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臺灣鐵路管理局
夏大緯


維基百科對臺灣鐵路管理局的介紹為:【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簡稱臺鐵、臺鐵局、臺灣鐵路局,或逕稱為鐵路局是中華民國交通部所屬之獨立事業機構,負責經營臺灣的傳統鐵路路網,為臺灣第一家、也是規模最大的鐵路業者,在職員工共12,999人,營運路線共有13條,並受託經營阿里山森林鐵路。臺鐵的創建,可追溯至清治時代的1887年由臺灣巡撫劉銘傳成立的全臺鐵路商務總局,為臺灣鐵路運輸肇建之始;但臺鐵的機構前身,為日治時代的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簡稱「鐵道部」),現今的組織編制與路線規模多奠基於此時期。其徽章是由代表臺灣的「台」字、加上鐵軌的橫斷面所組成。清領時代的全臺鐵路商務總局,僅有總辦(相當於局長)、會辦(副局長)、機車駕駛員(機車司機員)、票房司事(站長)等數十人編制,路線也只有100公里之譜。日治時代的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完成東、西兩岸的鐵路幹線,分別採用7621067mm之軌距。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中華民國政府接收臺灣,鐵道部改制為鐵路管理委員會,歸於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交通處管轄。194831日,臺灣省政府正式宣布將鐵路管理委員會改制為「臺灣鐵路管理局」,歸於臺灣省政府交通處管轄,而首任局長郎鍾騋於35日上任;直至1998年精省後才改隸中央政府,由交通部管轄。


雖然臺鐵的營運路線多行經全臺各大市鎮,以及在全臺各地擁有大量地產,但因1970年代之後鐵路電氣化自負成本與人事退撫制度等累積的龐大債務,加上臺灣交通運輸方式改變等因素影響,臺鐵於1990年代之後的營運狀況已經處於嚴重虧損,至2000年代已累積至將近新臺幣千億元。因此在2000年代後,臺鐵除了規劃公司化與民營化外,也進行將西部幹線改造為區域鐵路型態的「捷運化」計畫,以西部主要都會地帶路線漸次增設僅由區間車停靠的簡易車站的方式來增加營運效能。除此之外,臺鐵於2000年代初外購傾斜式列車行駛東部幹線,加強在臺灣東部地區的運輸能力。臺鐵局本部位於臺北車站大樓之內,所經營的鐵路總路線長度為1,100公里以上,其路線主要幹線大部分路段皆已經鐵路電氣化,舊有的東部762窄軌亦拓寬為與西部一致的1067軌距,以利東西部鐵道接軌,並於1991年完成東西部鐵路幹線的環島串聯。目前臺鐵的主力路線為西部幹線,每年總搭乘人數約達23萬人次。】。


由上介紹可得知臺灣鐵路管理局的歷史沿革,現即介紹臺灣鐵路管理局實寄封給郵友參考﹕


(圖1)為臺灣鐵路管理局公文封,貼1元郵資銷台灣台北、五五年四月一日十二時、八支(X)戳,寄北投背有台灣、五五年四月X日八時、北投(子)戳到達。

圖1a.jpg


圖1b.jpg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


                               2015.7.27日完稿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斜土路支行
帳號:622260–011004–7650812
戶名:夏大纬
歡迎参觀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tw/twhsia/
內現有2750篇郵文及超過32000張圖片(持續增加中)
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96412

再談大陸寄台~營戳(上)     ---     夏大緯


之前個人初寫「大陸寄台~「營」戳封(上、下)」二篇刊登在部落格之上,隨即彭老弟留言回應告知【營及營業是大陸郵局營業廳專用的郵戳,其中也包含機銷戳、臨(營)清及營(郵)業這種業務種類在兩字中間的郵戳,目前山東省是最常見,應該也算是山東郵戳的特色之一】,個人回覆【大陸郵品是近5年來才開始收集的,因此可說完全是門外漢,純以初收集的眼光覺得稀奇就寫了,另還寫了其他幾篇還未發表,因兩地的郵戳可謂差異頗大,且郵戳中嵌有各種文字,對台灣郵友來說也頗為新奇,因此會陸續寫一些覺得頗新奇的郵戳介紹給郵友参考,也同時一併也希望專研者能夠提供解答,之前未收集大陸郵刊不知有無介紹此類各式郵戳的專著可参考?老弟的解答可謂上了一課,感謝!】。

彭老弟後又留言【大陸郵品小弟也是前年才開始收集的,一開始以附加費為主,後來加入郵戳等,大陸在新中國成立後,就陸續使用以單位名稱做為郵戳代號的郵戳,尤以編碼戳開始推行後,尚存的一些57式干支戳則陸續取消,台灣則是以天干地支為主,沒有變過,大陸的郵刊介紹戳式的分怖在各刊,其中麥國培的中國郵史中有些文章可參考,或者參觀華郵網、火車郵戳論壇、普郵網、快樂集郵網
等等中也有不少的討論,可以參考,綜合式的郵戳專書,最近買了一本"解讀郵戳",可以比較快入門了解,下次返台帶一本給您^^】,個人回覆【哇!老弟比我用功,才2、3年時間就對大陸郵戳如數家珍,可見有心及用功之深,我是先收集再研究但總覺得郵品不足,而一直還未開始研究,其實知道先研究再買可達事半功倍之效是最好的,但雜事太多知易確未做到,慚愧!中國郵史有訂閱,之前均未好好詳讀,看樣子要找時間好好詳讀了,至於網站由於不習慣上網,甚少上網目前連清清、鞠園都少上網了,有消息都是一些常上網的郵友轉告,感謝他們的協助及不時告知各類訊息,感謝告知訊息,先謝了!】,確實這是個人喜歡、但並不深切了解的部份,彭老弟的回應可謂提供及補充了個人不足之處,因此特别在此刊出提供給郵友参考。

近期重新大幅整理舊藏及歸類,發現上項郵文可補充之處頗多,因此再續寫此篇如下介紹給郵友参考﹕


(圖1)為貼3元郵資封,銷福建永春、1996.3.22日20時、2號、(营业)戳,掛號寄台北左下有台北、1996.3.26日11時、丁1、TAIPEI戳到達。


(圖2)為貼80分郵資封,銷福建宁德、96.08.16日20時、营业6戳,寄台北左下有台北、1996.8.23日15時、丁3、TAIWAN.R.O.C.機戳到達。


(圖3)為貼80分郵資封,銷福建宁德、96.08.28日20時、营业9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6.9.2日15時、丁3、TAIWAN.R.O.C.機戳到達。


(圖4)為貼225分郵資封,銷福建三明、1997.4.3日11時、三元营业1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7.4.10日17時、丁2、TAIPEI機戳到達。


(圖5)為貼2元郵資封,銷福建三明、1997.3.9日20時、列东营业1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7.3.15日17時、丁4、TAIPEI機戳到達。


(圖6)為貼80分郵資封,銷江西星子、1996.8.30日、营业4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6.9.4日15時、丁3、TAIWAN.R.O.C.機戳到達。


(圖7)為貼250分郵資封,銷江苏盐城、1997.4.8日19時、建军路营业9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7.4.14日17時、丁2、TAIPEI機戳到達。


(圖8)為貼150分郵資封,銷江苏徐州、1999.5.29日19時、淮东营业5戳,寄台北左下有台北、1999.6.25日14時、丁5、TAIPEI機戳到達。


(圖9)為貼250分郵資封,銷江苏徐州、2001.6.12日18時、彭城路营业2戳,寄台北背有台北、2001.6.18日15時、丁6、TAIPEI機戳到達。


(圖10)為貼250分郵資封,銷江苏徐州、1999.7.1日19時、彭城路营业7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9.7.6日15時、丁7、TAIPEI機戳到達。


(圖11)為貼1元郵資封,銷江苏昆山、1996.4.21日18時、营业1機戳寄台北。


(圖12)為貼550分郵資封,銷江苏淮安、1997.4.8日16時、营业4戳,寄台北右上有台北、1997.4.15日17時、丁3、TAIPEI機戳到達。


(圖13)為貼80分郵資封,銷江苏阜宁、96.08.19日12時、营业1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6.8.27日15時、丁3、TAIWAN.R.O.C.機戳到達。


(圖14)為貼60分郵資封,銷江苏丹阳、1994.1.18日18時、2號、营业戳寄台北。


(圖15)為貼70分郵資封,銷江苏丹阳、1993.9.19日18時、4號、营业戳寄台北,背有台北(辰12)、1993.9.25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16)為貼320分郵資封,銷浙江嵊州、1996.7.25日12時、营业3戳,掛號寄台北背有台北、1996.8.3日11時、丁1、TAIWAN.R.O.C.機戳到達。


(圖17)為貼3元郵資封,銷浙江余杭、1996.9.23日15時、营业2戳,掛號寄台北右有台北、1996.9.30日11時、丁1、TAIPEI機戳到達。


(圖18)為貼250分郵資封,銷安徽宿松、1998.3.5日1時、营业1戳,寄台北上有台北、1998.3.12日11時、丁3、TAIPEI機戳到達。


(圖19)為貼1元郵資封,銷安徽利辛、1995.7.27日18時、3號、营业戳寄台北,背有台北(辰12)、1995.8.1日22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20)為貼4元郵資封,銷安徽石台、1994.12.4日11時、2號、营业戳掛號寄台北。


(圖21)為貼550分郵資封,銷四川德阳、97.05.31日18時、营业16戳,寄台北左下有台北、1997.6.7日17時、丁2、TAIPEI機戳到達。


(圖22)為貼2元郵資封,銷四川城口、1997.4.21日17時、营业1戳寄台北。


(圖23)為貼250分郵資封,銷四川雷波、1997.8.26日18時、营业1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7.9.1日17時、丁3、TAIPEI機戳到達。


(圖24)為貼1元郵資封,銷四川广安、1996.10.22日18時、营业1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6.10.29日15時、丁2、TAIWAN.R.O.C.機戳到達。


(圖25)為貼80分郵資封,銷四川通江、1996.10.17日18時、营业2戳,寄台北右上有台北、1996.10.24日15時、丁3、TAIWAN.R.O.C.機戳到達。


(圖26)為貼250分郵資封,銷四川夾江、1997.1.15日12時、营业9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7.1.22日15時、丁3、TAIWAN.R.O.C.機戳到達。


(圖27)為貼2元郵資封,銷四川达川、1997.02.22日17時、营业8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7.2.27日15時、丁1、TAIWAN.R.O.C.機戳到達。


(圖28)為貼2元郵資封,銷成都红华、97.05.07日18時、营业4戳寄台北。


(圖29)為貼250分郵資封,銷四川隆昌、1998.6.29日2時、营业5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8.7.6日17時、丁3、TAIPEI機戳到達。


(圖30)為貼15元郵資封,銷四川南川、1997.6.7日18時、南大街营业3戳寄台北。


(圖31)為貼60分郵資封,銷河南息县、1992.11.20日19時、2號、营戳寄台北。


(圖32)為貼60分郵資封,銷河南沈邱、1993.9.2日、8號、营戳寄台北,背有台北(辰12)、1993.9.8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33)為貼70分郵資封,銷河南汝南、1994.1.17日、4號、营业戳寄台北。


(圖34)為貼300分郵資封,銷河南漯河、99.07.19日11時、营业3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9.7.26日15時、丁7、TAIPEI機戳到達。


(圖35)為貼90分郵資封,銷河北磁县、1996.4.1日19時、营业3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6.4.9日15時、丁3、TAIWAN.R.O.C.機戳到達。


(圖36)為貼2元郵資封,銷河北赵县、97.04.17日11時、营业1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7.4.24日15時、丁3、TAIPEI機戳到達。


(圖37)為貼1元郵資封,銷湖北竹溪、1996.1.28日17時、2號、营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6.2.5日15時、丁3、TAIWAN.R.O.C.機戳到達。


(圖38)為貼1元郵資封,銷湖北仙桃、96.07.29日11時、营业1戳寄台北。


(圖39)為貼200分郵資封,銷湖北仙桃、2001.5.23日08時、营业1戳(字體較上項為大)寄台北。


(圖40)為貼150分郵資封,銷仙桃彭场、1996.12.7日、37號、营戳寄台北。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96411

再談大陸寄台~營戳(下)    ---     夏大緯


(圖41)為貼60分郵資封,銷湖北巴东、1993.9.8日、10號、营戳寄台北,下有台北(辰12)、1993.9.15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42)為貼250分郵資封,銷湖北黄州、97.08.28日15時、营业1戳寄台北,右上有台北、1997.9.5日17時、丁3、TAIPEI機戳到達。


