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22822

國際電報     --    夏大緯


                電報為個人近10年左右較熱中收集的郵品,原因即是其算是即將消失(或己消失)的郵品,早期電報有著重要性(非必要或緊急性才會打)、價格高(打電報的價格甚高,一般人都採用書信寄遞)、方便性「並非隨處都可打,需親自至鄰近電信局(或郵電一家時至郵局)」等,雖然如此電報在早期還是有其重要及必要性,而隨著電話、網路等普及,電報由盛至消失,也代表者一段歴史的結束,而收藏此郵品也等同收藏一段歴史,或紀念一段消失的歴史。


早期曾購入一些國際電報,該種電報右下角處則印有版别,個人所收集到的有没印版式、民國67年8月版、68年4月版、68年9月版、69年5月版等5種,應不只有此5種版式應還有多種版式才對,由該種電報也反映及忠實的記錄下當年那個年代的情況,雖然僅是區區一張電報,但有著多重的身份及歴史背景,由於資訊收集不易、對此還未專研,目前還僅只於熱中收集,而無法提供更完整及清楚的相關資訊給郵友特此說明,但歡迎對此有研究、能夠提供相關資訊及說明的郵友,可大家互相交流,另為提供郵友可看到更多不同郵品,及讓部落格更為活潑熱鬧,現掃圖提供給郵友欣賞,如此可做為郵友間互動的橋樑,希望郵友能夠喜歡並獲得迴響。


                                   2011.10.2日完稿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22889

談日據電滙電報    --    夏大緯


              所謂電滙電報請教台灣郵政史專家張明富先生,告知「滙款人去郵局電滙,填寫電信為替振出單,然後郵局打電報給滙款局,滙款局打出電報,上面加蓋滙款金額,然後開滙票或送現到府」,日據台灣時期郵電本一家,由張兄「日治時期台灣郵政史」部落格內所寫「高額電信為替–即指高額電信滙票」,一文內對高額電信滙票的說明為﹕【1908年(明治41年)10月20日,因應官廳、國庫金或辦理地方稅金之銀行業者使用,開辦於台灣島內高額電信為替業務,需事先登記獲准才可辦理,限額5000元,滙費以普通電信為替50元半價計算。1909年(明治42年)1月28日,滙費改為100元以內為75錢,每增10元加收5錢。1910年(明治43年)12月,廢止登記許可限制,擴及一般民眾使用。1914年(大正3年)12月31日,因通常為替限額逐漸提高,高額電信為替業務已失去開辦原因,因此停辦此項業務。】。


由上項介紹可得知,高額電信為替業務在1914年(大正3年)底即停辦,查了張兄的部落格內郵文,除「高額電信為替」郵文外,未見其他電信為替郵文,不知日據台灣時期除高額電信為替業務之外,是否另有普通或一般電信為替業務?而由上項高額電信為替的內容介紹,其中提及「因通常為替限額逐漸提高,高額電信為替業務已失去開辦原因,因此停辦此項業務」,如此也得知可拿「通常為替」做為参考,張兄部落格內對「通常為替–即指普通滙票」的說明為﹕【1896年〈明治29年〉,通常為替開辦,每張限額為30元,滙費為5元以內4錢、10元6錢、20元為10錢、30元為15錢。1899年〈明治32年〉4月1日,限額提高至50元,滙費不變,調高部分40元滙費為18錢、50元為22錢。1900年〈明治33年〉10月1日,通常為替5元以內改為10元以內,滙費為6錢、20元10錢、30元為15錢、40元為18錢、50元為20錢。1900年〈明治33年〉10月1日,開辦與清國郵便局所相互間滙兌,通常滙費為10元以內10錢、20元為20錢、30元為30錢、40元為40錢、50元為50錢。1909年〈明治42年〉1月1日,限額提高至100元,滙費為10元以內4錢、以上為6錢。1920年〈大正9年〉4月1日,限額提高至200元,滙費為20元以內10錢、50元為10錢、50元以上為20錢。1920年〈大正9年〉4月1日,滙費調高為20元以內15錢、50元為10錢、50元以上為25錢。1920年〈大正9年〉8月1日,限額提高至300元,滙費不變。限額調高部份250元為65錢、300元為75錢。1941年〈昭和16年〉4月21日,限額提高至50元,滙費為50元以內25錢、50元至300元滙費不變、350元為85錢、400元為95錢、450元為1元5錢、500元為1元15錢。1943年〈昭和18年〉11月1日,限額提高至1000元,滙費為100元以內50錢、300元為1元、500元為1元50錢、1000元為2元。】。


此外張兄另也對「小為替–即指小額滙票」有說明為﹕【小額滙票與通常為替(即普通滙票)同時開辦。1896年〈明治29年〉,開辦初期,每張滙票最高限額為3元,滙費為3錢。1900年〈明治33年〉10月1日,開辦與清國郵便局所相互間滙兌,滙費為5錢。1915年〈大正4年〉1月1日,限額提高至10元,滙費為1元以內3錢、5元為4錢、10元為6錢。1920年〈大正9年〉4月1日,滙費調高為1元以內3錢、5元為5錢、10元為12錢。1920年〈大正9年〉8月1日,限額提高至20元,滙費不變。限額調高部份15元為10錢、20元為12錢。其中10錢滙費12錢反而比15元的10錢高。1941年〈昭和16年〉4月21日,限額提高至50元,滙費為5元以內5錢、20元為10錢、35元為15錢、50元為20錢。1943年〈昭和18年〉11月1日,限額提高至100元,滙費為20元以內10錢、50元為20錢、100元為30錢。1945年〈昭和20年〉8月1日,限額提高至300元,滙費為100元以內30錢、200元為60錢、300元為90錢。】。


上項2種滙票均屬郵局的業務,参考完上項郵局的2種滙票業務,可得知其滙費均較電信滙票便宜,而電滙電報其滙費則恐更不便宜,一般人如無必要或時間不急,應都是使用普通或小額滙票為主,電滙電報其使用及存世數量,也應較上項2種滙票要少許多,且電滙電報事後恐也需存檔做為查証之用,因此早期似乎未見電滙電報有流出到郵市中,大約7、8年前才見夾雜在一批銷新竹戳的普通滙票中流出,後另見其他地區的電滙電報也有流出,現介紹提供給郵友参考﹕


(圖1)為電滙電報電滙「叁圓」,滙款局銷新竹、昭和15.3.22日戳,兌付局銷新竹、昭和15.3.25日戳。


(圖2)為電滙電報電滙「拾圓」,滙款局銷嘉義、昭和17.12.15日戳,兌付局銷嘉義、昭和17.12.15日戳。


(圖3)為電滙電報電滙「貳拾圓」,滙款局銷新竹、昭和14.8.11日戳,兌付局銷新竹、昭和14.8.12日戳。


(圖4)為電滙電報電滙「貳拾圓」,滙款局銷新竹、昭和15.3.7日戳,兌付局銷新竹、昭和15.3.8日戳。


(圖5)為電滙電報電滙「叁拾圓」,滙款局銷新竹、昭和13.7.23日戳,兌付局銷新竹、昭和13.7.25日戳。


(圖6)為電滙電報電滙「叁拾圓」,滙款局銷新竹、昭和18.4.21日戳,兌付局銷新竹、昭和18.4.23日戳。


(圖7)為電滙電報電滙「叁拾圓」,滙款局銷嘉義、昭和17.12.14日戳,兌付局銷嘉義、昭和17.12.15日戳。


(圖8)為電滙電報電滙「四拾圓」,滙款局銷新竹、昭和15.3.21日戳,兌付局銷新竹、昭和15.3.23日戳。


(圖9)為電滙電報電滙「五拾圓」,滙款局銷新竹、昭和13.7.27日戳,兌付局銷新竹、昭和13.7.29日戳。


(圖10)為電滙電報電滙「五拾圓」,「五拾圓」下方另有紅色有框「至急電報」加蓋,滙款局銷新竹、昭和20.2.21日戳,兌付局銷新竹、昭和20.3.5日戳。


(圖11)為電滙電報電滙「五拾五圓」,滙款局銷嘉義、昭和16.2.19日戳,兌付局銷嘉義、昭和16.2.28日戳。


(圖12)為電滙電報電滙「六拾圓」,「六拾圓」下方另有紅色有框「至急電報」加蓋,滙款局銷新竹、昭和19.12.17日戳,兌付局銷新竹、昭和19.12.18日戳。


(圖13)為電滙電報電滙「六拾圓」,滙款局銷嘉義、昭和15.7.16日戳,兌付局銷嘉義、昭和15.7.19日戳。


(圖14)為電滙電報電滙「百圓」,滙款局銷新竹、昭和13.12.19日戳,兌付局銷新竹、昭和13.12.20日戳。


(圖15)為電滙電報電滙「壹百圓」,滙款局銷新竹、昭和19.9.18日戳,兌付局銷新竹、昭和19.9.20日戳。


(圖16)為電滙電報電滙「百拾圓」,滙款局銷新竹、昭和13.1.24日戳,兌付局銷新竹、昭和13.1.26日戳。


(圖17)為電滙電報電滙「百四拾圓」,滙款局銷嘉義、昭和19.11.6日戳,兌付局銷嘉義、昭和19.11.7日戳。


(圖18)為電滙電報電滙「百五拾圓」,滙款局銷新竹、昭和19.8.16日戳,兌付局銷新竹、昭和19.8.31日戳。


(圖19)為電滙電報電滙「貳百圓」,滙款局銷新竹、昭和19.9.7日戳,兌付局銷新竹、昭和19.9.12日戳。


(圖20)為電滙電報電滙「貳百五拾圓」,滙款局銷新竹、昭和14.8.11日戳,兌付局銷新竹、昭和14.8.12日戳。


(圖21)為電滙電報電滙「叁百圓」,滙款局銷新竹、昭和19.9.9日戳,兌付局銷新竹、昭和19.9.12日戳。


(圖22)為電滙電報電滙「四百圓」,滙款局銷新竹、昭和19.9.15日戳,兌付局銷新竹、昭和19.9.25日戳。


(圖23)為電滙電報電滙「五百圓」,滙款局銷嘉義、昭和20.9.20日戳,兌付局銷嘉義、昭和20.9.21日戳。


(圖24)為電滙電報電滙「八百圓」,滙款局銷新竹、昭和19.10.21日戳,兌付局銷新竹、昭和19.10.27日戳。


(圖25)為電滙電報電滙「壹千圓」,滙款局銷新竹、昭和19.9.9日戳,兌付局銷新竹、昭和19.9.11日戳。



参考資料﹕張明富先生「日治時期台灣郵政史」部落格內,所寫通常為替、小為替、高額電信為替3篇郵文


                              2011.9.18日完稿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府城郵友會刊第69期內(2011.11.25日出版)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23200

普通電報帶標語    --   夏大緯


             電報為個人近10年左右較熱中收集的郵品,原因即是其算是即將消失(或己消失)的郵品,早期電報有著重要性(非必要或緊急性才會打)、價格高(打電報的價格甚高,一般人都採用書信寄遞)、方便性「並非隨處都可打,需親自至鄰近電信局(或郵電一家時至郵局)」等,雖然如此電報在早期還是有其重要及必要性,而隨著電話、網路等普及,電報由盛至消失,也代表者一段歴史的結束,而收藏此郵品也等同收藏一段歴史,或紀念一段消失的歴史。


