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嘉義民族國校員生消費合作社股票
夏大緯


嘉義民族國小網站內介紹:【現今本校校址(即嘉義市民族路二三五號),於光復前原校名「旭小學校」,為日人經辦的小學。招收的學生絕大多數為在台日本人的子弟,亦有極少數為台灣同胞的子弟經口試合格才可就讀,有別於一般公學校(或稱國民學校)。該小學未留置相關學籍或文件以資查考。「旭小學校」亦隨日本人撤離而消失。而東門國民學校創立於民國八年四月一日,校名為「嘉義市第二公學校」,地址在嘉義市光彩街六十九號(即現在省立華南商職校址)。民國二十一年四月一日,校名改稱為「嘉義市東門公學校」。民國三十年四月一日因學制變更,又改稱為「嘉義市東門國民學校」。民國三十四年台灣光復,我政府於是年十一月十九日接管本校,校名及校址未變。


民國三十五年一月十三日,本校--東門國民學校,奉令遷移至原「旭小學校」校址(本校現址)。同年十一月十三日由於行政區,分校名改稱「嘉義縣嘉義市新南區民族國民學校」。民國三十九年十二月一日,嘉義市成為縣轄市本校奉令改為「嘉義縣嘉義市民族國民學校」。民國五十四年八月一日奉嘉義縣政府令,指定為「示範國校」。民國五十五年三月十日奉台灣省政府教育廳令,指定為「嘉義縣體育示範國校」。民國五十七年八月一日實施九年國教校,名改稱「嘉義縣嘉義市民族國民小學」,並核定為「社會中心學校」。民國六十五年四月十四日,奉令為「社會教育實驗示範學校」。民國七十一年七月一日,嘉義市升格為省轄市,本校奉令改稱「嘉義市民族國民小學」迄今。】。


(圖1)為民國55.12.25日嘉義民族國校員生消費合作社股票壹股計新台幣拾元。

圖1.jpg




參考資料﹕嘉義民族國小網站


                           2016.12.20日完稿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斜土路支行
帳號:622260–011004–7650812
戶名:夏大纬
歡迎参觀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tw/twhsia/
內現有2750篇郵文及超過32000張圖片(持續增加中)
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

TOP

海軍省經理局
夏大緯


維基百科內介紹:【海軍省是1872年至1945年間主管大日本帝國海軍事務的內閣部門,相當於各國海軍部。

    1872年(明治5年)2月,海軍省根據太政官第62號公告從兵部省獨立出來。當時軍政與軍令並未明確分開。大日本帝國憲法實行後,軍令由作為大日本帝國陸海軍大元帥的天皇通過直屬機構主管,海軍省內主管軍令的部分被參謀本部吸收,1893年(明治26年),設置了海軍軍令部作為海軍的最高軍令機關。海軍省成為主管海軍政策、軍備、人事、教育等事務的機關,以軍務局為中心。


海軍省是日本內閣中的一個省,首長為由天皇任命的海軍大臣。海軍大臣的職責是海軍的軍政管理,不具有軍令權,由現役的海軍大將或中將擔任。當逢海軍裁軍會議等事務,海軍大臣需要長期離開國內時,設置由內閣總理大臣兼任的臨時海軍大臣。1945年(昭和20年)1130日,海軍省根據第680號敕令而廢除,改為第二復員省。第二復員省於1946年(昭和21年)6月被廢除,原海軍省的財產全部被大藏省(現在的財務省)處理。海軍省資料的一部分被防衛省和厚生勞動省繼承。海軍省的建築物在東京都千代田區霞關。由英國建築師約西亞·康德爾設計,於1894年完成。在二戰中受到損壞。戰後,至1985年完全被拆除。原址上現在為農林水產省本部辦公樓(中央聯合辦公樓第1號館)。


內設機構

軍務局,管理軍備、服務、條約、禮儀等所有海軍相關制度。

兵備局,1940年(昭和15年)1115日設立。管理動員、戰備、生產等戰爭執行計劃。

軍需局,1920年(大正9年)101日設立。管理裝備研製、燃料、軍需等。

人事局,1900年(明治33年)520日由海軍大臣官房人事課擴張而來。管理軍人和文職人員的人事和保障。

教育局,1923年(大正12年)41日由外設機構海軍教育本部縮編而來。管理海軍軍人的教育和對國民的宣傳活動。

調度局(經理局),負責預算、決算的計劃和執行,物資籌措,管理資金和貴重物品。

醫務局,負責醫療研究和衛生管理。

法務局,負責維持海軍軍人的軍紀,管理軍法會議。】。


(圖1)為海軍省經理局明治二十七年八月十一日捐款感謝狀。


圖1.jpg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


                                  2016.12.11日完稿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斜土路支行
帳號:622260–011004–7650812
戶名:夏大纬
歡迎参觀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tw/twhsia/
內現有2750篇郵文及超過32000張圖片(持續增加中)
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

TOP

王雲五版稅收據
夏大緯


維基百科內介紹:【王雲五(188879日-1979814日),原名之瑞,字雲五。籍貫廣東香山,生於上海。王自學成材,在1920年代至1930年代主理商務印書館。1948年曾出任財政部長,期間推出金圓券,引起金融失調。1949年後到臺灣,並主持台灣商務印書館。著作等身,有《物理與政治》、《中外圖書統一分類法》、《四角號碼檢字法》等。王雲五於臺北市新生南路三段19巷的故居現為王雲五紀念館。


王只曾受五年私塾教育,其父將他送到五金店當學徒,晚上學習英語。十七歲時進入同文館學英語,並兼任助教,在校內圖書館廣泛閱讀西方著作,遂能精通。十八歲後,在上海各校任教英文、史地等。十九歲時,購得《大英百科全書》,以三年時間將全書35巨冊閱覽一遍,後來又修完土木工程及數學、物理、機械各種課程。二十至三十歲之間,先後加入兩所美國的函授學校:於萬國函授學校主修土木工程全科,獲得許多高等物理、數學知識,然因教書頗孚眾生之望,故不能離開教席往工程界供職,故將後三分之一之學費用於加習化學;又於喇沙爾函授學校主修法學專科,取得美國法學士預備資格,然因時情與不慕榮利之心態而作罷。二十四歲時,應聘北平中國大學講授政治學、英美法學概論等課,又通德語、法語,《紐約時報》報導他為「活的百科全書」。1911年,廣東省同鄉會在上海虹口扆虹園為孫中山即將赴京就任臨時大總統舉行聯歡宴,王雲五代表同鄉會精彩致詞受到孫中山賞識,1912年任孫中山臨時大總統府秘書、並加入國民黨。

