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印证“去安源邮票盖销换贴”邮史的藏品 文革初期,发行的邮票图案大都是毛主席画像,邮票作为邮资凭证,运用时必须盖戳,难免会污损画面。为了避免毛主席光辉形象受损,1968年7月底(即文12“毛主席去安源”发行前夕)邮电部军管会紧急电报明示:““为了画面(文12)不受污损,能保持完美,决定破例在贴用邮件时,不予盖销。另在邮件封面上空白处加盖收寄日戳。如有误盖,立即换贴,望严格执行。”这个有违邮政基本常识的荒谬指令,使文12邮票成为了迄今为止独一无二的“贴用时不予盖销”、“ 如有误盖,立即换贴”的邮票,制造了邮政史上的奇闻。 本人这件藏品,看似简单,一枚右下角有个很小戳印的文12邮票,背面上部粘贴在邮局挂号交接单据的背面,上部书写着贴用该票的信封收寄和到达地址(“郑州——易家湾”),易家湾属于湖南湘潭。邮票两边分别有经办人和主管人员的印章(当时的报账制度和手续);邮票的下面,是一枚日戳,“湖南湘潭市3支 1968、9、3”正好是“不准盖销,盖销换贴”奇闻发生期间。由此这件藏品明确地印证了这段邮史,成为我喜爱的藏品之一。 附注:这种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合情合理的做法显然忽视了一个常识,就是邮票不盖戳,会被一些“聪明人”所利用,导致邮资流失。这种现象持续了三四个月,邮电部军管会就听到大量意见,1968年10月12日北京市邮电革命委员会发出了编号为(68)革生字第13号的《关于“毛主席去安源”邮票盖销问题的请示》,全文如下:“邮电部军管会:‘毛主席去安源’这枚邮票自发行以来,由于不盖销,给一些意识不健康的人钻了空子,我们已发现多起把用过的邮票揭下来再用。我局房山县邮电所一个乡邮员,他从投递的邮件中把邮票揭下,再贴上其揽收的邮件,从中进行贪污,一次就从他身上检查出揭下的这枚邮票214枚。也有一些同志不明为什么不盖销,错误地认为邮票不盖销是为了节约纸张,是为了再用。对这样的邮票有些局实际仍盖销……。以上情况说明邮票不盖销是存在着漏洞,很容易使意识不健康的人从中贪污和舞弊。这一规定是疏忽了阶级斗争,据悉,‘毛主席去安源’这枚邮票,现存量还很大。为此,我们认为,有必要重新规定邮票必须盖销。以上意见是否妥当,如同意请转知全国各省市局。”这份文件表面上是在请示,而实际上是以“阶级斗争”为武器,迫使上级军管会接受。据传还有周总理指示要求照章盖销,于是,邮电部军管会进行了两次研究,认为邮票仍要盖销,但最好不要盖在毛主席的脸上,而是盖到邮票的左右两角。邮电部于同年11月通知恢复盖销寄发。据网上邮友介绍,存有1968年11月25日盖戳的实寄封,说明至此时已经恢复了盖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