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新疆三区革命史迹图片(33)三区革命领导人阿巴索夫生平 [打印本页]

作者: 张吉昌    时间: 2011-10-23 23:21     标题: 新疆三区革命史迹图片(33)三区革命领导人阿巴索夫生平

本帖最后由 张吉昌 于 2011-10-24 00:09 编辑

阿巴索夫.jpg
      阿不都克里木·阿巴索夫(1921年-1949年),维吾尔族。新疆乌什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迪化(今乌鲁木齐)省立一中和新疆学院附中学习期间,受中国共产党人的影响,接受马列主义理论。1944年4月在伊宁积极参与组建秘密进步组织—解放社。1944-1949年新疆三区革命的领导人之一,忠诚的爱国主义者。曾任三区革命政府实业部部长、三区革命临时政府委员兼内务厅长、宣传部长、民族军政治部主任、新疆省联合政府委员兼副秘书长、新盟中央委员会委员兼新闻处处长等职。还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翻译马克思主义的著作。1949年8月,在前往北平(今北京市)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
  阿不都克里木·阿巴索夫祖籍新疆阿图什,1921年出生于苏联的普尔热瓦尔斯克,1926年随父母迁居新疆伊宁。阿巴索夫的父亲是一个思想开明的人,1936 年阿巴索夫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乌什县小学后,他没有像别人那样把儿子送到宗教学校,而是同意了15岁的阿巴索夫赴迪化(今乌鲁木齐)上中学的请求。在父亲的支持下,阿巴索夫进入省立一中民族二班就读。当时,在这个学校主持工作的主要是中国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因此,阿巴索夫在这里认识了与军阀不同的汉族人,并与他的汉族同学形成了很好的关系,“对共产党人产生了好感”是他在初中生活中最大的政治收获。在校期间,阿巴索夫密切关注着苏联的情况,虽然只是一个中学生,他却有着很敏锐的政治洞察力,1937年,他曾向刚刚从苏联学习回来的赛福鼎·艾则孜了解苏联社会的情况,还向他索要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的著作。
  1938年,阿巴索夫进入新疆学院高中部民族班学习。此时正值新疆学院师生思想最为活跃的时期,马列主义、阶级斗争、唯物主义等等都是可以公开谈论的话题,阿巴索夫也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到各种活动之中。求学期间,学校的政治老师——中国共产党员林基路成为阿巴索夫走上共产主义道路的引路人。林基路曾经给阿巴索夫补习过汉语文,他找出自己手抄的毛泽东的文章给阿巴索夫学习,还对他说,这些著作既是语文课本,又是政治读物。在学校,阿巴索夫还结识了杜重远、茅盾等民主人士。也就在这一年,新疆独裁者盛世才一改民主进步的面貌,制造了新疆历史上的“阴谋暴动案”,对民主进步人士进行大规模的清洗。阿巴索夫的父亲受牵连并遇害,阿巴索夫也被划入“叛逆”子弟的行列,流放到准噶尔盆地北缘的沙湾县,在县城的小学任教。在沙湾长达两年的流放生活中,《共产党宣言》、《联共(布)党史》、《国家与革命》、《论列宁主义基础》、《新民主主义论》等革命书籍成为他的精神寄托,引导着他对当时的新疆政局进行更多的理论思考。在沙湾,他还和乌依古尔、郭奎兴等人设法找来《真理报》等进步报刊阅读,了解中国大势、世界大势。
  1942年,对于阿巴索夫的革命生涯来说是最为重要的一年。当时,盛世才独裁统治难以为继,便走向与国民党合流之路,对“叛逆”子弟们的管制也有所放松,因此,阿巴索夫得以回到伊宁看望自己的母亲。回到伊宁后,他先任教于伊犁女子中学,后来又兼任伊犁行政专员公署的翻译。这一时期,新疆各族人民反对军阀统治的情绪高涨,天山南北已出现各种名目的革命组织,阿巴索夫和他的同伴们也在思考着成立一个组织,以便于进行斗争。为了争取群众的最大支持,他们联合了当时在社会上影响很大的大阿訇艾力汗·吐烈,成立了一个由12人领导的解放组织。艾力汗·吐烈是苏联乌兹别克人,持有泛伊斯兰主义思想。由于受到伊宁警署的严密监视,阿巴索夫的革命活动受到了威胁,他不得不避居到中苏边境,在那里联络各族青年,组建游击队。1944年10月,阿巴索夫率领游击队员进入伊宁,与尼勒克游击队取得联系,在当年的11月7日,打响了伊犁人民反对盛世才统治的第一枪,揭开了“三区革命”的大幕。