早期曾購入一些普通電報帶標語,該種電報除左右兩側中間印有「反共抗俄、救國保家」標語外,下中處則印有版别,個人所收集到的有民國53年11月版、55年10月版、56年12月版、57年12月版、59年7月版、60年6月版、61年3月版、63年6月版等8種,應不只有此8種版式應還有多種版式才對,由該種電報也反映及忠實的記錄下當年那個年代的情況,雖然僅是區區一張電報,但有著多重的身份及歴史背景,由於資訊收集不易、對此還未專研,目前還僅只於熱中收集,而無法提供更完整及清楚的相關資訊給郵友特此說明,但歡迎對此有研究、能夠提供相關資訊及說明的郵友,可大家互相交流,另為提供郵友可看到更多不同郵品,及讓部落格更為活潑熱鬧,現掃圖提供給郵友欣賞,如此可做為郵友間互動的橋樑,希望郵友能夠喜歡並獲得迴響。


                                   2011.10.3日完稿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23273

普通電報    --    夏大緯


               電報為個人近10年左右較熱中收集的郵品,原因即是其算是即將消失(或己消失)的郵品,早期電報有著重要性(非必要或緊急性才會打)、價格高(打電報的價格甚高,一般人都採用書信寄遞)、方便性「並非隨處都可打,需親自至鄰近電信局(或郵電一家時至郵局)」等,雖然如此電報在早期還是有其重要及必要性,而隨著電話、網路等普及,電報由盛至消失,也代表者一段歴史的結束,而收藏此郵品也等同收藏一段歴史,或紀念一段消失的歴史。


早期曾購入一些普通電報,該種電報除左右兩側邊框的顏色有差異或不同之外,用來寄遞的封套也有不同一併附上提供郵友参考,期間且有印製「慶祝蔣經國先生、謝東閔先生就任第六任總統、副總統」字樣的電報封套使用頗為特殊,由該種電報也反映及忠實的記錄下當年那個年代的情況,雖然僅是區區一張電報,但有著多重的身份及歴史背景,由於資訊收集不易、對此還未專研,目前還僅只於熱中收集,而無法提供更完整及清楚的相關資訊給郵友特此說明,但歡迎對此有研究、能夠提供相關資訊及說明的郵友,可大家互相交流,另為提供郵友可看到更多不同郵品,及讓部落格更為活潑熱鬧,現掃圖提供給郵友欣賞,如此可做為郵友間互動的橋樑,希望郵友能夠喜歡並獲得迴響。


                                   2011.10.3日完稿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23329

交際電報~奠   ---    夏大緯


電報為個人近10年左右較熱中收集的郵品,原因即是其算是即將消失(或己消失)的郵品,早期電報有著重要性(非必要或緊急性才會打)、價格高(打電報的價格甚高,一般人都採用書信寄遞)、方便性「並非隨處都可打,需親自至鄰近電信局(或郵電一家時至郵局)」等,雖然如此電報在早期還是有其重要及必要性,而隨著電話、網路等普及,電報由盛至消失,也代表者一段歴史的結束,而收藏此郵品也等同收藏一段歴史,或紀念一段消失的歴史。


早期曾購入一些交際電報~奠,該種電報左下處印有版别,個人所收集到的有民國55年10月版、56年5月版、60年6月版、66年7月版、69年1月版、71年6月版等6種,應不只有此6種版式應還有多種版式才對,由該種電報也反映及忠實的記錄下當年那個年代的情況,雖然僅是區區一張電報,但有著多重的身份及歴史背景,由於資訊收集不易、對此還未專研,目前還僅只於熱中收集,而無法提供更完整及清楚的相關資訊給郵友特此說明,但歡迎對此有研究、能夠提供相關資訊及說明的郵友,可大家互相交流,另為提供郵友可看到更多不同郵品,及讓部落格更為活潑熱鬧,現掃圖提供給郵友欣賞,如此可做為郵友間互動的橋樑,希望郵友能夠喜歡並獲得迴響。


                                   2011.10.3日完稿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談清3次郵清特殊版式
夏大緯


香港JOHN  BULL拍賣目錄第306期(2008.2.29日–3.2日截標),其內第699項郵品(圖1)說明為「1907 1c Green Postal Card Mint(CSS Pc–3,Han 4),116mm between framelines,left vertical stroke of“ching”breaks frame (Hantype C),Han’s variety is 118mm,thusthis a hitherto unrecorded variety for the“green cardspecialist”,Very Fine.  HK$2000–3000」,後該片成交價含15%佣金為港幣18400元(約台幣73600元),該片說明其引用的資料來源主要為韓目,但該項資料早己過時並不正確,個人早在1990年4月出版的「集郵彙報79年版」內,以「清一、二、三、四次片漫談」一文中就曾提出更正,後多次郵文中也有提及,最近一次則是在個人2005.8.3日出版的「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一書,內「談清三次單片的特殊版式」一文中再次談及,該片正確尺寸應為A項117mm、B項2.75mm,其特殊之處用眼觀察不必用尺,即可得知的大約有3處,為「郵」字第一筆尾端尖細、破版、右下角三段邊框花紋斷框破版,這是原先所知、有圖可考的均有相同特徵,原個人所知有6張該片,此(圖1)為新出現的第7張,該片的裁切稍有歪斜移位及帶少許黄斑,不知是否因說明不夠清楚,讓人無法得知其真實身份,只有識貨的行家才知道該片?韓目流傳久遠深植人心,至今還常被人拿出引用,但隨後更新的資料如個人郵文,相信因為時間、郵刊流通不廣等因素,還是無法讓更多數郵友得知更新後的資訊,唯有看過及隨時注意新資訊的郵友,才能在郵市中撿到便宜挖到寶的,該片其最後成交價僅為港幣18400元相當便宜,被台北一位集片行家購入,個人在20多年收藏明片郵集過程中曾擁有過2張該片,一張於2002年拍賣中含10%佣金為台幣165000元(約港幣41250元)售出,一張於2004年拍賣中含10%佣金為台幣220000元(約港幣55000元)售出,由此可見(圖1)的價格真是委曲了,好片也需配上好的說明,最後則看有無識貨的行家了。

圖1a.jpg



台北亞太拍賣目錄第17期(2008.5.31日截標),其內第1803項郵品(圖2)說明為「清三次片117mm,符誌與上邊框距2.75mm,清字第三筆連接邊框,郵字破版,右上角及右下角如意花飾破版,同時右下角有三段邊框花紋斷框,加上裁切移位,罕見之清三次片特殊版式,此特殊版式目前發現未超過10件可参考夏大緯編著(大清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第164頁   20萬」,後該片成交價含10%佣金為台幣22萬元(約港幣55000元),打平了之前個人在2004年所出售的記錄,短短3個月時間內(圖1及圖2)其出售價格,確相差幾乎達到3倍之多,可見購入(圖1)片者確是行家及撿到便宜,但其有勇氣在别人没有注意到、或不願花高價購買時,確勇於投標才能有所獲的,此種情況在很多片封簡拍賣中都屢見不鮮的,另該片的售出其幕後功臣–亞太編輯人員也功不可没,除在編輯時來電跟我確定該片身份外,也在確定後把其「郵」字第一筆尾端尖細、破版(圖3)及右下角三段邊框花紋斷框破版(圖4)的特徵同時刊登在目錄上,詳細的說明配合放大圖兩者相得益彰更加突顯出該片價值,相信也因如此該片的高價售出,有甚多是拜正確的說明才能有此成積的。

圖2a.jpg


圖3a.jpg

圖4a.jpg



(圖2)片為原先個人郵文中,所提及的6片其中之1並非是新出現的,原為台北某郵友珍藏多年現才拿出拍賣的,至此該片至今所知己增加為7片,但其數量還是可稱得上是罕少,由於至今致少己有7片存世,且此7片的特徵均完全相同,隨著更多的郵品出現及特徵均相同,均可証明其確是特殊版式的一種,而非磨損趣味而已,且7片中至少有4片均經過正式的拍賣,獲得市場及郵友的認同高價售出,也屢屢証明郵友不但認同且市場行情看好,今後相信還會陸續再出現一些,但總數來說相信還是稀少的。


                            2008.6.11日完稿


参考資料﹕香港JOHN  BULL拍賣目錄第306期


集郵彙報79年版「清一、二、三、四次片漫談」一文


「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一書


台北亞太拍賣目錄第17期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東方郵報第251期內(2008.6.25日出版)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斜土路支行
帳號:622260–011004–7650812
戶名:夏大纬
歡迎参觀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tw/twhsia/
內現有2750篇郵文及超過32000張圖片(持續增加中)
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

TOP

談五色旗片的版式
夏大緯


前段時間方慶華先生在個人部落格內留言【夏先生您好,晚輩有位朋友有些關於五色旗片的疑惑,不知道大師能否化解。貼子發在清清網上。http://chch.tw/phpwind/read-htm-tid-12931.html先行謝過】,個人後回覆【方先生﹕您好!抱歉!星期天休息未看部落格因此今日才回信。由於星期一至六個人部落格都會上傳郵文或郵品欣賞等,因比大多時間都在忙著整理、寫稿、掃描等工作,較少時間上網,感謝告知訊息,大師不敢當大家互相研究,明信片的裁切確有長寬等不同情況存在,以3次片來說,邊框內的不同長度是版式,但邊框外的長寬即不是版式,因此版式還是以郵資符誌、中法文標頭、T字線等來區分版式為主,另去信傳幾張圖檔至您信箱提供您参考。
夏大緯
敬上  2010.10.4日】,上項文中提及該郵友所問,主要是跟五色旗明信片的尺寸大小較有關,後個人在清清網內,該項單元補充說明附圖如下【初步匆忙檢視舊藏,五色旗的裁切不論是長、寬,均有1至5mm的誤差存在,(這僅是由個人的新片對比得知,還未與實寄片對比,可能還有更大差異存在),附上2張不同長、寬對比圖即可得知差異(圖1、2),其餘郵資符誌、中法文標頭、T字線等版式、變異等不同,請郵友参考個人出版的書或郵史研究第20期。】。

圖1.JPG


圖2.JPG



明年適逢建國百年及辛亥革命百年,有關上項兩類的郵品,相信都因而特别受人重視,一些郵會、郵刊也以上項兩類做為徵稿主軸,而辛亥革命之役之後民國創立,初期來不及印製正式明信片,改用清四次片加蓋「中華民國」代替使用,到民國元年10月才正式發行「五色旗」明信片來使用,代表著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意義是非常的重大,該片為民國創立後的第一張正式明信片,且空前絕後也為我國僅有發行的一張國旗圖案明信片,值此時刻會受到郵友的重視,乃是天時地利人和、水到渠成的自然反映。


個人之前曾寫過一篇「辛亥革命到民國初年使用的郵政明信片」,刊登在郵史研究第20期(2001.7.20日出版)內,後也收錄在個人出版的「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一書內,在該文中個人大致對當時所知的五色旗片的情況都介紹與探討了,該文之後至今如有新發現、新突破等,則期待郵友為文補充及更新,而對於當時該文中,對該版明信片的版式及變異情況介紹,事隔至今也己9年時間,目前彩色掃描、放大、畫質等,功能己不可同日而語,因此重新檢視舊藏再寫版式及變異情況,提供更清晰的圖檔給郵友参考。


五色旗明信片目前所知的版式分類、變異情況(圖3),大致可從下列方式來區分:

圖3.jpg



A、從T字線右側文字來分﹕


從T字線右側文字來分,是最傳統及郵友較耳熟能詳的,由只、信字來區分可分為二版,1、只字下方不連接上口字、信字第三筆為橫線、法文標頭「CARTE  POSTALE-CHINE.」約長為71mm,2、只字下方連接上口字、信字第三筆為直線、法文標頭「CARTEPOSTALE-CHINE.」約長為70mm,(圖4)為T字線右側文字二種不同版式明片,(圖5)為只、信字2種不同區分放大圖。

