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QUOTE:
以下是引用心怡永在在2008-9-16 23:16:05的发言:

正在学习严氏一书,能够听到王老师同石老师两位的见解,也照样获益量多。

先生也多来探讨探讨。我好跟着多学点。

卢长春:第698号会员联系地址:江苏徐州西苑小区艺君花园2号楼3单元302室.卢长春邮政编码:221006联系电话:13151238601大清邮政与集邮网:www.daqingpost.com电子邮箱:lccdaqingpost@126.comQQ号:391781465

TOP

hao   tiezi    xuexi 

郭秀宝 收集普通邮票 邮戳  地方邮政史
我的新地址 河北张家口市世纪路21号
邮政编码 075000
电子邮箱 gxb31358103@163.com
工行卡 622202 041201 4678939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王厚邦在2008-9-16 20:41:17的发言:
现在质疑者已经提出来一些间接的证据,请阅读全部帖子可知。如可提出证人张愷升,他就认为是戳号。提出北京的 邮局总数在 民国城内就有 26个 支局,怎么只有 3个 支局 办理涉外信件?到北京各支局都可以寄外信(有大量干子戳作证),北京无涉外邮局之称。
直接的证据也在寻找中,目前已经有所进展,到研究告一段落时,会发表的。
    王先生说:“邮局总数在 民国城内就有 26个 支局,怎么只有 3个 支局 办理涉外信件?到北京各支局都可以寄外信(有大量干子戳作证),北京无涉外邮局之称”。
      请读一下张老先生大作(简本)p.104:“后经邮政纲要(第1867条)增改为 [专为邮务管理局及与外洋各国有直接关涉之局所应用] 故各等邮局之使用该国外戳者亦多”。前面还有一段话:“已发给分局或内地分局使用者,俟国内日戳(干支戳)发到,即予收回”。有张老先生这二段话,我就不需要多讲了。这里明显是王先生与张老先生唱反调了。
     王先生说“到北京各支局都可寄外信(有大量干支戳作证),但你有没有发现,干支戳销票后,还要加盖中英文日戳中转后才能寄往国外?!这就是证明!北京当时虽有26个支局,但涉外支局只有三个,通过它们或总局中转,才能寄往国外。因此,北京当时是有“涉外支局”的!
     明天还要上课,各位再见!

TOP

继续学习和参与,最好能把相关资料扫图上来。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我认为PEKING(1)、PEKING(2)、PEKING(3) 诸戳不是北京一、二、三支局所用的戳,(1)(2)(3)不是分、支局号,是戳号后。陈先生要我拿出证据来。

     本来我想多找一些证据,好好论证一番,但要找到资料也不是一两天就能找到的,要翻很多的资料,要写成稿子,恐怕得来年了。好在不久前有一件现成的,今作为证据之一,先拿出来,在网上与诸君共欣赏、共讨论、共检定。


    首先,看两个北京一号戳,一个是1911年5月22 日,一个是1911年6月25日。是作者收藏,按该戳是分、支局戳的学者意见,可以认定和证明1911年5月-6月间一支局已经使用该戳。应是千真万确的吧!


eODrPyMe.jpg
6SQ4CSPe.jpg

 

     然后,我在HOSANE2007年6月的拍卖目录找到一个1911年6月3日(农历五月初七)北京一支局发出的外文挂号封。见下图


De0ybPEQ.jpg

Mc7fKH47.jpg
     对此封我在今年北京集邮协会纪念大龙邮票发行130周年集邮学术研讨会上发表《清代北京嵌“子”字干支戳考》上已经分析考证出:盖嵌“子”字清代北京英汉腰框干支戳是崇文门内分局所用的邮戳(见挂号戳)。崇文门内分局也就是小报房胡同邮局。前身是“大清邮政北京邮界邮政总局”所在地。1905年北京邮界总局由崇文门大街迁到小报房胡同办公。1907年邮政总局从小报房胡同迁至东长安街,这里就成为崇文门内分局。由于它从总局变为分局,故在1907年冬总局给分局编号时当然排列第一位。故用地支排名第一的“子”字戳。到1914年(民国三年)这里改称为第一邮务支局,也可以作为排名第一的旁证。

     这个1911年6月3日封在崇文门内分局盖上了嵌“子”字干支戳,然后到总局盖了无戳号的汉英单线小圆戳,没有用什么PEKING(1)一号戳。这就是北京一分局没有使用一号戳的一个证据。所以PEKING(1)戳不在北京一分局,不是北京一分局的日戳。不知大家以为如何?

