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终于发现三水1870年的照片(转贴) [打印本页]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2-1-30 22:22     标题: 终于发现三水1870年的照片(转贴)

看到个好贴子
马上转过来

    英国摄影师约翰·汤姆逊1870年广东北江之行留下的20余幅照片中,至少有一幅摄于三水县芦苞附近一个叫“wongtong”的村子,在摄影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件趣事。

    2001年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的《镜头前的旧中国——约翰·汤姆森游记》有这么一段记载:“在三水我进入了北江,两岸如画的景色看起来真像是苏格兰盆地,被一片片成熟的大麦所覆盖。我们在离芦苞镇不远的一个村子停下,我登上右岸,想去拍几张照片。但是我的注意力一下子被一群叽叽喳喳,戏水打闹的妇女吸引了过去。当我把照相机对准她们背后的村庄时,她们立刻警觉起来,惊慌逃散,四处传播报告,说洋人又来了,还要向村子里开炮。不一会儿,村子里来了一群人,为首的是一位老人,他是这村的族长。我们对他解释了我们此行没有任何敌意,仅仅是想拍几张此地风景。他热情地把我们迎到他的家中,为我们摆上茶点。”说到这里,汤姆逊发了一番感慨:“这只是很多例子中的一个,我在中国所到之处,都感受到中国人真诚的好客。我确实感到,任何一个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能使对方理解的外国人,如果通情达理,即使有一些性情急躁,在中国的大部分旅途中也不会遇到什么敌意的对待。”下面是汤姆逊在这个村子拍摄的一幅照片。






    上面这幅照片,汤姆逊在底片上编的号是:314。保存该底片的伦敦维尔康姆图书馆拟的标题是:Wang(应为Wong) Tong, Kwangtung province, China. Photograph by John Thomson, 1870。汤姆逊在底片上写的注记(LetteringEntrance to village Kwangtung China(村子入口处,中国广东)。维尔康姆图书馆的注释(Note)是:Probably in John Thomson, View of the North River. Cf. John Thomson, Through China with a camera p. 42。

    注释说可能是汤姆逊在其《Through China with a camera》一书p.42页提到的北江风景(译文为上面所引)。对照原书,可知《镜头前的旧中国》的这一段译文至少有两处错漏:一是没有把村子的名称“Wong-Tong”译出来,二是什么河的“右岸”没说清楚。如果是北江右岸,那么“离芦苞镇(今属佛山市三水区)不远的一个村子”,应该在现在的肇庆四会市。事实上,原文说的是“stream(小河,溪流)”的右岸,而不是北江右岸。

    靠近北江、离芦苞镇不远、在一条小河右岸、广州话发音近似“wongtong”的村子是什么地方呢?我想应该是黄塘墟村。——查搜狗地图,三水芦苞附近叫“黄塘”的村子有三个,自北向南分别是黄塘村、下黄塘、黄塘墟,最符合条件的是黄塘墟村。


    下面是约翰·汤姆逊北江之行的另一幅照片,底片编号:294;维尔康姆图书馆加的标题是:Kwangtung province, China. Photograph by John Thomson, 1870。

    维尔康姆图书馆的标题只说1870年摄于中国广东省,没有其他信息。但网上却有一个帖子题作“广东,前往Wong Tong的乡村小路”,不知根据何在。看内容和风格,与314号照片颇为相似,也有可能摄于黄塘墟村。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2-1-30 22:23

来到留有约翰·汤姆逊足迹的三水黄塘墟

    这两天天冷又下雨,但还是决定去一趟三水。因为确认了约翰·汤姆逊去拍过照的“wongtong”村就是今日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黄塘村委会所在地的黄塘墟,就迫不及待地想去那里看一看,看能不能找到140年前的丝毫痕迹。

    昨天(2012年1月14日)下午抵达三水后马上乘直达公共汽车到黄塘墟。到那里已是6点,打算在那里住一晚,今天再好好看看。但那里没有旅店,只好坐7点的最后一班车回西南街道,今天上午8点再次前往。从9点到12点,就在雨中游荡,裤子、鞋全湿透了。

    公共汽车进村(墟)的道路,以前肯定是一条小路,很可能就是当年约翰·汤姆逊进村的路。路两边有池塘、房屋和大榕树,与汤姆逊照片中的情景相似。其中有3株榕树,1998年三水市绿化委员会挂的铭牌上树龄为160年,到今年已经180多年,汤姆逊探访“wongtong”时,已经40多岁了,应该是“见”过这位苏格兰摄影师的。