(圖43)為貼200分郵資封,銷湖北郧县、1997.5.10日、营业2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7.5.16日15時、丁3、TAIPEI機戳到達。


(圖44)為貼100分郵資封,銷湖北天门、1996.10.4日、营业5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6.10.12日15時、丁3、TAIWAN.R.O.C.機戳到達。


(圖45)為貼125分郵資片,銷湖北荊门、1997.8.30日19時、营业1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7.9.5日17時、丁2、TAIPEI機戳到達。


(圖46)為貼250分郵資封,銷湖北京山、1997.4.6日、营业2戳寄台北,下有台北、1997.4.12日15時、丁2、TAIPEI機戳到達。


(圖47)為貼250分郵資封,銷湖北丹江口、1997.9.8日8時、营业1戳寄台北。


(圖48)為貼2元郵資封,銷湖北神农架、1997.02.23日17時、营业1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7.3.3日15時、丁4、TAIPEI機戳到達。


(圖49)為貼80分郵資封,銷山东菏泽、1994.11.16日12時、乙4、营业戳寄台北,背有台北(申3)、1994.12.17日14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50)為貼60分郵資封,銷山东菏泽、1994.8.10日11時、3號、西营业戳寄台北。


(圖51)為貼250分郵資封,銷山东龙口、1999.05.11日11時、营业2戳寄台北,右上有台北、1999.5.17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52)為貼2元郵資封,銷山东萊西、97.09.08日18時、营业4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7.9.15日17時、丁3、TAIPEI機戳到達。


(圖53)為貼1元郵資封,銷山东、1996.3.17日、1號、台儿庒(营)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6.3.5日15時、丁2、TAIWAN.R.O.C.機戳到達。


(圖54)為貼2元郵資封,銷山西临猗、1997.4.30日18時、营业4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7.5.5日17時、丁3、TAIPEI機戳到達。


(圖55)為貼250分郵資封,銷山西万荣、2001.10.29日12時、营业2戳寄台北,背有台北、2001.11.7日15時、丁7、TAIPEI機戳到達。


(圖56)為貼250分郵資封,銷山西万荣、1998.10.24日17時、营业9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8.10.30日17時、丁7、TAIPEI機戳到達。


(圖57)為貼250分郵資封,銷山西万荣、2001.5.18日17時、营业11戳寄台北。


(圖58)為貼200分郵資封,銷山西榆次、1999.3.17日18時、东順(营业)9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9.3.22日15時、丁2、TAIPEI機戳到達。


(圖59)為貼530分郵資封(背貼40分),銷山西介休、2001.06.26日20時、营业3戳寄台北。


(圖60)為貼500分郵資封,銷陝西安康、1996.8.23日17時、营业4戳掛號寄台北,背有台北、1996.8.30日11時、丁1、TAIPEI戳到達。


(圖61)為貼200分郵資封,銷陝西平利、1997.9.4日17時、营业1戳寄台北,左下有台北、1997.9.11日17時、丁2、TAIPEI機戳到達。


(圖62)為貼60分郵資封,銷陝西清河、1996.6.1日、营业1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6.6.10日15時、丁3、TAIWAN.R.O.C.機戳到達。


(圖63)為貼60分郵資封,銷貴州麻江、1993.11.4日、营戳寄台北。


(圖64)為貼320分郵資封,銷貴州天柱、1996.8.22日16時、营业(1)戳掛號寄台北,右下有台北、1996.8.31日11時、丁2、TAIPEI機戳到達。


(圖65)為貼2元郵資封,銷辽宁抚順、1997.9.2日17時、中央大街营业9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7.9.8日17時、丁3、TAIPEI機戳到達。


(圖66)為貼60分郵資封,銷辽宁昌图、1996.11.1日17時、通江口(营业)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6.11.8日15時、丁2、TAIWAN.R.O.C.機戳到達。


(圖67)為貼150分郵資封,銷辽宁开原、1997.1.9日7時、靠山营业戳寄台北,右上有台北、1997.1.16日15時、丁2、TAIWAN.R.O.C.機戳到達。


(圖68)為貼240分郵資封,銷長春、1997.3.9日7時、营业2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7.3.12日17時、丁4、TAIPEI機戳到達。


(圖69)為貼550分郵資封,銷黑龙江大庆、1997.4.8日16時、营业4戳掛號寄台北,右上有台北、1997.4.14日11時、丁1、TAIPEI戳到達。


(圖70)為貼200分郵資封,銷吉林德惠、1997.3.30日、营业11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7.4.3日17時、丁2、TAIPEI機戳到達。


(圖71)為貼2元郵資封,銷甘肃定西、1997.8.28日3時、营业2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7.9.3日17時、丁3、TAIPEI機戳到達。


(圖72)為貼300分郵資封,銷甘肃广河、1996.4.6日9時、三甲集营业1戳掛號寄台北,背有台北、1996.4.13日11時、丁1、TAIPEI戳到達。


(圖73)為貼250分郵資封,銷甘肃靖远、1997.2.22日12時、营业1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7.2.26日15時、丁4、TAIPEI機戳到達。


(圖74)為貼160分郵資封,銷云南XX、97.01.19日08時、营业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7.1.25日15時、丁2、TAIWAN.R.O.C.機戳到達。


(圖75)為貼2元郵資封,銷云南凤庆、97.03.15日08時、营业1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7.3.24日17時、丁2、TAIPEI機戳到達。


上項介紹為個人所收集到的部份,應還不止有這些,期待郵友們共同來補充,另因為個人介紹的只以大陸寄台實寄封上所發現為主,不包括大陸各地區互寄使用者,也有銷此種「營」戳,相信其種類可能還更多特此說明。



参考資料﹕個人所寫「大陸寄台~「營」戳封(上、下)」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河南(支)戳寄臺片封
夏大緯


之前寫了「山東(支)戳、天津(支)戳、北京(支)戳寄臺封」等文,此次再寫「河南(支)戳寄臺片封」為續,通常受郵友重視的以郵戳為主,而郵戳的種類繁多,僅以~支戳來說,在大陸地區出版的「解讀郵戳」一書內,對「支」戳的解釋為﹕「支局名戳~是市、縣郵政局的分支機構(支局)所用日戳,支局可辦理全部或部份郵政業務,歸主管市、縣局管轄。」,可得知會銷「支」戳者是較小的分局,如此其數量相較於大郵局即是少,另之前在大陸華郵網上,看見有北京郵友在徵集各種北京郵戳實寄片封,其中即包括北京(支)戳在內,看似平凡無奇的北京(支)戳,相信其使用及存世數量相當多,但會銷北京(支)戳寄台灣者應還是不多,同樣其他各省(支)戳,會寄台灣者同樣不多,現即介紹個人所收集到的~河南(支)戳寄臺片封提供給郵友参考﹕


(圖1)為貼80分郵資封,銷河南焦作、1990.12.21日19時、12、(1支)戳寄高雄,1990.2.1日起至1994.9.1日前,大陸寄台信函郵資為40分、航空每10公克再加15分,該封郵資應為40分、再加航空20公克30分共70分,多貼了10分。

圖1.jpg



(圖2)為貼40分郵資封,銷河南焦作、1991.7.18日19時、3、1支戳寄高雄,郵資同上為水陸郵資40分符合正確。

圖2.jpg



(圖3)為貼1元郵資封,銷河南焦作、1995.5.18日19時、16、1支戳寄台北,1994.9.1日起至1996.12.1日前,大陸寄台信函郵資為60分、航空每10公克再加20分,該封郵資應為60分、再加航空20公克40分共100分,郵資符合正確,背銷台北(辰一)、1995.5.24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3正面.jpg


圖3背面.jpg



(圖4)為貼40分郵資封,銷河南焦作、1993.9.24日19時、2、民支戳寄台北,1990.2.1日起至1994.9.1日前,大陸寄台信函郵資為40分、航空每10公克再加15分,該封郵資為水陸郵資40分符合正確。

圖4.jpg



(圖5)為貼40分郵資封,銷河南许昌、1992.12.12日18時、2、(一支)戳寄高雄,郵資同上該封郵資為水陸郵資40分符合正確。

圖5.jpg



(圖6)為貼60分郵資封,銷河南许昌、1993.8.16日11時、5、(一支)戳寄台北,郵資同上該封郵資應為40分、再加航空20公克30分共70分,少貼了10分。

圖6.jpg



(圖7)為貼80分郵資封,銷河南许昌、1994.2.18日19時、2、(三支)戳寄台北,郵資同上該封郵資應為40分、再加航空20公克30分共70分,多貼了10分。

圖7.jpg



(圖8)為背貼40分郵資封,銷河南南召、1990.8.4日、1、南河店(支)戳寄台北,郵資同上該封郵資為水陸郵資40分符合正確。

圖8正面.jpg


圖8背面.jpg



(圖9)為貼40分郵資封,銷河南南召、1992.11.21日18時、甲、太山庙(支)戳寄高雄,郵資同上該封郵資為水陸郵資40分符合正確。

圖9.jpg



(圖10)為貼60分郵資封,銷河南南阳、1992.12.14日17時、19、3(支)戳寄台北,郵資同上該封郵資應為40分、再加航空20公克30分共70分,少貼了10分。

圖10.jpg



(圖11)為貼100分郵資封,銷河南南阳县、1991.12.30日、1、英庄(支)戳寄高雄,郵資同上該封郵資應為40分、再加航空20公克30分共70分,多貼了30分。

圖11.jpg



(圖12)為貼1元郵資封,銷河南信阳、1996.7.4日19時、4、1支戳寄台北,1994.9.1日起至1996.12.1日前,大陸寄台信函郵資為60分、航空每10公克再加20分,該封郵資應為60分、再加航空20公克40分共100分,郵資符合正確。

圖12.jpg



(圖13)為貼55分郵資封,銷河南信阳市、1993.7.6日19時、X良路支局戳寄台北,1990.2.1日起至1994.9.1日前,大陸寄台信函郵資為40分、航空每10公克再加15分,該封郵資應為40分、再加航空10公克15分共55分,郵資符合正確,背銷台北(辰二)、1993.7.12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13正面.jpg


圖13背面.jpg



(圖14)為貼30分郵資封,銷河南內乡、1990.1.14日、1、赤眉(支)戳寄台北,1988.5.10日起至1990.2.1日前,大陸寄台信函郵資20公克以內為30分、航空郵資每10公克為10分,該封郵資為水陸郵資30分符合正確。

圖14.jpg



(圖15)為貼80分郵資封,銷河南新乡、1994.10.6日、检1、1支戳寄台北,1994.9.1日起至1996.12.1日前,大陸寄台信函郵資為60分、航空每10公克再加20分,該封郵資應為60分、再加航空10公克20分共80分,郵資符合正確。

圖15.jpg



(圖16)為貼60分郵資封,銷河南新乡、1993.10.17日17時、营4、2支戳寄台北,1990.2.1日起至1994.9.1日前,大陸寄台信函郵資為40分、航空每10公克再加15分,該封郵資應為40分、再加航空10公克15分共55分,多貼了5分,背銷台北(辰12)、1993.10.22日22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16正面.jpg


圖16背面.jpg



(圖17)為貼130分郵資封,銷河南新乡、1993.11.3日17時、2、3支戳寄台北,郵資同上該封應是21至50公克信函郵資為80分、加3單位航空郵資為45分,共計125分多貼了5分,背銷台北(辰12)、1993.11.10日22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17正面.jpg


圖17背面.jpg



(圖18)為貼55分郵資封,銷河南新乡、1993.10.1日17時、落1、4支戳寄台北,郵資同上該封郵資應為40分、再加航空10公克15分共55分,郵資符合正確,背銷台北(辰12)、1993.10.8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及台灣、82.10.9日10時、永和(子1)機戳,此應是誤封到永和。

圖18正面.jpg


圖18背面.jpg



(圖19)為貼80分郵資封,銷河南邓州、1993.8.19日18時、文渠(支)戳寄台北,郵資同上該封郵資應為40分、再加航空20公克30分共70分,多貼了10分,背銷台北(辰12)、1993.8.30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19正面.jpg


圖19背面.jpg



(圖20)為貼110分郵資封,銷河南邓州、1993.9.5日18時、稂东(支)戳寄台北,郵資同上該封應是21至50公克信函郵資為80分、加2單位航空郵資為30分,共計110分符合正確,背銷台北(辰二)、1993.9.14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20正面.jpg


圖20背面.jpg



(圖21)為貼1元郵資封,銷河南汶南、1992.8.12日、王岗支局戳寄龜山,郵資同上該封應是21至50公克信函郵資為80分、加2單位航空郵資為30分,共計110分少貼了10分。

