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会员集邮区
首页
搜索
帮助
导航
图库
私人消息 (0)
公共消息 (1)
系统消息 (0)
好友消息 (0)
帖子消息 (0)
华邮网
»
文献
» 邵林:足可令今日研究者琢磨的《邮声》
返回列表
发帖
王建平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王建平
当前离线
酷爱集邮文献
UID
63
帖子
9204
精华
0
积分
13247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572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5-15
最后登录
2017-11-23
版主
1
#
跳转到
»
正序看帖
打印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3-11-7 08:54
|
只看该作者
邵林:足可令今日研究者琢磨的《邮声》
王建平
,
邮票
,
郑州
,
常州
,
机械
《邮声》(邮票周刊?影印与整编)邵 林 序
足可令今日研究者琢磨的《邮声》
做任何有意义的事,都贵在坚持,集邮是这样,从事为集邮服务的工作也这样,就复制集邮文献而言,前有郑州程兵翻印旧刊,从《邮典》到《近代邮刊》,卷帙浩繁,形成系列,为集邮研究的普及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功不可没;现有常州王建平影印与整编老书,更在机械的操作中新增了创造的成分,孜孜矜矜,拾级而进,挖掘了许多出版较早、存世更少的“老古董”,提供给相关研究者,为澄清多年来相沿传讹的记载提供了文字的实证,为集邮史研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关于《邮声》的历史作用,本书后附的路层论文已作出全面的研究,我就不续貂了,只想谈点个人的体会:
集邮需要交流,需要研讨,需要切磋,所以集邮发轫不久即有邮会之诞生,但因当年大家都缺乏经验,成立容易,坚持就难。中国最早的神州邮票研究会,路层从《邮声》透露的信息推断其存续年限,即使已延长至一年另一个季度,但会刊只出一期,真正热闹的日子恐怕仍如叶颂蕃回忆中的印象“不及一年”,不像现在的民间邮会,纪念成立30周年、成立25周年者已比比皆是。
邮刊与邮会相辅相成,大凡成功的邮会必有成功的会刊,因为会刊是组织与会员的桥梁与纽带,又是会员发表作品的园地、汲取营养的源泉。邮刊成功了,邮会必然兴旺;邮刊停办了,邮会若无定期的聚会,已无异于销声匿迹。集邮发祥之初,邮会未建之时,或邮会活动中断期间,邮刊便是联系爱好者最重要的平台,因此,邮刊可被视为无形的邮会。
办会必须众人协力,办刊亦是如此,唯其除了主办者和主编者外,刊物的“同仁”不如团体成员般须受章程约束,在这方面,似乎办刊又较办会灵便。
《神州邮票会会刊》因只出一期,所以只有期刊之名而无期刊之实。于是,上海最早的定期邮刊,应是陈复祥编辑的《邮票月刊》及其后续的《邮声》邮票周刊了。
邮刊是宣传集邮和发展集邮必须维持的平台,现今的邮会无论是邮政系统的集邮协会或是邮协会员自行组织的专业性研究团体,亦无不以办刊为己任。
邮商以集邮者为服务对象,将宣传集邮和发展集邮视为高尚的事业,也是他们得以维持和扩充业务的保障,有抱负的邮商无不以办刊为己任。在上海,陈复祥他们办《邮票月刊》和《邮声》,陈志川办《国粹邮刊》,钟笑炉办《近代邮刊》,热爱和支持集邮的努力一脉相承。这些邮刊的编者和作者,都是那个时代集邮界的先进分子、邮识精英。
《邮声》的主要邮文及作者,除了陈复祥亲自撰述《中国商埠邮票》外,还有一位署名“觉”的作者撰述《中国邮票沿革史》,他们分别逐套介绍中国的商埠邮票和清代邮票。另一位署名“适衷”和“适”的作者,很有可能就是在第10期上出现的适庐主人沈溪民,这是一位邮文写作的多面手和多产者,不但善于记述集邮品制作,惯于论述集邮的意义、集邮的态度、集邮的方法,还会创作集邮小说。
《邮声》即使前后不过四个月,只有寥寥17期,但已相当可贵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的集邮水平,比如,他们已经懂得按题材分类整理邮票,知道需要收集实寄封,对集邮的认识已开始与国际的先进水平接轨。当年薄薄17张(各16开4版)纸片蕴藏的史料,足可令今日的研究者好好琢磨呢!
.
