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桃姐成就少主葉德嫻揚威
編劇李恩霖真人真事改編


【明報專訊】葉德嫻憑電影《桃姐》揚威意大利水都,成為首名獲封威尼斯影后的港產女演員,這個故事其實是改編自編劇李恩霖(Roger)與家中「媽姐」(又稱馬姐)一段真人真事的「主僕情」。「齣戲一開頭嗰陣,我見到你個名,大大隻呀!」在戲內,桃姐就Roger的影壇成就而驕傲;而現實中,桃姐成就了她的「少主」及香港電影人揚威海外。


現年63歲的葉德嫻,對上一次在國際影壇奪獎已是1999年獲金馬獎女配角,她昨日在威尼斯影展獲獎後也難掩激動心情﹕「得獎感受實在難以形容,但不會被勝利衝昏頭腦,要懂得抽離,做人不可以太過飄飄然!」她說,回家後會將獎項送贈其母。

《桃姐》故事改編自李恩霖真人真事的主僕情誼,葉德嫻飾演年過七旬的「媽姐」桃姐,13歲起開始在Roger(劉德華飾)家中打住家工,見證此家有人離世、移民等變遷,如此一做60年,直至一天中風入院後,桃姐首向Roger說﹕「我不做了,我要去老人院」,就在這時起,Roger發覺,原來一直的主僕情其實已濃如至親。

情節多真事 高超廚藝令全家「嘴刁」

李恩霖較早前受訪時,曾說起戲中很多情節也是他與桃姐的真故事,例如戲中的桃姐是烹飪高手,令他們一家吃到「嘴刁」了,甚至嫌棄茶餐廳豉油太鹹不好味,李恩霖提起這茶餐廳一幕是真的。

憶述桃姐故事,李恩霖說「她平常是很搞笑的,喜劇成分很高!」戲中Roger帶桃姐回家細說當年情一幕,那個「家」也是桃姐確曾住過的房間。

許鞍華感同身受 答應開鏡

導演許鞍華早前受訪時說,回想第一次讀完李恩霖的劇本初稿後,自己也紅了眼,答應一定會拍攝此片,「我和李恩霖曾經合作過《女人四十》,大家知道對方的強項所在」。她說,《桃姐》故事打動她,原因在於她自己本身「既是李恩霖也是桃姐」,因她要兼顧電影工作,經常沒時間陪老媽,所以覺得很愧疚,對李恩霖的經歷感同身受。

此劇日前在威尼斯首映,有外國觀眾被葉德嫻演出感動落淚,兩度起立鼓掌達10分鐘之久。被問及如何演繹桃姐一角,葉德嫻說﹕「只是在心目中的桃姐,Ann(許鞍華)會講這樣做好還是不好,再去改變演繹方法。」她說,其實戲中有不少「角色」也是真人真事,如街頭拾紙皮的阿婆。

蘇錦樑發賀文 葉德嫻盼政府助電影業

葉德嫻是繼鞏俐後,第二名獲封威尼斯影展影后的中國演員,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蘇錦樑亦發出賀文﹕「我對葉德嫻獲此殊榮致以衷心祝賀,她的傑出成就再次印證香港電影從業員的努力獲得國際的認同,實為本港電影界帶來很大的鼓舞。」葉德嫻對政府發賀電「喜出望外」,並盼香港電影同業繼續努力,港府亦可助他們一把。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
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奪4國際獎 港3月上映

【明報專訊】《桃姐》(A Simple Life)改編自該片監製李恩霖和家中「媽姐」的一段真人真事「主僕情」,由許鞍華執導,葉德嫻和劉德華主演,其他演員包括黃秋生、秦沛等。

該片暫定明年3月在港上映,至今已獲4個國際獎項,包括意大利政府頒發的平等機會獎、天主教人道精神組織SIGNIS頒發的特別表揚獎、意大利權威電影組織頒發的La Navicella獎以表揚其人道精神,以及前日威尼斯影展最佳女主角獎。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
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媽姐一生奉獻 有人視如至親

【明報專訊】自港府1920年代禁止「妹仔」人口買賣後,大戶人家就流行請媽姐長住家中,打理家務及照顧少主等,賭王何鴻燊家族、永隆銀行前股東伍絜宜家族等名門望族的子孫,都是由媽姐帶大。有些家庭對待媽姐如至親,在她們失去工作能力後仍讓她們留住家中,何鴻燊家族就經常攜同年老媽姐出席活動。

對媽姐文化素有研究的香港歷史博物館名譽顧問鄭寶鴻說,媽姐起源於1920年代,風行於1930年代,開始時主要由外籍家庭聘請華人女工當工人,其後名門望族爭相仿效,所以媽姐又稱「打西人工」、「打住家工」或「打工媽」。