圖4.JPG


圖5.jpg



B、從T字線來分﹕

    T字線可分為連接與不連接兩種,(圖6)為T字線連接與不連接二種不同版式放大圖,A、的兩種版式均有T字線連與不連的版式存在,如配合A、的分類,可再分類成4種不同版式存在,另T字線的橫、直線均偶有斷線(圖7),或直線扭曲不直(圖8)的情況發生,形成非常有趣的變異情況。

圖6.JPG


圖7.JPG


圖8.JPG



C、從郵資符誌來分﹕


郵資符誌內上方「中華民國」四字,其中「中、民、國」三字,的左上方均為開口型式,近日重新檢視發現其中的「中」字,其左上方可分為不開口(或幾乎不開口、開口的縫隙很細)、開口(開口的縫隙較寬)二種不同(圖9),另郵資符誌的外框、內框等,有多處斷框、斷線等情況發生(圖10、11、12),另郵資符誌內五色旗四周光芒及下方波浪,其線條有粗濃、瘦細等不同,需再詳分變異不同者也可再分,郵資符誌內下方數字「1」右側,個人則收集到破版變異的情況(圖13),上項版式或變異的情況,均是發生在「信字第三筆為橫線」的版式之上,而「信字第三筆為直線」版式者,其郵資符誌的外框、內框等,同樣有斷框、斷線等情況發生(圖14),但似乎較「信字第三筆為橫線」的版式為少,但該版式則存在一些破版、少墨、多墨,或上述所談的「郵資符誌內五色旗四周光芒及下方波浪,其線條有粗濃、瘦細等不同(圖15、16)」,除個人所介紹者之外,應還有其他版式或變異的情況存在,由於實寄片其郵資符誌大多被郵戳所遮蓋,因此無法較易識别,否則應可更易辨識出更多版式,使得該片更加熱鬧非凡、花樣繁多,可憑添許多收集的趣味。

圖9.JPG


圖10.JPG


圖11.JPG


圖12.JPG


圖13.JPG


圖14.JPG


圖15.JPG


圖16.JPG



D、從法文標頭來分﹕


依照上項介紹法文標頭「CARTE POSTALE-CHINE.」,可分為71mm及70mm兩種,此外法文標頭的第一字母「C」字,除一般正常者外也有特粗、破版、修飾特細者等3種情況存在(圖17),同樣非常有趣。

圖17.JPG



E、從中文標頭來分﹕


個人之前郵文中並没有這一項,即然從新檢視舊藏再寫版式及變異情況,總希望能有一些新發現好更新舊有記錄,才能讓郵友有新的收獲,利用半天的時間重新把郵品,從頭到脚好好比對檢查一遍,也確是發現之前疏漏之處有進一步的發現,特此一併提供給郵友共享,中文標頭「中華民國郵政明信片」的「民」字下方,有無連接形成開口或不開口,及「明」字的「月」其第一劃尾端較短或較長,可分成二種不同版式(圖18),另中文標頭「中華民國郵政明信片」的「中、華」兩字有斷劃的情況,及「民」字下邊一撇尾端較粗的情況(圖19),及中文標頭「中華民國郵政明信片」的「中」字,有破版缺口的情況存在(圖20)。

圖18.JPG


圖19.JPG


圖20.JPG



五色旗的雙片個人之前郵文中,本以為由於其發行數量較單片要少許多,且雙片較單片也要貴許多,一般郵友應不會多收集雙片來做為分版,因此個人也認為應僅一種版式,或不可能有變異情況存在而未特别介紹,此次重新檢視舊藏,除發現個人所藏雙片均是T字線不連接者,是否有T字線連接者還待考証,而郵資符誌的外框、內框等,有斷框、斷線等情況發生,或破版、變異的情況存在,另中文標頭「中華民國郵政明信片」的「中」字有斷線情況存在,法文標頭也有斷線情況存在(圖21、22),除此之外是否還有其餘的變異情況存在,由於五色旗明信片目前在郵市中還算普遍,且價位對比大清片也算低廉,相信郵友如收集民國明片者,應多少都擁有一些,不妨抽空重新檢視自己的收藏,相信會有一些意外的收獲等著您,且在明年(2011年)為辛亥百年及建國百年,除清四次加蓋中華民國明片會受到重視外,此加蓋片還是屬臨時加蓋,如算正式印製則是五色旗片,另再隔一年2012年則是五色旗片發行百年,有此利多消息五色旗片的未來行情及趨勢,應是相當受人重視及曙目的。

圖21.JPG


圖22.JPG




参考資料﹕方慶華先生在個人部落格內留言


清清網


個人所寫「辛亥革命到民國初年使用的郵政明信片」

郵史研究第20期(2001.7.20日出版)

個人出版的「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


                                   2010.12.2日完稿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東方郵報第317期內(2011.1.5日出版)



後記﹕


民國帆船、國父片等,印製量大、分批印、當時印製技術等,存在著許多版式、變異等情況,此領域可謂還待郵友開發及探討,是頗值得郵友重視的,精典的當然以清三次片版式、變異為代表,其餘各版版式、變異的價格,則還委曲在實寄片之下,甚至有些還差異甚大,此點目前倒是有利於對版式、變異收集的郵友,但可能不久之後會逐步改變,2010年11月25日截標的布約翰拍賣,其中對一些版式、變異片,都特别放大刊出可見代表己逐慚重視及証明。


上項該文完稿並才投交「東方郵報」發表還未刊出時,即接到zhanbo先生的來信告知【夏兄,您好!最近看民國片版式研究很興旺,個人也將以前研究陸續貼出,與大家探討。以下是個人貼在華郵網上的小文:五色旗版式通常按照只字、信字、T線、法文和中文與郵資符志的框距等來劃分。此外,還有CARTE、ONE,CHINA、CENT等詞中字母的變體或破版。個人在此介紹一種郵資符志上的中文版式,“華字不連”。即指郵資符志上“中華民國”中的“華”字。普通版華字中間兩個十字與中間的豎劃相連接。而此特殊版則兩個十字均與中間的豎劃不連。分開的非常清晰。或為舊版破版所致,但恰好兩個十字都破版,因此也有可能是新的版。如圖所示(圖23)。此版式個人認為罕見,在此抛磚引玉。不知道夏兄覺得此種現象如何?是否也有看到過此種版式?另,有郵友覺得也可能是墨色過多所致,個人覺得如果有多幾片出現,可能能夠更好辨別。請夏兄指教,多謝。祝一切如意!順祈
郵祺】。

圖23.jpg



個人回覆【非常高興收到您的信,剛初步檢查了一下我手中的新片没有發現,但相信我雖没有但應該有存在的,此種情況經過您的報導及介紹,如郵友也發現有第二片或更多片存世,應即是版式一種,目前個人認為可暫定為變異,此是個人看法。個人不久前才重新改寫了一篇「談五色旗片的版式」,己投稿出去大約是明年(下個月)1月5日會刊出,因此大約在1月10日左右就會刊在個人博客上,您可看看及批評指教,大陸郵友則待方兄代為轉貼華郵網應也可看見的,因此非常可惜無法把您的發現,也一併寫在我新寫的郵文內提供郵友参考,但相信應還有一些個人未寫到的版式、變異等(如您的發現),等著郵友來補充的。另手中有一張五色旗實寄片,剛發現其「中華民國」的「華」字,跟您的相反,它反而是斷線(或缺)在下方位置(圖24),這是我剛才發現的,也未列入我上項新寫的郵文內,可見還是有可補充之處的。我的回信也可煩請您貼在華郵網內,您發文之後做為回應,如此可提供大家互相交流及共同來探討五色旗片的版式及變異,麻煩您了,謝謝!】。


上項回覆被代為轉貼到華郵網不久,即接到姚天才兄的來電,告知個人所附的(圖24),同時也帶有「分」字多點(左邊箭頭所指處),之前個人曾跟姚兄提及寫了此篇新稿,後姚兄附來2張圖檔(圖25、26),詢問在我新寫的郵文中是否有此版式或變異,當時個人在所藏新片中搜尋並未發現,回電告知没有並暫訂為破版變異,且因已完稿就不加入等以後再補充,但在回覆zhanbo先生所附的(圖24),個人專心找「華」字、並未發現「分」字多點,經姚兄提醒才得知個人所集實寄片中,也有此「分」字多點,如此(圖24)的「華」字下方斷線、「分」字多點,至少已有2張存世、此2種變化應不是破版變異,而是固定的一種版式了,也借此機會補述記載提供給郵友参考。

圖24.JPG


圖25.jpg


圖26.jpg



後zhanbo先生又來信告知【夏兄,多謝回應和指教。已經代為貼在華郵網上。今日我又貼一文,請指教:繼續抛磚引玉,再介紹一種五色旗郵資符志上的版式。個人稱為“斜線版”。普通版五色旗片,郵資符志中五色旗圖案及其四周的光芒線和下方的土地之間有一片空白。而此特殊版則在這片空白中,有一條小斜線。由於此處為大片空白,因此此小斜線非常清晰可辨。個人認為這應該是一個新版,或者屬於再版時所作的暗記?如圖所示(圖27)。謝謝!】,個人回覆【恭賀您再次介紹新發現,尤其能在實寄片郵戳不遮蓋、縫隙間找出更是不容易,五色旗片是國人自印的第二片(民國的第一片),相信印製經驗、技術、環境等都在學習改進中,因此會產生太多種變化,這也是個人愛研究的原因跟您算是同好,每次重新檢視都會有一些新發現,您較我細心多了,我都没有看得那麼仔細,佩服!再看舊藏新片没有該片,但也有一斜線跟您的方向不同及較短也可玆探討(圖28),在個人新寫郵文中有提到郵資符誌有重墨、輕墨之分,重墨者線條均較粗,也有人強調可再分旗竿是全黑、上半黑等差異(一般是中空的),個人則暫未分留待郵友探討,寄上斜線不同、郵文中線條粗細等變化2張圖(圖15),可代為公佈做為對您新發現的回應。】。

圖27.jpg


圖28.JPG



後zhanbo先生回覆【夏兄,多謝多謝。已經代為貼在華郵網上。很高興與您互動探討,這也是研究的樂趣之一。】,個人回覆【不敢當,對您的版式探討應該大力支持,如此熱鬧些也讓郵友關注共同來探討。】,後在華郵網內又見劉文祥先生貼文談及【見到此版對民國片的探討,很精彩。我也把手中的封片逐一的看一遍,也有一點小收穫。五色旗片的“收”字破損(圖29)】,及姚兄貼文談及【新片,越看越有勁,有多處特徵,有的是已找出公佈的,但多一黑短線,不知是否有其它片相同的(圖30)?】,可見五色旗片可兹再探討及研究之處頗多,郵友應還可有甚多新發現,等待著郵友們去發覺。

圖29.JPG


圖30.jpg




参考資料﹕zhanbo先生的來信及華郵網貼文


姚天才先生、劉文祥先生在華郵網的貼文及圖


                                   2011.1.3日補述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斜土路支行
帳號:622260–011004–7650812
戶名:夏大纬
歡迎参觀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tw/twhsia/
內現有2750篇郵文及超過32000張圖片(持續增加中)
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

TOP

麥寮郵局首日片
夏大緯


報載資料:【雲林縣議會於515日三讀通過「雲林縣工商廠場禁止使用生煤及石油焦自治條例」,使得部分六輕員工心存危機感,害怕到時沒了工作而提出訴求,不過,台塑集團今(26)日發出聲明表示,其言行不代表公司意見,會積極輔導。同時也強調,公司會持續兼顧經濟發展、環境永續與居民健康為出發點,持續與縣府溝通。】。