注:邵林 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士、上海市集邮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上海集邮》副主编
下载
(162.61 KB)
2013-11-7 08:53
下载
(144.1 KB)
2013-11-7 08:53
收藏
分享
213015江苏常州●清●潭●新村87幢戊单元501室●王●建●平●手机1●3●9●6●1●2●9●7●238 QQ:360298341
请您点击→
集邮文献专营店
宜宾430061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宜宾430061
当前离线
UID
2654
帖子
2640
精华
0
积分
2685
阅读权限
70
在线时间
231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0-12
最后登录
2018-7-12
高级华邮家
2
#
发表于 2013-11-7 10:44
|
只看该作者
拜读了~~~
430061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山路368号(省美院内) 陈 波
中国邮史研究会第98号会员
手机:13647239971
TOP
返回列表
华邮特别论坛
中国邮史研究会专版
江苏分会编辑部
湖南分会编辑部
浙江分会编辑部
网站公告
新手上路
投诉与建议
版主交流区
China Stamp & Postal History Forum
2017丁酉年生肖一框邮集全国邀请展
2010’全国一框网络集邮展览
网上大讲堂
华宇拍卖专区
布约翰华邮专版
通用邮票社
华邮网大众拍卖厅
拍卖行拍卖信息
结标&流标区
邮品交流区
邮品征求栏
传统集邮研究厅
大清邮票
大龙邮票
小龙邮票
万寿邮票
红印花邮票
蟠龙邮票
其它邮票
清代邮戳
清代邮资
清代邮史
客邮邮票
精华版
美国客邮
英国客邮
日本客邮
德国客邮
俄国客邮
法国客邮
比利时客邮
意大利客邮
客邮邮戳
客邮邮资
客邮邮史
工部书信馆
上海书信馆
汉口书信馆
重庆书信馆
镇江书信馆
九江书信馆
福州书信馆
烟台书信馆
宜昌书信馆
厦门书信馆
南京书信馆
芜湖书信馆
其它书信馆
书信馆邮戳
书信馆邮资
书信馆邮史
民国邮票
帆船邮票系列
孙像邮票系列
国币邮票系列
金圆邮票系列
银圆邮票系列
纪念、特种邮票系列
其它邮票系列
民国邮戳
民国邮资
民国邮史
人民邮政(解放区)邮票
苏区时期
抗战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区邮史
解放区邮戳
解放区邮资
新中国邮票
玩转信销票
普、改、航、欠邮票
老纪特邮票
文革邮票
编号邮票
JT邮票
编年邮票
新中国邮戳
新中国邮资
新中国邮史
沦陷区政权邮票
华中邮票
华北邮票
蒙疆邮票
苏北邮票
伪满邮票
沦陷区政权邮戳
沦陷区政权邮资
沦陷区政权邮史
邮政用品
商埠邮政用品
大清邮政邮政用品
民国邮政用品
解放区邮政用品
新中国邮政用品
印花税票
《印花交流》专版
史前及清代税品
民国税票
解放区税票
新中国税票
外国税票
邮史研究厅
鉴宝(估价、鉴定)
邮品估价
真伪鉴定
其它通信机构
驿站
民信局
侨批局
文报局
军邮(含机要)
港、澳、台
地方邮史
北京邮史
天津邮史
河北邮史
山西邮史
上海邮史
浙江邮史(浙江省分会专版)
江苏邮史(江苏省分会专版)
山东邮史
福建邮史
安徽邮史
广东邮史
广西邮史
海南邮史
河南邮史
湖南邮史(湖南省分会专版)
平原邮史
湖北邮史
江西邮史
四川邮史(川渝分会专版)
重庆邮史
云南邮史
贵州邮史
西康邮史
陕西邮史
甘肃邮史
青海邮史
宁夏邮史
西藏邮史
新疆邮史
内蒙邮史
黑龙江邮史
吉林邮史
辽宁邮史
台湾邮史
其它地方邮史
自动化专区
机盖日戳
邮资机戳
电子邮票
自动化邮品交易区
现代邮品
邮政附加费
快件邮品
贺年片及企业金卡
极限片
原地集邮
文献
集邮文献
邮政文献
集邮文化区
邮会、邮展区
龙城邮学会
组集技巧
网上邮展
各地方邮会专版
集邮协会专版
火车邮史研究会
专题交流所
素材探讨
专题邮品交易
其它收藏品
古泉纸币
旧书文献
纸品杂项
华邮慈善行
其它区
新手升级区
曝光区
网友记事区
网站友情连接
历史栏目
四川地震赈灾义拍专版
赈灾义拍专区
[收藏此主题]
[关注此主题的新回复]
[通过 QQ、MSN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