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夏大緯1 于 2015-5-22 10:42 编辑
百萬的財富與郵識~ 談清三次單片的特殊版式
夏大緯 本篇郵文個人曾首次嘗試刊登於拍賣目錄上,並立即挑戰測試拍賣市場的認同及接受度,隨後該郵文中的部份明片(可發現越是高價位的明片,反而越受拍賣市場的歡迎及認同),於該次拍賣中創下超過百萬元的成交價格及記錄,雖然對某些古典票、封來說,百萬元並不算什麼,但對「明片」來說,能有10萬元以上身價者己算是高檔貨了(目前己越來越多明片價格突破此金額,可見明片的身價及魅力直線上漲中),其實稀少明片的行情原本即没有一定的公定價格存在(此點跟之前可能没有出現在拍賣中、私下買賣成交價格没有記錄、也有在不同時間拍賣但前後價格差距甚大均有發生過),該次拍賣也可說是首次有多張清三次特殊版式明片拍賣及成交,也算是締造了一項郵史記錄存世。
一般正常版式清三次新片,目前一張身價大約在1萬元左右,但特殊版式新片的價格則大約有10萬到20萬元左右身價不同,是正常版式新片的10倍到20倍之多,是否有此身價經由該次拍賣也驗証出市場接受及同意了此價格,也算是給該類稀少「明片」公告了一個正式及初步的市場身價,另不論是拍賣或郵文,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個人並非一昧要強調其身價,而是經由其百萬元的身價,也可反應出該篇郵文也等同擁有「百萬元的郵識」,要先擁有百萬元的郵識才能擁有百萬的財富,如同看跑江湖賣藝者,戲法雖然巧妙但如果說穿了就不那麼神秘及偉大了,重點即是是否能夠得知其中關鍵之所在?而個人該篇郵文即是要傳達此畫龍點睛關鍵精華處在何處,擁有此關鍵的郵識不啻擁有百萬的財富。
蟠龍拍賣目錄前一期(第25期)拍賣剛結束,即獲知該次拍賣中的3項清三次單片特殊版式,11345號118.5mm、短距2.5mm以台幣拾萬壹仟貳佰元售出,21346號119mm、短距3mm以台幣拾叁萬伍仟叁佰元售出,31350號115.5mm最短框距實寄片以台幣拾叁萬伍仟叁佰元售出(上項成交價格均含10%佣金在內),唯一漏網之漁的1347號117.5mm、短距2.5mm實寄片,則因掉票影響未受郵友重視而未拍出,成交的3項特殊版式片,其中二項新片的成交價格,幾乎都較拍賣底價高出一倍,可見競爭的激烈及獲得國內外郵友的認同搶標,而創下新的正式成交記錄,相信令許多郵友大感意外及吃驚,個人訝異之外也頗高興,雖然多年來個人不論私下或郵文中,都曾為我國早期許多特殊明信片的身價叫屈,但情勢比人強同樣身為罕封的身價,往往因收集郵友較多、郵文介紹多、知名度較高等因素,不爭的事實許多罕封確是要比特殊明片的身價,要貴上十倍甚至百倍之多,此點還待收集明片的郵友多寫郵文介紹、多大力推廣收集人士、多參展曝光打知名度等方式,相信可扭轉此情勢。 個人近二年由於興趣的轉移,對有關明片郵文、郵品都較少關注,且約於3年前開始出售明片複品及次要郵品,後因市場對大清片的需求高,而不知不覺的配合需求,而較大量的售出各種特殊新舊大清片,甚至包涵許多大小郵集,如:清一、二次手繪新片,清一、二次總包發售片,清二次單雙片詳分版式,清四次加蓋中華民國單雙片詳分版式等郵品都陸續拍賣售出,直至此次才猛然警覺,二年來的大清片持續熱銷,可謂已默默沈積其漲勢且有其脈絡可尋,尤其近二、三年來國內外大藏家如日本水原明窗先生、英國普萊斯德先生、基隆郵友等,多位明片大藏家的郵集都已經由直接轉讓或公開拍賣方式,而重新洗牌被人接手收集,可見郵市對明片的需求及接受能力很強,一部明片郵集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但拆售卻可在極短時間內完成,近二、三年主要適逢新舊世代交替,老藏家郵集陸續讓出,但並非年年都有大藏家明片郵集流出,此種機會可遇而不可求,相信經過這二、三年的拍賣、轉讓,該流出的明片郵集大都已出現了,今後市場貨源將相對降低不少,而接棒人手明顯日益增多,特殊明片的身價在上列因素的影響,配合其趨勢上漲是理所當然之事,明片收集者也算苦盡甘來有著逐漸出頭天的感覺,但今後再要購買特殊明片可能需要多花些錢才能買進了,但另方面來說對已擁有者則會高興,早買不但少支付金額50%,甚至5倍之多,且無形之中其明片郵集的身價,也瞬間跟著水漲船高暴增不少,此點也算對明片有先見收藏及擁護者獻上的無形賀禮。 