分工細學徒制 10多歲學起

鄭寶鴻說,當時大戶人家多是一間大屋住幾房人,有的甚至請逾10名媽姐打理家務,分工精細,有人專負責煮食,有人專洗燙衣服,若一個人負責所有工作的就叫「一腳踢」,最高級是陪主人出入、行街的「近身」。媽姐還有學徒制,小女孩10多歲就到大戶人家學做「住年妹」,做得好才可升做「近身」。

30年代內地政局動盪,很多在順德養蠶為生的青年婦女逃難來港,紛紛加入媽姐行列。當中以順德鳳城的媽姐,因廚藝了得特別受歡迎。鄭說﹕「以前大戶人家會在家中擺酒請客……大良野雞卷、欖仁炒牛奶、炸蟹鉗等都是順德媽姐的拿手小菜!」

主人家道中落 傾囊接濟

媽姐「梳起唔嫁」的傳統則來自順德以養蠶為生的婦女,因為她們自己能掙到很多錢,往往眼角高看不起普通男人,但也有小部分媽姐會嫁人。

媽姐食宿全在主人家,所掙的都可儲起,有的甚至會在主人家家道中落的時候傾囊接濟主人。鄭寶鴻慨嘆,媽姐和現代外傭大不同,前者盡其一生侍奉僱主,外傭則為數年合約,做完便走。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
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史泰祖太太﹕媽姐陪拍拖 母呷醋

【明報專訊】「媽姐」雖說是以往大戶人家的工人,但大多與小主人情同母女。由媽姐一手帶大的史泰祖太太陳尚欣,與家中幾名媽姐關係密切,小學考獲佳績,媽姐即傾囊送贈名表,大學時與男朋友即現任丈夫史泰祖拍拖時,更讓媽姐陪伴在側,笑說當時「惜媽姐多過阿媽,搞到媽咪不滿!」

陳尚欣家中有四姐妹,家人請了3個媽姐打理家務,一個負責煮飯,兩個負責照顧孩子。負責照顧她的叫梅琼,也和她最親近,她愛叫那名媽姐「阿媽(音「麻」)」。她母親是學校的副校長,管教很嚴,相反「阿媽」就對她溺愛有加,「我做什麼她都讚好,有好東西都會留起給我吃,上街她又幫我著衫扮靚,所以好親她」,親近程度更一度令陳媽媽要在親友面前訴苦。

考獲佳績 「阿媽」傾囊贈名表

以往的媽姐多「梳起唔嫁」,沒有家人,就往往把少主當成兒女看待。有一次陳尚欣小學考試考得好,「阿媽」就用積蓄為她買了一隻相等於現代勞力士的梅花牌學生表,讓她戴上學「威威」。雖然經歷過10多次搬家,又試過移民外國,但她至今仍保存着那一隻手表。可惜「阿媽」在她升初中時病逝,未能見證她出嫁。

「阿媽」以往經常帶陳尚欣四處遊玩,由被視為三教九流的九龍城木屋區到佛門清淨地寶蓮寺,「阿媽」走到哪都帶着她,令她雖出身大戶人家,但亦認識及體驗到低下階層的生活。

曾經照顧史太的3個媽姐都已去世,而外婆的90多歲「近身」媽姐現居庵堂,家人仍不時前往探望。

明報記者 余卓善 陳佩儀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
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評審﹕不能相信葉如此年輕性感

【明報專訊】「我不能相信這個女人(葉德嫻)原來是如此年輕、漂亮和性感!」這是威尼斯電影節評審主席Darren Aronofsky(《黑天鵝》導演)在頒獎禮上,見過葉德嫻真人後的驚歎,足以證明葉德嫻在戲中的演技何等精湛,將年老家傭的神髓發揮得淋漓盡致。

影展的七人評審團主席Aronofsky說,《桃姐》一戲打動一眾評審團的心,「戲的主題是世上每個角落人人要面對的……見證由健康步向死亡的旅程,能如此的無私,實在非常感人」。演活「桃姐」的葉德嫻則有另一番感受,自言此戲令她意識到自己不再年輕﹕「我不想成為別人的負累,我真的不想入老人院,所以我返香港後,會開始籌劃一下未來。」

難抵戲棚煙味 因許鞍華破戒

原來葉德嫻對上一次拍戲已是11年前的事,她接受外國傳媒訪問時笑說,自己過去一直無演戲,原因是﹕「我估無人要我,因為我好麻煩!」原來她抵受不到戲棚「煙霧瀰漫」的環境,早年拍電視劇更特別在合約上訂明拍攝場內不准吸煙,但這戒條卻因為許鞍華而打破了,「我們的導演吸煙狠得像煙囪」!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
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劉德華投資 盼文藝片不需「施捨」

