-7-9 23:00:03的发言:</b><br/>记得我以前买了枚5分的,花了1650元呢,后来约1000元处理了。看来现在更便宜了。 </div>
<p>正品不只这个价格,那张就是并接的,可惜图没了。</p>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7-9 23:40

QUOTE:
以下是引用心怡永在在2008-7-9 23:05:10的发言:

正品不只这个价格,那张就是并接的,可惜图没了。

那张在我手里有些日子了,没看出来。学习。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7-9 23:49

找到当时的图片了,是02年“中邮”拍卖目录上的,此票是那时买的。如下:
SUm8gTPH.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9 23:51:40编辑过]



图片附件: SUm8gTPH.jpg (2008-7-9 23:50, 11.61 KB) / 下载次数 3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15057&k=bdb0f4f7a86a7df0e38a0ffe9f2ab564&t=1718885773&sid=838yyL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9 23:51

呵呵,没图!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7-9 23:53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9 23:51:03的发言:
呵呵,没图!

来图了。后又在05年随其他票品卖了。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9 23:54

看到了,此票很多争议的!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7-9 23:56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9 23:54:50的发言:
看到了,此票很多争议的!

好在没在继续玩这玩意。具体什么争议呀?一直没关心过此票。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7-12 00:00     标题: 五分双连票

五分双连票 H19R7Ji2.jpg


图片附件: [清代未发行的“棕欠资”邮票] H19R7Ji2.jpg (2008-7-12 00:00, 66.81 KB) / 下载次数 2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15832&k=e8067bc968450589281dce84ec59ab9d&t=1718885773&sid=838yyL


作者: fred    时间: 2008-7-12 07:13

听说未发行的信销很少.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12 08:36

QUOTE:
以下是引用卢长春在2008-7-12 0:00:52的发言:
五分双连票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9349.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曾经有讨论说这是利用中华民国加盖褪色而成。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7-12 09:27

应该找个学化学的专家讨论一下,这种褪色的可能性.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12 09:32

QUOTE:
以下是引用alainfang在2008-7-12 9:27:03的发言:
应该找个学化学的专家讨论一下,这种褪色的可能性.

没有多大意义的,其实集邮需要科学,但科学也需要经验和相关知识互相验证。
如果化学专家亦是集邮专家,可能就有研究清楚的机会,否则的话根本不能研究。
就像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某人是翻译专家,但不集邮,如果让他来翻译邮集的话,相信专家亦会闹出不少的大笑话!


作者: fred    时间: 2008-7-12 18:38

根据野史记载,未发行的棕欠票由于是在上海加盖宋体故可能有五分票流出,加盖楷体是在海外故只有少数原票流出.[em55]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7-12 21:15

是否是化学褪色,不清楚。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14 09:17

QUOTE:
以下是引用fred在2008-7-12 18:38:11的发言:

根据野史记载,未发行的棕欠票由于是在上海加盖宋体故可能有五分票流出,加盖楷体是在海外故只有少数原票流出.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老兄提的正史野史可否来个图片参考?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7-14 12:43

来点资料或目录也可。
作者: fred    时间: 2008-7-14 12:44

麦主席,由于不知真正的"发行量"有多少不敢买,尤其那五分的票.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14 14:27

QUOTE:
以下是引用fred在2008-7-14 12:44:59的发言:

麦主席,由于不知真正的"发行量"有多少不敢买,尤其那五分的票.

你买的每一张邮票都知道发行量吗?
可否告诉我们你藏品的发行量,让我们也有个谱。
非常感谢老兄。


作者: liyunxiao    时间: 2008-7-14 15:52

QUOTE: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欠资5分.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这种棕5分加宋字“中华民国”的为红字加盖,这种红色油墨在阳光照射下会褪色,因此,早期多见用加盖了中华民国字样的票晒去加盖字冒充未发行的原票的。卢兄上的这枚图片我看很是可疑,图片虽小,但细看“资”字下半部上还隐约可见一“国”字痕迹。其他几种未发行的票没有用红字加盖的,都是在伦敦用黑字加盖,黑色油墨不能用阳光晒去,因此少见造假的,不过几年前我见过半分票,系用加盖楷字的票,将中间的加盖字部分挖出,撕下表皮一层,在从普通之1分或是2分的票的同样部位也撕下表皮一层,贴在半分的底票上,做的非常精细,只能在放大镜下隐约见一细细的接缝,不过这类票正面做的最好也没用,从背面迎着光透视一下就全看出来了。


作者: fred    时间: 2008-7-14 16:00

学习了.谢谢.麦主席.李先生.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14 20:26

学习了.谢谢.李先生.