    1921年,經胡適推薦,王雲五出任商務印書館編譯所長,後任總經理。王雲五主理商務期間,出版多種詞典、百科全書及叢書,以「教育普及」和「學術獨立」為方針,對中國的知識傳播有舉足作用。王亦熱心研究中文字檢索方法及圖書館檢書辦法,四角號碼檢字法即王雲五的發明,並以此法編印《王雲五大辭典》,出版《萬有文庫》。王雲五亦以科學管理方法改革商務,大量增加出版量。商務印書館上海總館及東方圖書館在一二八事變中被焚燬,損失至巨。在王雲五的主持下,商務在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仍然能夠繼續堅持出版,在商務工作達40年之久。王雲五在戰時開始活躍於政壇,1927年以後退出國民黨,但以參政員身分成為活躍之黨外人士。1946年,任國民政府經濟部部長。1947214日,參政會駐會委員會開會,經濟部長王雲五、財政部長俞鴻鈞到會報告,認為金潮案源於游資過多;參政員紛紛抨擊政府經濟政府政策,指斥少數人搜括國富民財,要求政府迅採有效辦法。423日,國民政府特任王雲五為行政院副院長。1126日,國民政府特派王雲五兼善後事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1948年,任行憲後翁文灝內閣之財政部長。630日,總統蔣中正接見翁文灝、王雲五,討論改革幣制及平定物價之根本辦法。王受蔣之命推行貨幣改革,發行金圓券;結果引發金融混亂,王雲五成為眾矢之的,數月後即內閣總辭。19481113日,獲聘為行政院顧問。1126日,攜帶家眷自南京飛往廣州,留在京、滬兩地的大量書籍無法帶走,數十萬張卡片則交由潘序倫保存。1949年以後,王雲五到臺灣,曾任中華民國行政院設計委員、考試院副院長、行政院副院長。1958310日,總統府臨時行政改革委員會成立,王雲五擔任主任委員。1958714日,再度擔任行政院副院長,曾在任內短暫代理行政院院長(196371 - 916日)。1964年,任臺灣商務印書館董事長。1972613日,捐資創設「財團法人台北市雲五圖書館基金會」,自任董事長。1979814日,王雲五先生於臺北榮民總醫院逝世,享壽92歲。】。


(圖1)為民國47.12.31日王雲五小字彙版税收據,蓋「雲五」印章。

圖1a.jpg


圖1b.jpg



(圖2)為民國57年岫盧論管理版税收據,蓋「雲五」印章。

圖2.jpg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


                             2016.12.20日完稿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斜土路支行
帳號:622260–011004–7650812
戶名:夏大纬
歡迎参觀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tw/twhsia/
內現有2750篇郵文及超過32000張圖片(持續增加中)
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

TOP

奉公債券
夏大緯


維基百科內介紹:【合作金庫的前身為臺灣產業組合協會,創立於1923年,由全台灣290餘間合作社聯合組成。1942年,改組為台灣產業組合聯合會。1944年,因太平洋戰爭,再度改組,分成台灣產業金庫與台灣農業會兩個機構,台灣產業金庫專職於金融事業。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中華民國接收台灣。1946105日,中華民國政府接收台灣產業金庫,改組為臺灣省合作金庫,屬性為特種經營的金融機構(不具銀行身分),至1985年才取得法人資格。2001年元旦,合作金庫配合政府的金融改革(金改)政策,改制為合作金庫銀行股份有限公司;200411月,在臺灣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200651日,合作金庫與同為公營行庫的中國農民銀行合併,以合作金庫為存續銀行,中國農民銀行因合併而消滅,同時更名為合作金庫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合作金庫為中華民國國內外分支機構最多的金融機構(共301家),總資產排名則僅次於臺灣銀行。2011121日,合作金庫改組為合作金庫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轄合庫銀行、保險、證券、票券、投資信託等公司。】。

    1937年中日戰爭,隔年台灣總督府發行《事變公債》,1940年發行第一期《愛國公債》,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殖民政府為籌措軍費,由日本勸業銀行【光復後改制為土地銀行】,在台發行《戰時貯蓄債券》、《戰時報國債券》、《貯蓄債券》、《報國債券》、台灣產業金庫發行《奉公債券》等,隨著日本政府的戰敗,這些債券都變成廢紙,不能兌換,今只能當作收藏品留存。


(圖1)為臺灣產業金庫發行奉公債券壹圓券五聯式,市面上所見也有撕開單聯式

圖1a.jpg


圖1b.jpg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


                              2016.12.11日完稿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斜土路支行
帳號:622260–011004–7650812
戶名:夏大纬
歡迎参觀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tw/twhsia/
內現有2750篇郵文及超過32000張圖片(持續增加中)
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

TOP

日本體育會
夏大緯


公益財団法人日本體育協會內介紹:【日本體育協會,為奧運會的響應參加了1911年七月正式成立。第一任總統,與建國的核心作用以來,高等師範學校東京(現筑波大學)校長,是嘉納治五郎,誰擔任日本第一個IOC(國際奧委會)的成員。


公司自成立以來,不僅要參加奧運會,實施項目,“全國體育推廣”和“提高國際競爭力”作為一個大的角色,二戰之後的第二次,直到沒有1946年首次全國體育節在已經演變成今天的國內最大的綜合性體育盛會舉行。1962年,成立了原日本體育“運動的喜悅很多年輕人,甚至是一個人”的理念,童子軍,在1964年舉行的東京奧運會。這在之後的增加,以響應國家體育興趣,培養,國際體育交流,體育領導人,如運動醫學與科學的研究,積極部署業務為全國體育推廣現在。平成原(1989)年日本奧委會(JOC)是日本體育協會分離和獨立,將負責推廣組織並派遣和運動員的奧林匹克運動奧運會等,日本體育協會傳播和推廣全民運動,我們已經決定,除其他外,負責推廣終身體育的。然後,在2001年出版的“21世紀全國體育推廣策略”,這是明確了國家體育推廣的現狀和挑戰的方向,以及21世紀的民族體育推廣。然後,在2008年這一年是修訂後的“21世紀全國體育推廣策略 - 體育振興2008-”,進一步在2013年,“國家體育振興措施的21世紀 - 體育振興2013-”年度修改為並且,我們正在開發業務。】。


(圖1)為日本體育會明治卅五年三月卅一日捐款感謝狀。

圖1.jpg




參考資料﹕公益財団法人日本體育協會


                               2016.12.11日完稿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斜土路支行
帳號:622260–011004–7650812
戶名:夏大纬
歡迎参觀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tw/twhsia/
內現有2750篇郵文及超過32000張圖片(持續增加中)
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

TOP

海山堡臺灣地方稅
夏大緯


維基百科內介紹:【海山堡,台灣清治、日治時期的行政區劃。「海山」最初為莊名,在清康熙中葉至乾隆中葉海山莊係指今新北市樹林、三峽、鶯歌三區及新莊區之桕子林、西盛一帶地區。至乾隆中葉原海山莊已分為海山、彭厝、石頭溪、隆恩等十莊。至乾隆30年代(1760年代),海山已由莊名升為堡名。至嘉慶、道光年間,海山堡共轄有十七莊,係指樹林、三峽、鶯歌、大溪四個地區。

    19207月,廢海山堡設海山郡,海山變為郡名,管轄三峽、鶯歌、板橋及中和五街庄,即今三峽、鶯歌、樹林、土城、板橋中和及永和等七個鄉鎮。1945(民國34)1211日設區廢郡,仍置海山區,管轄板橋、鶯歌、三峽、土城及中和五鄉鎮。1947(民國36)24日裁撤海山區。海山之地名乃漸被人遺忘。海山堡西南邊為桃澗堡,北邊為八里坌堡、興直堡,東邊為擺接堡、文山堡,南邊為蕃地。


海山堡共轄51個街庄:

