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千万!!!!!!!!!!!!!!!!!!!!!!!!!!! [打印本页]

作者: parisiica    时间: 2010-12-28 20:27     标题: 千万!!!!!!!!!!!!!!!!!!!!!!!!!!!

本帖最后由 parisiica 于 2010-12-28 20:38 编辑

也从邮票谈起,加盖 "国币念圆" "念" 何意? "念"乃20也!至少吴方言区(主要集中在江、浙、沪,共有几千万人)的人都懂
念圆.JPG

转贴一篇相关网文:

记得有个相声,或许是滑稽戏,亦或两者都有,说的是“报数”,用各地方言来演绎,有不少的包袱。我们既然讨论吴方言(以上海话为典型代表),上海人怎么数数,也可以讨论讨论。
  上海话报数的话,从发音来看,基本上是“噎两三四五落切八九十”,可见,与普通话有大区别的音,是“一二六七”,而其中,又以“二”最最好玩。
  上海话中,对于数字2”,有两种表达法,基数字读作“两”,而序数词,则有两种读法,一种是读成“泥”(为标识读音,下用“泥”、“两”代替“2”),最简单的,“第泥”是最简单的序数词,其它如“年初泥”,也是很容易分辨的序数词。在此,“2”成“泥”,家中的老二,上海人叫“阿泥头”,重婚的人,上海话则是“泥婚头”。
  再如,人死后要做“三十五天”或“四十九天”法事,以每七天为一天单位,第二个七天,也就是第十四天,上海人就叫做“泥七”。还有些序数词,不那么明显,读音也就不照规矩了,读“两年级”,“两月份”乃至“高两两班”等。然而,事情不是这么简单的,数东西的时候,用基数词,比如“两只苹果”,“两部卡车”,上海话叫“两个人”为“两家个”。
  可是“两”本身也是个量词,称量的单位嘛,所以此时的“2”又要发作“泥”了,“泥两老酒加泥两花生”,肯定都是“泥”。
  有没有“两两”呢?也有的,过去饭店跑堂很会吆喝,你能听到“过桥鳝丝两两碗”,这里的“两两”乃是“四”的意思,“四”与“死”同音,跑堂避而不用,成了“两两”。
  刚才说了2”做为单独数字的用法,多一点组合,会怎么样呢?
  2”在个位,只要不是单独出现,基本上念作“泥”,如“伍拾泥”、“捌拾泥”,然而当2”在十位上的时候,那个“×拾×”的“拾”是省略掉的,读作“念”,比如“念伍”、“念捌”,其实,这时在十位的“2”,是个“廿”。从百位数开始,“2”一律读成“两”了,这倒好记。
  这时又要记住一个规则,就是当三位数以上,个位是2”和十位是“0”时,“2”又念成“两”了,“一百零两”乃至“九千九百零两”,一定是“两”。
  有趣的就来了,基于上面的读音规则,222”用上海话读,应该是“两百”,好玩吧,三个一模一样的数字,却有三个发音,这在全国的语言里,恐怕是绝无仅有的现象了。
  有够乱吧?还没有结束呢,上海话中还有个“两”,读音比数字的两稍轻,但音更长,许多外地人甚至分不出来,这个“两”表示不确定数目的少许,可以简单地用“几”理解,如“有两个人过去了”,读短而重的音,表示实实在在的“2”,而读长而轻的音,表示“几个人”。
  上海话中“泥”与“两”的用法,和普通话中“二”与“两”的用法,并无可通之处,这也是为什么上海人在写文章时,常会用错“二”和“两”的原因。
  其实上海话中也有“二”,与普通话相近,比如“二流子”,当然我们可以认为这个是上海话中的外来语。
  其它有些固定名称,如“二十四孝”,则有读成“二十四孝”和“念四孝”两种,又如“铜雀春深销二乔”,则一定是“er”了,上海的“2”就是这么复杂……

不知其他各地方言如何读?


可见方言之丰富多彩,老祖宗留下的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好好保护,传承!



图片附件: 念圆.JPG (2010-12-28 20:18, 107.26 KB) / 下载次数 14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310836&k=bf13651cbfc040f64f0840b0f64761c0&t=1732406153&sid=xuIT2C


作者: sa    时间: 2010-12-28 20:31


作者: 雨文    时间: 2010-12-28 21:16

嘉兴人20也念“念”!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0-12-28 21:22

学到了
作者: parisiica    时间: 2010-12-28 21:29

回复 3# 雨文


    嘉兴也是属于吴语区
作者: 曾雷    时间: 2010-12-29 23:58

看看字典就知道了
作者: 畅哥    时间: 2010-12-30 01:02

会刊有文章也谈过
作者: 潘训梁    时间: 2011-1-5 21:06

确实好玩
作者: jorge    时间: 2011-1-6 03:59

上了一趟上海文俗课.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p1878.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