另由維基百科內查到﹕第六套輕油裂解廠,簡稱六輕,是一座位於台灣雲林縣麥寮鄉的煉油廠,坐落於雲林離島式基礎工業區的麥寮區,由台塑集團開發與經營,19947月動工、1998年開始營運。其為中華民國第6座輕油裂解廠而得名,也是臺灣第一座民營煉油廠。除了六輕之外,台塑集團亦在該廠周圍興建與石油化學相關的數座工業設施,統稱為「六輕計劃」。】。


由上項介紹自然讓人聯想到~麥寮此處地方,而郵人關心的則為跟「郵」有關,想起我有收集一張麥寮郵局成立首日片,現即介紹給郵友參考﹕


(圖1)為4712月版2角平安片,銷台灣、四八年四月二十日八時、麥寮(癸)戳,及麥寮(207)、麥寮郵局成立紀念戳,背面另有「麥寮郵局、局長陳福田」章。

圖1正面.jpg


圖1背面.jpg




參考資料﹕報載資料及維基百科


                               2015.5.31日完稿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斜土路支行
帳號:622260–011004–7650812
戶名:夏大纬
歡迎参觀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tw/twhsia/
內現有2750篇郵文及超過32000張圖片(持續增加中)
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

TOP

談大清軍隊
夏大緯


想到大清早期軍隊及軍人,相信大多數人立刻想到的是(圖1)中的畫面耍刀弄棍,跟洋槍、洋炮似乎無法連想在一起,這也難怪一般看到的電影、電視劇畫面中大多也是如此,觀衆大約也習慣及接受了認為應該就是這樣,就算是在民國初期,一般百姓大概也認為就是如此吧,(圖1)的印製應是在民國初期,算是綜合了印刷及手工的結合,明片上先印製好中英文說明及簡單線條構成的草圖,再加繪上彩圖,如此較為容易及方便,算是按圖著色不需要技術及繪圖的功力,算是一種混合後的產品,原因應是可降低成本、且可較大量的生產有關,但也反映出了一些當時的社會映像,積弱不振的晚清末年,雖有了洋槍、洋炮但似乎還是每戰必敗,印像中小時候在學校讀歴史,書中所記載的大清時期,就是不停割地賠款,簽各種喪權辱國的條約,而這些題目老師都經常會考,因此要不停的背年代、什麼條約、內容如何,真是傷透腦筋,相信也讓許多小朋友恨透了歴史這門功課,隨著年歲的增長心境也有不同的變化,發現不論是盛世或亂世,追根究底其實真正源頭都在於「人」,因人而盛、因人而敗,即使船堅砲利國富民強,「人」在其位不謀其政也枉然,其次由「人」而延伸至最簡單的個體來說–「家」,自古即有名言–「齊家、治國、平天下」,如果一個「家」都不能管理好,還奢談什麼治國、平天下,而軍人、軍隊就如同「人」和「家」,没有一個好統帥再有最好的武器也是没用的。


根據少數存世的圖片及一些報導,其實清末己有官員力圖改革,由國外引進新式武器及訓練裝備新式的軍隊,但時間上恐較外國慢了許多年,另也有一說當時大清朝庭,寧願花大錢蓋頤和園及給慈禧太后過60大壽,也不願拿錢去買西式軍艦及槍炮,僅象徵性的點綴改良一小部份軍隊,除排斥改變之外還誤認「義和團」真有刀槍不入的功夫,難怪兵敗如山倒,這也証明少數「人」的愚昧,把國家、百姓陷於水深火熱之中,另大清少數改良新式配備的軍隊,不知是訓練不足或是保障只有滿人子弟才能當軍人(不知是否如此?據說當時朝庭官員或派往海外的留學生,大多有保障以滿人子弟為主,漢人大多被排斥在外或僅點綴少數幾個特例),如果真是如此難怪真正一上戰場就不堪一擊,似乎未聞有何輝煌的戰勝成積,詳細情況個人未予考據,還待對此有研究的郵友來補充,目前僅就個人收藏的相關圖片做簡單介紹。

圖1.jpg



(圖2)為私片印大清炮兵部隊圖,該圖相當有名,私片上見有多種不同印製方式存世,有黑白或彩色印刷、不同印製公司等,清一次官片背後也見有印製,所見最早官片使用,曾見1897年銷戳清一次片存世,私片最早使用時間則還待考証,圖中的軍人都相當瘦弱,且頭上都包有頭巾(應是把辮子包在裏面?),早期國人甚少以肉類為主食,因此體格及體力有此一說會較差,不知是否如此?但所見該圖軍人確是相當瘦弱,打戰時如何能迅速移動或搬運炮彈或炮車?個人早期服役海軍救難艦,雖屬後勤艦隊並非戰艦,因屬同級救難艦中最新最大的,因此在船頭位置原本即配置有少見的三吋炮一座,平時偶而也要操練演習,己備一年一或二次的實彈射擊,因此也當過炮長了解其中的甘苦,雖平時就經常會模擬操練,但真正實彈射擊時新兵第一次上場,一聽到炮響(三吋炮聲音甚大,且近在眼前就聽到)就嚇得倒在地上者不乏其人,真正危險、要有胆量、要技術的是卸彈手(是否是這個名詞?由於己事隔多年不記得了),需要加穿特殊隔熱及保護前胸的衣服及手套,三吋炮發射完後會退彈壳,彈壳甚大除會有彈射出來的力量外且温度甚高,必需用双手去接到不能掉在甲版上(早期艦上長官是不允許掉在甲版上的,碰到嚴格及兇的長官,掉在甲版上那就有得被駡及再加強訓練了,目前是否還是如此就不知道了),接不好會撞擊到胸部或變成抱在胸前了,都有一些危險性,真正實彈射擊時,嚇得裹足不前、不敢上前去接的也大有人在,可見平時操練跟真正射擊有很大差異,而上戰場真正開戰更是差異大,如平時訓練就不夠、真正實彈射擊也少、模擬戰場上的演習也不多時,等真正上戰場時會赢的機率可說是微乎其微的,也難怪大清軍隊會輸,這些都是原因之一吧!(圖2)片背面註明為軍郵因此免郵資,銷1901.5.5日NO.2(所在地為北京)德國戰地軍郵站戳及軍隊檢查戳,寄德國有到達戳不清楚。

圖2.jpg



(圖3)為私片印大清軍隊圖,該圖即較為少見,圖中的軍隊似乎在休息及保養武器中,槍枝均架在一旁地上,軍人的服裝跟上片不同,較為正式像軍服也比較俐落的感覺,頭上不再是頭巾而換成帽子,但似乎辮子還是存在?該片背貼德國在華客郵票5芬尼1枚,銷天津1904.2.2日德國客郵戳及軍隊檢查戳,寄德國1904.2.29日到達戳(不太清楚)。

圖3.jpg



(圖4)為私片印大清軍隊圖,該圖同樣較為少見,圖中的軍隊似乎正在操練排列成一排,服裝應跟上片相同,該片背貼德國在華客郵票5芬尼1枚,銷天津1902.7.3日德國客郵戳及軍隊檢查戳,寄德國1902.8.11日到達戳。

圖4.jpg



由(圖2、3、4)此3張明片來看,証明清末確是己有洋槍、洋炮,但八國聯軍一役還是惨敗,原本個人之前還收藏甚多銷德國戰地軍郵局、軍郵站、客郵戳等,各類八國聯軍時期的實寄片,印像其中還有其他種類的大清軍隊圖實寄私片,後因是私片未再保留、也未留影本就售出了,現臨時想寫此篇郵文才覺後悔未曾保留,大清軍隊的圖像在明片上曝光及存世的種類、數量,目前看來確是寥寥可數,由圖片可窺視及考據到當時的軍隊、軍人的服裝、武器種類等,也算是另類的歴史考証,且(圖2)片即是當時八國聯軍之役時期所使用的實寄片,如真是用圖中的炮兵部隊去迎戰,相信郵友都會覺得諷刺,大清朝庭不啻是拿雞蛋去碰石頭,會輸是不能怪他們的。


                              2009.3.13日完稿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郵林季刊創刊號內(2009.9.15日出版)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斜土路支行
帳號:622260–011004–7650812
戶名:夏大纬
歡迎参觀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tw/twhsia/
內現有2750篇郵文及超過32000張圖片(持續增加中)
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

TOP

上海豫園原圖片
夏大緯


維基百科對上海豫園的介紹為:【豫園座落於中國上海黃浦區,原上海老城廂東北部,北靠福佑路,東臨安仁街,西南有城隍廟、豫園商城,是建於明朝時期的古典園林。豫園建於1559年,最初是四川布政使潘允端的私人園林,他建造此園林的目的是「愉悅老親」,而「愉」和「豫」意思相通,故而得名豫園。之後,豫園輾轉於多人之手並經受多次戰火的摧殘。如今,其是典型的江南園林代表並已經成為上海著名的遊覽勝地。豫園於1961年開始對公眾開放,1959年被公布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園內有江南三大名石的玉玲瓏和原小刀會起義的指揮所——點春堂。園側亦有城隍廟及商店街等遊客景點,附近有多家著名食店,包括以小籠包著名的南翔饅頭店、綠波廊及上海老飯店。


豫園由潘允端在嘉靖三十八年始建於家宅世春堂西的大片菜畦上,但因在外地做官,無暇兼顧建築事宜,故園林到萬曆末年,潘退休後才得以竣工。園林由張南陽擔任設計和疊山,當時共占地70餘畝,被譽為「東南名園冠」。然而之後,潘家家道衰落,在明末為潘允端孫婿張肇林所有。清朝時期,豫園被上海一些士紳改為清和書院,供以時松江知府張升衢的長生祿位。後書院尚未完工,張升衢便遭到罷免,只得停工。停工後原來園內的優美風景也早就蕩然無存了。1709年,上海士紳購得城隍廟東部約2畝的土地建造廟園,即靈苑,又稱東園,用於公共活動之場所。1760年,原豫園舊地由被一些富商購買後重新修建,園林在24年後再度得以恢復,稱為「西園」。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園林遭到破壞,湖心亭甚至成為了英軍的司令部。自此之後的數百年里,豫園一直經受著戰火的摧殘。1855年,小刀會起義失敗,清軍駐紮豫園,豫園再度遭到破壞。1860年,太平軍東征,豫園成為了西方洋槍隊的兵營。清嘉慶、道光年間開始,豫園逐漸成為了一些行業的同業公所,茶樓和酒館等也逐漸開始出現。但在此同時舊有的園林景觀也早已不存了。在解放後,各公所逐漸遷出,1956年起,豫園的修復工程開始陸續進行,初始規模得以大半恢復。


豫園共有西部、東部、中部和內圓四個景區。西部景區有三穗堂、仰山堂、點春堂、大假山和元代鐵獅等知名景觀。三穗堂為修建西園時所建,在清代是官府慶典和「宣講聖諭」之處。大假山是江南地區現存最古老和最大的黃石假山,由張南陽設計。山高約14米,被周允端被人稱為「峻,頗愜觀賞」。東部景區有江南三大名石之一的玉玲瓏、積玉水廊、會景樓等景觀。中部景區有得月樓、織亭、浣雲假山等景觀。內園景區在修復時與豫園連接在了一起,故可謂是「園中之園」,其只有二畝一分八厘六毫大,袖珍卻十分精緻。內園景區包括古戲台、九龍池、觀濤樓等景觀。其中古戲台原位於閘北上海北錢業公所內,後在修繕中移至此處而九龍池則因東西兩壁隙間中藏的4個石雕龍頭在水中的倒影與形似龍身的池體而得名。】。