   
      再说北京把崇文门内分局改成第一邮务支局是民国3年以后的事了,在1911年何来第一分局之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17 12:16:24编辑过]

王厚邦 通信地址:100083  北京北四环中路211号太极公司大院14楼501室E-mail:wanghoubang@163.com中国邮史研究会会员 会员证 179号主集:北京邮戳和实寄封,研究课题:北京邮史

TOP

     石教授引证张文:“已发给分局或内地分局使用者,俟国内日戳(干支戳)发到,即予收回”。有张老先生这二段话,我就不需要多讲了。

    这里明显是石教授与张老先生唱反调了!而王先生与张老先生唱的是一个调!

    因为北京各分局在1907年都已经收到了自己局号的国内日戳了,(这可以见我的论文集中有关文章)汉英小圆戳也收回了。只放在总局了。怎么到1911年出来一分局戳,1919年出来二,三分局戳?又发出来了?
 
      石教授说: 王先生说“到北京各支局都可寄外信(有大量干支戳作证),但你有没有发现,干支戳销票后,还要加盖中英文日戳中转后才能寄往国外?!
      这当然看到了,说明各支局要将外信都送到总局,由总局分拣盖小圆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17 14:27:19编辑过]

王厚邦 通信地址:100083  北京北四环中路211号太极公司大院14楼501室E-mail:wanghoubang@163.com中国邮史研究会会员 会员证 179号主集:北京邮戳和实寄封,研究课题:北京邮史

TOP

进来继续学习,希望南昌回来后能见到各位更精彩的成果。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王厚邦在2008-9-17 11:59:14的发言:
     石教授引证张文:“已发给分局或内地分局使用者,俟国内日戳(干支戳)发到,即予收回”。有张老先生这二段话,我就不需要多讲了。

    这里明显是石教授与张老先生唱反调了!而王先生与张老先生唱的是一个调!

    因为北京各分局在1907年都已经收到了自己局号的国内日戳了,(这可以见我的论文集中有关文章)汉英小圆戳也收回了。只放在总局了怎么到1911年出来一分局戳,1919年出来二,三分局戳?又发出来了?

      石教授说: 王先生说“到北京各支局都可寄外信(有大量干支戳作证),但你有没有发现,干支戳销票后,还要加盖中英文日戳中转后才能寄往国外?!
      这当然看到了,说明各支局要将外信都送到总局,由总局分拣盖小圆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17 14:27:19编辑过]

     王先生以上论述,似乎有意不引用张老先生的这一段话:“后经邮政纲要(第1867条)增改为 [专为邮务管理局及与外洋各国有直接关涉之局所应用] 故各等邮局之使用该国外戳者亦多”。若引用了这一段话,那末很清楚除了总局以外,使用国外戳外还有“各等邮局”,因此,王先生的“说明各支局要将外信都送到总局,由总局分拣盖小圆戳完全没有根据,只是王先生臆想出来的。合乎逻辑的推理应该是:除总局具有国外日戳外,还有些分、支局也有国外日戳,而只有国内日戳的邮局,可以接收寄往国外的信,但他们销票后不能直接发往国外,要经具有国外日戳的总局或分、支局中转才行。北京自1899-1910年只有总局有小圆戳,到1911年为了适应寄往国外信件增多的需要,增加了涉外(一)支局,至民国七年又啬加了涉外(二)支局,完全合乎情理和逻辑。王先生凭什么说所有的国外日戳都集中放在总局?!总局有必要要包搅北京全部涉外信件转发业务吗?为什么不允许有几个分、支局转发涉外业务?王先生的推论显然太武断了!与张老先生那段话说明的当时实际情况完全不符!

TOP

越探讨越丰富。
卢长春:第698号会员联系地址:江苏徐州西苑小区艺君花园2号楼3单元302室.卢长春邮政编码:221006联系电话:13151238601大清邮政与集邮网:www.daqingpost.com电子邮箱:lccdaqingpost@126.comQQ号:391781465

TOP

这贴太精彩了。跟着学。
王 骏

TOP

      石教授在88楼写道:因此,王先生的“说明各支局要将外信都送到总局,由总局分拣盖小圆戳完全没有根据,只是王先生臆想出来的。

   如果看王先生86楼的原文: 
      石教授说: 王先生说“到北京各支局都可寄外信(有大量干支戳作证),但你有没有发现,干支戳销票后,还要加盖中英文日戳中转后才能寄往国外?!
      这当然看到了,说明各支局要将外信都送到总局,由总局分拣盖小圆戳。