圖21.jpg



(圖22)為貼100分郵資封,銷河南汶南、1992.12.31日、三桥支局戳寄龜山,郵資同上該封應是21至50公克信函郵資為80分、加2單位航空郵資為30分,共計110分少貼了10分。

圖22.jpg



(圖23)為貼100分郵資封,銷河南登封、1995.3.21日、2、大冶(支)戳寄台北,1994.9.1日起至1996.12.1日前,大陸寄台信函郵資20公克以內為60分、航空郵資每10公克為20分,該封郵資應為60分、再加航空20公克40分共100分,郵資符合正確。

圖23.jpg



(圖24)為貼40分郵資封,銷河南巩县、1991.1.12日18時、5、(支)戳寄高雄,1990.2.1日起至1994.9.1日前,大陸寄台信函郵資20公克以內為40分、航空郵資每10公克為15分,該封郵資為水陸郵資40分符合正確。

圖24.jpg



(圖25)為貼20分郵資封,銷河南西峽、1994.3.6日、1、西坪(支)戳寄台北,郵資同上該封郵資應為水陸郵資40分,少貼了20分有手寫T20/150字樣。

圖25.jpg



(圖26)為貼40分郵資封,銷河南鹤壁、1992.12.7日17時、营1、二支局戳寄高雄,郵資同上該封郵資為水陸郵資40分符合正確。

圖26.jpg



上項僅為個人所收集到的,應還有遺漏及缺少部份,歡迎郵友提供補充介紹,個人介紹的只以大陸寄台實寄封上所發現為主,不包括大陸各地區互寄使用者,也有銷此種「支」戳,相信其種類可能還更多特此說明,另上項郵資的計算方式只是概略計算,無法確定每封的真正重量是多少,且也牽涉到如航空郵資應該是以1或2單位來計算,就有極大不同差異,可能原本計算是溢貼郵資就變成少貼郵資了,此是郵資不同組合變化會產生的差異,在此先行說明。



參考資料﹕「解讀郵戳」一書


個人之前所寫「北京(支)戳寄臺片封」


                            2015.8.6日完稿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斜土路支行
帳號:622260–011004–7650812
戶名:夏大纬
歡迎参觀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tw/twhsia/
內現有2750篇郵文及超過32000張圖片(持續增加中)
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96389

大陸寄台~筒取戳(四)   ----      夏大緯




(圖121)為貼70分郵資封,銷辽宁锦西、1991.6.4日17時、1號(筒取)戳寄高雄。


(圖122)為貼100分郵資封,銷辽宁锦西、1993.9.3日17時、2號(筒取)戳寄台北,背有台北(辰12)、1993.9.8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123)為貼200分郵資封,銷辽宁新宾、1997.4.10日12時、平信(筒取)1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7.4.15日17時、丁2、TAIPEI機戳到達。


(圖124)為貼80分郵資封,銷辽宁沈阳、1995.3.2日17時、1號(筒取)戳寄台北,背有台北(辰12)、1995.3.6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125)為貼40分郵資封,銷辽宁大连、1993.12.10日8時、1號(取筒)戳寄台北,背有台北、82.12.17日10時、大安(子1)機戳到達。


(圖126)為貼70分郵資封,銷吉林省吉林市、1993.6.16日11時、7號(筒取)戳寄台北,背有台北(辰12)、1993.9.22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127)為貼55分郵資封,銷吉林長春、1991.12.14日11時、15號(筒取)戳寄台北。


(圖128)為貼40分郵資封,銷吉林長春、1990.12.8日17時、10號(筒取)戳寄高雄。


(圖129)為貼70分郵資封,銷吉林長春、1991.10.14日11時、11號(筒取)戳寄高雄。


(圖130)為貼60分郵資封,銷吉林長春、1992.9.14日17時、20號(筒取)戳寄高雄。


(圖131)為貼100分郵資封,銷長春、1997.2.28日13時、平信(筒取)2戳寄台北。


(圖132)為貼100分郵資封,銷長春、1997.8.24日19時、平信(筒取)7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7.9.5日17時、丁2、TAIPEI機戳到達。


(圖133)為貼60分郵資封,銷吉林通化、1994.1.6日15時、4號(筒取)戳寄台北。


(圖134)為貼150分郵資封,銷吉林通化、1995.2.13日16時、5號(筒取)戳寄台北,下有台北(辰12)、1995.2.17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135)為貼80分郵資封,銷吉林抚松、1992.12.8日、2號(筒取)戳寄高雄。


(圖136)為貼200分郵資封,銷吉林东丰、1997.2.26日8時、平信(筒取)1戳寄台北,旁有台北、1997.3.4日17時、丁4、TAIPEI機戳到達。


(圖137)為貼100分郵資封,銷吉林辽源、1996.4.30日11時、2號(筒取)戳寄台北。


(圖138)為貼100分郵資封,銷吉林辽源、1996.7.15日17時、3號(筒取)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6.7.19日15時、丁2、TAIWAN.R.O.C.機戳到達。


(圖139)為貼200分郵資封,銷吉林公主岭、1997.1.30日、筒取1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7.2.12日15時、丁4、TAIPEI機戳到達。


(圖140)為貼100分郵資封,銷黑龙江大庆、1995.4.8日19時、9號(筒取)戳寄台北,背有台北(辰12)、1995.4.15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141)為貼70分郵資封,銷黑龙江穆棱、1992.11.15日17時、1號(筒取)戳寄高雄。


(圖142)為貼80分郵資封,銷黑龙江安达、1996.2.23日15時、07號(筒取)戳寄台北,下有台北、1996.3.1日15時、丁2、TAIWAN.R.O.C.機戳到達。


(圖143)為貼60分郵資封,銷黑龙江林口、1992.11.23日10時、1號(筒取)戳寄高雄。


(圖144)為貼55分郵資封,銷黑龙江林口、1990.12.8日15時、1號(筒取)戳(跟上項相比字體較大)寄高雄。


(圖145)為貼80分郵資封,銷黑龙江林口、1995.7.7日10時、2號(筒取)戳寄台北。


(圖146)為貼60分郵資封,銷黑龙江密山、1993.9.25日19時、7號(筒取)戳寄台北。


(圖147)為貼80分郵資封,銷黑龙江密山、1995.10.8日19時、7號(筒取)戳(跟上項相比字體較大)寄台北。


(圖148)為貼200分郵資封,銷黑龙江桦南、1997.8.29日15時、平信(筒取)1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7.9.6日17時、丁3、TAIPEI機戳到達。


(圖149)為貼80分郵資封,銷黑龙江鸡西、1995.5.8日15時、1號(取筒)戳寄台北,下有台北(辰一)、1995.5.15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150)為貼200分郵資封,銷黑龙江鸡西、1997.2.17日17時、平信(筒取)1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7.2.24日15時、丁4、TAIPEI機戳到達。


(圖151)為貼70分郵資封,銷黑龙江七台河、1994.4.22日16時、1號(筒取)戳寄台北。


(圖152)為貼100分郵資封,銷黑龙江齐齐哈尔、1994.12.19日16時、4號(筒取)戳寄台北,下有台北(辰二)、1994.12.27日18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153)為貼650分郵資封,銷黑龙江齐齐哈尔、1997.8.30日16時、平信(筒取)2戳寄台北,下有台北、1997.9.5日17時、丁2、TAIPEI機戳到達。


(圖154)為貼55分郵資封,銷云南个旧、1994.1.17日15時、1號(筒取)戳寄台北。


(圖155)為貼55分郵資封,銷云南开远、1994.2.15日12時、1號(筒取)戳寄台北。


上項介紹為個人所收集到的部份,應還不止有這些,期待郵友們共同來補充,另因為個人介紹的只以大陸寄台實寄封上所發現為主,不包括大陸各地區互寄使用者,也有銷此種「筒取」戳,相信其種類可能還更多特此說明。


                                              2010.8.31日完稿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96388

大陸寄台~筒取戳(三)    ----      夏大緯




(圖81)為貼40分郵資封,銷浙江义鸟、1993.11.21日、5號(筒取)戳寄台北。


(圖82)為貼60分郵資封,銷浙江诸暨、1994.7.26日11時、1號(筒取)戳寄台北。


(圖83)為貼40分郵資封,銷江苏苏州、1993.12.8日12時、1號(筒取)戳寄台北。


(圖84)為貼80分郵資封,銷江苏苏州、1994.5.4日16時、3號(筒取)戳寄台北。


(圖85)為貼60分郵資封,銷安徽铜陵、1994.11.20日18時、1號(筒取)戳寄台北,背有台北(申3)、1994.12.17日14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86)為貼100分郵資封,銷安徽铜陵、1995.8.1日18時、5號(筒取)戳寄台北,背有台北(辰一)、1998.8.7日22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87)為貼130分郵資封,銷安徽铜陵、1996.4.9日18時、筒取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6.4.15日16時、丁3、TAIWAN.R.O.C.機戳到達。


(圖88)為貼60分郵資封,銷安徽滁州、1993.8.15日20時、9號(筒取)戳寄台北,背有台北(辰12)、1993.8.23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89)為貼200分郵資封,銷合肥、1997.5.23日11時、中投(筒取)3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7.6.2日17時、丁2、TAIPEI機戳到達。


(圖90)為貼400分郵資封,銷安徽黄山市、1998.8.18日16時、平信(筒取)1戳寄台北,上有台北、1998.8.25日15時、丁3、TAIPEI機戳到達。


(圖91)為貼280分郵資封,銷安徽黄山市、1999.6.19日15時、平信(筒取)2戳寄台北,下有台北、1999.6.25日15時、丁7、TAIPEI機戳到達。


(圖92)為貼80分郵資封,銷湖北荊门、1991.4.12日10時、1號(筒取)戳寄高雄。


(圖93)為貼100分郵資封,銷湖北荊门、1996.8.12日、筒取戳寄台北。


(圖94)為貼100分郵資封,銷湖北宜昌、1994.11.30日16時、2號(筒取)戳寄台北,背有台北(辰二)、1994.12.6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95)為貼60分郵資封,銷湖北宜昌市、1996.10.22日11時、2號(筒取)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6.10.29日15時、丁2、TAIWAN.R.O.C.機戳到達。


(圖96)為貼60分郵資封,銷湖北汉川、1993.10.24日、1號(筒取)戳寄台北。


(圖97)為貼60分郵資封,銷湖北汉川、1996.9.28日、2號(筒取)戳寄台北。


(圖98)為貼60分郵資封,銷湖北咸宁、1994.1.30日11時、2號(筒取)戳寄台北。


(圖99)為貼80分郵資封,銷湖北咸宁、1996.7.24日11時、2號(筒取)戳(跟上項相比字體較大)寄台北。


(圖100)為貼70分郵資封,銷陝西汉中、1993.8.9日15時、1號(筒取)戳寄台北,背有台北(辰12)、1993.8.17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101)為貼126分郵資封,銷陝西宝鸡、1990.12.25日8時、2號(筒取)戳寄高雄。


(圖102)為貼120分郵資封,銷陝西宝鸡、1995.3.13日20時、3號(筒取)戳寄台北,上有台北(辰12)、1995.3.20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103)為貼60分郵資封,銷河北承德、1993.10.3日19時、平1(筒取)戳寄台北,背有台北(辰12)、1993.10.8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104)為貼40分郵資封,銷河北承德、1994.9.1日19時、平2(筒取)戳寄台北。


(圖105)為貼80分郵資封,銷河北石家庄、1996.3.14日20時、16號(筒取)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6.3.20日15時、丁3、TAIWAN.R.O.C.機戳到達。


(圖106)為貼200分郵資封,銷河北秦皇島、1995.5.23日17時、1號(筒取)戳寄台北,上有台北(辰一)、1995.5.29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107)為貼40分郵資封,銷天津、1994.6.30日19時、1號(筒取)戳寄台北。


(圖108)為貼100分郵資封,銷天津、1992.12.7日19時、3號、站支(筒取)戳寄高雄。


(圖109)為貼50分郵資封,銷山东青島、1989.6.3日16時、1號(筒取)戳寄中和。


(圖110)為貼150分郵資封,銷山东聊城、1997.3.17日18時、平信(筒取)2戳寄台北。


(圖111)為貼55分郵資封,銷辽宁铁岭、1992.12.2日17時、筒取戳寄高雄。


(圖112)為貼300分郵資封,銷辽宁铁岭市、1996.11.X日X時、筒取1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6.11.25日15時、丁2、TAIWAN.R.O.C.機戳到達。