退休後幾乎每年都會去上海一趟再轉去其他城市,因此豫園城隍廟及商店街等遊客景點都有去過,城隍廟及附近的商店則更是去過多次,去年去上海則再次去吃南翔饅頭店著名的小籠包等,樓下排隊人潮眾多外帶便宜,上樓有座位可坐價格較貴,免排隊都是上樓去吃,近日整理郵品找出上海豫園原圖片,現即介紹給郵友參考﹕


(圖1)為湖心亭與九曲橋,貼80分票銷豫園、2013.9.718時、上海1紀念戳。

圖1.jpg



(圖2)為大假山,貼120分票銷豫園、2013.9.718時、上海1紀念戳。

圖2.jpg



(圖3)為卷雨樓,貼120分票銷豫園、2013.9.718時、上海1紀念戳。

圖3.jpg



(圖4)為玉玲瓏,貼120分票銷豫園、2013.9.718時、上海1紀念戳。

圖4.jpg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


                              2015.5.3日完稿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斜土路支行
帳號:622260–011004–7650812
戶名:夏大纬
歡迎参觀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tw/twhsia/
內現有2750篇郵文及超過32000張圖片(持續增加中)
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

TOP

廣東海豐法院看守所
夏大緯


去年11月底寫了一篇「監獄檢查片封」,文內介紹的是台灣各監獄、看守所等,經過檢查後銷蓋一些特殊不同戳記再寄出的片封,該篇郵文後刊登於【東方郵報第264期(2008.12.24日出版)、及第265期(2009.1.7日出版)內】,並於2009.1.10日也刊登於個人的部落格內,提供給郵友們参考,近日整理郵品意外找到一件民國時期看守所封,該封收藏多年隨手放置幾乎己忘記它的存在,早期購買時是看見該封寄南京,南京是我的故鄉因此特别有親切感,買到後翻開該封背面的掛號條,才發現另有一些玄機算是意外的驚喜,由於掛號條的遮蓋使得拍賣目錄及一般郵人,恐都未注意到該封的真正特色及內涵,算是讓個人花普通的代價檢到一件好郵品,可見郵品處處均有玄機在,只是看郵友識不識貨及有無多觀查到一些别人未曾注意到的細節,個人則算是誤打誤撞的買到也算一種機緣,且相當湊巧在剛寫完台灣「監獄檢查片封」一文後,不久就意外翻出此件民國時期看守所封,正好可提供給郵友参考及比對前後不同時期的看守所,在寄遞及檢查方面有無差異不同之處。


(圖1)為該封的正反面,正面用毛筆書寫由廣東海豐法院看守所,航空掛號寄南京最高法院檢察署鈞啟字樣,左上角並貼有「航空」條,背面貼國父中信版壹圓上海永寧加蓋改值國幣伍拾圓票1枚及國父香港中華版叁分上海永寧加蓋改值國幣伍佰圓票3枚,郵資共計國幣1550元,銷廣東海豐卅六年九月廿六日點線全中文戳、上格為省名下為地名,背面另貼有1912號掛號條,由信封正面所銷郵戳可得知,該封在銷完廣東海豐卅六年九月廿六日點線全中文戳之後,經汕頭卅六年九月廿九日十七時實線地名戳、上格為英文下為中文,寄南京有南京卅六年十月一日十六時點線地名戳、上格為中文下為英文到達,寄遞的郵路相當清楚呈現可資查考,海豐對外連絡主要是公路,由公路線來看去汕頭比到廣州為近,因此該封郵路由海豐轉到汕頭是對的,再由汕頭航空寄到南京,似乎經由此封也可証明當時汕頭應有航班到南京,海豐戳內没有時刻、因此無法得知正確時間,只知是36.9.26日,到達汕頭己是36.9.29日17時了,經由公路運輸確是甚慢、途經過程就大約花掉3天多時間,到達汕頭時己是29日的17時了,到達時間甚晚該日應己無航班再去南京了,因此應是在30日才真正由航空寄出,當日應就會到達南京再轉到投遞局後、銷次日10月1日16時到達戳,此段運送過程只有2天時間、航空確是較為迅速,除郵路外該封所銷的3個郵戳,其戳式也各有不同相當凑巧。

圖1.jpg



(圖2)為掀開掛號條後的該封真實背面,除貼票及銷戳之外,在信封上方中間位置另加蓋紅色「海豐地方法院看守所」字樣,其下另有毛筆書寫「查訖」兩字,証明該封確是經過檢查及蓋章後才寄出的,跟台灣監獄、看守所的信件處理方式大致相同,此套檢查制度應是一脈相傳沿用下來的,只是民國時期用毛筆書寫「查訖」兩字,而在台灣則不同的監獄、看守所,用不同的「代號戳記」做為查訖後的標誌,雖非較正規的郵政戳記,但也屬半官方的型式與戳記,也算是另類郵史與歷史的呈現,該封郵資共計國幣1550元,民國36.7.1日起國內信函郵資由國幣100元調漲為500元、航空郵資由國幣150元調漲為300元、掛號郵資由國幣150元調漲為750元,之後民國36.12.11日起又再次調漲郵資,期間只有5個多月時間而己,民國36年起由於物價的波動,連帶的也影響郵資快速並呈多倍的上漲相當嚇人,而航空郵資反應更是迅速,還不到民國36.12.11日在民國36.9.26日起,即率先把郵資由國幣300元再次調漲為500元了,該封由海豐寄出時銷海豐36.9.26日戳航空掛號寄南京,由於航空郵資正好在民國36.9.26日起,由國幣300元調漲為500元,該封正好碰上航空郵資調漲為500元的首日,其郵資計算方式應為航空郵資500元+掛號郵資750元+信函郵資500元,共計為1750元才符合,但由於寄信人是在看守所內,寄信時要經過檢查後才能寄出,雖然銷的是民國36.9.26日戳,但真正寫好信要寄的時間應該會提早幾天並非36.9.26日,由於封內並未保留信文無法得知正確時間相當可惜,因此該封所貼的航空郵資應為調漲之前的300元,而非調漲後的500元,正確郵資計算方式應為航空郵資300元+掛號郵資750元+信函郵資500元,共計為1550元跟該封郵資完全符合正確無誤。

圖2.jpg



雖看似極為平凡普通的一封,但經由該封上的郵戳、郵資、郵史、郵路此4方面來探討,確可發現均各有其特色,且為由看守所寄出者也頗為少見,另該封個人最喜歡也是真正最特殊之處,應既算是500元航空郵資使用首日,也算是300元航空郵資的末日使用,有著双重的不同身份,可由郵友喜好自由定奪及解釋其身份,這就是收集及研究過程的樂趣,如有一些意外的發現及收獲,除可提高該封的價格外,也算是給自已努力研究後的代價及回饋。


                                2009.1.28日完稿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常州延陵郵刊2009年第2期內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斜土路支行
帳號:622260–011004–7650812
戶名:夏大纬
歡迎参觀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tw/twhsia/
內現有2750篇郵文及超過32000張圖片(持續增加中)
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

TOP

蒙疆電報
夏大緯


之前偶閱華郵網,看見衆多郵友祝賀上海胡不為先生,参加上海國慶郵展以一框「中國電報  1949–1969」郵集榮獲銀獎(圖1為何劍均先生在華郵網貼的照片),郵友都為其獎牌太低而抱屈,覺得至少應為鍍金獎才符合,引用郵友羅平先生在華郵網的發言「中國電報屬郵政史郵集,是偏門,具體內容沒看到,按胡先生出手,估計很精彩的。銀獎估計評低了,原因不明。」,及胡先生的回覆說「羅先生說到我心裏去了,昨晚我還在說這事,這次分金、鍍金、銀、鍍銀、銅,據稱是金和鍍金名額有限,而不是根據實際評獎定名額,顯然是不懂集郵的人安排的。本人的郵集只是偏門,之前也沒有向任何人介紹,評爲銀獎實屬偏低,今後我會擬文介紹,集郵本身就是玩,96年亞展就嘗過極低的味道,心態已很平靜,重在參與。另一部航空《飛剪號》,本是全國大銀水平,應郵協再三請求,爲保證10大類齊全才另名參展,居然得銀獎,感到生氣。一框一等獎本人不謙虛地說一句:意料之中。謝謝羅先生的理解!我始終認爲,參展不重要,集郵的目的:廣交朋友、增長郵識、獲取快樂。我都做到了!我也幫助上海及外地的郵友編排和組編郵集幷取得好成績,朋友們快樂,我也快樂!謝謝大家的祝賀!」。

圖1.jpg



確實一部新郵集的組成及参展,尤其是冷門或之前從未曾有人参展過的郵品,本身就是一個挑戰、也是一種嘗試,走别人没走過的路,路途可能辛苦及困難重重,但到達終點回首再看一路的過程,相信是美好及倍感價值的,至於有無得獎、或得獎大小,個人都覺得並不重要,只要自己快樂就好,25年前個人開始收集清、民國官片,15年前開始收集滙票,10年前開始收集儲金簿、電報,在當時的每項收集都可說是冷門,要寫相關郵文也是挑戰,因為相關資料、郵文甚少,只能自已憑實物去考據,一邊摸索、一邊研究、一步步的向前走,個人喜歡嘗試收集不同的、别人不收集的郵品,如此可有全新的領域去開創,雖然一路走來會有些孤獨及辛苦,但完成每一篇郵文也都可說是獨一無二的,寫完自己覺得很有成就感就值回票價,其他的辛苦就都拋在腦後了,但非常慚愧,個人多年前只正式参展過一次德國在華軍郵片封,另受邀請非競賽的,展出過2次大清及民國明信片而己,之後即不再参加任何展出,胡先生以「中國電報」参展的氣可嘉值得佩服,並給予熱烈支持及鼓勵,總算吾道不孤,還是有人懂得欣賞及收集電報的。


個人也收集電報由大清末期至現代都包括,相當的混雜並未專集某一時期,只要遇上喜歡的且價格也可接受就買,純為自已喜歡而以並未組集,因此更加佩服胡先生的毅力,可專精某一時期並組集参展,由其帶頭参展相信會因而逐漸推廣及帶動收集的風潮,假以時日可能即是一項熱門的收藏了,早期對日抗戰時期淪陷區的郵品,乏人收集及問津,個人曾買進蒙疆地區的電報多張,後有郵友看上電報上的一些郵戳而售出,僅保留下2張自存,目前當時淪陷區的郵品已逐漸火熱,除價格大幅上漲之外,郵品也不易找了,真是十年河東十年河西、風水輪流轉,相信郵友都没有想到,現介紹該2張電報如下﹕


(圖2)為蒙疆郵電總局的電報送達紙,銷華北電電、北京、28.8.6日、PEKING、電報總局戳,另有紅色「線路障碍,為遲延」戳,電文為日文、個人不懂日文無法得知內容。

圖2.jpg



(圖3)應同為蒙疆郵電總局的電報送達紙(綠字且印製不清楚,無法得知正確名稱),銷華北電電、北京、28.8.21日、PEKING、後門大街電報分局戳,電文為日文、個人不懂日文無法得知內容。

圖3.jpg



上項2張電報,其上所銷的郵戳年份還是使用民國28年,此點可能是其在北京電報總局使用有關,如在蒙疆地區的張家口、大同等一帶使用,則見紀念戳上大多是使用成吉思汗年號,並非民國年號,成紀七三三年即為民國27年,以下年號按此類推計算即可。



参考資料﹕華郵網


何劍均先生在華郵網貼的照片


華郵網內羅平先生及胡不為先生的發言


                                   2009.11.10日完稿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斜土路支行
帳號:622260–011004–7650812
戶名:夏大纬
歡迎参觀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tw/twhsia/
內現有2750篇郵文及超過32000張圖片(持續增加中)
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