近日回頭重新檢視自己的明片郵集,感觸特別深刻如同前文所言,發現許多特殊明片都在不知不覺之中一點一滴售出,尤其以大清片部份來說最為明顯,僅以清三次特殊版式單片來說,個人所藏之前只要出品拍賣幾乎都售出,目前僅剩還未拿出付拍者而已,多年前為收集清三次單片的版式不同,曾持繼多年透過各種拍賣、郵友盲目購進大量新片再分版式,但效果並不明顯,往往所購均是普通版式,且版式種類幾乎都相同,反而是透過國外明片專家請其代尋及購買特殊版式明片,雖然如此購買價格較高,反而略有所獲,曾陸續購進一些特殊版式新舊片,如此點滴收集才略有所成,部份曾發表為文留有記錄,但近二年則因較少涉獵明片、郵文也懶惰少提筆,許多明片還來不及發表已送出拍賣,並未留下記錄及資料頗為可惜,且多年前個人所為文的資料,因當時並未特別注意測量工具且大致簡單測量,加上直接參考採用前人已發表的舊資料,雖發現有小部份錯誤並更正,後約在3年前曾再重測一次,發現部份資料還是有錯誤,僅在自己郵集中更正並未為文公佈,近日重新整理郵集並做最後一次精細檢測,動用多支各種大小尺比較,最後採用一支最貴的日本尺全部重新檢測,又發現有極小部份的差異,為更正之前自己的錯誤,除為文記錄之外,也希望能避免錯誤的資料,今後不再被人繼續引用。
清三次單片的版式主要是以A、B兩項來區分為主(圖1),個人曾在停刊的大明報(郵史郵事話片封)專欄中,為文發表有關清三次單雙片郵文14篇,刊載日期在1995年9月22日至1995年11月10日期間,其中有3篇即是探討清三次單片版式,內中除提及以A、B兩項為主之外,還可以有C、D兩項(圖1)及郵資符誌、各處邊框的固定斷框、斷線等不同(圖2)可為輔,因為當時個人已發現各版式單片,大致在1郵資符誌內的中英文字體變化不同、郵資符誌內的斷框、斷線變化不同;2明片四周各處邊框的固定斷框、斷線變化不同;3郵資符誌下方的「郵政明信片」五字,其「郵」字第一筆尾端處有粗、細不同(圖3)等此3處地方均包涵有變化,即大致某版式片有123項中的某一項、某二項或三項均有變化為其特徵,如同某版式片其四周邊框特徵如下(圖4),而(圖3)的「郵」字第一筆尾端處有粗、細不同,郵友如細心比較可發現,「郵」字第一筆尾端處細者,大致均發生在特殊版式明片上,只有極少數在普通版式明片上發現,此點頗為奇特也為版式變化添上異趣,因此個人極力主張除以A、B兩項來區分版式之外,另以(圖2)、(圖3)等方式來輔佐,可更加確定各版清三次
片的版式,就如同大龍票每張郵票均有其固定版模特徵一樣,個人雖大力推廣此方式,但由於此涉及需精細的繪製文字、邊框的特徵不同,除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眼力外,也需要有大量實物比對後才能進行,因此個人在大明報郵文中也僅能舉例示範,而無法把每一種版式的特徵、斷框、斷線等不同一一繪製公佈,此艱巨龐大工程還盼後續郵友能夠接棒完成,那才真正造福郵壇功德一椿。