【明報專訊】許鞍華執導的《桃姐》在威尼斯影展大放異彩,不禁令人想起張婉婷、羅啟銳去年憑《歲月神偷》奪得柏林影展水晶熊獎「新世代」最佳影片,還有去年在本港電影金像獎打敗一眾名片,贏得金像獎最佳影片的《打擂台》;這些能在海外及本土影展揚威的電影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電影本身太「香港味」,故此被認定難以賣座,劇本被拒絕多次都未能開拍,等了很多年才靠一批對電影依然有夢的投資者願意冒險開戲。
)

「許鞍華每部戲都是求回來的」

為了藝術,往往就失去投資者的信任,投資者不願開戲,一向堅持拍寫實電影的許鞍華,之前因吃得太多閉門羹,幾乎信心全失,更以「窮途末路」形容自己,她表示拍攝《天水圍的日與夜》之前,抑遏得無助,最後電影終能開拍並奪獎,證明了小成本電影同樣可取得好成績。許鞍華今次拍《桃姐》獲得劉德華全力相助,多次出手支持港產文藝片的劉德華表示,起初他預算《桃姐》會虧本200萬元左右。他又表示,投資文藝片要把成本拿回來並無問題,只希望導演能夠以後不需要人家施捨。劉德華表示現在許鞍華的每一部戲都是「求回來」的,他覺得她不應該是這種狀况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
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桃姐遺物見少主尿布 「如反斗奇兵」

【明報專訊】葉德嫻和劉德華在電影《桃姐》中演活一段「主僕情」,為葉帶來影后殊榮;現實中,香港亦隱藏了不少「媽姐」(又稱馬姐)與僱主的真摯情誼,她們就如主人家的一條鎖匙,保管着整個家族的故事。《桃姐》中劉德華飾演的Roger,就是監製兼編劇李恩霖。正在出席多倫多影展的李恩霖昨日接受記者越洋訪問,講述了《桃姐》的創作經過。

李恩霖﹕每件物件都有生命

電影中桃姐與Roger的故事,現實中發生於2004至07年,之後醞釀了2年,李恩霖才創作了《桃》的劇本。過程中,李整理了桃姐的遺物——兩大個樟木櫳內,沒有什麼貴重品,卻儲滿了他和姊姊的幼稚園校服、話劇戲服,甚至兩人的舊尿布……「就像《反斗奇兵》中,每一件物件都好像有生命,等着別人再把它們找出來,個個都想出鏡。本來對我們沒什麼價值的東西,到了一個時間,意義卻變得十分重大。」

「工作當生活 外傭無得比」

桃姐13歲就到李家工作,60年來服侍了李家四代人,見證第五代寶寶出生。李說看着兩箱舊物,歷史如放映機重播,才知道桃姐默默為他們收藏了這一切。於李恩霖一家而言,桃姐早被視為家人,她過世時,李家的親戚亦有送上花圈,李恩霖難忘桃姐的廚藝、針黹,和對家人的真摯,「現在的傭人是無得比的,她從沒當過(媽姐)是一份工,而是生活一部分!」

曾為香港不少家庭服務的「媽姐」,如今都已八九十歲,由於沒有家人照顧,大多獨居。90歲的伍贃,1947年來港後,一手撫育沈家一女三子成人。作為沈家四姊弟的「乾媽」,贃姐地位超然,像少爺仔向媽媽撒嬌要吃雪糕,太太亦會將「話事權」交給贃姐,「你問贃姐先,贃姐讓你吃,你便能吃!」

退休媽姐不寂寞﹕少爺仔每周問候

贃姐說,昔日在家中毋須稱呼「老爺、少奶」,都是叫沈生、沈太,吃飯不用分枱。贃姐最記得沈家親戚宴請親朋,都會發帖給她,猶豫間,沈氏夫婦會說﹕「怕什麼!一起去飲!」50多歲退休的贃姐,如今獨居長者公屋,卻不感寂寞,因為少爺仔和少爺仔的兒子幾乎每周都致電問候,還會陪她上茶樓。

另一「媽姐」娟姐10多歲來港,沒想到在陳姓一家一做便20多年,照顧陳家兩代。84歲的娟姐笑道,先生、太太連煲水也不懂,少爺仔則要幫他「洗patpat洗到8歲」,後來他們陸續到美加升學、移民,娟姐還憂心他們不懂照顧自己。娟姐說,陳家待她如家人,讓自家醫生為她治病、代她付手術費,那個年代,主人好、同事好,休養3個月,「姊妹們」(其他媽姐)無條件完成她的工作;至於少爺仔,更會省下零用錢請娟姐看戲。如今少爺仔兒孫滿堂,他的一幀高小舊照,娟姐珍藏至今。「『長大了要照顧你』,這些話(少爺仔)一定有說過的,小朋友都好真心!」娟姐憶起仍甜絲絲。這一句有否成真?娟姐笑道,只要少爺仔每次回港還來探她就已經足夠。

明報記者 袁柏恩 衛永康
田進福     香港新界屯門時代廣場北翼2期36-37號舖
本人所發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大部份是本人拙藏,為普及郵學討論,歡迎下載使用。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