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所以邮集的外观一定要尽量做好,就像有一流食材需要有一流厨师的道理一样。争取最少拿4分或满分,这绝对会对整份邮集的综合评价会起到很大的帮助。

限于条件,早年邮集制作一般都极简单和粗糙,现代科技进步,加上专业的制作团队(包括排版、输出公司,甚至专门的邮集制作人),外观上已是美不胜收,下面回顾一下个人对邮集外观制作的进化过程。

1、手写说明时期

中国电脑打印在90年代末才开始普及,加上成本较高。所以90年代中或以前的邮集制作,很多还是手写说明。

个人的第一次参加邮展,也是手写说明,大概在1995年左右,“香港集邮沙龙”举行邮展,当时每框为12贴片(4X3),个人展出一份“新中国机要业务”的小邮集,说明由我太太(当时是女朋友)书写,此集也保存至今,因放于香港,只能日后补图欣赏了。图1为老外制作的中国邮集,可见也只是手写。

1.jpg (199.83 KB)

1.jpg

中国邮史研究会、《中国邮史》杂志、中国邮史出版社、“华邮网”创办人:麦国培 528100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镇永兴路十三号106铺 电话:0757-87732650 邮箱:p1878@vip.163.com 会刊、稿、查询、投诉、结帐网址:http://www.p1878.com/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会号411(微信号:m52740)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