今鶯歌區境內:橋仔頭庄、二甲九庄、尖山庄、大湖庄、鶯歌石庄、南靖厝庄、阿南坑庄

今樹林區境內:石灰坑庄、崙仔庄、山仔腳庄、陂內坑庄、獇仔藔庄、三角埔庄、圳岸腳庄、潭底庄、彭福庄、三塊厝庄、石頭溪庄、桃仔腳庄、溪墘厝庄、樟樹窟庄

今土城區境內:沛舍坡庄

今三峽區境內:麥仔園庄、隆恩埔庄、劉厝埔庄、公館後庄、三角湧庄、八張庄、礁溪庄、十三添庄、蔴園庄、中埔庄、鳶山庄、福德坑庄、大埔庄、山員潭仔庄、茅埔庄、成福庄、橫溪庄、挖仔庄

今大溪區境內:新溪洲庄、舊溪洲庄、內柵庄、田心仔庄、大嵙崁街、月眉庄、石墩庄、烏塗窟庄、三層庄、缺仔庄、中庄】。


(圖1)為領收證書、明治三十年度臺灣地方稅、明治三十一年十一月一日、臺北縣三角湧辨務署長。

圖1.jpg



(圖2)為領收證書、明治三十二年度臺灣地方稅、明治三十二年十一月廿三日、臺北縣三角湧辨務署長。

圖2.jpg



(圖3)為領收證書、明治三十三年度臺灣地方稅、明治三十四年三月廿七日、臺北縣辨務署長。

圖3.jpg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


                             2016.11.21日完稿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斜土路支行
帳號:622260–011004–7650812
戶名:夏大纬
歡迎参觀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tw/twhsia/
內現有2750篇郵文及超過32000張圖片(持續增加中)
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

TOP

郵資符誌剪下貼用欠資
夏大緯


欠資封除有郵友為文介紹之外,也有郵友組集参加郵展展出,可見有其市場需求及一些郵人的收集,而會形成欠資的原因則種類繁多,均可自成一項主題單獨收集,如因郵資調漲而欠資、非印刷品而欠資、因封固而欠資、因超重實寄而欠資、因污損實寄而欠資、因亂貼實寄而欠資等(個人之前均曾寫過相關郵文,己全部刊登在個人的部落格之內,有興趣的郵友可直接参考),而欠資戳的種類更是型狀、大小、顏色等,都有多種不同更是五花八門,如此均可增添不少收集及研究的成果及趣味,此也是吸引郵人要收集的重要原因之一,現介紹的則是郵資符誌剪下貼用欠資,提供給郵友參考﹕


(圖1)為中式封貼剪下的2角明信片郵資符誌,手劃X字、其下銷台灣、四八年十二月三十日十六時、花蓮(辛二)戳及黑色T欠資戳,另加貼4角欠資票銷臺灣、四八年十二月卅一日十二時、花蓮(X)戳寄當地。

圖1.jpg



(圖2)為481月版2角明信片、加貼剪下的2角明信片郵資符誌,其剪下的2角明信片郵資符誌被紅線框出未銷戳,上銷台灣、五三年四月十九日十八時、台北(辛十二)戳及紅色T欠資戳,另加貼4角欠資票銷台灣、五三年四月二十日十時、台北(子X)戳寄台北。

圖2.jpg



(圖3)為中式封貼剪下的2角明信片郵資符誌及6角郵資,其剪下的2角明信片郵資符誌被紅線框出未銷戳,下銷台灣、五三年四月廿八日二十時、板橋(辛)戳,正面銷黑色T欠資戳寄台北,背有送現匯票送款到府、台北一區、53.4.298時、TAIPEI機戳到達。

圖3a.jpg


圖3b.jpg



(圖4)為西式封背貼剪下的4角明信片郵資符誌及4角郵資,其剪下的4角明信片郵資符誌未銷戳、旁銷紫色「郵票花紋剪下無效」字樣,旁銷台灣、五三年十一月六日X時、松山(辛)戳,正面銷黑色T欠資戳寄台北,背有送現匯票送款到府、台北一區、53.11.614時、TAIPEI機戳,再加貼8角欠資票銷台灣、五三年十一月七日十時、台北(子X)戳投交。

圖4a.jpg


圖4b.jpg



(圖5)為中式封貼剪下的4角明信片郵資符誌及2角郵資,其剪下的4角明信片郵資符誌未銷戳,旁銷台灣、五五年四月十五日十七時、鹿港(辛)戳,及紅色T欠資戳寄台北。

圖5.jpg



(圖6)為中式封貼剪下的4角明信片郵資符誌及6角郵資,其剪下的4角明信片郵資符誌未銷戳,下銷台灣、五五年四月十八日十六時、員林(辛)戳,及黑色T欠資戳寄台北。

圖6.jpg



(圖7)為中式封貼剪下的4角明信片郵資符誌及6角郵資,其剪下的4角明信片郵資符誌未銷戳,旁銷台灣、五五年五月三日十九時、善化(辛)戳,及藍色有框T欠資戳寄台北。

圖7.jpg



                             2016.11.29日完稿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斜土路支行
帳號:622260–011004–7650812
戶名:夏大纬
歡迎参觀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tw/twhsia/
內現有2750篇郵文及超過32000張圖片(持續增加中)
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

TOP

苑中合作社股券
夏大緯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內有介紹﹕【民國37年8月29日苑裡初級中學校(今苗栗縣立苑裡高級中學)學生消費合作社給社員蔡江清(第220至223號)2,500元股券。形成日期:民國37829日~民國3869日(1948-08-29/1949-06-09日)】。


個人也收集一張苑中合作社股券,為第六五三號給社員李川先生2500元股券、民國37.10.25日(圖1)。

圖1.jpg




參考資料﹕中央研究院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


                            2016.12.11日完稿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斜土路支行
帳號:622260–011004–7650812
戶名:夏大纬
歡迎参觀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tw/twhsia/
內現有2750篇郵文及超過32000張圖片(持續增加中)
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

TOP

42年沐浴券
夏大緯

    2010-04-20中國時報~民國99台灣久久-浴廁點滴演進斗室舒暢到底,其內介紹﹕【洗澡也是當年的大事。米果家有四個小孩,連同父母,洗澡時都要用同一盆水,「以前多數人家在灶上燒好水,倒進『腳桶』(大型澡盆)洗澡;我家浴室有個貼滿馬賽克的浴缸,浴室外有燒柴的鍋爐,燒好熱水放滿浴缸後,全家排隊去洗澡,小孩一一先洗,再來是父親,最後是母親,媽媽洗完澡的水,就拿來洗浴室。」


燒柴變熱水器愈洗愈輕鬆~脫離燒熱水的時代,傅朝卿認為,「熱水器是另一個重要的進步指標。」他表示,早期台灣家庭燒一壺水,「擦一擦身體就好了」;直到他國中時,因為父親是醫生,家境還不錯,於是裝了剛出現的熱水器,但當時缺乏瓦斯安全的概念,熱水器就裝在浴室裡,讓他險些中毒喪命,幸好家人聽見他跌倒的乒乓聲,才把他救出來,「我因為當時跌倒撞到頭,否則現在應該更聰明。」他開玩笑說。