(圖113)為貼60分郵資封,銷辽宁阜新、1994.1.22日12時、1號(筒取)戳寄台北。


(圖114)為貼100分郵資封,銷辽宁阜新、96.5.20日、筒取1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6.5.25日15時、丁3、TAIWAN.R.O.C.機戳到達。


(圖115)為貼100分郵資封,銷辽宁阜新、1996.8.9日、平信(筒取)1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6.8.14日15時、丁3、TAIWAN.R.O.C.機戳到達。


(圖116)為貼60分郵資封,銷辽宁昌图、1993.12.2日14時、9號(筒)戳寄台北。


(圖117)為貼60分郵資封,銷辽宁锦州、1996.2.17日12時、17號(筒取)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6.2.26日15時、丁3、TAIWAN.R.O.C.機戳到達。


(圖118)為貼200分郵資封,銷辽宁锦州、1998.5.19日11時、21號(筒取)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8.5.25日17時、丁2、TAIPEI機戳到達。


(圖119)為貼55分郵資封,銷辽宁兴城、1991.4.22日、1號(筒取)戳寄高雄。


(圖120)為貼60分郵資封,銷辽宁兴城、1993.12.17日18時、1號(筒取)戳(跟上項相比字體較大)寄台北。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93年份小字
夏大緯


近期寫了一篇「台北(辰一)戳頭地名倒置」郵文,提供給本月底出版的「八卦山郵訊」使用,寫該篇郵文時,另找出之前注意到的另一種郵戳,現即介紹給郵友參考﹕


(圖1)為背貼50分郵資封,銷江西南昌、1993.11.1817時、3、(筒取)戳寄台北,1990.2.1日起至1994.9.1日前,大陸寄台信函郵資為40分、航空每10公克再加15分,該封郵資應為40分、再加航空10公克15分共55分,少貼了5分,背銷台北(辰X)、1993.11.23日22時、TAIPEI機戳,由(圖1a)該機戳放大圖來看,其中格年月日的年份「93」兩字特別小、算是小字較特殊,個人收集到幾封均是此日期,郵友不妨找尋一下是否另有其他日期,歡迎一併提供探討,該封背面另有台北、82.11.24日10時、大安(子1)機戳到達。

圖1正面.jpg


圖1背面.jpg


圖1a.jpg



(圖2)為貼40分郵資封,銷湖北黃石、1993.11.1617時、甲43戳寄台北,郵資同上該封為標準40分水陸郵資,背銷台北(辰X)、1993.11.23日22時、TAIPEI機戳,該戳同上為中格年月日的年份「93」兩字特別小、算是小字較特殊

圖2正面.jpg


圖2背面.jpg



(圖3)為貼55分郵資封,銷江苏镇江、1993.11.1517時、2戳寄台北,郵資同上該封郵資應為40分、再加航空10公克15分共55分符合正確,背銷台北(辰X)、1993.11.23日22時、TAIPEI機戳,該戳同上為中格年月日的年份「93」兩字特別小、算是小字較特殊

圖3正面.jpg


圖3背面.jpg




參考資料﹕個人之前所寫「台北(辰一)戳頭地名倒置」郵文


                             2015.8.12日完稿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斜土路支行
帳號:622260–011004–7650812
戶名:夏大纬
歡迎参觀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tw/twhsia/
內現有2750篇郵文及超過32000張圖片(持續增加中)
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

TOP

甲種活期存款往來約定書
夏大緯


由郵商處購入「甲種活期存款往來約定書」一份(圖1),除可得知甲種活期存款章程有那些之外,也經由此約定書得知日據時期的「臺灣工商銀行」,在臺灣光復後改為「台灣第一商業銀行」,而在該行於民國38.5.27日簽訂此約定書時,立約定書人的地址還是日據時期的「台北市古亭町」,經由此約定書可得知及驗証當時的歷史,也可考証出許多點點滴滴事物。

圖1a.jpg


圖1b.jpg



個人也收集印花稅票,會買此張約定書另看上的則是其背面所貼,民國38.4.6日發行、台銀第一印刷廠、單色、平版、點線齒、舊台幣國父像台灣地圖印花稅票拾圓30枚(圖2),另由(圖2a)放大圖來看,該30枚印花稅票齒孔大多左移、右側齒孔大多已打在税票右側圖案上了,又多此一項特色讓該約定書內容更為豐富了。

圖2.jpg


圖2a.jpg



                                2015.8.12日完稿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斜土路支行
帳號:622260–011004–7650812
戶名:夏大纬
歡迎参觀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tw/twhsia/
內現有2750篇郵文及超過32000張圖片(持續增加中)
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

TOP

本帖最后由 夏大緯1 于 2015-8-15 08:35 编辑

代辦所匯票封夏大緯


查了幾本有關匯票的書,均未見「代辦所匯票封」的記載及介紹,只有「小款匯票」的記載及介紹,也有書內則記載「小款匯票就是代辦所匯票」一說,小款匯票在民國687月曹潛著作的「郵政儲匯發展史」一書中的介紹為﹕「儲匯總局為推行匯兌,便利多數郵寄代辦所起見,特製定區內小款匯票一種,自十九年十月一日起開辦小款匯兌。」,另民國347月修訂的「郵政綱要(小款匯兌辦事細則)」書內則記載「小款匯票制度,係於民國十九年十月初旬創立。此項匯票,規定僅能由郵政代辦所開發至其他各代辦所及郵局,及由各郵局開發至各代辦所。初僅推行於各重要之郵政代辦所及全國各匯兌局,且當時祇能在同一郵區內之郵政代辦所與代辦所間及代辦所與郵局間用小款匯票匯寄款項。嗣因小款匯票制度之便利,公眾需要日增,尤以居住內地尚未設有郵局各處之公眾為最,乃將該項制度逐漸推廣,幾及全國各郵政代辦所,各區間現亦可以互匯矣。」,由此推測該項業務開辦初期稱為「小款匯票」,之後即由「代辦所匯票」來接替,且由上項至民國347月修訂的「郵政綱要(小款匯兌辦事細則)」,該書內還是介紹「小款匯票」的各類細則並沿用各項規定,應等同宣告「代辦所匯票」即是「小款匯票」,至於何時開始正式使用及推出「代辦所匯票」,就還待查証及歡迎郵友們共同來探討解答。


(圖1)為1.000.00015.Xii.28. 版(印在正面左下角處)代辦所匯票信封,貼孫中山像中信版壹圓票3枚,郵資共3圓,銷東川、三二年八月六日、新鄉戳(東川新鄉為代辦所、靠近合川),寄西川理番正面及背面有西川、三二年八月十七日及十八日、理番到達戳,民國32.6.1日起至33.3.1日前,國內信函郵資每重20公克為1元、掛號費為2元,共計3元郵資符合正確。

圖1a.jpg


圖1b.jpg



(圖2)為2.800.00021.Vi.29. 版代辦所匯票信封,貼孫中山像中信版貳圓票2枚、壹圓票1枚,郵資共5圓,銷貴州、卅三年一月十八日、石場戳(貴州石場為代辦所、靠近黔西),寄烏當場背有貴州、卅三年一月廿六日、烏當場到達戳(貴州烏當場為代辦所、靠近貴陽),正面有郵政儲金、卅三年一月廿九日、烏當兌訖戳,郵資同上國內信函郵資每重20公克為1元、雙掛號費為4元,共計5元郵資符合正確。

圖2a.jpg


圖2b.jpg



(圖3)為2.8000.0008.Xi.29. 版代辦所匯票信封,背貼孫中山像倫敦四版伍仟圓票3枚,郵資共15000元,銷浙江、卅七年五月廿八日、楓橋(代一)戳,寄上海背有上海(巳)、1948.5.30日到達戳,民國37.4.5日起至37.7.21日前,國內信函郵資每重20公克為5000元、掛號費為10000元,共計15000元郵資符合正確。

圖3a.jpg


圖3b.jpg



(圖4)為600.00011.Vii.25. 版代辦所匯票信封,貼孫中山像上海大東二版貳萬圓票1枚、孫中山中信版貳圓票永寧一次加蓋改作伍仟圓1枚,郵資共25000元,銷江蘇、卅七年六月十四日、下邾鎮戳江蘇下邾鎮為代辦所、靠近宜興),寄上海正面經無錫(乙)、卅七年六月十五日、WUSIH戳,背有上海(十三)、卅七年六月十六日、SHANGHAI戳到達,郵資同上國內信函郵資每重20公克為5000元、雙掛號費為20000元,共計25000元郵資符合正確。

圖4a.jpg


圖4b.jpg



(圖5)為5.000.00024.ii.30. 版代辦所匯票信封,貼孫中山像渝中央版貳拾圓票改作壹萬圓1枚、孫中山像申大東二版壹佰圓票大業一次加蓋改作伍仟圓1枚,郵資共15000元,銷江蘇、卅七年七月十二日、直塘戳江蘇直塘為代辦所、靠近沙溪),寄上海背有上海(巳)、1948.7.13日、SHANGHAI戳到達,郵資同上國內信函郵資每重20公克為5000元、掛號費為10000元,共計15000元郵資符合正確。

圖5a.jpg


圖5b.jpg



(圖6)為同上版代辦所匯票信封,背貼孫中山中信版貳圓票永寧一次加蓋改作伍仟圓5枚,郵資共25000元,銷浙江蕭山、卅七年七月十二日、赭山戳浙江蕭山赭山為代辦所、靠近蕭山),寄上海背有紅色上海、卅七年七月十五日、SHANGHAI戳到達,郵資同上國內信函郵資每重20公克為5000元、雙掛號費為20000元,共計25000元郵資符合正確。

圖6a.jpg


圖6b.jpg



(圖7)為2.800.00021.Vi.29. 版代辦所匯票信封,前貼孫中山像上海大東二版伍萬圓票1枚、孫中山中信版貳圓票永寧一次加蓋改作伍仟圓5枚,背貼孫中山中信版貳圓票永寧一次加蓋改作伍仟圓8枚,郵資共115000元,銷西川、卅七年七月廿六日、黃鹿鎮戳西川黃鹿鎮為代辦所、靠近中江),寄上海背經西川、卅七年七月廿九日、中江戳、正面經四川、卅七年八月一日、戴XX戳,背有上海(五)、1948.8.4日、SHANGHAI戳到達,民國37.7.21日起至37.11.19日前,國內信函郵資每重20公克為15000元、掛號費為30000民國37.7.21日起至37.8.9日前,國內航空費不論遠近每重20公克為70000元,共計115000元郵資符合正確。

圖7a.jpg


圖7b.jpg



(圖8)為2.8000.0008.Xi.29. 版代辦所匯票信封,背貼孫中山像上海大東二版伍仟圓票18枚,郵資共90000元,銷湖北、卅七年七月三十日、唐盤洲戳,寄上海正面有經湖北、卅七年七月三十日、新江口戳及上海(十)、卅七年八月七日、SHANGHAI戳到達,郵資同上國內信函郵資每重20公克為15000元、雙掛號費為65000元,共計80000元多貼了10000元郵資。

圖8a.jpg


圖8b.jpg



(圖9)為2.800.00021.Vi.29. 版代辦所匯票信封,背貼孫中山像上海大東二版貳萬圓票5枚、伍仟圓票1枚、孫中山像渝中央版貳拾圓票永寧一次加蓋改作壹萬圓1枚,郵資共115000銷陝西、卅七年八月二日、嵐皋戳陝西嵐皋為代辦所、靠近安康),寄上海背有紅色上海(十一)、卅七年八月十九日、SHANGHAI戳到達,郵資同上國內信函郵資每重20公克為15000元、掛號費為30000民國37.7.21日起至37.8.9日前,國內航空費不論遠近每重20公克為70000元,共計115000元郵資符合正確。

圖9a.jpg


圖9b.jpg



(圖10)為1.000.00022..29. 版代辦所匯票信封,背貼孫中山像上海大東二版拾萬圓、肆仟圓、陸仟圓票各1及孫中山中信版貳圓票永寧一次加蓋改作伍仟圓1枚,郵資共115000銷西京(長安代五)、卅七年八月四日、SIKINGCHANGAN)戳,寄上海背有上海(一)、1948.8.6日、SHANGHAI戳到達,郵資同上國內信函郵資每重20公克為15000元、掛號費為30000民國37.7.21日起至37.8.9日前,國內航空費不論遠近每重20公克為70000元,共計115000元郵資符合正確。