TOP

新疆印花單據
夏大緯


多年前有郵商兜售一小批新疆印花單據,當時覺得特殊及新奇就毫不猶豫的購存,後事隔多年陸續出讓,近日整理印花郵品發覺還剩5張,雖各種印花及單據等郵品個人都有收集一些,之前在郵商處看見喜歡、價格還可接受就買了,拍賣時看見有喜歡的各種印花郵品也會投標,有無得標則並不太計較,少數勢在必得者則出一個高價,如還無法得標也就隨緣也不會記掛在心,雖然如此多年累積下來也算小有所獲,至於全不全、有無特定範圍則都不考慮,隨興所致自己高興喜歡就好,現在有空重新整理郵品,除因時間、年代、郵識的增長不同,會有不同的重新體驗及收獲外,有些郵品在早期可能非常便宜、或因非熱門郵品而便宜,但事隔多年有些已翻身成熱門郵品,或價格己不可同日而語上漲多倍,或當時購買時其內,有夾雜一些特殊郵品而不知,如今重新整理有時均會發現其中有幾件好郵品,此都算是多年後的意外收獲,也夠自已樂上好幾天了。


在目前清、民國邊疆地區郵品行情火熱、價格更是屢創新高的情況之下,因平時甚少碰觸印花此塊領域,價格更是並未注意,則不知在印花此領域,是否邊疆地區(如新疆)印花也是同樣火熱了?就算不火熱但相信事隔多年,價格也應上漲不少了,通常個人一些郵品雖不再收集而出讓,但個人的習慣大多都是採分批或個别,並且緩慢及間隔較久的方式出讓,不會一次或幾次短時間內就全部出售完畢,因此大多到最後,通常還會留存或多或少不同數量在手中,如此緩慢且較長時間的出售過程中,一是手中會積存甚多種類郵品可待售,不論是何種郵品輪漲或當紅,手中隨時都有一些郵品可出售,二是緩慢及分批的出售過程,時間間隔越久通常都能享受到不斷增值、漲價的後續效應,就不會後悔賣得太早、太便宜了,此是多年的心得及經驗提供郵友参考。


(圖1)為民國卅一年五月卄二日的發單,省政府購買生炭壹拾陸筐共大洋壹拾陸元,貼新疆地方自制建設風光圖、4分綠色學校圖無齒印花稅票2枚,新疆地方自制建設風光圖印花稅票為1940年發行,石印版、5種面值,分别為1分棕色綿羊圖、2分藍色農耕圖、4分綠色學校圖、1角墨綠色天山飛機圖、2角紅色水庫圖,有11.5度齒及無齒2種,該發單為每10元貼印花4分,16元貼印花8分符合無誤。

圖1.jpg



(圖2)為民國32年10月22日發票60元,貼1941年重慶京華印書局平版多次印制的,「六和塔圖」陸分加蓋「限新疆貼用」國民政府印花稅票,除陸分面值外另有貳分、肆分共3種,另有加蓋「限新省貼用」者,則面值較多共有9種,該發票為每10元貼印花1分,60元貼印花6分符合無誤。

圖2.jpg



(圖3、4)為民國卅三年八月卄三日的買賣單,購買麥草壹仟壹百伍拾梱,合洋叁仟九佰壹拾元,背貼新疆地方自制建設盛世才像印花稅票拾圓有齒1張、壹圓無齒5張,及1941年重慶京華印書局平版多次印制的,「六和塔圖」壹角加蓋「限新省貼用」國民政府印花稅票6枚,盛世才像印花稅票為1941年發行,石印版,無齒的有3種分别為伍角藍色、壹圓紫色、拾圓紅色共3種,有齒的有2種分别為壹圓、拾圓2種,「六和塔圖」加蓋「限新省貼用」國民政府印花稅票,則面值較多共有9種,該買賣單為每1000元貼印花稅票4元,3910元貼印花15.6元符合無誤。

圖3.jpg


圖4.jpg



(圖5、6)為民國卅四年九月十七日買賣單,医院做青大連布棉衣伍拾套,連工代料大洋壹拾陸萬伍仟元,背貼新疆蔣介石像印花稅票貳拾圓1張、伍拾圓13張,該印花稅票為新疆財政廳發行,石印無齒,面值共有8種在1946年秋發行,另有高額4種,則另分成2次不同時間發行,此是参考「中國印花稅史稿」一書內的記載,而該買賣單的日期為民國34.9.17日,早於1946年(民國35年),不知是否為先填寫買賣單,到報稅或請領款項時才貼上印花稅票,因此形成使用日期早於發行日期的情況,之前個人所寫「收割圖金圓印花」一文中即有此情況,或是其發行日期還待考証?留待對此有專研的郵友來解答,該買賣單為每1000元貼印花稅票4元,165000元應貼印花660元,多貼了10元印花稅票。

圖5.jpg


圖6.jpg



(圖7、8)為民國卅六年六月八日買賣單,買木檁子壹拾个共合洋叁萬元,貼1946年中信版復興圖單行加蓋「限新省貼用」票,再單行加蓋「普通貳百元」改值印花稅票1枚(此種改值印花稅票計有壹角改普通貳百元2種、肆角改普通貳百元1種、肆角改普通伍千元1種共4種),及貼1946年京華版六和塔圖双行加蓋「限新省貼用」伍角及貳角票,再加蓋單行加蓋「普通壹百元」、「普通貳百元」各1枚(此種改值印花稅票計有壹角改普通壹百元2種、貳角改普通貳百元及改普通伍百元各1種、伍角改普通壹百元1種、陸分改普通壹千元1種共6種),該買賣單的印花稅如何計算還待查証,另該買賣單由背面來看,是由民國30年9月1日的,新疆省政府財政廳完納額糧執照裁切後使用頗為特殊。

圖7.jpg


圖8.jpg




参考資料﹕「中國印花稅史稿」一書


                                  2011.9.1日完稿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斜土路支行
帳號:622260–011004–7650812
戶名:夏大纬
歡迎参觀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tw/twhsia/
內現有2750篇郵文及超過32000張圖片(持續增加中)
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

TOP

黑龍江省官銀總號
夏大緯


在網路上搜尋由「哈爾濱市誌–金融誌」內,找到對「黑龍江省官銀總號」的介紹如下﹕【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創立黑龍江省廣信公司,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黑龍江省官銀號總號於省城齊齊哈爾成立,宣統元年(1909年)黑龍江省官銀號哈爾濱分號成立,號址於傅家甸正陽街(道外區靖宇街),隸屬齊齊哈爾總號,該分號在黑龍江省官銀號系統中,是唯一的一等分號,經營範圍是存放款、匯兌、收購生金銀和買賣貨幣,幷擔負黑龍江省大部分地區官銀號的鈔票調運任務,成爲總號在東北北部的經濟窗口。

1918年黑龍江地方當局决定將兩個機構合幷,沿用廣信公司名義,1930年4月又將廣信公司名義撤銷,恢復了原官銀號名稱,廣信公司時期哈爾濱分號擁有哈大洋發行權,1921年第一次獲得哈大洋發行限額爲250萬元,而實際發行100萬元,除準備不足外,主要廣信公司握有無限的官帖發行權,無意大量發行哈大洋,1926年春東北政務委員會討論整頓哈大洋時,哈爾濱分號哈大洋發行限額由250萬元减少到200萬元,1931年2月20日東北政務委員會再度討論增加哈大洋發行限額時,該分號哈大洋發行限額增加到800萬元。

黑龍江省官銀號哈爾濱分號代總號向呼蘭鐵路投資額最大,購買股票達現大洋500萬元(此股票保存於哈爾濱金融保管委員會),占呼海鐵路總投資額的一半,還購買了鶴崗煤礦的股票,代總號在哈爾濱經營了較大規模的“廣”字號附屬企業群,有代表性的是廣信通、廣信昌、廣信豐、廣信升等大糧油業,共有資金哈大洋74萬元,最高年經營額小麥、大豆近5000火車,由廣信升、廣信通等負責轉運至全省各地官銀號內銷和出口。

哈爾濱“廣”字號企業群中,廣信航運處負有盛名,1919年成立,地址在道外北三道街松花江碼頭處,有資本金哈大洋120萬元,擁有汽船、拖船20餘艘,初期經營平淡,1924—1931年共獲利哈大洋129.3萬元。黑龍江省官銀號哈分號對鐵路、礦山、糧業投入大量資金,由於不能及時收回,造成資金嚴重短缺,後期大量舉債,其債務額之多,在“六行號”中占居首位,合哈大洋近1000萬元,每年末該分號還按其總號規定將其吸收存款額的55%上繳,造成資不抵債,出現更加虧損局面。1932年2月6日,該分號被日僞當局所接收,後滿洲中央銀行合併了原東三省官銀號、吉林永衡官銀錢號、黑龍江省官銀號和邊業銀行四行號,於1932年6月15日設立,同年7月1日正式開業。其資本金從3000萬元增加到8000萬元以上,分支機構遍布滿洲國各地,1935年4月5日哈附業劃歸僞滿大興公司。】。

個人收集有「黑龍江省官銀總號快郵代電」一張(圖1),內容為通知「卜奎通原公司」清查財產,左邊書明快郵代電日期為「中華民國卄一年二月十七日」,右上則用毛筆批註「速發」字樣、並蓋紅色印章,右下角另蓋有「中華民國廾一年貳月廿貳日」字樣及蓋紅色印章,由此日期來看當時黑龍江省官銀總號,已剛在2月6日被日偽當局所接收,並開始展開清查其所投資的各公司行號財產,該快郵代電的內容應己事前印好多份,只在右上角開頭空白處,用毛筆寫上不同公司名稱即可,應是同時發出多份快郵代電,給不同公司做清查財產動作,另一張「黑龍江省官銀號快郵代電用紙」,則再度通知通原公司本年度總決算,特定截止六月二十五日結清(圖2),左邊書明快郵代電日期為「大同元年六月十六日發」,「大同」兩字下方原印有「民國」字樣,改用印好的「大同」兩字,貼在「民國」之上把其遮蓋掉,右下角則另有毛筆書寫的「大同元年六月十七日到」字樣並蓋紅色印章,大同元年即是民國卄一年,但己被大同元年所取代了,(圖2)快郵代電日期為六月十六日發,此時滿洲中央銀行己合併了四行號,並於前一日(6月15日)設立,距離7月1日正式開業已不到半個月時期,因此(圖2)快郵代電內,註明總決算日期為6月25日結清,也可得知是要趕在7月1日,正式開業前做為最後清查及結算,由2張快郵代電反映了「黑龍江省官銀總號」最後的結束及轉換身份,更由2張快郵代電的「中華民國」國號、「大同」年號,也反映了改朝換代的歴史,都經由此2張快郵代電得到了印証。

圖1.JPG


圖2.JPG




参考資料﹕哈爾濱市誌–金融誌


                                      2010.1.18日完稿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斜土路支行
帳號:622260–011004–7650812
戶名:夏大纬
歡迎参觀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tw/twhsia/
內現有2750篇郵文及超過32000張圖片(持續增加中)
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

TOP

上海桃花節
夏大緯


維基百科內對上海桃花節的介紹為:【上海桃花節原名南匯桃花節,是上海浦東的南匯地區每年舉辦的主要旅遊活動,以賞花和民俗風情表演為主。南匯地區是中國著名的桃子產地,其特色品種稱為南匯水蜜桃。從1991年開始,每年的三月至四月在桃花盛開的時節,舉辦南匯桃花節,後隨着影響力增大,改名上海桃花節。遊客可以欣賞大面積的桃花、油菜花等,同時還有風俗表演、體驗農家生活等。主要活動地點有大團桃園、新場古鎮、濱海森林公園、南匯桃花村、合慶有機桃園、上海鮮花港等,每年大約有50萬遊客參觀。】。


