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年年有余在湖北集邮网2007-1-19 15:16:07的发言:
2、昨天晚上从21.09开始,历时33分钟,我与世界著名集邮家Mr.iuh就《新中国纪念邮戳简目》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电话沟通,以下是Mr.iuh对于罗家声先生和《新中国纪念邮戳简目》的有关观点:
①罗家声先生与Mr.iuh是有着超过40年交往的老朋友,虽然彼此书信往来频繁,但40多年从来没有见过面。Mr.iuh嘱咐我将来发表纪念罗家声先生的文章时,一定要配一张罗家声先生的照片。1983年Mr.iuh到广州也没有见到罗家声先生,很失望。后来才知道罗家声先生因为“文化大革命”中集邮收藏遭受极大损失,当时还没有重返邮坛。
②罗家声先生在《新中国纪念邮戳简目》出版不久即寄送一本给Mr.iuh。Mr.iuh自己并不刻意收集纪念邮戳,但对罗家声的辛勤工作表示了敬意。在刚开始我与Mr.iuh谈到1961年罗先生的著作时,Mr.iuh立即清楚准确地说出:《新中国纪念邮戳简目》。除此之外,罗家声先生多次还给Mr.iuh寄出香港《大公报》有关集邮文章的剪报。
③罗家声先生在该书出版后,1961年即将自己所分得的书中拿出100本交上海宋知新先生出售。宋知新先生已经去世十多年了。估计早就卖完了。
④《新中国纪念邮戳简目》印刷很好,使用的纸张是道林纸,香港印刷的。在当时是非常好的书籍了,因为当时中国大陆的经济状况不好,很多很重要的书印刷用纸都不太好。
⑤《新中国纪念邮戳简目》的另外一位作者张惠生很早就去世了。张惠生在印刷厂工作,当时许多油印的集邮小报都出之他手,质量也不错,保存到现在都很好。张惠生因为自己不谨慎,被当地公安机关抓去,最后死在里面。
⑥以前并不知道该书由石少东先生助印的。如果是石少东先生助印的书,根据以前与石少东先生交往的经验,该书的印量肯定不止300本,说500本应该比较可信。
⑦以前并不知道张惠生先生与白歌乐先生的关系。集邮活动在中国恢复以后,Mr.iuh多次见到白歌乐先生,白先生都没有提过张惠生先生,估计也是作为领导干部的白歌乐先生比较谨慎的缘故。
⑧中国集邮出版社与人民邮电出版社是两个单位,以后合并了。当年石少东先生的家属将其收藏的集邮图书捐赠国家后,中国集邮出版社是非常认真对待的。专门做了很多的大书架存放这些图书。
⑨Mr.iuh在中国集邮出版社接受石少东先生的家属捐赠集邮图书后2个月专程去北京查看了这批书,并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因为里面没有Mr.iuh非常想要看的东西,例如:美国中华邮票会出版的《中国飞剪》杂志、英国中华邮票会出版的《JPC》杂志、香港出版的《邮光》杂志,里面一本都没有。里面虽然有几本《邮乘》、《新光》杂志,都是零散的不成套的,“而这些杂志我都有,所以很失望”。而看到的较多的是售品拍卖目录等,“简直就没有用,想看的一本都没有”。另外也有可能其家属在将这批书刊捐赠给国家前已经有人掏过了。
⑩石少东先生家属捐赠的集邮图书目前确实没有清单。但是,是否被处理,有关方面并没有明确地正式说明。另外,凡石少东先生赠送的书是否都盖有印章,对这一点持怀疑态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15 10:41:47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