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30日礼拜天清早去范宅古董集市玩,同各地方相似当今古玩以翡翠、白玉、瓷器、字画为主,暴炒则属人民币,不需要任何文化知识,跟风就行,2元纸币可以卖到1400元!在经过湖北沙市来的一对老年摊位时,朋友指点介绍说“那个塑料大本子里面有几只老信封”,取出一看约有6件信笺无章无戳,估量是漏盖局戳的实寄封,发自江西景德镇。本想放弃但觉当今老信笺终究难遇,选了两件购下。回来经细察原来与前年所获一批破损的清代江右商帮水路信客封相同,标准的船递邮件。有一件内附有信函详尽记录了收款经过、购物件数、重量、价格、应付力资等多项信息,保存非常完整清晰。信笺进一步实证了古代江西商帮水路邮递的历史,时间在清光绪庚寅闰二月(1890年)比前所购信笺更早些。查阅资料景德镇瓷器远在北宋水路就已直达湖北、四川、山东等地,而前一批信笺则有经湖北宜昌入川的水路记录,很有历史参考价值。看来俗称“机不可失,事不再来”还真有点哲理。下附图示解读。 一、一件中式红框封正面书“内信外亥油壹包、茶饼壹伯块、粉丝壹斤、白糖壹斤交/查筱山先生收/祈给力洋三百卅六文/镇炳文寄”;背书“X闰二月念八封”。附信内书“前接观保兄交来尊示附英洋壹元照收无讹,本当即代办寄奈观保兄往返贰次均不能……延迟之久,今照办上此四样,计重拾四斤,望给力洋叁百卅六文”。 亥油连皮拾壹斤计洋贰元; 茶饼壹百块计洋贰百文; 粉丝壹斤计洋一百六十文; 白糖壹斤计洋一百八十文。 共计英洋贰元另五百四十文,两抵仍欠洋一元另五百四十文。 其款请交舍家用可也。 筱山公升 又月廿八日炳文奉字(附图一、图一A) (注:原文无标点,计数为商码,“X”字读不出来)。 简析: 1、信函并包裹从江西景德镇通过水路信客“观保”船递,曾因观保兄两次未取故延迟至今照办,重量共14斤,邮资为制钱336文。物品四样同封前所记一致,合计英洋2元另540文,前收“观保”交来银信内附英洋1元相抵,尚欠洋1元另540文。其款请交舍家家用。看来水路信客观保经常往返于湖北沙市至江西景德镇一线,有固定船期航班,为商家传递银信包裹。首次查筱山在沙市托观保汇寄银信并英洋壹元至景德镇交查炳文购物,后因观保出班二次未取以致延迟,第四次才照办寄奉托购物品。 2、邮资336文按当年关银1分银折制钱16文计算,合计关银1角1分,7公斤包裹从江西跨省邮递至湖北应为廉价,水路船递成本确实低廉。 3、信笺生动记载了从江西景德镇——湖北沙市间水路信客船递银信与包裹的全过程;交待十分清晰。并反映了当年的物价与江西景德镇的繁荣昌盛,湖北沙市尚需至景镇购买副食品。 4、从清道光至民国农历记年闰二月仅见光绪十六年庚寅(1890年)与宣统元年已酉(1909年),清光绪后期我国已统用龙洋以及铜元,此信笺内外统用英洋和制钱,解定其为光绪十六年庚寅(1890年)应为合理。信书“又月廿八日”即闰二月之意。 5、水陆路信客大都不书名、不盖戳章、不记邮资,各地都有发现,如无旁证或信笺记载很难认定,此件比较幸运,记录非常全面,侥幸难得! 二、另一件银信为中式红条封,上书:内要函并外英洋贰拾贰元敬烦/允翁鸿便带里面递/查筱三家升收启/景镇弟“查聘儒书缄”寄,“查聘儒书缄”为楷书红印章非常漂亮,右上方另盖闲章(附图二)。
应是同一时期由江西景德镇邮湖北沙市水路传递的银信,经“允翁鸿便”是亲友捎带或是水路信客邮递难以定论,因信客大都是同族乡亲,在称呼上叔伯、翁老、兄长等都有,没有很多证据只能存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