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據說私營郵政分局"流傳"的東東相當罕有

.

0.jpg (97.13 KB)

0.jpg

1.jpg (62.74 KB)

1.jpg

2.jpg (28.06 KB)

2.jpg

3.jpg (51.64 KB)

3.jpg

4.jpg (29.21 KB)

4.jpg

1

评分人数

本帖最后由 香港內詳封大王 于 2011-5-28 14:59 编辑

"流傳"之相關資訊
==========
兼理邮政

  “郭有品天一汇兑银信总局兼理邮政分局,要信逐日发付,设法异常,专分大银,无取酒资,无甲小银,住龙溪廿八都流传社”。这是盖在一枚侨批封封背的红色戳文,共48字,直排三行,每行16字。戳记面积为l3毫米×50毫米,四个角落的“郭”、“分”、“取、”“社”字均损缺约三分之一。此状说明此戳已使用多年了。这是天一总局“兼理邮政”第一证。

  该实寄封发自槟城(今马来西亚的槟榔屿)寄至石尾埭头社(今龙海角美镇埭头村)。此封未见邮资表达,应是在国外总包内经厦门邮局转口到流传,才拆出投递的。寄戳蓝色,戳形近似新中国邮资已付戳,上格是局名“槟局”,中格是付发日期,下格是帮号。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封背有黑色落地戳,这是同时期其他侨批封、甚至也是其他天一分局封所见不到的。此落地戳是一罕见的流传邮政日戳,圆径27.5毫米,字钉框为腰框,框高9毫米,上格汉字“福建”,下格汉字“流传”(繁体字),是“腰框式汉文干支戳”之戳式,但年份已用上民国纪年了。此戳应系启用于清代,因若是民国时始用戳,是不可能刻用此清代戳式的。

  以上两种戳上的文字,均是从右起读的。“流传”腰框圆戳出现在寄达流传再投递的侨批封上,是天一总局兼理邮政一个重要证据。

  孙君毅的《清代邮戳志》,述及1905年厦门邮政总局所管各局。查对其中属今龙海范围的有石码、白水营、海澄、浮宫、港尾、角尾(今称“角美”,解放初此二地名通用)和流传计7处,说明了在清光绪三十一年间,流传已设邮政分局了。

  《龙海县志》内的“邮局”项中漏了“流传”,不论清代或民国部分都未见“流传”,可能是一直将天一局仅当为纯侨批局。但是在“邮路”项中,则有“民国5年,流传至厦门有小火轮邮路”,说明了当时流传已有邮局的存在。

  郭尚鎏现居住于流传陶园的二层楼。据他回忆,1940年他被抽壮丁参军离家前,他父亲郭行钟还在陶园楼下卖邮票,那时是邮政代办所。1947年12月1日郭行钟亡故后,代办所改址换人,维持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估计天一信局于1928年1月18日倒闭后,汽船停开,邮路断绝,其邮政分局就降格为代办所了。

  “天一总局兼理邮政分局”这一史实,是新的发现。

历史评价

  天一总局经营侨批业,跨越清代与民国,历时约四十八年,经历了龙海邮政史前的约二十年及龙海邮政史后的二十七年七个月又四天,其中兼理邮政分局至少二十三年。天一总局各分局的分布范围远达现在中国之外的八个国家。

  天一总局是龙海邮政史前惟一的民信局。

  天一总局是漳州市邮政史前最早的民信局。

  天一信局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分布最广、历时最长的民间侨批局之一。

  天一信局在中外侨批史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天一信局之历史演变

周友正
1

评分人数

  • edwardtin

TOP

很好很喜欢!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学习了!!
济南市无影山新村5区4号楼1-301室 胡永革  邮编:250031  手机:13406951299(也是支付宝账号)
邮箱:huyongge1970@yahoo.com.cn
工行卡号:622202 1602011175751   卡主:宋红贞(我妻子)

TOP

太喜欢了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