    从86楼的原文可看出,合乎逻辑的推理应该是:王先生的这个结论是根据石教授提供的材料而得出的。
    石教授不是说:北京各支局都可寄外信(王先生插话:说明北京没有什么专门的涉外邮局),北京各支局用干支戳销票后,还要加盖中英文日戳中转后才能寄往国外?
     我想:到那里盖中英文日戳呢?那不就到北京总局去盖小圆戳(插话:即中英文日戳)和进行分拣。北京有一个总局,难道对外信还要有多个分拣中心,这种机构重叠的想法才是石教授先生臆想出来的。

     石教授发问:总局有必要要包搅北京全部涉外信件转发业务吗?
     我说,那当然,就是国内的信件也要总管。就是现在也这样的吧!

      也请了解邮局机构的同志发表意见。我等均是真正的局外人,一知半解在作无谓的争论。
王厚邦 通信地址:100083  北京北四环中路211号太极公司大院14楼501室E-mail:wanghoubang@163.com中国邮史研究会会员 会员证 179号主集:北京邮戳和实寄封,研究课题:北京邮史

TOP

有些确实一时难以作出结论,我觉得倒是可以拿出些实物或资料大家讨论讨论,增长邮识。还是就事论事,不在于争出个谁胜谁负。少用些“!”或“?!”这样带有感情色彩的符号。
我一般的做法是平心静气讨论,交流邮识增添邮趣,如果要作争论,我马上服输。如果对自己的结果有信心,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时间也会作出结论。如果还没有把握,更不必意气用事。
各位大佬和看热闹的朋友以为如何?
不过看了王石二位的有关介绍,还是受益匪浅,谢谢!

陈刚
email:gangchen69@hotmail.com

TOP

       在网上我和石教授之间的讨论和对某一问题的争论,还在学术讨论的范围内,本着就事论事展开,就是用了用些“!”或“?!”也是行文的需要,我想我和石教授都不在乎这两个标点符号。在讨论中我和大家都已看到:石教授具有学者风度,你替我们多虑了。能有一位邮友与自己反复探讨反复诘难,何处去找?这对提高邮识求之不得!我在过去的鸿波集邮网上写道:“凡给我回帖的都是我的好邮友,是看得起我,才给我回帖赐教的,与我反复诘难的是我的挚友。言词上有些偏激或不当,均可理解和谅解的。”(见拙著《附加费集邮文存》第33页)。所以我欢迎有更多的邮友进来一起参加讨论,尽可以发表不同意见。就事论事展开。
王厚邦 通信地址:100083  北京北四环中路211号太极公司大院14楼501室E-mail:wanghoubang@163.com中国邮史研究会会员 会员证 179号主集:北京邮戳和实寄封,研究课题:北京邮史

TOP

陈先生:谢谢关心——提出不必“意气用事”。其实我和王先生都没有“意气用事”,只是在据理力争。至于用“!”、“?!”,只是为了加重语气和表示疑问——本来,标点符号发明是供人用的,以在文字表达中增加些色彩。请放心,我和王先生不会伤感情的。但我与王先生的争论恐怕还会继续下去,因为我俩都觉得通过“争论”形式来明辨是非是可取的。

TOP

这就好,期待二位就北京小圆戳的问题有更多精彩对话。
陈刚
email:gangchen69@hotmail.com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王厚邦在2008-9-18 11:45:25的发言:
      石教授在88楼写道:因此,王先生的“说明各支局要将外信都送到总局,由总局分拣盖小圆戳完全没有根据,只是王先生臆想出来的。

   如果看王先生86楼的原文: 
      石教授说: 王先生说“到北京各支局都可寄外信(有大量干支戳作证),但你有没有发现,干支戳销票后,还要加盖中英文日戳中转后才能寄往国外?!
      这当然看到了,说明各支局要将外信都送到总局,由总局分拣盖小圆戳。


    从86楼的原文可看出,合乎逻辑的推理应该是:王先生的这个结论是根据石教授提供的材料而得出的。
    石教授不是说:北京各支局都可寄外信(王先生插话:说明北京没有什么专门的涉外邮局),北京各支局用干支戳销票后,还要加盖中英文日戳中转后才能寄往国外?
     我想:到那里盖中英文日戳呢?那不就到北京总局去盖小圆戳插话:即中英文日戳和进行分拣。北京有一个总局,难道对外信还要有多个分拣中心,这种机构重叠的想法才是石教授先生臆想出来的。

     石教授发问:总局有必要要包搅北京全部涉外信件转发业务吗?
     我说,那当然,就是国内的信件也要总管。就是现在也这样的吧!

