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原来此两片都被楼主买去了。当时觉得未销“T”欠资,有些犹豫。现在后悔莫及。
此两片收信人为Jules Leurquin,中译儒勒?乐和甘。2005年岳麓出版社出了一本关于此人的书 “是从中国,我给你写信……”。书中介绍 “1909年,儒勒?乐和甘,一名年仅24岁的法国人,告别了他那贵族出身的母亲,远赴中国,开始了他漫长的36年的外交官生涯。他曾在成都,重庆,汉口,海口,汕头,广州,香港,天津,北京,上海,哈尔滨等地工作和生活。历经了旧中国从帝制到共和制,袁世凯复辟,军阀混战等最动荡的时代,见证了中国的第一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等历史时刻。同时,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自己与家人颠沛流离,骨肉分离。最终,1945年,孤独悲惨地死在哈尔滨。儒勒对中国充满了热爱,对生活的一切细节都敏感和好奇,并随身携带着照相机。他崇敬并无限迷恋母亲,在中国期间,他几乎每天给母亲写信并寄去照片。那些尘封了五十多年的信件和照片,由于极其偶然的原因,被他那1921年出生在中国重庆的女儿带到了眼前。这些资料再加上法国外交部的档案,其价值不言而喻。”

TOP

回复 9# TK

不瞒陈先生,我亦写信给这位法国卖家询问其是否认识收信人,但未能得到回复。这批明信片最早起于1909年北京,最晚至1920s琼州。其中1909,1910和1911这三年最多,均是寄往成都的。
对于陈先生这两片,我想了很久,最终还是放弃了。现在想想,正如陈先生所说,无缘吧。

TOP

陈先生的这两张片,我当时也有怀疑。因为买家是个新人,我甚至怕欠资是伪造的。现在看来作伪的可能性很小。但是是不是故意为之呢?值得商榷。Jules Leurquin在其书信中提到过当时一种法国客邮邮票在成都热销,并给自己的母亲寄去过一些。但是除此之外,再无集邮相关的话题。有心制作欠资封的人应该是专业的集邮人士。Jules Leurquin 似乎不像。另外,在我从此卖家购入的明信片中亦有用5生丁未作欠资的。以上都是些推断。未销欠资戳,总有些遗憾。陈先生不如自己刻一个盖上

TOP

回复 23# TK

书中引用的应多是Jules Leurquin和其母亲的通信。这批明信片,个人推断是其与友人的通信,因为寄出地五花八门,日本,德国,法国,阿尔及利亚都有。

要是能把书中的那些都收入囊中就好了,呵呵

TOP

“或者可以从时间来考虑,宜昌到成都前后17天正常吗?如果正常,很难证明是收件人自己要求贴的欠资票。”
如是1909或者1910年比较正常,1911年则太长

TOP

本帖最后由 charonldm 于 2010-7-19 04:57 编辑

同一收件人1911年5生丁未作欠资。不过当时四川保路运动风起云涌,局势动荡。此片1911年9月17日到达重庆。成都到达戳虽不清晰,但是隐约可见为辛亥年的八月十日之后(1911年10月1日之后)。成都重庆的直线距离不过350公里左右,却用了至少两个星期。
pf1.jpg

TOP

如下片没有问题的话,应是倍罚。10生丁为4分银。
pf2.jpg

TOP

与方兄一样,我也认同没有欠资戳让陈先生的两片不通情理。
我的兴趣只是在于为什么会有欠资邮票在片上。此片卖家似乎不通邮史,应不是后人作伪。此片收信人,有大量书信传世,亦不像是专业邮人,但偶尔亦关注邮票(法国客邮票一例)。试想其制作欠资片的动机何在?如果我们对收件人一无所知,仅仅根据实物,大可断其为集邮品。这也是我当时未竞拍的原因。但是,当我收集到更多关于收件人的信息时,关于“集邮品”的想法有些动摇了。

TOP

回复 44# 李寻欢

请李兄明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