作者: fred    时间: 2008-7-14 21:38

麦主席,我买的大多是49年后的新票,现在没有老票了.只要曾经拥有就行了,再说真伪越来越难辨了,[em63]


作者: 心怡永在    时间: 2008-7-14 21:44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12 8:36:29的发言:

曾经有讨论说这是利用中华民国加盖褪色而成。

这个双连右边一张中部:“大清国邮政”的国字似乎有一个中字的印,不知道不是眼花还是图片问题。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14 21:52

呵呵,实物一看就清楚了!
作者: 心怡永在    时间: 2008-7-14 21:55

要洗刷字体,应该先洗刷红印花,变脸后价值不菲哦。哈哈。先从小2下手,那票有一些是淡油墨的。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7-14 22:01

QUOTE:
以下是引用心怡永在在2008-7-14 21:55:38的发言:
要洗刷字体,应该先洗刷红印花,变脸后价值不菲哦。哈哈。先从小2下手,那票有一些是淡油墨的。

看来老兄是没有一点化学知识!


作者: liyunxiao    时间: 2008-7-15 05:44

QUOTE:
以下是引用麦国培在2008-7-14 21:52:13的发言:
呵呵,实物一看就清楚了!

对,看一下实物就清楚了。正面之红色虽可晒去,背面因加盖产生的凸出是晒不去的,要抚平这凸起,就要下水浸泡再压平,没了背胶了,所以碰到没背胶的新票也要当心了。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7-15 17:10

QUOTE:
以下是引用liyunxiao在2008-7-15 5:44:58的发言:

对,看一下实物就清楚了。正面之红色虽可晒去,背面因加盖产生的凸出是晒不去的,要抚平这凸起,就要下水浸泡再压平,没了背胶了,所以碰到没背胶的新票也要当心了。

上面的那单枚票当时正、反面都观察了,似乎没发现什么痕迹,颜色是扫描时的问题,原票色较深,当然,那票早出手了,嘿嘿。双连票不是我的,我找的图片。以后再没碰过此种票了。学习了。


作者: 姜劍    时间: 2008-8-11 09:40

棕欠資票爭議最大的就是5分票,因爲這枚郵票沒有正式發行過,但是在辛亥革命成功以後加蓋“中華民國”字樣后卻有發行。兩者價格差距巨大。早在民國時代,就有不法分子以各種方法消除加蓋文字,冒充未發行票。轉取暴利。

我曾經在幾年以前在北京嘉德公司購買過此票,但郵票寄來后經過詳細檢視發現郵票背膠不是原膠,因此,覺得不是十分把握,後來有朋友想要,就原價出讓了,還送了一本當時的嘉德拍賣目錄給他。

不過,棕欠資票就印製工藝而言,仿造確實十分困難。因此,在原票上做文章似乎並不現實,比較可行的辦法就是除去加蓋的文字。所以,收集此項郵票是一定要注意,郵票必須要求原膠。無膠或二次膠都不保險。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8-8-11 13:44

又学到了一招,谢谢。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8-11 21:20

QUOTE:
以下是引用姜劍在2008-8-11 9:40:37的发言:
棕欠資票爭議最大的就是5分票,因爲這枚郵票沒有正式發行過,但是在辛亥革命成功以後加蓋“中華民國”字樣后卻有發行。兩者價格差距巨大。早在民國時代,就有不法分子以各種方法消除加蓋文字,冒充未發行票。轉取暴利。

我曾經在幾年以前在北京嘉德公司購買過此票,但郵票寄來后經過詳細檢視發現郵票背膠不是原膠,因此,覺得不是十分把握,後來有朋友想要,就原價出讓了,還送了一本當時的嘉德拍賣目錄給他。