  “三区革命”初期的领导成员包括3部分人:一部分是封建宗教上层人士,一部分是具有资产阶级观点的人,还有一部分是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最初,封建宗教上层人士取得了革命领导权,他们试图把“三区革命”引向脱离中国、仇杀汉族之路。为此,阿巴索夫不仅想尽办法保护汉族群众,而且试图通过有组织的活动制止这一趋势,后来,他决定在广大青年中进行马列主义教育活动,着手筹建三区革命青年团。1944年11月4日,青年团建立,成为阿巴索夫与艾力汗·吐烈的泛伊斯兰主义和分裂国家行为进行斗争的新生力量。1945年,人民革命党成立并很快地发展了自己的组织,到1946年10月,党员已达1.5万人。
  1946年,“三区革命”领导权回到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领导者手中,“三区革命”领导者与国民党政府达成和解,签订了《和平条款》。根据协定,取消“东突厥斯坦共和国”的名称,成立伊犁、塔城、阿山专区,改组新疆省政府,成立由“三区革命”代表、七区代表和国民党中央代表共同组成的新疆省联合政府,阿巴索夫担任了政府副秘书长一职。此后,“三区革命”领导者不断总结“三区革命”的经验教训,并从理论上清除民族分裂主义的影响,把握民族问题的实质。阿巴索夫在开展革命活动的过程中,积极研读马列主义的经典著作,并结合中国实际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面对当时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错、情况纷繁复杂的形势,他从美帝国主义支持国民党反动派镇压新疆少数民族革命的事实出发,深刻认识到现代的民族问题的实质,是全世界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被压迫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压迫和剥削的解放问题。他反对把民族解放运动当成某一民族自身单独行动的错误思想倾向。正是因为如此,在“三区革命”之初,他才能挺身而出,反对滥杀无辜行为的发生,并积极保护身边的汉族同志。通过“三区革命”临时政府委员会的日常工作,阿巴索夫积极调整民族关系,通过组织、报纸、各种会议等,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扩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
  阿巴索夫还从理论上积极阐述“三区革命”与中国革命的关系,突出强调“三区革命”与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之间内在的统一性,提出新疆各民族的解放需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1949年5月,他在新疆保卫和平民主同盟积极分子代表会议上所作的题为《当前的政治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中指出:“我们民族解放运动,不仅在其特点、方向及其任务方面和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一致,而且从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或中国民族问题得到彻底和正确解决的角度上来看,也是与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紧密联结在一起的”,“新疆的本地民族只有在中国人民革命的帮助下,才能很快地达到自己的目的。毫无疑问,只有在中国人民革命取得胜利的情况下,新疆人民才能得到解放,新疆的民族问题才能够得到彻底和正确的解决,新疆人民的前途才是光明的。”
  阿不都克里木· 阿巴索夫,一位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战士走了,但是,他和他的同志们开辟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在当代新疆仍在继续,新疆各族人民一定会不断取得经济文化的大发展,走向共同繁荣和发展。

图片附件: 阿巴索夫.jpg (2011-10-23 23:17, 4.5 KB) / 下载次数 23
http://p1878.com/BbS/attachment.php?aid=485251&k=d83f9b6c0b56789c17f6956f1b92ae3d&t=1732624255&sid=JSsf2X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1-10-24 17:24

好史料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p1878.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