從沒有廁所、幾戶人家共用屋外廁所,到家家戶戶都有聞不到臭味的現代浴廁,一直到「主臥室就有浴室、全家兩套半衛浴」並不稀罕的現今,台灣人的解放經驗,正是我們走進摩登時代的具體印證。】。


(圖1)為民國42.4.29日台湾土地銀行債券、地價業務人員講習班,於西寧南路109號日昌浴室使用的沐浴券(浴浴費每次壹元)。

圖1.jpg




參考資料﹕2010-04-20中國時報~民國99台灣久久-浴廁點滴演進斗室舒暢到底


                                   2016.12.11日完稿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斜土路支行
帳號:622260–011004–7650812
戶名:夏大纬
歡迎参觀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tw/twhsia/
內現有2750篇郵文及超過32000張圖片(持續增加中)
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

TOP

日本二戰戰捷傳單
夏大緯


日本投降是指1945815日大日本帝國宣布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且於同年92日舉行投降儀式並正式簽署降書,宣告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歷史事件。而二戰初至中期,日本還曾舉國慶祝戰捷的消息,由留存下的實物可得到印証,但最終還是走上投降之路,現即介紹當時的戰捷實物﹕


(圖1)為日本楠公2錢片銷静岡、昭和15.1.1日戳(1940年)寄當地,背印有「謹賀戰捷春、庚辰元旦」字樣。

圖1a.jpg


圖1b.jpg



(圖2)為奈良場工場裝的「戰捷」傳單。

圖2.jpg



                          2016.12.11日完稿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斜土路支行
帳號:622260–011004–7650812
戶名:夏大纬
歡迎参觀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tw/twhsia/
內現有2750篇郵文及超過32000張圖片(持續增加中)
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

TOP

大嵙崁臺灣地租
夏大緯


維基百科內介紹:【大溪區最早稱爲大姑陷,源自於平埔族霄裡社人稱大漢溪爲「Takoham」之音譯。乾隆年間,漳州人沿著大漢溪逆流而上,到此地開墾,因爲漢人認爲「陷」字不吉利,就以地處河崁地形,取「崁」代「陷」成為「大姑崁」。同治初年,當地住民李金興出仕,李騰芳中舉,鄉民爲彰顯科舉功名,又將地名改爲「大科崁」,光緒年間巡撫劉銘傳在此設立大嵙崁撫墾局,又將「大科崁」改成爲「大嵙崁」,最後在1920年,臺灣總督府將地名改為「大溪」,此名稱就沿用至今。


明治三十一年,日人田中正太郎在《東京人類學雜誌第一四九期》發表史前先民遺址,有大溪街、中新、三層、頭寮、枕頭山麓等處。臺灣日據時期大正五年(1916年),由臺灣總督府工程師八田與一與狩野三郎等設計的桃園大圳動土,灌溉區域涵蓋今桃園市大溪區、八德區、桃園區、中壢區、楊梅區、新屋區、蘆竹區、觀音區及大園區等地,因而帶動民生及農業發展。大正十二年(1923年),桃園大圳截引大漢溪灌溉桃園台地,造成大漢溪水位下降,大船無法上溯,加上鐵公路的逐漸發達,使得大溪的河運逐漸沒落。昭和二年八月,大溪公園經臺灣日日新報票選為「臺灣八景十二勝」。】。


(圖1)為領收證書、明治三十四年三月廿七日、明治三十三年度臺灣總督府歲入、臺北縣大嵙崁辨務署收入官吏。

圖1.jpg



(圖2)為領收證書、明治三十五年一月廿日、明治三十四年度臺灣總督府歲入、臺北縣大嵙崁辨務署收入官吏改為桃仔園廳屬。

圖2.jpg



中華郵政史臺灣編內介紹:【1901.11.11(明治34年)實行地方行政區域大改革,原三縣四廳改設20廳、廳下再設支廳,20廳為臺北、深坑、基隆、宜蘭、桃園、新竹、苗栗、臺中、南投、彰化、斗六、嘉義、鹽水港、臺南、鳳山、蕃薯寮、阿猴、恒春、臺東、澎湖。

    190910(明治42年),再度調整地方行政區域,將原有之20廳,廢合為12廳,並依照區域的大小,治理的難易輕重等,分為3等,計

1等廳3~臺北、臺中、臺南

2等廳3~新竹、嘉義、阿猴

3等廳6~宜蘭、桃園、南投、澎湖臺東、花蓮港。】。


上述「臺北縣大嵙崁辨務署收入官吏改為桃仔園廳屬」,即是1901.11.11(明治34年)實行地方行政區域大改革,原三縣四廳改設20廳、廳下再設支廳,由此領收證書也可印証確是如此。


(圖3)為領收證書、明治三十六年九月二十七日、明治三十六年度臺灣總督府歲入、桃仔園廳收入官吏。

圖3.jpg



(圖4)為領收證書、明治三十八年

日、明治三十八年度臺灣總督府歲入、桃園廳收入官吏。

圖4.jpg



(圖5)為領收證書、明治三十九年九月廾一日、明治三十九年度臺灣總督府歲入、桃園廳收入官吏。

圖5.jpg



(圖6)為寄納證、明治四十年二月一日、桃園廳區庄長。

圖6.jpg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


中華郵政史臺灣編


                             2016.11.21日完稿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斜土路支行
帳號:622260–011004–7650812
戶名:夏大纬
歡迎参觀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tw/twhsia/
內現有2750篇郵文及超過32000張圖片(持續增加中)
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

TOP

大加蚋堡臺灣地方稅
夏大緯


維基百科內介紹:【大加蚋,又作大佳蚋、大佳蠟、大加臘,是台灣北部自清治時期至日治初期的一個行政區劃,其幅員遼闊,包括今臺北市市區大部分地區:萬華區北半部,大同區、士林區西南端一小塊地區、中山區中南部、中正區、大安區、松山區、信義區及南港區。


「大加蚋」據傳為平埔族語Ketagalan(凱達格蘭)加蚋魚Kala為名;又傳Tagal原指沼澤。大加蚋為今臺北市萬華區新店溪沿岸一帶平原,原為平埔族「雷里社」或「龍匣社」生活範圍。1709年墾號陳賴章請准開墾大加蚋草地,三十年內已成漢人聚落。而後更以大加蚋一詞作為堡名,稱「大加蚋堡」。

隨著大加蚋成為堡名,其所指範圍日漸增大。清道光年間已轄有艋舺街、三板橋庄、古亭村、大灣庄、林口庄、上陂頭庄、錫口街、新南庄、南港仔街、搭搭悠庄、東勢庄、新庄仔庄、圭母卒庄、大隆同街等聚落。


日治時期1920年廢大加蚋堡。將大稻埕、臺北城劃歸臺北市,松山及南港併入七星郡,大加蚋之名遂淡出記憶中。

    1920年(大正九年),廢除堡里及舊制街庄前,大加蚋堡共轄臺北城內、艋舺、大稻埕及另外37個街庄:

今中正區境內:臺北城內、崁頂庄、龍匣口庄、古亭村庄、林口庄、三板橋庄

今萬華區境內:艋舺、下崁庄

今大同區境內:大稻埕、大龍峒街、番仔溝庄

今中山區境內:山仔腳庄、牛埔庄、新庄仔庄(西)、中庄仔庄、下埤頭庄、朱厝崙庄、上埤頭庄

今大安區境內:大安庄、頂內埔庄、下內埔庄、六張犁庄

今松山區境內:錫口街、里族庄、東勢庄、上塔悠庄、下塔悠庄、中崙庄

今信義區境內:興雅庄、三張犁庄、五分埔庄、中陂庄

今南港區境內:三重埔庄、新庄仔庄(東)、後山陂庄、後山庄、四份仔庄、南港舊庄、南港大坑庄、山豬窟庄】。


(圖1)為領收證書、明治三十四年二月一日、明治三十二年度臺灣地方稅、大加蚋堡大稻埕日新街。

圖1.jpg



(圖2)為領收證書、明治三十四年五月八日、明治三十三年度臺灣地方稅、大加蚋堡日新街。

圖2.jpg



(圖3)為領收證書、明治三十五年1210日、明治三十二年度臺灣地方稅、日新街。

圖3.jpg



(圖4)為領收證書、明治三十五年1210日、明治三十二年度臺灣地方稅、日新街。

圖4.jpg



(圖5)為領收證書、明治三十五年十一月廾七日、明治三十二年度臺灣地方稅、大、日新街。

圖5.jpg




(圖6)為領收證書、明治三十六年二月十四日、明治三十五年度臺灣地方稅、大加蚋堡大稻埕日新街。

圖6.jpg



(圖7)為領收證、明治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一日、明治三十七年度臺灣地方稅、大稻埕日新街。

圖7.jpg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


                             2016.11.21日完稿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斜土路支行
帳號:622260–011004–7650812
戶名:夏大纬
歡迎参觀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tw/twhsia/
內現有2750篇郵文及超過32000張圖片(持續增加中)
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

TOP

大稻埕公學校
夏大緯


維基百科內介紹:【臺北市大同區太平國民小學(簡稱太平國小),其前身為大稻埕公學校與太平公學校。太平國小是台北市歷史最悠久的國民小學之一

創校依照日皇敕令第一七八號台灣公學校創設及府令第七十八號台灣公學校規則,於明治三十一年101日(1898年)設立。

明治31年(1898年)創校。

明治42(1909),因開闢道路(今延平北路)而分為東、西兩校區。

明治43(1910),分設女子分校,在西畔校舍上課。

明治44(1911),女子分校獨立為大稻埕女子公學校,為今蓬萊國小前身。

大正元年(1912)起,專收男生。

大正4(1915),分設分校一所(今日新國小前身)。

大正6(1917),校名改稱為「大稻埕第一公學校」。原前分校改為大稻埕第二公學校,在西畔校舍上課。

大正9(1920),大稻埕第二公學校(今之日新國小)遷入新址上課。

大正11(1922),校名改稱為「臺北市太平公學校」,另附設高等科。

大正14(1925),分撥二學年一班學生轉入新設立臺北市大橋公學校就讀。

昭和5(1930),西畔舊校舍撥給新設立臺北市永樂公學校使用。

昭和16年(1941年),改為「台北市太平國民學校」。

民國35年(1946年),改為「台北市延平區太平國民學校」。

民國57年(1968年),改為「台北市延平區太平國民小學」。】。


(圖1)為領收書、一金五拾七錢、明治三十七年度協議費、大稻埕公學校。

圖1.jpg



(圖2)為領收書、一金五拾叁錢、明治三十八年度協議費、大稻埕公學校。

圖2.jpg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


                             2016.11.20日完稿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斜土路支行
帳號:622260–011004–7650812
戶名:夏大纬
歡迎参觀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tw/twhsia/
內現有2750篇郵文及超過32000張圖片(持續增加中)
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

TOP

兩岸國際電報
夏大緯


由網路上查詢資料得知﹕「19792月大陸郵電部門率先開辦經第三地對台灣的電報業務,19896月台灣國民黨“大陸工作會報”宣佈開放對大陸通話與通郵。台灣郵政部門開始直接收寄到大陸的航空函件,向上海直封航空函件總包,台灣電信部門通過第三地區或外國對大陸開通了直撥電話和電報業務。」,而19896月兩岸電報業務交換與發送是﹕「(A)電報交換:臺灣地區用戶欲與大陸用戶通報時,先撥085,再撥對方TLX號碼,電路經由第三地區國家電信機構自動轉接通報。(B)局對用戶高速傳真電報:臺灣地區用戶將傳真電報交由本局傳真報房,以直撥電話作業方式轉發至大陸有傳真機之用戶。(C)電報:臺灣地區民眾先將欲拍發至大陸之電報交由各地電信局營業處受理,然後由本局經第三地區國家電信機構自動轉發至大陸。」,而該張電報在當時採用的電報交換與發送方式,應為第3種即「(C)電報:臺灣地區民眾先將欲拍發至大陸之電報交由各地電信局營業處受理,然後由本局經第三地區國家電信機構自動轉發至大陸。」。


台灣電子郵件實施初期,因僅有十處郵局辦理是項業務,再加各公司行號多已自備傳真機設備,致業績欠佳,為資改進,經與電信總局合作擴大辦理電子郵件業務,後與電信總局合作已於80年元月增設安裝200台傳真機,裝置於各獨立局及甲級以上支局,如此其服務範圍已能涵蓋全省各都市及鄉鎮之主要郵局,並於806月底前再添置985台傳真機,合計1195台傳真機,擴大到各級支局全面開辦電子郵件,其服務範圍己涵蓋全省各都市及鄉鎮所在地之各級郵局,因此為免除重復投資節省國家資源,電信總局已自民國80.9.10日起停辦國內電報業務,同時自該日起改由郵電合辦傳真郵件替代,國際電報業務則於郵局人員訓練完成後,再另行移轉,同時馬祖地區亦自同日開辦傳真郵件,加上金門地區己自民國80.6.29日起開辦傳真,因此台、澎、金、馬己完成傳真服務網路。


(圖1)為國際電報紙,貼364元郵資(電報費用郵票銷戳收取)銷台灣三峽、83.8.917時、甲、二支戳,打至安徽嘉山縣。

圖1.jpg



(圖2)為國際電報紙,貼490元郵資(電報費用郵票銷戳收取)銷台灣三峽、83.8.189時、甲、二支戳,打至江蘇常州市。

圖2a.jpg




参考資料﹕網路上的搜尋資料綜合整理


個人之前所寫「消失的郵局~將消失的業務」一文


                                 2016.9.25日完稿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斜土路支行
帳號:622260–011004–7650812
戶名:夏大纬
歡迎参觀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tw/twhsia/
內現有2750篇郵文及超過32000張圖片(持續增加中)
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

TOP

臺灣製糖株式會社股票
夏大緯


個人之前寫過「臺灣製糖株式會社」一文,根據維基百科內介紹:【臺灣製糖株式會社,簡稱臺糖,是臺灣日治時期的四大製糖會社之一。該會社由三井財閥創立,可說是臺灣新式製糖業的始祖,建造了第一座新式糖廠——橋仔頭工場,其旗下的阿緱工場曾因高產能被譽為臺灣糖業的新高山,而在日治末期時臺灣製糖掌握了臺灣曾文溪以南所有的製糖所與原料區。戰後,臺灣製糖在臺灣的資產與大日本製糖、明治製糖、鹽水港製糖的在臺資產合併成台灣糖業公司。在日本內地的資產則由台糖株式會社承繼,直至20054月時與新三井製糖株式會社及株式會社KS合併成三井製糖。