圖10a.jpg


圖10b.jpg



(圖11)為1.000.00015.Xii.28. 版代辦所匯票信封,背貼孫中山像上海大東二版壹萬圓票5枚、伍仟圓票8枚,及孫中山中信版貳圓票永寧一次加蓋改作伍仟圓5枚,郵資共115000,銷東川秀山、卅七年八月十日、邑梅戳(東川秀山邑梅為代辦所、靠近秀山),寄上海背有紅色上海(十一)、卅七年八月二十日、SHANGHAI戳到達,郵資同上國內信函郵資每重20公克為15000元、掛號費為30000民國37.7.21日起至37.8.9日前,國內航空費不論遠近每重20公克為70000元,民國37.8.9日起至37.11.7日前,國內航空費不論遠近每重20公克調漲為95000元,該封於民國37.8.10日寄出,仍舊貼舊航空郵資70000元,因此郵資共計115000元算是符合正確。

圖11a.jpg


圖11b.jpg



多容納不下,分成2篇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斜土路支行
帳號:622260–011004–7650812
戶名:夏大纬
歡迎参觀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tw/twhsia/
內現有2750篇郵文及超過32000張圖片(持續增加中)
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

TOP


(圖12)為5.000.00024.ii.30. 版代辦所匯票信封,背貼孫中山中信版貳圓票永寧一次加蓋改作伍仟圓9枚,郵資共45000,銷安徽全椒、卅七午八月十二日、高皇廟戳(安徽全椒高皇廟為代辦所、靠近滁縣),寄上海背有紅色上海(十一)、卅七年八月十九日、SHANGHAI戳到達,郵資同上國內信函郵資每重20公克為15000元、掛號費為30000共計45000元郵資符合正確。

圖12a.jpg


圖12b.jpg



(圖13)為同上版代辦所匯票信封,背貼孫中山像渝中央版貳拾圓票永寧一次加蓋改作壹萬圓4枚、孫中山中信版貳圓票永寧一次加蓋改作伍仟圓1枚,郵資共45000,銷浙江蕭山、卅七年八月十九日、頭篷戳(浙江蕭山頭篷為代辦所、靠近蕭山),寄上海正面經浙江、卅七年八月廿一日、蕭山戳,背有紅色上海(十一)、卅七年八月廿三日、SHANGHAI戳到達,郵資同上國內信函郵資每重20公克為15000元、掛號費為30000共計45000元郵資符合正確。

圖13a.jpg


圖13b.jpg



(圖14)為2.8000.0008.Xi.29. 版代辦所匯票信封,背貼孫中山中信版貳圓票永寧一次加蓋改作伍仟圓1孫中山像渝中央版貳拾圓票永寧一次加蓋改作壹萬圓4枚,郵資共45000,銷浙江、卅七年八月十九日、安吉(代一)戳,寄上海背經浙江、卅七年八月二十日、XX戳,背有紅色上海(十一)、卅七年八月廿三日、SHANGHAI戳到達,郵資同上國內信函郵資每重20公克為15000元、掛號費為30000共計45000元郵資符合正確。

圖14a.jpg


圖14b.jpg



(圖15)為2.8000.0008.Xi.29. 版代辦所匯票信封,貼孫中山像上海大東三版伍萬圓票1枚、孫中山像渝中央版貳拾圓票永寧一次加蓋改作壹萬圓3枚,郵資共80000,銷湖南、卅七年九月七日、浯口戳(湖南浯口為代辦所、靠近長沙),寄上海正面有上海(巳)、1948.9.11日、SHANGHAI戳到達,郵資同上國內信函郵資每重20公克為15000元、雙掛號費為65000共計80000元郵資符合正確。

圖15a.jpg


圖15b.jpg



(圖16)為5.000.00024.ii.30. 版代辦所匯票信封,貼孫中山像中信版壹角票永寧一次加蓋改作壹萬伍仟圓4枚、孫中山像上海大東二版壹萬圓票2枚,郵資共80000,銷江蘇、卅七年九月十二日、莊家行戳(江蘇莊家行為代辦所、靠近上海),寄上海背經江蘇、卅七年九月十二日、南橋戳,背有上海(巳)、1948.9.13日、SHANGHAI戳到達,郵資同上國內信函郵資每重20公克為15000元、雙掛號費為65000共計80000元郵資符合正確。

圖16a.jpg


圖16b.jpg



(圖17)為同上版代辦所匯票信封,貼孫中山像上海大東三版肆萬圓票1枚、孫中山中信版貳圓票永寧一次加蓋改作伍仟圓1枚,郵資共45000,銷江西、卅七年九月十四日、石門街戳(江西石門街為代辦所、靠近浮梁),寄上海背有紅色上海(十一)、卅七年九月廿四日、SHANGHAI戳到達,郵資同上國內信函郵資每重20公克為15000元、掛號費為30000共計45000元郵資符合正確。

圖17a.jpg


圖17b.jpg



(圖18)為2.800.00021.Vi.29. 版代辦所匯票信封,前貼孫中山像上海大東二版壹仟圓票2枚、背貼孫中山像上海大東二版陸仟圓票22枚,郵資共134000,銷東川、卅七年九月廿一日、東溪戳,寄上海正面經重慶、卅七年九月廿X日、值9、CHUNGKING戳,背有紅色上海(十一)、卅七年九月廿五日、SHANGHAI戳到達,郵資同上國內信函郵資每重20公克為15000元、掛號費為30000民國37.8.9日起至37.11.7日前,國內航空費不論遠近每重20公克為95000元,共計140000元少貼6000元郵資(或掉票1枚)。

圖18a.jpg


圖18b.jpg



(圖19)為5.000.00024.ii.30. 版代辦所匯票信封,前貼孫中山像上海大東二版拾萬圓、陸仟圓票各1,背貼孫中山像上海大東二版陸仟圓票4枚、肆仟圓票4枚,及孫中山中信版壹圓票永寧一次加蓋改作伍仟圓5枚,郵資共171000,銷廣東、卅七年九月廿六日、鳳凰戳(廣東鳳凰為代辦所、靠近黄岡),寄上海正面經SWATOW、卅七年九月廿八日、汕頭戳,背有上海(十一)、卅七年九月三十日、SHANGHAI戳到達,郵資同上國內信函郵資每重20公克為15000元、雙掛號費為65000民國37.8.9日起至37.11.7日前,國內航空費不論遠近每重20公克為95000元,共計175000元少貼4000元郵資。

圖19a.jpg


圖19b.jpg



(圖20)為625016.5.33版代辦所匯票信封,背貼孫中山像百城二版陸圓票永寧二次加蓋改作壹萬伍仟圓3枚,郵資共45000,銷浙江、卅七年九月廿七日、浬浦戳(浙江浬浦為代辦所、靠近諸暨),寄上海正面經浙江、卅七年九月廿八日、諸暨戳,背有上海(五)、1948.9.29日、SHANGHAI戳到達,郵資同上國內信函郵資每重20公克為15000元、掛號費為30000共計45000元郵資符合正確。

圖20a.jpg


圖20b.jpg



(圖21)為5.000.00024.ii.30. 版代辦所匯票信封,背貼孫中山像上海大東二版叁仟圓票15枚,郵資共45000,銷江西、卅七年九月三十日、崇義戳,寄上海背有紅色上海(十一)、卅七年十月八日、SHANGHAI戳到達,郵資同上國內信函郵資每重20公克為15000元、掛號費為30000共計45000元郵資符合正確。

圖21a.jpg


圖21b.jpg




參考資料﹕曹潛著作的「郵政儲匯發展史」一書


民國347月修訂的「郵政綱要(小款匯兌辦事細則)」一書


郵政局所彙編(中華民國三十六年印行)


                           2015.8.11日完稿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斜土路支行
帳號:622260–011004–7650812
戶名:夏大纬
歡迎参觀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tw/twhsia/
內現有2750篇郵文及超過32000張圖片(持續增加中)
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

TOP

臺灣省政府農林廳種苗繁殖場
夏大緯


維基百科內對臺灣省政府農林廳種苗繁殖場的介紹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種苗改良繁殖場(簡稱種苗改良繁殖場、苗改場),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下的四級機構,專門負責研究與改良臺灣農作物與園藝作物種苗。


其歷史沿革為﹕

19131111日,臺灣總督府於臺中廳東勢角支廳新社區大南莊的新社河階群大南河階成立「臺灣總督府蔗苗養成所」,以發展甘蔗產業及供應優良蔗苗。

1914年,從大日本糖業試驗場引進優良甘蔗品種,種植於大南苗圃。2月,在仙唐坪成立臨時事務所。

1915年,成立水底寮苗圃、後裡(后里)苗圃,大南苗圃增設第二苗圃。4月,蔗苗養成所拆分為「大南莊蔗苗養成所」(轄大南第一、大南第二、水底寮、仙唐坪苗圃)與「后里莊蔗苗養成所」。

193410月,關閉仙唐坪苗圃。

19414月,廢除后里莊蔗苗養成所,改由大南莊蔗苗養成所成立第三苗圃專供配苗。

194512月中華民國政府接收日本台灣總督府轄區後,更名為「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農林處蔗苗繁殖場」,由王啟柱擔任臺灣光復後首任場長,除種植甘蔗以外,逐漸朝向多樣化種苗生產。

1947年,改為「臺灣省政府農林廳蔗苗繁殖場」。

195251日,更名為「臺灣省政府農林廳種苗繁殖場」。

1960年代,主要業務以生產雜交玉米、高粱種子為主。

197671日,成立屏東分場,改為臺灣省政府四級機關。

198171日,再更名為「臺灣省政府農林廳種苗改良繁殖場」。配合執行政府政策,開始大量採種玉米、高粱及綠肥種子,並開始研究園藝作物種苗生產與研究工作、園藝作物品種改良等。

199971日因精省而改隸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更名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種苗改良繁殖場」。

2005年,在第二苗圃劃出30公頃種植薰衣草、鼠尾草、波斯菊、向日葵、一串紅、醉蝶花、四季秋海棠等花種,舉辦「新社花海節」至今已為臺灣知名地方節日之一。】。


由上項介紹可得知臺灣省政府農林廳種苗繁殖場的沿革,現即介紹其實寄封提供郵友參考﹕


(圖1)為臺灣省政府農林廳種苗繁殖場公文封,貼1元郵資銷台灣東勢、五七年七月三十日十六時、大南(代)戳寄台北,大南代辦所於民國48.12.X日設立,48.12.X日至84.8.29日均使用台灣東勢大南(代)戳,84.8.30日起使用新社大南代戳。

圖1.jpg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


                           2015.6.22日完稿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斜土路支行
帳號:622260–011004–7650812
戶名:夏大纬
歡迎参觀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tw/twhsia/
內現有2750篇郵文及超過32000張圖片(持續增加中)
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

TOP

上海紅色退回戳?
夏大緯


個人於2015.8.15日在部落格(博客)及布約翰華郵專版內,同時貼出「代辦所匯票封」一文,昨晚(2015.8.16日)郵友告知,嘉農先生於2015.8.15日在其部落格(博客)內貼出上海紅色退回戳?–華郵網布約翰專版夏大偉(緯字才對)中華代辦所匯票封–夏大偉(緯字才對)先生收藏之封,背面銷有一個上海(十一)卅七年十月八日SHANGHAI紅色到達戳(圖1),個人才疏學淺看不懂這枚紅色戳用途,個人收藏聯郵進口封,貼有欠資片(票,錯寫成片),可能找不到收件人或是收件人拒收,註銷該欠資片(票,錯寫成片),銷紅色HANGHAI(漏寫S35.7.28上海退回(圖2】。

1.jpg


2.jpg



個人所寫「代辦所匯票封」一文,其內介紹21件封,其中10件銷紅色上海(十一)、SHANGHAI戳到達(圖1,其中格年份均為37年、月日則有多種日期不同,而嘉農先生似乎認為凡是紅色上海戳,即是退回戳不可能是到達戳,而他提到的紅色上海退回戳,同是紅色但其郵戳不同,上格為SHANGHAI、中格為年月日、下格為上海兩字(圖3,跟(圖1)雖同是上海戳但作用不同,且會銷(圖3)紅色上海戳者,封上大多有文字或批註、退回等說明,而個人所銷的10件紅色上海戳,封上並無此種情況。

3.jpg



近期拍目多隨手拿起上海華宇2015.8.29日截標的目錄,其內第1648項(圖4)–1948年沙頭寄上海報值掛號封:中式封貼招商局75週年紀念3萬元3枚、大業加蓋國幣5萬元1枚,銷江蘇沙頭卅七.八月十六戳報值掛號寄上海,有紅色上海卅七.八月十七落地戳,另銷有沙頭郵局報值掛號函件戳,及第1655項(圖5)–1948年蚌埠寄上海報值掛號封:西式封貼航空改值高額國幣5萬元2枚,銷蚌埠卅七.十月十六戳報值掛號寄上海,有上海卅七.十月十八紅色落地戳,另銷有蚌埠郵局報值掛號函件戳,此2件同樣銷紅色上海(十一)落地戳,可見此紅色上海(十一)戳並非退回戳。