清三次單片分版以往A項部份以每0.5mm做為分界,如:118mm、118.5mm、119mm是以三段方式,每段0.5mm方式來區分,如有少許差異也以四拾五入方式自由心證歸類,現今重新檢測自集各版清三次單片,發現A項部份在115.5mm至120.5mm之間,有些明片的距離並非正好可以用每0.5mm做為分界,而確是停留在0.25mm或0.75mm處,此點雖可能牽涉到跟紙張的漲縮或其他原因而產生的誤差,以往個人也自由心證把其自動歸類為前一版式或後一版式,但現今版式分類越來越精細,且其特徵如果確有不同及明顯,郵友不妨可重新考慮把其也歸類為一種單獨版式,如果覺得分類太細了,則可能更需要以其某處固定斷框、斷線等不同模式,來加強輔佐及區分其所屬較偏向於那一個版式,如此相信可以更加確定其真正屬於何種版式,尤其是實寄片往往因加貼的郵票、郵戳等遮蓋掉許多版式特徵,無法像新片般明顯易見,更是需要經由各種方式來輔佐,才能確定其真正本尊身份。 清三次單片普通版式(或稱正常版式)係指A項以111.5mm至120.5mm來區分,其中以115.5mm為最短框距,也是數量相當罕少的一種版式,黃元明先生在中華集郵會2001年度郵學演講集(第10輯)內,撰文介紹「大清三次單片版式研析」,其中也談及「115.5mm目前存世僅發現兩件相當少見」,並附圖介紹存世的二件明片影本,個人也曾多年珍藏一張115.5mm片,即是蟠龍拍賣前一期(25期)中第1350號(該期目錄封面的那一張),已在上期拍賣中拍出,此為未曾記錄在內的第3片,該115.5mm片確是數量罕少,但相信應不止此3片存世,還待郵友為文去努力發覺與介紹,除115.5mm片外個人覺得另有二種普通版式片也頗少見,還待有興趣的郵友自己去發覺。 另清三次單片普通版式的認定,以A項從115.5mm至120.5mm每0.5mm做為一個區別版式,其B項則均為4mm長度,但如同前文所提及似乎並非如此也有例外情況,現僅就手邊現有郵品發現,提供下列補充做為郵友參考: ◎A項為117.75mm者(其界乎117.5mm至118mm間),且似乎有二種版式存在,1為四週邊框箭頭所指處有4處斷框情形發生(圖5),2為郵資符誌內CHINESE的「S」下方斷框(圖6內放大圖箭頭所指處),另四周邊框箭頭所指處有6處斷框情形發生,且其中有3處斷框情形跟1版式不同。
◎A項為118mm者,似乎有3種版式存在,1為左上角太極圖內框邊框斷框為其特徵,四周邊框箭頭所指處共有6處斷框情形發生(圖7),2為郵資符誌內CHINESE的「S」下方斷框(參考圖6內放大圖箭頭所指處)、郵資符誌內ct處有圓點未連接C字(圖8內放大圖箭頭所指處)、四周邊框箭頭所指處共有4處斷框情形發生,3為郵資符誌內ct處無圓點(圖9),四週邊框箭頭所指處共有3處斷框情形發生,此3種版式雖有共同的斷框處,但也有斷框處位置並不同,可謂雖大同卻有差異,因此個人大膽假設其有3種版式變化。
◎A項為118.25mm者(其界乎118mm至118.5mm間)且似乎有二種版式存在。1為郵資符誌內CHIINESE的「C」字其左側連接邊框為其特徵(118mm版式者並沒有此種情況),另四周邊框箭頭所指處共有4處斷框情形發生(圖10),2同樣郵資符誌內CHINESE的「C」字其左側連接邊框,但另外CHINESE的「S」下方斷框為其特徵(圖11),且郵資符誌下方的「郵政明信片」五字,其「明」字漏印破版,不過此漏印破版情況應為例外並非常例,另四周邊框箭頭所指處共有4處斷框情形發生。
此二種版式個人除有新片可為證之外,在實寄片中也有發現,現介紹如下: (圖12)為銷河南戊申三月初一干支戳,經河南周家口戊申三月初三干支戳,寄北京有1908年4月6日二種到達戳(一為年份用8代表、一為年份用08代表),該片其郵資符誌內CHINESE的「C」字,其左側連接邊框為其特徵屬於1版式,其特徵並未被郵戳遮蓋因此相當明顯。
(圖13)為銷常德戳不清,背面銷有湖南辰州丁未臘月6日雙圈干支過路戳,寄湖南沅州丁未臘月12日雙圈干支戳到達(片中折),該片其郵資符誌內CHINESE的「S」下方斷框為其特徵屬於2版式,其特徵並未被郵戳遮蓋因此相當明顯。
(圖14)為加貼蟠龍貳分票貳枚銷江西南昌府丁未10月12日雙圈干支戳,經九江1907年11月20日,上海1907年11月23日及法國上海1907年11月28日客郵戳,寄德國1907年12月20日到達,該片除為首年實寄片外,其郵資符誌內CHINESE的「S」下方同樣也斷框屬於2版式,雖然該片有加貼郵票、銷蓋郵戳,湊巧其特徵處並未被遮蓋。