籌設~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上任後為謀求臺灣的財政獨立,發展糖業成為其施政重點之一,而在接受殖產課農務股技手山田熙的「糖業政策意見書」之建議後,決定先在臺灣成立一間大規模的新式製糖會社,考量資金等問題後,兒玉源太郎便有與三井財閥合作之打算。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在明治三十二年(1899年)12月前往東京後的停留期間,曾於隔年2月與三井物產專務理事益田孝會談,之後他與山田熙又各自與三井物產營業部長福井菊三郎、三井財閥最高顧問井上馨、日本精製糖株式會社社長長尾三十郎和專務取締役鈴木藤三郎等人交涉,但要到兒玉總督明治三十三年(1900年)5月抵達東京承諾給與新會社為期五年之資本額6%的補助,並在第一年給與12000元後,新會社的投資案才順利進行。該會社原資本額設定為50萬元,後來井上馨在聽取鈴木藤三郎之建議後改為100萬元,且透過伊藤博文的協助,引入原長州藩藩主毛利家與日本皇室的資本(各1000股)。明治三十三年(1900年)613日在東京市麴町區有樂町三井集會所召開第一次創立發起人會,發表「臺灣製糖株式會社目論見書」,規劃的資本額為100萬元,發行2萬股。該年10月鈴木藤三郎與山本悌二郎來臺進行兩個月之探查,初步選擇在今臺南市麻豆區一帶的蔴豆設廠,但後來鈴木藤三郎改選擇以橋仔頭(今高雄市橋頭區)為廠址,之後於122日返回日本。


明治三十三年(1900年)1210日,於東京日本橋區坂本町的東京銀行集會所召開臺灣製糖株式會社創立總會,會中選出鈴木藤三郎、益田孝、田島信夫、武智直道、陳中和擔任取締役(相當於董事),推舉長尾三十郎、上田安三郎、岡本貞烋為監察役(監事),再由取締役互選出鈴木藤三郎擔任社長(1900年-1905年),會社本社位於臺南縣仁壽下里橋仔頭莊字大路墘,另於三井物產合名會社內設置臨時性東京事務取扱所。


創立後~明治三十四年(1901年)春,臺灣製糖株式會社開始在臺南廳橋仔頭建廠,支配人(經理)為山本悌二郎,製糖技師為齊藤定雋。施工期間於該年5月,工場曾遭土匪襲擊,楠梓坑分遣隊20名士兵遂進駐,後來到了1123日時完成機械安裝、進行試運轉,隔年(1902年)115日製糖工場正式開工,是為臺灣第一所新式製糖工廠。另外在同年(1902年)9月,臺灣製糖與三井物產合名會社簽約,臺灣製糖的產品均交由三井物產販售。日俄戰爭後,由於看好戰後景氣,且臺灣總督府在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6月頒布「製糖廠取締規則」,實施製糖許可制與原料採取區域制度,對日資有利,因蔗農因被「設限」不得越區出售甘蔗,只能賣給政府指定區域內的糖廠,亦不得把甘蔗用作製造砂糖以外的用途,任由製糖會社剝削,大正14年(1925年)因此爆發「二林事件」,打開了1920年代農民運動的抗爭大門。後來矢內原忠雄說:「甘蔗糖業的歷史即是殖民地的歷史」,台灣經濟史上也有一句俗諺:「第一憨,替人選舉做運動。第二憨,種甘蔗乎會社磅」。故之後在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830日,臺灣製糖在東京商業會議所舉辦的第六回定期股東大會及臨時總會上宣布增資400萬日圓,以在橋仔頭增設第二工場與酒精工場,同時準備覓地設立第三工場,而後在這一年臺灣製糖便買下總督府在後壁林(今高雄市小港區)佔地約3000甲的模範農場,於隔年(1907年)開始進行橋仔頭第二工場、橋仔頭酒精工場與後壁林工場的工程。年底時第二工場完工,隔年(1908年)1月動工;酒精工場則在3月落成,4月開工(該工場是臺灣第一座以糖蜜為原料製造酒精的工廠);後壁林工場則於12月落成,明治四十二年(1909年)開始生產。


此外在第六回定期股東大會後,部分臺灣製糖股東於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10月舉行大東製糖株式會社的創立發起人會,該會社位於阿緱廳,並於12月收購阿緱廳公館莊的南昌製糖株式會社(其工場在19102月停廢),隔年(1907年)35日正式召開大東製糖的創立總會,社長即是臺灣製糖的第二任社長藤田四郎(1905年-1921年),而總會閉會後便召開大東製糖與臺灣製糖合併協誼會,6月兩會社便正式合併,使得臺灣製糖的資本額變為1000萬日圓。同年(1907年)11月臺灣製糖在阿緱廳歸來莊(今屏東縣屏東市)建阿緱工場,隔年(1908年)年底竣工,該廠在190911月到191011月之間進行擴張,將壓榨能力從1200噸提升到3000噸,為當時東洋最大的糖廠,號稱臺灣糖業的新高山。


另外在合併大東製糖時,臺灣製糖與王雪農、蔡國琳等所創立的臺南製糖(建有灣裡工場,即今善化糖廠)以原臺南製糖非依商法所設無法增資為由而又成立一間臺南製糖(19071129日,資本額200萬)接收原會社,而這間臺南製糖的社長亦由藤田四郎擔任,原臺南製糖僅四名董事(王雪農、蔡國琳、張文選、陳鴻鳴)繼續擔任董監事,且臺灣製糖已持有一半的股權,而到了明治四十二年(1909年)臺南製糖即被合併,臺灣製糖資本額增為1200萬。隔年(1910年)臺灣製糖再次增資,令資本額變為2400萬以進行車路墘工場、阿緱酒精工場等建設與阿緱工場的擴建。明治四十四年(1911年)時,臺灣製糖本社搬到打狗,7月,為了合併外資ベィン商會(The Bain & Company)的鳳山工場(1923年停廢)與F.S.D會社(The Formosa Sugar and Development Company,Ltd.)的三崁店製糖場(後來的永康糖廠)而在日本橫濱成立了怡記製糖株式會社,上述兩外資會社在該年6月先締結合併契約後,怡記製糖再與其合併,之後在10月時怡記製糖與臺灣製糖簽下臨時合併契約,經11月的臺灣製糖臨時股東大會追認後於次年(1912年)117日正式合併,臺灣製糖資本額因而再增加到2550萬。