4.jpg


5.jpg



上海華宇內第1546項(圖6)–1946年美國寄哈爾濱郵路受阻封:西式封貼美國郵票2枚,銷1946.4.16戳,經北平銷35.5.3戳寄哈爾濱,因國共內戰,哈爾濱已解放〈1946.4.28解放〉,郵路中斷,信件到達長春後無法繼續投遞,因此銷『Mailroute destination blockaded , return to sender』郵路阻斷退回原寄英文戳及長春35.9.19戳,經上海銷1946.11.30紅色死信戳退回美國,及第1736項(圖7)–1944年美國寄湖南湘鄉郵路受阻退回封:西式封貼郵票2枚〈已於運送過程中脫落〉,銷美國戳,經重慶銷1944.12.5戳,經湖南潭市銷一月十六戳,經湖南婁底銷卅四年二月六日戳,經湖南新化銷卅四年二月七日戳寄湘鄉,因當時湖南正處於豫湘桂戰役中,中日雙方四處都在交火,因此郵路受阻,銷『情形特殊故退』郵路受阻戳退回寄件人,有重慶卅四年五月十日退回中轉戳,自此,此封信一直留在重慶直到抗戰結束後,再由重慶經上海退回美國,有上海1946.7.20紅色退回戳,另銷有美國手指型退回戳及『郵務終止 退回寄件人』英文戳,相當罕見之豫湘桂戰役郵路受阻封。此2件即同是銷上格為SHANGHAI、中格為年月日、下格為上海兩字(圖3)的退回戳,且封面均有批註原因,此才是紅色上海退回戳。

6.jpg


7.jpg




參考資料﹕嘉農部落格


上海華宇2015.8.29日截標目錄


                            2015.8.17日早匆匆完稿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斜土路支行
帳號:622260–011004–7650812
戶名:夏大纬
歡迎参觀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tw/twhsia/
內現有2750篇郵文及超過32000張圖片(持續增加中)
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

TOP

浙江(支)戳寄臺片封
夏大緯


之前寫了「山東(支)戳、天津(支)戳、北京(支)戳寄臺封」等文,此次再寫「浙江(支)戳寄臺片封」為續,通常受郵友重視的以郵戳為主,而郵戳的種類繁多,僅以~支戳來說,在大陸地區出版的「解讀郵戳」一書內,對「支」戳的解釋為﹕「支局名戳~是市、縣郵政局的分支機構(支局)所用日戳,支局可辦理全部或部份郵政業務,歸主管市、縣局管轄。」,可得知會銷「支」戳者是較小的分局,如此其數量相較於大郵局即是少,另之前在大陸華郵網上,看見有北京郵友在徵集各種北京郵戳實寄片封,其中即包括北京(支)戳在內,看似平凡無奇的北京(支)戳,相信其使用及存世數量相當多,但會銷北京(支)戳寄台灣者應還是不多,同樣其他各省(支)戳,會寄台灣者同樣不多,現即介紹個人所收集到的~浙江(支)戳寄臺片封提供給郵友参考﹕


(圖1)為背貼40分郵資封,銷浙江杭州、1989.11.11日11時、23、6(支)戳寄高雄,1988.5.10日起至1990.2.1日前,大陸寄台信函郵資20公克以內為30分、航空郵資每10公克為10分,該封為標準40分航空郵資。

圖1正面.jpg


圖1背面.jpg



(圖2)為貼30分郵資片,銷浙江杭州、1990.7.31日11時、3、10(支)戳寄台北,1990.2.1日起至1994.9.1日前,大陸寄台信函郵資20公克以內為40分、航空郵資每10公克為15分、明片郵資每件30分符合正確。

圖2.jpg



(圖3)為背貼40分郵資封,銷浙江杭州、1989.11.18日18時、6、12(支)戳寄高雄,1988.5.10日起至1990.2.1日前,大陸寄台信函郵資20公克以內為30分、航空郵資每10公克為10分,該封為標準40分航空郵資。

圖3正面.jpg


圖3背面.jpg



(圖4)為背貼40分郵資封,銷浙江杭州、1989.10.21日17時、9、半山(支)戳寄台北,郵資同上該封為標準40分航空郵資。

圖4正面.jpg


圖4背面.jpg



(圖5)為貼40分郵資封,銷浙江安吉、1994.1.6日9時、3、孝丰(支)戳寄台北,1990.2.1日起至1994.9.1日前,大陸寄台信函郵資20公克以內為40分、航空郵資每10公克為15分,該封為標準40分水陸郵資。

圖5.jpg



(圖6)為貼60分郵資封,銷浙江建德、1993.9.5日16時、3、(支)戳寄台北,郵資同上該封郵資應為40分、再加航空10公克15分共55分,多貼了5分。

圖6.jpg



(圖7)為背貼55分郵資封,銷浙江温岭、1993.11.9日19時、4、石粘(支)戳寄台北,郵資同上該封郵資應為40分、再加航空10公克15分共55分符合正確,背銷台北(辰二)、1993.11.17日22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7正面.jpg


圖7背面.jpg



(圖8)為貼80分郵資封,銷浙江温岭、1993.10.11日17時、1、大溪(支)戳寄台北,郵資同上該封郵資應為40分、再加航空20公克30分共70分,多貼了10分,背銷台北(辰12)、1993.10.日22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8正面.jpg


圖8背面.jpg



(圖9)為背貼50分郵資封,銷浙江乐清、1990.1.9日、2、虹桥(支)戳寄台北,1988.5.10日起至1990.2.1日前,大陸寄台信函郵資20公克以內為30分、航空郵資每10公克為10分,該封郵資應為30分、再加航空20公克20分共50分符合正確。

圖9正面.jpg


圖9背面.jpg



(圖10)為背貼200分郵資封,銷浙江黄岩、1993.10.25日11時、1、路桥(支)戳寄台北,1990.2.1日起至1994.9.1日前,大陸寄台信函郵資20公克以內為40分、航空郵資每10公克為15分,該封應是51至100公克信函郵資為1.1元、加6單位航空郵資為90分,共計2元符合正確。

圖10正面.jpg


圖10背面.jpg



(圖11)為貼60分郵資封,銷浙江黄岩、1994.3.6日14時、3、金清(支)戳寄台北,郵資同上該封郵資應為40分、再加航空20公克30分共70分,少貼了10分。

圖11.jpg



(圖12)為背貼80分郵資封,銷浙江黄岩、1994.2.25日6時、2、杨府庙(支)戳寄台北,郵資同上該封郵資應為40分、再加航空20公克30分共70分,多貼了10分。

圖12正面.jpg


圖12背面.jpg



(圖13)為背貼70分郵資封,銷浙江磐安、1993.10.27日9時、2、(支)戳寄台北,郵資同上該封郵資應為40分、再加航空20公克30分共70分符合正確。

圖13正面.jpg


圖13背面.jpg



上項僅為個人所收集到的,應還有遺漏及缺少部份,歡迎郵友提供補充介紹,個人介紹的只以大陸寄台實寄封上所發現為主,不包括大陸各地區互寄使用者,也有銷此種「支」戳,相信其種類可能還更多特此說明,另上項郵資的計算方式只是概略計算,無法確定每封的真正重量是多少,且也牽涉到如航空郵資應該是以1或2單位來計算,就有極大不同差異,可能原本計算是溢貼郵資就變成少貼郵資了,此是郵資不同組合變化會產生的差異,在此先行說明。



參考資料﹕「解讀郵戳」一書


個人之前所寫「北京(支)戳寄臺片封」


                            2015.8.6日完稿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斜土路支行
帳號:622260–011004–7650812
戶名:夏大纬
歡迎参觀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tw/twhsia/
內現有2750篇郵文及超過32000張圖片(持續增加中)
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

TOP

宜蘭縣環境保護局
夏大緯


宜蘭縣政府環境保護局網頁上的介紹為﹕宜蘭縣政府環境保護局所掌理之業務原屬宜蘭縣衛生局第二課,
因係課級編制,不僅層級低,且員額僅有數人,實無法承擔日益繁瑣之環保業務需求。
因此,成立一個組織健全、人員配置充足之縣級環保單位,實乃當務之急。有鑑於此,台灣省政府為配合現代化社會環保意識之要求,於七十七年同意台北縣等十二個縣市成立環保局,而本縣等其他九個縣市則因工廠污染較少、財務較為短拙,未能獲准同時成立。惟雖如此,本縣對各項環保工作之推動,仍不遺餘力,如「青天計劃」、「碧泉計劃」、
「一縣市一河川污染整治方案」之實施等,均普獲民眾支持,其成果亦獲各界之肯定,故有「環保縣」之美譽。


宜蘭縣環境保護局在游前縣長及縣內各界關心環保人士的積極爭取下,於民國七十九年十二月二十日終獲成立,
係第二階段九個縣市中最先成立環保局之縣市,足證本縣對環保工作之積極與重視。環保局成立之初編制員額有34人,並以原法務部宜蘭調查站之舊址為辦公處所,掌理全縣環境保護、公害防治與廢棄物管理等環保業務,鑒於時代進步,民眾對環境品質要求日益重視,環保業務日益龐大,復於八十六年十一月擴大編制員額四名,總計編制員額三十八名。後於八十九年元月因組織規程修正,
機關名稱由「宜蘭縣環境保護局」更名為「宜蘭縣政府環境保護局」,
宜蘭調查站舊址改建為地政大樓,本局遂於九十年五月搬遷至宜蘭縣運動公園。為因應本縣焚化爐之啟用,本縣環境保護局於九十六年九月底搬遷至宜蘭縣五結鄉利工二路100號現址。復為利民眾洽公暨配合地方制度法第六十二條第三項修正條文;爰此,於九十七年一月一日將環境保護局一級單位統一修正為「科」,即原第一課、第二課、第三課、第四課、行政室分別改稱綜合計劃科、空氣噪音防制科、廢棄物管理科、設施管理及檢驗科、行政科;另為應業務需要,增設水污染防制科,俾利提升本縣環境品質,進而營造優質生活空間。】。


由上項介紹可得知宜蘭縣環境保護局的歷史沿革,現即介紹宜蘭縣環境保護局封給郵友參考﹕


(圖1)為宜蘭縣環境保護局公文封貼郵資19元,銷台灣宜蘭、84.4.2418時、甲、五支戳掛號寄台北。

圖1.jpg




參考資料﹕宜蘭縣政府環境保護局網頁


                            2015.7.6日完稿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斜土路支行
帳號:622260–011004–7650812
戶名:夏大纬
歡迎参觀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tw/twhsia/
內現有2750篇郵文及超過32000張圖片(持續增加中)
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

TOP

臺灣省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夏大緯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網站上介紹﹕本所成立於民國七十四年元月一日。其前身為臺灣植物保護中心,設立於民國六十年,原為政府與聯合國合作設立之機構,自從撤出聯合國後,經費則完全由政府負擔。由於在維護農藥安全正確使用及降低農藥用量之研究上,成就傑出,遂於七十四年正式納編為台灣省政府農林廳所屬專責農藥及毒物研究之機構,並於八十八年省府改制後,改隸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由上介紹可得知臺灣省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的歷史沿革,現即介紹臺灣省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實寄封給郵友參考﹕


(圖1)為臺灣省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公文封,銷台中、20.10.94TAIWAN,R.O.C. 19元郵資機戳,掛號寄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背貼大宗掛號函件收據條。

圖1a.jpg


圖1b.jpg




參考資料﹕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網站


                              2015.8.12日完稿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斜土路支行
帳號:622260–011004–7650812
戶名:夏大纬
歡迎参觀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tw/twhsia/
內現有2750篇郵文及超過32000張圖片(持續增加中)
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96388

大陸寄台~筒取戳(三)    ----      夏大緯




(圖81)為貼40分郵資封,銷浙江义鸟、1993.11.21日、5號(筒取)戳寄台北。


(圖82)為貼60分郵資封,銷浙江诸暨、1994.7.26日11時、1號(筒取)戳寄台北。


(圖83)為貼40分郵資封,銷江苏苏州、1993.12.8日12時、1號(筒取)戳寄台北。


(圖84)為貼80分郵資封,銷江苏苏州、1994.5.4日16時、3號(筒取)戳寄台北。


(圖85)為貼60分郵資封,銷安徽铜陵、1994.11.20日18時、1號(筒取)戳寄台北,背有台北(申3)、1994.12.17日14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86)為貼100分郵資封,銷安徽铜陵、1995.8.1日18時、5號(筒取)戳寄台北,背有台北(辰一)、1998.8.7日22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87)為貼130分郵資封,銷安徽铜陵、1996.4.9日18時、筒取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6.4.15日16時、丁3、TAIWAN.R.O.C.機戳到達。


