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张吉昌 于 2011-11-27 15:11 编辑
按:这是本人发表在中国极限集邮网上的帖子,为了使大家一睹极限集邮展品被打压的真相,特在贵网站贴出。
这是中国2011-第27届亚洲国际邮展极限类展品的初评成绩:
1 郑 炜 《石质建筑》(8框) 大镀金奖 (88分)
2 梅海涛 《非洲——1939年以前》(5框) 大镀金奖 (85分)
3 蔡志明 《博物馆》(5框) 银奖 (73分)
据内部信息透露,某亚洲邮联之邮展执权者在专家组上利用手中权力对极限类、航天类等人为性的新兴集邮类别进行了全面打压,对极限集邮展品全部降低10分,所谓“假片”只不过是借口而已。其实邮政史、传统、专题等类别都存在“假”的问题,只是评审员们和专家们不作为“重点”目标捕捉而已。
实际上,本届亚洲邮展打压的对象也并非是真正对准“假”这一问题而来,这些亚洲的固守“传统”邮展类别的执权者们真正的攻击对象是西欧的提倡“新兴”邮展类别的执权者们。因而本届亚展极限集邮类展品和航天集邮类展品便成了亚洲的固守“传统”邮展类别执权者们玩弄评审权力的牺牲品。
本届亚展郑炜的《石质建筑》在2009年洛阳世展上还是大镀金奖,仅仅2年之后,居然变成了亚展的大银奖。是郑炜先生的极限集邮水平下降了呢?还是极限集邮的评审标准变化了呢?还是2009年洛阳世界邮展欧洲评审员的水平太低了,没有发现“假”片呢?还是本届亚洲邮展执权者们在评审中有意进行的人为打压?
据现场邮友说:三部极限集邮都被开了第一框,而被定为“存疑”的邮品都是在前言页后的第一页。是极限邮集中问题东东太多了呢?还是真这么凑巧呢?
另外,这次参加亚展的三部极限邮集,郑炜的《石质建筑》已经参加过洛阳世界邮展,且被定为“存疑”的那件邮品早就入集,并非扩8框时的新增邮品,陆续参加过世界邮展和国内各级邮展共5次,难道这么多次邮展的评审员和专家组都不能发现?
对于这位亚洲邮联的执权者来说,你就是真实的极限片,我是权威,我就定你为是假的,你又能怎么样?
你的极限片上的邮戳和实寄信封上的一模一样,无丝毫差别,陈旧感和年代也无差别。可我是权威,我就认为你是高仿的邮戳,你又能怎么样?
请极限邮友们记住:
1、标准、规矩与极限片一样,它也是人制作的,不是自然产生的。
2、因为权力大于规矩,当权者有权力改变它的本质含义。
3、任何事物的评定,一旦失去了公正,标准和规矩也就失去了意义。
大家对于出现连降两级(实质应该是降了三级)这个成绩,从疑问中反思一下,就可以明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