而除了在臺灣發展外,為了消耗臺灣生產的粗糖,臺灣製糖於明治四十四年(1911年)收購了神戶精糖株式會社,改為神戶製糖所,開始經營精糖業,隔年(1912年)合併埔里社製糖株式會社,改為埔里製糖所。大正四年(1915年)興建神戶製糖所第二工場,五年(1916年)合併臺北製糖,改為臺北製糖所(1942年停廢),臺灣製糖資本額提升到2980萬。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後,因歐洲甜菜糖減產,蔗糖因而搶手,日本東京市場在大正九年(1920年)5月時出現每百斤分蜜糖4666錢、精糖5565錢的價位(戰前價位分別是14圓與19圓),臺灣製糖在這波行情下除分配高股息,並增資3320萬以興建九州製糖所(日本福岡,精糖工廠)與東港製糖所(後來的南州糖廠),資本額變為6300萬,也是在這一年,臺灣製糖本社從高雄街搬到屏東街的阿緱製糖所。然而在這之後因關東大地震與昭和經濟恐慌,臺灣製糖業界受到打擊,其中因為鈴木商店於昭和二年(1927年)4月破產,旗下的東洋製糖解散由大日本製糖與明治製糖買下接收,而同屬鈴木商店的鹽水港製糖則在9月時將旗尾與恆春製糖所賣給臺灣製糖(1231日完成讓渡)。為了買下這兩間糖廠,臺灣製糖在隔年(1928年)1月發行1000萬的公司債作為代金(三井銀行擔保),此外同年臺灣製糖又增建了灣裡第二工場。第三任社長山本悌二郎(1921年-1927年)入閣擔任農林大臣後,由專務武智直道接任(1927年-1939年),他同時也擔任糖業聯合會的會長,在其任內臺灣製糖並未有太多擴展,使得臺灣製糖的資本額在後來被大日本製糖超越。第五任社長益田太郎接任後,臺灣製糖於昭和十六年(1941年)9月合併了陳中和創立的新興製糖株式會社,改為大寮製糖所(1942年停廢),臺灣製糖至此完全控有曾文溪以南的製糖所與原料區。


二次大戰後~二次大戰後,臺灣製糖在臺資產由台灣糖業公司所接收,在日資產則由昭和二十一年(1946年)7月成立的新日本興業株式會社承繼,該公司在同年10月即更名大東殖產株式會社,之後於昭和二十五年(1950年)5月改稱台糖株式會社,直至20054月時與新三井製糖株式會社、株式會社ケイ・エス合併成三井製糖株式會社。】。


(圖1)為大正十年二月二十日臺灣製糖株式會社拾株券金五百圓。

圖1aa.jpg


圖1b.jpg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


                                  2016.11.1日完稿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斜土路支行
帳號:622260–011004–7650812
戶名:夏大纬
歡迎参觀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tw/twhsia/
內現有2750篇郵文及超過32000張圖片(持續增加中)
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

TOP

日本昭和眾議員競選信
夏大緯


維基百科內介紹:【日本選舉(日語:日本の選挙),在此指日本公職人員選舉制度。1889年,日本立法規定25歳以上,且直接繳納國稅在15日元以上的男性擁有選舉權。在1900年,納稅條件降為10日元。1919年,納稅條件降為3日元。1925年,取消對納稅的要求,25歳以上的所有男性(總人口的20.12%)獲得選舉權。1945年,二戰結束後,在GHQ指導下,所有20歳以上的男女都獲得平等的選舉權。1950年,頒布實施《公職選舉法》。日本規定在地方選舉中,需要在選舉區居住3個月以上的人才能投票。參議院議員和都道府縣知事的被選舉權年齡是30歳,眾議院議員和市町村長則是25歳。並對選舉活動設有時間限制,參議院是選舉公示日開始之後的17天,眾議院是12天。都道府縣知事的選舉是17天。政令指定都市的市長選舉是14天。選舉的類型有總選舉(眾議院);通常選舉(參議院);一般選舉(地方議會)等。2015年,日本立法將選舉權下修至18歲。


日本選舉除了有設政黨席次按比例分配的議席外,亦出現得票比例分配情形,一般稱作「按分票」(即按分比例票,或稱「比例配分票」)。蓋因日本是目前先進國家中,唯一國會選舉採無政黨提示自行填寫的開放式投票,即「自書式投票」;《公職選舉法》第68條之2規定,符合候選名單政黨、人名簡稱(實務上含假名)也算有效票,填寫時若不明確會造成同一選區同名、同姓、甚至同音候選者計票混淆狀況,於是這些無法認定歸屬的票,依其得票比例分配之,取至小數點以下第三位。


國會(日語:国会/こっかい kokkai ?)為日本的最高權力機構與立法機構,現今依《日本國憲法》而設置,由眾議院與參議院構成。今眾議院議員設475席、參議院議員設242席,選民則為18歲以上的日本國民。國會議員可兼任內閣閣員,內閣總理大臣(首相)亦由國會推選。今日本國會的主要政黨為自民黨、民進黨、公明黨、日本共產黨等,而最大黨為自民黨。

    1889年,根據《大日本帝國憲法》(即明治憲法),帝國議會成立,採用兩院制,設置眾議院與貴族院。1894年,甲午戰爭前夕,帝國議會一度被首相伊藤博文解散。1947年,日本處於同盟國軍事佔領時期,在佔領當局主導下通過《日本國憲法》(即現行憲法),帝國議會改組為「國會」,仍維持兩院制,但貴族院被廢除、另以新設民選參議院取代。在參議院,參議員任期六年,每三年改選一半議席。參議院與眾議院不同,參議員是固定任期的,不能提前與眾議院一同改選,因此參議院與眾議院的選舉不會在眾議院,眾議員任期最長為四年,但首相有權向天皇提請要求提前舉行大選。首相指名選舉是以眾議院的選舉結果為基礎,因此,在眾議院獲得多數的政黨通常會成為執政黨,而執政黨的黨領袖會成為首相。】。


(圖1)為昭和三年隅田豐吉的競選信件,隅田豐吉有當選眾議員。

圖1a.jpg


圖1b.jpg


圖1c.jpg


圖1dd.jpg


圖1e.jpg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


                                      2016.11.1日完稿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斜土路支行
帳號:622260–011004–7650812
戶名:夏大纬
歡迎参觀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tw/twhsia/
內現有2750篇郵文及超過32000張圖片(持續增加中)
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

TOP

好文章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臺南監獄
夏大緯


法務部矯正署臺南監獄網站上介紹:【民國前17(西元1895),本監創設於臺南市西南隅,原名為「臺南監獄署」,係利用原遜清末年之軍火庫房改建而成。民國前1212月,臺灣總督府修正監獄官制,易名為「臺南監獄」。民國131月,易名為「臺南刑務所」。台灣光復後,政府接管,於民國35316日易名為「臺灣第三監獄」。民國3641日,依臺灣高等法院訓令全省各監獄名稱以其所在地命名,本監再易名為「臺灣臺南監獄」,後因監內建築房舍、設施老舊,且位處臺南市區中心,影響受刑人之矯正及行刑績效,遂於民國69年在臺南縣歸仁鄉武東村現址購得民有土地30餘公頃,做為遷建用地,於民國70年動工,72426日落成啟用,新監環境優雅,建築新穎,符合現代行刑政策的需求。


民國10011日法務部矯正署成立,本監奉令改制為「法務部矯正署臺南監獄」。本監景觀本監在建築方面:全監共計有獨居房143間,雜居房470間,懇親宿舍20間,私立進修學校1(教學教室8間、技訓教室5間,圖書室、校史館、陳列室、音樂教室、視聽教室各1),工場23間。本監收容對象:奉法務部核定為重刑及普通累、再犯監,收容累、再犯男性受刑人為原則,並自92111日起兼收容其他符合移監作業要點規定之男性受刑人,核定容額為2863名。