(圖88)為貼60分郵資封,銷安徽滁州、1993.8.15日20時、9號(筒取)戳寄台北,背有台北(辰12)、1993.8.23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89)為貼200分郵資封,銷合肥、1997.5.23日11時、中投(筒取)3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7.6.2日17時、丁2、TAIPEI機戳到達。


(圖90)為貼400分郵資封,銷安徽黄山市、1998.8.18日16時、平信(筒取)1戳寄台北,上有台北、1998.8.25日15時、丁3、TAIPEI機戳到達。


(圖91)為貼280分郵資封,銷安徽黄山市、1999.6.19日15時、平信(筒取)2戳寄台北,下有台北、1999.6.25日15時、丁7、TAIPEI機戳到達。


(圖92)為貼80分郵資封,銷湖北荊门、1991.4.12日10時、1號(筒取)戳寄高雄。


(圖93)為貼100分郵資封,銷湖北荊门、1996.8.12日、筒取戳寄台北。


(圖94)為貼100分郵資封,銷湖北宜昌、1994.11.30日16時、2號(筒取)戳寄台北,背有台北(辰二)、1994.12.6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95)為貼60分郵資封,銷湖北宜昌市、1996.10.22日11時、2號(筒取)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6.10.29日15時、丁2、TAIWAN.R.O.C.機戳到達。


(圖96)為貼60分郵資封,銷湖北汉川、1993.10.24日、1號(筒取)戳寄台北。


(圖97)為貼60分郵資封,銷湖北汉川、1996.9.28日、2號(筒取)戳寄台北。


(圖98)為貼60分郵資封,銷湖北咸宁、1994.1.30日11時、2號(筒取)戳寄台北。


(圖99)為貼80分郵資封,銷湖北咸宁、1996.7.24日11時、2號(筒取)戳(跟上項相比字體較大)寄台北。


(圖100)為貼70分郵資封,銷陝西汉中、1993.8.9日15時、1號(筒取)戳寄台北,背有台北(辰12)、1993.8.17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101)為貼126分郵資封,銷陝西宝鸡、1990.12.25日8時、2號(筒取)戳寄高雄。


(圖102)為貼120分郵資封,銷陝西宝鸡、1995.3.13日20時、3號(筒取)戳寄台北,上有台北(辰12)、1995.3.20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103)為貼60分郵資封,銷河北承德、1993.10.3日19時、平1(筒取)戳寄台北,背有台北(辰12)、1993.10.8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104)為貼40分郵資封,銷河北承德、1994.9.1日19時、平2(筒取)戳寄台北。


(圖105)為貼80分郵資封,銷河北石家庄、1996.3.14日20時、16號(筒取)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6.3.20日15時、丁3、TAIWAN.R.O.C.機戳到達。


(圖106)為貼200分郵資封,銷河北秦皇島、1995.5.23日17時、1號(筒取)戳寄台北,上有台北(辰一)、1995.5.29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107)為貼40分郵資封,銷天津、1994.6.30日19時、1號(筒取)戳寄台北。


(圖108)為貼100分郵資封,銷天津、1992.12.7日19時、3號、站支(筒取)戳寄高雄。


(圖109)為貼50分郵資封,銷山东青島、1989.6.3日16時、1號(筒取)戳寄中和。


(圖110)為貼150分郵資封,銷山东聊城、1997.3.17日18時、平信(筒取)2戳寄台北。


(圖111)為貼55分郵資封,銷辽宁铁岭、1992.12.2日17時、筒取戳寄高雄。


(圖112)為貼300分郵資封,銷辽宁铁岭市、1996.11.X日X時、筒取1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6.11.25日15時、丁2、TAIWAN.R.O.C.機戳到達。


(圖113)為貼60分郵資封,銷辽宁阜新、1994.1.22日12時、1號(筒取)戳寄台北。


(圖114)為貼100分郵資封,銷辽宁阜新、96.5.20日、筒取1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6.5.25日15時、丁3、TAIWAN.R.O.C.機戳到達。


(圖115)為貼100分郵資封,銷辽宁阜新、1996.8.9日、平信(筒取)1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6.8.14日15時、丁3、TAIWAN.R.O.C.機戳到達。


(圖116)為貼60分郵資封,銷辽宁昌图、1993.12.2日14時、9號(筒)戳寄台北。


(圖117)為貼60分郵資封,銷辽宁锦州、1996.2.17日12時、17號(筒取)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6.2.26日15時、丁3、TAIWAN.R.O.C.機戳到達。


(圖118)為貼200分郵資封,銷辽宁锦州、1998.5.19日11時、21號(筒取)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8.5.25日17時、丁2、TAIPEI機戳到達。


(圖119)為貼55分郵資封,銷辽宁兴城、1991.4.22日、1號(筒取)戳寄高雄。


(圖120)為貼60分郵資封,銷辽宁兴城、1993.12.17日18時、1號(筒取)戳(跟上項相比字體較大)寄台北。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96382

                                                                                                                          大陸寄台~筒取戳(二)   ----       夏大緯

   
(圖41)為貼60分郵資封,銷江西宜春、1992.11.23日11時、2號(筒取)戳寄高雄。


(圖42)為貼50分郵資封,銷江西宜春、1993.10.10日20時、3號(筒取)戳寄台北。


(圖43)為貼120分郵資封,銷江西宜春、1994.11.23日20時、4號(筒取)戳寄台北,上有台北(申3)、1994.12.17日14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44)為貼100分郵資封,銷江西宜春、1994.12.20日9時、5號(筒取)戳寄台北,背有台北(辰二)、1994.12.27日18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45)為貼60分郵資封,銷江西新余、1993.8.19日、1號(筒取)戳寄台北,下有台北(辰12)、1993.8.27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46)為貼550分郵資封,銷江西新余、99.07.05日10時、平信(筒取)1戳寄台北,上有台北、1999.7.12日15時、丁7、TAIPEI機戳到達。


(圖47)為貼70分郵資封,銷江西南昌、1992.12.9日17時、1號(筒取)戳寄高雄。


(圖48)為貼60分郵資封,銷江西南昌、1993.10.12日12時、3號(筒取)戳寄高雄,下有台北(辰一)、1993.10.19日22時、TAIPEI機戳及台灣、82.10.20日10時、高雄(子3)機戳到達。


(圖49)為貼60分郵資封,銷江西南昌、1993.10.17日12時、4號(筒取)戳寄台北,下有台北(辰12)、1993.10.21日22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50)為貼60分郵資封,銷江西南昌、1994.1.14日17時、5號(筒取)戳寄高雄,上有台灣、83.1.24日10時、高雄(子3)機戳到達。


(圖51)為貼60分郵資封,銷江西南昌、1993.12.3日17時、6號(筒取)戳寄台北。


(圖52)為貼60分郵資封,銷江西南昌、1994.5.19日12時、8號(筒取)戳寄台北。


(圖53)為貼80分郵資封,銷江西南昌、1994.12.16日12時、12號(筒取)戳寄台北,背有台北(辰二)、1994.12.22日18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54)為貼100分郵資封,銷江西南昌、1994.11.23日12時、18號(筒取)戳寄台北,背有台北(辰12)、1994.11.29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55)為貼80分郵資封,銷江西景德鎮、1994.12.14日18時、(筒取)戳寄台北,背有台北(辰二)、1994.12.20日18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56)為貼60分郵資封,銷江西景德鎮、1993.12.3日11時、1號(筒取)戳寄台北。


(圖57)為貼100分郵資封,銷湖南长沙、1995.3.22日14時、9號(筒取)戳寄台北,背有台北(辰12)、1995.3.25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58)為貼40分郵資封,銷湖南长沙、1993.10.28日11時、10號(筒取)戳寄台北。


(圖59)為貼150分郵資封,銷长沙、1998.11.25日08時、函件(筒取)14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8.11.28日15時、丁1、TAIPEI機戳到達。


(圖60)為貼70分郵資封,銷湖南娄底、1993.10.9日21時、4號(筒取)戳寄台北,背有台北(辰12)、1993.10.16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61)為貼80分郵資封,銷湖南邵阴、1993.11.6日、5號(筒收)戳寄台北。


(圖62)為貼70分郵資封,銷湖南株洲、1991.12.31日、2號(筒取)戳寄高雄。


(圖63)為貼250分郵資封,銷湖南永州、1997.8.29日11時、平信(筒取)1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7.9.4日17時、丁3、TAIPEI機戳到達。


(圖64)為貼100分郵資封,銷湖南宜章、1996.10.7日18時、平函(筒取)1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6.10.14日15時、丁3、TAIWAN.R.O.C.機戳到達。


(圖65)為貼80分郵資封,銷湖南湘潭、1993.3.12日11時、(筒取)戳寄高雄,背有台灣、82.3.15日18時、高雄(子1)機戳到達。


(圖66)為貼40分郵資封,銷浙江绍兴、1992.11.2日19時、1號(筒取)戳寄高雄。


(圖67)為貼40分郵資封,銷浙江绍兴、1994.7.2日9時、3號(筒取)戳寄台北。


(圖68)為貼250分郵資封,銷浙江绍兴、1999.8.24日8時、平信(筒取)1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9.8.30日15時、丁7、TAIPEI機戳到達。


(圖69)為貼200分郵資封,銷浙江绍兴、1999.3.15日19時、平信(筒取)2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9.3.19日15時、丁2、TAIPEI機戳到達。


(圖70)為貼40分郵資封,銷浙江金华、1993.7.31日19時、3號(筒取)戳寄台北,背有台北(辰12)、1993.8.6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71)為貼130分郵資封,銷浙江金华、1992.12.8日9時、4號(筒取)戳寄高雄。


(圖72)為貼140分郵資封,銷浙江金华、1993.10.28日11時、5號(筒取)戳寄台北。


(圖73)為貼200分郵資封,銷浙江龙泉、1996.12.16日16時、1號(筒取)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6.12.23日22時、丁3、TAIWAN.R.O.C.機戳到達。


(圖74)為貼100分郵資封,銷浙江淳安、1996.4.22日10時、1號(筒)戳寄台北。


(圖75)為貼80分郵資封,銷浙江永康、1993.10.27日17時、1號(箱筒)戳寄台北。


(圖76)為貼80分郵資封,銷浙江东阳、1993.10.22日13時、1號(筒取)戳寄台北,上有台北(辰12)、1993.10.28日12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77)為貼200分郵資封,銷浙江东阳、1994.3.30日13時、2號(筒取)戳寄台北。


(圖78)為貼70分郵資封,銷浙江兰溪、1992.12.19日8時、5號(筒取)戳寄高雄。


(圖79)為貼55分郵資封,銷浙江桐庐、1993.10.15日8時、10號(筒取)戳寄台北,背有台北(辰12)、1993.10.21日22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80)為貼160分郵資封,銷浙江宁波、1993.9.21日18時、8號(筒取)戳寄台北,上有台北(辰12)、1993.9.29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96377

大陸寄台~筒取戳(一)   ----     夏大緯


之前個人介紹了多種大陸寄台的特殊戳記,當時僅象徵性的抽樣選擇做為介紹,近期較為空閒有較多時間整理郵品,除盡量把四散各處的大陸寄台封集中放在一處之外,也試圖按省、按戳等來分類,整理過程發現一些郵戳數量頗多,可以集中並更為詳盡的分類介紹給郵友參考,首先介紹「筒取」戳如下﹕


(圖1)為貼80分郵資封,銷海南海口、1993.10.6日21時、15號(筒取)戳寄台北。


(圖2)為貼40分郵資封,銷广东广州、1990.5.22日12時、80號(筒取)戳寄高雄。


(圖3)為貼70分郵資封,銷广东深圳、1994.1.6日8時、1號(筒取)戳寄高雄。


(圖4)為貼70分郵資封,銷广东深圳、1992.12.8日17時、4號(筒取)戳寄高雄。


(圖5)為貼40分郵資封,銷广东深圳、1991.3.12日9時、19號(筒取)戳寄高雄。


(圖6)為貼80分郵資封,銷广东新会、1993.12.23日11時、1號(筒取)戳寄高雄。


(圖7)為貼60分郵資封,銷广东汕头、1993.8.16日8時、11號(筒取)戳寄台北,背有台北(辰12)、1993.8.21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8)為貼60分郵資封,銷广东汕头、1993.9.30日18時、41號(筒取)戳寄台北,背有台北(辰12)、1993.10.8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9)為貼80分郵資封,銷广西柳州、1993.10.8日16時、4號(筒取)戳寄台北,背有台北(辰12)、1993.10.14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10)為貼180分郵資封,銷广西玉林、96.07.26日17時、平信(筒取)1戳寄台北,下有台北、1996.8.5日22時、丁2、TAIWAN.R.O.C.機戳到達。


