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的山西银号 |
周村商业城市的兴起过程中,自明、清以来,山西、陕西的商人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从现存的周村关帝庙碑、肃仪殿碑等文字记载中,可以看出山陕商人自明代起,就在周村的商业贸易中占了一定的比重,在周村的城市建设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追溯起来,这一方面说明晋商势力的雄厚,另一方面也与明初统治者从山西大量往山东迁移人口,使晋、鲁两省人民有了血肉相联的亲缘关系有一定关系。即使是以后来周村经商的山西人,一部分也留了下来,成为了山东人。平时客居周村的山西商人数量也是相当大的,从原周村白衣阁中的山陕会馆的规模,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一点。本文主要谈一下山西乔氏银钱业在周村的情况。 山西的银钱业,是中国创建较早的民间专业金融机构。如平遥的日升昌票号等,就是我国第一家民办的专业金融业,全盛时在全国有四十多处分号,存款超千万两白银。鸦片战争前后,山西银钱业达到极盛,比较著名的有乔、曹、渠、王四大家,各家资产都在白银千万两以上,而清朝政府当时的年收入不过白银七千万两左右。清中叶时,山西各银钱业都为商业发达的周村城所吸引,纷纷派人到周村来建立分号,如大德通、大德恒、大德川、三晋元、协成乾、裕成亨、新合厚、新泰厚等规模较大的字号,在周村号称山西商号八大家。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乔姓大德通、大德恒银号。 山西省祁县乔氏,是当地一大富户,明末开始投资商业,经营转运业为主,在山西、陕西、甘肃、内蒙、河北各地设立贸易货栈,总堂号为复盛公。清兵人关后,他们又将贸易网撒向东北地区,并向布匹、茶叶、丝绸等方面发展,迅速得到拓展,成为有影响力的商家之一。至清道光时期,乔氏看到金融业有利可图,又转向金融业投资,不久即获得成功,并向河北、山东等地扩展业务。在同治初年时,便来济南建立山东分号,同时在周村设立业务点。同治二年,正式在周村设立分号,有时山东分号总经理就住在周村,因为有时周村的业务量占了首位。 复盛公在周村保安街北首路西买地十几亩,建起了银号基地。他们采用山西传统的建筑特色,一进门是宽畅的通道,两旁是接待和业务室。从二门往里,通过一条条街巷式道路,与各个大小不同的院落相连接。最西面是马房和车店,从北面胡同出来,不走大门。全部建筑都有精砖青瓦条石作材料,布局紧凑严密,宛如一座小城,在周村城中别具一格。山西商人又最崇拜关公和财神,分别在保安街北口修了铁鹰桐、财神庙,中段路口建了关帝牌坊,南口又建了规模宏大的关帝庙,由王果贞题:“汉圣民佛”四个大字。 最初阶段的负责人已不容易查清了。到清末,大德通银号成为复盛公的主要代表,总经理叫张书翰,字默林,兼山东分号副总经理(后为经理)。他在周村负责的时间较长,经历了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等,因资金雄厚、影响面大,被推为商会会董。他的女儿张守贞,1906年在这里出生,长大后在德国开办的女子学校读书,十几岁后才离开。护国运动时,大德通周村总经理是张炳南,字景翰,同时兼山东分号副总经理,曾以商会会董身份支持山东护国军政府。为护国军筹款等,做了不少工作。后由于地方封建势力强大,他们把持商会,暗地与护国军对抗。张炳南后避往济南,升任山东分号总经理,三十年代回山西。继任总经理叫孔云伍,此人四书五经读得烂熟,说话斯斯文文,像个教书先生,人称“孔老夫子”,他对于业务不太关注,这一时期大德通的业务主要由副总经理负责,但因为配合欣契,经营比较顺利。孔云伍以为人正派、忠诚老实为东家信任,后调往北京,任从祁县迁来北京的总堂总经理,副总经理是张书翰的女婿申伯玉。 抗日战争以后,由于战乱影响,加上山东长山帮、章丘帮商人投资银钱业的竞争,使山西银号发展受到限制,逐步走向衰退。这时的负责人是戴正卿,他也是张书翰的女婿、业务能力很强,但大势已去,也无能为力,只好勉强维持。后来连银号大院也卖掉,另租房作店铺,规模小得多了,其余各号大多已撤回山西。戴正卿解放前升为山东分号总经理,1950年国家金融改造,取消私营金融机构,大德通等收归国有,周村分号也不复存在了。 |
欢迎光临 华邮网 (http://p1878.com/bbS/) | Powered by Discuz! 7.2 |