整理郵品找出上海東方會副會長周國良先生,寄來的14封上海桃花節郵資券實寄封,介紹給郵友參考﹕


(圖1)為貼上海桃花節紀念X131、上海、2013.03.16、新场2、中国邮政、¥00.10、沪PD19郵資機券及貼上海桃花節X132单粉圖、上海、2013.03.16、新场2、中国邮政、¥02.20、沪PD19郵資機券,經上海、2013.03.16日18時、浦电路1戳,寄台北有台北、2013.3.21日11時、丁3、TAIPEI戳到達。

圖1.jpg



(圖2)為貼上海桃花節X133二色桃圖、上海、2013.03.16、新场2、中国邮政、¥02.20、沪PD19郵資機券及貼上海桃花節紀念X131、上海、2013.03.16、新场2、中国邮政、¥00.10、沪PD19郵資機券,經上海、2013.03.16日18時、浦电路1戳,寄台北有台北、2013.3.21日11時、丁3、TAIPEI戳到達。

圖2.jpg



(圖3)為貼上海桃花節紀念X131、上海、2013.03.16、新场2、中国邮政、¥00.10、沪PD19郵資機券及貼上海桃花節X134菊花桃圖、上海南汇、2013.03.16、大团2、中国邮政、¥02.20、沪M18郵資機券,經上海、2013.03.16日18時、浦电路1戳,寄台北有台北、2013.3.21日11時、丁3、TAIPEI戳到達。

圖3.jpg



(圖4)為貼上海桃花節X135瑕玉寿星圖、上海南汇、2013.03.16、大团2、中国邮政、¥02.20、沪M18郵資機券及貼上海桃花節紀念X131、上海、2013.03.16、新场2、中国邮政、¥00.10、沪PD19郵資機券,經上海、2013.03.16日18時、浦电路1戳,寄台北有台北、2013.3.21日11時、丁3、TAIPEI戳到達。

圖4.jpg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


                             2015.5.4日完稿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斜土路支行
帳號:622260–011004–7650812
戶名:夏大纬
歡迎参觀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tw/twhsia/
內現有2750篇郵文及超過32000張圖片(持續增加中)
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23510

交際電報~喜        ---     夏大緯


               電報為個人近10年左右較熱中收集的郵品,原因即是其算是即將消失(或己消失)的郵品,早期電報有著重要性(非必要或緊急性才會打)、價格高(打電報的價格甚高,一般人都採用書信寄遞)、方便性「並非隨處都可打,需親自至鄰近電信局(或郵電一家時至郵局)」等,雖然如此電報在早期還是有其重要及必要性,而隨著電話、網路等普及,電報由盛至消失,也代表者一段歴史的結束,而收藏此郵品也等同收藏一段歴史,或紀念一段消失的歴史。


            早期曾購入一些交際電報~喜,該種電報左下處印有版别,個人所收集到的有民國51年6月版、52年10月版、55年10月版、62年5月版、62年10月版、62年11月版、63年3月版、63年6月版、65年12月版、66年7月版、71年1月版等11種,應不只有此11種版式應還有多種版式才對,由該種電報也反映及忠實的記錄下當年那個年代的情況,雖然僅是區區一張電報,但有著多重的身份及歴史背景,由於資訊收集不易、對此還未專研,目前還僅只於熱中收集,而無法提供更完整及清楚的相關資訊給郵友特此說明,但歡迎對此有研究、能夠提供相關資訊及說明的郵友,可大家互相交流,另為提供郵友可看到更多不同郵品,及讓部落格更為活潑熱鬧,現掃圖提供給郵友欣賞,如此可做為郵友間互動的橋樑,希望郵友能夠喜歡並獲得迴響。


                                   2011.10.3日完稿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24519

日據電報送達紙    ---     夏大緯


      

       日據台灣時使用的普通電報,根據張明富先生「日治時期台灣郵政史」部落格內,所寫「台灣電報史(1877~1945)」一文,其內對普通電報的介紹可分成:【賴信紙與送達紙2種,賴信紙為寄件人寫明欲傳遞訊息,送達紙為收寄局將收到的訊息謄寫在送達紙上,再送交收件人。】,個人之前寫了「再談臺灣總督府電報」一文,其最主要即是介紹「賴信紙」的各種版式,有興趣的郵友可直接至個人的部落格內参考,上項該文末也提及對「送達紙」將另行為文介紹,現即介紹「送達紙」提供給郵友参考。


           (圖1、2)為大正十三年株式會社博文館印刷所製造的電報送達紙2張,尺寸為116×220mm,分别銷台湾‧三峽、大正15.5.10日、后0–4戳,及銷台湾‧新埤、大正15.2.21日、后0–4戳,(圖2)為該電報左下角版式放大圖。


(圖3、4)為大正十三年一月(較圖2多一個一月字樣)株式會社博文館印刷所製造的電報送達紙,尺寸為118×215mm,銷台北、大正15.3.18日戳,(圖4)為該電報左下角版式放大圖。


(圖5、6)為遞信省製造的電報送達紙2張,尺寸為145×222mm,分别銷台湾‧新埔、昭和2.7.31日、前8–12戳,及銷台湾‧新埔、昭和2.8.3日、后4–8戳,(圖6)為該電報下方中間版式放大圖。


(圖7、8)為遞信省、巢鴨納製造的電報送達紙,尺寸為145×222mm,銷台湾‧南投、昭和2.4.15日戳,(圖8)為該電報下方中間及左下角版式放大圖。


(圖9)為同上版式2張,分别銷台湾‧新埔、昭和2.7.21日、后4–8戳,及銷台湾‧新埔、昭和2.8.7日、后8–12戳。


(圖10、11)為遞信省、信第四號製造的電報送達紙,尺寸為145×222mm,銷台湾‧新埔、昭和2.7.31日、前8–12戳,(圖11)為該電報下方中間及左下角版式放大圖。


(圖12、13)為遞信省、(十五‧巢鴨納)製造的電報送達紙,尺寸為145×222mm,銷台中、昭和3.6.4日戳,(圖13)為該電報下方中間及左下角版式放大圖。


(圖14、15)為遞信省、(十五、十、大同納)製造的電報送達紙,尺寸為145×222mm,銷台北、昭和2.5.27日戳,(圖15)為該電報右下角版式放大圖。


(圖16)為同上版式2張,分别銷台湾‧新埔、昭和2.8.20日、前8–12戳,及銷台湾‧新埔、昭和2.8.25日、后0–4戳。


(圖17)為同上版式2張,分别銷台中、昭和2.7.22日戳,及銷台湾‧大甲、昭和2.4.2日戳。


(圖18、19)為遞信省、昭和二巢鴨刑務所製的電報送達紙,尺寸為145×222mm,銷台北、昭和3.9.4日戳,(圖19)為該電報下方中間及左下角版式放大圖。


(圖20)為同上版式2張,分别銷台湾‧新埔、昭和4.1.19日戳,及銷台湾‧東勢、昭和3.7.16日、前8–12戳。


(圖21、22)為遞信省、昭和二千葉刑務所製的電報送達紙2張,尺寸為145×222mm,分别銷台湾‧新埔、昭和4.2.17日、前8–12戳,及銷台湾‧大甲、昭和4.1.9日戳,(圖22)為該電報下方中間及左下角版式放大圖。


(圖23、24)為臺灣總督府、(昭和二年十二月臺灣日日新報社印行)的電報送達紙,尺寸為120×222mm,銷台北、昭和4.5.25日、電信局戳,(圖24)為該電報下方中間及左下角版式放大圖。


(圖25、26)為遞信省、昭和三巢鴨刑務所製的電報送達紙2張,尺寸為145×222mm,分别銷台北、昭和3.12.26日、電信局戳,及銷台湾‧新埔、昭和5.2.11日、后0–4戳,(圖26)為該電報下方中間及左下角版式放大圖。


(圖27)為同上版式2張,分别銷台中、昭和5.4.11日戳,及銷台湾‧鹿港、昭和7.6.2日、前8–12戳。


(圖28、29)為臺灣總督府、昭和八年五月盛進納的電報送達紙,尺寸為145×215mm,銷台湾‧豐原、昭和9.8.8日戳,(圖29)為該電報下方中間及左下角版式放大圖。


(圖30)為同上版式2張,分别銷台湾‧東勢、昭和10.4.26日、后8–12戳,及銷高雄‧旗後、昭和11.3.7日戳。


(圖31、32)為印刷局製造的電報送達紙2張,尺寸為120×215mm,分别銷台北、昭和10.3.15日戳,及銷台湾‧大甲、昭和7.3.4日戳,(圖32)為該電報左下角版式放大圖,另該2張電報送達紙除左下角版式相同外,電報下方中間則另有不同,一張下方有寫日文、一張下方則没有,可再詳分成2種版式。


(圖33、34)為江里口商店印行的電報送達紙2張,尺寸為120×218mm,分别銷台中、昭和12.10.18日戳,及銷台湾‧大甲、昭和14.3.11日戳,(圖34)為該電報左下角版式放大圖。


(圖35、36)為小塚印行的電報送達紙,尺寸為120×218mm,銷台湾‧大甲、昭和13.9.10日戳,(圖36)為該電報左下角版式放大圖。


(圖37、38)為臺灣總督府、昭和十年十月盛進納的電報送達紙,尺寸為145×212mm,銷台湾‧汐止、昭和13.4.24日、后8–12戳,(圖38)為該電報下方中間及左下角版式放大圖。


(圖39)為同上版式2張,分别銷台湾‧東勢、昭和12.5.29日、后0–8戳,及銷台湾‧善化、昭和10.12.2日戳。


(圖40、41)為臺灣總督府、昭和十二年八月盛進納的電報送達紙,尺寸為145×212mm,銷台湾‧新莊、昭和12.12.11日戳,(圖41)為該電報下方中間及左下角版式放大圖。


(圖42、43)為臺灣總督府、昭和十二年十月盛進納的電報送達紙2張,尺寸為145×212mm,分别銷台湾‧東勢、昭和12.12.28日、前8–12戳,及銷台湾‧善化、昭和15.3.11日戳,(圖43)為該電報下方中間及左下角版式放大圖。


(圖44、45)為臺灣總督府、昭和十三年六月青木小四郎納的電報送達紙,尺寸為145×212mm,銷台湾‧善化、昭和14.8.9日戳,(圖45)為該電報下方中間及右下角版式放大圖。


(圖46、47)為臺灣總督府、昭和十三年十二月小塚本店納的電報送達紙,尺寸為145×212mm,銷台湾‧竹南、昭和14.8.18日戳,(圖47)為該電報下方中間及右下角版式放大圖。


(圖48、49)為臺灣總督府、昭和十四年十月青木小四郎納的電報送達紙2張,尺寸為142×205mm,分别銷台湾‧東勢、昭和14.12.19日、后0–8戳,及銷台湾‧萬丹、昭和15.11.4日戳,(圖49)為該電報下方中間及右下角版式放大圖。


(圖50、51)為臺灣總督府、昭和十五年五月小塚本店納的電報送達紙2張,尺寸為142×205mm,分别銷台湾‧卓蘭、昭和16.3.20日、前8–12戳,及銷台湾‧善化、昭和16.4.27日戳,(圖51)為該電報下方中間及右下角版式放大圖。