不過,棕欠資票就印製工藝而言,仿造確實十分困難。因此,在原票上做文章似乎並不現實,比較可行的辦法就是除去加蓋的文字。所以,收集此項郵票是一定要注意,郵票必須要求原膠。無膠或二次膠都不保險。

谢谢先生的提醒。


作者: 畅哥    时间: 2008-8-11 21:24

学习了!!
作者: fred    时间: 2008-11-1 22:30

关于棕欠,"四分"运抵中国后,未见有加盖,竟然不知去向.[em63].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11-1 23:04

许多都是迷。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11-2 06:37

据说有人将加盖“中华民国”的欠资票用化学的方法去除加盖的字。由于去除字的同时会损害背胶,所以一般买这种票都要求有原胶。老郭好像比较了解这个问题。
作者: fred    时间: 2008-11-2 07:16

恐怕不尽然,棕欠:四分的去向不明,半分与两角是在英国就地加盖的.运回的也去向不明,只五分加盖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2 19:47:40编辑过]


作者: fred    时间: 2008-11-2 07:20

可能性一,只有棕欠五分运回中国,半分,两角未运到中国直接在英国加盖.
作者: fred    时间: 2008-11-2 07:33

卢版主,能否提供棕欠相关资料.谢谢.[em56]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11-2 11:26

对欠资的东西,我的确了解不多,也没认真接触过。一些也都是听说的。
作者: fred    时间: 2008-11-2 19:54

很多中国人都猜测,肯定散失在中国,我却不同意此说,清末民初,邮政是洋人的天下,当时中国人集邮意识还淡薄,即便散失也是在海外.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11-2 21:26

那时期,许多好东西都是流落国外的。
作者: fred    时间: 2008-11-2 22:21

没钱,[em53].有钱肯定去抢购.[em51]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11-2 22:33

QUOTE:
以下是引用fred在2008-11-2 22:21:24的发言:
没钱,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有钱肯定去抢购.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咱们要回到100年前,那就发了。


作者: fred    时间: 2008-11-2 22:40

回到100年前?难发,首先军阀混战~北伐~国共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历次运动~.只有国家强大了才可能发.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11-2 23:31

这倒也是的。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11-2 23:50

;乱才有发财的机会.[em79]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8-11-2 23:53

俺可不想乱的,平平静静的多好。
作者: alainfang    时间: 2008-11-3 02:37

一混乱说不定你就有小一元了[em56]&nbsp;
作者: fred    时间: 2008-11-3 06:26

中国邮票珍品大多在海外发现,鸦片战争前,大清经济实力雄厚但被枪炮打开国门,到新中国成立变成最贫穷国家之一.解放前的地主,资产阶级,如放在当时美国也就是一小康之家,
作者: 吴翔    时间: 2009-8-10 03:48

http://www.xuyistamps.com.cn/product_info.asp?products_id=21060
清棕欠资 5分 未发行票 原胶贴纸 永久保真 非常少见。


作者: 放眼世界    时间: 2009-8-10 06:07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9-8-10 21:04

5分的露面的几率相对还有部分。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9-8-10 21:28

进来了解一下
作者: ch1228    时间: 2009-8-11 00:03

http://www.xuyistamps.com.cn/product_info.asp?products_id=21060徐亿上卖3500
作者: AndyGu    时间: 2009-8-11 00:18

xuexi
作者: 昨天的我    时间: 2009-8-11 13:06

看了下个各位高见,又学到不少东西
作者: 吴翔    时间: 2009-8-13 08:23

是您的东东,恭喜
作者: 姜劍    时间: 2009-8-13 09:12

這類東西必須要原膠的
否則不要考慮
作者: edward    时间: 2009-8-13 09:21

要原膠?
是否慎防從加蓋票上洗下來?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09-8-13 09:40

真真假假争议百年无定论!
作者: 卢长春    时间: 2009-8-13 15:34

洗或不洗的,应该可以从实物上看出来的。
继续来学习。
作者: 红便邮    时间: 2010-1-4 15:19

这票有吗?
作者: 杜邦    时间: 2010-12-31 08:05

俺有一枚四分未加盖票,可惜打孔了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0-12-31 22:07

也好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p1878.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