近年來臺灣毒品日趨氾濫猖獗,在監執行之受刑人有半數以上為毒品犯,使矯正業務更形艱巨,為了加強對毒品犯之矯正工作,奉法務部指示乃於829月底決定撥用臺南縣山上鄉「臺灣明德外役監獄」內土地籌建「明德戒治分監」,並於83418日由行政院主計處通過簽撥83年度第二預備金,本監始著手發包興建第一期工程,計舍房6棟可收容戒治受刑人60名,民國831114日啟用收容,84年度核准預算發包興建第二期工程,計有舍房20棟,可收容戒治受刑人240名,於841020日啟用。現有員額為監長1名、股長1名、教誨師1名、科員1名、主任管理員4名、管理員16名,總計24名。


法務部矯正署臺南監獄地址:71150 台南市歸仁區武東里明德新村一號電話:06-2781116


本監明德戒治分監地址:74341 台南市山上區玉峰里新生山莊1-2電話:06-5783565。】。


(圖1)為臺灣臺南監獄公文封,貼票5元銷歸仁、87.1.918、子、711戳寄台北。

圖1.jpg




參考資料﹕法務部矯正署臺南監獄


                                 2016.9.29日完稿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斜土路支行
帳號:622260–011004–7650812
戶名:夏大纬
歡迎参觀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tw/twhsia/
內現有2750篇郵文及超過32000張圖片(持續增加中)
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

TOP

日本明治鉄道、汽船等對換券
夏大緯


個人喜愛收集雖主要是以郵品為主,但確幾乎可說什麼都收集過,只是每種物品收集的多與少不同而已,重點的則當然收集較多、其餘的則數量不一有多有少,主要是看見特殊、有趣等物品,雖不屬郵品範圍但還是會忍不住購買收藏,隨著年歲漸長盡量克制衝動,才算是没有再泛濫大量買入各種奇怪物品,但目前整理物品發現有些雖在收集過程之中就賣掉了、或與郵友交換其他郵品等換掉了,但留存至今的可謂還是繁雜且多元化,有些上網也查不到資料,無法提供相關資訊給郵友參考,僅能掃圖提供郵友欣賞及參考,現即介紹日本明治鉄道、汽船等對換券給郵友欣賞及參考


(圖1、2)為日本大阪大谷泒本山紀念法要事務局,為慶祝三百年紀念會,發行的汽車汽船割引券共52張1組,可打折對換鉄道、汽船等票券,使用在大阪神户等地,效用期限由明治34.4.1日至5.31日。

圖1.jpg


圖2.jpg



                             2016.11.1日完稿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斜土路支行
帳號:622260–011004–7650812
戶名:夏大纬
歡迎参觀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tw/twhsia/
內現有2750篇郵文及超過32000張圖片(持續增加中)
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

TOP

滿洲重工業開發株式會社股票
夏大緯


百度百科內介紹滿洲重工業開發株式會社:【20世紀30年代後半期到40年代前半期偽滿洲國壟斷重工業和軍工生產,為日本帝國主義擴大侵略戰爭服務的特殊會社。一般簡稱“滿業”。根據19371220日偽滿公佈的《滿洲重工業開發株式會社管理法》,滿業對鋼鐵、輕金屬、煤炭、其他重工業和軍工生產進行“支配性投資和經營指導”。滿業的經營活動,則由偽滿政府(實為日本關東軍)監督。


偽滿洲國的國策會社。193712月在日本政府、軍方和日本財閥的共同策劃下成立,總部設在長春,總裁為鯰川義介。偽滿洲國建立後,關東軍企圖改組滿鐵遭到反對,於是便另找合作夥伴。日本產業株式會社總裁鯰川義介,對偽“滿洲國”第一次“產業五年計劃”提出了以發展汽車、飛機等軍需工業為中心的戰時經濟設想,受到關東軍的讚賞,即背著滿鐵與日產策劃成立了該社。以偽滿洲國的名義發佈命令,將原由滿鐵和偽滿管轄的重工業強行收歸該社管理。資本總額4.5億日元,偽滿政府和日方各出一半。在10年內保證六分分紅,不足時由偽滿政府給予補助,在分配或解散時日方享有優先權的優惠。依靠偽滿賦予的“國策會社”的頭銜對東北地區的鋼鐵、輕金屬、機械、煤炭等重工業部門實行統治,到1941年共有關係會社56個,其中直接投資的會社18個,投資額達13.6億日元。由於戰爭形勢的變化,鯰川因引進美國資本和技術設備的設想沒能實現而辭職。該社雖延續到日本投降為止,但後來內部聯繫鬆散,所屬企業各自為政,經營也不景氣。

    1936年秋,日本帝國主義為把中國東北地區變為進行侵略戰爭的兵站基地,擴大戰爭資源的掠奪和軍工生產,著手擬定偽滿的所謂產業五年計劃。這需要改變兩種情況:一是要改變“一業一社主義”,即一個行業由一個非凡會社壟斷經營的體制,這種體制不利於綜合地掠奪戰爭資源;二是要改變單純把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簡稱“滿鐵”)作為日本對滿投資的主要管道,因為當時日本債券市場蕭條,滿鐵募集公司債已發生困難。適應這兩方面的需要,1937年末,與日本軍部勾結更為密切的日本新興財閥──日本產業株式會社(簡稱“日產”)遷至中國東北地區,與偽滿政府合資成立綜合經營重工業的托拉斯──滿業。


根據19371220日偽滿公佈的《滿洲重工業開發株式會社管理法》,滿業對鋼鐵、輕金屬、煤炭、其他重工業和軍工生產進行“支配性投資和經營指導”。資本4.5億元(偽滿元與日元平價),偽滿政府和日產各半。偽滿政府對日產持股保證六分分紅,即收益分配不足六分時,給予補貼。在財產處理、稅收等方面,日產也享受特惠。原日產董事長鯰川義介(18801967)任滿業總裁,並被吹捧為“產業將軍”。滿業的經營活動,則由偽滿政府(實為日本關東軍)監督。


滿業成立時,滿鐵將昭和制鋼所等一系列企業的總額達1.1億元的持股交出,壟斷重工業的地位基本上移讓給滿業。1941年,滿業子公司16家,名義資本5.67億元;孫公司15家,名義資本 1.4億元。但滿業預期目的沒有達到。首先,寄極大希望於美國資本與技術以發展汽車、飛機工業的龐大計畫,因國際形勢的劇變(太平洋戰爭的爆發)而化為泡影。其次,由於瘋狂的戰時經濟掠奪脫離了客觀可能,滿業的綜合經營同不斷加強的戰時經濟統制存在不可克服的矛盾,經營日趨惡化,人財物的爭奪愈演愈烈。結果,象滿洲炭礦會社這樣重要的子公司不得不走向解體,主要煤礦相繼獨立,其壟斷東北區域煤炭生產的地位名存實亡。】。


(圖1)為康德九年(昭和拾七年)四月拾五日滿洲重工業開發株式會社丙種株券、拾株日本國通貨五百圓。

圖1aa.jpg


圖1b.jpg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


                                     2016.11.1日完稿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斜土路支行
帳號:622260–011004–7650812
戶名:夏大纬
歡迎参觀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tw/twhsia/
內現有2750篇郵文及超過32000張圖片(持續增加中)
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