      也请了解邮局机构的同志发表意见。我等均是真正的局外人,一知半解在作无谓的争论。

     为什么不能有多个分拣中心?当时北京已有火车,位于不同北京区域具有涉外关系(由中国邮政当局与国际邮联协议确定)的总局、分支局分拣出外信后通过火车直接发往国外,这怎么变成“机构重叠”呢?!
      至于王先生说的“那当然,就是国内的信件也要总管。就是现在也这样的吧!”更是强词夺理——“总管”就要把信件集中到总局包搅转发?!显然,总管只是业务管理,不是包搅转发。
      还有一点,王先生您为什么总是避开张老先生的这一段话:“后经邮政纲要(第1867条)增改为 [专为邮务管理局及与外洋各国有直接关涉之局所应用] 故各等邮局之使用该国外戳者亦多”。这一段话分明说明除了总局以外,使用国外日戳的还有“各等邮局”。这“各等邮局”,显然就是涉外的分、支局。——请王先生就此段话发表意见!

TOP

好!针对问题,一个一个辨证,是好。
俺的书还没拿到(今天到了,还在邮局,给我留了个条子让我自己取),不敢参与探讨,等我看了书后,一定参加。我在学习中,望各位多指教。

卢长春:第698号会员联系地址:江苏徐州西苑小区艺君花园2号楼3单元302室.卢长春邮政编码:221006联系电话:13151238601大清邮政与集邮网:www.daqingpost.com电子邮箱:lccdaqingpost@126.comQQ号:391781465

TOP

   还有一点,王先生您为什么总是避开张老先生的这一段话:“后经邮政纲要(第1867条)增改为 [专为邮务管理局及与外洋各国有直接关涉之局所应用] 故各等邮局之使用该国外戳者亦多”。这一段话分明说明除了总局以外,使用国外日戳的还有“各等邮局”。这“各等邮局”,显然就是涉外的分、支局。——请王先生就此段话发表意见!

    这段话我的理解为:清代开始只在总局和通商口岸及附近邮局发给汉英小圆戳,只有几十个而已(严先生收集整个清代规范的小圆戳才77个),后来有的地方发达了,对外信件多了,就又批准几个地方的邮局可以用汉英小圆戳,按严先生收集的统计,民国使用小圆戳的邮局比清代增加了不到20个地方的邮局。这新增加的近20个地方邮局的小圆戳就是张先生需要解释的“各等邮局之使用该国外戳者亦多” 。我认为从这段话说明不了PEKING(1)戳是北京一支局用的戳,所以未予理睬,石教授对我在85楼上提出的北京一支局没有使用PEKING(1)戳的论证不知有什么宝贵意见.
王厚邦 通信地址:100083  北京北四环中路211号太极公司大院14楼501室E-mail:wanghoubang@163.com中国邮史研究会会员 会员证 179号主集:北京邮戳和实寄封,研究课题:北京邮史

TOP

因为在网上和石教授讨论和争论有关我国汉英小圆戳的问题,就迫得人去进一步思考和学习,昨晚突然想到文献上讲过汉英小圆戳:“仅供国内总局使用,加盖在国际邮件上。”“如注意使用,这些日戳可使用15年左右”,到1918(民国7年),离1899年已经20年了,离1904年也14年了,是到寿命了,所以北京总局该换新戳了,这是不是就是PEKING(2)和PEKING(3)小圆戳出世的原因呢?——按石教授说法,这只是推理猜想。只是一种可能,请大家别当真。但若有不同意见发表,还是欢迎的。不能光我和石教授发表意见,请大家也发表意见!
王厚邦 通信地址:100083  北京北四环中路211号太极公司大院14楼501室E-mail:wanghoubang@163.com中国邮史研究会会员 会员证 179号主集:北京邮戳和实寄封,研究课题:北京邮史

TOP

讨论的好我们要学习。

郭秀宝 收集普通邮票 邮戳  地方邮政史
我的新地址 河北张家口市世纪路21号
邮政编码 075000
电子邮箱 gxb31358103@163.com
工行卡 622202 041201 4678939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