◎A項為119.25mm、119.5mm、119.75mm、120mm者此4種版式,個人均有新舊片,但卻頗難分辨出不同,因其均有共同斷框、斷線情況存在,還待再深入探討。 清三次單片除普通版式(或稱正常版式)外,另有非常罕少的特殊版式存在,此是指B項框距低於4mm以下者來區分(普通版式均為4mm),在黃元明先生郵文中介紹有12種特殊版式片,個人補充及更正部份如下: ◎A項為117mm、B項為2mm(圖15),銷天津1907年12月11日戳寄當地(片微中折),該片除為首年實寄片外,另背面印刷廣告文字也為廣告片,該片在黃元明先生郵文記載中誤為117.5mm、2mm並附圖為圖14,其實應為117mm、2mm,該片除郵資符誌內CINESE的「NE」兩字間上方斷線外、左下角邊框箭頭處也有斷框情形。
◎A項為117mm、B項為2.5mm(圖16),銷山東博山戊申4月13日干支戳寄濟南府,片上另用紅色筆書寫「原寄信人取回博局上」字樣,該片背面書寫有通訊文字並非空白,應為寄信人投寄後因故再向原寄郵局索回,而博山郵局為求慎重特用紅色筆書寫註明再交還,該片在黃元明先生郵文中未見記載及介紹,該片除郵資符誌內IMPERIAL的「PE」兩字間上方斷線外,另左上角、左中邊框箭頭處有二處斷框情形。
◎A項為117mm、B項為2.75mm(圖17),該片在黃元明先生郵文記載中誤為117.5mm、2.5mm並附圖為圖15,其實應為117mm、2.75mm,該片為有名的清字第三筆連接邊框、郵字破版片,最早韓目把該片內框距離誤載為120mm,後個人曾為文更正為117.5mm、2.5mm,約3年前重測發現應為117mm、2.75mm才對但並未再為文公佈,因此錯誤資料才會繼續被引用,多年前個人曾先後由美國胡漢樞先生、張愷升先生處分別購進二張新片,其中一張已於蟠龍拍賣第22期中列明為第1563號,並在該次拍賣中拍出,目前個人所知該片已知有6片存世,除郵、清兩字破版特徵之外,另其右上角及右下角如意花飾(箭頭處)印刷不清破版及右下角有三段邊框花紋(箭頭處)有多處斷框情況發生,此種情況在所知存世的6片中,個人有其中4片影本資料均是如此,相信此特徵也能加強佐證其身份,另之前在徵尋擁有此片郵友的過程中還曾發生一段小插曲,香港黃玉培先生(後移民加拿大郵集己賣出),曾寄給我其收藏的明片郵集影本,我在觀賞時發現其中一張即是此版式片,後去信告知他高興萬分,他說該片購於美國「MICHAEL ROGERS,INC‧」第17期拍賣目錄,其中第371項即為此片,當時該拍賣目錄並不知道此片珍罕定價相當便宜,黄先生購入後也一直未曾發覺,直到我提醒此片特殊,黄先生可謂意外獲得珍品一件,此種情況可能還會發生,只看郵友是否先具備了關鍵性的郵識,即可在遇見機會時不會平白錯過,該片拍賣成交價格含10%佣金為22萬元。
◎A項為117.5mm、B項為2.5mm(圖18),該片右側斜形微黃,另該片郵、清兩字並未破版,在黃元明先生郵文中未見正確記載(其誤為郵、清破版片),該片郵資符誌內POST的「T」字直線部份斷線,另特別版式片從(圖15)開始,除上項介紹的各項特徵之外,其實另有二處共同特徵,一為郵資符誌內IMPERIAL的「M」字上開口寬朝外、下開口窄朝內,POST的「O」字上端不連框、「T」字右側不連框,而普通版式片確不同(圖19為郵資符誌放大圖、右為特殊版式、左為普通版式),一為郵資符誌下方的「郵政明信片」五字,其「郵」字第一筆尾端處細(圖3為郵字放大圖、右為細、左為粗),此二處特徵也可佐證其為特殊版式身份,並非一定需要依靠固定斷框、斷線來區分,但個人認為多幾種方式來辨別版式可更為正確。
文長,未完部份移下一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