现在的村口之一




树龄180多年,“见”过汤姆逊的3株榕树

从村里向村外拍摄,情景与老照片比较相似




树龄180多年,“见”过汤姆逊的3株榕树

    黄塘墟的南面有一条小河,向西偏南方向流入北江。当年汤姆逊的船可能直接由北江驶入小河,到黄塘墟(村)的南面登上右岸,也就是北岸,在这里碰上一群“叽叽喳喳,戏水打闹的妇女”,把她们吓得惊慌逃散,以为洋人要向村里开炮。经向村里的的族长解释,消除了误会后,汤姆逊跟族长一块进村。照片中的情景,应该是进村途中所见。




小河的进水闸(左下方为北江大堤)




如今的小河长满水浮莲,已经不能行船了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2-1-30 22:24

三水照片是极为罕见的,芦苞与黄塘相近,但芦苞与黄塘最近的一条村是社窖村,不知是否是该村的景物?
因铁路未通前,只有船行,游三水不外乎是北江水路(广州到三水到韶关),清有《粤行三志》也是记述经三水之景,但只有文字,这图片珍贵和重要,值得考证!
作者: fslgr    时间: 2012-1-30 22:40

【看图索源】的事好玩。
作者: sggdxq168    时间: 2012-1-30 22:44

按图索骥啊,真好
作者: 光之贵公子    时间: 2012-1-30 22:45

老照片和新景象对比真的是非常有趣味啊
作者: 加国过客    时间: 2012-1-30 22:50

提起老汤,我是有话题的。
09年末我在加国曾帮北京一藏书票友买过一个JOHN设计的藏书票,100年了,至今很少见了。改天找来一贴为快。
知道出过老汤这本麦会所说之书,本来想找来读的,可是后来事情多就忘记了。
实际上象约.汤这样的传教士当年在中国很多。
估计他所藏之物全都捐了吧,麦会没宝可挖了,
作者: 黄瓜头    时间: 2012-1-30 22:53

这事好玩。
作者: 小马哥    时间: 2012-1-30 23:13

看到个好贴子
马上转过来

    英国摄影师约翰·汤姆逊1870年广东北江之行留下的20余幅照片中,至少有一 ...
麦国培 发表于 2012-1-30 22:22



    以前看过一部恐怖小说,叫<荒村公寓>.这照片颇有小说中所描写的感觉...
作者: 甄民馨    时间: 2012-1-30 23:14

很有趣。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2-1-31 08:49

好贴要多看多学啊
不过实际是那还要研究
作者: fslgr    时间: 2012-1-31 16:35

乡村美景值得一看。
麦会可组织一个【集邮;摄影;观光;旅游团】到三水寻源;顺便去食农家菜,相信广佛附近一带的邮友会有兴趣参加的。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2-1-31 16:44

回复 12# fslgr


    要等天气好点,温度回升才有可能了
作者: 罗平    时间: 2012-1-31 17:10

看来会长元气基本恢复,祝新春健康快乐。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2-1-31 17:30

回复 14# 罗平


    谢谢罗局关心,还需努力
作者: libai    时间: 2012-2-1 13:06

好照片,难得。
作者: 杨峰    时间: 2012-2-1 13:47

追寻往事
作者: 波澜不惊    时间: 2012-2-1 14:20

树木好大啊。看出来时事变迁。
作者: 曾雷    时间: 2012-2-1 15:09

我认为这件事很有意义,挖掘地方历史,回头看看过去的中国,看看现在的中国!!!
作者: hys2012    时间: 2012-2-1 15:46

物是人非。
作者: 假师爷    时间: 2012-2-1 16:27

实地考察,探根寻源,有意义,真好!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2-2-1 17:07

谢谢各位关注,如有任何三水邮品文史物品,本人均通收
作者: -邓-    时间: 2012-2-2 14:46

很有趣。
作者: 西樵佬    时间: 2012-2-8 10:30

很有小时候浓郁的家乡气息,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2-2-8 10:40

值得回昧
作者: 西樵佬    时间: 2012-2-8 10:57

有时候,照片才能唤醒沉睡的回忆!
     喜欢这样的照片!
作者: 近礼书斋    时间: 2012-2-13 22:15

真是好,周末下村庄走走也是不错的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2-2-14 09:16

一定要的
作者: 书香    时间: 2012-2-14 09:28

赶紧去挖掘三水的老资料,,好卖给麦会发财...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2-2-14 09:35

好啊
通收了
作者: 名戳    时间: 2012-2-16 20:01

有趣。
黄塘狗肉也好吃。
作者: 仙人    时间: 2012-2-16 20:25

麦会后面的新照片的树应该不是一百年前照片中的树。老照片的树当时树令已经有一百多年了,可能不是一个地方。地理形态也不一样。
作者: 麦国培    时间: 2012-2-17 09:07

我觉得不是,因是网上转过来的,只供对照了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p1878.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