(圖52、53)為臺灣總督府、昭和十五年十月青木商店納的電報送達紙2張,尺寸為145×215mm,分别銷台湾‧大甲、昭和17.6.16日戳,及銷台湾‧卓蘭、昭和16.7.14日、后0–8戳,(圖53)為該電報下方中間及右下角版式放大圖。


(圖54、55)為臺灣總督府、昭和十七年九月青木小四郎納的電報送達紙2張,尺寸為128×180mm,分别銷台湾‧中壢、昭和17.11.11日戳,及銷台湾‧大甲、昭和18.3.30日戳,(圖55)為該電報下方中間及右下角版式放大圖。


上項介紹僅是談日據時期,普通電報的送達紙版式為主,其上所銷的郵戳或他種戳記則不在介紹範圍,而版式這也僅是個人所收集到的,應還有其他版式存在掛一漏萬在所難免,僅拋磚引玉做為提供郵友的初步参考,不足之處還請郵友補充介紹,如此可讓此部份的資料更為完整。


参考資料﹕張明富先生「日治時期台灣郵政史」部落格內,所
寫「台灣電報史(1877~1945)」一文

                                2011.9.21日完稿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八卦山郵刊第55期內(2012.3.18日出版)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26030

79年台灣寄杭州電報    ---     夏大緯


                 接觸電腦幾年時間,起頭是因要成立部落格,而不得不要會一些基本的電腦知識,因而找了一位老師各别上課,告知只要教我如何能上網、寫郵文、發郵文等一些必要的用途即可,不須講深奧的流程或原因,只要如何可快速、簡單的使用,達到我需求的目的即可,之後使用電腦最多的地方也確是寫郵文,早幾年即有郵友告知可用我的郵識,上網找郵品撿漏(撿便宜)、買郵品、看拍賣等,我都因不習慣長時間眼盯電腦螢幕而做罷,早期上網者少、撿漏是有可能,目前上網者多、想要撿漏應已不是那麼容易,除非有多方面的郵識,知道一些别人所不懂的特殊所在及原因,另偽品越來越多在網路上不易識别、收錢不交貨者等也有聽聞,另國外没有銀行帳户、滙款至國外嫌麻煩等,都因而從未在電腦網路上購買過郵品。

   

         7月13日(星期五)早上10時連線華郵網,正好見一位大陸郵友,在郵品交流區剛貼出一張台灣寄杭州電報要出售,個人收集台灣電報數年時間、且此張電報由台灣寄杭州又屬兩岸郵史、另該張電報的運送方式又頗奇特,正好個人於5月底至上海時,己在上海的銀行開户存放了一筆錢,但還未因購買郵品而轉滙過到其他銀行,在還不知道如何轉滙的情況之下,就當機立斷先行留言要購買,之後看到此張電報要出售的郵友陸續增加,有加高價要購買者、有郵友直接在我信箱中留言要求轉售者,算是引起了小小的騷動,而該張電報是我頭一次使用銀行轉滙,才得知轉滙有3道程序,算是有了第一次的初體驗,是頗特殊難忘的經驗,加上該張電報又頗特殊,因而為文介紹給郵友一併研究探討。


(圖1至4)即是該張電報,出售者的介紹為「90年臺灣寄浙江杭州電報原件~在通郵方面1979年以後,中國郵電部門相繼制定了兩岸通郵、通話的管理辦法,並採取的一系列實際的步驟和措施。從1979年2月開始,大陸先後單方面陸續開放對台電報業務、長途電話業務、平信業務,在臺灣民衆的强烈呼籲下,1988年臺灣同意臺灣民衆給大陸親友的信件,可由臺灣紅十字組織經香港郵局轉寄大陸,1989年臺灣郵局開始直接收寄到大陸的信件,臺灣電信可通過第三地對大陸開通電報和直撥電話業務。1993年4月海協會與海基會簽署了“兩岸掛號函件查詢、補償事宜協議”,兩岸開始互辦掛號函件業務。




本電報顯示臺灣的時間是1990年7月21號,剛好是臺灣開放大陸電報第2年,封套上蓋杭州日戳是1990年7月26號,電報的時間這麽慢嗎?不太懂電報的內容,大致是母親病逝,等你3天,可電報到杭州都花了5天時間了,難道期間有啥周轉?電報上蓋臺灣交通部電信局印章,此電報可以作爲研究大陸和臺灣郵政交流的素材。」。


另再詳細介紹一下該張電報,該張電報為「交通部電信局」電報,其內容為「台灣台南三股鄉三股邨(147)號郜守責、台南、母親于今下午六點五十五分去逝,等你三天」,銷「交通部佳里電信局、1990.7.21日8時43分、來報、37劃銷改為1」字樣,而封裝該張電報的封套為「中国人民电信电报」,其正面另銷「浙江杭州、1990.7.26日8時、310008」戳,該張電報在該郵品交流區由我購買後,之後又有郵友陸續在該欄留言,彭裕皇先生留言「這個電報從電報紙及電報戳都是台灣發出研判,應非走電報方式,而是走特殊郵路,因此錯失電報之效率,應該是當時兩岸電報業務連接未完善所致,另七股鄉、錯為三股鄉」,唐山先生留言「没想到啊,一張紙片引來這麽多大佬關注,當年的洛陽紙不過如此啊」,劉穎軍先生留言「有理,這個才是兩岸通郵的電報(圖5)。」,彭裕皇先生再留言「來一件有郵票有銷戳的,電報資費以郵票銷戳收取,兩岸電報通信,1995.9.21日台灣左營-貴州安順(圖6、7)」。



而由網路上查詢資料得知﹕「1979年2月大陸郵電部門率先開辦經第三地對台灣的電報業務,1989年6月台灣國民黨“大陸工作會報”宣佈開放對大陸通話與通郵。台灣郵政部門開始直接收寄到大陸的航空函件,向上海直封航空函件總包,台灣電信部門通過第三地區或外國對大陸開通了直撥電話和電報業務。」,而1989年6月兩岸電報業務交換與發送是﹕「(A)電報交換:臺灣地區用戶欲與大陸用戶通報時,先撥085,再撥對方TLX號碼,電路經由第三地區國家電信機構自動轉接通報。(B)局對用戶高速傳真電報:臺灣地區用戶將傳真電報交由本局傳真報房,以直撥電話作業方式轉發至大陸有傳真機之用戶。(C)電報:臺灣地區民眾先將欲拍發至大陸之電報交由各地電信局營業處受理,然後由本局經第三地區國家電信機構自動轉發至大陸。」,而該張電報在當時採用的電報交換與發送方式,應為第3種即「(C)電報:臺灣地區民眾先將欲拍發至大陸之電報交由各地電信局營業處受理,然後由本局經第三地區國家電信機構自動轉發至大陸。」。


但上述電報並非如此,而是直接把「台灣佳里電信局的電報」送至大陸杭州,再經大陸杭州電信局加封電報封套後銷戳寄出,而由台灣佳里如何送到杭州?民國78.6.10日起,兩岸信件開始可以直接貼台灣郵票寄大陸,初期僅為一般水陸或航空寄送,而兩岸掛號函件是在民國82.6.1日才重新正式開辦,在該電報所銷日期1990(民國79年).7.21日8時43分時,如是航空寄送能在1990.7.26日8時到達已算是很迅速了,還是另用「限時、快捷、快遞」?等方式,但在當時此類郵政業務都還未開通,因而其寄送方式與郵路都頗讓人好奇,還待對此有研究的郵友來共同探討解惑。



参考資料﹕華郵網內各郵友的留言及附圖


網路上的搜尋資料綜合整理


                          2012.8.8日完稿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entryid=632424

有反共標語的電報     ---     夏大緯


                兩岸郵友交流不論是團體或個人都越來越頻繁,去年年底在台除跟大陸來台集郵團體交流外,此外還跟幾位私下個人來台自由行的郵友見面,團體交流受限於人數多、時間短,無法好好儘情暢談,而私下個人來台者則時間充裕没有限制,其中一位來台四天中,跟其見面三次、每次均暢談至少半日以上時間,除我自已之外,每次見面還代為連絡安排一、二位,他之前認識的老郵友或新郵友跟其見面一起共敘,如此才真正達到交流及互相深入了解各種郵事,該郵友除帶來各種郵品可交換及出售之外,也告知更想買些他所需的各種郵品帶回,最後意猶未盡頗有收獲的滿意離台,並告知將盡快安排下次再來台自由行買郵品。


                 上項僅是其中一例,個人自由行時間充裕,事前安排洽當、找對郵友、並提前互相了解雙方各需要的郵品範圍,如此應多少都互相會有收獲,該郵友此行也了解目前兩岸郵品互相均有需求,因而有帶一些較早期兩岸對峙年代,所使用的反台標語銷戳或實寄片封等,也確是被台郵友購買一空,而他同樣也買了相關反共標語銷戳或實寄片封帶回,並提及此是一段歷史及郵史,大陸郵友也有很多人在收集,除正規的片封簡戳較為郵友所知之外,當時有著此類反共標語及代表意義者,尚有空飄傳單、統一發票、電報等,現即介紹一張帶反共標語的電報給郵友参考。


(圖1)為交通部電信局45年5月版、印製50萬張電報(左下處印有相關資料),此版式電報中間印有中空「反共抗俄救國保家」字樣,右上角則銷交通部台北電信局、四十六年四月七日、來報戳。


                                      2013.12.10日完稿



該篇郵文原刊登於八卦山郵訊第121期內(2014.1.31日出版)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 博客發表者:夏大緯老師,中國郵史會第913號會員,著作有『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百年郵史郵話~第1、2、3輯』、『臺灣郵史郵話~第1、2、3輯』等書。
● 轉載博客網址為 http://blog.sina.com.tw/twhsia/article.php?pbgid=87951&entryid=640100

                                                               招商局電報    --   夏大緯
             維基百科對招商局的介紹為﹕【招商局集團前身為輪船招商局成立於1872年,是晚清洋務運動,官督商辦企業之一。辛亥革命後,招商局於1912年3月31日在上海張園召開第二次股東常會,推舉伍廷芳、楊士琦為董事會正副主席,組成招商局第二屆董事會,公司名稱改為「商辦招商局輪船公司」,後又稱「商辦招商輪船有限公司」。1928年1月,國民政府交通部監督處命招商局董事會全體董事停職,改設招商局總管理處,招商局改為民有國營。1932年11月11日,更名為國營招商局。1938年8月,國營招商局改組為招商局輪船股份有限公司。1947年招商局共擁有船舶246艘、25.7萬噸,約佔全國船舶總噸位的40%。1948年10月1日,股份化改組為招商局輪船股份有限公司,劉鴻生任董事長,徐學禹任總經理。1949年3月20日,國民政府對招商局全面軍管。1949年4月30日,渡江戰役發起10天後,招商局在台灣設立總管理處。1994年6月,行政院核定招商局併入陽明海運,並於1995年3月正式完成合併。】。
    由上項介紹可得知「1949年3月20日,國民政府對招商局全面軍管。1949年4月30日,渡江戰役發起10天後,招商局在台灣設立總管理處。」,個人有收集到招商局輪船股份有限公司,在民國38年台灣設立總管理處時的幾張電報,正好印証此段歷史,現介紹如下﹕
    (圖1)為招商局輪船股份有限公司總管理處、無綫電報紙,由其左下角所印刷的文字,可得知為38年6月版共印製2000本。

    (圖2)為招商局輪船股份有限公司總管理處、來電紙,由其左下角所印刷的文字,可得知為38年6月版共印製500本。

    (圖3)為招商局無綫電台來電譯文紙,由其左下角所印刷的文字,可得知為38年2月版。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


                              2015.4.9日完稿
布约翰拍卖
香港上環林士街一號廣發行大廈7樓(港鐵上環站E2出口)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