(圖11)為貼60分郵資封,銷广西桂林、1993.9.28日、1及2號(筒取)戳寄台北,背有台北(辰12)、1993.10.5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12)為貼100分郵資封,銷广西南宁、1993.11.30日18時、2號(筒取)戳寄台北。


(圖13)為貼60分郵資封,銷广西南宁、1993.10.1日8時、3號(筒取)戳寄台北,背有台北(辰12)、1993.10.7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14)為貼80分郵資封,銷广西南宁、1996.4.24日8時、6號(筒取)戳寄台北,上有台北、1996.4.29日15時、丁3、TAIWAN.R.O.C.機戳到達。


(圖15)為貼100分郵資封,銷广西南宁、1993.10.29日13時、7號(筒取)戳寄台北。


(圖16)為貼80分郵資封,銷广西南宁、1994.12.12日17時、10號(筒取)戳寄台北,下有台北(辰二)、1994.12.16日18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17)為貼80分郵資封,銷南宁、1996.8.5日20時、平信(筒取)1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6.8.10日15時、丁3、TAIWAN.R.O.C.機戳到達。


(圖18)為貼120分郵資封,銷福建福州、1995.7.13日11時、4號(筒取)戳寄台北。


(圖19)為貼80分郵資封,銷福州、1996.11.23日11時、南街(筒取)1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6.11.27日15時、丁2、TAIWAN.R.O.C.機戳到達。


(圖20)為貼200分郵資封,銷福州、1997.8.31日18時、埔頂(筒取)1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7.9.5日17時、丁3、TAIPEI機戳到達。


(圖21)為貼80分郵資封,銷福州、1996.3.18日12時、福新路(筒取)1戳寄台北。


(圖22)為貼100分郵資封,銷福州、1996.5.19日18時、华林路(筒取)1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6.5.23日15時、丁3、TAIWAN.R.O.C.機戳到達。


(圖23)為貼80分郵資封,銷福州、1996.12.1日18時、华林路(筒取)2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6.12.5日15時、丁2、TAIWAN.R.O.C.機戳到達。


(圖24)為貼80分郵資封,銷福州、1996.4.2日18時、台江广场(筒取)2戳寄台北,下有台北、1996.4.5日15時、丁3、TAIWAN.R.O.C.機戳到達。


(圖25)為貼80分郵資封,銷福建周宁、96.05.08日14時、平信(筒取)1戳寄台北,下有台北、1996.5.13日22時、丁2、TAIWAN.R.O.C.機戳到達。


(圖26)為貼70分郵資封,銷福建连城、1993.11.22日、21號(筒取)戳寄台北,背有台北(辰二)、1993.11.30日21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27)為貼60分郵資封,銷福建南平、1993.9.2日20時、6號(筒取)戳寄台北,背有台北(辰12)、1993.9.9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28)為貼205分郵資封,銷福建漳州、1992.7.20日17時、5號(筒取)戳寄高雄。


(圖29)為貼70分郵資封,銷福建邵武、1993.9.27日20時、2號(筒取)戳寄台北,背有台北(辰12)、1993.10.4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30)為貼80分郵資封,銷福建泉州、1996.5.28日19時、机1、平信筒取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6.6.3日15時、丁3、TAIWAN.R.O.C.機戳到達。


(圖31)為貼300分郵資封,銷福建宁德、96.11.20日17時、平信(筒取)1戳寄台北。


(圖32)為貼60分郵資封,銷江西九江、1993.11.10日、2號(筒取)戳寄台北。


(圖33)為貼100分郵資封,銷江西九江、1995.6.7日2時、4號(筒取)戳寄台北。


(圖34)為貼200分郵資封,銷江西九江、1997.4.13日2時、平信(筒取)1戳寄台北、1997.4.18日17時、丁2、TAIPEI機戳到達。


(圖35)為貼60分郵資封,銷江西萍乡、1993.9.28日15時、1號(筒取)戳寄台北,背有台北(辰12)、1993.10.5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36)為貼60分郵資封,銷江西吉安、1993.11.13日、1號(筒取)戳寄台北,下有台北(辰一)、1993.11.23日22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37)為貼40分郵資封,銷江西吉安、1993.11.3日、2號(筒取)戳寄台北。


(圖38)為貼80分郵資封,銷江西高安、1996.1.16日、6號(筒取)戳寄台北。


(圖39)為貼60分郵資封,銷江西贛州、1992.11.25日11時、1號(筒取)戳寄高雄。


(圖40)為貼80分郵資封,銷江西贛州、1993.9.14日20時、3號(筒取)戳寄台北,上有台北(辰12)、1993.9.20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新竹少年監獄
夏大緯


法務部矯正署新竹監獄網頁的介紹為﹕新竹監獄成立於民國前16年,最初稱為「台北縣新竹刑務所」。民國15年改名為「新竹少年刑務所」。民國34年改名為「台灣新竹監獄」本監於清朝雍正十年成立,至今已逾280年歷史,是北台灣最早的監獄,乾隆二十一年(一七五六年)將監獄興建於淡水廳署西南畔,也就是今天的中央市場、土地銀行新竹分行和柯芳美香舖一帶。日本據台後,將原清代新竹監獄改稱為「新竹假監獄」。光緒二十二年(一八九六年)三月因風雨崩壞,四月新竹支廳長請新築建,六月總督規定監獄名稱及位置,改稱為「新竹監獄」,七月制定看守採用規則。光緒二十三年(一八九七年)曾經辦理「特赦」。新竹監獄並曾委託真宗本願寺僧侶,一九○○年由日本和尚每星期施予教誨兩次,是新竹監獄教誨工作的開始。民國十三年遷移到延平路新竹少年監獄現址後,關的人犯以十八歲以下為主。除了有教誨師教誨外,平時提供技藝訓練,以種田為主,今天的棒球場、磐石中學過去都是稻田,是受刑人耕作地區;其次是學習裁縫手藝。


民國十一年改為新竹少年刑務所,十三年三月舉行新建舍竣工,民國133月「新竹少年刑務所」落成,並於民國151016日由新竹廳舉行入所儀式,民國34年臺灣光復後改名為「臺灣新竹監獄」。民國3757日改名為「臺灣新竹少年監獄」並附設收容人學歷甄試教育、勵德補習學校、國民中小學分校等,使失學少年得以順利完成學業及習得一技之長,俾利出監後就業謀生。為貫徹教育刑之理念,民國8871日法務部設立誠正中學暨明陽中學二所少年矯正學校,本監又復名為「臺灣新竹監獄」。民國10011日法務部矯正署成立,本監奉令改制為「法務部矯正署新竹監獄」。】。


由上項介紹可得知法務部矯正署新竹監獄的歷史沿革,現即介紹該法務部矯正署新竹監獄封給郵友參考﹕


(圖1)為532月版報值封貼8.9元郵資,銷屏東、五三年八月卅一日十一時、六支(甲)戳,寄新竹少年監獄背有台灣、五三年九月一日七時、新竹(庚)戳到達。

圖1a.jpg


圖1b.jpg



(圖2)為6311月版莊敬自強1元平信封,銷台灣、64.6.2522時、新竹(辛)、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由新竹少年監獄寄高雄背有台灣、64.6.269時、高雄(子一)、請寫郵遞區號、請用標準信封機宣戳到達,背右下角加蓋藍色有框「莊敬自强(三)」戳,封內原信仍保留,信中加蓋同樣藍色有框「莊敬自强(三)」戳、左下加蓋藍色「來信須寫明受刑人姓名編號」戳。

圖2a.jpg


圖2b.jpg


圖2c.jpg



(圖3)為中式封貼5元郵資,銷台灣、74.3.1122時、台北(庚3)機戳寄新竹少年監獄,正面中處加蓋藍色有框「莊敬自强(四)」戳,背銷台灣、74.3.12日7時、新竹(庚1)機戳到達。

圖3a.jpg


圖3b.jpg



(圖4)為臺灣新竹少年監獄公文封貼19元郵資,銷新竹、84.4.2517時、甲2戳掛號寄台北。

圖4.jpg



(圖5)為中式封貼5元郵資,銷新竹、87.7.2122時、辛2機戳寄新竹監獄,正面中下處加蓋紅色有框「戒護科收件章」戳。

圖5.jpg



(圖6)為中式封貼12元郵資,銷板橋、88.11.1620時、庚機戳寄新竹監獄,正中處加蓋紅色有框「戒護科收件章」戳。

圖6.jpg




參考資料﹕法務部矯正署新竹監獄網頁


                       2015.8.18日完稿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斜土路支行
帳號:622260–011004–7650812
戶名:夏大纬
歡迎参觀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tw/twhsia/
內現有2750篇郵文及超過32000張圖片(持續增加中)
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

TOP

本帖最后由 布约翰拍卖 于 2015-8-21 10:29 编辑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596232

大陸吉林的特殊戳       ----    夏大緯

   ----
之前個人曾介紹過,所集大陸~內蒙古、新疆地區的雙文戳,此次接著繼續介紹吉林地區一些較特殊(大型)的郵戳,其中也包含一些雙文戳,個人收集此類郵戳僅幾年時間,所集也一定還欠缺甚多,因此不敢說探討、研究,為文介紹也僅是公諸同好,一起共享之做為郵品欣賞為主﹕


(圖1)為貼20分郵資封,銷吉林长白、1993.9.14日2時、雙文1號戳寄福建,背有福建福州、1993.9.24日15時到達戳。


(圖2)為貼70分郵資封,銷吉林长春、1991.7.29日10時、英文4號戳寄高雄。


(圖3)為貼1元郵資封,銷吉林长春、1996.4.19日8時、2號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6.4.22日22時、丁2、TAIWAN.R.O.C.機戳到達。


(圖4)為貼80分郵資封,銷吉林长春、1995.3.4日13時、5號戳寄台北,背有台北(辰X)、1995.3.7日15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5)為貼20分郵資封,銷吉林敦化、1995.6.22日、雙文50號戳寄湖北武漢,背有湖北武汊、1995.6.30日9時到達戳。


(圖6)為貼50分郵資封,銷吉林敦化、1997.2.16日、雙文江南4戳寄遼寧大連,背有辽宁大连、1997.2.20日11時到達戳。


(圖7)為貼2元郵資封,銷吉林敦化、1997.6.6日、雙文封发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7.6.12日17時、丁3、TAIPEI機戳到達。


(圖8)為貼80分郵資封,銷吉林伊通、1994.5.9日、雙文2號戳寄台北。


(圖9)為貼1元郵資封,銷吉林伊通、1996.5.13日、雙文20號戳寄台北,背有台北、1996.5.20日15時、丁2、TAIWAN.R.O.C.機戳到達。


(圖10)為貼50分郵資封,銷吉林龙井、1997.2.19日、雙文开山屯5戳寄大連,背有辽宁大连、1997.2.22日14時戳到達。


(圖11)為国內包裹详情单,銷吉林敦化、1992.11.4日、雙文1號戳,寄黑龙江伊春背有黑龙江伊春、1992.11.13日戳。


(圖12)為国內包裹详情单,銷吉林敦化、1998.12.23日、雙文包裹3戳,寄合肥背有合肥、1998.12.28日9時、南七6戳。


(圖13)為国內包裹详情单,銷吉林伊通、1992.8.19日、雙文1號戳,寄黑龙江伊春背有黑龙江伊春、1992.8.31日9時戳。


(圖14)為国內包裹详情单,銷吉林龙井、1998.3.11日、雙文朝阳川1戳,寄湖北潜江背有湖北潜江、1998.3.20日、张金汇戳。


(圖15)為国內包裹详情单,銷吉林龙井、1998.3.21日、雙文朝阳川2戳,寄湖北潜江背有湖北潜江、1998.3.30日、张金汇戳。


(圖16)為国內包裹详情单,銷吉林和龙、1997.6.5日、雙文东城1戳,寄天津背有天津、1997.6.12日、张貴庄(投)2戳。


(圖17)為国內包裹详情单,銷吉林汪清、1987.11.4日、雙文戳,寄上海背有上海、1987.11.14日19時戳。


                                                2010.8.29日完稿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